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牛奶可乐经济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300129082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
页数:231页

藏匿在普通生活中的深奥学问

本书用一个很轻松的方式和一些很简单的生活实例为我们解释了生活中隐藏着的经济学原理,其实生活处处是学问呀!我们貌似很多问题都懂,偶尔也会很好奇,只是从未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和思考。其中有几点是让我印象深刻,首先就是开篇的第一个经济学定义,机会成本,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自从我读i了这个我在做什么的时候一定会算算这件事的机会成本,然后决定是否值得我去做去改变。书中在日常生活的设计那块提出了产品的设计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且说道明黄色最显眼,我想知道本书的封面设计也是按照这个定理来的吗?其实书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懂,不懂得问题偶尔也会好奇,但是我们从未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去思考。不过我懂了一个道理,其实生活中处处我们都在被经济算计,以后除非真的迫切需要,不然真的不要不假思索的消费或者从事一项活动。

经济学知识的小白级入门书

经济学知识的小白级入门书,里面对一些经济现象的切入点很有意思,但是本书毕竟是高校学生的作业集锦,所以深度和逻辑性还是有些经不起推敲的,但是本书最大的意义也许在于教会了我们从生活的小事中出发去探究经济学的奥秘,里面一些分析逻辑让人想到了查理的“栅格理论”。从不同学科出发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把经济学的尝试下概念阐述开来,生动有趣

经济学入门读物

”为什么DVD锁区而CD不锁区“”为什么提前很久预订飞机票更便宜“本书结合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重重现象向读者介绍了不少经济学原理。另外,本书也纠正了一些我对简单问题想当然的错误看法,对我的思维方式大有启发~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趣味的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上曾经有过的很多经典案例 趣味性与专业性并重 不过 果然经济学在分析商业层面更实际 情感和婚姻虽然会牵涉一些 但是本身对人行为理性的假设未必成立 也就导致了部分解释勉强 当然局限性普遍存在于理论中

读后感

从来没有读过经济学类的书。这本书引用的生活中的实例有趣又能引起人的好奇心,多是我们没有问过为什么的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却可以用经济学加以解释,教会我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又能让我们得到成就感,提升兴趣。看了《穷爸爸富爸爸》几页,就发现有些概念无法理解。于是先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基本没有不懂的地方,能培养我的经济学思维,作为经济学入门书是极好的。打算把2和3都看完。

多点这样的书就好了

虽然内容其实比较浅,多点这样的书就好了,还有就是,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多点老师这样讲课也好了,看了之后的感想就是这样。工作之后才发现,有些很理论的东西,并不是真的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想的那样没用,但是可惜当时没有人给我们好好的讲,老师还是和中学一样的教授方式,但是又没有了中学的上学压力,能听进去的人有多少?我现在总是想着,要是让我去大学教课,绝不会把课讲成那样。比如线性代数,谁愿意听两大组数字(矩阵)是怎么相乘的?但是如果讲讲PageRank,讲讲这种看起来蛋疼的东西实际上是怎么应用的。又比如概率论,开始在古典概率的时候,还会讲讲赌徒问题,后面就忍不住了公式定理哗哗的就出来了。所以说这种理论,我们一般称他们叫“写给懂的人看的”,也就是如果是一个学生来学,可以说是考完就忘记了,只有真正用到的人,回头来查这些东西,才会有顿悟的感觉。故事多了,还会有这么多学生逃课么?肯定也还是有的,但是更多的学生会愉快的听老师边讲故事边讲知识。也许期末的分数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学到真知识的人多了。也许不会有多少大学老师这样来备课的吧,对他们来说也有自己的压力,项目,职称,经费,相比之下,每学期至少讲两门课的过程更像一个任务,很难让人有如此的积极性花时间去备课到这种程度。如果一个东西,成本 4 元。有 100 人愿意 10 元买,有 20 人愿意 6 元买,有 3 人愿意 100 元买。如何定价?10 元?错!用 100 元卖给愿意出 100 元的。用 6 元卖给愿意出 6 元的。但要做的不留痕迹!补充:其实「不留痕迹」才是这个方案的关键。分析消费人群的价格承受分布是容易的部分,在这里说明是因为普通的不接触 pricing 的人很少理解这个概念。而对从事 pricing 的人来说,「不留痕迹」才是艺术,这也就是所谓的一级价格歧视几乎不可能实施的原因。而且,我不喜欢评级的方法,现实中 pricing 的创造性很多,不是几级就能涵盖的。比如说,在报纸边缘印打折券(而且是不太方便剪开的位置),就是通过投入时间成本来分离低收入(或者说爱占小便宜)的人群。

两个主要概念

机会成本,比方说有两件事a和b,那么你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做一件事的话,你就需要做出选择,如果做a,那么你选择a的机会成本就是要放弃b所能带给你的价值,如果这个价值小于a的价值,则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做a。文中的第一个例子印象深刻,不再赘述。第二个是成本效益选择,你做一件事的原因必须是你觉得付出的成本要小于带来的收益。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梁小民在本书的推荐序中提到的。全书由众多事例组成,是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学生们从经济学视角对生活的观察,教授将其整理之后,借此阐释一些相对简单而又比较常见的经济理论。读后,我印象较深且感觉似乎能灵活使用的经济原理有: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成本效益原则、供求关系。每个例子都配有一番分析,整本下来,能在无形中帮我们塑造一种考虑问题的习惯:追其根源,找出利益关系,并且能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不过,有的例子本身太过简单,如中学生必须穿校服、过瘦模特被禁止、商店的女装在高层等。这些事例属于非常显性且常被提及的,而本书的分析又没有新的挖掘,有时会陷入无聊…还有的分析浅尝辄止,不够有说服力,如澳大利亚电影成功在美国受到观众欢迎。书中分析原因就在这一条:美国电影市场很难进入,既然澳洲电影挤进来了,那么一定是高水准的!在这里,真相不应只有一个,原因不会这么简单。我对“所有权之谜”这章很感兴趣,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只因人对鸡享有所有权,所以会把握杀鸡和养鸡的平衡,无奈人对鲸鱼没有所有权,你捕我也捕,以致濒临灭绝。还有大盐湖和地中海的污染问题,前者所属犹他州,该州对其全权负责,污染较少;后者被20多个主权国家围着,谁都不愿放弃物尽其用的好机会,也都坐等他国首先采取停止污染的措施…这自然让人想到“人人有责”的无奈…Everyone’s business is no one’s business.书中的“回归平均”法则让我小有收获,强调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不可能一世做英雄,时时刻刻超优秀,这是违背规律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算是很应景,作为志存高远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们都想薪水、社会地位、福利待遇、职业满足感一个不能少,可从现实和理论来看,抱得这样的大礼包是非一蹴而就的,甚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此时要呼唤明确判断力,抓住最看重的东西,然后坦然用其他交换。边缘内容:有个例子猛戳我的HHP,关于只有棒球教练穿棒球服指挥比赛,而篮球等教练却西装革履的探讨。书中让我们想象中年以上肚子鼓鼓的教练穿着篮球背心和短裤,坐在一堆人高马大结实精壮的篮球小子旁边…我,真是不忍心…“最好的礼物往往是让我们自己买时有点舍不得的东西。”总结的不错,有指导意义。还有,芬兰人是出了名的孤僻…==? 最后,赞一下书名的翻译The Economic Naturalist《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符合全书的感觉:轻松、简单。

