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中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14111873
作者:周明
页数:192页

章节摘录

  判断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是否存在,一般通过Moran'sI检验、最大似然LM-error检验和最大似然LM-Lag检验等方法来进行。由于空间效应的存在,OLS估计空间误差模型不具有效性;估计空间滞后模型不仅是有偏,而且也不一致,不能用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因此需要使用极大似然方法来估计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3.4.3实证检验和分析  现在我们考虑把空间滞后被解释变量或者空间误差项引入到基本模型中来。比较LM-lag值与LM-error值,两者相差不大,我们很难从中判断哪一个才是合适的模型。SAR与SEM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基于残差平方和分解的拟合优度指标不能视为模型好坏的一个标准,它们之间的优劣或者与OLS估计的优劣比较应根据AIC值最小、对数似然值最大的原则。我们根据这个原则从中选择了最优的计量模型作为本书结论的依据。在模型估计后,对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不存在异方差现象。最后我们对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进行空间依赖性的Moran's l检验,发现模型中已不存在空间依赖性。通过对比普通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后,提高了回归系数的值和报告的概率值,增加了回归系数的有效性。这表明空间滞后被解释变量以及空间误差项的引入已经解决了模型的空间依赖性问题,有效地避免了模型估计偏误问题。估计的结果如表3.13所示。  从估计结果来看,以专利作为被解释变量时(模型1),各变量参数估计值都符合假定的经济意义,其中R&D存量、集聚知识溢出因素参数估计值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空间自回归系数达到了0.201,在5010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人力资本变量参数虽然不如其他变量参数显著,但也在10%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唯一不够显著的是政府支持力度。  ……

内容概要

  周明,1975年9月出生,江西吉水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产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近年来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研管理》、《数理统计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对象、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和手段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化及其结构分解
 2.1 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及产业构成
 2.2 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产业构成
 2.3 地区经济差距的地区构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业集聚水平及地区差异性分析
3.1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3.2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
3.3 工业集聚的细化分析:以我国20个
 制造行业为例
 3.4 基于产业集聚的省际高技术产业技术
 创新能力研究
 3.5 太童小结
第4章 基于企业选址视角的产业集聚机理分析
 4.1基于空间竞争的企业选址模型
 4.2 基于空间互补的企业选址模型
 4.3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差距的影响
 5.1 产业集聚形成机制
 5.2 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5.3 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及扩大区域差距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6.1 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优势分析
 6.2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实证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6.3 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书总结
 7.2 研究展望
附表1:产业集聚影响因素计量分析原始数据(全国部分)
附表2:2002年制造业20个行业的产值份额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区域差距、产业集聚与落后地区制造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地区经济差距演化及其结构分解出发,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际上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水平差距,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图书封面


 中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借鉴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