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7-02-01
ISBN:9787100023542
作者:【德】费.李斯特
页数:418页

章节摘录

  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商业政策的主导原则,以前威尼斯共和国的商业政策也是如此。这一点在今天(1841年)的有效性与伊丽莎白时代毫无二致。由此所产生的效果是全世界所共睹的。有些理论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英国并不依靠它的商业政策,尽管没有这个政策,它也仍然会臻于富强的。他们也同样可以这样说,树木当幼弱时虽然曾用篱笆和支木加以扶持,然而它并不是靠了这些成长成来的,尽管没有这些,它仍然会发荣滋长,果实累累的。  国家的一般政策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就这一点而言,英国历史所提供的证据也是非常确凿的。英国工业的勃然兴起以及由此发生的人口增加现象,显然使咸鱼与煤的需要激增,由此又大大促进了专用于渔业与沿海贸易的商船业务的发展。渔业与沿海贸易两者以前都操于荷兰人之手。这时英国人受到了关税提高与津贴制的鼓励,他们就用自己的力量来经营渔业,同时通过航海条例,不但使英国海员掌握了海上运煤业务,而且掌握了本国的全部海运业务。英国商船事业由此获得了发展以后,它的海军力量也有了相应的增长,从而使它有力量与荷兰舰队相对抗。航海条例实施以后不久,英荷之间爆发了海战,使荷兰人与英吉利海峡对岸各国的贸易差不多完全陷于停顿,他们在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船只几乎全部为英国的私掠船所歼灭。休谟估计在这次战役中荷兰船舶被英国巡洋舰所夺得的为数达一千六百只;达夫南特则在他的《国库岁入报告》里说明,在英国航海条例实施以后二十八年间,英国的航运业比前增长了一倍。①  ……

书籍目录

英译者序著者自序节录第一编 历史第一章 意大利人第二章 汉撒商人第三章 荷兰人第四章 英国人第五章 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第六章 法国人第七章 德国人第八章 俄国人第九章 美国人第十章 历史的教训第二编 理论第十一章 国家经济学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第十二章 生产力理论与价值理论第十三章 国家商业动作的划分与国家生产力的联合第十四章 私人经济与国家经济第十五章 民族精神与国家经济第十六章 人民经济与国家财政经济,政治经济与国家经济第十七章 工业与国家的个人、社会及政治生产力第十八章 工业与国家的自然生产力第十九章 工业与国家的工具力(物质资本)第二十章 工业与农业利益第二十一章 工业与商业第二十二章 工业与海运事业、海军力及殖民地开拓第二十三章 工业与流通工具第二十四章 工业与事业的稳定及存续原则第二十五章 工业与生产及消费诱因第二十六章 关税是建立与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第二十七章 关税制度与流行学派第三编 学派第二十八章 意大利的国家经济学派第二十九章 工业主义(流行学派误称“重商主义”)第三十章 重农主义或农业主义第三十一章 交换价值理论(流行学派误称“工业主义”) --亚当·斯密第三十二章 交换价值理论(续)--萨伊和他的学派第四编 政策第三十三章 英国优势地位与大陆国家--法国和美国……

作者简介

李斯特(1789-1846)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在本书中,他发挥了关于国家体系经济学的学说,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以发展德国工业资本的必要。
本书据朗曼斯·洛林公司1928年版译出。

图书封面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包装很好,书很新,当当的商品很好
  •     品相很好,值得收藏。

