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201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564207731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编
页数:485页

章节摘录

  据此,我们可以把“区域一体化”理解为一个以上的经济体整合为更大的经济体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国际政治经济学家通常把区域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各种合作协议相继签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多于竞争。区域一体化的形式按不同标准被分为不同类别。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1962)把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德国经济学家迪特·科赛尔和保罗·威尔芬斯(2007)认为区域一体化可分为四个阶段: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经济和货币联盟。中国学者何方(1997)认为,区域一体化,一是指外部世界对某一地区的国家的松散联合÷合作或国家结盟或高或低不同的一体化发展的一种称呼。二是指关于一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的理论与实践。三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这个国家把自身的战略重点和国家利益重心置于其所处的地区,围绕着自身的长远战略利益推动该国所在地区的一体化和联合。张佑林(2007)把国内区域一体化概括为: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统一基本方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发展政策、进行资源整合等措施,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耗损,如城市建设、恶性竞争、行政壁垒,保证本区域内部各个方面运转有序、分工科学、扬长避短和合作共赢,并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整个区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外更具竞争力。孟庆民(2008)将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演化。暂且不论中外经济学家们如何解释及怎样划分,区域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是不会改变的,即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通过一体化协定(RIAS)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此而言,国际区域一体化与国内区域一体化有很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需要一致的政策、法律、制度的框架体系;(2)需要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3)需要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接近,等等。当然,在一个主权国家内的区域一体化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国家对区域一体化本质的观察和解释上,更表现在对区域一体化战略意义、战略功能定位及战略发展路径选择上。

前言

  国际经验证明,区域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典型现象,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目前对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界定有多种方法,一种是狭义的界定,即通常所说的15+1,它包括江苏8个城市、浙江7个城市和上海;另一种是广义界定,即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还有一种范围更广的界定,即泛长三角。此界定又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在现在15+1的基础上再加上苏浙徽赣几个地级市;二是在两省一市的基础上加入安徽和江西,即所谓的3+2;三是将湖北和重庆一起纳入泛长三角;等等。本研究报告所研究的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主要是指苏浙沪两省一市。这也是中央政府要求长三角区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精神。21世纪以来,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近10年来,苏浙沪两省一市在分工与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及在制度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做了不懈努力,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加快促进这一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成为中国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新的亮点。

书籍目录

前言1 导论:深化改革开放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1.1 区域一体化理论、国内外背景及其对长三角的启示1.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国家战略意义1.3 率先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及功能定位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总体趋序及其辐射效应2.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历史简述与发展现状2.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秩序2.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3.1 区域制度一体化的内涵、外延与动因3.2 案例:区域制度一体化典范——从“欧共体”到“欧盟”3.3 长三角区域制度一体化的主要问题3.4 长三角区域制度一体化的目标3.5 长三角区域制度一体化的推进主体与实现路径4 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分析4.1 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现状4.2 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差异化影响因素分析4.3 长三角区域社会管理对接与区域社会保障统筹的战略选择4.4 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实现路径5 长三角区域公共基础教育一体化联动机制研究5.1 长三角区域公共基础教育现状分析5.2 长三角区域公共基础教育差异实证分析5.3 长三角区域公共基础教育联动新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体系5.4 长三角区域公共基础教育一体化联动的政策建议6 长三角区域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分析6.1 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框架6.2 长三角区域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6.3 结沦与政策建议7 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7.1 区域劳动力市场及一体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7.2 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发展及一体化现状7.3 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7.4 推动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8 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8.1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市场8.2 长三角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8.3 长三角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发展环境分析8.4 长三角技术市场一体化的障碍与对策9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市场结构分析9.1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市场结构9.2 构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集群9.3 构建有区域特色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9.4 建立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10 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及绩效评价-体化问题研究10.1 长三角区域环境现状分析10.2 两省一市环境治理情况分析10.3 环境绩效评估的内涵和评估方法10.4 环境绩效评价实证分析11 长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研究11.1 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11.2 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1.3 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11.4 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建议12 长三角区域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12.1 长三角区域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12.2 长三角区域国际竞争力之比较分析12.3 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3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及其绩效评价13.1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的过程13.2 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13.3 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财政收支的总量与结构13.4 长三角区域地方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及绩效评价13.5 长三角区域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13.6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构建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附录 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主要统计资料分析1.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1~2)2.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城市化发展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3~4)3.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5~6)4.2007~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7~10)5.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11~12)6.截至200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其他主要方面的统计数据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13~26)7.截至2008年中国“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的对比和简要比较分析(附录表27~36)

作者简介

《201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内容简介: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是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依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中心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公共政策及管理、城市群、城市经济规划、城市产业结构等。从2003年起,该中心每年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的主题是“国内及国际区域合作”,2004年的主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2005年的主题是“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统筹发展”,2006年的主题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统筹发展及。黄金水道'建设”,2007年的主题是“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2007年特辑的主题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城市群规划”,2008年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效应评估”,2009年的主题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该中心承担了大量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咨询支持。

图书封面


 201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