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标准普尔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64200145
作者:珍妮特.洛
页数:18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比尔·米勒:新经济价值  投资的神投手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你就得非常小心,因为你可能到不了那里。——约纪·贝拉(Yogi Berra)  电话铃响了。一位年轻女士语气匆匆地通知我,马上就接通比尔·米勒。这是采访的好时机吗?我的电脑死机好几个小时了,而我精心准备的问题都存在里面。可是,几星期来我们一直在安排这次电话采访。米勒总是在外出差。我也在出差。算了,就这样开始吧。我提醒他,我得用手做记录,一边夹着电话听筒,一边拿着便条簿,凭着记忆提问。还好,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像一支点火起飞的火箭一样,语句喷涌而出,回答起问题来好似开足了马力。  哎呀!威廉·H.米勒三世(William H.Miller III)(比尔是威廉的昵称。——译者注),美国新一代的金钱大师,他性子急匆匆的,但一点不显摆、倨傲或者无礼。他天生是一个精力旺盛、理性的人。(对于一个会在年报中使用对立矛盾——经由相反的事物进行,或者摆动到相反面——这个词的人你还能说什么呢?)由于米勒将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成功地带入了21世纪,他在投资者及其同行中声名鹊起。  瑞士信贷第一波土顿的投资策略分析师迈克尔·莫布森(Michael Mauboussin,他同时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投资课程)认为米勒是美国最好的共同基金经理。“今年(2001年)他踩中几个地雷。不过,这家伙在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AOL)和戴尔上比上帝赚的钱还多”(截至1999年,米勒在戴尔上取得了3500gf~@。他在那时开始清仓。)。  米勒今年52岁,经营着总部设在巴尔的摩的莱格一梅森基金(Legg Mason Funds),他管理着118亿美元规模的价值信托基金(Value Trust),这是惟一一只连续11年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多样化基金。他荣获1998年度晨星国内证券基金经理,并被他的分析师同行评为晨星(Morning Star)1999年度十年组投资组合经理。价值信托成立以来创造了18.24%的年均收益,而且,自1991年,米勒取得了年均18.16%的收益,遥遥领先大多数价值导向的资金管理人。在他第八年战胜标准普尔指数后,他打破了传奇人物彼得·林奇(Peter Lynch)——前任富达麦哲伦(Fidelity Magglan)基金经理 所创造的纪录。  而且,米勒取得这些纪录时,市场明显对价值型基金经理不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30年间,价值型基金是业绩领先的类型,但是自1995年以后价值型基金已退到成长型基金之后,居于次席。有些成长型经理抱怨说,米勒之所以在90年代取得了杰出的纪录,是因为他放弃了价值原则,从旧经济的蓝筹股公司转向了新经济的高科技类股。  事实上,米勒确实时不时地涉足于当代科技领域,他的投资组合的主要部分尤其如此。但他说,这决不意味着他摈弃了自己所钟爱的根本的价值理念。事实表明,米勒预见到了未来,他知道在某个结合点上,价值投资理念必然会与高科技经济相遇、碰撞并联系在一起。  智能竞赛  计算机科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其《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The Age of Spritual Machines:When Computers Exceed ftuman Intelligence)一书中预言,到2018年,1000美元一台的电脑将大体拥有与人类大脑相同的智能。它们能够与人对话,识别我们,在我们孤单时与我们为伴。除了缺少灵活的拇指以及其他少数几个特征外,它们具有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特征。而再用不了10年,1000美元的电脑将抵得上1000个人脑。这种了不起的机器将拥有自我意识——“我思故我在”的数码玩意儿。库兹韦尔写道,“这些怪物目前还不存在,”但是,他接着说道,“21世纪初,地球上将涌现出新的智能形式,它可以媲美并最终超过人类智能,这一飞跃将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更具有影响力。”  考虑到电子通讯和计算机化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投资界能够忽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革吗?变革正飞驰而至,事实上,它总是将投资者吞没。不过,像比尔·米勒那样最为精明的投资者早已乘风起航,借潮出海,而不是去对抗时代的潮流。  在《信息规则》(In Formarion Rules)一书中,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前司法部首席经济学家)和哈尔·R.瓦里安(Hal R.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学院院长)指出,一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被两个早期的网络产业所颠覆:电力网和电话网。虽然人们接受这两个产业的速度可能要比接受互联网来得慢,建立统一标准也花了更长的时间,但是,电力和电话的影响就像互联网一样巨大。有些专家声称,计算机和互联网只不过是这些创造性技术的下一个革命阶段。