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300132105
作者:彭萦
页数:251页

标题新颖,内容尚待提高

作者读了几年经济学,写出的文章带着文艺范,逻辑分析以点带面。我想她对于经济学的许多内容没有吃透。特别是关于价格、价值和成本的分析,貌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底子都没打好。她来驳斥马克思的观点,可是她跟马克思说的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结论驳斥马克思主义,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默认吗?但是对于作者学习的态度我还是很赞同的。一万个小时的计划振奋人心。但是在时间投入的同时更应该保证质量。祝好!国内好的经济学著作、理财书太少了,我们都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直在路上!

让我怎么说呢

我承认,好久没那么认真地看一本书了,主要是因为白拿了作者的样书,如果不写点什么东西出来,实在是既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出版社,更对不起自己。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虽然看时做了些笔记,但一直没有动笔开写,因为哥表示鸭梨很大,真心佩服国内的那些所谓的书评人,可以随便把什么书都吹得天花乱坠,没亮点找亮点,有亮点就无限放大,再不济东扯扯西扯扯,整出个类似电影预告片的东西来,也能忽悠一部分无知的围观群众去买书……扯远了,主要为了凑字数,说回这书吧。我的基本观点是,这书在国外可能会卖得很好,在国内则可能会卖得很僵,责编不要打我,就当我乌鸦嘴或者杞人忧天好了。版权页上标明的类型是“游记—作品集”,封底的上架指导是“游记文学/经济学普及读物”,到底你们想没想过谁,什么样的人会去买这书?在我看来,理性的读者会觉得这书太感性,感性的读者会觉得这书太理性。什么意思,就是想看游记的读者会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经济学概念,而冲着经济学去看这本书的读者恐怕会觉得这本书里的经济学概念跟分析都太简单了……说白了,就是两头不讨好的意思。要“香格里拉”的消费者,会觉得“经济学”很多余,想要“经济学”的消费者,会觉得“香格里拉”的量有点多。看似两边的消费者都满足了,可其实他们都没有享受到最大的边际效用。因为对于把游记当作消遣的彭太太会希望书中多一些驴友的故事跟旅途中的奇闻异事,而把读经济学读物当作充电进修的彭先生会希望书里的经济学分析能再讲得深一些,可能彭家只有在大学读文科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儿子会喜欢这书吧。因为这书的感觉,好像在校公选课上听一个去过很多地方的教授聊经济学一般,很有趣也很有营养,通俗易懂且很深刻。最后感谢美女作家彭小姐,我发现我最喜欢正文前的文字跟照片,无论是字体还是大小都比正文要迷人。我真心觉得如果您写纯游记的东西会卖得不错,因为你感性的文字很有魅力。至于这本书,我觉得是个勇敢的尝试,融合了游记、纪实、故事、照片等诸多元素……p.s.第104页提到《挪威的森林》精装本跟平装本的例子,略有保留,因为大陆跟美国出精装本平装本的顺序正好相反。p.p.s.第139页提到的电影是《滑动门》?

勉强在一起的不幸福

不知道是定义为游记还是经济学科普,作者想把经济学相关理论通过游记的形式让读者接受,也看得出作者有用心选取例子。但不得不说,有些内容感觉是硬扯在一起的。连我这个学经济的都看不下去,勉强看了一半,剩余就草草翻过了。

理想高远,现实冷酷

我喜欢的女作家不多,有限的几个名额奉献给了张爱玲、三毛、严歌苓和辛夷坞。我的品味纯粹得只能隐伏于文艺女青年的队列。时间让我的口味产生了变化,总觉得纯文学不那么过瘾,喜欢上龙应台、刘瑜这样的女子,现今的时髦词儿叫她们公共知识分子?我叫不准,要么就叫知道分子,专业人士。反正,不再迷恋小情小爱小清新的玩意了,我怀疑我进步了。最近,在我喜欢的女作家中,又增加了一位彭萦,全因她的处女作《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有机会,我准备跟出版社商量一下,别起这么长的书名,没几个人记得住。与其说龙应台是公共知识分子,不如说她更贴近于政客。这让我对于她的喜爱有打折的趋势。刘瑜与彭萦是同一类作者,都是用最通俗的语言、事例普及某种专业知识。刘瑜普及民主,不惜将外国生活罗列得细致入微,由小见大地试图唤起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今天谈政治面貌,不是党与非党,而是党员与群众,你不是党员的话,注定是群众。所以,群众的民主意识很难形成,刘瑜的知识传递变得难能可贵。彭萦普及经济学,不惜将读者的视线拉到天高地远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中国人不爱谈钱,那显得不高尚。但是,现实生活中,躲不开的就是钱,哪怕你远在天边。所以,彭萦的经济学漫想,事实上是脚踏实地地给人民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课,哪里是什么漫想,都是冷酷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细节,我们没有特意地去总结过。但是,怎么用钱不吃亏,如果用钱能占到便宜,这样的小算盘,我们时不时地还会去敲打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聪明过人,至少不会上当受骗。可是读彭萦的这本书,才发现剥掉现实的外衣,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重新考虑一下生活中的问题,完全不是我们判断的那么回事儿。就拿旅行和旅游来说,要我说就是一回事,反正都是在外奔波。彭萦她说不一样,旅行是安逸的,旅游是艰苦的。仔细一听她的解释,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这两个词的意义了。这就是本书的功用,教会你用心思考。香格里拉是世外仙境,在这里生活或是停顿应该是胜似神仙的。No, 不能免俗的经济学无处不在。一切都在路上,路上的交通工具、路上的结伴朋友、路上的偶遇恋人、路上的旅行客栈,甚至路上的烟雾和气味,用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后,摊在你面前的画面为香格里拉的美景增添了一丝冷酷。这就是《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带给我们对于理想与现实重新定义的意义。我对于数字和金钱都接近于白痴,因为能够获取和操纵的这类资源少之又少,所以对经济学根本没兴趣,认为那就是有钱人的学问。可当有人将你身边一切的一切都分门别类到划归到某一项经济学的领域并加以分析,你会发现经济学不仅没那么讨厌,甚至对个人生活还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至少以前想不通的事儿,现在能够面对现实了。这恐怕与书中提到的效用无差异曲线有点关联度。

