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价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一切皆有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08628233
作者:爱德华多·波特
页数:217页

章节摘录

价格无处不在无论是谁,只要他看到过发展中国家的垃圾场就会认识到,所谓价值其实就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多数人看来,生活垃圾自然没有什么价值,否则就不会丢掉了。挪威人明确表示愿意支付大约每吨114美元的价格雇人帮他们从普通垃圾里面挑拣可回收物,几年前美国田纳西州卡特社区的一项调查发现,这里的住户宁愿每家每年支付363美元(按目前的币值计算)也不愿意让垃圾填埋场建在他们居住的社区附近。与我们的直觉经验只差一点,垃圾摇身一变成了有价值的商品。在非洲小国布基纳法索的首都瓦加杜古郊外的康布瓦西镇,当地农民付钱让城里的垃圾搬运工把未经挑拣的生活垃圾倾倒在他们的庄稼地里当肥料,其中不乏废旧塑料碎片。2003年这些垃圾的市价是每吨400非共体法郎。在新德里,200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拾荒者捡1公斤聚酯饮料瓶可以挣到2卢比,1公斤装洗发水的硬塑料瓶可以挣到7卢比。一个孩子在新德里的垃圾场拾荒的收入大概是每天20~30卢比。事实上,垃圾与其他事物一样,向我们提出的仍然是价值评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赋予垃圾的价格,即在要与不要之间作出选择,其实取决于与之相应的效益与成本的比较。一袋能卖两卢比的空饮料瓶,对于清晨起床后粒米未进的印度女童和我这位衣食无忧的纽约记者来说,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她为了捡到这些瓶子,在新德里郊外的废墟里苦苦搜寻了一整天,根本顾不上生命与健康方面的风险。对她来说,这一切的代价都算不上太高,因为她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其他一无所有。为了满足吃、穿、住等生存需求,她别无选择,只能承担这些风险。相比之下,我拥有的东西却很多,其中包括相当不错的收入。我除了空闲时间以外别的都不缺。把一个空的聚酯饮料瓶放入超级市场的自动回收机可以换回5美分,但我觉得根本不值得弯腰去捡。我这样对比的目的并不是强调富人的机遇比穷人多,而是穷人和富人同样要面对各种选择,并对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估。无论是一贫如洗的印度女童还是富甲天下的美国阔佬,其行为都由其成本与收益比决定,事物的价值都由人们拥有的机遇和面临的局限相较形成。他们赋予事物的价格—用自己的生命或者垃圾去交换什么—就表明了他们属于哪一类人。垃圾的价格是我们了解文明的指南。污染在贫穷国家最不值钱,它们很愿意以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但是人们越富裕,污染的相对价格就越高。到头来它高得难以负担,就能迫使人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些国家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但是在阴沉的空气和污浊的水质背后是两害相权的一种平衡,污染要付出诸如损害健康,毒化河流等代价,减排会压低产量,或者需要投巨资更新设备。瑞士作出的选择完全不同,它把保护环境资源—清新的空气、绿色植被和野生动物—看得比让失业的农民到工厂就业更加重要。瑞士环保组织的成员众多,3成以上的瑞士人认为他们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是环境污染。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8 900~10 500美元时,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峰值。在1970年《清洁空气法》实施之前,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从那以后,排放量已经减少了一半。本书的中心论点就是:我们作出的一切抉择,都由我们面临的各种选择的价格决定,即相对于收益来说,我们对成本所作出的估量。有些情况下,这种选择是明显且直截了当的,例如我们放弃自己喜爱的品牌去买降价啤酒。但是印度的拾荒女童可能意识不到她进行选择的实质。了解如何找出那些操纵我们生活的价格,以及我们的行为对价格会产生的影响,不仅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而且,无论作为个人或者社会,我们面对的价格如何促使我们行动,随着我们的选择不同价格有何变化,都会成为让我们从更加有利的高度观察历史进程的有力工具。大约20年前,劳伦斯•萨默斯,现任奥巴马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当时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他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暗含了富国向穷国出口垃圾是合理的这层意思。他说,因为穷国的工资水平低,工人生病或死亡造成的损失要小一些。备忘录表明:“把污染环境的垃圾倾销给工资水平最低的国家,这一经济学逻辑无可指责,人们应当接受。”不仅如此,穷国面临着比污染更加严重的其他问题:“在一个力争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的国家,平均每百万人中前列腺癌症患者人数的小数点后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关注,肯定要高于对一个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的国家的关注度。” 这个文件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召开前的几个月泄露出来,该备忘录证实了世界银行备受批评的观点,即穷国是垃圾场。已故的巴西环境部前任部长何塞•卢岑贝格无比愤慨,他写给萨默斯的信中说,这一推理“非常符合逻辑,却又愚蠢透顶”。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非常恼火,他的反对使萨默斯出任克林顿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机会化为泡影。萨默斯后来为此道歉,解释说备忘录试图提供一个“讽刺性的对立观点”,以使关于垃圾贸易的分析和思维更加清晰。卢岑贝格所说的当然有道理,工资并不是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国家垃圾处理的价格经常为零,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污染问题无动于衷,而是政府没有严格施行有关污染的法律。但是萨默斯的观点也很有力,清洁的环境好比锦上添花,而富裕国家司空见惯的另一些东西,例如学校,对穷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从长远利益考虑,发展中国家用垃圾贸易换取机会多修建一所学校显得更有意义。 由非法移民引起的价格争论多数人一想到价格就把它与商场购物联系起来。在市场上,价格调节我们的消费,引导我们在各种需求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它提示我们在有限的财力前提下,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价格引导我们的消费模式,它同样引导企业的决策,生产什么东西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市场机制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序运作。不过,价格无处不在,不只限于商场购物。在生活的每个十字路口,它都微妙地提示我们应该走向何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明显,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我们对面临的多种选择及其价值必须有所取舍。识别各种价格可以更好地辅助自己进行决策。价格可以用货币、现金或信用作为衡量尺度,但是成本收益分析同样适用于爱情、劳动或者时间。实际上我们最重要的货币是机会,采取某种行动或者选择某条道路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当时我们面临的各种机遇。用5美元买一块比萨饼实际上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机会,结婚的价格包括了假如我们选择单身可以做的所有其他事情。有朝一日我们屈服于爱情与伴侣的诱惑而走进教堂,数年以后可能会觉得迷惘:以单身的自由来交换婚姻的束缚是否值得?经济学家称此为“机会成本”。我们对机会成本作出评估,并依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新德里的拾荒女童一出生,就面临印度父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偏见,这一偏见使当地夫妻堕女胎成风。印度2001年的统计表明,6岁以下男女儿童性别比例为1 000∶927。而巴西和美国同龄儿童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是1 026∶1 000和1 029∶1 000。这一偏见的形成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对女性不利:儿子将来会继承家族财产并且给父母养老,女儿则要出嫁,家里还得陪送令他们负担沉重的嫁妆。为了改变性别比例的失衡,印度各级地方政府试行各种脱贫计划,鼓励父母生女孩。2008年,印度政府推行了一项计划,对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女孩,政府在她们每人的账户里存入10 000卢比,她们上学以后该款项还会继续增加,目的是减轻她们将来结婚或上学深造的负担。2006年哈里亚纳邦推出一项社会保险计划,对那些年龄在45~60岁只育有女孩的夫妇,每月发给他们500卢比,60岁以后与全国统一标准对接,享受联邦养老金。我还记得我在加州的斯托克顿采访过一位非法移民,大概是在2002年,或者那年前后。我当时为《华尔街日报》工作,正在写一篇有关美国境内西班牙裔人口问题的报道。那个非法移民给我上了一课,把他的两个孩子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来有两种途径,要比较二者的优劣:一是穿越无人大沙漠,二是使用伪造文件混过边境检查站。这确实让他难以抉择。他在加州圣华金河谷的农场里给人收芦笋,摘草莓,采集其他作物,每小时不过挣八九美元。找墨西哥“蛇头”带孩子穿越沙漠到美国来,每个孩子要付1 500美元左右,找偷渡客用伪造文件混过边境检查站把孩子带进来,每个孩子大概需要付5 000美元。这番谈话把引导人们生活的那种锱铢必较的成本收益分析展示得一览无余。过去的15年里,美国边境巡逻的预算大约翻了五番。“蛇头”们向偷渡者收取的费用也水涨船高,2008年大约是每人2 600美元。不过,可比较价格中上涨最高的是偷渡者的死亡率,因为过去经由圣迭戈不到一天的路程,现在则要穿越亚利桑那沙漠,越境者要带足饮用水,躲过盗贼和边境巡警,长途跋涉三四天的时间。1994年越境死亡人数为24人,到了2008年死亡人数上升到725人。和我谈话的那个非法移民的计算方法再直截了当不过了。要把孩子们从边境检查站带进美国,他必须加倍干活才能积攒出那么多钱,但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孩子们死于非命的风险。美国人有关非法移民的论战本身就是一场价格争论。持批评意见的人们说,非法移民甘愿少拿钱多干活从而压低了当地人的工资。他们还争辩说,非法移民也享受了子女教育和急诊医疗等公共福利,从而成为当地人的负担。这些似乎理直气壮的论点,其实经不起推敲。使用假身份就业的移民也都有税务登记,他们和大家一样要从工资中预扣所得税。他们享受不到大部分公共福利。就拿加州农业来说,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移民压低了美国人的工资。但如果没有了外来移民,农场里的工作以及从农田到包装的一系列工作都将无人去做,当地人只能从国外进口芦笋和草莓。非法移民确实对美国的物价有影响。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80~2000年移民数量激增,家政和园艺服务人员的平均工资下降了9%以上,这主要是压低工资的结果。