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公版-附赠最新时事政治手册-价值150元图书增值卡》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公职类考试 > 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公版-附赠最新时事政治手册-价值150元图书增值卡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1513809
作者:李永新
页数:408页

2012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类(A卷)

2012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类(A卷)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0.8分,40分)1.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掌握着真理 B.人民群众代表着先进生产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执政的对象2.《韩非子•喻老》篇中有一段话:“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这段话反映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换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换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促进质变D.质变表现为突变,与量变没有必然联系3.学术大师季羡林曾言:“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鉴于此我把人文关怀的层次分析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思想情感处理等三种关系,如果这三种关系处理得当,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内心和谐”概念的提出,反映出(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幸福来自于人的主观感受C.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茶叶因生长环境差异而具有不同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入口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点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④万事万物的联系形成后便是不可改动的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醉翁亭记》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开头一句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终改为:“环滁皆山也”。该写作修改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 )。A.参加实践的过程 B.抽象思维的过程C.获得经验的过程 D.寻求真知的过程6.网络谣言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认知混乱,误导价值伦理价值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群体事件,往往正是由于有个别人故意起哄造谣,煽动群众过激情绪,进而导致矛盾升级。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方法分别是( )。A.科学发展 矛盾分析 B.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 D.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A.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B.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C.推动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D.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9.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 )是核心的价值选择。A.协调发展 B.共同进步 C.共生共进 D.共爱共享10.建设服务性政府,是中央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做出的重大部署。对我国政府来说,服务的本质要求是( )。A.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B.建立科学的体制和机制C.保证行政行为科学高效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通过调整优化税种及其工程要素减轻居民和企业税负,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称为( )。A.减税政策 B.财政减税政策C.结构性减税政策 D.阶段性减税政策12.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 )。A.农业现代化 B.社会现代化C.现代化 D.社会化13.银行的实质是( )。A.充当信用中介 B.扩大社会资本总量C.经营货币,牟取利润 D.创造代替铸币的信用工具14.根据各国不同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被称为( )。A.物质指数 B.汇率水平C.经济核算 D.购买力平价15.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绝对数量少,人均占有少B.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C.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D.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16.现阶段,我国国家优化开发区域是指( )。A.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B.长三角、珠三角和黄三角C.东部沿海经济区和西部地区D.中部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17.“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最早把“齐鲁”作为统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18.下列对山东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说法不准确的是( )。A.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B.海洋生物1000多种C.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D.山东有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19.近年来,山东省组织实施了“四德工程”,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行为,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四德工程”是指( )。A.公共道德、行业道德、部门道德、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C.政治道德、伦理道德、公共道德、部门道德D.公共社会道德、集体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20.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明确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 )。A.1至3年 B.3至5年 C.1至5年 D.5至7年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5+1+2”的发展任务,对“5+1+2”介绍不正确的是( )。A.“5”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B.“1”指继续教育C.“2”指民族教育、专业教育D.“5+1”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22.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综合,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C.犯罪的主观方面 D.犯罪的客观方面2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有( )情形的,当事人一方面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D.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或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24.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25.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权( )。A.提出上诉B.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C.做出停止执行原具体行政行为D.改变自己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26.下列说法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的是( )。A.监督主体是人大常委会、社会行政部门、政府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以及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B.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从失业保险金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C.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D.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责令退回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罚款。27.交通主管部门对违章驾驶司机依法处以罚款的制裁,属于法律制裁中的( )。A.民事制裁 B.违宪制裁 C.行政制裁 D.刑事制裁28.对省公安厅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 )提出诉讼。A.基层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29.因过失,没有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纪违规人员,是案件责任追究的( )。A.直接责任人 B.第一责任人C.经营管理责任人 D.间接责任人30.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称为( )。A.检查制度 B.律师制度 C.司法制度 D.立法制度31.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下列对新《刑事诉讼法》解释不准确的是( )。A.新刑事诉讼法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B.在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方面有新突破C.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D.规定了保障该权利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标准32.金融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下列属于金融犯罪的是( )。A.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B.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风险C.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风险D.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系统漏洞造成的操作风险33.下列对工伤认定的有关说法不成立的是( )。A.职工发生事故的伤害,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B.