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行为经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

出版社: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0052892
作者:[美]阿兰·斯密德
页数:425页

章节摘录

  在制度影响分析中,制度是自变量;在制度变迁分析中,制度是因变量。好的理论应该能够明确制度变量,并为建立制度变量与理论确定的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第4章影响分析和第11章变迁分析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  制度与组织不是生产要素  当我们开具产品与服务生产清单时,除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品以外,并没有包括制度在内。物品只能通过物质生产出来,制度与组织是精神因素,影响人类组合和生产物品,但不是魔力般、额外的成分。几年前,经济学家对他们计量的物品投入变化不能解释物品产出变化的事实备感困惑,许多经济学试图增加剩余变量,并把它称之为技术,但这种处理方法表明投入是不确定的,因而我们采用了一个模糊的术语。技术可以体现在次要过程,并解释为生产特定技术条件,但是依然存在疑问:包括新机械及其研究经费纳入同一生产函数是否属于重复计算。  以农业生产为例子,玉米生产需要种子、土地、劳动力和机械。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在不断变化,杂交种子替代了自然受粉的种子。如何确定这一变化呢?难道我们要在生产函数中增加称之为技术的神奇的变量吗?不需要,如果我们把种子恰当地称为投入,事情就豁然开朗了。这显然,杂交种子和自然受粉的种子属于两种不同的投入,不能把杂交种子和培育它的研究支出加在一起作为玉米生产的投入。  经济学家们对劳动力投入也面临同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投入的质量发生变化,劳动力简单地以小时来确定,我们应该在生产函数中增加称之为人力资本或者教育的神奇投入吗?不需要,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劳动力技能、投入强度和时效性合理地确定劳动力投入,事情便非常清晰了。  如何评价劳动的动机呢?生产函数应该包括大学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工作小时数加上与动机、监督、激励有关的制度变量吗?不需要,进入生产函数的只有经过仔细确定的作为物质投入的劳动力,无论如何,我们可以问随着时问的推移,特定劳动力质量如何体现出来以及如何与其他投入及时地结合起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制度事宜。反过来,特定生产函数的内容是一个制度函数。  生产函数玉米产出(杂交种子、有文化的劳动力人时、特定质量的土地面积、特定马力的拖拉机,等等)  有文化劳动力的特征可以进一步表述为准时、认真等。  详细的制度可以进一步弄清上述生产要素如何实际地体现出来。可以解释为什么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专心工作或心不在焉。  制度影响函数有文化的劳动力实际投入工作时数一厂(包括职工非正式习惯、正式权利、职业标准等在内的劳动力制度)  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因变量之间关系不是决定性函数,而是推动性的,因此上式中的“厂”应当读为自变量推动因变量的实现。  反过来,每种说明都必须得到解释。为什么是产生特定的劳动力制度而不是其他制度呢?这是制度变迁分析的领域。  制度变迁分析劳动力制度=f(大规模生产状态、排他成本、意识形态、政治规则……)尽管制度不属于生产要素,但是没有独立于制度的生产函数。同样,厂商是组织,虽然其过程影响可操作生产函数的实际内容,但不是生产函数。同样的道理,虽然管理人员影响可操作物质生产函数,但是管理不是生产函数的一种投入。在一定意义上,谈论“组织资本”(Tomer,1987)令人混淆。  机会束与规则一项制度是结构化的交易和人类关系,常常采用确定机会束的规则与位置等进行描述。规则可以表述为“在条件Z下,如果出现x,则做Y。”比如,我们说个人A拥有某种物品,但是,这里不是说个人A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物质生产函数的范畴,而是说个人A和个人B之间的内在认知联系。如果采用凡勃伦的制度定义——一些主导的、永久的思维或者行为方式,所有关系可以解释为B避免与上述有形商品相关的行动,这是A的机会束,这种情况下,B可以由许多人组成。如果规则很难变动,那么这种关系可能是比较长久的。

前言

  目前,经济学流行的研究方法强调当今经济中的某些新特征或迄今被忽略的解释经济发展的变量。在第一个范畴中,我们采用了新经济的通用分类,如计算机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等;在第二个范畴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比较古老的术语,诸如看不见的手、剥削、自由贸易、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等,当然也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术语,如势力均等、交易成本、寻租、新地理、新贸易理论、社会资本和其他类似的词语。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制度问题在中国的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制度则还是比较新的学问。研究制度将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宏观的方面,比如研究宪法、道德和文化。另外发展方向就是更微观的方面,即行为经济学。根据阿兰·斯密德的解释,制度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作全面研究,我们才能对制度有透彻的了解。所以本书既讨论国家,市场,宪法等问题,也讨论刺激,信仰,暗示等心理过程,在中间层还研究交易费用,囚徒困境,环境保护等等。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我国制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茅于轼  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一直就困扰着制度经济学家。斯密德在这本前沿著作中初步给出可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认为,制度研究必须引入心理学基础,从制度结构、当事人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演化。为此,斯密德给出可一个制度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这本书代表了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探索,诺思、维特、威廉姆森等代表人物近来纷纷转向这一领域,足见作者高屋建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业安  心理行为层面的讨论及立宪性秩序层面的讨论,应当是推进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基本点,制度经济学的最前沿进展也基本体现在这两个层面的讨论上。而本书则把这两个层面的讨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制度经济学的最新框架,有志于进入制度经济学领域的读者,确实应该首先读一读这本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唐寿宁