尽管如此,它对当地人的工资影响微不足道,因为在劳务市场上,竞争主要是在可怜的非法移民之间进行的。移民政策一直是由谁来埋单及谁会受益来决定的。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容许非法移民存在,是因为廉价劳动力对农业和其他一些产业有用,而且美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因此可以雇得起保姆。这就意味着,尽管总统候选人信誓旦旦地要修订《移民法》,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设立合法途径让非法移民到美国打工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可能引发大规模移民潮。反过来,完全杜绝非法移民的代价太大,谁也承担不起。保持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最省力的办法。移民数量的消长还取决于非法移民是否有希望找到合适工作—实现发财梦的第一步—与绕过严格边境检查的成本之间的比较。越境的成本有时过高。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估计,非法移民的数量已经从高峰期的2007年减少了100万,降到了2009年的1 080万。价格的影响力考虑到价格在人们进行选择方面的影响力,而政府竟然没有经常使用这种工具去引导民众的行为,真是咄咄怪事。例如,开展群众健康运动可能是个好办法,教育人们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例如吸烟和吸毒。不过要让人们戒烟戒毒,它的作用远远不如价格那么有效。尼克松总统发动“向毒品宣战”已经30多年了,毒品仍然泛滥。1988~2009年,12年级学生承认自己在最后一个月接触毒品的比例从16%上升到了23%。而同期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从28%降到了20%。这真是个悖论。青少年购买香烟是犯法的,但成年人则没问题。对比之下,买卖毒品却不分年龄,实际上都是犯法的。在伊利诺伊州即使持有少量毒品,一旦被抓住,就可能被判入狱1~3年。不过考虑到这两类有害物品价格的演变,目前这种状况就容易解释了。自从1990年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减少香烟销售,加大了对香烟的收税力度,市税、州税和联邦税等一系列税收大约翻了一番,平均每包香烟课税高达5.20美元左右。2010年7月1日,纽约市香烟的最低价格上涨了1.60美元,达到每包10.80美元,其中7.50美元是向联邦、州和市政府缴的税额。相比之下,2007年纽约街头可卡因的零售价是每克101美元,比1991年下降了27%;海洛因的价格下跌41%,降至每克320美元。价格下跌表明,那些试图禁止毒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政策未能奏效。但它也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如果大幅提高价格,就能使青少年远离毒品。与一场失败的“反毒品战争”相比,使毒品合法化,加强监管,课以重税,可能才是抑制毒品泛滥最有效的方法。考虑一下对燃油价格治标不治本的应对方法会带来什么后果。在美国,廉价的燃油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工作单位、学校和商店去找更大的房子。1997~2007年,美国人上班的平均路程从7英里(约11公里)增加到11英里(约18公里),平均住宅面积则从1 750平方英尺(约163平方米)增加到1 807平方英尺(约168平方米)。欧洲城市很少这样无计划地扩展,那里的城市受到历史的局限:它们都是几百年前建设的,长途跋涉既费时间又费精力。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从巴黎逃到瓦雷纳,150英里(约240公里)的路程花了21个小时。欧洲现代城市的扩张受到燃油税的制约:欧洲人在燃油上花的钱是美国人的2~3倍。休斯敦总人口与德国港口城市汉堡的差不多,但是每平方英里的人口密度却少了2 500人,这就是原因之一。尽管美国和西欧的城市规划结构不同,但它们都与前苏联阵营的城市有巨大的差异—在那里,价格在土地配置上几乎不起任何作用。70年政府专制的资源配置,造成了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满目疮痍,到处是破旧不堪的厂房,住宅区则被挤到了市区边缘。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修建的公寓房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扩展,越往外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以后,世界银行关于城市的一些规划与住宅融资专家作过研究,他们发现,莫斯科市区建筑面积的31.5%被工厂占用,而首尔只有6%,香港和巴黎只有5%。在巴黎,人们只要稍微多花一点钱,就可以很舒服地住在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在离市中心3公里左右的区域达到高峰,而在莫斯科,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离市中心有15公里。从多角度来看价格,清楚地解释了人类历史上千差万别的行为方式。运输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远距离运输的成本,推动了19世纪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浪潮。历经进化,人类肌体本来已经适应了食物匮乏的环境,科技进步却使廉价的食物唾手可得,过多的热量囤积必然造成更多的人患上肥胖症。理解价格的力量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到那些不允许价格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几年前我去过古巴的圣地亚哥,一个衣着脏兮兮的妇女开车带我观光。她的身份让我大吃一惊,竟然是该市一家大医院的儿科医生。她就像童话里描写的女巫,瘦骨嶙峋,活像一根芦苇秆,两颗门牙都掉了,她说那是营养不良造成的。1991年苏联解体,切断了古巴的经济命脉,整个古巴饥荒蔓延。她有一辆破旧的拉达轿车,头脑比较灵活,除此之外她和流浪者没有什么两样,只能在黑市上挣点小钱,勉强维持生活。她开车到处拉客,偶然捡到路过的卡车掉落的一包雪茄,拿着到处叫卖。她拉着我到处转了一整天,收了我10美元。古巴的集体所有制怎么能让一个儿科医生来开出租车挣钱,还觉得这样的交易挺合算,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价格的副作用正因为它的威力强大,所以价格之类的问题必须谨慎对待。漫不经心乱拨弄,必然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担心出生率低,澳大利亚政府2004年5月宣布,从当年的7月1日起,给生孩子的家庭发放3 000澳元的“婴儿津贴”。该决定的效果立竿见影:那些临近预产期的孕妇,有的取消了原定的剖腹产手术,有的千方百计推迟生产,让孩子留在肚子里,造成6月份出生的孩子特别少,而7月1日出生的婴儿的数量创下澳大利亚30年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1696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发明了窗户税,即按每家窗户的数量课税,这在当时似乎是个好主意。10个窗户以下的家庭交2先令,10~20个窗户的交4先令,20个窗户以上的交8先令。按窗户征税是合乎逻辑的,数起来容易,征起来也简单。它还很公平,有钱人住的房子大,窗户自然多,应该多纳税。与所得税相比,这样还不会让纳税人反感。可是国王没有料到老百姓的反应,他们为了少纳税,宁可把家里的窗户用砖头堵起来。时至今日,爱丁堡临街的那些堵起来的窗户成了当地一大景观,人们称之为“皮氏图画”,皮氏指的是威廉•皮特,1784年他把窗户税引进了苏格兰。貌似温和的举措,只要改变甚至触动了民众对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与判断,就可能引发社会震荡。1974年美国实行的“每小时55英里”法定速度限制就是一个例子。“赎罪日战争”以后,由于美国决定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导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美国被迫实施这一措施以减少石油消费。在当时的形势下,节油这个目标是对的。但是,这一措施存在致命的缺陷,因为它根本忽略了开车人时间的价值:在这一新的速度限制下,70英里的距离大约要花1小时16分钟,比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多耗费16分钟。考虑到1974年产业工人平均工资为每小时4.3美元,往返距离多花的时间折合成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1.15美元。1974年每加仑含铅汽油的价格是53美分。若要节油所得与耗时损失相抵,那么一个普通驾车人需要每次往返节约2.17加仑汽油。而要做到这一点,所有汽车的燃油效率必须大幅提高,例如,雪佛兰萨博班必须降低22%的油耗,本田思域则需要降低50%的油耗。降低最高限速当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于是驾车人对这一限制置若罔闻。1984年,纽约州的州际高速公路上,驾车人有83%的时间会超过每小时55英里的限速。他们不惜花费50~300美元安装民用波段对讲机,用以相互提示附近有交警。1966~1973年,联邦通信委员会发放了80万份民用波段对讲机执照,而到了1977年汽车上装载的对讲机达到1 225万台。交警部门对此作出反应,安装测速雷达;驾车人针锋相对,纷纷安装电子狗。为此,有些州通过法律,宣布使用电子狗为非法。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高速公路紧急节能法案》时是否预料到这一系列后果,我很怀疑。到了1987年,国会把最高时速限制提高到每小时65英里,1995年最终取消了联邦法律中关于最高时速的限制。价格将把我们引向何方?公元前3世纪叙拉古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有一个坚实的落脚点,他只需要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要改变人们的行为,靠的就是价格。结婚率下降并不是因为社会风气变了,而是对比所作出的牺牲,婚姻的代价太大。我们少生孩子,是因为生育成本太高。经济学家指出,信奉天主教的人少了,不是因为人们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信奉天主教的成本太低;相比之下,福音派教会要求信徒有更多的捐助,反而提高了信徒的忠诚度。本书将带领大家到商店里去,看看价格标签对人们的心理有什么作用,价格如何巧妙地引诱我们购物。不过,我们还要尽量扩大到日常商品交换以外的领域,研究其他方面的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有些社会文化中,男人可以花钱娶妻纳妾,而且越多越好,从而提高传宗接代的成功率。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打掉女胎,为的是避免将来女儿出嫁时沉重的嫁妆负担。我们把许多行为归结为“文化的转变”,事实上却是价格变了,人们不得不根据经济状况加以适应。我们要深入思考为什么雇主给雇员发工资,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奴隶。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的同时,难得的闲暇时间却成了最昂贵的商品。我们会发现,尽管信奉生命无价的原则,我们赋予生命的价格实际上经常低很多。我们还能发现,价格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对于2000~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飙升所引起的美国经济的畸变,作为一种文明,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还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再过一个世纪,那时的人们可能会认为20世纪初的廉价石油对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价格这东西有时是很危险的。