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所在单位自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60日内,提出认定申请C.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该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D.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34.姜某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因打篮球而摔伤,他以学校未尽管理职责,篮球架设置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等为由向法院起诉,向学校索赔两万余元。对此案的认定,不当的是( )。A.校方对这起校园伤害的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B.姜某对风险预判不足,造成伤害,应自担70%责任C.篮球架设置不当是损伤后果的诱因之一D.校方和姜某应各自承担医疗费用一半35.2011年10月27日国家超级计算机( )正式建成挂牌,这是国内首台全部采用国产中央处理器(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A.山东中心 B.济南中心 C.青岛中心 D.烟台中心36.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行政长官选举结果于2012年3月25日揭晓,( )最终胜出,当选第四任行政长官。A.唐英年 B.梁振英 C.何俊仁 D.曾荫权37.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A.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B.热爱集体,艰苦奋斗C.克己奉公,公而忘私 D.为人民服务38.下列公文发文字号,正确的是( )。A.国发[2012]1号 B.国发(2012)1号C.国发〔2012〕1号 D.国发【2012】1号39.通用公文文体中,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的是( )。A.通知 B.通告 C.通报 D.指示40.事业单位与受聘人员建立聘用关系应依法订立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类型包括( )。A.短期合同、中期合同、长期合同、项目合同B.短期合同、中期合同、永久合同、项目合同C.岗位合同、短期合同、中期合同、长期合同D.岗位合同、短期合同、中期合同、永久合同4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为( )四个等次A.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B.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C.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 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2.并非只有天才,才能发明创造。等于( )。A.天才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 B.天才是发明创造的充分条件C.不是天才也能发明创造 D.不是天才就不能发明创造43.某首饰店失窃,甲、乙、丙、丁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发现此四人中,有一个人的口供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44.基于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这就是( )。A.云计算 B.物联网 C.网络技术 D.新网络45.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放出电磁波。真正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位科学家是( )。A.马可尼 B.赫兹 C.麦克斯韦 D.爱因斯坦46.下列对世界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成立的是( )。A.15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五次革命B.世界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C.第五次科技革命包括电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两个阶段D.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尚未结束47.下列有关文学作品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天王送子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作,重视人物神韵的把握B.《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雨果的代表作C.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D.《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光辉起点48.中医与京剧、国画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以下有关中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汉华佗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B.唐代孙思邈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C.东汉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D.《黄帝内经》、《难经》、《伤害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医学四大经典著作49.我国士兵军衔肩章的版面底色代表其兵种。其中,陆军、海军、空军的颜色分别为( )。A.棕榈、天蓝、黑 B.黑、天蓝、棕榈 C.天蓝、黑、棕榈 D.棕榈、黑、天蓝50.下列对常用电器节电的说法不成立的是( )。A.将液晶电视动态模式改为影院模式,可省约40%的耗电量B.空调只要提高1摄氏度制冷时的温度设定,便可以节电约10%C.使用电脑采用中等亮度,既有利于保护视力,又能够省电D.灵活使用电脑内置的节电程序,不能取得明显的节电效果二、多项选择题(25题,每题1.2分,总分30分)51.当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温总理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的时候,温总理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温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启示我们(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会产生反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2.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53.空气中的细粒颗物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国家环保部门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其纳入监测范围,这表明( )。A.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B.政府具有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实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54.2011年,关于“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中国卫生部还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以技术层面提供如何扶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公众主要从道德层面讨论“应不应该扶”,从法律层面讨论扶起后如果受到诬陷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许多人表示,老人跌倒后不去扶的行为并不仅仅意味着道德水平的下降,可能还反映出法制对道德行为的支撑力度不够。该材料反映了( )。A.基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B.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多元的,呈现出复杂性C.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D.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条件55.孔子曰:“德之不存”,“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存在很多为了一己私利践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提倡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 )。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56.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家情趣等,“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这一观念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掌握系统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7.许多政府部门纷纷开通微博,迅速成为政府发布权威信息并与社会公众零距离对话,全天候互动的重要平台,这有利于保障公众的( )。A.知情权 B.表达权 C.参与权 D.监督权58.从吹嘘喝绿豆汤的张悟本,到宣称每天一个地瓜保证不得癌症的林光常,到宣扬“生吃泥鳅能去火”的马悦凌,“神医”能够大行其道,反映出( )。A.政府职能是有限的,不能包办一切 B.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监督C.健全的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 D.政府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59.201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之前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理解正确的是( )。A.公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税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C.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D.体现了政府用行政手段坚持以人为本60.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C.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D.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62.新华社2012年4月1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 )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A.聘用制 B.岗位管理制度 C.公平招聘制度 D.竞聘上岗制度63.下列对事业单位属性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举办 B.以公益为目的 C.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D.社会服务组织64.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遵循的原则有( )。A.民主 B.公开 C.竞争 D.择优65.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国家财政支出与此相关的项目有( )。A.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B.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C.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D.实施中西部地区文化惠民工程66.