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炼金术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投资 > 个人理财 > 金融炼金术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4
ISBN:9787806453445
作者:[美] 乔治·索罗斯
页数:367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反身性理论反均衡经济理论致力于研究均衡点。均衡概念是非常有用的,它容许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而不必考虑形成这一结果的过程。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迷惑人的概念,颇有经验主义的气味。既然经过调整过程可以实现均衡,则该均衡点必定是以某种形式可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均衡——市场价格的灵活易变是尽人皆知的,所观察到的过程只不过被人为地设定为趋于均衡,可为什么永远也达不到均衡呢?不错,市场参与者必须顺应市场价格,可他们所顺应的也许是一个不断游移的目标,这样一来,根本就谈不到什么顺应,而经济学的所谓均衡也只不过是天方夜谭。均衡观念是公理系统的产物。经济理论的结构类似于逻辑学或数学,它建立在某些公设的基础之上,所有的结论都经过逻辑推理以公设为前提推导而来。均衡的非现实性无损于逻辑结构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将假设的均衡看成现实的模型就会出现严重的失真,正如应用欧氏几何描述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180度的空间时将会发生的情形。公理化方法的最高成就是充分竞争理论。尽管这一理论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但至今未被超越,只是分析的方法做了改进。该理论坚信,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无节制地追求私利将自然地导致资源的最佳分配。每一个公司都在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水平上进行生产,并且每一个消费者都购买其边际“效用”等于市场价格的总商品量,这时就达到了均衡点。分析表明,在供给和需求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左右市场价格的前提下,均衡点将令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值。正是这条论证充任了19世纪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理论基础,它也是时下“市场魔术”崇拜的理论根据。让我们考查一下充分竞争理论的主要假设。业经清晰表述的假设包括:完备的知识;同质而可分的产品,足够数量的参与者以使任何单独的参与者都无法左右市场价格。完备知识的假设是令人怀疑的,如果认识的对象中包含有主体的参与,这种认识就不可能称为知识。我在做学生时就觉得这一假设尤其难以接受,我毫不怀疑古典经济学家正是在我认为无法接受的含义下使用这个假设的,因为19世纪的思想家们并未像我们今天这样意识到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当认识问题开始揭示出来以后,这种理论的倡导者们转而使用一个更有节制的字眼:信息。完备的信息成为这一假设的当代表述。遗憾的是,这个假设并不足以撑起整个理论结构,为了弥补其不足之处,当代经济学家们求助于一种巧妙的手法:坚持主张需求和供给曲线应当看作是既定的。这不是一个公设,相反,他们将自己的主张隐藏于方法论背景之中,他们争辩道,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供求关系而不是供或求的任何一个单独的方面,需求可能是一个更适合心理学家的课题,供给可能是工程师或管理科学家的领域,两者均在经济学的视野之外,所以必须把此两者看作是既定的。然而,也许我们应该停下来问一下,供给和需求的条件是独立地给定的,这究竟是指什么?或者,我们可以追问,这些曲线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在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附加的假设,这一假设给自己安上了方法论的面具,似乎只是一种研究手段上的权宜之计,它假设参与者可以根据其偏好在待选项之间作出抉择。不言而喻的假设是参与者对自己的偏好和待选的对象皆了然于心。我认为,这个假设是站不住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状不能看作是独立给定的,因为它们二者都体现了参与者的预期,而供求形势的变化又取决于参与者自身的预期。预期的作用在金融市场中表现最明显。买卖决策依据对将来价格的预期,而将来的价格又反过来受制于当前的买卖决策。在这里,将供给与需求看成是由独立于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外部力量所决定的看法,无异于盲人指路。在商品市场中,这一作用不很明显。在那里,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产,需求则决定于消费,而决定生产和消费总量的价格则不一定是当前的价格。相反,市场参与者更像是受到未来价格的引导,要么是远期市场的价格,要么是他们自己的预期价格。无论如何,谈论独立给定的供求曲线都是不适当的,因为这两个曲线都体现了参与者对未来价格的期望。市场事件可能影响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形状,这一思想被古典经济学派视为异端。古典经济学认为,需求和供给曲线决定了市场价格,假如它们本身受到市场的影响,价格将不再是唯一决定的了,价格波动,而不是均衡,将成为常见的现象。这太糟糕了,经济理论的一切结论都将因此而同现实世界脱钩。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经济学家引入了将供求曲线视为独立给定的方法论手段,然而用方法论的手段来粉饰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假设,这未免不够光明正大。为确保公理化体系的完整性,经济理论的假设应当给出确切的说明。也许,我们将发现经济理论同现实世界的相关性未必胜于非欧几何,但至少可以由此知道自己的立足点。真实的情况是,我们被方法论的诡计蒙骗了,教科书中宣讲供、求曲线,仿佛它们具备来自经验的证据,但独立给定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却明显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在价格持续变化的市场中,交易人士都清楚参与者会受到市场行情的极大影响,上涨的价格常常吸引更多的买主,反之亦然。假如供、求曲线独立于市场价格,自我增强的趋势怎么能够坚持下去呢?然而,即使是对商品、股票和外汇市场的粗略地一瞥,也足以确认这种趋势是普遍的而非例外。充分竞争理论还可以为自己辩解,指出我们在商品和金融市场中观察到的趋势仅仅是暂时的偏离,它终究将为供求的“基本”力量所消除。值得注意的是充分竞争理论并没有限定调整的途径,它所分析的只是全部调整发生后的情况。这一辩解的弱点在于:所谓纠正“投机”过度的“基本”力量是根本不存在的,而另一种情形,即投机行为改变了假设的供求的基本条件,倒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在通常情况下,投机价格的上涨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结果,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暂时的失衡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纠正。但也有例外,在外汇交易中,由于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冲击,一次持续的价格变动可能会产生自我加强的效果。