混沌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科普知识 > 混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040158199
作者:詹姆斯・格雷克
页数:316页

章节摘录

插图请读片段与作者谈费曼你何时开始对费曼产生兴趣?在我为了撰写《混沌》一书而造访很多科学家时,费曼的名字一再被提及,而且从那些科学家的语气中,似乎可以感觉出某种程度的崇敬。对他们来说,费曼真地很,到期可以说是超人,是那个不需要英雄的团体中的真正英雄。他们为什么推崇费曼为英雄呢?当然,他们是折服于他的睿智。但更精确地说,费曼是一个颇具魅力的矛盾混合体,他有着风流倜傥的名声,却也因第一任妻子悲剧式弃世的创痛而饱受折磨。他是诺贝尔奖得主,同时也是一位开保险箱专家和邦戈彭手。费曼在物理学家中,以轻视哲学家而闻名,但物理学家们尊崇他,因为对他们而言,他是一位十足的哲学家。在我们所生存的时代中,担负知识传承-评论真理,解析不确定-的人,并不是哲学家,而是像费曼这样的实证物理学家。如此说来,费曼究竟是物理学家,哲学家或是天才?他当然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也是比大多数哲学家更称职的哲学家,而且无论依据何种定义,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天才有能力改变历史,但也许定义天才的一项重要标准是,科学家有将其科学,理论以整体视之的能力,也就是像牛顿般,将知识的零碎图片整合起来的能力。费曼无疑非常胜任这项艰巨工作,将物理学家所知道的一切加以组合,再重新以系统的方式陈述出来。你希望读者对费曼有什么样的印象?费曼与爱因斯坦或泰勒等科学家不同,他是20世纪每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科学天才。和大多数科学家都在年轻时代完成实质工作成果的情况不一样的是,费曼直至无晚才开始从事真正的研究。但最令我惊牙的是费曼对所有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他的生活方式,研究途径,还有他运用心智的方法。费曼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也就是这种热情维持并强化了他的各种处世方式。也许费曼这种矛盾的解答只有一个:热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人点评这是一部震惊世人的著作,书中的主题激动人心。作者格雷克在第一时间完成了这本书,并将这个令人兴奋的研究结果展示出来。——巴利·洛佩兹  《北极梦》作者我被这部令人惊异的科学思想史所深深吸引,以至于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一再品味这本书带给我的极大乐趣。——路易斯·汤马斯  《细胞的生命》作者格雷克在《混沌》中所做的阐述不仅是令人信服,精确的。而且其间充满着美妙而又奇异的想法。——道格拉斯·哈夫斯塔特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作者

内容概要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美国最伟大的科普畅销书作家,1954年生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先到明尼亚博利斯市创办《Metropolis》周报,于1977年返回纽约,在《纽约时报》担任编辑及采访记者十年,成为著名的科技专栏作家。格雷克目前已出版数部十分畅销的科普著作,其中《混沌》、《费曼传》以及《牛顿传》等书多次获得美国国家非文学类图书奖提名,英国非文学类最佳畅销书等奖项,被译作近30种语言,行销全球。
张淑誉,1933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经济和计算机软件。曾与郝柏林合著《漫谈物理学和计算机》、《生物信息学手册》等书。
郝柏林,1934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种奖励。已出版专著《实用符号动力学与混沌》等中英文图书13种,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蝴蝶效应
第三章 革命
第四章 生命的盛衰
第五章 自然界的几何学
第六章 奇怪吸引子
第七章 普适性
第八章 实验家
第九章 混沌的形象
第十章 动力系统集体
第十一章 内部节律
第十二章 混沌及其他

编辑推荐

《混沌》是美国最伟大的科普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的成名之作,先后获得1987年美国国家非文学类图书奖提名奖、英国非文学类最佳畅销书等荣誉,至今已有19种外文版本,全球风靡。在《混沌》中,作者以科学记者的专业素养,深入浅出地记录了混沌现象的研究历程,写就了一部图文并茂的报告文学。科学家超乎常人的敏税、执着和创造力,以及追寻真理过程中的沮丧和欢欣,都透过作者鲜活的文笔,一一呈现。