长效机制是指工作系统中各子系统工作之间长期有效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的特点是( )。A.规范性 B.稳定性 C.长期性 D.确定性67全面风险管理包括(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评价与决策 D.风险处理68.本世纪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主要是( )。A.实验快堆、铁基超导、超级杂交稻 B.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速铁路C.“天河号”、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 D.TD-SCDMA无线通信标准研制成功69.下列属于文化消费的是( )。A.创造发明 B.文化娱乐 C.体育健身 D.旅游观光70.为鼓励年轻人立志成才,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下列符合题意的是( )。A.只有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B.只要想当将军的士兵就是好士兵C.一个好士兵就是想当将军的士兵 D.不是一个好士兵就不是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71.判断是对事物本质属性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根据该定义,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A.会议期间请自觉地关闭手机 B.妈妈,我爱你C.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D.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把工作干好72.以下各例,违反逻辑的是( )。A.某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多,但书的种类少 B.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C.去年的小麦产量超过了任何一年 D.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73.我国入世10年后经济变化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第一进口大国 B.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二出口大国C.中国制造行销全球,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D.用争端解决机制捍卫经济权益成常态74.2012年2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回顾了20年前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重温“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并再次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关于改革,下列论断正确的有( )。A.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C.改革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75.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消极后果。这些后果主要包括(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B.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可能加剧全球的环境恶化C.面临经济全球化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D.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全球行为,可能使一国的经济对别国形成依赖的风险三、综合写作题(30分)1.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市宣传文化部门坚持把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回报人民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文化下乡潮犹如春天的暖流,流过农舍田间,为农民群众送去无尽的欢乐。市秦剧团的演员每年下乡演出近300场,几乎每天都穿梭于平凉的十里八乡,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搬到乡亲们的家门口,每次演出现场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平凉市秦剧团党支部副书记、国家二级演员李俊福成为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乡亲们特别喜欢听他们的唱腔,每每“台上生辉,台下叫彩”。李俊福3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送文化下乡演出的第一线,每年平均演出260余场,累计演出达到7000多场。文化下乡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而加入文化下乡队伍中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丰富农村生活,重建农民精神家园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一位经常参加“三下乡”活动的书法家,这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为这些热情的农民送上自己最好的作品。2.他的发明专利有20多项,都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而起,他的科研成果产生效益9亿余元,大都快速转化成实用技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寇子明,用28年的科研教学经历提炼出“科研实用论”,面向重大工程系统到一线去解决问题,科研成果更快地走向了市场。寇子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基于能量转换的矿用倾斜带式输送机防抱死安全制动技术”,就源于一个难题的解决。井下倾斜皮带输送,动辄上千米,每小时数千吨黑金的高速“流淌”。紧急停车或突然断电,工人担心,领导头疼。因为高速摩擦制动很容易产生火花、高温、不能有效制动,反而会叠带、堆煤、飞车,次生事故很容易发生。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消耗掉停留在倾斜皮带上煤炭产生的重力势能,制动过程不产生高速机械摩擦,尽量少产生热量。寇子明和团队成员钻实验室问自己,下井问工人和现场工程师,到关键元件制造厂问设计师和技师,“三问”结合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安装在带式输送机高速轴上的刹车泵,把重力势能转化为液压能,并产生可调可控防抱死的制动力矩;通过优化制动系统关键零件,实现不需要外动力的少摩擦、少发热的特性,几个月的千辛万苦,难题一一破解,井下工人安了心,企业对“书生”有了好感,科研与实践的“联姻”走出关键一步。目前,有200多个矿井采用此技术,在主煤流生产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减少了因制动问题而引起的恶性事故,新增效益4亿余元。奖项、奖励纷至沓来,但在寇子明眼里,一线工人的肯定才是最高奖励。在寇子明带领下,团队师生都是实战能手、解决问题的专家,寇子明说:“科研对象最好是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为研究而研究,科研成果多被锁在柜子里,企业不认博士、硕士,只有解决问题他才欢迎你。”3.高等院校汇聚了大批顶尖科学技术人才,毫无疑问应该成为非常重要的科技成果发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很多高校科研人员长期以来形成了“轻实际应用,重理论研究”的观念,导致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河北省九三学社建议,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河北省九三学社分析后认为,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虽然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去实践,但是在科研选题时由于对生产实际了解不够,没有充分收集和研究市场信息,从技术的发展角度考虑较多,而对该技术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及技术市场应用前景考虑较少,造成了成果过剩和短缺并存。同时,高等院校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大多数科研成果,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其产业化的全过程,很多只进行到小试阶段就停止了,此时提供的还是“实验型”研究成果。再加上高校在科研工作上偏重的是上项目、报成果,科研人员潜意识地看重开鉴定会、写论文,很少关心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目前对成果的评价多数停留在学术性、先进性的层面,而对成果的实用性、市场性估计不够。4.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诸如学术精英化、学术腐败等人民群众不满意、不高兴的现象。其中一个突出问题表现为严重西化,脱离中国社会实践的唯学科化,为学术而学术等问题。有的学者在研究中,唯西方学术思想马首是瞻,以西方学者的是非为是非,有的对西方国家着力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很有兴趣,不遗余力地大力宣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理论成果则毫无兴趣,有的对社会现实问题持规避态度,只谈理论的应然,不谈中国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与中国社会实践的实际需要相比,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贡献度没有达到国家和人民非常满意的高度。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当代中国发展的宏伟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提供了详实的实践蓝本与广阔的问题领域。处于双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复杂性、艰巨性与紧迫性都大大增加,如何才能做到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最关键的一条在于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进程中“为谁创新”、“靠谁创新”、“怎样创新”的方向性问题,也是真正能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带来的成果的根本所在。坚持做到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最为根本的出发点,解决好“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5.洪玉龙一直牵挂的地方是云南省红河县。他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支教,一呆就是四年,担任红河一中校长,开了上海支教教师先例,洪玉龙日前被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成为上海唯一一名来自基层学校的代表。2004年8月,洪玉龙跟随上海援滇支教教师团,来到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七彩云南,美丽山川,神奇梯田,在感叹大自然风光旖旎时,洪玉龙被当地的贫困状况震撼了——整个县城被“包”在一座山里。学校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没有操场,很多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只是钉了一块木板,黑板也是木板上刷了一层漆,几台破旧的电脑装了最原始的DOS操作系统,“这里真的穷!”在红河生活了几个月,洪玉龙感同身受。就读的农村学生中,大多数人一天生活费不到2元,宿舍硬邦邦的床板上,一年四季就铺着一张草席,支教教师宿舍也简陋潮湿,到了春天,窗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白蚂蚁,从那以后,洪玉龙一有闲暇,就一个个乡镇跑,近半年跑遍11个乡镇,红河地处山区,乡镇与乡镇之间并不通路,要到每个乡镇必须先回县城,洪玉龙的很多时间都花费在路上,但他觉得很值。2005年初,一份万余字调查报告出炉,反映了红河贫困状况及红河一中的现状。“红河县最贫困家庭年收入才623元,垤马、三村两个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仅70%,中小学生辍学率达28%”,洪玉龙将这份调查报告寄回上海,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不久以后,50台电脑,2000多套校服和10万余元捐款寄到红河一中。每次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洪玉龙总会想起云南红河,仍然牵挂大山深处的他们,如今,他每年都要回红河,看看孩子们和曾经共事的教师,他陆续带回红河一中280多名贫困生材料,在奉贤区牵线搭桥帮困,奉贤区的齐贤、华亭、古华、实验等中学,每个班级与一个云南学生结对,学生每年掏出5元零花钱,帮助云南孩子完成学业,同时,他还联系奉贤团委,将红河县爱心助学网挂靠在团委网站,让更多人了解红河贫困生状况,传递爱心。作答要求:(一)当前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很多发展的瓶颈问题,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00字)(5分)(二)科研、学术只有联系实际,面向基层才能接地气、有灵气,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文章,进行论述。(800~1000字)(25分)

