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公平和效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自由.公平和效率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6059084
作者:J•E•米德 (J.E.Meade)
页数:251页

内容概要

J.E.米德是剑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从1947年到1957年,他就任于伦敦商业学院,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支付方面的工作,并凭此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奖。自从1957年以来,他一直在剑桥大学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他作为克里斯特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并最终在那里退休。就职期间他对广泛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以及工资和价格的控制等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
绪言
一、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平等
二、 发达国家的现状
三、工会国家
四、福利国家
五、财产所有制民主
六、社会主义国家七、结语
附录Ⅰ1959年的英国个人收入分配
附录Ⅱ个人财产积累
附录Ⅲ一个新的遗产和赠与税刻度
第三章 我们从阿加索托邦人的“第三条路”学到了什么?
一这种参与式私营企业的竞争制度提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风险承担
收入分配
保持充分就业

经济制度的必要变化
工资和价格灵活性需要
有保证的基本收入需要

必要的财政政策
资本所有权
税收的作用
国家资本所有权:倒转的国有化
四国际视角
五结论
第4章“阿加索托邦”:合伙经济学
序言
前言
一、绪论
二、合伙制企业
纯粹的劳资合伙制企业
改进的劳资合伙制模式
劳资合伙制企业管理
可分配盈余的两种定义
未分配盈余的处理方法
资本利得处理方法
股息均衡基金
消除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
成功合伙人企业中新旧资本出资人的区别
成功合伙人企业中新旧劳动合伙人的区别
同工同酬时代的终结
已退休劳动合伙人的待遇
注销准则
重分配准则
保留准则
资本合伙人和劳动合伙人之间收入分配对合伙人企业的影响
股权重分配
亏损的影响
劳动合伙人终生雇用保障的作用
风险承担的启示
三、合伙制经济
收入和财富分配
风险承担
充分就业和工资的灵活性
财政预算的影响
阿加索托邦社会制度
四、向合伙制经济过渡
第5章 新欧洲的建设:国家多样性和大陆一致性
前言
引言
共产主义的终结
国家资本财富的所有权,管理和规制
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社会保障和充分就业
政治和外部关系的角色
辅助原则和“灵活的经济学家”寓言
单一欧洲市场的经济目标和一般性质
一些具体的单一市场话题
欧洲货币联盟
附录:独立“坚挺欧洲通货单位”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赞美缓慢:或将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的国有资产的阿加索托式对待
引言
一、假定的生产函数
二、经济结构
三、个人的消费函数
四、最优税收水平和体系的关闭
五、人口规模的重要作用
六、人口众多的福利国家
七、人口少的激励社会
八、两种制度的比较
九、最优人口
十、结论

作者简介

《自由、公平、效率》第I篇是作者完全致力于讨论工资决定制度和政策的分配效应与效率效应之间的冲突,并以某种方式描述了分配目标能够借助其他方法来实现。在1964年的著作中作者描述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i)对富人征税,通过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穷人的收入(福利国家方法);(ii)用财政和其他措施实现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平等分配,从而实现财产收入更加平等(财产所有制民主方法);(iii)把私人财产变成国有财产——尤其通过减少国债来实现——使得资本财富收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更加平等的分配(社会主义国家)方法。作者在1964年的著作中仅仅简要提到了福利国家方法,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另外两种方法上。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用‘非劳动’收入的较大不平等来直接或间接地抵消‘劳动’收入的较大不平等。
《自由、公平、效率》第II篇包括四篇阿加索托邦的文章,其中所讨论的专题的领域要广泛得多。不过,这些都以工资调整的分配效应和效率效应之间的冲突为核心。这些文章以如下方式拓展了讨论的范围:
(1)一个主要特征是用所谓劳动资本合伙制取代人们熟悉的资本公司和普通劳动者拥有的合作社。在劳动资本合伙制中,劳动和资本共担企业风险,分享报酬。
(2)阿加索托邦的文章详细研究了福利国家的解决办法。在这些文章里,作者提议给每位公民一个免税的基本收入,并讨论了相关的融资问题。作者还着重讨论了工作积极性可能受到的各种不利影响。
(3)在阿加索托邦众多文章中的一篇(第6章)里,作者讨论了,在有些条件下,福利国家中产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和闲暇倾向,基于环境方面的理由,兴许是一件好事。
(4)阿加索托邦的文章没有像1964年的著作那样详细讨论如何建立财产所有制民主。不过,这些文章的确提醒人们注意如下建议:对持有和转移资本财富的征税制度应当与免除对个人储蓄直接征税结合起来。这会使拥有小财富的公民容易积累更多财富,同时减少积累或继承过多财富的可能性。
(5)商业事务的国家管理与资本财富的国家受益权之间的区别得到了着重强调。如果国家(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投资信托和类似金融中介)拥有的各种公司股份直接或间接投资于私人管理的公司,那么,国有但没有国家管理的国家受益权是能够存在的。
(6)阿加索托邦的文章清楚地说明了,货币工资率的灵活性,作为促进劳动效率的一个工具,必须与所谓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
(7)论“新欧洲”建筑:国民多样性与大陆一致性’的阿加索托邦的文章(第5章)提出并详细讨论了1964年著作中没有提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不对国际贸易和收支进行广泛控制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单个国家在阿加索托邦的政策和制度的实践中到底能够走多远?