《牛奶可乐经济学》——脑洞大开的日常经济解释

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罐子是圆的呢?现实生活中能够回答的上来这个问题的人不多,能够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就更少了。大家对于很多司空见惯的问题已经将其纳入生活习惯当中,而没有思考它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原因。不过经济学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把日常生活当中看似不合理的事情用人性深处的那些恶解释出来。其实亚当·斯密早就说过,我们能够吃上肉、吃上面包,根本就不是屠夫和面包师的慈善,而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忙碌的结果。为求自己生存而加入一个更大的分工当中,是每一个社会得以维系和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们趋向于协作、将经济学球越滚越大的内在动因。这本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世界上真的出现了免费的午餐,那一定是不经济的,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经济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究竟有什么用呢?很多人说经济学没用,因为经济学家根本无法预测价格。有时候甚至他们自己买股票也会亏成狗。不过对任何事物的“预测”本就是在逻辑上无法自洽的东西,尤其是价格。当经济学家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谈论的其实不是价格这一个市场的信号,而是人性当中亘古不变的那些东西。经济学思维由于深入到人性深处,所以往往就不招人待见。很多人都说经济学将这美丽而浪漫的大千世界变成了一堆枯骨。这话不能不说是对的,但是却缺乏更深刻的见地。经济学解释和不解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不是因为被解释了才这么恶劣的。本来能够洞悉世界的人就招人恨,优秀的经济学家就更是如此。不过好在这本书并没有那么讨厌,因为它没有大肆宣扬自由经济的学说,而是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周边的现象。其实正如作者所说,他所负担的工作只是编著,这本书当中的很多观点来自于他的学生们。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否用经济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以求让所有的事物变得更清晰一些。都说知识世界实际是一通百通的,所有的学科和学科之间互相都有着联系。如果你不能看到一个学科与另外一个学科的联系,那只能说明你在这一方面的修为还不够。至少在政治学、生物和经济学这3个领域当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些共同点。甚至在宗教领域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争端其根源也和这三个领域当中造成分歧的原因相同。那就是我们究竟是要把世界拆解成一个一个可衡量的小单位来看待比较好,还是将世界看作一个浪漫而有机联系的整体比较合理。选择后者未必没有道理,但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选择前者是更为切合实际的选择。没有前者的铺垫,后者的认知其实是无本之木。剥离这个大千世界光彩陆离的外壳直击其内核,再从内核向外重新组建这个世界,应当是所有学科解释这个世界最好的方法。

我们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作为一名‘半截子’的商学院小树苗,新生入学时歪打正着的通过了双学位面试,至今已经迷迷糊糊地辅修了两年经济学的知识。两年来,我不知道为何学之,学之又为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是最可怕的,于是乎,近来趁着阅读的契机我选择了尝试去读专业相关的著作,看能否有些许提神之效。平日里翻惯了那些大部头的教材,非常轻松自在地看完了这本小王子送我的经济萌书【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确以很多全新的视野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解释了生活中千奇百怪的为什么。除却温习已学专业知识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尝试着独立思考,将理论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去把知识学活,从而活学活用。不仅仅是经济学知识,任何学科皆是如此。知识来源于鲜活的生活中;自然而然,知识也应该是充满生命力,活蹦乱跳的指引我们生活前进的小天使。只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让我们逐渐把知识学死了又怎么能奢望学以致用?更别提所谓的“用知识去改变命运”,我害怕这种恶性的学习方式像π一样在我的生命力无限循环至死那么,终身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如果有可能我想成为知识的设计师将固有的原材料,冶炼,打磨,设计最终成为我们生命中闪闪发光的精神钻石前言:【博物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概念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经济学的简单常识上,试图通过基本的推理去理解并解释事物的本质。【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说白了就是:有得必有失。【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不能亏本儿。CHAPTER1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买房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即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1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不会亮?【固定成本】2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不能?【内置变压器vs随身带沉重的变压器:两弊相衡取其轻---因‘物’制宜,成本最低】3为什么牛奶装载放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几何原理】4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历史渊源】CHAPTER2 供求关系实践电商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并且,从长远来看,新技术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利润,而是降低了商品夹克,使消费者受惠。【由此可见,在科技的洪流中真正受益的是消费者;而生产者为了生存,只能在科技洪流中愈战愈勇不被沉积到泥潭中】。【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种货币计价,其价格应是相等的。即是说,通过汇率折算之后的标价是一致的,若在各国间存在价格差异,就会存在无风险地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套利空间。【市场清算价格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平衡价格就是所谓的市场清算价格。5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有提供免费的花生米?【互补or互替品,决定了如何影响供求】为什么很多人退休后,孩子也长大离开了家,这是他们却要买大房子?CHAPTER3 职场的奥秘*【竞争型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呈正比关系。【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 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wage differentials】: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即使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相同的劳动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也会存在工资差别。排除行业和区域垄断因素,形成这种差别的往往和工作的性质和条件有关。例如有的工作令人轻松、愉快和安全,而有的工作则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或者不安全。由工作的这些特性引起的工资差别称之为补偿性工资差别。6为什么在高档餐厅,侍者的工资比助理厨师还要高?【潜能+经验】7为什么员工的工资一般是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不是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增长?【年限薪资制】CHAPTER4 折扣中的经济学*在实际的产品(尤其是奢侈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是顾客必须首先越过某种门槛。8为什么酒店附设小酒吧的夹着那么贵?9为什么不少游乐园里最受欢迎的有的项目总排着队,游乐园却并不对之额外收费?【原因:怕取消后续的长期消费。故迪士尼最合理的折扣方案之一:定额收费并依靠派对限制使用次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CHAPTER5 军备竞赛与公用品悲剧*追求个人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的效益。*【公用品悲剧】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最生动的现实是:看表演时有人为了看清楚站起来,导致所有人都站起身,结果没有人比大家都坐着时看得更清楚。具体案例如下10-13:10为什么一生倾向于开过量的抗生素?11为什么妇女愿意忍受高跟鞋带来的不适感?12为什么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13为什么高速公路上独立的北行车道上发生了车祸,却使南行车道堵了车?CHAPTER6 所有权之谜18C末对产权作了明确规定,美与其他工业国家的生活标准提高了40多倍。相反,缺乏此制度,鲜有富裕国。14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无繁衍之忧?【有无所有权】15为什么苏联解体使得里海鱼子酱产量锐减?【有无所有权】16为什么边开车边吃汉堡合法,但边开车边打电话却不合法呢?【连环效应】CHAPTER7 市场信号揭秘*在有限信息下采取行动的代价,比承担掌握充分信息时所需的代价更划算,因为有时掌握信息的人无意照实透露,反而变得更糟。17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哪家公司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18为什么接近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①批发与零售的差异,②信息不对称估价较低】19为什么澳大利亚电影在美国如此成功?【信息不对称=信息不足+现有信息非有用信息】#【二年生症候群】在统计学上叫回归平均。比如说球员发挥第二年不如第一年。*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能帮助我们理解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20为什么商店会在窗口张贴“导盲犬可入内”的海报?CHAPTER8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指出:许多文化规范都是给予解决当地当时面临的问题而出现的。如:儿童死亡率高的地区(如撒哈拉以南地区),文化倡导超然物外虚无淡泊;战乱区则倡导勇敢;芬兰人出了名的性格孤僻。有趣的国际差异来自于很多因素:不同职业的机会成本,经济政策,社会习俗21为什么日本人在婚礼上的开销比美国夫妇多?【300-500人,严重依赖社交,以和为贵】CHAPTER9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在做决定时,人们有时会依赖严重错误的信息,还有些时候,他们会从正确的信息中推导出错误的结论。22.为什么大多数商店把男装摆在较低楼层,而女装摆在较高楼层呢?CHAPTER10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每个人在婚配这一非市场上的购买力,取决于该人天生的个性特点。 23为什么男女初婚年龄延后了?【早结婚的机会成本增加,收益却减少了】*没有契约式的承诺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宝贵的交易就做不成。

