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 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308071208
作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编
页数:387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货币  【本章重点】  1.掌握货币职能和货币制度及其历史演进的知识。  2.熟悉中国现行的人民币制度。  ▲货币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1.货币的产生  (1)简单价值形式  (2)扩大价值形成  (3)一般价值形式  2.货币形式的演化  商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的条件:易于标准化,能够被分割,易于携带,不会变质,被广泛接受。  ①商品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一贱金属货币一贵金属货币一铸币。  ②信用货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完全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发行并流通。通常表现为纸币的形式。  ③电子货币:信用货币的未来发展。电子货币是指用电脑储存和转移的资金,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具有迅速、安全和节约等优点,大大节省了银行处理现金和支票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电子货币将是信用货币未来的主要形态和发展方向。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  1.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可以用它来衡量,并进行比较;是一种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的存在。  2.交换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将以往物物交换的直接交换行为变为间接交换行为,克服了物物交换存在的困难,并通过交换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化。  3.价值储藏手段: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若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信用货币本质上讲并不存在储藏的职能。  4.支付手段:通过支付手段实现商品的交换,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中直接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本票、汇票、支票等)。  5.世界货币:作为国际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作为国际一般的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国际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比如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货币最初的职能是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后来随着商品社会信用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发展起来;近现代以来,随着世界整体的经济发展,国际分工和合作及国际资本流动都不断增强,世界货币的职能才不断发展起来。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确定本位货币,货币单位,主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及准备制度等要素。  1.确定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确定不同的币材,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确定币材,关系到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程序是:选择货币金属——规定货币单位——统一价格标准。  2.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流通。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是足值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本位币的自由铸造、自由溶化和超差兑换能够使铸币与铸币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是不足值的货币,辅币限制铸造,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3.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就是黄金储备制度。早期的黄金储备制度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目前虽然纸币不再兑换黄金,但各国仍然储备一定量的黄金作为准备但仅作为国际支付手段。  黄金储备的三项用途:  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紧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  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发展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银本位制下,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是一致的,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银本位制从l6世纪开始盛行,因白银产量激增,银价不稳定而崩溃。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黄金和白银同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货币都是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可以自由兑换,并且两种货币都是无限法偿货币。  (1)平行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国家不规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任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由于市场价格变动频繁,使得这种平行本位制极不稳定,容易造成交易混乱。  (2)双本位制:这是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货币制度。双本位制以法定形式固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本意是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下的金银比价频繁波动的问题,但却形成了官方比价与市场价格并存的局面,而官方比价较市场价格缺乏弹性。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时,从而使法律上被低估的货币(良币)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律上被高估的货币(劣币)则独占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此时,市场上实际只有一种货币在流通,很难由两种货币同时并行流通。这也是向金本位制转变的动因。  (3)跛行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并且金币与银币以固定的比率兑换。实际上,银币已经降到辅币的地位,银币的价值通过固定的比例与金币挂钩。因此,这是由金银本位制向单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而已。  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英国1816年5月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美国l900年才实行。其稳定的货币自动调节机制效率很高。崩溃的原因如下:一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黄金产量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特点:  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第二,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块本位制:是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如下:  第一,金块本位制不再像金币本位制那样实行辅币和价值符号同黄金的自由兑换,规定黄金由政府集中储存,居民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在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如英国l925年规定银行券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的金块。  第二,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纸币或银行券仍是金单位。  (3)金汇兑本位制:是以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块本位制的共同点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不同点在于它规定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但可以换取外汇。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在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通过固定价格买卖外汇以稳定币值和汇率。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实际上是使本国货币依附在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国货币上。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由于没有金币的流通,从而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币值自动保持稳定的机制也不复存在。  4.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不兑现纸币本位制度。是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纸币取代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纸币的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属于货币符号;纸币由国家垄断发行,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动领域;纸币和黄金脱钩,不再规定法定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黄金;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准备的限制,其发行量取决于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实行的货币政策;国家法律赋予其无限法偿的效力;纸币是一种管理货币,各国都通过货币政策加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纸币现钞,也包括银行存款。  信用货币制度的实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克服了金属货币制度下受币材供给的制约、经常存在通货紧缩的问题,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对媒介手段追加的需要。同时,纸币流通携带方便,与金属货币流通相比,其流通的费用和风险都降低了,而交易的效率提高了。  (四)中国现行的人民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单位为“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名称为“角”和“分”。  2.人民币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纸币,是代表一定价值的货币符号。  3.人民币发行坚持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也称信用发行)的原则。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客观合理需要发行货币。  4.人民币是一种管理通货。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正逐渐放弃信贷计划管理,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流通。  5.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  【本章难点】  本章内容多见于选择题及名词解释,考试重点多集中在货币制度中的“格雷欣法则”,货币的职能也是本章的重点。  [例题1]名词解释:格雷欣法则(5分,2004年)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由于这一规律是由l6世纪英国财政学家格雷欣首先提出,故称为格雷欣法则。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本章重点】  1.掌握利息和利率的基本内涵。  2.能够进行单利和复利的计算。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本质的理论  1.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威廉·配第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但他们两人论述的重点不同。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因为借贷货币会给贷出方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贷出方“对使自己不方便而索取补偿……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洛克也认为利息是对贷款人的回报,但他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报酬,并认为报酬的多少应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相适应。  (2)达德利·诺斯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贷出货币所收取的利息看成地主收取的租金。诺斯已经把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区别开来,因而成了“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3)约瑟夫·马西提出了“利息源于利润说”,认为贷款人贷出的是货币或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贷款人因此得到的利息直接来源于生产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4)亚当·斯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说”,他认为利息具有双重来源:其一,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其二,当借贷的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如地租等。  (5)坎蒂隆提出了利息货币价格论,认为货币同商品一样,在买卖或借贷中,利息是货币或货币资本的交易价格。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英国经济学家纳索·希尼尔提出了“节欲论”,认为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工资和利润组成的。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借贷资本只是总资本的一部分,利息也只是总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说”,认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依次递减,最后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就是决定利息高低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所以,利息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3)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从纯心理因素来解释利息现象,提出了“人性不耐说”,认为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地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的心理。在存在借贷市场的情况下,不耐程度低的人具有较低的时间偏好,倾向于放款;而不耐程度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时间偏好,倾向于借款,这些活动会一直进行到大家在共同的利率下都达到了某一中间地带为止。因此,“利率是不耐的指标”。  (4)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说”,认为“利息是一定时期以内,放弃周转流动性的报酬”。  研究利息不能不注意个人心理上的时间偏好,而这种时间偏好成立与否必须有两组不同的决定。第一组是消费倾向,即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第二组是储蓄结构,即在既定的储蓄额中,多少为生息债券,多少是现金。生息债券可以给持有者带来利息,但持有者要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现金虽不能带来收入,但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人们偏好流动性主要产生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二是谨慎动机,三是投机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现金在手,就可以随时应付这三种动机的需求。企业和商人想取得一定的货币,就必须以支付一定的报酬来诱惑公众让渡出一部分货币,而利息就成为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5)熊彼特的购买力使用论,认为利息来源于购买力的使用。货币购买力的使用在创新过程中能产生利润,利息随着货币购买力从一个商品的利润流到另一个商品的利润。  (6)利息时差论,也叫时间偏好论。该理论认为,利息的产生和水平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代表人物为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将这一理论发展为时间偏好论,他把利息看成是期待将来幸福和延期消费而获得的公正报酬。