天空下的经济学畅想

记得三年前读完美国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一书时,深深地被香格里拉所吸引,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民族风情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的结合,使自己沉浸在永恒、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中,或许这就是陶渊明书写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园,也是西方人士追求的“伊甸园”、“乌托邦”吧。 彭萦结合自身的旅行经历,用清新的笔触,再一次将我的目光带到了这块圣土,跟着彭萦的足迹开始了香格里拉与经济学之旅,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这里完美的结合,完全替代品、稀缺资源、无形的手、通货膨胀、功利主义、边际效用递减等经济学知识,在一篇篇旅行杂记中浮出水面。 突然觉得她的写作方法与李可、张德芬有几分相似,都是用轻松的笔触,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杜拉拉升职记》、《遇见未知的自己》就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人力资源管理(HR)和心理学知识成功植入,把原本索然无味的知识变得津津有味。彭萦与李可、张德芬两者的不同,在于她以自己为主人公,讲述在香格里拉旅行中涉及的经济学知识,书中写道“人总是不可避免地忽略身边的美景,这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是不是一种可悲呢?还是其实我们这些早已远离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之美的人才是可悲的呢?也许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人对事物的偏好和价值永远都是不同的……”这就是经济学中讲到的边际效用递减,当我们刚刚接触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强烈的情感和大量的精力;但随着接触的次数越多,感觉就越来越淡了;最后,人们不愿对那些东西再付出什么了,这也是人们时常忽略身边美景的原因。 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生活中的经济学就在这里,让我们跟随彭萦的足迹,在这如诗如画的画卷中,且行、且悟、且思……

一边旅行,一般经济学思考

一边旅行,一般经济学思考 评《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欣赏自然美景,或者体味不同生活,或者感悟生命的奇迹,总是能收获颇丰。我们很多人喜欢经济学,成本效益、投入产出等等,一种理性的思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有秩序。在《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中,我们看到旅行和经济学很精巧地结合在一起,在旅行的天马行空漫想中多了理性的味道,在严密的经济学思考中又多了旅途的浪漫气氛。读完这本书,你会像在旅行中碰到意想不到的奇迹一样:哦,原来还有这样的啊。或者在经济学的思考中一样:哦,原来可以这样的啊。 这是一趟完整的香格里拉之旅,这也是一堂完整的经济学思考。旅途中,从沿途的商品、美景,旅途中的客栈、包车,甚至还有我们经常讨论的感情,都可以用经济学的理性进行思考。而经济学的思想,在实际旅途中的应用,更加增添了理性的生命力,旅行经济学更像是诗意经济学。书中注释的经济学概念,或许我们早已熟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再一次的验证,可能会让你更加印象深刻。这本书可以让喜欢旅游的驴友们陶醉,也会让喜欢经济学的爱好者过瘾。生活中本来就充满了经济学,只是我们由于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烦恼而没有去细细体味其中的滋味,在旅行中,卸下所有的包袱和负累,轻轻松松地体验人生,细细品味人生中的经济学思想,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如果说每次旅行都是一次短暂的人生思考的话,我觉得把经济学漫想加入这次旅行思考,在大自然和社会的奇迹下,在不同的生活思考背景下,我们会得到更多、更精彩的人生感悟。自然的美景、沿途的见闻、触景生情的感悟,加上理性的经济学思考,汇成了一杯浓浓的鸡尾酒,令人陶醉。 香格里拉,风景迷人;经济学思考,理性无边。在风景迷人的地方思考经济学,在理性的思维中增加大自然的美景,让人生多一份风采,让人生多一份韵味。一边旅行,一边经济学思考,生活多姿多彩,更有味道。

读来玩玩,别太认真

周一下午飞海南,带到飞机上用来消磨时间,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本消磨时间的好书,内容易懂,很浓的小资情调,浪漫主义情怀中夹杂着一丝慵懒,闪烁着点点理性的星光,读起来轻松,很适合在飞机啊,咖啡厅啊这种地方阅读。作者把奔赴香格里拉旅游途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婉婉的讲给你听,在顺便套用一些常识的经济学理论,务求通俗易懂,对于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就像看小说一样的,对于没学过的人来说呢,会留下一种印象——原来经济学就是这么简单有趣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我感觉,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老实说,我个人蛮欣赏作者这种,浪漫又富有理性和智慧的女性,这本书,诚然,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相差甚远,但是这只是一本休闲书,作者轻松的写,你也就轻松的读,何苦带着记笔记的严肃态度来对待呢,太累,休息休息的时候不妨拿来翻翻

生活中的经济学

一眼望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四个字——香格里拉。其实,这本书的全名叫做《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香格里拉”四个字在这些和“天空下”一起充当了定语,所以嘛,本书的主题就是“经济学漫想”。 不难看出,作者很喜欢经济学,甚至在旅游(或旅行)的过程中,也不忘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读一下生活中的事物与事件。所以说,用生活中的经济学来定义这本也很贴切。当然,这样的定义自然少了一些吸引力。香格里拉是很美的,聪明的作者就借用了香格里拉的魅力来为自己的书增加一些人气,情理上也说的过去。 作者很用心,只要文章中牵涉到的经济学名词,都会加一个旁注。显然,作者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人。而我就不行,我感性偏执。一边读着感性的散文,一边来查看理性的名词解释,感觉上怪怪的。所以,我就干脆越过了那些旁注(可惜了作者的一番美意╮(╯▽╰)╭),力争在一种情绪内一气呵成。 香格里拉到底有多美?看来,只有自己亲自去了,亲自看了,亲自体验了才会知道。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真的很佩服本书的作者,置身于美景之中还不忘理性思索,真的很难得。作者对于旅游和旅行的区别认识,我很赞同。能够让身心真正放松并能有所收获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相对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我也开始向往流连忘返的旅行了。