当作阅读经济类读物的小饼干

书也不厚,看完很快,基本也不用太费脑。里面以案例为主,穿插些经济学原理,但案例看起来,感觉有些不是很难回答。可能与中美的文化差异有关。有些案例还是挺有意思的。教授教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的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教导方式还是不错的。不过如果真的想学习经济学的话,还是看些稍微正式点的书,这只是一种快餐文化。

你什么时候会对这个世界感兴趣

你什么时候会对这个世界感兴趣?是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地探索这个世界好玩呢?还是一上来就给你一个目前相对正确的理论框架,里面好多数学式子的推导好玩呢?我想,大多数人的直观感觉都是前者好玩。其实,人类的知识习得不也是按照前者来的吗?最开始对身边某种现象很感兴趣,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居然有这么神奇的功效?为什么这样子做就会好很多?人类都是对身边的某些现象感兴趣,觉得好玩,然后开始一点一滴地探索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建立起了我们现在的理论大厦——一大堆的经济模型、自然科学的定理……而现在,我们对身边的经济现象略感兴趣,直接接触现在的理论大厦,很多人都会被绕晕吧,也会丧失对经济学最开始的兴趣,更会丧失对经济学原理最直观本质的把握。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经济学,丧失了对本质的把握,就会开始迷茫。《牛奶可乐经济学》从身边小事入手,充分利用成本效益原则——这个我们每个人有着充分理解和把控的原则,一点一滴地剖析经济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不能说完全对,只能说是合理的猜想(比如作者分析个半死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装在圆瓶子里,结果官方辟谣说我们当初就是瞎搞的没有为什么)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多了很多美妙的猜想,思维的跳动和智慧的火花,这些都是有理由的,以后自己可以试试看。漫步经济现象,逐步探索,逐步有趣。本书觉得唯一不足的是,到了后几章,看不到什么新的想法了。不过本书是入门读物,也不能苛求太多。想要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原理,还是拿起大部头一点点啃吧。

经济学最终成为生物学

大量的例子让我挺喜欢的,读起来丝毫不费力,也随时可以放下再读。以前曾经思考过相似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看完这书,顿悟了:任何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归根究底,就是利益二字。哪一种存在形式能让主体得到最大化的利益,便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这与进化论思想一致。呵呵,经济学到底还是生物学。

无处不在的经济学

从我们接触社会开始,便会看到超市里的牛奶都是盒装的,而饮品都是圆柱形装的;每到冬季快结束时,羽绒服才会打折;雄性的孔雀开屏比雌性的更漂亮等。在我们的认知中,好像这些东西就是规定的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早已习惯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因为习惯,所以我们不会去问为什么。我也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前些天在一个平台上看到有人推荐了这本书,我是对这本书的名字吸引去看的。我才知道这些我们早已习惯的,不去问为什么的问题,其实都有他存在的原因。或许这些原因很复杂,但是他的复杂会来自于各个方面,而源于经济学方面的原因让我从看完这本书之后顿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完这本书或许不会让我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但是至少当我面对生活的一些问题时,我能让自己去经济学方面去思考,这样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也让我开始对生活中已经被我们认知为习惯的东西,去思考一下为什么。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吧。还有就是成本问题,在社会的段位和自我的认知问题,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机会成本。都说时间是金钱,但是每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一样的。我想只有当我们达到每个境地时,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时间机会成本。如果给个人都标上价钱,那就是我们自己积淀的价值越高,那么标价也就越高,效益自然也就越高。马上毕业的我,偶尔踌躇,偶尔担忧,偶尔奋起。坚持着被朋友说成兼职的job,我相信在这样的日子里需要的是勇气和格局,即便最后一场空,至少我可以骄傲地说一句在这段日子里看了几本别人没看过的书。

言过其实,哗众取宠

总的来说,这本书有些言过其实,一本书一旦进入了畅销书的行列,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的本身价值不会太高,言过其实,虚张夸大在所难免。因为如果他的价值是一百的话,出版商会把他炒作到二百甚至三百。而对于读者而言,心理预期就是在二百甚至三百,当你真正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包装比内容更丰富了。这时候就会有受骗的感觉。(这也是经济学原理的一个实践么?)    这本书略微有些亮点的就是系统性地列举了很多经济学和生活实践联系的例子,话说回来,这些例子的解释即使你不懂经济学也好像能解释一二,所谓联系似乎也不过如此。    因此,这本书就当饭后茶余的消遣而已。    此外,如果书都这么写的话,写书也未免太轻易了。轻易到很难赢得人们的尊重。

