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济前提弄丢了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把经济前提弄丢了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806689738
作者: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页数:285页

章节摘录

书摘未来20年7%的增长能持续多久    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未来20年保持年均7%的增长目标,对此专家的看法各有千秋,并形成对冲。联合国有官员认为中国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除非“所有发达国家对消费习惯作出极端的改变后”;国外有些专家就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不一致性对中国的增长提出质疑;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目前的高投入一高产值、高增长一低就业的增长模式最多也就再持续几年:更悲观的则认为2009年就是发展与安全的分水岭。唱多者的理由与唱空者一样多(更有甚者认为还可高速增长100年),如:作为这一轮增长龙头的住宅、汽车等产业具有相当长的较快增长周期,所以为持续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城市化远未完成,广大的农村和西部可供开发;自1998年采取的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性结果开始释放能量等。    年均7%的增长是汇聚了各领域的顶尖专家的研究后才制定出的,必定有其严谨的论证和推导,只不过传达给民间的主要是结论,而未将论证过程公之于众。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关部门制定的种种目标和蓝图(如“三步走”、“五年计划”等)很少有到期不能兑现的,而往往是提前完成、超额完成,换言之,各种蓝图都规划得比较谨慎。从全面小康倒推出的年均7%的增长目标,依据以上惯例,极有可能还偏于保守。    20世纪80年代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计划向市场转轨所带来的制度效率(体制释放),以土地承包制为核心的农业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但制度效率在80年代后期开始减弱,同时整体增长速度也明显放慢,从1984年的13%下降到1989年的3,4%。90年代经济转向以要素供给增长为特征的增长模式,主要是靠土地批租、财政投入、吸引外资。经济增长率1993年曾高达13,4%,到了2001年则下降到7,3%。可见,以靠大量投资为特征的要素供给型增长的动力也明显减弱了,而且势必还会进一步式微。如果未来长期保持8%左右的增长是确凿无疑的,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肯定还有新的动力,只不过现在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罢了。    数据的变化印证了这一猜测,继持续8年的走低之后,2003年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上升的通道,也即进入了起飞期。找出助推起飞的动因就成了解读下一阶段走势的关键。首先当然是改革以来积累起来的雄厚物质基础。第二就是2001年的“入世”,给了中国兑现国民禀赋的良机,2003年外贸就增长了20%,2003年上半年。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更是分别增长了34%。第三是多种所有制格局的变化,民企日渐壮大,三分天下有其一,并呈现进一步壮大的态势。第四是多元化的资本主体使资本市场体现出了更大的活力,企业并购成为潮流,产权改革加快节奏。    对以上动因进行归纳可以发现,除了改革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可以看作存量之外,其他的新动力都暗含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作为增长基石的各种要素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较以往更加自如地流动起来了。包括资金、人才、能源、原材料、土地、设备等要素自如的流动为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这正契合了中国之需,因为当今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问题。一方面是人均占有的资源很少,原有增长模式面临着各种资源(土地、原材料、能源)日益枯竭的“硬约束”,注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国企普遍不景气导致其控制的大量资源的效率更是“低人一等”,造成极大浪费。中国的体制仍然维系在主张市场经济的同时,宣称国有经济是主力军,坚持对许多产业的垄断经营。如果这一局面得以改观,让更多的要素自由流动,则其自然会从低效率产业(企业)向高效率产业(企业)转移,届时国民经济也就有望从以前的要素投入型增长跃升为要素效率型增长。    即使生产要素总量并不增加,由于要素得以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转移,也会产生结构性增长。增长的前提不是生产要素的多寡,而是不同产业间效率的差异性,因而存在一种势能。改革二十余年在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间形成了要素效率的千差万别,其间潜藏的势能一旦兑现就可能带来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增长。这可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新理论、新思路、新实践。山东寿光和广东东莞两个城市原来经济十分落后,又没有多向国家伸手要钱,但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成功实现了本地区的结构性增长,分别跃升为“世界农场”和“世界大工厂”。    要素能在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自如流动是结构性增长的前提。好在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迹象和趋势。从区域发展上看,最近发改委官员称,长三角要“打破行政区限制,走向区域经济”,可见对区域整合冀望之大。再看产业形势,近期的数据揭示了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增长幅度快速拉大的罕有现象,有专家称,“人世”已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已由轻纺工业升级到重化工业,并为以后升级到高新技术工业作准备。从所有制看,民企进入的领域进一步增多,如新希望投资电解铝,浙江民企争夺电力馅饼等。可以预见,随着新增长模式的逐渐发挥威力,加上业已积累起来的财富存量,“双剑合璧”之下中国经济将迎来二十余年来的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会更富足,而且会更独立。(P3-5)

内容概要

福卡,取自英文“FORECAST”意为,预言。
福卡智库首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学术机构、国有财团、民企合资而成,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独立运作的股份制研究机构,联合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预测、战略、方案”的研究咨询工作。
福卡的宗旨是,坚持客观、冷静、中性的科研原则,以福卡独特的穿透、合成、新新的智慧型文化,破解复杂,研制方案。

书籍目录

序言王德培第一编 研判中国经济的前提  第一章 起飞期与机遇期的叠加    未来年%的增长能持续多久    中国威胁还是被威胁  第二章 起飞期的宏观调控    经济起飞期的宏观调控    世界在“北京共识”,中国在反省调控    宏观调控的适应性危机  第三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形势判断    GDP无法反映真实经济状况    过热还是起飞、递延还是转折、反周期还是反规律?第二编 为什么会把经济前提弄丢了?  第一章 政府失灵    搞市场经济不知道危机来自哪里    条与块内涵外延全变了  第二章 企业失调    要素配置传导路线图    以为有个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章 学者误识    顶级专家观点一致的背后    经济学是教授还是学者  第四章 不确定性因素干扰    中国的问题不在国外在国内    信息混乱和数据失真第三编 前提弄丢了——宏观大势“混乱”了  第一章 对发展观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就业下跌    农业人口与城市化    农民主权与政府招商    以人为本与人口过剩  第二章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最尴尬莫过于地区经济竞合    边际与失灵一对老冤家    规划,确定与不确定    整合还是改制?  第三章 对城市经营的影响    城市功能是什么,市长是什么人?    世博进入下降通道第四编 前提弄丢了——重点领域“危险”了  第一章 外贸认识的正本清源    外贸错判源于wro    外贸依存度是恐惧还是超越  第二章 货币政策从不对称到对称    加息的信息不对称    M的依据早已过时    信贷安全与财务报表  第三章 金融改革的新视角    银行改革竟然没有借鉴对象?    问题不在通货的缩与胀    从金融三角债到财政三角债第五编 究竟如何研判中国经济?  第一章 进入战略时代的中国经济新特征    宏观调控已过了一个阶段,战略时代却真正开始    战略规划时代的新特征  第二章 中和对峙大背景下的新特征    地方经济改朝换代导致后开发时代来临    下一波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第三章 经济改革新动向    经济改革的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    中国经济改革面临变奏

编辑推荐

今后中国率先现代化的就是三个三角洲,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包括沿海地区)。这三角洲如何成为中国经济发动机,区域内的矛盾也随之而生。本书采纳了目前正确的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观点,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概念,还包括其它各领域所应该取得的成就。

作者简介

对中国经济态势的研判,见仁见智,形形色色,专家观点似乎各有千秋。但是,往往与事实相去甚远。问题在于不能与时俱进地把握前提。 
研判中国经济必须把握准确的前提。

图书封面


 把经济前提弄丢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福卡的分析还是不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