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股票市场里,股票的市场表现会对处于困境的公司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考查最近的国际贷款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过度负债先是增强了债务国的以负债率来衡量的借款能力,可是,当银行要求还贷时,债务国的清偿能力却突然消失了。一般的说,信贷的扩张和收缩可以影响债务方的偿付能力和意愿。这些例外说明了什么?是证实了这个规律还是使公认理论的修改成为必要?答案取决于它们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如果这里所谈论的是一个孤立的案例,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需要克服的理论)佯谬,但如果意外事件一个接着一个,那么值得怀疑的就是理论本身了。我坚信,这种佯谬在所有发挥着贴现未来的功能的金融市场中都是很典型的。应该特别注意的有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银行业以及所有类型的信贷,微观经济理论也许可以继续对此视而不见,因为存在着只是偶然发生或根本不发生这种佯谬的广泛的经济领域,但是,如果不考虑这种现象,就不可能指望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一个盛行浮动汇率和大规模资本运动的古典经济学定义的“规范”的因果模式似乎颠倒了,市场发展驾驭供求条件的变化,而不是相反。调整过程未能导致均衡,如何看待作出这一结论的经济理论呢?回答是,它们的推导仍然是有效的,只是脱离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理解现实世界的要求将迫使人们的视线从臆测的最终结果(均衡)上移开,转向周围生动的、真实的经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理解变化的过程比掌握静态的均衡要困难得多,我们将不得不修正许多有关人类认识能力的先人之见,并满足于远逊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明晰度。不完备的理解从实际过程而不是从臆想的均衡出发,我们将发现一些尚未获得应有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参与者将他们的决策建立在对所参与情境的不完备理解之上。有两组相关的问题应予考虑,参与者的不完备理解和社会科学家的不完备理解,我们必须注意不要将二者混淆起来。在这一节中我将试着解释参与者的理解所固有的不完备性,在下一节中我将考察由参与者的不完备理解所引起的对社会科学的诘难。参与者的不完备理解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而更大的困难则是如何应用。我试图将参与者和自然科学家各自的处境作一比较,以期有所澄清(之所以选择自然科学家,是因为社会科学家们还要面对由参与者的不完备理解而引起的特殊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下一节中讨论)。比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标准,据此则参与者的见解可以被称为是不完备的。令人感到棘手的是,自然科学家的理解也是不完备的,甚至远不是完备的。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证明的,完备知识的不可企及乃是科学方法的首要原理,科学家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检验似真的假说并提出新的假说,如果不是将所有结论看作暂时的和可改善的,自然科学就不可能达到目前的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再取得进步。尽管自然科学理论本身远非完善,然而由自然科学家所提供的知识形态却构成了一个标准,据此可以判定参与者的理解是不完备的。自然科学家的优势在于,同他们打交道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因此,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与事实一致性的陈述就是真的,不一致的就是假的,只有确立了同事实的这种一致性,科学家们的理解才能成为知识。我们不必深究妨碍建立这种一致性的各种困难,重要的是科学家拥有一个可供使用的客观标准。与此适成对照的是,参与者的思维对象却不是独立地给定的,它依其本人的决策而定。作为确定参与者观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的标准,它还不够格,但它又却确实提供了某种标准,一些期望为后来的事件所确认,另一些则没有。可是确认过程留有遗憾,人们永远也无法肯定,究竟是预期与后来的事件相一致,还是后来的事件顺应了预期?在此自然科学所强调的思想与事件之间的分离荡然无存了。思维发挥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参与者试图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情境;另一方面,他们的见解又作为决策的基础影响着事件的进程。这两个功能相互干扰,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获得单独作用时的效果,假如事件的过程独立于参与者的决策,参与者的见解就能够相当于自然科学家的见解,假如参与者的决策能够拥有哪怕是权宜之计的知识基础,则行为的结果也可能会更加符合他们的意图,然而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参与者所依据的是不完备的理解,而事件过程则刻上了这种不完备性的印记。自然科学中也可能出现研究对象与思维活动缺乏分隔的问题,但在形式上要和缓得多。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量子物理学中,观察行为干扰了观察对象,由此引出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上设置了科学家获得知识的能力的限度。但在自然科学中这类问题只在极限情况下发生,而对参与者来说这种情形却处于他的思维中心。首先,科学家谨慎地力图不扰动他的研究对象,而参与者的首要目的却是按照能够令自己满意的方式来塑造所参与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在量子物理学中干预研究对象的仅仅是观察行为,而不是有关测不准原理的理论意识。可是就参与者的思维而言,他们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对象的一部分。自然科学的积极成就局限于那些能够将思维与事件进行有效分离的领域中,当事件中包含思维参与者时,这个领域就急剧收缩甚至化为乌有。社会科学问题下面考察的是社会科学问题。同样,思考的问题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同研究对象相关,另一个与观察者有关。科学方法适用于事实的研究,但是,正如我们所发现的,包含思维参与者的事件显然不仅仅由事实组成。参与者的思维介入了因果作用的过程,不可能再简单地将后者视为独立于事实并且可以同事实取得一致的客观的事件序列。参与者所面对的情境受到其本身的决策活动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构成了这类情境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不论我们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事实还是某种不同于事实的东西,参与者的思维毕竟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这种因素在自然科学中是见不到的。当然,参与者的思维所引人的不确定性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但我们在后文中将会看到,这种简单类比是致人迷误的。先看科学观察者的作用,当研究对象本身不包含任何陈述、观察或任何形式的思想时,保持科学研究所要求的事实与陈述之间的分离会容易得多。社会科学最为人诟病的弱点集中在问题的第二个方面。诸如“自我实现的预言”或“先天不足的试验”之类的批判很普遍,只不过陷入尴尬处境的往往是那些指望成为科学家的人。参与者思维活动的自我影响的特性造成了我所述及的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因素。同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相比,科学观察的困难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即使所有和观察者有关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不确定仍无法消除,因为观察者的困难直接归因于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这样,社会科学问题就不仅是方法论的而且也是研究对象所固有的。

