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543217041
作者:菲利普·麦卡恩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某个区域的产出与活动水平取决于该区域使用的要素投入总量,而这一区域的财富取决于通过使用这些要素所获得的总报酬。观察表明:某些地区呈现出密集的要素集中度,这些区域内有大量的人口和投资,而其他地区则呈现出稀少的人口和较低的投资水平。与此同时,观察还表明不同区域的人们获得的工资报酬不同,而且这些区域之间的土地价格差异明显。因此,要想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必须理解为什么那个区域使用的要素有其特定数量,以及为什么这些要素会获得特定的报酬。  生产要素投入通常被划分为三大类型,即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要素报酬分别是利润、工资和租金。在对某些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还会包括像企业家才能、技术要素等额外的要素投入。但是,在对产业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定类型的成因进行最初的讨论时,我们不会先将这些额外的要素从广义的要素范畴中区别开来。我们把企业家才能包括在对劳动力要素的描述中,把技术要素包括在对资本要素的描述中。在后面讨论产业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定类型的成因问题时,我们也会调查与企业家才能和技术相关的其他问题。这一章我们将关注资本投入空间变化的决定因素,本书的后面部分将集中讨论劳动存量的空间变化,以及土地价格的变化。

前言

  自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城市带概念以后,全球大都市地区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都市圈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领域。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都市圈式的空间结构日益成为大国城市体系结构演化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从调整空间结构中寻找经济效益空间的压力日益显现。以美国为例,长期以来的经济重心在东北部13个州,在只占国土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区域内,集中了全美国50%的人口和70%的工业产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南部和西海岸地区新经济的兴起,出现了人口和产业重心向西南部地区移动的趋势,到了90年代中期,西南部地区的人口和GDP首次超过东北部地区,开始分化出新的经济重心。  中国在2005年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建立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的目标。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未来将形成包括上海都市圈、首都圈等在内的20个都市圈。都市圈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中国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同时,选择城市群或都市圈式空间结构为区域经济的调整方向,也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经济空间结构变革的时代。  目前,国际学术界对大都市圈的研究首先集中在都市圈的类型、形态特征与功能特征。其次是对大都市圈不同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一方面是从更加抽象的高度将大都市圈的几何特征(空间投影)与经济生态特征结合起来,揭示其深层次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是对大都市圈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实证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实践服务。

书籍目录

第1章  产业区位:理论上的企业选址  1.1  古典和新古典区位模型简介  1.2  韦伯的区位—生产模型  1.3  摩西的区位—生产模型  1.4  市场区域分析:空间垄断力量  1.5  企业区位行为理论  1.6  结论  附录1.1  一维区位问题  附录1.2  韦伯—摩西问题的通解  附录1.3  物流成本区位—生产模型  附录1.4  霍特林区位模型第2章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2.1  引言  2.2  产业集聚:规模经济和地理经济  2.3  集聚经济  2.4  产业集聚的其他分析方法  2.5  集聚、企业类型和交易本质  2.6  产业分散  2.7  城市等级和中心地理论  2.8  城市系统的实证分析:位序—规模法则  2.9  空间集中化和区域分散化的测度  2.10  结论  附录2.1  空间垄断和价格歧视  附录2.2  莱利法则的推导过程  附录2.3  克鲁格曼一藤田模型  附录2.4  勒施需求函数第3章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  3.1  引言  3.2  范·杜能模型  3.3  企业的竞租模型  3.4  居民家庭的竞租模型  3.5  土地价格与距离凸性关系的另一种解释  3.6  城市经济模型的评论  3.7  结论  附录3.1  范·杜能模型中租金梯度曲线的斜率  附录3.2  竞租曲线的斜率  附录3.3  土地购买价格一距离的凸性  附录3.4  最优运输出行频率和租金梯度凸性第4章  区域专业化、贸易和乘数分析  4.1  引言  4.2  经济基础模型  4.3  区分基础性和非基础性部门  4.4  凯恩斯区域乘数  4.5  经济基础乘数与凯恩斯区域乘数的比较  4.6  影响分析  4.7  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4.8  结论  附录4.1  简单的静态及动态凯恩斯乘数模型  附录4.2  区位商和其替代形式在构建区域投入—产出表中的关系  附录4.3  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解法第5章  区域与区域问劳动力市场分析  5.1  导论  5.2  工资和劳动力市场  5.3  区域劳动力市场、工资弹性和资本利用  5.4  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修正  5.5  工资和区域间的劳动力转移  5.6  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非工资模型  5.7  结论  附录5.1  人力资本模型第6章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配置和收支平衡  6.1  概述  6.2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6.3  区域增长核算及生产函数分析  6.4  凯恩斯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及收支平衡  6.5  结论  附录6.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增长核算  附录6.2  柯布—道格拉斯框架内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间关系的证明第7章  城市和区域经济政策分析  7.1  引言  7.2  城市政策  7.3  区域政策  7.4  结论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是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实体性科研机构。是为中国都市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领域的思想交流、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提供平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综合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法律等诸多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学科,系统研究我国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与模式。都市圈内部和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协同的关系。以及与都市圈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

作者简介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目标是为城市和区域经济提供一个整合的办法,其对城市和区域经济问题的特定空间性的介绍、对地理和经济关系的理解,有助于促使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明确经济政策中地理因素方面的问题。《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共分为三个部分,每章都有一个宽泛的主题,讨论了研究问题的不同方法。前三章主要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空间经济问题;接下来的三章从总体的角度和宏观经济的方法,讨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问题;最后,在前六章的基础上,第七章阐述了如何通过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来理解、预测各种城市和区域政策的影响。

图书封面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的经典力作
  •     之前买的开了发票,这次的居然没给开发票
  •     书很好,希望能帮到我完成作业~~
  •     好书,好教材。
  •     学习必备。代买的。
  •     对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很好~~~~~~~~~~~~~~~~~~~~~~~~~~~~
  •     不错的一本书,目前比较好的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教材
  •     别人推荐的,书不错
  •     老外写的书,很注重科技著作的写作范式,浅显易懂,翻译的也不错。值得拥有!
  •     后几章在区域框架内的经济学分析,前几章是关于城市布局、地租等的内容。不适合初学者看,需要经济学基础。
  •     城市与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互依赖与促进,值得一读!
  •     (1)逻辑简练思维清晰,真乃入门神书也;(2)缺点是有些模型介绍的过于简单了
  •     读后交流
  •     确实是一本好书,真正值得一看
  •     非常深入的理论书籍。理论性很强,研究框架结构合理。
  •     比国内的相类似的书要好看的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