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资本论》选读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300050591
作者:杨志 编
页数:413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21世纪经济学系统教材”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及相关财经院系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步推出,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院建院经来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成果。    这套教材也是“国家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专用教材。这套系列教材作为经济学院的标志性教材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研究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学理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前瞻性等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推出,进一步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使用,不断探索经济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的新路子,为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唯物史观的认识视角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序、跋  恩格斯《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序言(节选)  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卷1894年序言(节选)    第二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的货币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六篇 工资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三部分 《资本论》第二卷(节选)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四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上)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第五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下) 第五篇 利润为分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续)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第六部分 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卷增补 1.价值规律和利润率 2.交易所

编辑推荐

  “21世纪经济学系统教材”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及相关财经院系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步推出,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院建院经来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成果。  这套教材也是“国家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专用教材。这套系列教材作为经济学院的标志性教材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研究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学理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前瞻性等特点。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推出,进一步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的使用,不断探索经济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的新路子,为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作者简介

本书选编力图表现如下的特点:
第一,为了使学生和读者真实了解马克思观察和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宽广眼界、研究和解剖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科学方法、再现的驾驭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能力体系,本资选编坚持凸现唯物史观对《资本论》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揭示这个结构变迁规律的指导作用。
第二,为了使学生和读者切实体会《资本论》中唯物史观、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为了使学生和读者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全过程,亦即资本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以及再生产过程。
第四,本次选编还坚持《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分析的层次性,凸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以及消费关系,总之利益关系的基础的观点。
第五,本次选编突出《资本论》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判定资本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的方法。
第六,本次选编的遗憾在于: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如愿以偿地把《资本论》第一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的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以及第三卷中那些关于银行法及实施银行法所带来的后果的论述选入本书。
第七,在本次选编中未被节选的内容,本书则在[ ]里标注上原著上的页码。
第八,最后,我想把恩格斯这样一句话奉献给那些准备读本书的学生和读者。“对于那些不能读或不愿意读的人来说,对于那些在读第一卷时就已经不是花费必要的力气去正确它,而是花费更多的力气去曲解它的人来说,无论你下多少工夫都是徒劳无益的,而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