前言

《金融炼金术》初版发行已历经多事的七年。我的投资基金量子基金继续维持卓越的投资成绩,虽然受到1987年大崩盘的影响,但过去七年来,股东每年的平均获利仍有35.8%,量子基金已经孕育出一批子嗣,有些基金的表现甚至比生金蛋母鹅的表现更杰出。1989年开始,我们决定分派部分盈余给股东,有些是以现金方式派发,有些则是以新成立基金的股份分派,结果,我们目前管理了七个基金,总净值超过100亿美元。 我已经逐步减少基金的管理工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想入非非 -与索罗斯为伍孙朝阳 我躺在新铺的地板上,闻着有毒的装修材料气味,心里有一种满足感,这间屋子是我的,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惬意地闭上了眼睛。 房间突然开始震动,我睁开眼睛跳起来,我看见房间从五个方向离我远去,凹凸不平的水泥沙浆地面从崭新的地板下面蔓延出来,我觉得自己在看王家卫的电影,我的眼睛就是杜可风的摄影机,目送着我的房间摇摇晃晃地伸展开去,越来越大。 震动终于停止了。这时有人从大门走了进来,走近了,我认出是索罗斯。  他说他正好在香港,顺路来向我表示祝贺。他还说本来比尔·盖茨和默多克也要来的,但他们由于忙着发布WIN98、收购曼联,实在没空。 索罗斯祝贺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因为他使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大,而我使房间变得越来越大。他说大才有力量,大才有快乐。你看那些运动员,他们拼命吃药,使自己更大,更有力量;那些企业主拼命赚钱,使自己的房子和汽车更大,使自己更快乐;那些当官的追求权力,那些唱歌的追求声名,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世界在大家的努力下,正变得越来越大。 索罗斯手里拿着一个气球做成的地球仪,他用中指向上一顶,地球仪飘了起来,当它快要落下来的时候,索罗斯轻轻吹了口气,它又向上飘,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亚洲的股市。 索罗斯玩地球仪的时候,我的房间又开始震动,这次杜可风坐在了直升机上航拍,转眼间,我的房间已经大得几乎看不到边了。  我觉得眼前的景象不太真实。我注意到挂在墙上的钟,它并没有变大,但是隔着那么远,我仍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商标。 索罗斯看穿了我的猜疑,他说,眼前的一切大得不太真实是吗?这就对了,这才是关键。阿基米德已经接近了真理,可惜他还没有顿悟。他明白了越大越有力的道理,所以他坚信只要有一个足够大的杠杆,就能把地球撬起来。但是他忘记了有形的东西再大也有个限度,无形的东西才能无限大,才有无限的力量。上面说的那些人和阿基米德差不多,他们在有限的环境里追求大,所以他们有太多的制肘,太多的局限。我们则不同,我们找到了这个世界的命门,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有形通往无形之门,所以我们能站在他们后面,所以我们比他们更有力量,所以我们能完成阿基米德未竟的事业。 索罗斯说到高兴处,地球仪在他的中指上转了起来,越转越快。突然地,索罗斯和他的地球仪消失了,好像他在什么地方放下了可视电话。 无边无际的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索罗斯的话听起来挺哲学的,我似懂非懂。我不知道这个无形的房间有什么好。天已经黑了,我就像一个潜水员呆在深海里,阴冷、孤独、恐怖。我有点担心索罗斯会像《大独裁者》里的卓别林那样弄爆了手里的地球仪。 想到这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出来以后,我看到阳光。没有无边无际的房间,也没有地板。我意识到我正在排队轮候,报社分房还没到我。刚才是在做梦,或是神游。这时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假如分给我的房间真能变得大就好了。有点矛盾是吗?一边担心越来越大的后果,一边想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大。我也这么认为,但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人们不是常说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吗?也许这就是索罗斯说的命门。看索罗斯出牌顺德 散夫乔治.索罗斯,国际金融领域呼风唤雨的人物,他那独树异帜的投资风格,敢于下大赌注的勇气,使其赢得了国际第一投机家的称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金融领域从来不按传统牌理出牌的人,却从来不把自己每一次资金的投入,看作是通过简单的掷骰子来等待"天牌"的出现。在外人眼中,似乎只会投机的索罗斯,在打出自己的每一张牌时,却从不违背他自己的牌理。智慧,是索罗斯玩牌时的第一先决条件。金融领域永远是一个智者的市场,"愚蠢的人,他的金钱到处受到欢迎。"巴菲特的这一至理名言看来索罗斯出非常赞同。只有那种把金融市场完全看作是赌场的人,才会认为金融领域只需要运气而不需要智慧。宽宏的胸怀和坚韧的信念是索罗斯玩牌时必不可少的牌理。在做任何一项投资时,不管资金额有多庞大,他总是在交易时保持超脱的态度。"如果你的投资被市场证明是错了,那么以退为进是最好的选择,不要铤而走险,保持生存最关键就是要保存实力,决不能让自己的个人感情以及外界因素的感染而影响我们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索罗斯总是这样告诫人们。自信和淡泊,索罗斯在相信自己的投资决定是正确的时候,他就会义无反顾,而且投入巨大。在他的心目中,最大的错误不是过于卤莽,而是过于保守。而一旦发现自己将要承受损失时,他作出处理的决定更是非常之果断。求全无过从来不是索罗斯的风格。直觉,是索罗斯出牌时最重要的一个牌理。金融市场的不可测性和风云突变,常常容不得人们去作过于犹柔和细致的决定。"机会一旦出现,你就必须孤注一掷。"索罗斯这种看似只靠直觉才作出的决断,实际上是在用市场行为对自己平时的投资理念作最好的实践检验。作为以投机而著称的索罗斯,在金融领域尚能做到以上的出牌牌理,而作为常常以理性投资来自居的我国投资者,在决定自己的投资举动时,难道不能如此吗?(索罗斯由于判断失误,今年以来在美国股市投资损失10亿美元左右--编辑)索罗斯的哲学理念从历史悠久的英格兰银行被一举打破的那一刻起,从亚洲金融风暴将亚洲人苦心经营了许多年的"家业"瞬息间搅得七零八落的那一刻起,索罗斯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慈善家、金融奇才;有人说他精于投机之道,是金融危机的罪魁。世人对这位当今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和充满争议的人物褒贬有加、毁誉不一。索罗斯毕竟不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索罗斯,索罗斯肯定有他的超拔脱群之处。本书以索罗斯的哲学理念为基点,重点揭示了他反经济学思想及社会、历史、价值观。