痛恨无处不在的经济学

经济——香格里拉,两个分不清孰重孰轻的字眼,同时出现在这样一本书中,是不是很惊诧,还是很欣喜?看到书封就被那种旷然给吸引,广阔,舒缓,自然,其间穿插的图画更是增加了新鲜感,让去过此地的人更增添了一种回味,也满足了没去过的人的好奇。一直崇尚钦佩的是旅行的方式,而非旅游,一直都不敢去实践,自觉那是一种人生高度的攀岩,是一种自我挑战,每每看见一些人拿起背包走向一个地点,然后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念,还会留下些许彼时彼地的碎碎文字时终是羡慕。香格里拉,一个诱人的名字,美丽又神秘,过客,一拨又一拨,美好的瞬间记忆也多定格成了永恒,喜欢看来者所描述的风情故事或者只是简单到不用言说却意境超然的精美图片,美不胜收令人神往。而这似乎是第一次,看见关于香描写香格里拉的不一样的文字,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且行且看且思。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用一种别致的情怀在写实,有旅行见闻,有风土民情,亦有旁白的经济学名词解释,让读者在不同的地点看到了同样的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的确,作者的这一不同思想发现再次印证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原来经济可以以这样一种形式存在和表现,原来旅行的收获不止有美丽与否和快乐与否的评判标准。尽管这里所展示给人们的经济学漫想很轻松,甚至可以说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用流淌的笔触写出来,有点惊艳之感,无论这种经济学的漫想是否深入或者合乎体系,但于我,在这个俯仰皆景色的地方,还是不喜欢这样的漫想,一个被誉为是旅行胜地,一个被称为是满身铜臭气。尽管甚至香格里拉不是逃避之处,但也是涤净灵魂之所,不喜欢在梦境般象征着灵魂放纵之所的香格里拉的纯净天空下有这样世俗的东西出现,甚至有点痛恨,这种无处不在的经济学。

漫想在天空下

刚看完「香格里拉 天空下的经济学」,最喜欢的是里面对善行的一篇文章,还引用孔子和子贡的典故,然后就是书的封面。虽然此书没有激发我旅行的动力,但至少给了不少去香格里拉的指引,也有思考,也有困惑!

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浪漫

“请问你,克利托布勒斯,财产管理也象医药、金工、木工一样。是一门学问的名称吗?”“我想是的,”克利托布勒斯回答说。——色诺芬,《经济论》第一卷当旅行遭遇经济学,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当香格里拉的美景遇到边际效用曲线,又会描绘出什么样的结果?当一个旅人在旅途中与相遇的人谈论经济学时,他们在谈论什么?香格里拉天空下,远眺巍峨的雪山,漫步在芳草间,你会漫想什么?当你在客栈听说“包车司机向客栈老板要回扣”时,你第一时间会是道德批判还是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寻租行为”?如果你意识到的是后者,那么,恭喜你,你是受过严谨的经济学训练的。带着经济学的思维去行走大地,你会看到纷繁复杂世间背后的别样风景,在路上所遇所见所闻,同样也会让你感悟以模型、曲线、术语构筑的经济学体系背后的深邃涵义。经济学与旅行,大概,原本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牛马不相及。据说,古希腊的色诺芬是第一个使用“经济”一词的人,而他写作不朽的《经济论》正是在一次漫长的旅程后,从波斯帝国的腹地艰难跋涉回到希腊世界,在地中海沿岸的阳光下,他假借苏格拉底之口,写下了那本最早的“经济学文献”。如果“童话游记”也算是“游记”的话,那么在美国“金本位与银本位”相争的年代诞生的充满隐喻《爱丽丝梦游仙境》就算是第一本经济学与游记相结合的作品。而行走在大地间写下经济学感想的,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这本《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就是唯一的一本。在色诺芬时代,所谓的“经济学”不过是“家政学”,即如何经营自家的财产获取回报,而它的姐妹篇《雅典的收入》也不过是类似于“城邦经济政策建议”类的政策意见,甚至,它远远没有脱离“政治学”的范畴,因为它们在字里行间有着“什么样的职业才是城邦高尚的技艺”之类的思考。直到亚当.斯密,才以一本划时代的《国富论》奠定了古典时代经济学的基石。当然,那与现代经济学的范式也有天壤之别。以“边际革命”为开端,经由萨缪尔森确立经济学数理体系,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石,现代经济学成了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它不是一门教人如何赚钱的技艺,更不是教人如何省钱的窍门,而是历经贝克尔等人的努力,成了渗透如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帝国主义学问”,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了它的研究对象。哪怕是旅行。任何旅行都会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和形形色色的旅伴,有问题就要寻找解决方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如何看待、分析问题,如何在种种“歧路”、抉择中做出判断,作为一个受过严谨经济学训练的人来说,就是经济学上阵的时候了。航班误点,是该诅咒航空公司呢,还是思考可不可以引入“价格弹性”区分出愿意出高价早点行程的客户和买低票价愿意耽搁点时间的客户?对于一个放荡不羁的行者而言,高酬劳和闲暇时间如何取舍?在五湖四海聚在一起的年轻人里谈论毒品话题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分析?或者,当你遇到一个“吝啬”的旅伴,在大街上一家家地挑价格最低的旅舍时,你脑海里是思考通货膨胀问题还是如凯鲁克亚笔下的人们那样——瞧瞧那些有钱人,我们就算拿他些什么也不会让他有什么损失,不如冲进去抢了一票再说吧。看看,都是在路上的人们,嬉皮士与经济学院的学生还是很有区别的。同样,游人跟旅人也是很有区别的。游人跟着导游蜻蜓点水般走马观花拍个照表示已经到此一游,而旅人则背上行囊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去铭记风景以汗水作为证明。我想,如果凯鲁克亚懂经济学,那么《在路上》除了略带边缘视角的“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外”估计会多一分睿智清醒理智的思考,但如果那样,就不够疯狂不够颠覆一切;如果贝克尔足够年轻足够文艺,那么他就不会用那么多数学模型将普罗大众拒之门外;如果列维特是个聪明漂亮的少女,那么他断然不会用“流氓”的叙事风格去剖析纷繁复杂社会现象后的经济学涵义,让清纯如你我者面红耳赤;如果麦卡蒂不仅是个经济学家,还是个有范儿的文艺女青年的话,那么她笔下的经济学大师们就不会板着一张老脸像在课堂上一样填鸭式地给我们布道传播经济学的福音了;如果弗里德曼不带着那么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那么,他的书会让我们读得更轻快些更愉悦些。经济学也可以浪漫,如果在不失严谨下能让我们看到虎跳峡的壮美、雪山的神圣、古城的厚重、旅人们千姿百态的性格和令人惊叹的经历。旅行也可以充满理性的思考,如果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吊脚楼阳台下喝着咖啡以一个个小故事揭示故事背后的经济学意义。一本有趣的书,就是让你跟随作者的足迹去思考、看到远方从未见过的风光,合上书本时,你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有一种冲动——打点好背包,带着那本书,上路吧——而《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无疑,就是这么一本有趣有内涵的书。带上它,启程吧。