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某种无足轻重的东西,它已成为一个大产业。回避它,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  遭遇调整  然而,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正如每个人看到的,高科技就像保守派所警告的那样危险。尽管米勒开创性地将高科技和价值结合起来,但他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调整之中。像其他投资者一样,他也踩到过地雷,买到过烂股,无论亏损或赢利,持有的时间都过长,而且遗漏了一些杰出公司的信息。像沃伦.巴菲特和投资领域的其他一些常青树一样,米勒偶尔也会陷入低谷。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价值信托在5年中有4年的表现不佳,在晨星和其他排行榜上的排名令人困窘。虽然米勒扭转了这种局面,并且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伊始连续战胜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但是,他的基金的收益有时还是会出现负值。幸运的是,标准普尔的负值要更大。不过,米勒说这些偶尔的衰退无关紧要。连续10个好年景会“抹平许多个淡季,今年、明年、以后三年我都可能真的表现不佳”。  所有这些意味着,那些恼人的、顽固的、价值导向的问题仍旧存在:当信息技术股票只有有限的历史时,投资者如何确定公司的收益是否增长、自由现金流是否强大,以及其他的基本面因素是否能够实现?利用通常可以得到的有限的信息,我们如何能确定某家公司的股票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米勒承认,他并不总是有把握。而且他的批评者时不时地怀疑,他对自己所做的事儿是否真的有把握。  事实上,那根本不是米勒考虑投资的方式。他深切地了解,在投资领域是不存在确定性这种东西的。一切都关乎概率——一只股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有多大?犯几次错是预料之中的,但米勒指望会有足够多的辉煌成功,铸就他优异的业绩。例如,他的一位分析师马克.尼曼(Mark Niemann)解释道,如果米勒投资于四家公司,其中的三家可能会颗粒无收。但是,如果第四家比现价上涨6倍,米勒最终就能取得50%的收益,或者说他的投资组合的总收益将会战胜市场。事实上,对米勒的投资组合业绩的分析表明,尽管他的收益一直很高,但是,他选股的成功率有时要低于其他的基金经理。  “我曾经是白雪公主,但如今我已不再清白。”——梅·韦斯特  假定我们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喧嚣之中,比尔·米勒,一位来自巴尔的摩的保守型资金管理人,开始尝试科技股,然后一步跳进电子通讯和网络股发行的禁区中。  对于所有那帮观察家来说,历史悠久的莱格梅森伍德沃克公司(Iegg Mason Wood Walker Inc.)的价值信托(最后其资产的20%投资于美国在线、亚马逊网站和戴尔电脑这类股票)是滑稽可笑的。对很多人来说,价值信托(它一向是价值与成长的混合)已经越过鸿沟而成为一只成长型基金。毕竟,现在它嘎嘎地叫着,拍打着翅膀,蹒跚而行,就像一只成长型基金一样。所以,它一定是一只成长型基金。  “许多价值经理人,像莱格一梅森价值信托的威廉·米勒,不再买进我们所公认的价值型股票”,共同基金专栏作家玛丽·罗兰(Mary:Rowland)写道。“米勒的纪录是伟大的,过去三年年均收益超过了43%。但是,当他的持股包括美国在线、戴尔电脑(Dell Comptlter)和MCI世通(MCI World com)时,它还是价值型基金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更多的批评刊登在1998年7月财经网站“华尔街”(TheStreet.com)的一个专栏上。网站的创立人詹姆斯·J.克拉默(James J.Cramer)写道,“价值竟然完全变成了化装舞会,一种刻意鼓吹的营销策略,它诱惑着本来对这种让人吐血的股票毫无兴趣的专家”。  价值投资是死亡还是过时了?  上面的含意昭然若揭。比尔·米勒已经变成一个装腔作势的家伙,一个冒牌货——他不再是酷酷的、建立价值的人。更要紧的是,如果连一位一年到头能够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聪明人都在弃船逃生,那么很显然,价值投资已经名存实亡。有很多记者混在那些最起劲地叫嚷着米勒已经出卖了自己根本原则的人群之中,尤其是那些将自己的分析建立在高度简化的投资定义之上的作者们。  对米勒作为一位价值投资者的蔑视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某些有声望的出版物开始怡然自得地对价值投资方法品头论足。当时《商业周刊》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报道称,尽管传统方法在新千年复苏,“目前的重整旗鼓也可能是老式价值投资的最后的欢呼。这种方法在传统商业周期中能够产生其最好的结果。价值型股票一般是在经济衰退的谷底到达扩张的顶点,随着经济的上升以及收入和利润的提高而取得其主要的收益。然后,成长型股票(那些具有更可靠的收入的股票)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将会胜过价值型股票”。  “在利润下降时期,市场奖励那些收入持续增长的公司。但如今,由于技术、全球化以及更为理性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商业周期出现阻滞和拉长。从1945年到1991年,美国经济经历了9次衰退。目前的扩张已经历时8年(时值1999年),尚看不到任何衰退的迹象。由于衰退减少,典型的价值型股票就减少了表现的机会。低通胀也对价值投资不利。”  经验老到的重击手  围绕价值的骚动是因为追求及时行乐的一代人无法应对价值的特殊时间框架吗?