自诩为卡尔·波普弟子的索罗斯的哲学理念由三部分构成:谬误性(相信自己的虚妄)、相互依存性以及开放社会的建立。谬误性是指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完全的;相互依存性是指参与者思想与现实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反馈机制,本质上是数学中正反函数概念的延长;所谓开放社会是建立在承认谬误性的基础上,对社会要不断完善、不断完美的整个过程。索罗斯在参与资本市场的炒作时,一直十分警觉自己的错误,并十二分果断地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修正,"相信我们也许错了",承认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是不完全的,这就是索罗斯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其实,"索罗斯旋风"刮过之后,引发的不仅仅是金融风暴,还有学术界的争议与反思。也许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思想的不完善,才使索罗斯有了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奇迹的机会,为了使明天的"索罗斯们"不卷土重来,经济学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肃的命题:检讨自己曾经遵奉的经济学理论及现行经济、金融体制的弊端。那么,完成这一命题的先决条件便是,对索罗斯及其思想有深入骨髓的了解,进而才能有以后的思辨。专访乔治.索罗斯杨澜:大家好,这里是《杨澜工作室》。眼看二十世纪就要过去了,在这个世纪当中谁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呢?有人会提出乔治索罗斯这个名字,在一些人看来,索罗斯是一位金融奇才,他几乎是白手起家创立了量子基金,现在这个基金不仅市值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同时在过去的二十八年中,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汇报率,被称为是金融界的奇迹。也有一些人认为索罗斯是一位具有博爱精神的慈善家,他一个口袋挣钱,一个口袋送钱,每年在世界各地都要捐出三亿美金来鼓励社会的开放和完善教育,不过索罗斯这个名字对于世界上另外一些人来说,不仅意味着是麻烦,甚至会引起怨恨。在这些人看来,索罗斯是一个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金融投机商。他利用对冲基金所能够调动的巨额资本先后狙击过英镑、泰铢、马元和港币,而马来西亚的总理马哈蒂尔就把他谴责成为制造亚洲金融风暴的纵火犯。乔治索罗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亚洲各国在金融风暴之后慢慢复苏的情况之下,用不用担心他卷土重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在纽约采访了他。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他拿我来当代罪羔羊,把马来西亚的问题都推到我身上。 杨澜:那么香港政府呢?他们指责你攻击他们的金融市场,他们花了数百亿来捍卫联系汇率。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他们在捍卫汇率和股票市场方面做得很出色。我被认为是国际投机或投资者的代表,对我来说,开玩笑地说吧…投机是不健康的投资。所以投资和投机是很难划分,我变成了一个可见的象征,我有一张脸和一把声音,他们认得我是谁。我自己觉得金融市场是不稳定的,对国际投资作出规范和监管需要有一个机构来保护国际金融市场,免受过分的乐观或悲观估计影响。我认为国际金融市场是不稳定和危险的。 杨澜:你认为应该监管投机活动?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对。 杨澜:索罗斯先生,你弃用平衡理论改用反射理论来解释金融市场,你怎么用它来解释已发生或将会发生的情况。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有时市场会趋向平衡,但有时它们会自己背离平衡,我觉得应该从这方面去了解市场,你一定要承认这一点。但你不能用这个理论去预测市场的走势,因为金融市场是不稳定的。市场想预测未来,但未来却是难以估计的,因为你现在对市场所作的预测其实会改变和影响将来的事,所以根本不能预测一些独立于你的预测的事。未来仅于你如何看今天,这样会产生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不稳定的因素在市场无所不在。 杨澜:你怎样用反射理论去解释你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角色?你在风暴发生前六个月曾经持有泰铢的空头净额,这是风暴的起因吗?还是你利用市场心理学令市场真的陷于崩溃。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那次事件是我利用反射理论却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势,我们与其固定汇率是注定要失败,我们准确预测到这情况,这预测在某程度上已作出自我辩解,因为我们在一月卖出泰铢时,耗尽中央银行的储备,如果他们早些反击,情况会不至于这么严重。所以我不认为我要对风暴负责,我们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没有我们,事情仍会一样。我们的预测只是加速这事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对印尼的预测错了,我们太快买入印尼盾,也亏损了很多钱。我们用反射理论来决定每一步,有些发展会自我强化,所以我们的决定能影响当地市场。 杨澜:回应一个管理对冲基金的争论,一个对冲基金的经历说攻击那些软弱和不稳定的,可以保留一群健康的羊,你同意吗?这是对冲基金所扮演的角色是吗?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我以前从没听过这个说法,跟羊群对抗很危险,因为羊群可以把你踩死。但羊群也应该改变方向,通常它走得太远,羊群因而受伤,当有人预测到方向会改变,他们会超越所有的人而走在前面,所以我在书里写了要走在羊群之前。 杨澜:其实不仅外人对于索罗斯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分歧,就连他本人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有着双重标准,一方面他是一位成功的金融投机商,另一方面他又写书揭露资本主义的危机,公开赞赏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批判,甚至说要建立一些强有力的国际机构来控制投机性的金融活动,保持世界市场的稳定。有些人说,索罗斯这么做是给自己立牌坊,是在作秀,更多的人则是摸不着头脑。   杨澜:你的主张和行为是否互相矛盾?因为你从投资当中活力甚丰,但你却又建议管制这类投资,就好象说"阻止我赚钱",这是什么道理?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是,我是很难让人了解的人,我一直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方面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订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   杨澜:你觉得这里根本没有道德可言。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大家弄错了,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也有道德的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建立这些规则的道德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   杨澜:你捐了好几亿元给世界各地,支持开放社会的工作。