前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成熟,银行、证券、信托等行业快速发展,金融学专业成为近几年来热门的经济学科专业。  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21世纪金融业发展对“高、精、尖”金融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适应金融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推出的。2001年以来,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金融学院(系)关注和参加了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目前,已加入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的高校包括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辽宁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6所。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报名参加金融学联考的考生每年有7000~8000人,占全国报考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人数的比重为1/4~1/3。2010年是金融联考的最后一年,希望考生把握机会,认真复习。  为了使考生更好地把握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的精神,系统地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我社精心策划了这本《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我们所邀请的编写者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类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考研辅导经验。在《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对历年的金融学联考大纲和试卷进行了认真研读,参阅了许多现行的优秀教材,并参考了一些辅导资料,目的在于编写出一本对考生真正有所帮助的辅导用书。  《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由“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与“模拟考场”两部分组成。重点、难点部分紧扣2010年金融学联考大纲,并结合最新的金融学理论与实践,详细解析重要知识要点,并在每章或每篇后结合每年考题详解难点,有助于配合考生第二阶段的复习。  “模拟考场”部分含有10套模拟题,模拟试题严格按照2010年金融联考大纲样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点分布进行编写,可以让考生抢先品味联考真题的“滋味”。对每一道题,《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均给出了详细的解析,非常适合考生自测及冲刺复习。  《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自2008年9月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好评。  《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写工作分工如下: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由浙江理工大学陈晓华编著,宏观经济学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由浙江理工大学陈书静及浙江财经学院熊红星编著,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学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由中国计量学院戴瑞姣、王晓琴编著,投资学重点、难点及模拟场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李纪明编著,具体组织与协调工作由我社相关编辑完成。此外,浙江理工大学的硕士生乔桂芬承担了《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的部分文字输入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及经验所限,《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难免存在不少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今后我们将力争在考研辅导书系列上做得更深、更细致,推出一批好书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Ⅰ 金融学基础重点、难点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市场理论  第六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效率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第二章 收入与支出  第三章 IS-LM模型  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  第五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三篇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  第二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五章 其他金融机构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七章 货币政策  第八章 货币供给  第九章 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四篇 国际金融学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三章 国际金融市场  第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第五篇 投资学  第一章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债券投资  第三章 股票投资  第四章 投资组合管理  第五章 金融衍生品和风险管理Ⅱ 模拟考场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模拟试题(七) 模拟试题(八) 模拟试题(九) 模拟试题(十) 参考答案

编辑推荐

  《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由名校名师精心打造,深入解读联考大纲,把握重点、剖析难点、强化训练,模拟试题针对性强、命中率高。

作者简介

《樊博头考研系列•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系列•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紧扣2010年金融联考大纲,并结合最新的金融理论与实践详细解析重点、难点部分,有助于配合考生第二阶段的复习。除此之外,《樊博头考研系列•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系列•20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还配有10套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严格按照2010年金融联考大纲样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点分布进行编写,可以让考生抢先品味联考真题的“滋味”。对每一道题,我们均给出了详细的解析,非常适合考生复习巩固知识要点。

图书封面


 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没用上,本来准备拿来考银行笔试的。不过很快找到工作了
  •     复习银行笔试用不错。。。有些错误
  •     不打算考。只是买来看看题型,不懂@!
  •     如题!对学习金融学很有帮助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