内容摘要

二、事业单位的特征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运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经费来源的国家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又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三、事业单位的分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科学地划分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一)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二)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四、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每一种社会组织的产生都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事业单位既不同于政府行政机关,不同于非政府组织,也不同于企业及人民团体,其存在有着客观的社会基础。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主要有:(1)满足公共需要;(2)弥补市场缺陷;(3)节制政府失灵;(4)防止契约失效;(5)弥补志愿不足。■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述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指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它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的规定。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开平等原则;(2)竞争择优原则;(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原则;(4)依法管理和精简原则。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特征1.国家是事业单位真正的用人主体国家制定统一的人事制度,国家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国家确定事业单位编制,国家制定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国家运用行政与计划手段调配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用人权,事业单位仅仅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事业单位仅仅代表国家管理其工作人员、执行有关的人事制度与政策。2.不存在独立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一体化的人事制度。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的工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用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的任用关系属于公职关系从法律观点看,即属于行政法律范畴的行政任用关系,而非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人事制度。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一)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事业单位实行特定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1)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2)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3)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4)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5)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人事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有关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6)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2.岗位类别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3.岗位设置权限(1)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3)地(市)、县(市)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二)公开招聘制度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人员素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1.公开招聘的范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范围包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其中,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2.公开招聘的原则(1)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2)公开招聘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三)聘用制度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是用人单位与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制度。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1.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2.聘用制度的实施范围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可以采用招聘或者任命等形式。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团体录用专职工作人员,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外,也要参照相关法律规章试行人员聘用制度。3.规范解聘辞聘制度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1)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2)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3)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4)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5)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聘用单位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1)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3)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4)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5)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6)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受聘人员与所在聘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四)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1.事业单位工资的分类管理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1)全额拨款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单位可自主安排使用。(2)差额拨款单位,按照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活的部分为40%。差额拨款单位,根据经费自立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有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3)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工资正常调整机制(1)正常增加薪级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2)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①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②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③由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3)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关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原因,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4)调整津贴补贴标准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五)培训制度1.培训的内涵培训是指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而进行的培养和训练。事业单位的培训,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以更新、补充、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为目的的培养和训练。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更新和充实培训的内容,完善培训制度,是事业单位各类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培训的原则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和讲求实效的原则。3.培训的基本内容(1)培训的对象事业单位的培训对象就是工作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2)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方式按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的目的等可以有不同的划分。①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在职培训和非在职培训。②从培训的组织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正规学校培训、非正规学校培训等形式。③从培训的目的来划分,有学历培训、文化补课、岗位职务培训等。(3)培训的内容①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基本素质的培训。