前言

选择的代价    著名经济学家  王福重    越是司空见惯的,就越是难以真正理解。比如,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永远说不清。价格,也有类似的情形。    你可能同意“凡物皆有价格”这个说法。不过,如果认为价格仅仅是购买商品的代价,那么你对价格的理解虽无错,但是太过狭窄。    价格的本质,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我们选择的代价,这叫“机会成本”,也就是你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大价值。人的一生,充满各种挑战,需要作出选择。选择的依据,正是价格!    这样,生命,健康,安全,女人,劳动力,盗版,免费,文化,宗教,信仰,这些你一生要遇到的种种,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志和选择他们的依据——价格。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要表达的。    据此,中国有着多年的计划经济传统,在计划经济下,也不是没有价格,只是人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价格的作用被抑制或者扭曲了。    谁都承认,30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中国人民福祉提高,国家国力增强的唯一原因。但是,多年计划经济的积习,以及改革尚未真正完成,我们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某些机构和机制。而且不让价格发挥作用的计划经济,往往还能在某些特殊时期,创造令人瞠目的经济奇迹,如中国的“一五”时期,前苏联的60年代。因此,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对于计划经济,存有某种迷恋。    如果只是幻想,也就罢了。问题是,正如本书的结尾所指出的那样,价格有失灵的时候。当价格机制不那么奏效的时候,限制价格作用的做法,就似乎自然而然地出笼。    限制生产、限制购买、限制使用、限制价格的做法,在最近两年,在某些大城市,流行起来,而且“有关部门”很容易就说服公众。这些所谓的“宏观调控”,却正是原来计划经济的借尸还魂。终究,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    世界本身是不那么美好的,价格自然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人类的最近几百年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昭示着,没有比价格机制和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且,弗里德曼等一代代的经济学大师们,在理论上也证明和竭力维护了这一点。本书是这种理论证明的最新成果。    这本书,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价格的美妙和神奇,从而坚定对市场经济和继续改革的信心。只有让价格作主角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才是中国经济的正途。    当然,妙趣横生,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重要理由。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一个充满了风险的时代,波特的著作为人们作出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善意的建议。——《纽约时报》书评版波特以轻松生动的语言,从人性的视角揭秘价格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本书并不仅仅停留于谈论一般商品的价格,而是将价格这个话题延伸至更宽更深的领域——忠诚、免费、幸福、未来、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观点。——《商业周刊》波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镜,帮助我们看清生活中的各种潜在关系,而这些关系我们经常看不到。——《哈佛商业评论》作者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他能看透价格的一切奥秘。——《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是围绕价格运转的,波特对此提出了充足的证据,他一一评估了令我们大惑不解的物品和人的价值。——《读者文摘》本书简洁,极富可读性,也非常应时应景。波特以全球经济衰退为其中的一个分析案例,指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所以救市失败,是因为他们假定人是理性的,会不计一切代价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殊不知,这是完全错误的。——美联社一次揭秘日常生活的成本收益比的猎奇之旅。——彭博新闻一本让人茅塞顿开、大呼过瘾的书。——《金融时报》充满思想性,细致入微,非常吸引人。——BookPage网站引导我们走出经济学理论陷阱的书籍。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价格,还就价格的由来作了清晰的解释。——Blogcritics在线杂志我超级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因为它是一本能帮助你看透价格的读物,有趣而且真正可以帮到你。——Chris Brogan博客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是大师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好榜样。——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生命中许多珍贵的东西因为价值太高,我们愿不惜代价去获取,并且我们不屑用价格去交易,以致我们羞于谈论它们的价格。但事实却是,一切都有价。原因很简单,一切皆有成本,不仅是会计学上实际发生的成本,更是经济学上所讲的机会成本。有成本必有价格,哪怕是影子价格。——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人类近几百年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昭示着,没有比价格机制和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了。而且,弗里德曼等一代代经济学大师,在理论上也证明和竭力维护了这一点。本书是这种理论证明的最新成果。——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背后都存在价格,但并非所有的价格都可以根据传统的供求分析得出。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精彩的话题,爱德华多通过他常年丰富的见闻,通过大量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数据,为生活中那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的“定价”开辟了不少非常新奇的思路。  ——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价格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粮价、油价、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价格,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变得备受关注。本书中,作者对价格进行了更广泛、更多元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隐性和显性的价格、绝对和相对的价格、真实和扭曲的价格。作者的观点“一切都有价格”,引发了我们对价格话题的全新思考。——水皮  著名经济评论员  “一切都有价”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有价格的东西,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可以流通和置换的,但爱情可以吗?生命可以吗?信仰可以吗?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一些事物、情感和思维。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可以组建自己的价格体系和自由市场,然后你可以据此估算:那种未来,能让我收获多少利益;这份信仰,能让我付出多少代价……你和无形的世界因此有了博奕的可能。——著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书作者  张小平一张报纸1元,便宜吗?一床唐代古琴1亿元,贵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由数字组成的价格中。我最怕充满数字的书,但这本书却很有趣。——徐智明  快书包网上书店每个人都应该拿起这本书,读读你自以为熟知却并不真正了解的价格。无论是一杯咖啡、一处居所,还是一场恋爱、一次婚姻,一切皆有价格!——廉思  畅销书《蚁族》作者市场经济中最难办到的就是定价的问题!工资也好,商品也好,服务也好!这本书从历史观、哲学观和人类的心理,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学,诠释了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难解的谜!——财富管理专家  杨晨波特不仅从如何确定一杯高级咖啡成本的角度讨论价格的作用,还从个人和社会愿意付出多少钱来减少诸如疾病和汽车事故,甚至从婚姻中两性间的交易关系进行探讨。我向那些对决策如何形成——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全部行为——感兴趣并且想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读者,大力推荐这本书。 ——加里•贝克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一切事物的价格,我们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从一加仑汽油到一只肾脏再到投机性泡沫,都作出了引人入胜的分析。——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作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价格,但价格是多少,如何定价?本书就这个重要问题给出了最生动有趣的答案,而且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找到真知灼见。——泰勒•考恩,边际革命博客的合著者本书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对此我们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波特揭开了公司利益的价格面纱。人们愿意支付并不意味着价格就是合理的。——西蒙•约翰逊,《13个银行家》作者、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本书是一本少见的好书,引导人们从崭新的角度对人类行为进行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价格,有的明码标出,有的暗藏其中,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作者把价格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及隐匿于表象之下的逻辑编织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价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书中谈论的有些东西,诸如婚姻、信仰、幸福、未来等,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它们当做经济问题来认识,但其实,它们一样是有价格的。——艾德里安•扎克海姆,企鹅出版公司总裁兼出版人价格是人类行为“未得到承认的立法者”,波特用这本明智的、充满启蒙性的必读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汤姆•范德比尔特,《堵车: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作者波特为我们揭开了日常经济生活之谜。这是一本敏锐的、令人称奇的、时髦的书,是无价之宝。——西尔维娅•纳萨尔,《美丽心灵》、《伟大的追求:经济学天才的历史》作者