图书封面


 自由.公平和效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这本《自由、公平和效率》是J.E.米德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J.E.米德何许人也?此人在西方经济学界也算是大名赫赫的人物,曾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在这本书的《导言》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经济的基本目标有三:第一,公民在市场中选择自己的职业、自己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第二,避免造成不可忍受的贫富悬殊;第三,用可供利用的资源实现尽可能高的平均生活标准。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这三个经济目标就是:自由、平等和效率。作者认为这三个基本的经济目标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作者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这三者又是基本的经济目标,如何解决这三者之间的冲突,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本书就是作者为解决这些冲突的经济政策和制度选择进行研究的结果。当然,这本书的重点研究的是货币工资的确定对收入分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探讨货币和财政政策、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结论大意如下:可以用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把失业率降下来,但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要使通货膨胀率不过分上升,就必须采取从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把通货膨胀率降下来,但付出的代价是失业率的上升。要实现失业率的持续下降,只能通过降低均衡失业率来实现,这需要改革工资决定和价格决定政策和制度,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水平,但有一个条件,实际工资增长率不能超过劳动生产力的增长率。在我看来,米德的研究结论可以这样来理解,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能两全,把失业率降下来的代价是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反之亦然。米德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英国的经验上,这本书的英文版虽然出版于1993年,但其中的主要理论结果都基本上是1964年已经得出,换句话说,米德的研究成果是以1964年之前的英国经济情况为背景。但事实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经济体已经出现了“滞涨”现象,高失业率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而不是一高一低,导致曾经在西方被广泛采用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财政政策被质疑,这也激发了西方经济学的创新,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学派的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米德的研究成果和理论需要重新审视。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对米德的研究方法的借鉴。
  •     《阿特拉斯耸耸肩》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其大意如下:所有的矛盾与冲突都是假的,当人们仔细去检视矛盾的前提后就会由此发现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协调的“冲突”,以为问题的解决存在着难以逾越的“矛盾”,我想如果大家在展开辩论之前能够冷静地坐下来看看问题的前提,那么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米德的这本书同样在讨论一个看似永恒的话题,“自由、公平、效率”,这个话题虽然在经济学中被讨论了无数遍,有多个理论、模型因论及它而获得诺奖,但是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永远都能够刺激人们重燃辩论的战火。可是,经济学的历史很短,作为哲学的庶子即便有些人把祖宗认到色诺芬,但有学术意义的经济学思想不过300年左右的时光,因而比起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在这个问题的发言权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它的优势不过是一边站在巨人(哲学)的肩膀上,一边现有现代学术装备(数理模型)。那么,经济学家如何看待这一主题呢?米德在本书的导论中给出了自由、公平、效率的定义,这是讨论的前提,也是我们面对所谓冲突需要检视的前提。米德与许多同行、外行一样,认为当一个社会在追求这三个目标时,存在着冲突,没办法一石三鸟,只能在大家能够接受的限度内进行权衡取舍,也即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求随着知识的完备、人性的进步以及价值取向的改变来实现帕累托改进。本书的第四章即是一种思想尝试,为了显示其比乌托邦有着更强大的实践意义,这个社会被命名为阿索托邦。自由、公平、效率,在经济学领域被讨论的语境不外乎“生产、分配、消费”。自由意味着经济参与者在不违背法律(不是道德)的前提下生产和消息自己偏好的(不是政府或他人强制的);公平意味着成本与收益的匹配(当然,外部性是大麻烦,但并非无解);效率则意味着经济收益的最大化。那么冲突是什么?我看不出上面的前提下有什么不可解决的冲突。是的,上面对“公平”的意指做出了与作者不同的阐述。在本书中,作者更喜欢用“平等”来代替“公平”,因而冲突便产生了。如果公平意味着平等,那么平等又在指什么?或者作者说的“尽可能平等”、“不损害自由与效率的平等”等等被修饰的平等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我想不需要回答了,大家对“平等”呼唤已久,早已知道了其内涵。