生活经济学

以前读经济类的书,多是纯经济的理论案例分析。后来看了《怪诞行为学》,觉得这书有意思,很多东西隐含在了生活中和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或者是我们的无意识里,这都让我意识到原来经济学也可以这么学。作者就是通过日常性的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自己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进行了身临其境式的解读,很吸引人。首先这是一篇有游记性质的经济学书籍,但是读完之后,我更愿意把它归为游记一类,作者的解读给人的感觉就是对生活的解读。出现什么说什么解什么,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给人一种亲切式的生活感悟和体验。对于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和异地迥异的风俗习惯和民情,作者都通过经济学之手给与了合理化的解读,让人读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还有一点就是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文中既有作者对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现象的解读,也有很多作者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这样的书读来起码不让人觉得累。说千道万,任何学科不都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才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吗?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或许从来没有考虑过价格价值这些经济学术语,但一件东西值不值那个价格我们都很清楚。每个月我们虽然不是刻意的算计,但是生活里避免不了的是收入支出。上下班坐公交,上班是一种中劳动的付出,单位会付给你相当于你价值的薪金,下班是一天任务的结束,加班就要另外算加班费。坐公交是一种生活消费支出,但同时你买来了享受,虽然现在坐公交并不是很好受。但买卖通常是在彼此共同意愿的基础上才交易成功的,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这个道理。医院里包括了病理学、心理学、神经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这些学科门类,这些学科综合起来组成了医院,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且必不可少。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是如此。我们做生意、上班、买东西、旅游、读书,无不包括了经济学。生活是一门艺术,这话很是。生活不易,更是。毕竟每天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想想哪一样不要花钱?即使是自己家的,不也要成本吗?即使是偷来的抢来的,不也要冒着风险吗?要花钱,要付出,这就构成了一种交易,或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都存在着。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无处不在的经济学

相信大部分人象我一样,首先看到的是“香格里拉天空下的漫想”,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游记形式的经济学科普读物,我们读着这本书,就象跟着作者一路从中甸、梅里、松赞林寺、虎跳峡等一路游玩,和作者一起欣赏着途中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水、神瀑……,见识各地的驴友、客栈老板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或物,和作者一起体会旅途的感受,分享着作者的所想所悟,一路读来,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经济学知识。如果一名作者只用一些枯燥的经济学术语加一些名词解释,再添上一些例子,这或许也是一本经济学读物,但估计这样的书很难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买来了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把它看完。作者不愧是研究应用经济学的,利用当前人们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想寻找宁静和恬美的欲望,用香格里拉这种稀缺的资源做诱饵,成功地勾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在稀缺的人类社会中,必然产生竞争,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对各自的利益作出理性的考虑和选择,正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掌控着整个社会的合理配置,创造出一件件象千层糕一样复杂而又精巧的杰作来。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信手拈来,用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语言解释各种现象,人间天堂终究是人间,逃不过人间的这只“无形的手”。作者属于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小资分子,同时又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虎跳峡与智澄的一番问话后,幽幽地分析说:下辈子,你想成为的,其实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样子。你想尝试做个女人的感觉,对其他生活方式也很好奇,但因为你是个小心谨慎的风险规避者,所以考虑之后会选择维持原状。换个性别?你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有所区别吧……,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个双性恋者,怀疑她在自卖自夸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独特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本书不仅是香格里拉的游记,也是一本普及常识的经济学读物,对于喜欢香格里拉又想多学知识的朋友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书,以游记随想为载体,推广经济学知识,此书首开先例,这何尝到不是经济学一种寻租方式呢?