内容概要

爱德华多•波特,《纽约时报》社论编辑部成员,他的写作涉猎工商管理、经济以及其他很多领域。他曾经在墨西哥城、东京、伦敦、圣保罗和洛杉矶等城市当过记者。目前住在纽约。

书籍目录

"引言  价格无处不在     2
第一章 商品的价格:竞拍中,谁是愿意出高价的傻瓜? 10
奢侈品的价格魔力 11
价格是人类偏好的反映 14
定价的艺术 15
商家的价格障眼法 19
价格歧视与差别定价 21
谁说人是理性的? 24
第二章 生命的价格:同是受害者,死亡赔偿金为何因人而异? 25
争议不断的死亡赔偿金 26
给公民的生命安全定价 27
给自己的生命定价 30
如何量化每个人的生命价值? 32
为健康所付出的代价 33
第三章 幸福的价格:关于工作与生活,你感觉幸福吗? 36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 39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41
适应性:善变的幸福感 43
幸福感来自金钱与休闲时间的权衡 45
美国人与法国人,谁更幸福? 47
第四章 女性的价格:从婚姻到工作,女性是否握有谈判的筹码? 49
一夫多妻制Vs. 一夫一妻制 50
女性劳动价值的U型变化曲线 53
婚姻交易关系的质变 57
两难的选择:工作还是生育? 59
嫁妆:沉重的负担 62
性别比例说明了什么? 64
第五章 工作的价格:为什么我们都对高薪职业趋之若鹜? 67
薪水多少才算公平? 69
超级明星的天价薪酬 71
农民和金融家 73
好景不在的中产阶级 76
银行家的金钱乐园 77
第六章 免费的价格:赠品面前,你能控制住冲动购物的欲望吗? 79
免费的诱惑很难抗拒 80
网络改变世界 83
用知识产权赚钱 85
当畅销书遭遇盗版 87
偷窃运动鞋反而会提高鞋的销量? 90
世界上没有真正免费的信息 92
第七章 文化的价格: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我们为什么仍需要公正的文化? 94
竞选的价格 94
文化是社会群体共同的行为准则 98
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权衡 100
“付小费”的社会价值观 101
文化偏好与厌恶感 105
达尔文的价格进化体系 107
第八章 信仰的价格:在帕斯卡赌局中,你会把赌注押在哪一边? 108
信仰的成本收益分析 110
为信仰所付出的代价 112
宗教的现实困境 114
明码标价的信仰 116
进化论与上帝创世说 118
上帝会复兴吗? 120
第九章 未来的价格:为避免毁灭性的灾难,我们应该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 122
温室效应代价几何? 124
关于环保的道德困惑 126
未来的贴现率 131
两难的抉择 133
靠捷径救世,可行吗? 134
第十章 价格的失灵:为什么我们一再跳进投机性泡沫的陷阱? 136
房地产价格与金融危机 137
投机性泡沫 138
我们应该让泡沫破裂吗? 141
扭曲的价格 142
全新的经济规则 144
致谢 148
"

编辑推荐

《一切皆有价》编辑推荐:继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之后,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为你逐一解读商品、生命、幸福、工作、女性、未来、信仰、免费与文化的价格,即将掀起新一轮“悦读”经济学狂潮!梁小民、赵晓、王福重、董志勇、张小平、水皮、苏小和、杨晨等国内著名经济学者、评论员联袂推荐;快书包网上书店徐智明、《蚁族》作者廉思等各行业精英、言论先锋人物精彩点评;《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读者文摘》、美联社、彭博新闻等世界权威媒体纷纷报道、推荐阅读!

作者简介

《一切皆有价》的写作基于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所有的选择性行为,无论是婚姻、开车、买书,还是喝咖啡、投资、上网下载音乐,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即世间一切事物皆有价格。不同的是,有的明码标价,有的暗藏其中,或可以用货币计算,或需要用时间衡量。
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我们经常忽略价格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当价格把我们带入歧途的时候,它的力量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
作者在书中生动地讲述了许多价格背后的故事,带领我们进行全球经济猎奇,揭秘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与价格之间匪夷所思的联系,对于世界如何围绕价格运转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命价值相比,孰高孰低?为什么有些国家丈夫要付钱给妻子,而有些国家则相反?面对免费的赠品,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冲动购物?拍卖会上,谁更可能成为愿意出高价的傻瓜?如何衡量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给你带来的幸福感?书中作者将一一为你解读商品的价格、生命的价格、幸福的价格、女性的价格、工作的价格、免费的价格、文化的价格、信仰的价格和未来的价格。