图书封面


 《资本论》选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对于这样的著作,后学者怀抱着敬畏的心态去接触更合适。当我认真捧着去研读时,才发现,读它一点都不轻松,甚至有点枯燥,要真正完全懂得它的意思更是不容易。这自然有历史差距存在的原因,毕竟他写作的年代,描述的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剥削, 机器生产,工人阶级的受压榨,阶级矛盾等等事情,这些不是我们当今的现实。当时主流社会的思潮,各方面利益的纠葛及其它的背景资料都会影响到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精髓的洞悉。另外一方面,则要归因于我对已被迫接受的,这么多年的,并无太多新意的政治教学内容的倦怠。想起家乡一句俗话:“新鲜饭下锅炒起来跳蹦蹦,炒过的剩饭再怎么翻也是哑的,蹦不起罗”。这通常用来形容学东西干事情一开始由于没有接触也就无所谓瓶颈,所以容易有兴趣、出成绩;要不然,反复的次数多了,一个人容易麻木,思维成定式,也在心理有了“天花板”样的上界,这样就制约了发展,走不远跳不高。这条规律在我们当地高考复读生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屈指一算,从初中接受的思想政治到高中的政治,以及大学,研究生考试,涉及的都是马哲,马政经。我不否认所学进程随年级的增高,教授的马克思知识是不断丰富深化充实的,而且本身马克思的观点也有真理性的一面,可10几年来翻来覆去的讲着一样的观点、差不多说教似的带政治色彩的内容,让我要再产生什么激动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的确很难。阅读原著,可以说是与作者直接的精神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比所有分析马克思的政治课本更纯粹更有力量更接近本原;不过,教材是诸多“马精”们对马克思原著观点做的最精简确凿的再述,这减轻了理解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但使得读原著时更易浮躁,很想跳过那些细节的描述和繁琐的推理而直达结论。我看得最仔细的当属序言部分,其它章节只能算是草草翻阅。这样做原因是清楚的:序言中选编的作者可以说以他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准对整本书的脉络,构架,精华,重难点都有了详细的介绍,我自己精力有限,一时半会是不可能有这个理解水平和概括能力的,所以权且接受这样的介绍;马克思自己的导言、序言也是将所有的内容有了最简明的梳理,对难点和自己写作中的深刻思索有了最直观的表达,为自己写作的宗旨和理念做了最明了的陈述。而其它章节的的内容早就被无数马克思研究学者从各方面阐述分析的非常广泛清楚,我若不参照则唯恐自己理解不了,理解不对;若是参照的写出那么譬如“剩余价值的产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要然”之论证,则难免沿袭旧的观点东拼西凑的罗列上一系列文字却完全缺乏自己的思考与决断,无聊无趣的自己都生厌而懒得再去看一眼。仅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而非专业马克思主义研究推广人士,批判性的去考量《资本论》而非透彻的钻研于书中概念,跳出《资本论》而看《资本论》,对我而言更贴近我的生活思想,从而更有乐趣更富意义。接下来谈我看书的一些感悟,大致可以分为疑惑和欣赏两类。先说疑惑:1. 关于哲学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影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写道“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可见哲学对马克思的指导作用是第一位的,历史其次,然后再去研究经济,政治或者其它。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哲学树立的是坚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辩证统一方法论。唯心主义,不彻底的唯物都是马克思的矛头所指的批评对象。无独有偶,我最近借了本尼采的《我妹妹与我---尼采佚失的最后告白》看。尼采是唯心主义代表,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尼采在这本书中是这样提及马克思及社会主义的:“在海涅之中,犹太人给我们太多;在马克思之中,犹太人给我们太少。对于海涅而言,这世界是一场战争的舞台,人民不断在其中受伤,但这种伤害的补偿增加,结果一般人类的精神受益。马克思的世界分成‘挨饿的多数’以及‘餍足的少数’。马克思并不痛惜那种对多数人不公的安排。他满足于提倡一种类似‘对少数人的不公’。”“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经济学方面有两个发现,是获得社会主义者赞赏的原因:剩余价值的创造,是藉由强迫一个劳工在一个工作日中生产超越他真正所需东西的,甚至生产比劳资所需的更多;这种情况已经导致资本家强迫劳工过着一种低水准的生活,雇主不仅不必工作,并且变得富有到成了劳工的绝对主人,就像工业革命前的封建统治者一样。”“卡尔。马克思之于‘供求律’,就像达尔文之于‘适者生存律’。两种规则都是18世纪的一种新热情----以单一的观点研究----的结果。”“我知道资本主义大部分的缺点,也知道它的优点。我并不害怕有一天必须脱离资本主义,进入一种新的体系之中。我知道,一个民族从一种形式的暴政进入另一形式的暴政之中,只不过是从古代一种形式的发生如肉搏挣扎,转换到另一种形式的肉搏挣扎,而人类则藉由这种挣扎不断自我平衡。社会主义理论家区分两种生活,一种是我们知道的生活,另一种是他们认为只要谈论人类学习和谐就有的可能性,就会出现的生活状态。但是我知道,人们并不想生活在一种彼此和谐相处的状态中。坦白说,无论就‘生活’或‘和谐’而言,我都不认为这是希望得到的。如果拿掉人们每日交易的苦中作乐,那么你就把他们变成窥探、说慌、告密、恶作剧的社群,有相当百分比的人必须受到管束,才能满足那种‘权利代理人’的天生欲望。”作为唯物与唯心主义的碰撞,分歧是观察双方很好的切入点。很显然,尼采对马克思及社会主义并不报以好的看法。也就是说对马克思所描述的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最终达到一种共产主义光环下的自由状态并不羡慕,反而怀疑这是否可以达到真正的和谐,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也许会扼杀作为个体意识的独特性,强迫、牺牲个人意识来服从共产意识来达到所谓的平等。那种企图拯救大部分苦难劳工的意识形态,某种程度上则是对少数天才人物思想极端的摧残。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文革,对毛泽东主席的个人崇拜,大跃进时候的浮夸风、公社化运动。历史让我看到,以个人主观意识去操纵集体民众意识是很可怕;以一种标准思想道德规范要求每个人绝对服从,这对个人,特别是有思想的人是非常残忍的迫害禁锢。党把犯的这些错误视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急于求成而走的弯路,并产生了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疑问。这个疑问,大概仅靠看马克思的《资本论》,迷信苏联的共产主义是不能解决的。所以,才有邓小平非常睿智的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特色”让我国有理由选择性借鉴资本主义的很多好东西,而又不失社会主义的身份;承认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达到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发展而非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感自居一味指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是邓小平科学阐明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定义,剔除了不必要的政治渲染,给在社会主义迷茫中的人们以美好的期待;更为重要的是表述内容弱化了意识形态的东西,强调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发展。讲到这里,我想可以就唯物和唯心主义说点自己的看法了。