香格里拉的可乐经济学,相当有趣儿

——评《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李家晔/文一朵花里见天堂,一本书里见世界,我相信,香样里拉是每个人心中的日月。轻轻地翻开这本书,她会将香格里拉的一朵格桑花的曼妙暗香沁入你的鼻息,她会将那片红色土地上深刻的感悟与思索渗入你无边的思绪,她会从世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步步领你进入经济学的殿堂,她会将“香格里拉”这四个字所带着的神秘封印悄然破解,让你与她在这趟经济漫想的旅途中,且行,且悟,且思。很多旅游爱好者一生最想去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拉萨,二是香格里拉。香格里拉,那是一个梦中的天堂,一个凡人走到地平线的尽头也难以寻求到的人间天堂。而去了香格里拉,你也就相当于到了拉萨,这里同样是佛教和朝觐的圣地,有白塔、转经筒和喇嘛僧人,更有众多人朝着白皑皑的梅里雪山顶礼膜拜。来到这宁静的香格里拉,好景是爽心悦目,美不胜收,而作者在书中描绘的自助旅行真实感受,可以让你体验一个天堂里的世界。就像藏民所唱的:“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结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在《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这本书中,作者和几个小资驴友,花了数月,深入到香格里的每个角落,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生活品味和酣畅淋漓的点彩笔触,为你描出一幅真实入微的香格里拉的手绘地图和经济生活图表。它既是一本带你漫步人间天堂的旅行游记,也是一本解读大千世界中各个细枝末节的经济学漫想笔记,它在在旅行中带入经济与心理的思考。这本书,第一个看点是写景,写香格里拉的旅行见闻和感悟。在香格里拉,人行走在四千多米海拔的天路上,眼到之处,皆为茫茫天际,群山在脚下慢慢地走动,偶尔有只雄鹰在头顶盘旋,仿佛在孤独中寻找倾诉的对象。在雨崩神瀑,会遇上那犹如海潮般汹涌的云海,刚看到它的时候,它还在群山的拥抱中温柔地扭动,慢慢地,籍着山风的挟带,开始迅猛地往山上扑来,只见盘山的公路很快被淹没了,连片的森林也被覆盖了,涌在最前面的云潮在阳光的照射下被切割成一缕缕的,犹如从天上飞泻而下的瀑布,那种气势,仿佛要吞并万物,势不可当。不得不提,香格里拉最美的是格桑花,它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在春夏之交雪域高原有一个璀璨的好季节,风姿绰约的格桑花儿就会如约来到草原上,为青春亮丽的姑娘们带来好时光,也带来幸福。格桑花语是“怜取眼前人”,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作为一个爱好旅行、美食、电影和恋爱的女子,作者本想来香格里拉追寻一段格桑花的幸福之旅,而她在香格里拉得到的友情和幸福远胜于得到一个男人。这本书的第二个看点是旅游中的可乐经济学,之所以说是可乐,是因为作者把香格里拉的见闻与经济学作了勾连,非常形象,又生动有趣,正如给饥渴的旅人一杯可乐,就一个爽啊。从雪山、神瀑、湖沼、绿松石、租马、转经筒、古城、客栈、酒吧、烤饵块、爱恋成本、客栈小妹等的描绘与反映出的问题,来展示一些经济现象和心理问题,比如双性恋、丁克家族、贫富差距、人性善恶、道德本质、毒品合法化、爱情搜寻法则的讨论与思考。作者并不是只任由自己浸淫在与世隔绝的美景和风情万种的人文氛围中,她从踏上旅途时并没有预先期冀的震颤与批判中,记载下那些旅途中每每遭际的奇人逸事,以及种种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每种活动下的经济内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和乐趣。这本书,就是作者在香格里拉的旅行、心灵和经济的契合结晶。正如本书的推荐人,央视嘉宾主持、人大名嘴、骨灰级驴友胡邓说:旅行的真谛在于旅途与你生命状态的契合,在于用你的眼光发现你自己的风景,在于完全沉浸于你所到达的环境中……到了香格里拉,你也不用担心“劫财和劫色”,胡邓的经济理论是,盗贼要抢劫是因为他们好逸恶劳,他们会选择最省力的方式以求快速致富,当然会在大城市劫富人;流氓去荒山野岭劫色,好像很费力,真要去干这个会失色,倒是同行的驴友,无论男女,艳欲的不少,很多后来还成了夫妻,那比在大城市拼命挣钱买房娶媳妇划算多了,这个经济账,当然是背包族的意外收获!(附本书一篇书摘)没有结婚证不得入住客栈走进一个能看见梅里雪山全景的房间,抬头就可以望见远处洁白的梅里雪山像是一幅被窗框定格的画。近处是白塔,玛尼堆和几个向远方的神山膜拜的人。白塔边有几位少女在扎香叶,她们开始唱起歌。声音忽高忽低,像风一样拉得很长很长。玛尼堆边有一个老人给玛尼石摹刻,上色。马路左边有一排白塔,经幡随风舞动,静默的向人们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信仰。在那一刻,我们决定住进这个山景房。在这个房间里,我们清晨起床推开窗子就能看见梅里,下午在天台喝着咖啡晒着太阳遥望卡瓦格博,然后一直等到太阳落山……安顿好之后,我们走下楼到小餐厅里吃饭。前台边的墙上刚刚贴上一张醒目的告示。凑近一看,上面写着:告示为了警告及教育飞来寺的旅馆业主们,警察查房要求看同房间居住的不同性别客人的结婚证。仅仅用身份证登记不行,同房间异性必须得出示结婚证。给伴侣游客带来的不便,还请您谅解。归去来客栈 稻子米粒第一次遇到异性住宾馆需要出示结婚证的情况,我颇感意外。一个学法律的客人告诉我们,过去要求住宿登记时查验结婚证,主要是为了防止卖淫嫖娼。但是现代社会太多年轻男女恋人或是未婚同居伴侣出门旅行自然而然会住在一起,不可能男女同住都有结婚证;而且对于很多驴友而言,男女同屋并不意味着发生性关系,只是为了节省旅费或图路途上的一个方便而已;再说了,就算是已婚夫妻,现在一万对里面有几对出门会带着结婚证给公安查阅呢?这一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们旅行习惯的要求,却是公安部门确确实实的规定。可是在实际经营中,99.9%的旅馆都不可能拒绝没有结婚证的男女同住——只要人家明显不是嫖娼性质。那晚,两辆警车开到飞来寺,逐家查房,他们在总台查住客登记情况。这次还是被查出了问题:一男一女同住一屋没有结婚证!警察宽容地说:这次给你们一个警告,下次发现这种情况,一个罚款100-200元。米粒欲哭无泪,欲告无门。没有结婚证不能入住,不仅增加了客栈老板的管理和服务的成本,也给旅客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其实是交易成本的提高。交易成本,也叫做交易费用,是任何不会在只有一人存在的经济内出现的机会成本。由于一人经济内不可能构成社会,所以也没有制度和经济组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就是说人与人的关系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它与一般的人与自然界的生产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任何不属于直接生产的机会成本都可以看成是交易成本,但它并不一定牵涉到实质的买卖关系。比如,在一人世界中不可能有偷窃的行为,所以安装防盗门锁等任何防止偷窃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都是交易费用。再比如,一人世界里不需要律师,所以聘请律师的费用就是交易费用。整个社会经济中,交易费用是巨大的,它包括所有支付给给警察、律师、经纪、银行家、文员、经理、企业家等等的费用。即便是很少甚至没有市场交易的原始社会中,交易费用也很大。它包括信赖彼此的成本,选定部落首长的成本。公安局所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无法得知同住一屋的异性是否在卖淫嫖娼,也无法确定客栈的老板是否间接的协助了这样的行为,所以,只能定下所有同住的异性都必须登记结婚证的规定。客栈老板因为担心被罚款,只能要求每对异性旅客都出示自己的结婚证,否则只能协调他们分开入住。异性旅客必须在旅行前就搜寻到这个信息,如果没有带结婚证,就必须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和其他对旅客协商拼房或者多开一个房间。公安局,客栈老板,以及旅客耗费的所有精力和费用都使得入住客栈的交易费用大大增加,每一方都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假设没有人在归去来卖淫嫖娼,公安局信任客栈老板,客栈老板信任旅客,一切会简单得多了吧。但世界就是不完美的,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所以我提醒朋友们,夫妻出去度蜜月或旅游,最好带上结婚证,尤其是去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作者:彭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男人读《背包十年》,女人读《香格里拉天空下经济学漫想》