作者简介

《混沌》内容简介:北京的一只蝴蝶拍了一下翅膀,竟引起加勒比海的飓风?这太夸张了吧,这是隐喻吗?在混沌理论出现后,你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和简单的因果关系去理解这个世界了。
所谓“混沌”,是指看来遵从确定规律的事物也会显现超乎想象的繁复多样,只要有些微的条件差异,就会导致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同结果。混沌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升的香烟柱破碎成缭乱的旋;旗帜在风中前后飘拂;龙头滴水从稳定样式变成随便机样式,混沌现象出现在大气和海洋的湍流中,出现在飞机的飞翔中,出现在高速公路上阻塞的汽车群体中,出现在野生动物种群数的涨落、心脏和大脑的振动以及地下管道的油流中……
混沌理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以来,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其覆盖面广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几乎各个领域。它不仅改变了天文学家看待太阳系的方式,而且开始改变企业家做出保险决策的方式,改变政治家谈论紧张局势导致武装冲突的方式等等。混沌理论正促成整个现代知识体系成为新科学。

图书封面


 混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44888/有一首翻译的英文诗:“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苏轼诗:“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成语:“差若毫厘,缪以千里。”以上文字可用一个现代著名而热门的科学术语来概括:“蝴蝶效应”。什么是“蝴蝶效应”?此一名词最早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源自研究非线性效应的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1】,它的原意指的是气象预报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初始值上很小的偏差,能导致结果偏离十万八千里!例如,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们便说:这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好比是美国纽约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就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从而导致之后的某一天,中国上海将出现一场暴风雨!也许如此比喻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辞?但无论如何,它击中了结果对初始值可以无比敏感的这点要害和精髓,因此,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使用它。毫不起眼的小改变,可能酿成大灾难。名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被放大成一条面目全非的大新闻,有人也将此比喻为“蝴蝶效应”。股票市场中,快速的计算机程控交易,通过互联网反馈调节,有时,会使得很小的一则坏消息被迅速传递和放大,以至于促使股市灾难性下跌,造成如“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五”这类一天的灾祸。更有甚者,一点很小的经济扰动,有可能被放大后变成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这时,股市的人们说:“这是蝴蝶效应”。有人还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蝴蝶效应”:如果希特勒在孩童之年就得一场大病而夭折了的话,还会在1933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吗?对此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却可以肯定,起码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了。蝴蝶效应一词还引发了众多文人作家无比的想象力,多次被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北京的一只蝴蝶拍了一下翅膀,真能引起钓鱼岛海域的飓风吗?对这些问题有些书讲的比较透彻,如《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44888/同时,这书也给我们揭示了在“蝴蝶效应”这个原始的科学术语中,究竟隐藏着一些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哪些?这些科学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如何?其中活跃着哪些人物?他们为何造就了这个奇怪的术语?这儿所涉及的科学思想和概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有关系吗?这些概念在当今突飞猛进发展的高科技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
  •     本书以小说叙事般的文风,将混沌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学科研究,一篇篇娓娓道来,为增加科普可读性,涉及数理的问题均回避了技术论述,作了生动但准确的定性的描述,并配备直观的图表。是一本陶冶兴趣的科普读物,让人理解到这个世界远非传统科学描述的那样井然有序,而是充满混沌,这种混沌甚至就隐藏在我们的数学科学自身,我们曾经忽略了这些与主流实用科学相抵触从而让人不安的现象,当以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才发现它们无所不在,处处挑战着既有的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