②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的培训。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六)考核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是为了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对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及其他素质进行考察了解,作出客观评价,并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等提供依据的制度。1.考核原则与范围考核原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范围:考核范围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2.考核的内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新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考核的等次及标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优秀: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突出,全面履行岗位职责,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绩,服务对象满意度高;合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基本合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一般,基本履行岗位职责,基本完成工作任务,服务对象满意度较低;不合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较差,不能履行岗位职责,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可以在各等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岗位类别、等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标准。4.考核的方法年度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进行,由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各地区、各单位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应结合各自实际,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综合分析、量化测评等符合岗位特点的方法。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与改革(一)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精简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目标: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适合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各自岗位规律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总体思路:走“脱钩、放权、分类、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与党政机关的人事制度脱钩,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制度。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加快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下面四个:第一,全面推行制度改革,明确事业单位人事关系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型的任用关系与用人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搞活内部分配为关键,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来不断深化制度改革。第二,继续实行分类指导。事业单位情况复杂,种类繁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机构体制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相协调的原则,研究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特点,分类推进改革。第三,加快制定配套政策。研究制定与聘用制相配套的其他人事管理规定,规范聘用合同的签订,制发聘用合同样本,研究未聘人员安置办法,加快建立人事争议处理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要积极研究配套政策措施,把握改革的各个环节,及时总结经验,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第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完善整体功能为目标,通过观念变革、制度创新、机制优化,调整、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三)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1.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1)全面推行聘用制度①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②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③加强聘后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保证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重点是完善考核制度,研究修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等的依据。(2)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式,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3)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①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对专业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②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③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对工勤岗位,要建立岗位等级规范,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办法。(4)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制定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5)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2.建立形式多样、灵活自主的分配激励机制(1)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2)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3)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允许各地区、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允许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4)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和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继续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倾斜。3.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1)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简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的要求,就是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2)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专业技术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的优惠条件,引导他们把专业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3)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事业单位的未聘人员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有专门的未聘人员安置指导机构,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指导、创造条件。4.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1)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3)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4)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5.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2)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抓住重点,分类指导,逐步推进。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为重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3)积极稳妥,稳步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摸清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改革现状、人员结构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23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现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5.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创新,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7.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8.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9.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四、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10.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11.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五、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12.推进转企改制。周密制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13.完善过渡政策。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六、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14.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1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16.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19.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20.