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批判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长三角批判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00473695
作者:陆阳
页数:309页

章节摘录

  将2007年定义为“长三角年”似乎并不为过。  这一年,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此前后,由十多个国家部委组成的多个凋研组在长三角城市展开密集调研。在长三角战略率先提升成为“ 国家战略”之后,中央的实质性举动渐次铺开。  这一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呼之欲出。两个文件如同一双翅膀,为已成长为经济领头雁的长三角再添动力。  这一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率领上海代表团完成浙苏之行,三省市达成更深入的共识, 预示着在“三驾马车”集体拉动下,长三角一体化又将提速。  这一年,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共同主办的、主题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和江苏省委书记兼省长梁保华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并发表讲话,这是十年来与会人员行政级别最高的一次研讨会。

前言

  张卓元  今年,是奥运之年,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在过去的30年间,长江三角洲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2007年,户籍人口仅占全国6.3%,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1%的长三角,所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已达到18.9%,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为49.9%,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5.8%。长三角16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之和接近6000亿美元,逼近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生产总值之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诸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体化、同城化态势越来越显著。  长三角地区在隋唐年间就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开埠以后又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基地,是20世纪30年代远东的金融中心,农业富饶、贸易繁荣、金融发达。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三十年间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受制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仍然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中心,担负着稳定整个中国经济的重责。20世纪80年代以后,长三角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敢为天下先,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星光闪耀”,取得先发优势,并成为各地效仿的榜样。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为上海卸下了历史重负,上海迅速吸引大量外资和世界级企业的进驻,并以其溢出效应激活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潜能。同时,在上个世纪整个八九十年代,在民间的鼓噪和政府的推动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道路虽有曲折但总体向前,区域间的竞争和合作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长三角批判》与以往研究专著相比,视角不同,方式不同,而且书中所引用材料和观点都尚欠周全,但理论研究需要一种“宁稚嫩而不俗,勿老成而平庸”的精神。正因为如此,《长三角批判》值得一读。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沈立人  我认为,这是一部既有思想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内容非常丰富,对长三角的工业化、外向化、城市化、市场化、一体化道路上所出现现的不足和矛盾,都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武力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执着的观察思考.较为深入地剖析评判了长三角地区惊人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锋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长三角当前工业化、外向化、市场化、城市化、一体化发展道路以及作为“龙头”的上海市发展模式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令读者耳目一新,有所感触。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 冯治  每当我读到一本对中国现代化有启蒙作用的好书时,都会大发感慨:应该让我们的官员人手一册,认真读读这些书!愿更多的人能得益于读书思考。  ——作家、收藏家 孔祥东

内容概要

  陆阳,男,1970年12月生,长期致力于苏南与长三角的民间观察和思考,曾公开发表经济论文、调研材料近30万字,另出版经济专著《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苏南的变革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和励志图书《穷人也可以富》(宁波出版社2004年版),前两部专著分别获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史文学,男,1981年4月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毕业。

书籍目录

序绪论第一章  “长三角制造”的背后是什么?  长三角制造业的“前世今生”    ·“世界工厂”的盛世寓言    ·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  “中国芯”缺失    ·“Made in China”与“Made by China”    ·“中国制造”的软肋  制造业的背后是什么?    ·“中国制造”被误读的背后    ·“中国制造”隐现“拐点”    ·“中国制造”的对手们  产业同构:成长的烦恼    ·你有,我有,大家有    ·不经意落入新的“陷阱”    ·“中国制造”,路在何方?第二章  贫困与富裕的悖论  “不再看好苏州”    ·《不再看好苏州》引发的争论    ·外资攻略  “发现苏州”与产业植入    ·产业植入    ·当外资离开我们  “苏州模式”能复制吗?    ·“苏州模式”的由来    ·学习“苏州模式”的三个问题  让外资落地,让民资生根    ·共荣还是挤出?    ·民营经济却步  第三只眼看FDI第三章  世界“第六城市群”?  小城镇:过度发展之“痛”    ·从萧条到勃兴    ·过度发展之痛  大中城市:快乐并痛苦着    ·当城市时代来临    ·城市的喧哗与骚动    ·“城市病”  城市和农村:新“剪刀差”    ·越刮越烈的“圈地风”    ·谁在圈占土地?    ·农民得到了什么?  农民工问题:“拉美陷阱”的导火索    ·“民工潮”    ·被“神化”的戈特曼第四章  一体化,路漫漫  一体化,路漫漫    ·一波三折的一体化    ·渐行渐近的一体化  一体化,路曲折    ·进入“深水区”    ·最大的烦恼:各自为政  一体化,路何方    ·为什么会出现碎片化趋势?    ·由谁推动一体化?    ·如何推进一体化?第五章  走出“模式"光环  政府与市场:追求“和谐”    ·“发育”的市场    ·市场化改革困局    ·永恒的话题    ·政府该干什么?  政府与社会:回归“理性”    ·“官”与“民”    ·期待“小政府、大社会”  政府与企业:扬弃“模式”    ·曾经辉煌的模式    ·惯性与转型第六章  大上海真的是“龙头”吗?  上海的世纪之梦: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复兴之旅    ·距国际金融中心的距离    ·“三驾马车”的竞赛  离国际航运中心有多远?    ·洋山港:上海的奇迹    ·航运业变局  国际贸易中心胎动    ·打造贸易“巨鼎”    ·一发牵动全局的物流业  制造业“化蝶”?    ·上海的新期待    ·上海的“苦衷”    ·并非坦途  房地产魔方    ·波涛汹涌的房地产    ·过度介入的政府    ·房价急升的受益者    ·日本的前车之鉴  “大度”与“小气”  政府不败?    ·上海两年=浙江五年    ·失衡的政府推手附表参考书目后记专家评语

编辑推荐

  长三角长期以来备受社科理论界的关注,不仅因为其经济实力居于全国各区域前列,而且因为其在改革开放诸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先行意义,不论是所取得的工作经验,还是所遇到的矛盾困难,对其他地区的发展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陆阳这部《长三角批判》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长三角当前工业化、外向化、市场化、城市化、一体化发展道路以及作为“龙头”的上海市发展模式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令读者耳目一新,有所感触。  《长三角批判》与以往研究专著相比,视角不同,方式不同,而且文稿中所引用材料和观点都尚欠周全,但理论研究需要一种“宁稚嫩而不俗,勿老成而平庸”的精神。正因为如此,《长三角批判》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长三角批判》是围绕在全球化背景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长三角如何站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新发展和更高跨越这一主旨而创作的。从世界宏观和区域微观的结合点入手,总结长三角的发展特色和实践经验,同时以较大笔墨反思业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发展思路的转换提供依据。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执著的观察思考,深入地剖析评判了长三角地区惊人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当前,研究长三角道路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多以学术化冠之,而本书全篇以新闻笔调写就,视角不同,方式不同,体现了作为长三角的一分子,作为见证长三角发展风风雨雨的人对这块土地的责任与热爱,《长三角批判》,就是这样一种清脆的声音。

图书封面


 长三角批判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研究很深入,资料翔实,语言尖刻,我喜欢!
  •     长三角批判
  •     足够有批判精神,内容深刻,有见地。推荐。
  •     批判性的看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