  •     针对James Gleick 《信息简史》一书其实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都在思考和准备这本书。 ——James Gleick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陆续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信息简史》是他积七年之力完成的。在书中,他将试图把握一个宏大的主题——信息,并勾勒出信息社会是如何发展而来、又可能走向何方。关于《信息简史》的详细信息最终入选问题的提问者,将获得图灵社区送出的图灵电子书一本。图灵社区地址: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58368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本书是科普读物,对于混沌的相应算法介绍的不是太多,展开相似类别的引申科学介绍一般化,但是很文学很科普~适合了解
  •     资料性比较强,比较系统,值得一读
  •     读晚了。
  •     从整体去解决问题
  •     科普性很弱……感觉一直在讲科学史=_=。以及不知道是原作还是翻译的原因,知识逻辑散乱。
  •     与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64474/ 是同一本原著的两个译本,更喜欢这一本。10年多前看过,封面和这个不一样。看了其中分形曼德勃罗集的部分,我自己还用C++编程做了一个程序实现,当时还是DOS界面的,通过BIOS调用能控制鼠标放大图中的任意区域。但限于C++语言double类型的精度限制,放大到一定程度后,有效位数不够了,就画不出来效果了。
  •     很好看的,看了长了不少见识~
  •     高中时看的科普类读物
  •     : O415.5-49/4914
  •     不知是不是本身问题,感觉逻辑比较跳行文比较散(可能也有译文的问题读来就觉得不够interesting) 且可以舍弃不提的内容/描述略多而具体混沌理论比如分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读完仍是一头雾水(好在分形早就了解了) 诸如吸引子之类的概念既然是科普那就应该有相应的表达才是……编译出版来说有种盗版教科书的感觉纸张很薄而且毫无必要地用了16开..译文呢又有库恩/科恩甚至同一页里霍撤克/霍撒克的不一致至于Dartmouth成了大学 摩天轮生硬译作费里斯转轮我就呵呵了…所谓“翻译腔”太重 翻译的句子也和白开水一样没味道
  •     混沌论,还原论,整体论。重塑非线性世界观。
  •     难以分类这本书的学科领域。混沌现象存在于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万事万物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甚至生命体本身就是混沌的大集。整本书说的混沌的方方面面,从开始费根鲍姆,洛轮兹蝴蝶效应,生命系统兴衰,自然界海岸线长度,奇怪吸引子,非线性系统,倍周期现象,心脏跳动节律,混沌兴起时所遇到的阻力,等等,全面而综合。这本报告文学看了蛮久,有些地方还是有点难懂,但是也体会到了作者的认真,和各方面知识的渊博。
  •     重要的不是你学的是什么,而是你会不会用新的眼光去看好像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     非常精华的科普读物,没有过于深奥的非线性微分方程,也不太涉及十分专业的湍流和流体力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混沌理论的发展历史,和一些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配了十分美丽的分形图形——曼德勃罗集和它的各种在自然界可见以及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衍生图。横跨了气象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经济学,最后延伸到医学和精神病学,向读者展示了“普适性”的存在——用那种十分易于理解的言辞和实例——并激发读者在自己的领域中展开了更多的思考!
  •     2006冬,大一时还是纯种理科男。
  •     这本书的质感和内容一样讨人喜欢。
  •     看了一部分了 感觉还不错 不过可能需要点耐心 慢慢看 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化得了的
  •     科普
  •     好像讲故事一样,通过描述科学家发现混沌的过程,来讲述混沌的用处,对于非数学专业的人来说是本不错的书。涉及到混沌涉及的多个学科。书中也再三的提到了科学创新源自什么,挺有哲理性的。
  •     已读1-7、10;周期性运动的对称性破缺
  •     里面的内容不是很容易懂,但是多读几遍就好了。
  •     这类书就是看个热闹,只看了序曲和蝴蝶效应的内容。其它看不懂。
  •     看看
  •     科普书~
  •     东西不错呢!
  •     我觉得物理系的人才可能理解透彻,其他一般就看个热闹。
  •     所谓“混沌”,是指看来遵从确定规律的事物也会显现超乎想象的繁复多样。想想真是可悲,我们不也总是被自己发明的标准所束缚。联想到一段话:因为宗教,有些人无法被不同的信仰所包容。因为种族,有些人长期忍受被歧视的痛苦。因为国家,有些人现在仍然在外流离失所。因为性向,有些人无法跟自己所爱的人组成家庭。哲学家列维纳斯说过:只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万物就是一种暴力,这种暴力正在摧毁生命的多样性跟差异性。
  •     收藏哈