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21.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七、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22.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增强公益事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23.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公益服务,促进公益服务公平公正。加快发展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公益事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文化等公益服务需求。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设置事业单位,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资源共享。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善购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并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2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八、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26.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27.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28.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九、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29.加强领导。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任务复杂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攻坚克难,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交流改革情况、研究共性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等工作,具体工作由中央编办承担。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组织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要建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落实。30.稳步实施。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要继续深化改革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一、职业职业是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从事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特定义务的相对稳定的工种,通俗表示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职业集中地体现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责: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这些职责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其社会职能的具体化,其中就包括一定的社会道德职能和责任。权: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即职权。职权不论大小都来自社会,是社会整体和公共权利的部分。利:每种职业都体现和处理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在实现职业分工的社会里,职业劳动是为社会创造经济、政治、文化效益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个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二、道德(一)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中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与标准。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二)道德的功能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的功能是道德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道德以自己特殊的职能和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的能动作用,道德社会价值正是通过道德功能加以实现的。道德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道德的认识功能:在现实社会中,道德能帮助人们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道德的认识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在这一层面,道德是一种认知,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认识自我和创造人生的指南,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行”的问题。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自己的周围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和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在非对抗性的矛盾范围内,就需要道德加以调节,即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个人与朋友之间、个人与领导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乃至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以“应该怎样”为尺度,来衡量和评价人们行为的现状,并力图使人们的行为现状符合于“应当”的尺度。道德的评价功能: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人们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的。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人们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道德的服务功能: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又反过来为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服务。所以,道德的服务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用”的问题。从道德的产生可以看出,道德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又为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生活服务。任何道德的产生都是用自己的标准评价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合理性,否定危害它的社会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所以,道德为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服务,并通过一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规范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三、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内涵职业道德是指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一定社会范围内道德基本要求在不同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等方面。(二)职业道德的特点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规范,具有体现其自身性质的鲜明特征:鲜明的行业性: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生活、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所规范的是每一种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只是用于本行业,不具有全社会的普遍适用性。例如,商业职业道德强调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强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都体现了行业特点而无普遍性。所以,行业性是职业道德最显著的特点。适用范围的有限性:职业道德虽有共同的特征和要求,存在职业道德的通用内容,如敬业、诚信、互助等,但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和具体的岗位上,必须有与该行业和该岗位相适应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例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适用于医务工作者,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适用于教师。因此,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内容千差万别,各行各业为了使职业道德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归纳整理出适应本行业的行业公约、规章制度、员工守则、行为须知、岗位职责等,行业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具体化、通俗化,使职业道德在形式上也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特征。一定的强制性:职业道德除了通过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从业人员的内心信念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调节之外,它的另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与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相关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从业人员违反了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职业章程、职业合同、职业责任、操作规程等,给集体和社会带来损失或危害时,职业道德就将用具体的评价标准对违规者进行处罚。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与反映职业特征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只要一定的职业连续存在下去,与这一职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就会延续并存在下去。如商业“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医务行业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等,千百年来为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们传承和遵守。与物质利益具有的直接关联性:职业道德一般都要将它与自身的行业特点、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变成更加具体、明确、严格的岗位责任或岗位要求,并制定出相应的奖励制度和处罚措施,与从业人员的物质利益挂钩,强调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三)职业道德的意义与作用1.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公德;2.