但是,我们需要诚实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平等就是公平吗?不是,最起码不是无条件的“等价于”。自从启蒙运动以来,“自由、平等、博爱”就成为了“普世价值”,而且当revolution打着平等的旗号时远远比打着自由的旗号更有号召力,至于博爱,似乎从来没有仁人志士以此为号召,大概是大家既不信也不觉得其可欲。我们可以说大家“生而平等”,这是说生命无贵贱,大家都是人,这一点是平等的,而且是必须平等。除此之外,平等徒有其名,甚至借名为恶。公平不是平等,伦理学、社会学对公平与平等之间的纠缠说了很多,只是许多人装混蛋罢了。不过,现实生活中常常因为公平的缺位导致人们作为“人”的不平等,这在经济学的论域中体现的更为明确,因为在人权、法治不断健全的社会,财富的不平等不是犯罪,也不是人权斗士的死敌,虽然有时候富人会成为愤世嫉俗的道学乡愿口诛笔伐的对象——不过这种控诉常常是虚伪无耻之徒的欺世盗名罢了。公平,是因其“公正”而平,这是它与平等最根本的差别。那么什么是“公正”?这是个伦理学问题,经济学只能在伦理学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成本与收益的匹配就是经济学实证公正与否的最有效武器,也应该是社会得以良好运转的前提。许多人认为自由、公平与效率是冲突的,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解,或者根本就是存心误导。如果我们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那么去承担活动带来全部的收益与损失就是天经地义的,公平的;也因为这种公平,我们才愿意把自己有限资源投入到偏好的、收益高的领域中,进而尽可能地实现效率。我看到的是三者和谐地统一,而非冲突。经济体必然会受到外部性的冲击而产生不公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甚至法律去规制,使成本与收益相统一。因而,只要政治是廉洁的,法律是健全的,自由、公平与效率就不会是相互冲突的。不为道学家喜欢的是,经济规律是没有他们那么有人情味的,马太效应和马尔萨斯陷阱会放大社会的不平等。但是,这不是自由、效率与公平的冲突,而是人与人的冲突、人性的冲突。不平等是必然的,平等只是极权体制做出的假象,所以是这种平等与自由是冲突的。回到本书,作者对平等的偏好非常强烈,为此提出了阿索托邦设想。相信作者明白,在既定的制度下,没有不公平,平等是必然的,所以需要改变制度,设计出更好的制度来输出平等。作者的初衷令人击节,不过结论却不敢苟同。在阿索托邦,作者希望是劳动雇佣资本,组建合作制企业,二者都入股并以股票为凭证。如今,劳动者的“悲惨境遇”就在于劳动没有资本那么强大的话语权,定价权掌握在资本家手里,所以作者想创造出“劳动资本家”。可是,这依旧难免梦碎阿托索邦,重复“20世纪发动机公司”的悲剧(除了不认同兰德的爱情观,她的其它观点我深以为然)。劳动与资本有着根本不同的诉求,前者是以人为承载体,为了生存而劳动;资本却是为了逐利,虽然马克思说万恶的资本家为了利润会不惜践踏人间一切法律,但是为了生存呢?人不早就糟蹋了人间所有的法律了吗!而且连上帝的法律都蹂躏了千百万遍了吧!所以,劳动的弱势是天生的,不可能是劳动者喊一句“资本家,跟爷走”,他们就乖乖当孙子了。中国股市的大小非怪相足以反驳作者关于“劳动股票与资本股票”的幻想了。所以,我更喜欢本书的第一章导论对自由、公平、效率的阐释,第二章的延伸,第五章对“未来的欧元区”(作者是先行者)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梳理——这对于理解欧债危机还是很有启发的,第六章西方经济学的典型研究进路——从最基础的模型开始,假设、求导、用微积分表达经济意义、用符号表示经济力量,见猎心喜的赶脚。读大学的时候我挺怕“数分”的,不过数学的简洁之美也常常让我兴叹,又哀叹自己的笨脑瓜儿。这是离开学校读完的第一本经济学学术著作,啰嗦了这么多,只不过是见猎心喜罢了……
  •     才云鹏发《浙江经济》2013年第6期http://www.cba.zjut.edu.cn/qsg/qikan_detail.asp?id=502&dkid=50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德教授的《自由、公平和效率》虽仅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但却是他丰厚遗产中最让我们感到沉重和兴奋的。其沉重点在于他卓越的社会人文思想,让我们的现实生活立显凋敝;其让读者兴奋之处,则可以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概括:用经济的手段通往大同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无非试图解决三种目标之间的冲突:自由、公平和效率。落实到具体问题,就是破解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和风险承担等问题的相互促动又相互钳制的复杂关系,例如失业率和通胀率就相互克制。这些冲突的无可避免性使其成为米德重点研究的课题。虽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但都没有他对影响财产所有权的制度与政策改革更关心,而在解决这些冲突方面,他的贡献无疑最出类拔萃。这也正是本书最吸引读者之所在。但与其说是解决冲突,不如说是采取最好的措施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更合适。资源利用效率和收入分配平等的结合要求采取使财产所有权均等化和社会化的措施,在这个最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上,世界上各种制度都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两极分化正把世界打造成“少数人的天堂”,这种以邻为壑的经济结构是任何一个有使命感的经济学家所不愿看到的。为解决工资决定制度和政策的分配效应与效率效应之间的冲突,米德在1964年就已解析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通过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穷人收入的福利国家方法;用财政和其他措施实现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平等分配,从而实现收入平等的财产所有制民主方法;把私人财产变成国有,使收入能够得到更加平等分配的社会主义国家方法。在当时的国际政治状况下,米德对后两种模式更加推崇。于今,通过对前三种方法的条分缕析,米德创造性地推出劳资合伙制这种更加先进与合理的制度。