  •     世界 人生的发展 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其中的复杂性和混沌逻辑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了解的事情 的确,对世界的认知不是一个容易简单的过程 但是跟随詹姆斯格雷克 会让你对世界懂得更多
  •     开眼界合适。
  •     浅显易懂,理解混沌的初级读物
  •     流水账的叙事模式让人厌烦,晦涩的高阶数理词汇却让我这个理科生羞红了脸。传统物理学总是习惯从某个尺度去考察事物,试图在这个尺度下把握住有序。然而混沌却作为一种普适真理存在于我们中间,如国民经济,流行病学,动物种群,湍流,大气和雪花。我们逃避那些无法获得规则性数据的现象,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科学训练告诉我们,可预测的线性科学才是有价值的。借此,人们把科学宿命论捧上神坛。混沌理论彻底打破了宿命论的荒谬,它昭示着在大自然中有序和无序是始终相伴相随的。局部层面的混沌在整体层面又是可以把握的。整体大于局部的叠加。其中的秘密将带来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     经斯坦福大学的公开课--通过生物学看人类行为--这门课程知道的这本书,粗略介绍了混沌学的发展史,及其中的重要科学人物和他们的发现,讲述在短短几十年间的科学革命带来怎么样的思想转变,和混沌学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是,他改变了你看世界的方法,撼动你的哲学思想,是又一次的打破重建精神世界的过程。
  •     绝对适合社会科学的人拿来自我科普。举例很多,没有全部看完,但弄明白了无往不在的混沌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总对秩序有种不安和违和感的人,读混沌理论会产生天然共鸣,找到组织的顺畅感
  •     百年孤独装订,内页都很好,混沌质量不敢恭维,其余那本还没看。
  •     很难,理解率50%
  •     新的科学学说,让你了解周期变化的因素
  •     正在阅读中,非常让人兴奋,好书啊。
  •     发货快~,快递给力~,书质量不错~正版
  •     书内容还是不错的,作为科普读物让人对分形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发展历史及相关人物,扣除的两星在于出版社,可以看出在处理本书的时候非常不用心,封面上写着“社科院院士”,社科院有院士吗?打开正文第一页就是“做每天26小时的实验”......这样重大错误出版社还能堂而皇之地把书摆出来,后期也不进行勘误,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接受。还有其他错别字就不说了,真是毁了一本好书。
  •     混沌理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以来,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其覆盖面广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几乎各个领域。它不仅改变了天文学家看待太阳系的方式,而且开始改变企业家做出保险决策的方式,改变政治家谈论紧张局势导致武装冲突的方式等等。混沌理论正促成整个现代知识体系成为新科学。
  •     很喜欢,一直很关注这类问题
  •     非线性科学是我的一个感兴趣的方向,而混沌使其中的执牛耳之作,就是薄了点,看了意犹未尽
  •     很多内容值得深思 是一本好书
  •     将晦涩难懂的高深的冷科学讲述得如小说般充满情节。
  •     读起来有点费劲,不过学到的东西还是真不少~
  •     同学有专门做这个的机械振动,买来科普一下.
  •     图书馆里没借到,干脆买了一本.
  •     坚持读完,时而细致时而吞枣,才疏学浅无法感受其中的伟大,却也能得到很多的灵感和启发。
  •     好书,就是看不太懂
  •     很好的报告文学,有专业有高度,不断地带来头脑风暴;不过译文和校对的槽点不少。
  •     这本书感觉没有信息简史写得清楚,后面有点混乱
  •     内容本身就很牛,当当这次书的质量不错。挺新的,作为第三次革命,你值得拥有
  •     刚开始看,书虽然不算厚,不过内容不错,科普读物语言写的通俗易懂。
  •     via 老福
  •     当你用不动点求数列通项求不出来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格雷克这部《混沌:开创新科学》,是朋友推荐的一部有趣的著作。不过,我看完之后,也就明白他让我看这部书的原因究竟何在。毕竟,让自己跳出专业领域,需要各种契机,这部书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契机,让我能够从传统历史研究的线性思维中跳出来。事实上,我们今天的人文研究的许多基础性原则,仍是根据牛顿的经典力学定理推演出来的,就如同傅斯年试图构建人文学科的物理学定律,这些思维方式,被定义为线性思维方式。而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但是,我们从文本世界进入到现实世界,就会发现文本世界的线性思维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不是线性思维结构,因此通过单纯的线性思维无法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相反复杂性的混沌学反而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而混沌分形反而更能有助于理解世界。
  •     是缘分让我在大三看完这本书然后研一就搞混沌去了
  •     写的是真好,略懂。
  •     豆瓣评分9+,好书不可错过,让你更理性的思考,更有条理的生活,充满智慧。
  •     了解混沌世界的入门书。
  •     好书!
  •     一本必读的开启智慧的好书!
  •     一直想买的书,很有价值,很值得一读,而且思维方式都与众不同