图书封面


 一切皆有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江山/文作品始终是让人读的,所以当写作者在下笔之前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作品能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最好跟读者相关,毕竟,一切皆有价。无论食品房屋投资旅游还是婚姻工作生命情感,我们一切选择性行为,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我们免费得到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有偿的付出,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罢了。明的暗的总有它们适合的空间让价格躲在里面,我们向来都是明码标价的英雄,暗藏玄机的草包。殊不知,吃亏有时真的是福。而此时对于我手中的这本《一切皆有价》来说,作者给我们提供的价值,也就是出版人所说的文化母体其实就是价格。因为价格,让我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阅读的兴趣和出版的理由,让我们在生活中无法意识到的各种行为成为这本书的一种价值体现,揭露社会与人的关系当中充斥的金钱泛滥与利益诱惑。当人们在机关算尽之后庆幸自己沾了多大便宜之时,另一种无形的价格在潜移默化地付出。这种付出,我们真的是意识不到,因为在赠品面前,我们无法控制住冲动购买的欲望。就像书中讲到的,真正免费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传统节日的商场打折促销,超市里的免费试吃,家具城的返券送货,电子产品的包换包修,KTV里的免费酒水,这一切看似与自己付出的价值大得多,但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是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只是自己的那个心理价格失衡了而以。因为一切决策都是有得有失的,我们一般不会只有所得而没有相应的付出,可能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对价格明察秋毫,但是看不到的价格有可能更昂贵。免费这个概念会把我们自己的钱包掏空都浑然不知,毕竟大众的消费心理就是这样的,接受免费的东西能够很神奇地让人产生负债感并且激发出由衷的回报欲,这就是怪诞行为学与经济学中对人的奥秘探索。怪诞的东西在我们平常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退。免费商品,即使是幻象,也会造成两种负面结果:一是鼓励消费者超前过度消费;二是降低生产者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愿意多生产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衍生出的垃圾食品、山寨物资及盗版音像质品等等,只能使整个社会的秩序发生改变,环境更加恶化,人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如今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或许认为电子邮件、网络新闻完全是公开化的免费产品,但真正买单的却还是我们数以亿计的广大网民。因为世界上也没有真正免费的信息,如果是那样,信息的创新将会让这个社会停滞不前。如同斯图尔特布兰德的说法一样,信息既需要免费,也“需要更贵”,因为对受众来说它存在巨大价值。其实在我们成为受众者之前都属于实行者,只有对立的两面才能让价格推动价值前行。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告诉我们一个把价格做为文化母体的创新,如同一杯免费的咖啡,付出的就是时间所能创新出的未来价值。
  •     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亚当·斯密把价格作为市场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看不见的手”。他抓住了市场经济的核心,的确是天才的闪烁。新古典经济学家抓住这个思路,解释了价格的决定及其作用,解释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与过程。直到现在为止,这还是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中所介绍的全部内容。我们读了经济学,就自以为了解了价格。价格是我们作出一切决策的依据。我们购买了一种东西,要考虑这种东西能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和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一个国家是否引进一个会产生污染的工厂,也要考虑这个工厂带来的利益和为此所付出的污染代价。在这些决策背后起作用的就是价格。所以,价格无处不在,一切皆有价格。而且对不同的人和国家而言,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并不相同。对于穷人和穷国而言,污染的价格十分低,所以穷人会不怕污染地捡垃圾,穷国不怕污染会引进污染项目,甚至进口垃圾。对于富人和富国而言,污染的价格十分高,他们愿意花钱出口垃圾,并把赚钱的污染企业转移到穷国。同样的污染,价格并不相同,差距甚大。经济学告诉我们供求决定价格,实际上价格的决定比这要复杂得多。说起来,一切都会有价格,但实际上有许多东西的价格很难确定。我们都说生命是无价的,然而在遇到灾难(比如“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受害者赔偿时,实际上就是给无价的生命确定一个价格。现实中像这样需要为生命定价的情况还很多。比如,为了保护生命,愿意付出多高的价格,面对强盗时如何为自己的生命定价,等等。现实中看来无价,实际上又必须定价的情况还很多。比如,幸福的价格,一夫多妻制下女人的价格,工作的价格,免费的价格,文化的价格,未来的价格。对于不同的人,这些东西的价格都不同。在不同的国家,这些东西的价格也不同。而且,即使对同一国家的不同人,这些东西的价格也完全不同。虽然不同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确定的价格,对这些东西作出取舍的决策,但绝没有一种公正的、所有人都同意的价格。这本书讲价格,但并没有给出这些无法定价的东西的合理价格,或如同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均衡价格,甚至也没有给出一种确定这些东西价格的方法。恐怕永远也没有人能给出这些东西合理价格或定价方法的答案。当然,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也不是要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没有给出这些问题定价的确切答案,并不等于这本书没有意义。提出这些无法定价的东西的定价问题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常人看似无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本身就是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作者围绕这些东西的定价问题所作的许多经济学分析和简介,对我们不乏启迪意义。比如对环境与污染定价的分析,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我们分析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就极有启发意义。作者借定价问题分析了我们所关注的许多问题,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特别要注意“第十章价格的失灵”,这表明作者尽管强调价格的重要性,但并不是“唯价格论者”。这次金融危机就是价格机制引起的。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简单问题中找出更为复杂的道理,同样是大师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好榜样。
  •     没有读过经济学的完全可以看一下这本书,这本经济学读物还算是通俗易懂。本书告诉我们,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对现在或是未来产生影响,只不过远近问题;每一件事都有成本和收益,取决于我们的眼界是否够高。本书从经济学阐述了一个哲学问题:存在即是合理的。通过购买选民买票是不合法的,但是明目张胆地投钱支持某一总统候选人却是合法的,二者其实都算是贿赂,但性质却不一样。只要当事人衡量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值得去冒险。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江山/文

    作品始终是让人读的,所以当写作者在下笔之前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作品能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而这个价值最好跟读者相关,毕竟,一切皆有价。无论食品房屋投资旅游还是婚姻工作生命情感,我们一切选择性行为,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我们免费得到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有偿的付出,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罢了。明的暗的总有它们适合的空间让价格躲在里面,我们向来都是明码标价的英雄,暗藏玄机的草包。殊不知,吃亏有时真的是福。

    而此时对于我手中的这本《一切皆有价》来说,作者给我们提供的价值,也就是出版人所说的文化母体其实就是价格。因为价格,让我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阅读的兴趣和出版的理由,让我们在生活中无法意识到的各种行为成为这本书的一种价值体现,揭露社会与人的关系当中充斥的金钱泛滥与利益诱惑。当人们在机关算尽之后庆幸自己沾了多大便宜之时,另一种无形的价格在潜移默化地付出。

    这种付出,我们真的是意识不到,因为在赠品面前,我们无法控制住冲动购买的欲望。就像书中讲到的,真正免费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传统节日的商场打折促销,超市里的免费试吃,家具城的返券送货,电子产品的包换包修,KTV里的免费酒水,这一切看似与自己付出的价值大得多,但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都是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只是自己的那个心理价格失衡了而以。因为一切决策都是有得有失的,我们一般不会只有所得而没有相应的付出,可能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对价格明察秋毫,但是看不到的价格有可能更昂贵。免费这个概念会把我们自己的钱包掏空都浑然不知,毕竟大众的消费心理就是这样的,接受免费的东西能够很神奇地让人产生负债感并且激发出由衷的回报欲,这就是怪诞行为学与经济学中对人的奥秘探索。

    怪诞的东西在我们平常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退。免费商品,即使是幻象,也会造成两种负面结果:一是鼓励消费者超前过度消费;二是降低生产者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愿意多生产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衍生出的**食品、山寨物资及盗版音像质品等等,只能使整个社会的秩序发生改变,环境更加恶化,人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如今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或许认为电子邮件、网络新闻完全是公开化的免费产品,但真正买单的却还是我们数以亿计的广大网民。因为世界上也没有真正免费的信息,如果是那样,信息的创新将会让这个社会停滞不前。如同斯图尔特布兰德的说法一样,信息既需要免费,也“需要更贵”,因为对受众来说它存在巨大价值。