本书核心就是幻想之地---阿加索托邦的制度构想。众所周知,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并非理想的人间天堂,企业运营中都存在大量或潜在的劳资矛盾。米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性有充分的理解,这是他超出很多经济学家的显著特点。本书中他让读者深刻意识到,人无完人,乌托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景。书中的阿加索托邦人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不希望完美的状态,“在这个最终的组织形式中,有着不完美的分配形式、不完美的激励机制、不完美的储蓄水平,然而作为整体,这个形式却是受到最多欢迎的。阿加索托邦是个生活的好地方,但他不是乌托邦。”劳资合伙制企业最基本的优势,就在于它规避了频频发生的劳资矛盾。在工资固定的资本主义公司中,产品需求的下降将导致裁员。而在劳资合伙制企业中,工人只是减少了部分收入,何况就业岗位外获得的补充性可靠收入对劳动者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在阿加索托邦,政府不许干预市场竞争,但是政府应当作为社会大部分财富的拥有者,这样从这些财富中获得的收入就可以以社会分红的方式分给所有公民。诸如以上的种种例子说明劳资合伙制企业最大可能上调解了劳资矛盾,并将现存各种制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指出了可供追寻与努力的方向。改革开放后,最让国人诟病的核心问题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公。首先,收入分配仅占GDP的40%,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像北京、上海这样人均GDP已接近富裕国家水平的城市,市民的富裕感依然不强。其次,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将价格机制当作保证效率的机制来利用,但我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除面临改革的垄断企业外,工资定价机制已由市场决定,面对各种冲突的时候,部分农民工开始用脚投票,这成为企业用工荒的主要诱因。如何通过价格机制的利用及制度监管的完善,来保障劳资博弈的平衡,对中国来说是当务之急。中国当前的二次分配完全由政府主导,而中国目前又算不上是纯粹的福利化国家,政府支出中仅有12%分配给社会福利项目,美国则高达36%,这一比例的微小提升,对收入不平等问题并无多大裨益。这也正是米德对福利国家方法持保留态度的原因。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劳资矛盾愈演愈烈,成为中国维稳的最大隐患。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减少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上的诸多不公,创建一个能够提供充分就业、同时使通胀率保持最低的大同社会,本书从经济学理论上提出了可操作的模型。劳资合伙制模式还给了我们一个扩展的启示:不仅城市中的企业可以如此进行结构调整,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村改革也完全可以以此为蓝本,将农民从土地依附中解放出来,成立新型农业合作企业。与其通过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减少社会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不如探索实施劳资合伙制,让城市不拥挤,让农村更繁华。城市化并非历史前进的唯一目标,这是我读本书的意外收获。本书宣传中说是主要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但普通读者跳过那些具体的数理推演,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大同社会的远景还是会令我们心跳过速并开始对未来抱有理性期待。虽然作者认为,向阿加索托邦制度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但根据他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这种过渡是可以逐渐完成的,而到那时,我们将实现真正的自由、公平和效率。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对中国未来命运关心的人,值得仔细读读
  •     不愧为诺奖获得者的作品,感叹大师的观点,很有启发!
  •     印刷不错 有塑料封面 感觉很好,很强大
  •     公平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本书作者米德1977年由于与戈特哈德·贝蒂·俄林共同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与爱因斯坦类似,作者获奖的成果并非其最有影响力的成果。米德首先是一位凯恩斯主义者,可以说为凯恩斯经济学变为经济政策奠定了诸多学术基础。同时,他是经济民主的研究者和倡导者,致力于探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他的道路是“劳资合伙制”,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雇员所有制或雇员参与制。本书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因此特别值得仔细阅读。当然,米德的思想是不是在理论上坚实,以及是否能在现实中成立,都是有疑问的。事实上,经济学中企业理论的长足发展在某些方面回应了米德的关注。但无论如何,米德所设想的“劳资合伙制”在现实中是存在,它为什么不大可能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或组织模式,这是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有趣的话题,也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有关。
  •     学经济必读的一本书啊……书中内容丰富,读者可以轻易明白作者的想法
  •     翻译实在太差,很多歧义句以及部分翻译冗余,让人难以理解。
  •     包装不错,还没看,有深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