读可以,但不要全信

我这辈子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跟钱打交道(至少直到现在为止),所以让我读一本经济学书籍,实际上我是拒绝的,今年读过《冲突的战略》(讲博弈论的),结果剩了三分之二宣告失败,就连读过的三分之一都完全处在云里雾里。偶然之间去朋友的书店,看到畅销书里排名前十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鬼使神差地来了兴致,翻了一番后决定入坑,结果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真的是个坑。我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本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在于它很通俗。作者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曾经布置过一项特殊的作业:希望学生用经济学原理去去分析身边看到的现象,力求于让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人能够看懂所讲的内容。而这些学生们的回答,就成为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几乎用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形式,每一个篇幅解答一个问题,但每个篇幅都很短,不会让人对冗长无味的知识产生厌烦。如:为什么打开冰箱门时冷藏柜的灯会亮而冷冻柜不会?为什么女模特人数那么多但收入却普遍高于男模特?为什么牛奶会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则装在圆瓶子里?等等。总体而言,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不是五星,这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因为我的专业知识几乎为零,我仅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去出发,它并不能足以让我给出满分的成绩,具体原因我会写出。首先这本书有两点前所未有的好处,第一是学会如何用经济学的角度去看问题,这对于一个并不是从事经济学领域的人来说是一次很不错的思维风暴;第二是它用浅显的道理解释了一些专业的经济学词汇,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大有裨益。但使我庆幸的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并且只可以用经济学去解释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事情是与行为与利益无关的,这也证实了这本书中有一些解释不够全面,甚至有失偏颇。比如这本书说到,汽车加油孔之所以有些在左有些在右是为了减缓司机在加油时总在一侧的排队现象,实际上了解汽车的人都会知道,加油孔的方向在司机左侧或者右侧与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安全考虑,油箱的位置会摆放在驾驶员斜后方,但有些国家是左驾驶,有些国家是右驾驶,当左驾驶的车型进入右驾驶的国家时就需要改变驾驶席的位置,但原本的油箱位置不会改变,因此才会出现有些加油孔在左,而有些加油孔在右的现象。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按照书中所说,那么在设计这款车时如何判定加油孔到底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呢?难道是随机掷骰子吗?显然车企是不会这么随便的。再比如,书中问到,尼龙搭扣的鞋子比穿鞋带的鞋子更加方便,为什么还是会有人不穿使用尼龙搭扣的鞋?书中给出的解释是尼龙搭扣为大多数老人、小孩以及不会系鞋带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因此被当成了无能与脆弱的代名词,才会导致很多人不会选择穿。但事实上,从一个年轻人对鞋子的审美角度来看,传统鞋带的设计是无可取代的,尼龙搭扣就算再方便,但很多鞋子的设计感却只能通过穿鞋带的鞋子体现出来,就算不方便,为了审美,鞋带也不会从市面上消失。说这两个例子并不是吹毛求疵,事实上是指出了这本书中一个既好又坏的现象,就是它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了种种问题,但却是只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这在某些方面上忽略掉了其他的原因,很容易对不了解实情的读者产生误导。要我评价这本书是否可读,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可读性的,至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世间现象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教给人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但却不是一个权威解答,如果读者要看,建议只可取其精华,对一些没有把握的描述,尽量存疑,不可全信。微博:@木本缺一

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

看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我的微观经济学真是烂爆了T^T.....神马边际成本、规模经济...完全没有概念。真想回去再把课本啃一遍= =书中的很多例子是很贴近生活的。如果是穿插在枯燥的经济学课本中,必定会妙趣横生。只是,这么多的生活例子组成了一本书,看多了,未免有些审美疲劳。更何况,有些例子解释得有些牵强。有些也不是很符合中国的状况。不过总体来说还不错啦。比较贴近生活。其实经济学真的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多想多思考。知识也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

小白读懂经济学

有人说好奇心害死猫,也有人说好奇心是世界进步的最原始的动力,毋庸置疑的是,由不得你挣扎,你下意识的总会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感到不解。为什么自动取款机上都带有盲文,虽然其实机会不会用到?为什么商场的同物不同价的折扣现象没有引起反感,反而带动销量?又为什么电器零售商会在特卖会前夕专门找人在冰箱上敲出凹痕?为什么酒吧喝水要钱,花生却免费?为什么有异性朋友的就更容易找到异性朋友呢?诚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总是五花八门,而《牛奶可乐经济学》只是教你带着经济学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一切让你疑惑的商业问题,总会从某些角度让你恍然大悟。总结起来,不过三句话:做选择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碰机遇要记得没有免费的午餐,看市场上下波动总离不开供需关系。再进一步,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商人的唯一目的。牛奶一文最难得的是给我们带来了经济学的启蒙,能让一个如我一样的门外汉找到凡是以利益为准绳的商业感觉。引文中提到的成本效益原则是贯穿整本书的线索,只有当收益高于成本的时候,才需要采取行动。这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也可以作为做决定的出发点。比如,在产品设计中,从整体设计到某一功能的增删以及外形尺寸的定位,都纪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要保持低价、满足商家竞争的需要。也就是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达到足够多的利润,进而使总体收益高于所付出的成本。再比如,在员工雇佣形式上,是选择外包还是内招,也要从谋得最大利益出发,如果高价聘用临时管理人员的收益,从利用率和带来价值上看,是高于招一个固定员工的,那么何乐而不为呢?甚至是城市中的晚婚现象,也是因为人们求学时间普遍变长且婚配市场选择拓宽,这些收益增加而决定的。实践是检验成本收益原则的唯一标准:首先,这种收益是可以使广义上的:人脉的增加,如日本婚礼往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心理上某种集体认同感的满足,如女装的尺码往往是标号,而男装就可以是实际尺寸的体现。其次,在收益的范围,有时候也要从个人利益上升到集体利益。一方面,当个人受益时,受损更严重时,就需要考虑集体利益,在所有权问题中,非法占有土地10年以上即为合法就是这样,长期无人认领的土地,利用率大大降低,有人来占也对社会来说也是好事。另一方面,是防止公用品悲剧。虽说,生产力的提高或者技术的创新,短期内能给生产者带来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是拉低了产品价格,造福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正是说明了追逐个人利益,往往能够造福其他人。但是,个人采取行动,会使得他人承担成本,产生“公用品悲剧”,比如女士为了显得自己高,都穿高跟鞋,结果现在所有人都要忍受高跟鞋的痛苦。这时候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调节,好比学校规定穿校服抑制可能的攀比之风;出租车分段计价,保证消费者权益等等。最后,收益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变化,这适用于那些来自于文化渊源和国情改变带来的经济现象。各国人民的收入不同,带来的消费观和消费选择也自然随之变化,所以亚洲国家使用短消息比美国多,在美国看电影不需要对号入座,在中国就行不通。政策也会影响经济,所以美国的食糖是均价的两倍,这样既不会让消费者过度抵触,反而能购迎合大型生产商的需求。女士扣子在左,男士在右边,也是因为古代女士都是仆人给穿衣服,在左边更方便,现在的服装需要适应这一需要,赢得更多的客户。正是因为追逐利益是经济的本性,所以免费的午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职场中看似待遇非常好的工作,一定有它特有的不足,比如危险、劳累或者对职员的要求很高。源于这种平衡,选择工作时,期待高薪水的就去效率高的,期待高职位的就去效率低的。而看似不能满足一价定律的折扣,则是因为享受它一定要越过某些门槛,比如排队或者掌握一定的信息。折扣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也能满足生厂商的利益,对于有一定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其他买家原价,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因此,可以知道,带着成本收益的思维去看待大多经济问题,至少不会太盲目。进一步,在成本收益原则的主导下,供求关系理论就破土而出了。产量和价格的波动需要看供求双方,产品意外的价格和供应量都是由其中某一方或者双方决定的。职场上的薪资、婚嫁市场购买力和受欢迎程度,都是既与自身情况有关,也与市场需求分不开。《牛奶可乐经济学》就如书名所示,就是说明了为什么可乐多用圆瓶而牛奶多用方盒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作为顾客时刻警惕免费的午餐,作为商人多多权衡投入产出,总之都是最大限度的寻找利益,抓住这些原理带来的机遇和暗示,来造福自己。