    其实在我们成为受众者之前都属于实行者,只有对立的两面才能让价格推动价值前行。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告诉我们一个把价格做为文化母体的创新,如同一杯免费的咖啡,付出的就是时间所能创新出的未来价值。
  •     书籍很好,价格很便宜,买进很合适,静下来慢慢消化掉这些书籍
  •     我没有看到作者自身的观点,书内包含的内容确实能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但是有些统计的数据仅供参考吧,也不能代表个体
  •     感觉还可以,后面感觉扯远了,几有新意,给无价的东西定价,像生命,保险等等,数据,事例如911.
  •     经济学的傲慢与真诚
  •     除了罗列一系列统计数字之外不知道这书的意义在哪
  •     生命、幸福、工作、女性、未来、信仰。
  •     everything has a price tag
  •     整本书围绕题目的观点讲了女性,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罗列了大量数据和案例,但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更像编者而非作者。为作者的勤奋再加一星。
  •     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都使用权衡利弊(得失,价格和收益)的方式进行分析。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很多方面,在许多方面,中国人读起来会比较费劲,因为我们与书中的很多方面差别较大。 价格确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做选择的时候总是会权衡利弊得失,为很多选择创造了无形的价格。读起来略有些拗口。
  •     一切皆有价,这真是天下最简单最真实的话,但是愿意相信的人却不多,总想走其他路
  •     全书涵盖很多方面,而且都在摆数据,确实挺吓人。但是没有讲为什么,只是在陈述事实,可思考和讨论的东西几乎没有。宗教那一章真的看不出来哪里跟价格有关系了,只是说收入高低跟信仰有联系什么的。
  •     还挺有意思的 关于卖淫的那段儿lol
  •     我时常在想,面临选择,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做?其作出选择的背后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觉得是利益,是利益的权衡决定了行为。可是,我虽内心里如此认为,对外却从来不敢说出来,甚至对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感到害怕。因为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要受到围攻的,中国传统文化讲“仁义”,又说见利忘义,惯常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即使现在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对金钱的崇拜,但人们还是喜讲“仁义”,讳谈“利益”,而我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利益的算计,即使不被视为大逆不道,也有些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当然,我所说的这个利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声望、权力、地位、感情。所以,这里有必要谈一下价值与价格。在我们日常的理解中,价值无处不在,一件物品有价值,一次行动也有价值,而一种想法、一种机会也有价值,只是价值的体现的方面不同罢了。对价值的观点被称为价值观,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而价格则经常被限定在经济学的领域内,是交换产品或服务的货币衡量,更多的具有金钱的色彩。正象马克思说的,价值是隐含在产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而价格则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大多数时候,价值都能够通过价格来表现,来衡量,比如商品的价值,比如买卖的权力,比如享受的服务,都可以以一定的价格来体现出来。这个时候它们是一致的,也没有争议。而让人难以接受,存在较大争议的,不在于日常的经济活动,也不在于我们觉得价值和价格可以互换的地方,而是在于一些人们觉得不应该谈到利、谈到钱的事情上,这便是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的例外。

    比如爱情,这是能用钱来换的吗?比如道德,这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吗?在我看来,这些都可以交换,即使不是金钱,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我们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见义勇为?那要么是他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要么只不过是因为在他的价值观里,选择“为”要比选择“不为”带给自己更大的心理愉悦而已,也可能是他认为“为”会带来众人的赞许,也可能是他怕关键时候的“不为”会让周围的人嘲笑自己。我们说,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孝道?不是他有多高尚,也不是生来就孝顺,而是通过孝顺,他能让自己对父母的爱得到一种安然的表达,能带给自己一种心安理得的感觉,也能带给自己好名声等等。我们说,为什么一个人会选择文明的行为?不是他真的文明,而是他怕不文明的行为被别人发现后对其形象的影响已经大过其不讲文明所能得到的便利本身罢了。我们说,生命是平等的、无价的,但是哪一个生命不能被金钱所衡量?911、矿难、交通事故,所有的非正常死亡的生命都会被赋予一定的价格,甚至从古代就开始在法律上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根据其不同身份给出了定价,现在也仍然如此,甬温动车相撞事故的赔偿为什么会比贵州沉船事故高出几十万呢?这不是他们的生命价格有所不同吗?

    以往,我很少对人谈起这些,再加上我个人身份的限制,还必须唱一些高调。而现在,我有了知音,有了同盟者,这便是美国人爱德华多·波特。他写了一本《一切皆有价》的书,更为系统,更为彻底的阐述了价格决定行为的观点。他通过对商品、生命、幸福、女性、工作、免费、文化、信仰、未来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以及其价格的引人入胜的探讨,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价格背后的故事,带领我们进行全球经济猎奇,揭秘了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与价格之间匪夷所思的联系,对于世界如何围绕价格运转作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原来自己琢磨的一些想法,特别是想得不明白、不透彻的地方豁然开朗,也更加坚定了我原来的观点。

    总之,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即认为纯粹的高尚是不存在的,人间的一切事物皆有价格,所有的行为里面都有算计,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都可以找到其能够交换的对等价值,不同的是,有的是明码标价,我们还愿意去争论,甚至讨价还价,而有的却隐藏其中,我们不愿意去谈及,甚至讳莫如深,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用货币计算,有的则是用时间衡量,有的则是用心理感知,总会有一种形式来表现,而不管我们承不承认。

    最后,我还是想套用汤姆·范德比尔特的一句话——价格是人类行为“未得到承认的立法者”——来再一次强调我的观点——价格是一切行为背后的决定因素,它是人类行为的规定者、规范者——一切皆有价,一切皆由价。
  •     经济学与X的化学反应
  •     温室效应那段看着好着急 英国一个老师说过类似的话 == 嘤嘤嘤
  •     如题,这本书深入浅出,但是要真正了解利用价格为您办事,那还必须看看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呢
  •     重新认识价值
  •     本书的写作基于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所有的选择性行为,无论是婚姻、开车、买书,还是喝咖啡、投资、上网下载音乐,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即世间一切事物皆有价格。不同的是,有的明码标价,有的暗藏其中,或可以用货币计算,或需要用时间衡量。 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我们经常忽略价格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当价格把我们带入歧途的时候,它的力量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
  •     世界真的很大,真的需要看看。与其说这本书阐述了观点,当然书中的确包含了作者的观点;还不如说以价格为视角抛出了一系列话题供大家讨论。我当然有很多不同观点的地方,但我觉得只要足够好奇,每个人都能在在探讨和研究这本书罗列的各种话题中获益匪浅!
  •     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为你逐一解读商品、生命、幸...
  •     将基础经济学原理拓展到社会学各个领域的理论,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有其经济学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许多方面;有些观点非常适合普及,譬如免费也是一种价格;书籍更偏向于基础理论说明,没有涉及到解决方案等观点。
  •     趣味十足,涵盖丰富的科普书
  •     感觉就是一些其他人观点的堆砌
  •     书中的观点很新颖,世间万物皆有价,值得一看。
  •     这本书从一个非常独特且非常新颖的角度去描写价格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包括情感、友情都会涉及到“价格”。而且这本书很生动活泼有趣,不会像其他说经济的书,让人想睡觉~最主要的是,收获很大~
  •     有些论据很偏驳,但论点与个人观点相符。
  •     一切皆有价适合广大的读者去阅读 能增长经济学知识
  •     看到书名《一切皆有价》,你难道不觉得这本讲出了一个大实话,在当下,看看周边真的是一切皆有价啊。
    在经济学及营商的过程中,价格是一项以货币为表现形式,为商品、服务及资产所订立的价值数字。在微观经济学之中,资源在需求和供应者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价格是重要的变数之一。正是这个变数产生了种种假象,如果是明码标价的,我们一定会斟酌再三,仔细衡量。但是本书绝不是简单地叙述一些我们常识的问题,而是非常生动的讲述了许多隐藏在价格背后的故事,揭开了那些平时我们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情况下的行为选择与价格之间的联系,其实这些行为无时无刻不再跟价格发生着关系,只是被隐藏了,所以不像去买商品那样,因为明码标价而显得简单明了而已。
    应该说我很佩服作者的细致观察,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会被一些打折或者免费赠送的东西而心动,并由此产生了行动,更容易冲动购物。好像感觉自己占到了商家的便宜,真的那种感觉很美妙么?其实不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在享受某种免费的快乐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其实你已经给这种享受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了,只不过它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原本生命无价,可是现在偏偏生命变得有价起来。那就是每次突发事件中,那些生命的赔偿金问题,是大众都很关注的问题,真的一人命到底值多少钱?而且价格是否会随着身份的不同,价格也将发生变动?真的是一切都可以用价格来衡量么?
    还有就是健康问题,年轻的时候我们拿命换钱,老了我们拿钱买命。命真的看似无价么?
    说到人的信仰,这个是存在于人的脑海中的,它是人奋斗的活着生存的一种理念,难道它也是有价的么?书中列举了不论信教还是信佛者,都要有捐助,这个捐助款其实就是那个隐藏在背后的价格。当然不能完全用价格的多少来衡量信仰的价格,但是捐助者就是靠捐助来求一种心安,多少在他心中就是安心的程度而已(个人感觉)。
    诸如此类问题,书中列举了不少:如文化背后的价格,环境保护的问题等等,这些有意思的话题,甚至让某些平时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从“价格”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让我们发现其实价格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所有的选择性行为,无论是婚姻、买书,还是喝咖啡、投资、上网,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只是有的用货币计算,而有些是要用时间衡量。
  •     以前不相信万物皆有价,看了书之后,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幸福、爱情、生命貌似物价的东西,在这本书中被赤果果的定价了,虽然价有不同,但却值得深思……好书
  •     对经济方面的书都挺感兴趣的,此书解读商品、生命、幸福、工作、女性、未来、信仰、免费与文化的价格,不一样的视觉,就买了
  •     读完再说,有点意思。
  •     我们作出的一切抉择,都由我们面临的各种选择的价格决定。
  •     封面也好看内容也好看 赞
  •     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一切事物潜在的联系,不错的书
  •     文化体现了决定共同选择的所有价格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的集体价格体系。p143 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很有趣。
  •     早想买了,价格一直不下来,这次抢购价八块拿下!哈皮!
  •     最近在研究经济学,黄金价格动荡不定,买入还是卖出,生存还是毁灭,这都是个问题。大概黄金还会大跌,买来此书消遣一番。
  •     书不错 开本较大 拿着很舒服 纸质很好 内容丰富有十章节 涵盖生活 揭露很多价格真实现象
  •     有很多内容可以跳过。
  •     一切皆有价,只在如何衡量
  •     一切皆有价(继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之后的一本好书
  •     一切都是有价的,虽然没有人给我钱,但是我写的这篇评论是有价格的,虽然没有人给你钱,但是你看这篇评论也是有价格的。