事实上,在超过20年或更长的时期内,价值型总是战胜成长型的。根据伊博森公司(Ibbotson)的研究结果,从1946年到2000年,价值型股票优于成长型股票11.5%至15.4%。换句话说,在1946年投入到价值型股票上的100美元,到2001年将值266 544美元,相比而言,成长型股票只有39 681美元。然而,即使是回到5年前的1996年,在一场成长型股票和价值型股票的交易热潮中,成长型股票取得了15.3%的年均增长率,而价值型股票取得了15.1 %的年均增长率。价值型股票只用了10年时间便超过了成长型股票;截至那时,价值型股票取得了15·4%的年均增长率,而成长型股票的年均增长率已滑落到14.6%。  那些指责米勒改变策略的人,似乎不很清楚价值投资者的使命、渴望和梦想是买进那些显示出要增长的股票。显然,所有的投资者都认同这一目标——现在买进将来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价值投资者只想抓住那些价格充分低于其内在价值或真实价值的股票。基于他的一些选择,愤世嫉俗的观察家难以将米勒归入那些坚忍不拔的、令人尊敬的、伟大的价值投资者行列,例如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作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lEfett),红杉基金(Seqtloia Flmd)的威廉·鲁安(william Ruane),坦普尔顿基金(Templeton Funds)的约翰·坦普尔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以及从温莎基金(Windsor Funds)退休的约翰·内夫(John Neff),这令人难以想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勒也并不符合那种模式。不同的价值实践者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他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他们愿意等待报偿的时间有多长。  资金管理人兼作家罗伯特·哈格斯特龙(Robert Hagstrom)认为,在投资权威中,米勒与巴菲特抠门的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troger)有很多共同之处,芒格早期将其投资花在梳理各种可能的投资情势、低价购买便宜的或者被人忽略的品种上。后来,芒格改变了自己的方法。他认定为获得预期回报的深度价值购买太过花费时间,劳心劳力痛苦不堪,倒不如为实在的价值多付出点而安枕无忧,不用为巨额投资的上下震荡而寝食难安。  成长VS价值  即便是那些见识广博的作家也会对米勒的方法感到乏味,因为在赞美米勒的成就时,他们觉得无法轻易给米勒找到一个定位。《巴伦》周刊(Barrons)将米勒描述为这样一位投资经理:“投资女神的神秘话语,既给他带来优异的成绩,又给他带来一种难以归类的风格。”  不管怎样,或许是由于对哲学多年的研习,米勒对于被人误解并不在意。  “我将这归结为人们不能理解长期投资。‘成长’和‘价值’是人们用来设法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标签,”他说道,“如果查看晨星的投资风格表,你就如同浏览完整的光谱,虽然这支基金至今已经以同样的方式运作了15年。”  从1982年到2001年,莱格一梅森价值信托的年均总回报达到18.34%。最初,米勒在令人尊敬的资深资金管理人厄尼·基恩(Ernie Kiehne)的指导下管理基金。即使拥有令人钦佩的回报,价值信托的业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5年中还是有4年输给了市场。这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两年中。“那些是比我们最近经历的经济波动更为剧烈的年头,因为经济中更具周期性的部分在强弱之间摆动,而投资者行为也在亢奋(1986年至1987年中)和恐慌(1987年终和1990年)之间转换。在此期间,全世界震惊于1986年的原油价格崩溃、美元疲软以及1987年的美联储加息、1989年的苏联解体、1989年及1990年的储蓄信贷银行危机,以及1990年(萨达姆)对科威特的入侵(这导致原油价格螺旋式上涨)。”  到了1990年,米勒开始执掌局面。幸运的是,那一年华尔街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一轮牛市行情。但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甚至在牛市的顶点米勒还是对基金的业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1年到2001年期间,基金为投资者带来年均21.05%的回报。  尽管价值信托连续10年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米勒在2000年还是经历了可怕的困难时期。他的基金在1月和2月落后于标准普尔指数,这主要归咎于他的重仓股中那只表现疲软的美国在线。投资者开始以每天2 000万美元的速度逃离基金。不过,米勒撑住了这种局面,再次战胜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我们将检查米勒的纪录,并在本章的后半部分复习学到的经验。  是什么使米勒能够顶住如此之多的金融风暴?《纽约时报》在2001年初断言,是他的坚定不渝使他成为“投资领域顽强的、不符合常规的明星”。尽管米勒心甘情愿地潜心钻研科技股板块,但是他的个人风格类似于那些朴实无华的价值投资者群体,而不是那些和科技基金联系过密的自信满满、精力充沛、随机应变的经理人。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比尔·米勒:新经济价值投资的神投手
智能竞赛
遭遇调整
“我曾经是白雪公主,但如今我已不再清白。”--梅·韦斯特
价值投资是死亡还是过时了?