职业道德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3.职业道德是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过去一切社会中的职业道德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历史上最新型、最先进的制度,但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方式的职业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面,它在继承传统优秀道德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对传统职业道德进行调整,赋予它新的内涵;另一方面,根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它也提出了新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反映了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二)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虽然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但其他非公有制成分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这种鲜明的阶级性也必然会长期存在。同时,社会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因此,它反映和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因此,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三)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反映了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具有先进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它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公民受到的教育程度和基本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着由高到低的不同层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虽然具有先进性的特征,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性质的职业道德现象,因此,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先进性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客观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公民自觉履行权利和义务,以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和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品德创造美好生活。只有符合这些基本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先进性。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各行各业都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职业规范中的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主体部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行各业都具有职业道德的要求,它所强调的具体职业规范特点显著,并且带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和历史继承性。它只适用于本行业、本企业、本部门内部。这一层次的具体规范十分庞杂,只能由各行各业、各单位自己去制定。第二层次是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信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五项基本规范虽然不具有具体职业的特点,但它是介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核心规范与具体行业道德规范之间的职业行为准则。它既概括了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同时也是对各行各业提出的共同要求。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不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自身利益,它是为人民服务核心规范的具体化。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上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为人民服务。它是从业人员在进行具体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最根本准则,是进行职业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既是每一项职业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每一项职业活动的落脚点。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原则是指人们行为依据的准则,带有根本性,具有全局统率、指导作用和对是非进行判断的标准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各有差别,但集体主义的确是各个职业领域所必须贯彻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因为集体是由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组织系统联系起来的各种社会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组织、共同的目标是构成集体的三大要素。集体主义原则是正确处理从业者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核心原则。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贯彻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就是要把集体主义的精神渗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总之,我们在职业生活中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一)爱岗敬业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是指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表现为对本职工作专心、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是指从业人员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所从事的社会事务行为,以及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强烈事业心和忘我精神。爱岗敬业是对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最普通、最基本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核心和基础。爱岗敬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就是劳动态度,它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社会、对其他劳动者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基础。爱岗敬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贯穿于职业活动实践的始终,它决定着从业者的基本劳动态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提倡的职业理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必须掌握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不仅能在人们确立职业态度、明确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是从业者职业理想付诸实现的重要保障。爱岗敬业必须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职业纪律是调整职业实践的行为方式,保证行业内部行为一致并履行自己业已确定的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条件机制,它兼有法制、行政规范强制性和道德规范感召性的双重特征,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完善各行各业的科学管理所提倡的职业道德,并最终扩展到全社会实现由法制调节过渡到道德调节的必要环节。(二)诚实守信诚实:是指外在言行与内心思想的一致性,即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是指遵守诺言、讲求信誉,注重信用,忠实地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诚实和守信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诚实中蕴含着守信的要求,守信中包含着诚实的内涵。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诚实守信具体体现在:诚实劳动;遵守合同和契约;维护单位的信誉;保守单位秘密。(三)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者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各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都按照一个标准办事。办事公道这一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本职工作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以私损公,不出卖原则。办事公道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职业活动中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也是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品质。办事公道具体要求体现在: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公平公正,公私分明。(四)服务群众“服”有承担、担当之意,“务”的本意是勉力从事。服务群众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群众是职业行为的本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服务群众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首先,要求热情周到,从业人员对服务对象和群众要主动、热情、耐心,服务细致周到、勤勤恳恳;其次,努力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提供方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五)奉献社会奉献:是指不期望有所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生命的情怀和品质。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也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高层次职业的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和利益追求结合起来,应当在求利的过程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个人求利首先应当以奉献为前提条件,把个人的利益融合在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中,勇于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从而形成自觉奉献、健康追求的高尚情操。


 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公版-附赠最新时事政治手册-价值150元图书增值卡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