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投资 > 货币银行学 > 经济发展理论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801955531
作者: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页数:564页

章节摘录

书摘现在我们就可以把上面农民的这个例子一般化,并且变得更精确一些。让我们假定:所有的人都出售他的全部产品,而当他消费自己的产品时,他就是他自己的顾客,因为这种个人消费确实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也就是说,这是由通过削减对自己产品的个人消费从而获得的其他物品的数量来问接决定;相反,私人消费的数量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这就好比说,个人消费的数量实际上出现在市场上一样。所以,所有的商人都与农民一样,处于相同的地位。他们在同一时候既是消费者——为了他们的生产和消费——也是销售者。在这里的分析中,也可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工人,也就是说,工人的生产服务可以和其他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东西列为同一类。现在,既然每一个商人——从他自己来看——根据他自己的经验来生产产品并且寻找各自的买主,就像我们的农民一样,那么,如果把所有的这些人放在一起来看,情况就一定完全一样了。除去一些干扰因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干扰显然是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产品都必须被卖掉,因为它们确确实实是根据经验上所得知的市场消费的可能性而生产的。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来说明这一点。屠户能出售多少肉,取决于他的顾客,比如说裁缝,将要买多少布并且以什么价格购买来决定,可是,这又取决于后者的经营收入,这种收入又取决于后者的顾客,比如说鞋匠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力,而鞋匠的购买力又取决于他所为之生产的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如此这样循环,直到我们最后找到一个人,他的收入来自于将自己的物品销售给屠户。在这个经济完整的体系中,这种数量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构成了统一的经济体系,不论人们选择什么方向走动。不论你从哪儿进入,也不论你从一点走向哪里,可能在你走了很多步但是是确定数量的步子之后,你必定还是回到这个起点。这种分析既不会自然而然完全地停止,也不会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因素不是由其他因素决定,而是更多地决定其他因素——而走向歧途。    如果我们不是用习惯的方式来表示消费行为,那么我们的图画将会更加完整。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面包的消费者,而不是土地、服务、铁等等的消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人们看做是这些东西的消费者,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各类商品在循环流转中所采取的方式。现在很显然,每一类商品的每一单位,并不总是以它的先行者在前一个经济时期内所经历的生产过程那样经过同样的途径到达同一个消费者。但是,我们可以假定,在不改变任何实质性的东西的前提下,这种事情确实会发生。我们可以想象,年复一年地,生产力的永久源泉的每一次重复使用,都是为了到达相同的消费者。这个过程的结果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相同,就像这种事情发生了一样。因此,我们说,在经济体系的某一处,一项需求可以说正在等待每一项供给,并且,在这个体系里,没有哪一处是只有商品而没有它的补充品,这个补充品也就是人们所持有其他商品,人们将会根据从实践上确定的条件,用这些补充品来交换前面提到的该种商品。再根据所有商品都能找到市场这一事实,可以说,经济生活的循环周转就结束了,换句话说,所有商品的卖主又以买主的身份出现,他们购买充足的商品,以使他们能够按照已经达到的水平在下一个经济时期维持消费和生产装备,反之亦然。    可见,各个家庭和厂商都是按照经验给定的数据以及由经验确定的方式来决定其行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他们经济活动的领域里不发生任何变化。数据可能变化,并且,每一个人一旦注意到这种变化,就会立即按照变化来行动。但是,每一个人都会尽可能地紧紧地遵从习惯的经济方法,并且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屈从于环境的压力。这样,经济体系不会自行随意地发生变化,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和先前存在的状态相联系。这可能就被称为“威泽尔的继续性原则”。    如果经济体系真的不会自行变化,那么,如果我们简单地假定,它是维持原状的,我们并没有忽视任何对我们现在的目的相当重要的东西,我们这样做也只是为了用理想的精确性表达一个事实而已。如果我们描述一个彻底没有变化的系统,那么我们确实是在做一种抽象,但是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表达实际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质。我们将暂时这样做。这种做法与传统理论并不相矛盾,最多也只是与习惯的做法有些不同,习惯的说法并不能清楚地表述我们的论点。    P13-19