经验老到的重击手
成长VS价值
米勒对价值的定义
对抗趋势
像全明星那样做
米勒的教练
成功的团队
实况解说
投资的智力游戏
标准普尔中隐藏的地图
回归传统策略
逃离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
机会信托
大师精选股权基金
让开,摇滚明星
第二章 思维方式
显微镜下的经济学
实用主义的背景
物理学的介入
确定性的丧失
股票市场中的蜂群
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概念
并行的世界
报酬递增还是报酬递减?
成本优势
先发优势
网络效应
习惯养成
锁定
站在颤动的地面上
无解之题一习惯成自然
另一方面
错误假设的危险
理论并非现实生活
“没人再去那里了。那儿太拥挤。”--约纪·贝拉
圣菲风格的经济学
第三章 估值的艺术
与价值的结合
如何计算终值、现值或投资收益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最早的聪明投资者
开一扇窗,让视野更开阔
回顾过去
难以捉摸的收益数字
约翰·布尔·威廉姆斯
折为现值
展望未来
价值与经济
考虑所有的因素
多因素估值方法
只有数字是不够的
风险评估
更深的现实
第四章 投资组合管理
计算几率
解构标准普尔500指数
定义米勒风格
关注价值
关注聚焦
关注低换手率
资本收益的作用
卖出准则
背离传统
资产配置
厌恶周期性公司
业绩评价
公布的收益
现实主义的预期
尽可能多地把钱投到股票上
不为业绩焦虑
固定收益证券
四两拨千斤?
成功的危险
第五章 新经济估值
新技术、新会计
米勒冲向本垒
进入科技时代
谁在玩这场游戏?
雾件
古老的原理
五种新兴力量
估值
安进公司
亚马逊网站
新零售业:亚马逊与戴尔
戴尔VS捷威
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
纳克斯泰尔
赛门铁克
微软
科技股的坍塌
潮起潮落
高科技已被打人地狱?
第六章 高科技管制简介
自我制定规则的游戏
短打时刻
电报、电话、互联网
纽扣与线绳
无损害,无违规
第七章 旧经济估值
分叉经济中的公司
回归传统的价值
一次痛苦的经历
一条熟悉的路径
估值
华盛顿互助银行
垃圾管理公司
错误分析
伊士曼柯达
玩具反斗城
艾伯森
定自己的路
结语
关键在于你何时提问
失手
上升到新的层次
想要成长?请聚焦于价值
回顾准则
比尔?米勒的投资原则
童子军原则
信息时代
“9·11”——改变世界的日子
附录一 莱格?梅森价值信托持股清单
附录二 比尔?米勒及莱格?梅森共同基金年表
附录三 网站地址
附录四 米勒对相关公司的评介
术语表
推荐读物
译后记

编辑推荐

  美国大师精选基金董事长肯格利高里说:“比尔米勒用开放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配以老练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任何对投资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比尔?米勒的选股方法引入入胜、弥足珍贵。”东南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CE0梅森霍金斯认为,《战胜标准普尔与比尔·米勒一起投资》对“比尔?米勒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纪录及其由来的概述,是所有严肃的投资者的必读书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人生的茫然莫过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投资人的幸运在于,前有彼得林奇,后有比尔米勒!

