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产业内贸易研究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802551619
作者:喻志军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第2章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目前,产业内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GATI"及WTO的统计资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生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比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此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部分发生在制成品的同一产业内部,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①。  产业内贸易不仅已成为发达国家之间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途径,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阐述核心问题之前,有必要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与已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2.1 概念的分析对比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60年代后,最先在西欧的发达国家普遍兴起与发展,有关研究也经历了不断深化的递进过程,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也曾阐述各异。因此,必须首先厘清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与对比,并给出最合理的概念界定。

内容概要

  喻志军,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副教授。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研究。  主持与参与的课题有:2008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业内贸易统计指标研究及中国贸易状况实证分析》(主持)、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探索性研究》(主持)、200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参与)、2003年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中国房地产业总体态势分析》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言1.1 问题的提出1.1.1 现实背景1.1.2 理论背景1.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2.1 数据来源1.2.2 研究方法1.3 研究的创新与难点1.3.1 研究创新1.3.2 研究难点第2章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2.1 概念的分析对比2.1.1 产业与产业分类2.1.2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2.1.3 相关概念的辨析2.2 文献综述2.2.1 国外的研究成果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3章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3.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3.1.1 Grubel&Lloyd的“修正的H-O模型”3.1.2 Brander&KIngman的“相互倾销模型”3.2 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3.2.1 Krugman的“垄断竞争模型”3.2.2 Lancaster的“产品差异模型”3.3 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3.3.1 Falvey等的“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3.3.2 Shaked&Sutton的“垂直差异寡头垄断模型”3.4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3.4.1 产业内贸易前的静态利益3.4.2 产业内贸易后的静态利益3.5 几点结论3.5.1 产业内贸易的类型3.5.2 不同类型产业内贸易的成因3.5.3 产业内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第4章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制度经济学研究4.1 现有产业内贸易成因的剖析4.1.1 关于产品异质4.1.2 关于需求偏好4.1.3 关于规模经济4.2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真正根源——国际分工4.2.1 国际分工发展的历史进程4.2.2 国际分工的类型4.2.3 国际分工与产业内贸易4.3 产业内贸易成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4.3.1 必须存在异质需求4.3.2 必须存在异质供给4.3.3 必须考虑交易费用4.4 几点结论4.4.1 产业问贸易的形成4.4.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4.4.3 企业对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的选择第5章 重构中国贸易优势的路径选择5.1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的比较贸易优势——点线优势5.1.1 比较优势理论的逻辑5.1.2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5.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中国的国家贸易优势——立体优势5.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5.2.2 国际竞争力及其评价方法5.2.3 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5.3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贸易优势重构——平面优势5.3.1 产业内贸易理论实现了对传统理论的超越5.3.2 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平面优势”的新思路5.3.3 产业内贸易发展能促使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第6章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实证6.1 产业内贸易测度指标与分析6.1.1 初期探索6.1.2 “GL指数”6.1.3 “GL指数”的发展6.1.4 产业内贸易的结构指数6.2 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实证分析6.2.1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6.2.2 中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水平与垂直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6.2.3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品种研究6.3 产业内贸易指标的修正——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6.3.1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6.3.2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修正第7章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可行论证7.1 国家经济总量与地方经济实力显著提升7.1.1 中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中等国家水平7.1.2 国内发达地区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7.2 制造业生产能力与企业效率显著增强7.2.1 生产能力空前发展,异质供给潜力巨大7.2.2 企业数量规模扩张,企业效率迅速增长7.3 科技实力与外资引进水平显著提高7.3.1 国内科技研发能力提升技术创新7.3.2 利用外资的水平与质量明显改观7.4 国内市场规模与居民消费取向显著扩展7.4.1 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增长迅猛7.4.2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异质需求突显7.5 经济一体化进程成效显著发挥7.5.1 经济一体化成就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7.5.2 中国一体化进程助推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第8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应用拓展8.1 发展产业内贸易,应对各种贸易摩擦8.1.1 当前国际贸易争端的特点8.1.2 产业内贸易何以应对贸易摩擦8.2 发展产业内贸易,获取新型贸易优势8.2.1 中国发展产业间贸易的必然结果8.2.2 中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贸易优势8.3 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升中俄贸易水平8.3.1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分析8.3.2 中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优势条件8.3.3 结论与启示第9章 结论9.1 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建议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中文参考文献英文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产业内贸易研究: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图书封面


 产业内贸易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