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是,但我没有花股东的钱,我捐的都是自己的钱。我想捐就捐,因为这是我的信念,我不能这样花股东的钱。   杨澜:这是不道德的…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如果我不遵守规则,如果我不是一个竞争者,你还要记得我不只赚了数十亿元,也亏蚀了数十亿元,过去几年,我们也投资失利,现在我们的业绩有改善了。所以作为参与者,无论赢输,我们都要遵守规则,作为关心社会道德的人我希望改善我们的规则,这就是开放社会的意念,我的钱就是花在这上面。   杨澜:对冲基金可以筹得很多钱,有时甚至是他们的资产的一百倍,你觉得这样对新兴市场公平吗?因为他们没有钱来和你的规则竞争。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我们其中一个基金出现问题长期资金管理,它借了太多钱,一方面它自己本身借了太多,另外银行和同业给它们太多信用,这与导致九八年的风暴的原因相同。   杨澜:在九八年。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错外如果有一个开放的资金市场,大家可以买卖外汇,那个国家便不能防止外来的狙击,那也是要加以管制的,我意思是我们需要国际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借款者,如没有联邦储备局,纽约会变成怎样?我们没有真正的联邦储备局,金融市场变得全球化,但国际中央银行的发展却跟不上,事实上因为相信有…   杨澜:无形的手的奇迹…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错误相信金融市场会趋向平衡,这是现时最多人相信的理论。将来国际货币基金的功用会消失,它在拯救陷入困境的国家的同时也要设立一些惩罚管制私营机构…   杨澜:这些借款者…他们必须分担损失。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这是新的信条,现在正面对资金供应不足的危机,这个系统不平衡,资金系统对富有的核心国家有利,对依赖核心国家的穷困国家不利,这个改变令穷者越穷,我认为必须借用新措施来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技场。鼓励大家到稳定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恩要增加这些市场的吸引力,这正是现时所缺乏的。   杨澜:尽管谈判过程中几经顺逆,中美终于达成中国加入世贸的协议,中国答应逐渐开放金融市场,你觉得这有什么意义?中国将会面对怎样的挑战?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改变,这是很重要的承诺,但也很冒险。   杨澜:什么样的危险?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首先,中国的银行体制非常不稳,因为被坏帐拖累,只要中国封闭下去它仍能苟存下去,但一旦中国对外开放,它需要重整,令它变得更稳健。这方面应该没问题,因为银行的负债就是国家的负债,因为为银行由国家拥有,中国在经济上是可靠的,所以国家可以发行债权来填补坏帐,解决坏帐的问题。但这措施实行起来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为这样银行不能重复借钱给同一间不稳定而无力偿还债务的企业,这样会令企业承受很大的压力,更可能造成失业,引发社会问题。这是英明而冒险的决定,或者选择让经济增长慢慢放缓,这个选择也不太吸引。杨澜:亚洲的经济正在慢慢复苏,美国的经济也发展蓬勃,你在书里曾预言金融风暴会由外围蔓延至中心,你要更改你的假设吗?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对,因为风暴没有蔓延至中心,但这次的风暴很独特,它由外围开始刮起,通常的情况是中心出现问题,譬如是市场衰退或者利息激增,这些消息会加倍影响外围的市场,所以我很担心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因为我们已从风暴中开始复苏,但我恐怕金融风暴会再爆发,这个系统会怎样再站起来呢?到它真正面临考验时就会知道,当在哪里发生…若华尔街股市暴跌20%或25%,又或者利息激增20%或25%,到时我们就会知道国际金融市场会如何应付,我们还不能太掉以轻心。   杨澜:你既然相信风暴有天会再来临,你认为它会在何处何时刮起?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我相信会从中心开始。考验现时的金融系统。因为外围已经经历过一次考验,人们已经很小心投资,他们不会用大量金额去投资,像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人,不会出现过量投资令市场崩溃,它们现在的问题是流入的资金不足,因为投资者已变得谨慎。但如果中心出现问题它会令外围地区承受很大的冲击。 杨澜:你觉得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主因仍在吗?为什么亚洲会吸引国际投机者?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我不觉得亚洲会有这样的危险,因为投机者也损失惨重,现在它要面对另一个问题,中心流向外围的资金不足。 杨澜:千禧年即将来临,你有什么计划?   金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千禧年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我们需要进入一个新时代,过去二百年我们活在理性、启蒙和发明的年代,我们已做了二百年理性的人,我们发现社会仍然有很多问题,如果你认为理性就是答

内容概要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认亏出场。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资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这一行动被视为是牵连极广、至今尚未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开端。当然,索罗斯也并非无往而不胜。在1987年美国股灾中,索罗斯亏损4~6亿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更高达30亿美元之巨。尽管如此,他所经营的量子基金并未因损失惨重而清盘,索罗斯也一如既往地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办公室里评判市场,不断发表令市场为之震颤的独家观点。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章 反身性理论
反均衡
不完备的理解
社会科学问题
参与者的偏向
反身性概念
反身性理论对均衡概念的批判
第二章 股票市场中的反身性
第三章 外汇市场中的反身性
第四章 信贷与管制的周期
第二部分 历史的回顾
第五章 国际债务问题
第六章 贷款的集团体制
第七章 里根的“大循环”
第八章 银行体系的演进
第九章 美国的“公司大精简”
第三部分 历时实验
第十章 起点:8/1985
第十一章 第一阶段:8/1985-12/1985
第十二章 控制对照阶段:1/1986-7/1986
第十三章 第二阶段:7/1986-11/1986
第十四章 结论:11/1986
第四部分 评述
第十五章 金融炼金术的视界:实验评判
第十六章 社会科学的窘境
第五部分 前瞻
第十七章 自由市场与管制
第十八章 走向国际性的中央银行
汇率
国际债务
石油
世界货币
第十九章 全面改革的悖论
第二十章 1987年大崩盘
结束语
附录:欧洲解体之展望

编辑推荐