作者简介

《战胜标准普尔:与比尔•米勒一起投资》一书,剖析了比尔•米勒在反思传统价值投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明显对价值型基金管理人不利的市场环境中,所取得成功的哲学、分析方法及策略,揭示了比尔米勒保持十余年成功投资的秘诀。通过检阅比尔•米勒作为资金经理人的非凡纪录,《战胜标准普尔与比尔•米勒一起投资》不仅阐明了米勒如何挑选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且搭建了帮助投资人应用价值方法发现被低估的股票,进而取得盈利的框架。

图书封面


 战胜标准普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579783.html今年他的表现还不错精译求精20+10系列之二——BillMiller.pdf
  •     在共同基金行业摸爬滚打近二十年后,米勒(William H. Miller)为自己打造了这个时代最出色共同基金经理人的声誉。然而,就在过去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个荣誉就被他毁掉了。由于在其他投资人不敢涉足的股票上屡屡斩获,米勒所在的Legg Mason价值型信托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在1991-2005年期间年年跑赢大盘,这一成就让其他任何一位基金经理人都难以望其项背。一年前,当住房市场危机开始影响金融市场的时候,米勒迎来了施展身手的机会。他从自己烂熟于心的股票里挑选了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Wachovia Corp.、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和房地美(Freddie Mac.)。当这些股票连连下跌的时候,他认为投资者反应过度了。他还在买进。他本以为那次危机是一次大好的赚钱机会,结果危机却变成大萧条之后最惨重的市场溃败。许多价值型信托基金或多或少都大伤元气。虽然15年来他与大众反向操作的决定都证明是明智的,但这次却栽了。Bloomberg News /Landov米勒(William H. Miller)金融危机让各种类型的投资者都一败涂地,从负担不起次级按揭的房主、贷款给他们的银行到按揭抵押证券的买家……而随着金融市场最终一蹶不振,几乎所有持有股票的人都在吐血。但它也让类似米勒这样因为总能领先市场一步而被奉为偶像的反向操作派大受打击。这次重创给米勒和其他“价值”投资者带来了教训,那就是:某只股票或许看上去便宜得不可思议,但有时那是有充分理由的。今年58岁的米勒在巴尔的摩Legg Mason Inc.总部接受采访时说,从一开始我就没能恰当地估计到这场流动性危机的严重性。米勒以前曾从市场恐慌中赚钱。但他说,这次他没想到危机会这么严重,基本面的问题如此之深,以至于曾贵为市场领头羊的优质上市公司居然统统倒下了。“我还是缺乏经验”,他说。据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的数据,一年前,他的价值型信托基金管理着165亿美元资产,现在,连亏损带资金赎回,只剩下43亿美元。价值型信托基金的投资者过去一年共损失了58%,比标普500指数跌幅高20个百分点。这些损失让米勒的价值型基金多年来好于大盘的表现被一笔勾销。据晨星的数据,该基金目前在同类基金的最近1年、3年、5年和10年期业绩表上均排在最末档。管理顾问及风险资本投资人、持有该基金的科恩(Peter Cohan)说,我当初怎么不索性将钱扔出窗外,然后点火烧掉呢?他说,米勒的投资策略一向奏效,但这次失灵了。米勒的选股清单就像是这次股市的“烈士榜”,上面有: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 Inc.)、全国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等。米勒在Legg总部大楼里一家私人俱乐部吃午餐时说,“每一个买进股票的决定都是错的”。在位于16楼的餐厅里,米勒背靠墙坐着。他说,这是他七十年代在美国陆军情报部门工作时养成的习惯。“真是可怕,”他说。米勒是Legg Mason Capital Management的董事长,该部门旗下有6只共同基金。他本人负责其中的价值型信托基金和规模较小的机会信托基金(Opportunity Trust)。虽然米勒所在部门管理的资产额在Legg Mason的8,400亿美元中仅占约280亿美元,但Legg Mason的声誉跟它的这位金牌大明星紧密相联。Legg的股票今年下跌了75%。它的困境对股权投资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造成了影响,后者今年早些时候购买了Legg价值12.5亿美元的股份。现在的问题是,米勒是否会离开Legg或被别人取代。他说,他所在部门的董事会将决定他是去是留,但他还没想要洗手不干。Legg首席执行长、在监管米勒所在基金的董事会担任董事长的菲廷(Mark Fetting)说,他支持米勒和他的业绩改善计划。在佛罗里达长大的米勒很早就对市场产生了兴趣。他说,六十年代末还在上高中时,他就将做棒球比赛裁判挣到的钱投资了RCA等股票,从股票上赚到的钱足够他买一辆破旧的福特车。七十年代中期,他在陆军服役时在德国呆过,当时他曾到慕尼黑一家经纪公司买过英特尔(Intel Corp.)的股票。他在研究院时读的是哲学,但离开那里后他进了宾夕法尼亚一家制造企业,最后在那里负责投资业务。八十年代初,米勒当时的妻子在Legg Mason工作。通过她,米勒结识了Legg Mason创始人梅森(Raymond "Chip" Mason)。梅森跟他说,正在考虑发起几家基金。米勒欣然表示愿意加盟。1981年米勒进入Legg Mason。他现在所在的这家价值型信托基金成立于1982年,米勒是其联席经理人。1984年,米勒拜访了Fidelity Investments深具影响力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后者建议米勒关注房利美(Fannie Mae)。当时这家抵押贷款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持有的全是问题贷款,同如今的情况很相似。