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契合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技术创新契合论

出版社:东北大学
出版日期:2005-9
ISBN:9787811021950
作者:曹东溟
页数:187页

书籍目录

总序主编序语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难点第二章 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过程解析第一节 案例的选择依据及解析方法第二节 福特公司T型车创新案例解析第三节 通用公司全产品创新案例解析第四节 克莱斯勒Ns面包车创新案例解析第五节 案例总结第三章 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契合第一节 技术创新成功过程的特性第二节 契合——技术创新成功的实质第三节 博弈——技术创新契合机制第四节 契合类型第四章 技术创新之契合模型第一节 契合模型的提出第二节 契合模型与其他技术创新模型的比较第三节 技术创新契合模型的特点第五章 技术创新契合模式的普适性分析第一节 平板玻璃制造业技术创新第二节 建筑业技术创新第三节 半导体工业技术创新第四节 核电工业技术创新第五节 技术创新契合模式的普适性第六章 把握契合第一节 “把握”的内涵第二节 “把握契合”的可能性分析第三节 “把握契合”的实现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技术创新何以成功?”应是技术创新研究的起点和归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哲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创新研究,已经经历了从理论引进、理论辨析到理论应用几个阶段。但要认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本质,从而真正把握技术创新成功,还应继续那种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抽象的具体的认识过程。对技术创新历史史实全面剖析工作的缺乏造成了目前国内理论研究中的空泛之弊。同时,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特征越来越使纯粹的思辨研究显露出其局限性。笔者认为,至少在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前期,如果缺乏对具体技术创新案例的有效剖析,就无法对其发展规律给出全面的展现。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对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成功的技术创新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共性,挖掘本质。从而为所讨论的技术创新何以成功的形而上学解释作出了经验上的准备。
首先,《技术创新契合论》对美国汽车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成功案例——T型车创新案例、通用的全产品创新案例、克莱斯勒NS面包车(道奇92款)创新案例——的全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其次,在尝试回答了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是怎样成功的,为什么只能在当时的背景下成功,其成功的内在一致性是什么等问题之后,我们得出:技术创新就是创新理念的生成、量化、物化、再到物化了的理念的展示、再现的全过程。由于需求和创新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其发生时间的前后很难加以区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技术创新实际上也可以是从需求到创新理念再到需求的过程。因此。历史地看某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的图景,则应该是螺旋上升的。至于何处是某次具体创新的起点或切入点,则只能视机而定,俟机而动。在这样的过程中,所有的创新活动表现出来的共性在于技术创新是因果决定性、随机偶然性和目的趋向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者内秉于技术创新过程中,并相互联系,共同形成技术创新特有的结构,发挥着技术创新特有的功能。
第三,提出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的契合过程,契合成功就意味着技术创新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技术创新契合论》提出了技术创新契合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在于:1.将技术创新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消费需求的潜移默化、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和抽象,进而打破了“技术内外”的界限,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技术创新过程的整体性特征。2.将技术创新横向展开的过程与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纵向演变统一起来,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技术创新的本质。3.强调了主观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
第四,针对归纳法在提出理论时内秉的或然性的特点,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平板玻璃、建筑、半导体、能源等几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分析上,以期进一步印证契合论的普适性。
最后,既然技术创新成功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契合的一种结果,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的关键就应在于“把握契合”。由于“知识分裂”的客观存在,提出“把握契合”实质应是一种“概率性把握”。

图书封面


 技术创新契合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