教你观察世界的一本书

其实好几年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没看,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书中就是把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用经济学的思维进行了解读,所谓博物经济学。读书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跟之前读过的那一本“经济学通识“进行比较,按成书时间看,经济学通识应该是在前,相比较而言,个人喜欢”通识"多一些,可能都是讲的国内的事情,更加的会有共鸣吧。尽管如此,这本书也是很值得读一下的,能够让你更加仔细的去观察这个世界,会让你发现,原来这社会上的所有事情,小到牛奶、可乐盒子的形状,大到国家发展,都可以用经济学这把刀,一点点剖开来看的,不过看完的感受,的确没有“通识”那么的毁三观。

一个围绕成本效益原则展开的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成本效益原则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看似与经济有关或无关的事物都是离不开成本效益原则的,当然也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在内。作者在绪论中就对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了解释,后期在理解上也不会出太大问题,重要的是真的让我看到了是如何将经济运用到生活中的,书本所说的现象也算是明白了。作者在文末也特别提出了要学会将这些思想去解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能想到的可能是淘宝“双11”吧,在此也尝试分析下,希望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对我的分析提些意见,亦或是对生活中的现象发问引发探讨。做法一: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会一直关注着价格动态,因此有些商家通过事先的略微提价再节日当天降价,有利于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例如原本售价30元的东西成本价为15元,在节前商家先将价格提到35元,在节日当天降价到27元。这一做法相较于提价前的价格降低了3元,提价后的价格降低了8元,显然提价后的降价总额更大,刺激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进行购买。而实际上商家还是在盈利的,虽然每件商品少赚了3元,但他所在每件商品上多投入成本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利润总额是会远远大于未投入之前的,也就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做法二:设置门槛。不少淘宝店主会在商品详情里注明关注店铺或者收藏宝贝可以获得满100减5元的优惠等,又或是附赠小礼品等。这就变相给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一些折扣优惠,又不会让那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客户或者是时间成本较高的客户感到有失公平。做法三:买一送一。假设店铺有商品a和商品b。a、b商品售价40元,成本20元。a有100人喜欢,100中有20人也喜欢b商品,但他们觉得b商品只值35元。b也有100人喜欢,当中有20人喜欢a商品,觉得a值35元。此时他们极大多数可能只会买a或b,商家盈利4000元。若商家将价格改为一件40,两件70元,则在消费者看来ab两件商品的价格分别35元。此时即喜欢a又喜欢b的40位消费者,看到两件商品的实际价格都低于自己的心目中的价格时,极有可能两件商品都够买,这时商家可在这40位消费者上获利1200元。假设剩下a中80位消费者和b中80位消费者,有四分之一被这个促销活动吸引,则商家可获利1200元。假设剩余120位消费者都只够买一件商品,则商家可获利2400。因此,商家通过促销活动可获利4800元,较之前多获利了800元,而消费了两样商品的客户又觉得自己在消费时节省了10元,这一举措着实满足了双方的需求。以上三点都利用是利用成本效益原则从折扣这一环节对淘宝”双11“的商家促销行为进行分析,其实还可以从供求,法律,产品设计等分析,写起来可能会相当长,在此不一一说明。写到这里才发觉,作者也是给我们经济生活给予了一些思考方向,和分析方法,非常建议读管理和经济相关以及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人阅读。这次还对文章中的现象结论,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联系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的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

阅读时间:2013-2-19 至 2013-2-20牛奶可乐经济学引子2个重要概念:机会成本;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例子:2个演唱会)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进城一次,省10美元,不论你买的是价值20美元的闹钟还是2500美元的电脑)要彻底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能单凭理解数字跟图表即可。第一章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只有收益(以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不低于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额外消费者数量来衡量)的时候,才应当增加某一产品功能。一个人收入越高,就越有可能愿意为附加功能买单。(例如,在冷藏柜跟冷冻柜都装有灯 高档冰箱售价不菲)有时候我们必须深入考虑历史源流,才能对产品设计功能做出解释。(例如,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是包装盒却大很多)第二章 供求关系实践“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从长期来看,产品的价格不应当超过其生产成本。否则,盈利机会必会诱使竞争对手进入市场,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供应量也会增加,最终拉低价格,逼近成本。两座城市之间的黄金差价,一般不会超过两地之间的运输成本。 (一价定律,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注意,一价定律最适合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N多基础概念,请见P38.第三章 职场的奥秘除非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零,否则你自己不论做什么事(家务,例如割草或熨衣服)总要耗费你什么。第四章 折扣中的经济学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件产品所需的成本)比平均成本(指生产总成本除以生产总量)要低 -- 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特点。平均成本随产品单位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只要能以比边际成本高的价格多卖出一单位产品,生产者的利润就会增加。凡是具有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都必然会用到设置折扣门槛这一工具。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同时无需对其他顾客降价,能推动生产者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公司的研发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可以以低于平均成本,但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销售部分产品,增加利润。但是,为了给研发成本上个保险,公司必须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其他产品。高收入者的时间机会成本高,因而对价格的敏感度低。第五章 军备竞赛与公用品悲剧“看不见的手”: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举例,生产者采用节省成本的创新,是希望获取更高利润,但由于竞争公司的群起效仿,产品的价格下跌了,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 追求个人的利益,往往能使他能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公用品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受最少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第六章 所有权之谜倘若人们无法简历对财产的明确法定权利,他们就没有动机去投资能够创造新财富的资本设备。美国“占屋者权利”--贵重的房产闲置,不符合整个社区的利益。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因为鲸鱼在公海,而每个捕鲸人都知道自己捕不到的鲸鱼,最终会被别人捕获)成本效益原则告诉我们,阅读或其他任何活动的社会能效水平,其边际成本等于私人和社会边际效益总和。在判断是否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个别消费者主要看重的是它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而忽视了它可能给别人带来的好处。第七章 市场信号揭秘利益存在潜在冲突的若干方,利用“难于造假原则”判断对方真正实力。在有限信息下采取行动,比承担掌握充分信息所需的代价更划算。即掌握充分信息再行动的代价往往超过能获得的收益。两种买家: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第一种买家因为知道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存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候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二手车买卖)在棒球界新秀选秀,只有水平超常发挥的球员才能赢得年度新秀奖。在这一年,他们的成绩比将来的平均成绩可能要高得多,那么到了第二年成绩回落属于统计学上的“回归平均”。一旦碰到随机性成功,必定会出现“回归平均”。第八章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人均收入,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不同收入的人大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亚洲手机用户的短信使用远超美国,巴西铝制易拉罐回收率更高)第九章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该章所述内容,皆可参考《怪诞行为学》一书。第十章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没有契约式的承诺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宝贵的交易就做不成。倘若法律契约(婚约)能得到爱情的强化,便可以实现一种更为安全的承诺。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即便出现了更和气更富有更迷人的新潜在伴侣,很多婚姻关系也未收到威胁。因为和伴侣有着情感依恋的人,并不想追求新的机会。情感承诺让人们无法清晰地按成本收益来衡量与伴侣的关系,这才是它效果最好的地方。