关于梦想与成长,自由与坚持.推荐读两本书:《香格里拉天空下经济学漫想》和《背包十年》人人都喜欢旅行,可不是没钱就是没时间。他们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这是关于梦想、成长与坚持的道路,这是漫步人间天堂的旅行随想录…支持@小鹏,支持@彭萦@中信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http://ww2.sinaimg.cn/bmiddle/4a876459jw6derztmgvlhj.jpg男人的效用无差异昆明又叫“春城”,的确不负四季如春的美名,但我们只是把它作为前往香格里拉的航空中转站,并没有计划过多的在此停留。短短的一天内,我们走马观花的逛了逛世博园。它并没有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但是街边小店正宗的过桥米线的确让我们大饱口福。晚上,我们回到Elle朋友在昆明的家。三个百无聊赖的女人开始聊起了男人这个永恒的话题。三个女人一台戏,今日的高潮部分渐渐拉开了序幕。“当然是越俊俏的男人才越配得上我,但如果一个男人虽然长得大众点却有幢别墅的话,也没有问题。不过太脸残的话,有两幢别墅都消受不起。毕竟我可是从小就希望嫁个白马王子的。” 天生丽质的Elle说。杏子觉得Elle的说法像是在挑选商品。如果是普通牌子的话,就得价格够实惠,样式够有型才可以弥补牌子不够好这个问题。但是款式太烂的话,就直接不予考虑。Elle戏谑的说:“当然得精挑细选。如果要我回答那个古老的问题‘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我最多也就是在看第一眼时感叹一句‘这爷们不错’,不过八成一会就得补上一句‘当我没说’。”最后她还不忘补上一句,“一见钟情?流行歌曲听多了罢了。”杏子大呼:“我无语得都凝噎了……”我笑着拿出笔和记事簿,在上面画上男人的条件对Elle的效用无差异曲线。我把它给Elle看。同一条线上的财产和长相的组合对她来说,效用是一样的。图中的箭头的意思是,沿着箭头越向外,她的满意度越高,就是说男人越帅也越有钱就越好。Elle看着我递过去给她的那张图,表示不解。 我咳嗽两声,和她们解释这张图:Elle的效用无差异曲线图中,每一条曲线都是向内凹的,因为在她看来,男人的财产和长相是能相互弥补的。当一个男人的长相和财产都还比较均衡的时候,比如这男人脸型是奇怪了点,但财产多个十万,她觉得她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这个男人长相抱歉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就需要更多得多的钱才能弥补这给她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了。而当这个男人的五官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候,她就落荒而逃了,给她再多的钱也不会答应。所以这些曲线都是向内凹的。Elle还告诉我们,昨天她问她的男友是否愿意用绝世美貌换他的万贯家产的时候,她男友回答的是:“绝世美人可以考虑,美貌就算了。”看来他男友和她的无差异曲线还是比较相像的。我猜想很多女人们心中的男人效用无差异曲线都会是Elle这样的形状,只不过每个女人画出的爱之图的坐标参数是不同的。如果把男人们能为女人们提供的都比喻成一张张票的话,那么有的女人需要的是饭票,的士票,时装票,珠宝票。而有的女人可能会更渴求安慰票,寂寞填补票甚至是虚荣票。而有的女人会说,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人必须提供精神票,思想票,倾听票,决策票,动力票,价值观票。杏子说:“我和Elle不一样,男人的相貌对我来说就是中性物品。我在意的是这个男人是不是疼惜我。”就是说,管他是茱莉查理还是坂本龙一,温柔的他即便长了三头六臂,拥抱着他,杏子也还觉得很甜蜜。我又在笔记簿上画上杏子的无差异曲线。因为她并不在意男人的相貌,所以她的无差异曲线是垂直的,效用是随着男人对她的疼爱程度上升而增加的。Elle问杏子:“那么你会选择一个你爱的人还是会选择一个爱你的人?”杏子笑着说:“所谓盖棺定论!”最后我画出了我的厌饕型无差异曲线:我向她们解释道:“财富和长相都到达一定的点是最好的了,长得太帅了太丑了,我的喜欢程度都会有所下降;财富太多了太少了效用都会有所减少。杏子不解的探过头问我:“为什么长相太帅了不好?”我说:“长得太拉风、太招眼,招蜂引蝶的风险大呀。”Elle问:“那财富多又有什么不好了?”“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呗,经济不平衡导致他有极端支配欲。”我对着Elle眨了眨眼睛。我们三人相视而笑。不知道其他女人的男人效用无差异曲线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梦中的香格里拉还有这么活色鲜香的经济学,超好看