内容概要

阿兰·斯密德(AllanA.schmid),生于1935年,1959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1956—1964年、1964—1968年分别为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68年以来,为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提出了状态—结构—绩效分析范式。在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代表作有《财产、权利和公共选择》(中文版于199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行为与制度经济学》: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美国国会和农业部等的顾问或者咨询专家。

书籍目录

第1章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原理
1.1 制度分析
1.2 作为观察单位的交易
1.3 分析的层次与提出的问题
1.4 理论:变量与过程
1.5 变量与过程的一些含义:制度的视角
第2章 行为经济学
2.1 有限理性
2.2 情感与评价
2.3 行为规则——代理的特征
2.4 行为学与经济学
2.5 学习
2.6 从个人经历到制度与反馈
2.7 结论
第3章 制度与组织
3.1 人类与制质的关系
3.2 行政管理与谈判交易
3.3 组织(厂商)、制度与边界
3.4 制定规划:国家
3.5 社会选择(冲突管理)
3.6 结论
第4章 人类相互依赖性的根源
4.1 引言
4.2 不相容
4.3 排他成本
4.4 联合供给(其他使用者/使用的边际成本=0)
4.5 规模经济
4.6 循环与积累因果关系
4.7 交易成本与效益
4.8 租金与寻租
4.9 变化中的需求与供给
4.10 社会情感产品
4.11 小结
第5章 方法论
5.1 引言
5.2 经验
5.3 案例研究
5.4 计量经济学
5.5 模拟与计算
第6章 市场
第7章 宏观经济制度
第8章 技术与增长及制度
第9章 劳动力制度
第10章 政治制度
第11章 制度变迁分析
第12章 回顾

编辑推荐

  代表了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探索,诺思、维特、威廉姆森等代表人物近来纷纷转向这一领域,足见作者高屋建瓴。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一直就困扰着制度经济学家。斯密德在这本前沿著作中初步给出可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认为,制度研究必须引入心理学基础,从制度结构、当事人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演化。为此,斯密德给出可一个制度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阿兰·斯密德(allana.schmid)博士的*新力作。作者以非凡的勇气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众多观点提出了质疑,扩大了人们对现实经济运行的认识的视野,向读者展示了新颖的观点。
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行为经济学、制度与组织的分析,又有人类相互依赖的根源、方法论、市场、技术与增长及劳动制度的阐述,更有对宏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变迁分析的展望。作者从信息不完全性,有限理性等假设入手,采用其建立的独特的研究制度与绩效之间关系的范式——ssp范式,即状态—结构—绩效范式,并把它作为一个通用范式的应用到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制度、劳动力制度、技术制度等方面,为开展制度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框架。
作者不仅构造出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案例包括了一些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分析,因此中国读者阅读此书可能倍感亲切。
制度问题在中国的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制度则还是比较新的学问。研究制度将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宏观的方面,比如研究宪法、道德和文化。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更微观的方面,即行为经济学。根据该书作者阿兰·斯密德的解释,制度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作全面研究,我们才能对制度有透彻的了解。所以本书既讨论国家、市场、宪法等问题,也讨论刺激、信仰、暗示等心里过程,在中间层还研究交易费用、囚徒困境、环境保护等等。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我国制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茅于轼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制度经济学家。斯密德在这本前沿著作中初步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认为,制度研究必须引入心理学基础。从制度结构、当事人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演化。为此,斯密德给出了一个制度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这本书代表了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探索,诺思、维持、威廉姆森等代表人物近来纷纷转向这一领域,足见作者的高屋建瓴。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心里行为层面的讨论及立宪性秩序层面的讨论,应当是推进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个*为重要的基础点,制度经济学的*前沿进展也基本体现在这两个层面的讨论上。而本书则把这两个层面的讨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制度经济学的*新框架,有志于进入制度经济学领域的读者,确实焘该首先读一读这本书。
——唐寿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图书封面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翻译太硬,糟蹋了这书。另外,这个宏大架构有些搭早了。
  •     翻译很差劲,读着很垃圾
  •     刚借来
  •     学习经济法的人不妨读一读
  •     收获很大,读起来稍微有点吃力!
  •     就是读起来有些费劲儿
  •     翻译得太糟糕...本来好好的一本书
  •     Game/behaviour/economics....faint
  •     翻译得不是一般的差。像“人们可以提出目标(偏好),并从选择可利用的物品与服务作为他们的有关价格和预期满足的函数中预测未来幸福的趋势”“企业正试图通过广告和根据有计划的淘汰加速享乐的单调工作”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真是不如看原版了。
  •     顶级作品值得拥有
  •     翻译是个水货……
  •     挺无聊
  •     随便翻翻,不知所云。
  •     研究制度的看看有益。
  •     很难看懂,但很不错
  •     书已经看完,质量不错,就是书的内容一眼看出是翻译过来的,有点不通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