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030283160
作者:段汉明
页数:434页

章节摘录

  银川平原的大规模开发始于秦汉之际。由于地理区位和历史演替的双重作用,银川平原人工绿洲的开发建设与社会的稳定与动荡、和平与战争紧密相关。朝代的更替、战争动乱、人口的流动迁徙、土地的撂荒与盐碱化,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与银川平原生态系统的不利耦合因素。原有的荒漠草原和丛林为种植植被所取代,城镇建设和人类生活需求殃及银川平原周围的生态系统。就在和平时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是日甚一日、,如西夏立国后,大兴土木,建宫殿、修庙宇,取巨木良材于贺兰山中,并在贺兰山修建多处避暑行宫,但今遗址周围多为秃岭。  银川平原开发的历史表明,其绿洲的开发从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唐代薄骨律渠(即唐徕渠)、御史渠、光禄渠等灌溉面积均在千顷以上;元初郭守敬主持浚修12条干渠和68条支渠,筑坝修闸,促进了银川平原水利与农业的发展;明代及清代初期,灌溉面积均达到数百万亩,成为历史上银川平原开发建设的鼎盛时期。尽管2000多年来战争及动乱与开发建设不断交替,绿洲的面积、灌溉水平、灌区人口也处在起伏波动之中,但绿洲的人工种植植被不断的优化,周围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尤其是贺兰山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增无减,使银川平原这块人工绿洲失去了与周围地区生态上的依存关系,成为仅仅依赖黄河灌溉的易受损地区。  ……

书籍目录

1 西北地区城镇密集区的水土资源、环境和生态格局  1.1 新疆天山北麓水资源禀赋与绿洲分布格局  1.2 银川平原的生态格局、水资源与绿洲稳定性分析  1.3 关中地区的水土资源和生态格局  1.4 兰州一西宁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与城镇化的极限分析  参考文献2 西北地区城镇密集区资源与经济发展  2.1 兰州一西宁地区资源、经济与发展  2.2 北疆地区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2.3 开发区对城镇发展的促进  参考文献3 西北地区城镇区域发展的格局与动力机制  3.1 关中城镇区域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和动力机制  3.2 北疆城镇区域的发展脉络和动力机制  3.3 三功能城市——人口三元结构的空间聚集实体  3.4 北疆城镇区域空间格局与动力机制分析  3.5 兰州一西宁地区城镇发展的态势与困境  3.6 兰州一西宁城镇区域的城市整合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4 兰州-西宁地区PREE协调发展研究  4.1 兰州-西宁地区PREE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4.2 兰州-西宁区域PREE系统现状  4.3 兰州-西宁地区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4.4 兰州-西宁地区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比较  4.5 兰州-西宁城镇区域最佳发展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5 北疆城镇区域PREE耦合研究  5.1 北疆城镇区域的人口  5.2 北疆城镇区域的结构分析与发展研究  5.3 北疆城镇区域的协调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6 西北地区城镇密集区发展过程中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  6.1 生态城市的建设——以西安城市为例  6.2 城市及区域超循环体系的构建  6.3 西北地区城镇区域超循环体系的构建参考文献后记彩插

作者简介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共分6章,第1章阐述西北地区四个城镇区域的水土资源、环境和生态格局;第2章以兰州-西宁、北疆城镇区域为例,阐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开发区对城镇发展的促进;第3章重点探讨关中城镇区域、北疆城镇区域和兰州-西宁城镇区域的发展格局与动力机制;第4章研究兰州-西宁地区人口城市化,进行PREE协调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第5章为北疆城镇区域PREE耦合研究,重点对奎-独-乌地区及北疆城镇区域协同发展进行分析;第6章探讨西北地区城镇密集区发展过程中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如城市及区域超循环体系的构建、生态城市的建设等。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适合于从事城市及区域研究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

图书封面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