    一切皆有价,也许这么说很多人会不愿意,对于某个人来说,很多东西是不能够用价格来衡量的,比如生命,比如亲情,比如大义,比如国家,比如道德,比如爱情,比如尊严……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当我们说一样东西无价的时候,其实只是说它很珍贵,你无法为它定价,但是并不等于它本身就没有价格。

    其实只要我们活着,每天每时每刻都要进行价值的取舍,早上起来决定起床还是不起床是一种价值判断,决定吃早餐还是不吃早餐还是一种价值判断,只有当我们在心中觉得做一件事是值得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做。当然具体到某个人,他心中的价值判断往往是很奇妙的,变化非常大。当一个人饿了好多天,濒临死亡的时候一碗饭的价值往往超过了一栋房子。当一个人沉醉在爱情当中的时候,一句话的价值甚至能够超越了生命。

    但是当我们脱离开个人的角度,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在选择取舍和选择之间就已经给出了一个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你关注到一个社会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的时候,你就能够给任何事物定下一个价格。

    生命无价吗?当一个人在事故中死亡的时候,你从赔偿金上就能够看出一个社会给一个生命的定价。世界上真的有免费的东西吗?其实免费的价格也许更高。幸福有价格吗?女人有价格吗?信仰有价格吗?未来有价格吗?其实重要的并不是这些东西有没有价格,而是你如何能够用你的方法来计算出来他们的价格。这才是本书所要论述的关键。

    这是一本很西方的书,很重视逻辑关系,论述有理有据,说明问题的时候引经据典,罗列数据,这些内容要是放到中国的某些作家手中,写十几本书都不成问题。

    老实说,我很喜欢这种论述的方式,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其实都是西化的教育,抛开情感,注重事实,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可是科学仅仅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并不是简单的机器,所以虽然很多东西的确有一个价格,但是这个价格你却不能够说出来,比如一次事故发生了,出了几条人命,你不能够说按照现在的情况计算出来这些人的价格,然后赔付给对方的家属。你必须做很多价格以外的工作。但是无论你怎么说,最后你给出来的价格其实也就证明了这个人的价值。美国白宫有一个组织专门负责评估各种价格,一个政策的实施,能够取得多少亿美元的效益,付出的成本是多少,都要进行估算。但是这个过程绝对不能够让外界知道,因为怎么敢说你为孩子的一个教育决策计算成本,你在为人们的健康政策核算盈亏?

