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政治经济学

出版社:中国财经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509501597
作者:张丰兰
页数:398页

章节摘录

  第九章  国际分工和经济国际化  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国际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经济国际化的内涵、必然性和作用,重点掌握当代经济国际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包括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经济调节国际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经济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是指各国间的劳动分工或国际专业化生产,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是国际问进行经济联系的基础。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国际分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国家性质来划分,可以分成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按生产关联性划分,可以分成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和混合型分工。所谓垂直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通常表现为上、中、下游产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分工。随着科技进步,当代国际间的垂直型分工还体现在科研与生产的分工。所谓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既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水平型的国际分工体现了平等合作的关系。混合型分工是指兼有垂直型和水平型在内的国际分工。不少发达国家既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垂直型分工,又与发达国家有垂直分工,构成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决定和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国际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第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条件。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各国之间资源禀赋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资源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影响国际分工。自然资源的“有与无”和“多与少”,使得一些国家可以大量生产某种产品,而另一些国家只能完全或主要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禀赋就成为建立在自然资源或地质、地理等条件下的国际分工形成的直接原因。  第三,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同,是形成国际分工格局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和生产力发达的国家,通常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或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核心部件;其他国家则以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或者生产某种产品的附件。从发展的趋势看,科学技术的因素在现代国际分工中的影响不断提高,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是下降的。  第四,人口的规模和素质是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人口在世界各国分布不平衡,有的国家人口众多密度很大,劳动力相对比较丰富;有的国家人口密度低,因而劳动力相对比较稀缺。各种产品的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是不同的,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则在其他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样就会在这样两类不同的国家之间产生分工。而且,人口教育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国际分工,教育事业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的国家可以发展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劳动力素质低的国家只能生产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五,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分工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能够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扩展,反过来又能够排除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  第六,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是推动当代国际分工的又一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各个企业和各个生产单位通过市场而联系起来的分工;另一种就是在企业或生产单位内部的分工,前者为社会分工,后者为企业内部的分工。跨国公司把企业内部的分工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展到世界范围,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此外,国际分工还受世界政治格局以及大国内外政策的影响。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不同的国家之间虽然有极少量的交换,但总体上看各国还处于孤立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分工开始萌芽,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5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促使欧洲一些国家的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同时也为近代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条件。但是,由于当时产业革命尚未发生,自然经济在各国仍占统治地位,西方先进工业国家采用暴力和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向落后国家输出商品,同时迫使它们为先进工业国家提供原料。这时的国际分工和交换带有明显的掠夺性和地域分工的特色。  第二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18世纪产业革命使近代国际分工形成。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发展。蒸汽机、纺纱机、织布机等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了机器大工业,于是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开始崩溃,形成了一种同机器大生产相适应的国际分工体系。机器大工业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需要不断扩大的销售市场与之相匹配;另一方面又引起了对生产原料的大量需求,要求开辟新的廉价的原料来源。这一阶段的国际分工有两个特征:一是分工体系的门类较为单一--国际分工实际上是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模式;二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是主要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这种“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分工,实际上是殖民主义在国际分工上的具体表现。  第三阶段,国际分工的广泛发展时期(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9世纪后期开始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随着电力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钢铁、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工业化国家之间开始出现“水平式”的国际分工,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统治,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形成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发达国家商品输出地、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提供基地。  第四阶段,国际分工深化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使一些制造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大大推动了生产国际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使国际分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此阶段,国际分工表现出两方面的新特征:一是分工由单一的部门问垂直分工模式或水平型分工发展成为二者结合的混合型分工模式;二是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分工,以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为主要特征。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分工仍然存在,但已经不居主要地位。  二、经济国际化的内涵和必然性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市场范围在不断扩大,由地区市场发展为全国市场,进而向国外扩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打开国门,将本国的经济活动和资本运动过程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和资本运动过程紧密联系、交错在一起,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再生产。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超越本国国界,与别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扩大和深人的经济发展过程。理解经济国际化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参与国际化活动的经济是以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自然经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经济国际化是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其过程要受市场机制的支配。  第二,积极参与经济国际化过程的,并不一定都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也可以参与经济国际化的过程。  ……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第一篇 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第二节 货币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第三节 再生产中的资本积累第三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第四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六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一节 商业资本第二节 商业利润和商业流通费用第七章 借贷资本和信用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第二节 信用和银行第三节 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第八章 地租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第二节 级差地租第三节 绝对地租第四节 其他地租形态和土地价格第九章 国际分工和经济国际化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经济国际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经济国际化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周期性第二节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第十一章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新特点第十三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关系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三节 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第四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体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居民的经济行为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和消费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消费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关系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和主要方式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二节 经济发展目标、战略和实现途径第三节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四节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后记

作者简介

政治经济学,ISBN:9787509501597,作者:张丰兰、曹子勤

图书封面


 政治经济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