    了解德国历史学派的必读之物,对当今中国现状有启发
  •     这本书缺货很久,终于到手了
  •     自由经济固然好,但对于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阶段性的政策选择是要用国家力量建立培养自己的产业结构。
  •     不错的书,李斯特的书很有启发
  •     国富民穷里面提到过这点,不能盲目开放。日本就是当初保护了他的制造业。
    中国要发展哪个产业就保护哪个产业,比如核心科技。
  •     以前是电子版的,还是这个舒服
  •     经典的数目,值得一读,值得拥有
  •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发展中国家富国强民的真理,几百年过去了,仍然值得回味!
  •     替朋友买的,呵呵,我觉得不错,这本书以前朋友推荐过
  •       为什么这么说
      李斯特认同自由贸易的优点
      但他赞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亮点如下
      一,这个世界不是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
      单方面的实施自由贸易等于找抽
      二,自由贸易阻止了后进国发展工业
      这点不利于国家利益
      并由于农业人口过剩
      社会陷入普遍的贫穷【这个人口过剩是我加的,李斯特没说过】
       我记得费孝通论证过中国农村若是单方面的从事农业是无法维持生存的,他必须从事副业甚至工业 这里的工业指的,尤其是中国,是手工作坊之类的 可以这样说,78年前,中国农村的普遍贫穷与中国农民被束缚在农业上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户口还是城镇工业的剥削
       78年后,农民与其说是得到一亩三分地摆脱贫穷,不如说是外出务工及从事其他行业 经济自由 凡是在自由扩展的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就日渐富裕
       李斯特总结历史经验
      一个后进国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出口原材料等
      待工业发展起来
      便进行贸易保护
      扶植幼稚产业
      待幼稚产业确定对外优势时
      再推行自由贸易
      
      
      这本书的可读性着重在于前面关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描述
      推荐与大国崛起等纪录片连在一起看
      
  •     喜欢经济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       生产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单从商品的交换价值看,贸易可以使双方获益,但工业能力较强的一方在自由贸易中可摧毁对方的工业体系。在缺少保护的状态下,弱国是无法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的。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工业,也永远不会是一个强国,人民会永远从事农业,福利无法得到提升,甚至关系到文明的发展、民主的诞生。
      书中探讨了英国的霸权、西葡的没落、法国的兴衰、美国的崛起,都与贸易、工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国的崛起需要有强大的政府力量做后盾,培养自己的工业。
      书成于1841年,但作者已经预见到,美国沿着现有的政策发展会成为另一个工业大国,并最终超越英国的全球霸权。
  •     与当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反的经济学
  •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会不错吧
  •     帮人买的,有货就很好啦!!
  •     商务印书馆的学术名著,没的说
  •     揭示本质的理论书,需要真诚的心灵铸就。
  •     历史的解读,逻辑严密
  •       讲到近代德国的统一,在经济方面往往必谈1834年由普鲁士领导形成的德意志关税同盟,这常被看作是德国政治统一在经济上的前提;而当提及德意志关税同盟之时,对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又是不能避而不谈的。李斯特被认为是第一个指出了统一国民经济体系与民族统一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人,并且他又于1819年起草《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提出废除德意志内部各种关税,实行对邻国在报复原则为基础上的全德关税同盟。1[p.73]
      
      于是,对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就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笔者发现实际上许多研究只是从关税同盟的角度去考察李斯特经济思想中的关税保护制度。[2]这种研究的视角其实是有较大局限性的,由于关税保护思想与关税同盟有着必然的因果逻辑,研究者就会自然而然认为李斯特的思想对关税同盟的建立起着极大作用,所以就并不是首先对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整体进行研究之后才得出结论,而只着眼于李斯特经济思想中关税保护的单方面,实则是犯了思想研究的大忌。所以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能体现李斯特经济思想的根源性观念就十分重要了。
      
      1.对关税保护制度的论述到底有多少?
      
      李斯特作为西方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先驱,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写作不早于1840年、出版于1841年)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时普鲁士已经创立了关税同盟。翻遍整本书之后,李斯特对与关税保护制度的内容的论述到底有多少呢?
      
      实际上,本书中真正明确地提到关税问题的只有第二十六章:关税是建立与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第二十七章:关税制度与流行学派。而在政策方面的主要论述出现在第三十四章:英国优势地位与德国商业同盟。
      