交易员断定房利美将会倒闭。米勒发现房利美的情况很值得关注:他回忆说,不良贷款很快会从其账面上消失,这家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能够以优惠利率获得贷款,其低成本的结构将带来巨大利润。米勒记得在之后打给林奇的电话中问道,这家公司基于未来三到四年盈利的市盈率真的只有两倍吗?米勒称,到他2005年卖出房利美时,他的投资增长了50倍。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显示出米勒的投资风格。他同一时期通常持有三、四十只股票,而一般的共同基金投资组合中大多拥有约100只股票。他喜欢看到对一些公司的负面看法,这可以让他在股价下跌时买进,从而拉低平均买进价格。这种策略会让他持有大量股份,这一点在股价上涨时让人羡慕,而需要脱手时就比较麻烦。当有人问道他是怎么知道错误地买进了还要下跌的股票时,米勒曾回应道,当我们不再能获得报价时。换言之,他不愿意加码买进的唯一价格就是零。米勒这种不成功则成仁的做法甚至令其他价值型投资者也感到畏惧。米勒的朋友、Davis Funds基金经理克里斯托弗•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s)回忆说,曾在90年代初同米勒讨论过他的投资策略。当时他告诉米勒:我的一个目标是正确的次数超过犯错的次数。据戴维斯回忆,米勒回击说,这样很愚蠢。米勒称,真正有意义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如果你10次错了9次,股票变得一钱不值,但只要第十次上涨了20倍,你就够了。戴维斯说,我可做不到这点。在1990和1991年的储蓄及房屋贷款危机中,米勒大量买进了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rp.)、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陷入困境的银行及经纪公司的股票。金融类股最终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占到了40%以上。那次他似乎首次出现了失误。但这些股票最终推动价值型信托基金跃居业绩榜的首位。1996年,该基金增值38%,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那时,米勒又买进了美国在线(AOL)、电脑生产商和其它失宠的科技类股。他判断正确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了失误带来的损失。在1998年至2002年,价值型信托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有10只股票的跌幅超过75%。包括安然(Enron)和WorldCom在内的三家公司则破产了。随着成功投资案例的不断增多,米勒在媒体报导中常被冠以“传奇人物”。人们常常将他与Fidelity的林奇等人相提并论。与此同时,Legg Mason则从一家地区性经纪机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1999年,他同Legg Mason达成了一项利润格外丰厚的交易,取得了新基金机会信托基金的控股权。这只基金的管理费归米勒持有一半股份的一家机构所得。从2005年到2007年,机会信托基金向该机构支付了1.37亿美元。2006年,他购买了235英尺长的游艇“乌托邦”号(Utopia)。朋友们说,米勒对投资非常痴迷。当来到曼哈顿时,他召集首席执行长、股票分析师和其他基金经理在一起吃牛排,讨论投资创意。这些朋友说,除了他的游艇外,米勒对财富的象征并不在意:他上班时总穿着在Nordstrom购买的一双已经换了好几次鞋底的黑皮鞋。2006年,由于错过了能源类股的飙升,米勒一向强于同行的业绩最终终结。由于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危险征兆后买进房屋建筑类股造成的亏损,他2007年初的表现依然不好。2007年夏初,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两只大量投资劣质抵押贷款的对冲基金爆发了内部危机。由于投资者担心房屋市场的麻烦会进一步扩散,股市在7、8月份大幅下挫。米勒认为投资者对房屋和信贷市场过于悲观了。三季度,他买进了贝尔斯登。到四季度,随着金融类股的下跌,他又买进了美林(Merrill Lynch & Co.)、华盛顿互助银行、Wachovia和房地美。四季度向股东解释他的举动时,米勒认为情况同1989-90年时类似。当时他也买进了大幅下挫的银行类股。他写道,有时市场会重现你认为在以前见过的模式。金融类股看来已经触底。2008年,米勒继续增持贝尔斯登。在3月14日(周五)的一次会议上,他宣称当天上午刚以非常划算的价格买进了该股,每股只有30多美元,低于154美元的近期高点。但那个周末贝尔斯登就破产了。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撮合的交易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收购了这家知名的投资公司,最初的报价仅为每股2美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米勒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想弄明白哪里出了错。同时持有摩根大通股份的米勒说,他打电话给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长戴蒙(Jamie Dimon),跟他讲了自己对贝尔斯登的估值,并且征询了他的意见。米勒说,与贝尔斯登新东家的谈话让他很满意,因为这证实了他对该公司的问题抵押贷款资产的估值是合理的。不过,他的团队却漏算了贝尔斯登因银行挤兑而崩溃的可能:这家负债累累的公司大量借钱用来维持日常运营,当放贷商走开之后,它也就崩溃了。米勒说,他对美联储会促成一桩令股东损失惨重的买卖也颇感意外。米勒担心,Wachovia和华盛顿互助银行也可能发生类似的资金紧张局面。所以他把手中这两家公司的股票都卖掉了。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放弃金融类股。