内容概要

作者:(美)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译者:叶华

书籍目录

(一)英文版序言第一章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第三章  信贷与资本(二)第四章  企业家利润第五章  资本的利息第六章  商业周期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早期的成名著作。在这本书中,他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也因此成为创新理论的创始人。这本著作最先以德文发表,后被雷德弗斯·奥佩翻译成英文,本书就是在此英译本的基础上翻译而成的。

作者简介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可谓极其广泛。但是书中最具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第二两章最为重要,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特别是第二章,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创性的精辟的论述,既是理论上的探讨,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概述。第三、四、五各章则进一步分别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以及资本的利息。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创新理论”就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图书封面


 经济发展理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创新理论鼻祖,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J.A.)(1926)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甚至直接代表着发展本身。具体而言,熊氏的“创新-发展”理论包括以下四层涵义。首先,发展(亦即创新)系指“经济体系因其自身内在的主动性而产生的变化,而非由外界强加于它的变化”。换言之,经济的变化若只为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如,战争的影响、政策的改变、人口的增加、趣味的转移等),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发展。尤其,“创新之出现并非皆因消费者自发产生新的需求,从而迫使生产方面进行相应改变”。恰恰相反,“生产者才是经济变化的发起人,消费者在必要情况下实为前者所牵引,被培养出一种对新产品的需求来”。其次,经济上单纯的增长(如,财富之增加、规模之扩大)并未带来质的改变,不过是适应现状的变化而已。发展(亦即创新)则与此种“循环流转”或“走向均衡的趋势”截然相反,“它是自发的、非连续变化,对之前均衡状态的打破、改变以及取代”。换言之,发展(亦即创新)带来“生产变革”、“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突变”(如,铁路取代马车,邮购公司取代零售商铺等),甚至“创造性破坏”。它“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不断除旧布新,推倒重来”。第三,生产新产品,或以不同方式生产同样的产品,意味着将生产资料和生产力重新组合。发展(亦即创新)即“执行新组合”...,它主要包括:推出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发新市场、获得新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创设新的工业组织形式。 值得指出的是,发展(亦即创新)“主要即指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现有资源,用这些资源去做新的事情,而不管资源本身是否早已存在,或新近才被发现”。实际上,“除非应用于实务,发明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经济价值。而“创新(即执行新组合)”亦迥异于“发明”(即创造新组合),它需要完全不同的才干,倒并不非得就是发明。最后,执行新组合正是企业家的功能;同样,也唯有真正实现了创新的人(不管是雇员抑或经理),才称得上“企业家”。不过,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却并非源自享乐主义的动机,而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王国”,或为了满足征服欲,证明自己确实高人一筹,或为了满足创造欲,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企业家创新的关键只在于“作出和实施战略决策”,“把事情办成”。然而,由于背离常规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匮乏,他们之成功与否实际上取决于直觉判断和抓住机遇,非关专业知识、准备工作、逻辑分析、理解能力等原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附设专门研发部门的大公司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创新亦降格为具有可预见性的日常性事务,由训练有素的专家团队依靠严密计算,而非霎时的灵光一闪来实现。如此一来,经济发展的去个人化和自动化趋势将导致企业家丧失自身的功能,创新亦最终走向自我毁灭。总而言之,熊氏理论强调创新具有内生性而非外生性,不确定性而非可预见性,它由生产者主导而非消费者主导,源自技术推动而非需求拉动,带来突破性而非渐进式的改变。此外,熊氏旨在对企业或产业层次创新活动之普遍模式进行理论建构,其分析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推演抽绎。他所关注的创新主体只是独具个人领导魅力的企业家,这一孤立、静态的考察视角使得他的分析也难免有着简单化的倾向。 阅读更多 ›
  •     熊彼特有关经济发展与创新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可能是再版的原因,英文原文出现一些错误,如果对英文原文要求不高,可以选择性忽略。理论最初是用德文出版的,不知道能否找到德文版的原著。
  •     物流挺快的,同时买的书,先到,但是比较寒心,书的前20页都是破的,这是在卓越买书第一出现这种情况,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物流造成的,但物流如何都是我们消费者受伤!
  •     以后此类学术书刊,我还是直接看译后序或前言就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