关于香格里拉的有趣的生活经济学,第一次看到这么唯妙唯肖的写法,在游玩中体验到经济的乐趣,羡慕作者啊,一定要买你的书先游览一番。7.香格里拉的坠子就是不一样今天我们出了古城,在香格里拉的新城闲逛。街道上许多穿着少数民族服饰上了年纪的当地妇人在闲谈。她们皮肤黝黑,脸上带着经过时间洗历后深深的皱纹。马路中央是一只健壮剽悍的大狗,有半截人高。Elle猜测那是藏獒。公车上的乘客们都不慌不忙的上下车,没有北京公交的喧嚣与拥挤,当地人的脸上带着淡定的神情。处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不知不觉的慵懒了起来。望着车窗外并不繁华的街道和店铺,不禁遥想着这里曾有过的茶马互市的喧哗和繁盛和短兵相接中的血沫和硝烟。暮色降临,三个人在游逛了一圈后,提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满载而归。我们买了两条绿松石大项链和五条红色的松石项链,四块大扎染布,两条头巾,两张小刺绣方桌布,七把牛骨梳,两件银头饰,和好几样挂链,戒指和耳坠。一边观赏着铺在床上的战利品,一边回味着刚刚在古城挑选和讲价的精彩过程, Elle忽然大喊一声:“这个耳坠我以前在北京街边的少数民族风格的夜摊上买过!一模一样!”杏子戏谑道:“难怪你刚刚买的时候说,这个坠子仿佛有似曾相识之感,一定是前世有过什么缘分云云。”我大笑,《樱桃小丸子》中就有这样神似的一段:小丸子和她爸爸一起去学校的义卖会,最后把他们自己家捐给义卖会的平日里根本用不上的大物件又给买回家了。然后在全家一片带着阴影的脸色下,那个物件被重新放置到了储物柜里,等着新一年的尘埃。Elle自嘲了一番后,叹息一声。这个坠子比她在北京夜摊上买的贵得多。那时候她买只花了十块钱,而香格里拉这里买的坠子是五十元。她还补了一句:“用你们经济学的话说就是背离了它本来的价值了嘛!”杏子幸灾乐祸的说Elle是被坑了。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被绝大部分人所误解的一个问题,而且香格里拉的坠子更贵也不能简单的归因于Elle被坑了。当价格高于一些人的预期的时候,人们时常说,这个价格不符合它应有的价值。可问题是,价值这个概念本来就如虚无缥缈的空中阁楼,即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又如何能说什么时候价格是在价值之上,什么时候又是在价值之下呢?似乎我们每个人都能熟背价值规律的那句话——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但是,一个商品的价格是无法用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所谓的价值来衡量的。一幅劳特累克在短短的时间内疾速挥笔画下的康康舞女与一个油画初学者精心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完成的作品相比,哪个价格更高,是很明了的。而那些昂贵的国际著名品牌的时装的制作时间也不比我们自己精心编织的毛衣多。当用价值规律这个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的时候,不得不添加许许多多的前提条件。其实这些现象,只要用一个简单的供需原理就足够清晰了。除了自由市场上人们的需求和供给最后达成的价格来能体现一个商品的真实价值之外,还有什么更真实更有说服力的标尺呢?所以,有人买,有人卖,这个价格就是合理的。但是,杏子却认为Elle是被坑了,因为她觉得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如果价格大大地高于成本,就是不正常的。如果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那么成本越高,我们就应该付出更高的价格。可是,没有人会因为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是由地球的另一边花高价空运过来的就为它多掏一分钱,也不会因为一道难以下咽的菜肴是用全世界最高级最昂贵的原料制成的就满意的在天价的账单上签字。其实正好相反,成本是由价格决定的。它的意思是,应该为生产一个商品投入多少成本最终是由它能卖出的价格来提前决定的。只有当卖家先预料到会有人愿意为一个商品付出某一个价格,他才会愿意投入一定的成本。如果卖家预期错误了,投入的成本超出了人们愿意购买商品的价格,那么他就最后将会以亏本收场。

这真不是书评

点击“写书评”的时候,我就想好了这个标题。我从来不敢写书评,人辛辛苦苦写一本书,怎么都是字,我没胆子评。但我可以写些读后感。根据以前写作文的套路,读后感第一段应该是: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我是无聊的分割线——可事实上,这书从拿到手到看完,整整大半年的时间。我看得极慢,几度看不下去,因为我对经济学木兴趣。就像翁小样说的,白拿了作者的书,不好好读,心里过意不去。我也曾直接地跟作者说,要不是你,我绝对不会去看这样一本书的,根本就不是我的菜。写到这我决定跑个题,说说作者的八卦。我曾经和她讨论过要怎么写这个所谓的书评,问她,写完之后要先给她过目一下吗。她说别别,你就写你的真实感受。然后便有了我直接跟她说的“要不是你blabla”这样的话。我说,要是我是读者,我看书评,我最想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我就写写你的八卦吧。可是其实她没什么好玩的八卦。大学四年,接触不算多,可是莫名其妙地就交上了心。我会说是气场合,她也许就会搬出来MBTI的理论blabla给你分析一大堆。受她影响,我到现在还是会时不时地做做MBTI的测试然后向她报告。 ——我是突然结束错愕凌乱的分割线—— 好了,读后感的第二段应该会是这样:这本书的作者,通过记录她在香格里拉旅行中碰到的人事物,结合经济学基础知识,将旅行的感性情绪与知识的理性思考融合在一起,深刻而隽永(我了个去……这词,我居然还记得这个词……)地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热爱和对经济学的思考。——我是翻白眼的分割线——其实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那些细细碎碎的感悟。我对经济学没兴趣,但我相信,如果你看得下去的话,你还是会觉得,用经济学来思考生活中的琐碎问题,其实就是给了你一个新的角度。所以,虽然几度看不下去,但勉强翻下去之后,我又几度有了“嗯,这个有点儿意思”的感觉。看的时候,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如果中央电视台要拍经济学的教育片,也许可以拿这个来做脚本。旅行的部分拍出来,然后到相关概念出来的时候,画面停住,主持人出来解释一下概念……然后接着往下走……——我是再度跑题的分割线——读后感的最后一段应该就是,真正的感了吧……嗯,但其实我前面已经在分割线里感完了……吧……最后再说一句,这真不是书评,这真是篇极不负责任的读后感。

