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地理 >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208086654
作者:徐建平
页数:37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县级政区隶属关系调整过程中的背景因素——以婺源、英山政区隶属关系变动为例  就民国时期省界地域变迁的幅度来说,县级行政区域隶属关系的调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省界调整,政府的初衷是为了调整区域,这是中尺度的调整,当然民国时期大尺度的调整有新的省一级政区的设置,例如西康建省等,这种状况一般是相邻几省各自划出一定数量的县级政区组成一个新的省,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很少,更多的则是中小尺度的县级以及县以下级别的调整,县一级中尺度的可以称之为区域调整,县以下小尺度的调整可以称之为省界调整。本章选取县级政区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婺源改隶江西、英山改隶湖北为例,从中尺度的视角来考察区域变动的过程,从中央的政治措施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民众的应对互动关系中探求政治过程对于行政区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政治、自然、文化和经济等各类区域因素的相互作用。  ……

内容概要

徐建平,男,1979年生,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尤为关注近代政治地理学,兼及近代城市地理。

书籍目录

序摘要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缘由及思路    2.学术史回顾  二、民国时期勘界兴起的背景及相关法令    1.政区边界划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2.时代背景及勘界法令  三、本文的材料与结构    1.资料评述    2.章节安排第一章  县级政区隶属关系调整过程中的背景因素——以婺源、英山政区隶属关系变动为例  第一节  婺源改隶江西    一、概述    二、隶赣:战区的需要    三、背景:自然区域的归属    四、回皖(上):文化区之趋向     1.回皖运动     2.文化:传统的精神寄托与现实的利益冲突    五、回皖(下):经济区之实际    六、结果:多种区域类型的交互作用  第二节  英山改隶湖北    一、“吴楚咽喉”——英山县之自然区域    二、行政区——英山设县及其隶属关系    三、军事需求——行政区与自然区的统一    四、文化区与经济区——英山改隶未受阻力的背景  第三节  小结第二章  湖滩开发与省界的成型——从界限到界线(上)  第一节  皖南湖滩与省界成型——以丹阳湖为例    一、丹阳湖概况    二、与水争地:丹阳湖围垦纠纷之由来     1.民国以前之丹阳湖划界纠纷     2.湖产的争夺与水利之间的矛盾    三、与民争利:民国时期丹阳湖垦务与省界纠纷(上)     1.背景     2.缘起     3.第一次会勘     4.第二次会勘     5.第三次会勘     6.行政院之最后裁定     7.竖立界碑,绘制界图     8.仲裁背后的隐患    四、与民争利:民国时期丹阳湖垦务与省界纠纷(下)     1.宝丰垦务公司的一纸诉状     2.小花滩血案——丹阳湖大滩开发引起的纠纷     3.划界是否有必要    五、结果与现状  第二节  皖北湖滩与省界成型——以青冢湖为例    一、背景     1.青冢湖纠纷的时空背景     2.青冢湖周边政区变迁    二、民国时期青冢湖省界纠纷     1.缘起和初次划界     2.隐患和纠纷     3.属人主义的划界原则——江苏省     4.属地主义的划界原则——安徽省     5.结局  第三节  小结第三章  山区开发与省界成型——从界限到界线(下)  第一节  省界地区的插花地整理——以荆州、上塘为例    一、背景    二、区域归属纠纷的产生    三、荆州复界运动与边界的第一次调整    四、不合作与无政府    五、荆州回昌运动    六、尾声  第二节  省界地区的微观利益之争一以休宁、开化界争为例    一、史籍记载中休宁、开化之边界    二、纠纷的起因和双方的述求    三、内政部的处理以及皖浙两省的应对  第三节  小结第四章  省界内外——跨省界与依省界设县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节  跨省界设县及其归属——以立煌县为例    一、设县背景    二、设立新县    三、归属问题  第二节  以省界为县界——新设县与老省界    一、嘉山设县     1.设治缘由     2.设治经过    二、岳西设县     1.设县缘由及经过     2.县境之区域形势    三、临泉设县     1.设治缘由及经过     2.设县之后边界之调整  第三节  小结第五章  权利与义务:鄂皖赣三省边界调整与江堤维护  一、鄂皖赣三省沿江边界形势及问题   1.鄂赣两省边界犬牙交错的成因及问题   2.皖赣两省边界的参差情形    3.鄂皖两省边界纠纷地点及原因  二、鄂皖赣三省省界调整前有关江堤之维护职责    1.江堤之组成及其受益范围    2.三省关于江堤维护之责任分配    3.问题的根源  三、以江为界方案的提出及其划定    1.1930年代初期的大水灾    2.三省边界调整方案的提出及划分经过  四、结论结语附录一附录二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从政治地理的角度,考察了民国时期安徽省省界的变迁过程,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相邻两省之间的区域调整、界线从模糊向精确地转变、两省共同划出某一区域组成新县、长江沿岸插花飞地的整理,并以此探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民众三者之间在省界的争端及处理问题上的多重复杂、互动关系,分析政治过程对地理区域的影响,从而以历史地理学的角度了解和认识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

作者简介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内容简介:明确的边界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行政区划史中,同一层级的行政区域之间逐渐从模糊的区分过渡到相对明确的界限,但却未曾划定精确的界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加强法制化建设,制定并颁布了Ⅸ省市县勘界条例》,逐步对全国范围内各级行政区进行勘界。《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主要是从政治地理的角度,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以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为基础,复原民国时期安徽省界变动的过程,归纳变动的类型,探究在省界变动中政治过程对地理区域的影响。《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以民国时期安徽省为例》将安徽省界变迁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整县改隶,展现了县级政区变动过程中自然、行政、文化、经济等各类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二类为模糊界限向精确界线的转变过程,这其中包括两种形式,其一为两省之间共有的湖泊如何划分界线;其二为两省之间以山为界,如何进行具体的界线划分。第三类为两省之间划出一定的相邻地域所设置的新县,应该归属哪一省以及依省界而设的新县对省界区域政治控制的影响。第四类为整理长江沿岸的插花飞地,对以长江为省界的沿江提防建设及管理所带来的利弊。

图书封面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无论小到村镇县区,大到国家省市,对于它们相互之间的边界,一直有一种偏好。人们普遍对于国家之间的边界非常重视,而省以下边界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徐著选准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本。从省界形成的原因,影响省界变动的因素,政府和民众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与各自发挥的作用等诸多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推而广之,各省均能按照此种模式,探幽发微,皇皇巨著,指日可待也,足以启迪智慧,对行政区划研究多有裨益。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民国时候民间的力量别我们现在这个和谐朝代要汹涌,要剧烈——婺源回皖运动。
  •     对今天的政区调整,依然有启示
  •     喜爱该类图书的读书人士可以一读。
  •     政区沿革的参考资料。
  •     很有新意,很受启发,只是外观略微有点脏
  •     几乎以实例诠释了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中提出的“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原则,背后即自然环境、经济开发和政治统治三要素了~
  •     角度新颖,可做研究之范本
  •     写成这样,很详细了~
  •     很喜欢的切入点,说到后来,还是经济和政治说了算
  •     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典范,当初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读到婺源回皖的论文就被作者的视角所吸引,如果能更多利用地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则更好,比如婺源回皖这件事似乎可视为一个“尺度政治”问题。
  •     很有意思,也很有当代价值的一本书
  •     每句话基本都要看两遍,没看懂,但是知道了什么是政治地理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