《金融炼金术》是自《股票作手回忆录》之后又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投资指南。                          ——保罗·琼斯一部伟大的著作,你可以从中了解当代最成功的投资家是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精彩绝伦!                          ——华尔街日报令人激动不已,索罗斯是大师巾的人师,……披露了近年来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有索罗斯才能埘如此复杂的事态做出透彻的分析。                          ——Esquire一部讲鹰形式的投资读物……应该逐句、逐段、逐页地蒯读,反复咀嚼其中的每一个概念……索罗斯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职业投资家……很可能还是当代最杰出的市场分析家。                          ——B·M·比格,摩根·斯坦利

作者简介

本书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

图书封面


 金融炼金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7条)

  •     这本书里面,老索写得殚精竭虑的前几章,一言以蔽之,正反馈是存在的,而且跟负反馈(均衡的推动力)是好兄弟,哥俩谁心情好谁就出来唱一嗓子。这个在当时应该是振聋发聩,但在现在已经变成了普遍接受的现实了。至于利率和汇率的分析,就像他自己在本书里面说的,“我缺乏对货币理论的透彻研究”,并不专业和深入。另外,这本书也提到,那几年老索靠的是股票吃饭(准确的说,是靠选股),外汇,期货,债券基本是不输不赢(这段时间,外汇,期货,债券等可是有广场协定这种大级别行情的)。感兴趣的,是他的操作手法:1 所有头寸都分2部分建立,第二部分要在第一部分盈利的情况下,才能建立。2 频繁的短止损和重新投入。3 不要丢了自己的仓位:用锁仓代替平仓和风险敞口调整。4 要看新闻,形成自己的见解,有一点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看K线追涨杀跌。5 强化市场敏感程度:写分析周记。6 追求少错一点,而非一定要做对什么。7 根据模型操作的话,事前要定下失效条件和适用边界。最后2章很有趣,特别是老索对1987年的日本的描述:在国家机关的允许下被操控的股票市场,快速积累的权力和财富,以及有可能成为替代美国的霸权,这一切在现在,把日本替换成中国,简直毫无违和感。恩,我们都知道,1987年之后,过了4年,日本陷入了20年——至今毫无好转迹象——的衰退……
  •     本书这是索罗斯自己的笔记。以下是我的:1,1982年的国际债务危机构成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转折点。债务国资金转移的方向逆转,震荡无所不及。在大循环模型中,震荡以非投机性资本流入的形式表示(↑N),因为它的流向并非出于对总回报的考虑。牵涉到的款项数目巨大:1982年,资金流入重债务国的净额为501亿美元,到了1983年,反向流出净额竟然已经高达138亿美元①,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元。资金从重债务国的转移,为大循环提供了主要的支持基础。2,1982年的危机并没有能够成为银行体系发展的转折点,这是一桩颇为奇怪的事情,可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最大的银行陷入太深,欲罢不能,无法做到令资金回流。如果他们完全停止了后续贷款,债务国家就只有彻底破产。如果他们事先就预提了充分的储备,那他们的资本状况早已受到严重损害了。3,各种集团的成立,其目的无非是保住这些银行。4,贷款的集团体制所赖以运行的基础原则是自愿合作。管理当局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力保重灾银行有能力增发新贷款,同时还要将边缘银行引入合作范围。为达到这些目标,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保持一种幻象,似乎未清偿贷款并未对银行造成损害,因此不必建立特别的储备金作为未雨绸缪之计。在各国主管机构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联邦储备局,作为最终的贷款人,保持了自己的支配权。他们认为银行体系过于脆弱,经不起大的手术。会计标准进行了修订,同时还做出了特别的努力以使银行有能力达到规定的水平。5,欧洲的中央银行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储备,冲销坏账资产价值。他们有能力这样做,因为欧洲的银行,从整体上说,陷入得要少一些,并且他们的会计准则允许巨额的秘密储备积累。英国银行的处境介于美国和欧洲大陆银行之间,有些英国银行属于那些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贷款最为冒进的分子。他们自己的分支系统中,其储蓄基础却要牢固得多,因此永远不至于像他们的美国对手那样,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神经过敏。   6,也许可以这样讲,联邦储备局在支持金融中心银行(money centerbanks)方面走得太远了。这些银行用于重订还款时间表的费用,以及停留在纸面上的异乎寻常的高利差都得到允许,可以列入本期收益,尽管他们从未从中获得现金收入。其结果是,他们可以据此报告取得丰厚的收益,也的确有些银行在1983年增加了他们的股息。7,集团的组建以及与之相随的管理当局的悲观态度,正是这一切拖延并转移了美国银行业的调整过程。债务国不得不承认严峻的现实,而银行背着大量的可疑债务却有口难言,他们不得不竭力隐瞒债务的不可靠性。他们收回利息的惟一指望就是增发新的贷款,这样一来,问题非但没有暴露,反而更形严重了。8,理想的增长方式是提供业务而不必占用资产,金融中心银行开发了许多新的业务,积极地将它们推向市场。当然,他们也绝非不希望扩张其资产负债表。几乎所有的贷款在质量上都远胜他们向欠发达国家所提供的贷款业务。当时正是杠杆收购的全盛时期,银行愿意提供条件非常宽大的贷款。银行还大胆地吸收海外存款以充实自己国内的资产。就这样,他们充当了美国吸收外来资本的基本工具。9,银行逐渐熟悉了整顿贷款以备转售的业务,许多新的金融工具投入使用,从浮动利率到抵押转售票据。每当有必要的时候,总会有其他的机构接替银行的角色。10,垃圾债券已经取代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合并的主要筹资来源,国库券取代了欧洲美元存款吸引海外资本的功能。取消外国人所持债券的预扣税的政策,同银行扩张转折点在时间上的重合并不是偶然的。11,只有当一种趋势已经被扭转过来的时候,人们才能看清先前的狂热所带来的后果。只要银行还有机会,他们就会竭力用增发贷款的伎俩来掩盖其不当贷款。可是,到了银行被要求计提坏账或可疑贷款准备金时,再用这套手法对他们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好处了。与此相反,银行会急不可耐地清算坏账,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将非收益资产转化为收益资产,同时,还可以收回一些款项用以建立必要的储备。然而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在于,坏账清算可能会导致更多坏账的暴露。12,股票的流动性一般来说要比商品差得多。但是,将绝大部分股本金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股票,可以避免在被迫追加保证金时遭遇灭顶之灾。这本书可读两遍。
  •     “在我们是什么和我们自以为是什么之间不存在一致性”,虽然结束语里这么写,索罗斯还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和用语写作了本书,甚至说“如果说黑格尔是正题,马克思主义是反题,那么反身性就是合题”,可见暗暗自得的心态,以为完成了这本书就跨入哲学家的行列,尽管在前言里极力谦虚,但不得不说对于写作他是失败的,至少我看的很窝火,也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谁让咱英文不行,领略不了大师的文采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书的质量像是地下工厂印的,粗糙的要死,真是受不了!最好选其他的版本!