第二季度,他增持了房地美和保险巨头AIG。在4月份发给股东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股市和债市反弹显示形势已经是柳暗花明了。他写道,信贷恐慌随着贝尔斯登的崩溃而结束了;如今,我们已经渡过了最糟糕的时候。截至6月底,米勒的团队持有5,300万股房地美股票,约占该公司总股份的8%.春夏两季,金融类股都在持续下跌。很多价值投资者都卖掉,或者至少是停止买进金融类股了,比如Ariel Investments的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由于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压力尤其大,Legg Mason Capital Management的一些人担心,群体思维开始露头了。米勒团队中的一位基金经理山姆•彼得斯(Sam Peters)说,有些对冲基金经理称房利美和房地美会变得一钱不值。彼得斯的基金也持有房地美的股份,他建议将Legg的研究分析师们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小组,讨论房地美的问题。在8月初有关房地美的会议上,所谓的“红队”说,房地美可能需要筹措大量资金,进而严重稀释现有股东的股份。彼得斯停止增持房地美股份。而米勒还在继续为他的机会信托投资组合买进该股。米勒认为,风险只是住房市场可能比他预期的表现更差。不过他没有理会政府可能会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说法。他从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7月中旬发表的讲话中找到了安慰,鲍尔森表示政府正专注于以现有形式支持“两房”。他认为,随着私营领域竞争者的倒闭,房地美只可能赢回更多的市场份额。截至8月底,AIG和房地美股价的下滑使价值信托基金较去年同期缩水33%,比同期标普500指数下降幅度高21个百分点。Legg的创始人梅森收到了经纪商对米勒的投诉。还有人向该公司首席执行长菲廷提出过米勒是否会被替换的问题。在9月6日和7日这个周末,传来的消息更加糟糕了。财政部宣布将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令私人股东的持股几乎一文不值。周一,房地美股票的跌至不足1美元。该股年初时的股价为34美元,周末前的价格为5美元。政府的接管是米勒未曾料到的一个结果。随后他意识到,他的传统强项让他遭遇了滑铁卢。他开始救助AIG──该公司承保了许多陷入困境的金融公司的债券。彼得斯记得米勒曾说,如果我们不了解规则,他公司的经理怎么能投资金融类股呢。9月份,巴尔的摩警察及消防人员退休基金董事会宣布解聘米勒对其22亿美元基金的管理。该董事会的代表没有回复要求置评的电话。米勒和手下的员工也感到了痛苦。他们也都同股东一道投资了公司的基金。米勒的公司也首次开始解雇员工,他称这是“灾难性”的经历。米勒没有披露他的个人盈亏。米勒说,他调整了他的选股系统以迎接新世界的到来,他预计投资者在几年内都会倾向于规避风险。他正重新阅读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传记,将重点放在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上世纪30年代时担任基金经理时的经历。他说,他在从市场上寻找高股息的行业领先公司。他认为受到重创的公司债券也存在机会。但他说,提高基金的业绩需要很长时间。我不能急功近利。米勒指出,在他保持连胜记录的最后几年里,人们常常问他为什么没有急流勇退。在午餐时被问到是否希望当时能够隐退时,他望向窗外的巴尔的摩的内港。他说,这的确应该是很明智的事情。不过他补充说,他并不打算退位。他的朋友戴维斯说,如果他有退休隐居的想法,那他就不是米勒了。金钱固然有意义,但创造纪录要有意义得多。戴维斯说,他想的只是获胜。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可以推介看
  •     虽然是老版本书,01年的产品,但其中的道理还是很实用的,值得多看几遍。
  •     上海财经出版的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系列已经买了多本了,都是经典之作,此书粗略的介绍了比尔·米勒:新经济价值投资过程,剖析了比尔·米勒在反思传统价值投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明显对价值型基金管理人不利的市场环境中,所取得成功的哲学、分析方法及策略,揭示了比尔·米勒保持十余年成功投资的秘诀。通过检阅比尔·米勒作为资金经理人的非凡纪录,本书不仅阐明了米勒如何挑选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且搭建了帮助投资人应用价值方法发现被低估的股票,进而取得盈利的框架。本书对“比尔·米勒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纪录及其由来的概述,是所有严肃的投资者的必读书籍!” 想起唐朝的陈子昂曾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历史有时是多么的惊人相似,但人生的茫然莫过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谁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时,是历史选择了谁,或者说有准备的人概率必然要大些,偶然之中是有必然性的。
  •     一本像哲学书的科技持股类基金历史。
  •     很有帮助的美股历史书
  •     比尔·米勒长期战胜标准普尔指数,而真正能战胜标准普尔指数的人不走过5%,所以很值得想投资成功的人学习。
  •     投资专家,对于投资市场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     很好的故事书,看了会有启发意义
  •     挺好的书的 比尔米勒很像彼得林奇
  •     看过摘要
  •     虽然说看起来貌似有些枯燥,但确实是经典啊!