    但是你的钱是有限的,你怎么能够不进行计算,你投入了这个方面,就等于放弃了另一个方面,政治和经济毕竟是两回事。但是决策者要是不进行这种计算,那吃亏的还是整个社会。
  •     幸福也是有价格的,呵呵
  •     我们总是容易上当
  •     每次看都有意思,比如结婚、比如离婚,都是有价格的。
  •     看起来很有启发,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尤其关于工作职场的部分,比《怪诞行为学》读起来更有趣
  •     讲的是价格的千变万化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很独特的视角
  •     本书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从经济学的角度,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价格衡量。还是很有趣的
  •     最近发现所谓畅销书感觉写来写去都差不多,包括观点和举例,无非就是我也看了你纽约客的专栏而已。内容宗旨就是什么事都要出代价,不是你付,就是别人付。
  •     从成本和收益角度诠释了大量社会现象,但也仅止于此。本以为是本讨论市场和定价的书,搞错了。
  •     搜罗一些小facts
  •     读了之后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考虑生命的价格,很具颠覆性。。还好
  •     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将经济学中的价格问题讲得津津有味,读后,才知道经济学知识可以这样来写,也可以这样来学,强烈推荐!
  •     属于开拓眼界的科普读物。
  •     一些主题值得思考
  •     2016.5.29 垃圾书,浪费时间
  •     满满的干货,理性价值背后总是非理性,与偏见,就算是个人角度出发,无价的生命,也是有价的
  •     不用浪费时间看。作者缺乏经济学常识,很多地方比较价格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多陈词滥调,堆砌统计数据,而且也逻辑顺序紊乱,不能说明问题。光看女性的价格这章就知道这书有多烂了。
  •     这本书挺不错的,用经济学常识,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价格的秘密,例子和语言都易懂,读起来受益匪浅。
  •     书是正版,纸张不错,印刷很好,观点很新颖,世间一切事物皆有价格,不同的是有的明码标价,有的需要时间衡量!
  •     价格背后的故事
  •     一切皆有价,之前看过一些皆无价,感觉到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幸福,信仰,爱情,生活,工作每个都是有价,价在心中,价在选择之中
  •     幸福的价格是自己的感觉,一切皆有价
  •     拜读完此书后,会有很大的启发,其实作者想说明的是任何东西都有社会成本,价格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东西,自己对它的定价与别人对它的定价截然不同,有时甚至会有天壤之别!总之获益匪浅!
  •     万事外物皆有价。从爱情到婚姻,从环境污染的治理到打折购物,一切都包含价值因素,但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价格,可以从本书中得到诸多启示,推荐大家都看看!语言诙谐幽默,是本难得的好书!
  •     在书城看后才买的,希望对不懂经济的我有帮助,一切皆有价没错的
  •     分析的很到位,例子举得也很通俗易懂。翻译者的水平也不错,整个文章读起来很舒服。书还没有全部看完,但已经感受到作者强有力的思想和逻辑分析能力。书里有很多章节,每一章节都有不同的价格,但都没有最终的结果,结果还是要读者自己去领悟,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后,一定可以领悟。
  •     草草的介结束了这本书,对里面很多例子都感到枯燥无味。
  •     怪诞行为学1、2,怪诞心理学1、2都看过了,都是有意思的书。发现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背后的有意思的故事。
    不一定当真,但是可以多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
  •     我们所有的选择性行为,无论是婚姻、开车、买书,还是喝咖啡、投资、上网下载音乐,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即世间一切事物皆有价格。不同的是,有的明码标价,有的暗藏其中,或可以用货币计算,或需要用时间衡量。
  •     这本书出发点很新颖,但实际内容只是将经济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基础理论换了种方式说出来,收获不多。
  •     很多文章都是描述性文章,通过各种不同事例说着一些浅显的现象。没有总结性的结论,也没有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度的阐述或者总结。太肤浅了。
  •     价格和价值?
  •     看了这本书后,觉得很有道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原来一切皆有价。没看的同志赶紧看啊
  •     有点浪费时间,这种翻译作品在内容因为完全没有理解作者的意图,虽然没有大纰漏,但是依旧晦涩难懂,作者原本的英文水平应该远在这之上,即时是一部经济类作品,没有要走诙谐打趣路线,可是原文本要表达的意思也没有通过中文传递出来,花了8个小时,硬着头皮看完,就是一个经济学基本原理,价值存在于身边的一切事物,从有形到无形,婚姻,爱情,健康无一不如此,列举了很多美国的数据和实例,但是作为中国受众,这些的数据第一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第二是没有共同的经历,产生不了共情。总结该书标题党,适用地区美国。
  •     书非常不错,价格也很给力,支持当当网
  •     #恒阅# 这本书很有趣,但是也确实不知道它说了什么。好像全书就真的为了说明书名的道理:一切可获得的资源和事物都是有代价的,也是可以以价格来进行衡量的。
  •     作者就是想到哪写到哪的类型,没啥逻辑。当科普都有点弱,偶尔几个有趣的观点还不展开。想面面具到结果啥都没说明白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碰见的事情就是价格,而人们对于价格的看法还特别多。本书是集中讨论价格的书,通俗而又深刻。可惜的是,我国的经济学家特别喜欢讲大道理,而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很少看到这样的书,给予轻松愉悦而又深刻的解说
  •     看了三章,觉得不错,吧整个世界都有价格来描述,有意思
  •     每种行为的价格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数字化了选择
  •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社会上的一切都可以衡量。不管是公平、婚姻、文化还是生命,不管是有形2还是无形,你都会发现,那个看得出或看不出的力量,它就是价格!本书正式从是物都有价格的角度,阐述各种物的始末,各种物的本质,各种物发展之依托。它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却使问题清晰化!
  •     一切皆有价,而且不是根据价值来计算,这个不合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观点应该大家都公认了吧。内容比较杂,列举了各种现象,像是一本文集或者是blog。
  •     一切皆有价---------价格?价值?
    本书绝对物有所值,有价值。
  •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某种类似“成本-收益”比较的过程,期待这本书能分析的深入一点。 证明我期望值高了。
  •     很多观点以前有见到过
  •     作者想要证明自己的那套价值衡量的观点,引用了不少数据来做支持,我也猎奇般的记住了几个数据。但是感觉论述得比较零散,而且这书翻译得不好,很不喜欢,要给差评的说。
  •     一本很简单的书,确实又很复杂,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理解书中所要传达的东西,世间一切皆有价,虽然不是很想接受,但是确实事实。
  •     买书的经历值得一说,最初直接那同学的复印版去复印了一下,看了个75%,总有种看教科书的感觉。后来地下书店的奶奶给我发了短信告诉我有货,第二天下了微积分就去看,八成新十五,很高兴,回来打开书发现里面还有上个主任留下的金属书签。
  •     书还没看,不过是正版,希望能够读到生活中的经济学
  •     每个章节的主题很新颖,不是一味地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但是感觉书中有些内容很发散,跟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是我经济学知识积累不够,没有理解吧!
  •     作为一个曾经的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人,我很汗颜——我一般是不爱读经济学读物的。虽然也明白实用的经济学知识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是多么的有用,但是很遗憾的是,在经济学的读物中经常是无法获得阅读的快感的,说白了就是太枯燥了。
      既然做了这么多的铺垫,我就忍不住的赞赏一下这本《一切皆有价》了,它是我阅读的经济学读物中少有能获得阅读的快乐的书籍,而且我读的很慢,因为尽管书中例证浅显,但是仍旧需要时间消化,比如“市场交易并不总是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提供人们自认为需要的东西,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众所周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调节的。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对于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价格作为自由市场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手”提炼出来,让我们明白看似“自由”的市场其实无需任何控制便会自然的井然有序。这看起来就像是悖论,供求调节价格,而市场交易却并不总是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曾经在特价卖场前两眼放光,是不是也曾经为了送到家里免费的饮水机而感到占了莫大的便宜却不考虑一个礼拜两桶纯净水的消费?在爱德华多最简单的例子里,抛开繁杂的经济学理论,你是不是要考虑下,我是否真的需要特卖的东西,是不是也自然的在免费享有商品的时候漠视掉了服务的价格?谁都不会想到,这些日常的小事,居然会蕴含了如此之多的经济学玄机。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都生活在经济学的玄机中,不过很少考虑过自己不值得一提的一个小举动竟然如同蝴蝶的一个微微振翅,竟然让整个世界出现了享用“免费的午餐”的经济误区。
      如此说来,“一切皆有价”真是一句大实话啊。可是,却要本书作者用18万字之多才给你解释清楚让你半信半疑。其实,真是无需思考。我翻过本书的背面,赫然写就——42元。对于一本畅销的经济学读本,42元人民币你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翻了翻书架,一本近三十万字的小说售价一般在20元到28元不等。按说文学的参考价值应该是量,不过,在质的面前,量只能自惭形愧的溜走。我每天在博客和围脖上吐槽,但是从来没有给我创造过一分钱的价值,但是为了不妄自菲薄,我不能说我的文字就没有价值,只不过这价值无法套现罢了。而考虑到这本书对人现实社会中的帮助和作者写作这本书投入的价值,我觉得是值这个价钱的。虽然,它可能不如畅销小说好卖,有的时候,价格有失灵的时候有的时候价格让市场变得不那么美好,不过,看清楚一切都是有价格的真相后,是不是对这个世界更加宽容了呢?
      一切都是有价格的,包括什么信仰啊文化啊的形而上的东西,就像你看不见服务但是却要为此买单一样。免费的来的没那么容易,总有一天还是要变相的让你为此付款——当然,款不一定指的就是金钱。了解到这个经济学的玄机,也就让我们少点幻想了吧,脚踏实地,为一切买单懂得负责才对,这可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了。
      收获蛮大的,我要再次推荐一下本书的说。
  •     非常喜欢这本书,不是那种有板有眼的去说价格,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去说明价格的存在,不仅仅是商品有价格,爱情、工作、生命等等,其实都是价值和价格的体现。角度新颖,适合学生及上班族都来看看。
  •     微经老师推荐的 终于读完了!!!
  •     或许从价格直接比较事物,会更为直接,内心更易掌握。事实是不是这样,真的信不信由你。如果你学了这本书,然后去市场学讲价,小心比人打。留在心,不形于外。
  •     一切皆有价,免费是幌子!
  •     一般般
  •     标题很吸引我,可是作者又没办法自圆其说,越看越觉得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觉。开头对于911赔偿事件的看法我觉得很牵强。观点的阐述,单纯用当事人的观点,堆砌一些数据,真的没办法说服我。书中对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观点写的很有趣。抱歉,尝试了两次,还是决定弃了。
  •     一些案列的堆砌,没有上麦很实质性的内容,略失望
  •     物价入手,超值。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