  •     国内的交易者一般不太喜欢理论性过强的书,交易期货的朋友,一般看的都是江恩,艾略特这些,再有些日本的蜡烛图分析,奉为宝物。但是我想说,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又名点石成金,这本书所写的反身性理论是绝对的投机真理,只可惜,能意识到这点的朋友国内寥寥无几。索罗斯的其他书包括本书,都是围绕反身性理论大作文章。反身性理论更是索罗斯哲学思想的总结。他本人是个并不严谨的学术深度不够高的哲学家。反身性理论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1 人类认识事物都是局限的,片面的,无法做到整体理解 2 人类是不理智的动物 他们的情绪会传染 3 人对事物的认识和人作用于事物是互动的 这是用来解释历史进程的好工具我们看看最近的非洲问题,这与其说是潮流,倒不如说是反身性历史进程。反身性理论用于投机市场,最主要的过程就是暴涨暴跌模型,做投机生意的老手,从来不会在没有行情的时候入手,老手只赚确定的钱,这个暴涨暴跌过程就是索罗斯所谓的反身性过程。2010年的棉花投机,深刻的体现了反身性过程,长江期货的操作堪称经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长江期货的每日持仓。作为一个交易者,我在这里说一下,经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对投机的看法:1 高手都是在赚确定的钱 这里面就是利用索罗斯的这些理论 这是最可靠的交易策略2 高...手不会去抄底摸顶 也不会去做波段 顶部和底部是各路资金作战的结果 而不是战斗的开始 所谓的波段都是事后的,很多人拿事后图说明问题很可笑。3 高手总是在观察其他人的举动 大部分人都在暴涨后还持续买入 高手会在别人买入的时候选择卖出 而在别人疯狂做空的时候 选择轧空4 高手认为值得交易的机会不会很多 而新手总是认为每天都可以交易 很多人发明了短线 超短线 实在是愚蠢至极 他们过段时间就破产5 高手认为所谓的高就是说能有最确定的办法在1年内能把1个亿变为2个亿 而新手总是希望1年内10万增长到100万6 高手总是在发现交易开始的苗头 而新手总是猜测或者假想行情开始朝着他认为的方向去走7 高手喜欢建立自己的理论 而新手总是热衷于学习别人的经验 总是喜欢谈论江恩和艾略特 要知道这两人是正宗的会写书不会操作的人8 高手喜欢否定别人 而新手总是热衷于打听别人的看法或策略 对于喜欢看文章资料基本面来分析的朋友 也走不了多远9 高手总是喜欢理解投机一样去理解生活 而新手则是认为赚钱后就要享受 高度不一样索罗斯 巴菲特对钱的理解和一般人不一样10 高手会认认真真的读我以上千辛万苦总结的经验 而新手总是不以为然 阅读更多 ›
  •     自己的基础只是太差,只能把握概念,还是有很多东西无法理解
  •     呵呵 真的没看懂
  •     从知道到看完一遍,十年都过去了——某些错误可以避免否
  •     人和事都离不开心理学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
  •     翻译实在太烂了,本来原文就不好读,虽然阐述他主要思想的部分还是很清晰的。实验笔记部分准备等阅读完那段金融史再回过头看,因为信息缺口太大。。PS:居然没找到英文的kindle版,只有破破烂烂的pdf
  •     看看
  •     很难悟透其中的深意
  •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值得一看
  •     前两天拿到书质量实在不能恭维!纸张质量和裁剪都差!印刷也不咋的!完全是盗版的水准(有的盗版都比这个质量好!)让人非常失望!这本书缺货了好久好不容易有了货却是这样的质量到底是出版社的问题还是卓越进盗版书的问题?靠欺骗是无法长久的!
  •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ixzzcgl,可以免费获得《金融炼金术》实体书~欢迎参与~
  •     没有通读,跳读的一本书。汇集了索罗斯的操作思考,但个人认为谈不上哲学。其分析内核还是价值判断,反身性则更像是行为经济学,基于价值研究的核心,利用市场的行为的演变路径,获取超额收益
  •     一个个人交易系统的想法,挺有启发的
  •     首先建议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们,不要等卓越了有货了。到你们所在城市的书店,尤其是一些小书店逛逛,准会发现有1、2本藏在书柜里的《炼金术》。另一本经典《日本蜡烛图技术》,卓越也是没有,但我去书店就找到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类投资经典读物会那么稀缺?时代在进步,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反而这些经典书籍都是90年代中后期出版的,难道现在人们对经典的重视程度还不如上个世纪?当然了,在书店买,可能折扣不如网上多,但学费没有必要省,该花还是得花!