      对于关税保护的理论问题,李斯特提出以下几点:1.对于自然产物的输入只应当课以以增加岁入为目的的关税,绝不应当课以以保护本国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关税。2.对于工业国家征收关税的独享主要是有热带来的奢侈品,不是普通生活必需品;对落后国家,对于工业品的输入只应征收收入关税。3.只有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时,才有理由采取保护措施,对某些工业品可以实行禁止输入,或规定的税率事实上等于全部、或至少部分地禁止输入,或税率略低,从而对输入发生限制作用。4.战争对于保护制度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因为战争往往使国家处于被迫的禁止制度之下。5.一个原来在关税方面没有充分保护的国家中,就应当首先努力发展生产一般消费用品的那些工业。6.实行保护关税的目的总是在于为国家谋福利,但不能割断了原来存在的商业关系,就必然对国家不利。7. 在专门技术与机器制造方面还没有获得发展的国家,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当允许免税,或征收极轻的进口税。8.对于有些仍然要从国外出入的半制品,为了使本国逐渐能自己生产,必须可以很重的保护关税,只有对于这类产品,才应考虑退税。[3](pp.260-266)
      
      上述的总结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所有关于关税保护政策应该如何实行的内容,与正本书所论述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并不占有十分重要的部分。整部书一共是分为4编,共三十六章,而专门论及关税问题的只有上述的3个章节。就单看整部书中最重要的第二编理论部分,关税制度也只占了2个章节。所以,关税保护制度不是整部书的核心。我们过去往往单一地认为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只是有关税保护的思想,这种看法是很有偏见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研究者的那种研究逻辑所造成的。
      
      事实上,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有着它更根源性的理论基础,而关税保护的思想只是一个在事件上的观点,过去的研究往往就是本末倒置的。整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首先是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李斯特称他们为“流行学派”)为镖靶的,以下就对于“生产力”概念的两派的不同进行分析,从中也就可以看到为什么李斯特会持有要求关税保护的学说概念了。
      
      2.到底“生产力”是什么?
      
      对于“生产力”这样一个概念,似乎是既熟悉又陌生,但事实上对于生产力概念的理解的不同,往往就导致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理论观念。首先看看我们较为熟悉的亚当•斯密的观点,李斯特在书中引用斯密《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的话:“劳动是任何国家财富所由产生的泉源,要增加财富,依靠的首先就是劳动的生产力,也就是国家所一般使用的劳动的精巧、熟练和鉴别力程度,其次是从事于生产劳动者与不从事与生产劳动着的人数的比例。”[3](p.119)
      
      在这一点上,李斯特是十分赞同的,认为亚当•斯密“对于国家状况主要决定于生产力的总和这一点,看得何等清楚。”但是,李斯特认为之后被“普遍自由贸易”和“分工”给迷惑了,没有对生产力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不再能有深切体会。[3](p.119)事实上,李斯特与他所谓的流行学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普遍自由贸易”概念的反对,认为从魁奈开始的政治经济学不再以国家为研究对象,而强调世界主义的经济。这在李斯特看来是无法赞同的,在他看来“政治经济或国家经济是由国家的概念和本质出发的,它所教导的是,某一国家”[3](p.109)他在国家上的着重号足以证明他反复强调的是国家这一概念。
      
      对于生产力,最熟悉的莫过于马克思对于生产力的解释。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一种劳动过程中的体现,而劳动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简单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4](pp.207-208)他对于生产力的理解是在人的生产活动上的理解,在那里人是主体,生产出的商品是客体,生产力是作为这种生产的动因。同样,其上亚当•斯密的生产力也是在这一层面上定义的,也是以生产财富的泉源来看待生产力的。但是李斯特与这种看法就是不同的,他认为流行学派把单纯的体力劳动认为是唯一的生产力,在他看来生产力是一种精神价值资本,是一种使成为生产者的活动过程。[3](pp.126-127)一个工厂工人和一个教师,李斯特认为前者生产的是交换价值,后者生产的是生产力。
      
      所以李斯特对生产力的定义是有很大不同的,一般的观念就是认为可以生产某样物质东西的活动就是一种生产力,而李斯特则更强调对人,即生产者是一种生产力。对于这样一种生产力生长的“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隶制与封建领地的取消,王位的继承,印刷、报纸、邮政、货币、计量、立法、钟表、警察等等食物、制度的发明,自由保有不动产原则的实行,交通工具的采用——这些都是生产力增长的丰富泉源。”[3](p.123)从中可以看到,李斯特的生产力的定义是那样一种文化力量作用在人上的结果,一个经过的文化的有高等教育水平,丰富知识,高尚道德的人在李斯特看来这就是一个高水平的生产力。
      