  •     书不错是个好书
  •     没有想象中的厚实~这个书我是看了吉森斯坦森的电影chaos才要买的,这个应该是阉割版的吧
  •     读了一本绝妙的好书。 《混沌: 开创新科学》   这是一本我关注了好多年, 但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读的好书。 其实在两年之前, 我已经复印了本书的英文般, 但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陌生的专业词汇, 英文版, 我怎么能有那么多时间去读呢?   今年我终于找到了它的中文版, 终于有几天的时间可以安静的阅读。 今天完成了第一遍阅读。 关于它的内容, 我很难简单的总结它, 因为它是那种给人很多启发,开启智慧, 信息量密集, 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为什么书写得这么好, 我进行了思考, 我想以下的原因是重要的。      混沌学科中重要的科学人物的刻画, 他们独特的个性和科学研究方法。   学科思想发展的历程, 科学思想的演化和生长过程。   突破性的创见,idea和实验。 有趣的物理实验, 以及计算机作为新的科学研究手段的使用方法。   打破常规的研究方法, 具有传奇意味的冒险和开拓精神。   艺术的语言和传神的描画, 即使翻译成中文, 也依然韵味十足。   科学发现的神秘感 和惊奇感, 独特的魅力, 贯穿整本书之中。      混沌,这个词, 也许你早就听说过它,但始终没有机会去了解它, 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门。
  •     就是中文版翻译的太晚了
  •     终。于。读。完。了。不读第二遍完全不够。。。
  •     装祯一般,但值得收藏!
  •     混沌,chaos,源自于洛仑兹的“蝴蝶效应”,重在探讨混论状态下事物如何发展,如何把握不确定性,挺好的一本书
  •     也许我们的世界没那么完美,或许我们还不够聪明去发掘
  •     感觉翻译有些地方不到位
  •     呵呵,还没来得及读。
  •     如果是想了解混沌的原理或者其他更精准的事情,还是建议买其他书。
  •     高中读的
  •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好
  •     系统性比较差,内容冗长,主线不清晰。
  •     我知道,我知道读过一遍。可是没看懂意思。啊啊啊!!!!!!!!反正是老师推荐的,估计还得来上几遍才行。
  •     经典的科普
  •     书表面做的很好看,但是内容还没看过,不过开头的彩图很漂亮的
  •     很好的一本教材,非常适合学生用
  •     看完这本书,仍然是意犹未尽啊,来评论的原因是这么好的一本书,当当上买的人好像还不多,强烈推荐给感兴趣的人,它能打开你认知一个新领域的大门(虽然已经发展很久,但是好像离我们学习很远)。此书从天气的随机性中发现吸引子写起,讲到很多随机性问题中隐藏的一种稳定性(至少我是这么理解),这也是最吸引我的东西,而且好像上升到哲学了,貌似好像是真的有上帝在根据一定的规则创生宇宙。读这本书,建议,拥有以一定的数学微分知识(没有也可,但有会帮助理解),具有一定的系统调节概念,比如反馈等等(没有也可,涉及不多),具有一定数学中多维曲面的想象能力(没有也可,帮助理解),其余的就是需要有个好奇心和耐心,非常非常非常有趣,我看数学中非线性问题从原来的头痛脑涨到现在至少有欲望去了解了~~~~~~~~~~~有机会碰到这本书的人一定要读,还有作者对于这本书的安排故事性很强!!!
  •     深入浅出,是科普的必须素质。
  •     这本书的角度很新颖,从非线性角度阐述了科学的魅力,值得一读。
  •     一切皆因混沌而無序。一切皆因混沌而美麗。
  •     若你认为你已经理解了世界或者拥有了料理规则的能力,就来读一读混沌吧。设计师的世界太狭窄,我们常常以为眼睛的品味和舌头的圆滑可以让我们扶摇直上,我们嘲笑理工科,无视社会学,照抄心理学,然后用高高姿态欣赏与创造,却不知世界之大,更不知世界之真实。设计圈讲的非线是怎样的非线,拓扑是怎样的拓扑?我们的浅薄让我们无知,继而自大。设计,归根结底都是自然万物的高级智慧,睁开眼,不要作践了自己的身份。
  •     作为一个前沿交叉学科的学生,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送给我三个字:别担心。
  •     虽然相对专业店,不过还能看懂,而且很有启发意义
  •     科普读物,内容冗长
  •     期待这本书很久了,希望对了解混沌和分形的朋友有帮助
  •     相见恨晚。
  •     详细介绍了混沌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混沌理论的知识,对于初次接触混沌理论的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     非常好的物理科普书,相见恨晚。
  •     混沌是自然的真相,在无序中寻找有序让科学家为之着迷。作者从蝴蝶效应出发,一步一步将奇怪吸引子,分形,普及性...这些让人着迷的概念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或许你不知道混沌是什么,但是你只要明白一定,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当初牛顿所说的上链条的钟表,自然它热爱非线性。
  •     内容很棒,值得一读。
  •     有些深奥,但是受益匪浅,而且有些试验可以实践,非常好的书,但是不要只读一遍
  •     需要一定的非线性动力学基础。报告性文学。多些配图就更好了。
  •     格雷克的文笔一如既往地简洁而优雅,对混沌知识的介绍在深度上有些浅尝辄止(但是对于混沌理论的深度介绍无疑将会是困难的和技术性的,脱离了报告文学这一体裁的要求),但在广度上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历史脉络的发展刻画得非常清晰
  •     没看完就还了。
  •     书很好,很吸引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