  •     很有意义的哲学。每一个想研究经济的人,都要一手握住经典理论,一手握住索罗斯的现实。
  •     高山仰止
  •     反身性。
  •     真要信他的交易术亏死你,多理解理解他的哲学思路吧。
  •     试图用哲学的超脱性讲述金融投资,但这份尝试有些吃力。索罗斯提出的反身性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很清新,市场参与者往往过于强调“客观”规律,而忽略了他们对市场的参与和认识会反向作用于市场表现,但“反身性”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唯心”,并无新意。
  •     卓越的质量绝对不会有什么明显的问题,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书本质量就只有这个样,信不信各位到书店看看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书的质量,就知道了。
  •     看不太懂, 可能还没到大师的水平
  •     人文社科学都存在作者讲的反身性现象。人们对社科规律除了认识还有运用社科规律,而用的过程也是改变规律的过程。
  •     反身性思想理解了,就是文字有点绕
  •     好牛的书
  •     看不懂
  •     找了好多家店,终于在卓越上找到了,书的质量不错,很喜欢。
  •     中性。还没参透。
  •     本书的观点和辩证法有些类似,但是更强调了事务发展两面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来这位投机大师确实有厉害之处。
  •     金融炼金术
  •     和波普尔的 科学发现的逻辑一起看 ,是一本解放思想的书
  •     经典,必须重塑世界观才能深刻理解“炼金术”这三个字,也才体验了交易的奥妙之处。
  •     本想读读原文,没找到好的电子版。且写的比较晦涩。于是读了大家的比价,感觉主要阐述了反身性
  •     没有专业知识,有些地方看不懂
  •     书不错,可惜没啥基础,需要慢慢啃
  •     不错你玩不玩金融,都建议你读下,但是这个版本翻译有点问题,很多名字前后感觉意义有问题,可能是翻错了,或者是不正确。
  •     如果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是晦涩难懂,这个就是真的完全无法看懂!!!智慧跟不上!!!
  •     优秀的国际投机客的视野中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在不断调整的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利用反身性理论对自身和世界的关系进行不断的思索和调整。并将之运用到金融市场的操作中获得极好的收益。非常钦佩。
  •     “它们构成了我平生的追求:反身性观念,金融市场,以及献身于自由社会的理想。”有点像是,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专业领域的探索,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无效市场支持论者;
  •     很难懂,但很有用,反身性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第二遍继续挖掘。。。
  •     如果你想在此书找George Soros的发财秘诀,那么你就选错书了.此书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本哲学著作,同时也是对索罗斯一段投资经历的记载.对索罗斯的反射理论感兴趣的人倒是可以通过此书好好研究一下
  •     炼金术是索罗斯讽刺社会科学的隐喻。社会科学是一种很奇怪的说法,因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客观存在,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却是有人参与其中的,参与者的影响导致了这一研究过程绝不是客观的,而是反身性的。金融炼金术得不到一种客观的预测市场的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本身就会改变市场,炼金术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思路,评价它的不是真理性,而是有效性。
  •     好书不解释,对学习真的很有帮助!!!
  •     我很满意,看着很起劲
  •     哲学家索罗斯?
  •     卖10000元也不贵,虽然只说一个道理,但十分有用
  •     很赞赏这种写书方法:写自己的投资思路,目的就是给自己看的,至于别人爱看看不看拉倒,挺好~
  •     写的很一般阿 关于reflexivity 的提法其实就是个阴阳辩证法 当然作者最后也提到了然后关于语言日本会取代美国成本经济领导的预言 现在看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提出的几个解决金融危机的建议也乏善可称 不是特别推荐
  •     需要不断深入,很多需要再体会,但是索罗斯的系统成熟,他才敢重仓踏进
  •     投资界圣经,英文版更佳。
  •     哲学
  •     《金融炼金术》的内容我非常喜欢,里面说到反身性的问题。 这本书感觉纸质就不敢恭维了,还有配送速度,感觉有点慢,不过这些小问题都阻挡不了我对这本书的眷恋之情。
  •     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年的一本书,某日终于是看懂了翻译实在是很糟糕
  •     较难
  •     金融大鳄的佳作怎能错过,好不容易才在亚马逊上找到,而且还不贵,很好!
  •     我相信书中的金融操作细节仅仅是索罗斯工作中的冰山一角,就像你以为本书是一本武林秘籍,但这是一个根本无从验证的深化,拿着残缺的地图寻找宝藏,很可能已经离赔钱不远了。
  •     当年很多人把这本书视为圭臬 我觉得有点二了 因为这书讲的都是索罗斯的思想 根本没有什么实操性质的东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方法的问题就不能简单的站在对和错的角度去思考 更不能一味的迷信
  •     所谓正反馈和负反馈其实就是预期这个东西在不理性时的动能和衰竭,不光金融投资中存在这种问题,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建议和《乌合之众》一起读。
  •     反身性其实就是控制论里的反馈概念,当年看的时候觉得好“文科生”。里面还有很多“索罗斯的哲学理想”,在今年美国大选的时候被翻出来。本书对投资其实帮助不大,比不上罗杰斯的基本书。
  •     我承认我读不懂
  •     是哲学和高等数学的结合。很崇拜所罗斯在投机市场的造诣,但是不追随他的风格。
  •     或许是有用的,可是我看不懂
  •     索罗斯的金融哲学和人生哲学。
  •     索罗斯是位哲学家
  •     如果说牛顿是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那这本可以算金融市场的社会学原理
  •     半吊子哲学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