      而对于这样一种生产力发展又是要依赖社会状况的,而在这里李斯特就明确这种社会状况是以国家范畴为界限的。对此“科学与艺术是否发达;公共制度与法律对于宗教品质、道德和才智、人身和财产安全、自由和公道这些方面是否能有所促进;国内的物质发展、农工商业这些因素是否受到一视同仁的相称的培养;国家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保障它的国民在财富和教育方面世世代代发展下去,可以使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天然资源,而且通过国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占有,还能够把国外的天然资源供他们自己来利用。”这些要求,都是基于国家而言的,同样这也是国家对于生产力的培养所需要做的。为了使生产力的到发展,国家就需要创造好的社会状况给与生产力增长以良好的成长空间。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对“生产力”的不同定义就会导致不同的观念。在斯密与马克思那里生产力是以中具有普遍性的劳动过程的体现,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效能上;而在李斯特那里,生产力就是一种国家对人的培养的文化教化过程,人变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生产力,国家则通过制度文化教育来对这种“生产力”给与生产。
      
      上面只是解释了对“生产力”进行定义的一点,从中可以看出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观念就是以国家为本的观念。有学者提出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是一种爱国主义,[5]是有一定道理的。整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以国家观点贯穿的经济学著作,同时正像李斯特序言中希望的对于他的祖国,德国,多少是有些利益的。[3](著者自序节录p.8)
      
      李斯特这种从始而终的“国家主义”可以说是一种爱国主义经济伦理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当时德意志的民族国家观念的觉醒。但在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李斯特本身观点从学理上的发展的可能性。我们须明确的是,任何所谓的新的学术思想的产生都是以先前的学术思想为对象和基础的,对于某项学术思想的研究首先就是要先理解它所赞同或反对的思想,因为新的思想的形成必定是建立在对旧思想的评判之上的(无论是赞同或反对)。李斯特在经济观点上是反对世界主义经济的,认为普遍自由贸易是虚妄的东西,所以提出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也存在逻辑上的承接的。
      
      因此对于李斯特的这样一种爱国主义的经济伦理,到底是当时德意志社会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民族主义的觉醒中产生的,还是李斯特本身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对世界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中产生的,而这两者之间的作用又存在什么样的互相影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考虑的。
      
      参考文献:
      [1]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2] 此类文章如:王扬:《李斯特保护关税刍议》,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熊红芳:《李斯特的“梯子”——贸易保护的再思考》,载于《广州市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载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董平均:《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管窥》,载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彭超:《适度保护贸易的思考——评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载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万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11月版。
      [4] [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5] 赵修义:《作为经济伦理的爱国主义——试论李斯特德经济伦理思想》,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     后发国家的参考书
  •     很好,经典名著,图书质量很好。天朝的宠物经济学家真该好好学学,看看什么才是国民经济学
  •     错别字有点多
  •     非常喜欢,有自己的见解
  •       看到一个满怀憧憬的落后民族不断奋进着努力,看着李斯特如何孜孜不倦地想着如何把荷兰拉入关税同盟,纳入德国的前大门,真是恍如今日。时代变化的太快,书中设想的美国称霸世界的局面已经到来,旧欧洲却没有如书中所言,结成同盟去面对,反而老去的不成样子。欧盟地最初设想也是走德意志同盟的旧路吧。一代人大概也只能做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努力提升自己,缩小地区差异,实现普遍的和平繁荣,最终趋向世界大同,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至于将来天朝会怎样,做到了自己该做的,其他就只能看造化和天命了
  •     我要古典中国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从保护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角度看,该书的理论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     质量不错 性价比很高
  •     主要是自己的兴趣,买来有时间的话看看。
  •       1》一国的在自己的工业、农业尚不具备条件和外国成熟企业竞争时,限制性的保护措施不必可少。等待国内的工业足够与外国资本竞争时再实行自由贸易才是历史给我的经验教训。
      
      2》看来贸易保护措施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作者的观察还是很深刻的,英国的强大与繁荣也曾得益于长达百年的贸易保护措施,不能盲目崇拜自由贸易。兼听则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