纯净世界的纯粹思考——读《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香格里拉,一个让人神往的纯净之地,那里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即使只是前去做一次短暂的旅行,也可以让人变得焕然一新。《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看到书名,就被“香格里拉”这四个字吸引了,义无反顾地选了这样一本书,收到书后,仔细看过,发现这本书像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日记,只是其中多了一些和经济学有关的字眼,却不影响阅读,简单通俗,非常容易理解。曾度过苏羊的《在藏地》,作者以一个藏地支教的身份,读写着西藏、香格里拉这样一个纯净的天空,描述更多的是人性的单纯与美好。而这本《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更多的是关于香格里拉的风景,风土人情,以及作者的经济学观点。行走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空,看着苍茫大地,抬头便是悠悠蓝天,白云飘过,似乎能听到神的窃窃私语,那是一个和天堂无限接近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还原人类最纯洁情感的地方。作者漫步在那样一个纯净的天空下,所接触的一人一屋,都引发了与经济学相关的思考。作者的写作方式让我想到了曾经的历史教科书,一段段文字的左边或是右边,会将文中一些艰涩难懂的字眼标注,使用通俗易懂的字眼加以解释,当然,仅凭文字是无法更具像化地展示文章所阐述的经济学原理的,尤其作者在旅行途中的伙伴同样不了解,所以适当的图表也就成了使原理更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一边旅行,一边思考,这是很多人在旅行途中都会有的大众现象,就比如,任何人,到了香格里拉都会有一番由衷的感慨,那样的天,那样的地,那样的世界,与交通发达的城市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之处,想象着自己在这里的改变,感慨着自己原来的生活,以及周围的朋友,同事,一切的不同。本不是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然而读起《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这本书时,却丝毫不觉困难,像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游记,除了风景,还有着作者的一点小小思考,只是这些思考不是人性,不是人生,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看着看着,对经济学似乎也就没那么讨厌了,在香格里拉的天空下,经济学也变得有些可爱起来。

且行且思

香格里拉承载了太多的美好景色与精神,因为其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总是给予人美好的念想或者记忆。而也包含了各种商机——比如香港郭氏家族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也是其中之一。除了旅游与酒店之外,究竟香格里拉与经济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因为有些好奇,所以便开始阅读了彭萦的《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 书的内容自是关于“经济学”的,而文体上却是一篇篇的随笔杂文。作者是在旅游、交谈的过程之中,体会经济学的种种,文中有她旅游的琐事,而写琐事的目的则是为了引出她想诉说的一些经济学常识、概念,比如成本、完全竞争、柠檬市场等等,除了本身的经济学解释之外,作者还加入了自己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在生后之中的融会贯通,有的文章之中附带着经济学的几种图表。 当然,阅读之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其看做一本经济学书来阅读,因为作者已经在书名中告诉我们这是她的“漫想”。既然是漫想,那么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细腻情绪与浪漫的情怀,当然,去了那么一个梦幻的地方,何人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所以文章的风格,是有着小清新调子的。作者的这种风格,比较的独特,似是信手捏来的感觉便跃然纸上,全观整本书,有着旅行随笔的悠扬,也有着经济学读物的客观态度。 作者在旅行之中,不仅仅在放松自己的身心,也在见闻之中去体会自己的所写所用。当我们有时在抱怨自己学的专业知识究竟运用到哪里去时,作者用整本书便回答了这些内容——知识在学校之中学得,需在生活之中感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而其中妙处也是如此吧

爱上旅行的随性人生

吸引我阅读这本书,我承认更多的是“香格里拉天空”而不是“经济学漫想”,也许这和我一直都喜欢并参与过的生活在别处的背包旅行有关,内心总在寻找一片安静的地方过一段和作者一样且行且停的随性人生。因为在我看来,在路上的人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他们没有了工作上的束缚,没有家庭的牵绊也没有外人的干扰,而大多数时间体验一个人的生活,思考人生和反思社会现实。旅行,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让自己内心归于平静,重整旗鼓的放松方式。作者的每一个篇章的语言都如行云流水般,让人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时而在雨崩神瀑前,时而在梅里雪山,时而又回到了飞来寺,不仅带我故地重游,还让我想起旅行的点点滴滴。旅行中的人永远都不会是孤单的,因为你时时刻刻都有可能遇到一个喜欢交流的有丰富经历的陌生路人。而在路上的时间,你总在和各种人打交道,和各种环境做斗争,和各种生活状态做适应,这过程也强大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增强了与人交流的沟通力。同时这本书的作者是智慧的,她通过旅行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社会现状,拾掇起一串串关于经济学的问题并用专业的术语,并注释一些主要的经济学词语来佐证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当她发现在村子里的租马规定村民不能私自出租而要由村长统一安排时,就联系到这就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寡头市场,也就是整个市场由少数卖者掌控。而当她们在村子外面的过了垭口旁再租马的时候,环境变了市场也从寡头市场变成可议价的完全竞争市场。又比如,当她发现旅行中,包车司机或导游通过推荐游客旅店而获得旅店给的回扣时,就联系到这个其实是个寻租行为,也就是人们利用某种手段来对手上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获得更多财富。而旅游中,旅游团拥有众多的旅行者就拥有了寻租主体的资本,所以吃回扣的现象就成普遍的现实了。当然,作者也传播了很多新颖的经济学常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她介绍了政府解决交通拥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征收庇古税,同样的如果通过提供“准点机票”和“不确定性机票”的方案来分类收取乘客不同的庇古税或许可以解决现在飞机的误点的问题。还有提到经济学家曼昆提出了一个征税的方法,按人的身高征税。这个观点我头一次听说,不过作者并不认可这个观点,毕竟它排除了年龄,性别,学历,种族等现实因素,虽然这可以通过简单检测就可以得到数据。爱上生活,爱上旅行,让我们对生活的进行深入体验,对社会万象的进行敏锐洞察,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交流沟通。生活无处不经济,往往缺乏的是像作者一样善于思考总结的人。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