  •     这本书回来了没有包装塑料,书面很脏,磨损了不少,感觉就像旧书
  •     读这本书能学到关于投资学的很多东西,内容很好,经典之书,值得一看。当当服务很不错,物流也快,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     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延伸到高科技股票.
  •     关于新经济(知识经济、科技股)下如何适用价值投资理念的书,推荐!
  •     经典之作,买来收藏的,,
  •     关于价值投资者,很多人都在说巴菲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比尔米勒。其实他也是一位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很值得一读。
  •     买进公司,而不是买进股票
  •     应该是好书,但翻译的太烂了
  •     米勒在新时期的投资策略值得学习。
  •     没必要买,浪费钱
  •     案例是很重要的东西,本书抓住了重点!
  •     O(∩_∩)O哈哈~好看
  •     书质量可以,内容也满意
  •     现代价值投资的著作,和现实比较贴近,对现代人也更容易理解。
  •     一直想买的书,是一个系列,挺好的
  •     比尔·米勒是谁啊?不知道的话,就看看本书。
  •     挺好的,看了很有收获!
  •     科普
  •     特价活动值得
  •     相对投资有所了解的话,这本书不错的!
  •     看起来还不错。抢购时买的
  •     与比尔·米勒一起投资 大师智慧
  •     感觉很一般,很一般
  •     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之道,细细品读一下
  •     先收藏吧 慢慢来看
  •     还没看,包装还可以
  •     用在中国股市上效果也会很好,很有意义!!!
  •     头一回在当当买到便宜货,书也很好。
  •     罕见的富有洞察力的作品
  •     比尔米勒传记
  •     和标普持平还是比较容易的。
  •     这一套是上海财大出的,品质很不错的。
  •     书很好,但是想要看完后就能战胜华尔街有点难。
  •     思维决定出路
  •     不错,买几本看看~~
  •     罗辑思维推荐的好书,值得看看的
  •     略翻了一下,估计对学投资的人可能有点用。涉及到基本的方法还是少,容易过时。这种写作模式不为我喜
  •     低价进的,好书,这套差不多齐了,再找,凑齐
  •     老美的市场有借鉴的东西,到中国的市场慎用。
  •     一个会投资科技股的价值投资者。。不过穿上作者写出来的东西我怎么感觉都不怎么好看呢。。。。
  •     作为失败案例仔细研究;重仓不止损+选股成功率低+对哲学、物理、经济管理学的幼稚认知,是失败的关键
  •     汇添富系列书籍的一本,内容很好,正在看
  •     没什么实质内容,作者的行文有些混乱,翻译的更是晦涩难懂!
  •     关于估值的艺术,很有启发。
  •     相信会有些启发的
  •     对价值投资的多方位了解,由于投资高科技股,算是有争议的价值投资,从别一个角度学习。
  •     可以买来看看,长长见识。
  •     经典作品,正在研读中,希望能够对投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     有一位油画大师也叫米勒。这个米勒是一个投资骑士,他有自己的谋略,也有自己的坚持和变化。感觉他是实战派,没有老巴菲特那么神秘和大师,但有自己的哲学,感觉他更靠近彼得林奇,值得反复研读。
  •     实惠,都是比较喜欢的书,留着慢慢读
  •     翻译一般。“第二章 思维方式”是精华。
  •     米勒的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运气和真正的方法所导致的结果是很难区分的,甚至可以是15年的长度。时间的检验有时挺可怕。
  •     哎,买是买了很长时间了,可惜还没来得及读
  •     简单明了值得一读
  •     Bill Miller
  •     书很不错,值得借鉴
  •     战胜标准普尔--与比尔·米勒一起.值得一读
  •     我看了前面不少人对此书的负面评价,仍然买了这本书并看完了。我买这本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弄清一个问题:如何评估及投资科技类等新兴行业公司的股票?这本书基本上解答了我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是好书。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这个疑惑,这是一本必读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