活在一个成本的社会

这个社会被成本组建起来,避开不谈经济学,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本书一想到这个世界背后都是成本,心里是很难接受的。不过,如果你想要用这本书来进行经济学的入门,是非常推荐的。翻译的问题,导致一些很简单的日常生活的道理被翻译来有点拗口。不过,今年结束的第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总体而言非常不错。

小白看懂经济学

1 引子1)机会成本:你为了从事这件事情,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例:免费获得40的A门票,想看50的B,机会成本是价值50的B - 免费的40A=10,故只要免费的A对你来说价值10元,就可以去看。2)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成本时,你才会去做。例:便宜10美元的闹钟和便宜10美元的电脑,你是否会进城买?成本效益一致。2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1)产品设计的平衡:既要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要保持低价、满足卖方的竞争需要。例:自动取款机上的盲文。 2)产品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I. 只有当收益(增加功能所吸引的消费者数量)不低于成本(不愿意支付费用而流失的消费者数量),人们才会去增加产品的功能。即,不能因为增加功能而流失消费者。例:汽车变速箱的个数随着油价波动而波动。II. 某个功能确实有用,但用得着的机会少,那么它加上的可能性就不大。例:冷藏柜有灯,冷冻柜没有灯。3)产品设计的细节:与几何原理有关。I. 存储和饮用的方便。例:软性饮料是圆瓶子,牛奶是方瓶子。牛奶放在冷藏室里,存储费用更高,方形的更有效利用,而软性饮料则可即时饮用,圆瓶子更方便。II. 视觉上的更受欢迎。例:易拉罐瘦长取代矮胖,虽然更费材料,但是消费者愿意买账。4)产品某一功能的设计:I. 不同功能形式符合产品可能的使用方式。例:自动贩卖机贩卖报纸可以一次拿多份,饮料只能拿一个。II. 不同表现形式传递信息更易接受或造价更低。例:硬币上侧面像,纸币上正面像。III. 不同形式源于历史渊源。例:女装扣子在左,男装扣子在右;DVD和CD一样大,但是DVD包装盒比CD大很多。3 供求关系实践1)公司价值与新技术的应用I. 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提高生产率,而是创造多少利润。II. 长远来看,新技术的应用不会给生产者提供利润,而是拉低价格,造福消费者。2) 没有免费的午餐和一价定律I. 警惕太过美好的机会,当价格超过生产成本时,就会有竞争对手参与进来。II. 如果试图给富人高价,就会给竞争对手创造直接的获利机会。3)价格或者产量的波动要看供需双方。I. 愿意以主流价格购买的消费者与愿意贩卖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市场处于平衡,这时的价格为清算价格i. 特定产品的需求: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ii. 特定产品的供应:有多少生产者愿意卖II. 价格或者产量的波动看供需双方。i. 交易由买方带动,会使买方人数变多或者消费变多,买方愿意或者不愿意为某一产品多花钱。例:酒吧喝水要钱,花生免费。手机电池比手机贵。退休老人买大房子。酒店入住率高房价低。ii. 交易由卖方带动,意外产品供应或者意外的价格与供应量以及成本差异有联系。例:彩色胶卷比黑白便宜。清洗女士衬衫比男士贵。90年代高尔夫球场在华盛顿郊外遍地开花。iii. 供求双方共同决定。例:贺卡公司派发免费“非节日”贺卡探销路。红蛋比白蛋贵,一方面红蛋好卖,故消费者买;另一方面红蛋成本高,卖家愿卖白蛋。畅销书比不畅销便宜,畅销电影反之。冲洗照片愿意免费冲第二套,一方面读者需求,提供宝贵服务,另一面商家成本低。4 职场的奥秘。1)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基本原则:雇员工资与他们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创造的价值成正比。例:女模特比男模特工资高。工资高的人薪水比普通人涨得快。2)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特定工作的薪水高,因为工作环境恶劣或者发展前景不好。例:侍者的工资比助理厨师高。效率高的工资比创造价值低,效率低的比创造价值高。注:选择工作时,期待高薪水的就去效率高的,期待高职位的就去效率低的。3)劳动力市场特有的模式:I. 监督雇员和稳定雇员。例:工资随年限而不是效率增长,可以防止怠工和跳槽。高素质员工的薪资更高,防止怠工和跳槽。公司入职前背景调查,MBA课程入学后背景调查。II. 自己动手和请别人干:成本与效益。例:专业人士换轮胎;高价聘用临时管理人员。III. 专业人士得到的工作报酬:报酬高低影响建议。例:医生更倾向于推荐能使自己获利的疗法。5 折扣中的经济学——一价定律的另一种理解。1)折扣共同点:享受折扣,必须越过某种门槛。例:电汇比支票手续费高,因为支票需要迈过等几天的门槛。2)折扣带来的效益增值:对于有一定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其他买家原价,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例:周末过夜的折扣机票。电器零售商会在冰箱上敲出凹痕。购买音乐会套票便宜。机票现买贵,剧院票现买便宜,门槛不同,都是为了填满座位。3)折扣门槛的形式:I. 掌握一定的信息。例:星巴克的小杯折扣咖啡。II. 刺激卖家降价或者免费。例:餐厅免费续杯,增加客源。廉价航班的餐点收费,高级酒店上网收费。III. 卖家有权索取高价,或者不退预订费,但出于策略,不这么做。例:游乐园排长队,不加收费。租车公司不收取消费,酒店和航班收取消费。6 军备竞赛与公用品悲剧1)市场中个人利益的追逐,往往能够造福其他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例:新技术的创新,最终拉低产品价格,造福消费者。2)个体效益高于成本时,个人会采取行动,但也会导致他人承担成本,造成公用品悲剧。例:妇女忍受高跟鞋的不适,许多小镇超市24小时营业。商店九月份摆出圣诞品。公园的樱桃没熟就吃光了。平分账单花费更多。3)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协调。I. 个人回报取决于绝对极小,但是生活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故进行整体调节。例:学校要求穿校服。冰球选手一致通过戴头盔,但个人选择都不愿意带。封杀超瘦模特。儿童入学年龄有规定。II. 具体形式仍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定。例:汽车装安全座椅,飞机不用。游船的防撞设备比汽车少。III. 特殊利益观点有时候也有用。例:开车吃汉堡不违法,打手机非法。IV. 同时保证消费者权益。例:出租车费分固定起步价和变动的较高里程价。7 所有权之谜。确定并执行产权,要求投入资源,有时候最终受益并不值得。I. 强制执行产权有局限性。例:有时码头禁止陌生人停靠是违法的。非法占有土地10年以上即为合法。II. 强制执行有艰巨性:以某种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效。例:鲸鱼即将灭绝,鸡却没有。地中海污染比盐湖重。能租到影碟却租不到书,一则有公立图书馆,一则书读得太慢。8 市场信号揭秘。1)成本效益原则:有限信息做决定的代价,比掌握充分信息所需要的代价要小。I. 掌握充分信息的人,出于某种原因无意透露。例:股票分析师一般不给出卖出股票的建议。II. 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有时候也有用。例:商店贴“导盲犬可入”2)难以造假原则:若潜在对手间的信号真实可靠,那这个信号必然是难以造假的。I. 难以造价适用于潜在对手之间的沟通。例:平面广告和产品包装上写参见电视广告,因为电视广告的产品都是明星产品。律师花钱在衣服上,教授不花。经济学里面公式多。II. 卖家和买家的非对称信息:市场上两种买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而第一种由于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的联系暗示什么,有时候能减少损失。例:接近全新的二手车把新车便宜很多。美国人觉得澳大利亚电影质量高,只有质量高的才能打入美国市场。III. 摒弃既成偏见,能够帮助决策。例:二年生症候群。忽视表扬的力量,而高估批评的力量。8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成本效益原则:相关成本收益不同,给各国带来的行为差异。1)收入差异的人选择不同,不管文化背景如何。例:巴西易拉罐回收率比美国高。亚洲国家使用短消息比美国多。电影票对号入座和一张只看一个电影的问题。2)不同职业带来的机会成本差异。例:美国男足表现差,女足表现好。3)各国政策带来的行为差异。例:美国食糖是国际水平的两倍。欧美人喜欢买小排量的汽车。4)相似产品,在不同国家的营销手法不同。例:DVD各国不一样,CD各国一样。5)文化差异或社会习俗差异带来的经济差异。例:日本婚礼开销很大。9 当心理学遇到经济学。1)认知错误:做决定时,人们依赖错误信息,或者从正确的信息推出错误的结论。例:地产中介带客户看两座类似的房子,其中一栋却比另一栋便宜且好。冰淇淋卖大份和小份不同。维多利亚每年价值百万美元的镶钻内衣。2)理解经济活动中的选择,需要更加细致的划分动机。例:越来越多的公司把保安外包。受欢迎的餐厅或者酒店,并不会在爆满的时候加价,防止顾客产生敲足杠心里。收银员多找钱人们愿意退,没收费人们不愿退。超市大力推销处方药。3)人们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虽然理论上,现金奖励胜过等值的其他奖品。例:某公司年终奖不是现金,而是宝马。4)人们做选择,趋于构建个人或群体的认同心理。例:女装尺码用标号,男装用测量值。男装在低楼层,女装在高楼层。10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也受供求逻辑影响,满足成本效益原则。1)婚配市场的购买力,取决于该人天生的特点。即门当户对。例:含蓄是好的品质。有异性朋友更容易找到异性朋友。外表漂亮容易聪明。2)成本效益原则。例:城市晚婚变多了。军婚十年后离婚。3)契约式的承诺能带来安全感,否则很多宝贵交易就不能完成。例:婚姻能够保证一定的见异思迁。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婆婆在给我准备晚餐,我利用这个时间写点东西,哈哈,真是幸福而享受呀。《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13年初买的,刚开始上经济学的课程,老师推荐的读物。当时很积极地买来翻了翻,觉得将经济学原理写的浅显易懂,例子也很生动,一口气看了将近一半。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搁置了,最近翻看以前的书,又拿起来重新认真读了一遍。这本书写的好的地方很多,很多例子也可以清晰的记住,还能拿来给老公分享一下。例如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牛奶盒子是方形的,而软性饮料的瓶子是圆形的;为什么男人的衣服扣子左边在上,而女人的是右边在上等等。不过由于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所以很多理论和例子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硬搬过来就很牵强了。总结来说,作为经济学入门,这是本相当不错的书。尤其是我这种不懂公式、数学又烂的文科生,看起来会省下不少的力气。不过不能当故事书看,其中的很多经济学原理还是要动脑袋思考一下才行。所以这本书看下来也颇费了写时间。谁叫咱是看书快的银呢。继续阅读中。休假第一天,没啥感觉,之后的日子要让自己过的充实哦`~天气变冷了,不能总带着宝宝出去溜达,但也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习充实自己,不能让时间白白浪费。