我们所受教育观点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很简单,即物质、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如果是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便是唯物主义;反之便是唯心主义。按照马克思严密的论证举例及我所有的经验常识,我是相信唯物主义的。但是通过近来阅读一些哲学作品,我对唯心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也充满了崇敬,唯心主义的某些理念让我探询自身,产生激情。我觉得只是一味过度强调唯物主义,会隔绝我们对多彩意识的接触和认知,某种程度上使我们难以理解许多美的思想和艺术,变得趋于狭隘和极端。另外,以我们人类现今的发展水平,唯物主义并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唯心主义也有它的启示性作用,在解释世界未知方面,唯物唯心各有所长。举个例子,一个美国的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在实际科技方面的造诣是高深的,是肯定唯物的,然而他可能是个基督教徒,也就是他有宗教信仰是有神论者,这点又是唯心的。实际上,唯心的信仰并未阻止他在科学上唯物的追求,而科学上即使是高深的造诣也仍然让他诉求于宗教来获得精神庇护。如果强行的推行完全的唯物主义,破除一切迷信神话,那么毫无疑问的会破坏很多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奇葩,精神文化财富。中国文革破四旧,让许多珍贵文物毁于一旦的教训还不深刻吗?从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来看,一个庸碌无为的唯物主义信仰者难道比一个某些方面唯心但切实做出成绩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人类创造出美的艺术的人有价值和值得效仿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此,马克思站在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上所阐述的《资本论》在说出许多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真理同时,是不是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呢?我存疑。我想不管是唯物论者也好,唯心论者也好,都存在可相互借鉴学习的方面,从而达到自身理念境界的提升优化。就构筑更进步文明的社会而言,唯物、唯心各有其空间,兼容并包,也许可以让两者相得益彰。2. 关于《资本论》中经济问题《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即资本的增殖过程;第二卷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即以实现资本增殖为目的的资本运动过程;第三卷研究的是现实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整个理论实质是剩余价值论。它解释了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这个发现是伟大的,因为它正确的解释了资本流通公式即:G-W-G中价值增殖的根源是人,而非物。这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创造力,把人的劳动能力与一般的生产材料区分开来。马克思强调是资本家无情压榨工人,自己不劳而获或者所劳很少而获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据此对资产阶级展开了猛烈的抨击。相对应的西方经济学教授的是:企业生产要素中有重要的一项是企业家才能,即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他们重视企业家才能,认为企业的生死存亡与企业经营者能力息息相关,而且这种能力不是普通工人所具备的,所以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值得获取高额利润或工资。进一步到现代,产权激励机制在世界各大的股份公司盛行,用来激励公司管理人员。我们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在学习和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这种产权激励机制。一个事实就是: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资本家或者企业的管理者的确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应具备更强的能力,也享受着更好的收入。如果把这完全解释为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有些牵强。总之,我觉得剩余价值论对经济运行有解释力,但要全用它来解释经济则会感到力不从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些过了头,对资产阶级的敌意太严重,对无产阶级的同情太多。就经济学建树而言,《资本论》所阐述的剩余价值论也只是能解释经济学大厦的一角;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运行的整个历史逻辑,理论发展,流派争论使得其丰富完善程度更高更贴近于现实。但马克思由财富分配积累不公引起阶级矛盾的观点是我们的警世钟,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如何去调和矛盾、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值得思索的问题。然后,谈谈对马克思的欣赏吧。首先是他崇尚科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与勇气,让我钦佩。在序言的结尾处,他如此说道:“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回顾历史,马克思的确为了他的理论,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奉献了自己一身的心血。其次是他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理念。举例来说,在解释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时,他打了个比喻“两千多年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并且,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而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给我一些启发吧。最后,我想说限于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我对《资本论》和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可能存在偏颇之处。不过,我的思考是真实的,已存有的一些疑惑,也会是日后可能关注的方面。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老师指定用书,没第二版华丽,但内容一样,价钱便宜。
  •     没啥意思的书,就和娱乐记者那种断章取义的报道没啥区别
  •     我也不想买的,烦死了
  •     3本书虽然内容一样,但书新旧不一,是05、08、11三年版次的。。。而且包装很差,书都掉出来了。。。。
  •     内容可以,选得还好。就是纸张差了点
  •     书质量好,值得购买细读
  •     再看一遍,又有新发现
  •     我拿到的这本书的质量挺好的 应该是正版的吧
  •     翻译水平有限
  •     此书重于从《资本论》摘录重要的内容段落,无加作者的主观评价,全书结构较严谨。可以作为了解《资本论》,粗学《资本论》的教材(我们上《资本论》用的指定教材便是)。但是由于翻译的关系,有些内容显得晦涩难懂,如果没有相关基础,需要比较费劲地读。但是,此书还是可以帮助读者通盘了解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故小荐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