解释,还不如举例

罗伯特-弗兰克在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里利用了一个独特的方式来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他把书分成了十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不同概念。主要的信息是从一个个小故事里传达给读者的。各个故事的会试着从一个合理的经济角度来回答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在很多的高档餐厅,一个侍者的工资比助理厨师的高?这些问题是罗伯特-弗兰克和他的学生根据他们对市场的分析与研究建立的。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就是罗伯特-弗兰克解释不通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来源的那一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关于印度的房价。在印度,高于四层楼的建筑是越高的房间贵,但反倒过来,低于四层楼的建筑是一楼和二楼的房间贵。按常理来说,这说不过去,因为不管是多高的楼,都是偏上的房间风景更好。还有,高一点的房间噪声也会少。这两个说法逻辑上来说都是非常合理的,那为什么印度会出现这种状况哪?原因是因为印度有一个特殊的法律规定说低于四层楼的建筑可以不装电梯。如此一来,大部分人就会买一二楼的房间。要不的话,他们每天回家就要爬三到四层的楼梯,这对他们的身体素质要求太高了。对一二楼房间的市场需求量大了,售价自然也就更贵。然而,高于四层楼的建筑有电梯,我上面叙述的两个关于风景和噪声的原则就不会受到影响,印度的公民也就愿意花更多的钱买高层的房间。
可以看出来,这本书非常注重细节,也很成功的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回答了一些问题。他的理由有凭有据,也清晰的让我了解了一个基本的经济概念:市场上一个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需求量。因为印度四层以下的建筑没有电梯,消费者都希望买到楼下的房间,造成楼下的房价高于楼上。

另外,罗伯特-弗兰克有一个问题让我琢磨了半天。他提到:为什么一个员工的工资是随着他在公司呆的年数增长的,而不是根据他的工作效率和产出那?自从以来,我一直认为工资是凭一个员工给公司带来的利益决定的,但罗伯特的解释让我大开眼界:很多公司怎么做是为了防止员工上班偷懒。不干正事,懒散,磨磨蹭蹭的员工一般来说赶不上几个月就要被炒鱿鱼了。这样一来,公司只会给忠诚和能干的员工加薪。这种加薪理念有两种好处:一,公司没有必要每分每秒的监督员工们在上班时的表现;二,员工们会带有更多的期望在公司里好好的干下去,就不会有大量的员工罢工。
我非常建议这本书,尤其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好处就在于你可以选择性地读不同的故事,对不同的经济常识有所理解。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本死板的课本。罗伯特-弗兰克不是写长篇大论的解释让读者去背很多经济概念,而是适当的利用了市场实际的现实例子让我们理解一些经济概念。


个人认为有轻微纸上谈兵的嫌疑

乍看之下细致入微而富有戏剧性,实则有牵强嫌疑。暂且无论是否真有经济价值,本书并没有系统而独立的思想观念和观点,只是对生活中的种种微乎其微现象的锱铢必较,个人认为有轻微纸上谈兵的嫌疑。这一点是较为欠缺的。但反观它的市场普及性,我们不难看出这本书抓住了消费者的兴趣和一般文化水准而希望踏入经济的心态,同时它通俗易懂,将仿佛遥遥不及的经济学具象化,转化为生活当中举手可得的实例,其解释生动而较不乏合理,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由于缺乏主管观点,个人认为该书只适用于业余,不宜作为即将管理业务人员读物。

牛奶可乐经济学

折扣门槛、成本效益、机会成本、供求关系、补偿性工资差别、公用产品与公有资源、所有权(个人承包责任制比大锅饭好)、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心理学与经济学等。对形象化的理解经济学概念很有帮助。我也举个例子:为什么在快餐店点餐时,服务员总是推荐点有折扣的套餐?

一本精彩,有价值的书

几个核心点十分精彩 到位 令我印象深刻:1.效率 追求实际效果 前面作者举例学习语言 想必学语言的时候大家都有同感2.相对位置 小孩入学时间 代价很大的军备竞赛3.回归平均 最佳新秀 换帅 批评与称赞4.婚恋市场的购买力 聪明转化的财富搭配美貌 强强联合 价值对等规律5.承诺带来的安全感 效果的相对性6.机会成本7.一切结果都是成本和效益的动态进行带来的不足之处是一些例子有些过时(我是16年读的此书);另外个别例子的解释稍显牵强 。整体而言十分具有价值,是一本能为生活中的智力冒险进行投资教育并进行智力训练的书。回报会到来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网上评价很不错的,说是很有意思,但是看到后来还是看不下去,最有意思的几个故事也就还是“牛奶可乐”“男女衣服扣子”等等几个经典的问题。就是根据实例解释了一些经济学的问题,但是觉得有些概念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可能加深了理解,但是对于外行还是不理解。

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

书名真好听,看完发现其实应该叫“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再见]好多问题都是完全没经济学知识的人也能回答的,大概因为其中不少段落是教授布置给学生的课题,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于是有些小朋友就应试地选择了一些明知故问但确实符合教授意图的问题,交差罢了吧。对我而言本书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了解了一些原本没接触过的美国生活小现象,比如美国所有的取款机都是带盲文的。棒球教练必须穿棒球服,而不像其他教练那样西装领带。当然也有些解答是挺长知识的,比如为什么男女衣服的扣子不在同一边,因为以前男人都是自己穿衣服,扣子在右边比较顺手又不会兜住左边的佩剑,而女士有仆人帮忙穿衣。嗯,所以以前的女仆的衣服扣子是和男士一样的嘛?anyway,这些知识虽然有趣然则和经济学有关嘛?还有些解释则是本人不敢苟同,比如题目中的牛奶可乐问题,我第一反应是因为纸质容器做成方的方便,金属塑料的做圆的方便。嗯,用存储空间利用率来解释好像是蛮有道理,一般也想不到,然则还是有很多需要冷藏的饮料做成圆的了呀,所以这些人都是傻咯?还有“为什么明明一夫多妻对男性有利,以男性为主导的法律制定者们还是坚持一夫一妻呢?”书中解释了一夫多妻后,最后剩男会比剩女多,受伤的还是男人,所以为了男人的利益,只能一夫一妻。然则啊然则,一夫多妻后剩下的男人,肯定都是一群屌丝,和坐在金字塔顶端制定规则的男人有半毛钱关系嘛?他们会为了屌丝妥协自己的利益?所以这肯定不是理由呀。和经济学相关的么也有一点,比如美国的“占屋者权利”——贵重的房产闲置,不符合整个社区的利益,所以一处房产如果长期被人占用到一定的年限,这里就自动归其所有了。当别人二选一的选项不符合你的预期时,可以试试给他增加一个选项,即使这选项看上去不比他之前选的好,但如果比他之前没选的那项差,他可能就会改选之前没选的那项。(虽然应该是更靠近心理学的范畴,不过确实挺有道理也挺新奇。)好吧,反正这么多点点滴滴看下来,多少还是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不符预期所以有点失望。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真心觉得非常好,写的通俗易懂,不像很多经济学教材一上来就N多数学公式,让人却步。本书选取的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例子,让人真正感觉到了经济学就在身边,全书中貌似只出现了两个经济学的名词: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另外,和行为学结合起来使得经济学更加有趣(还有心理学)。最后,个人觉得,除了经济学知识,从这本书中收获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力荐!!!

一点感想

1. 机会成本: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2. 折扣门槛。一般商家对商品都是有折扣的,但也设置了相应的折扣门槛,比如需要收集优惠券等,如果你是一个对金钱敏感的消费者的话,那么你收集优惠券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对你来说就很少了,所以你会获得折扣(用你的时间换来的),但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时间的机会成本很高,所以他们会直接购买,因而也享受不到折扣。3. 回归平均。 在经历某次非常成功(差劲)的表现后突然表现“很差(很好)”,不必惊慌,在经济学上这叫“回归平均”,你并没有表现很差,只是又回到了你的正常水平而已。4.无休止无限制的恶性竞争,最终只能导致大家全都一无所获,谁都没有成功。(为提高性能而竞相投资,最终使得投资毫无所获)案例:如果一夫多妻制对男人有利,而对女人有害,那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要禁止它呢?因为:一夫多妻制真正伤害的是男人!假定多妻合法,且社会上男女比例相当,10%的男性占有多妻,则剩下的男性会出现女性不够用的现象,从而导致残酷的竞争。。


 牛奶可乐经济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