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3319137
作者:黄冕堂
页数:404页

内容概要

黄冕堂,1924年5月生,湖南湘阴人。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并留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并兼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顾问。已出版《明史管见》、《清史治要》、《朱元璋评传》等专著及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中国历代金、银、钱、钞比价考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中国历代服用织品价格通考中国历代田亩价格考略中国历代工价考中国历代六畜交易价格资料类编中国历代荤食(肉、鱼、蛋)售价资料类编中国历代蔬菜、水果售价资料类编中国历代油、盐、酱、醋交易价格资料类编中国历代烟、酒、糖、茶交易价格资料类编中国历代五金、文具及杂货交易价格资料类编清代粮食价格问题探轨清代农村长工工价纵横探附录:新中国若干物价问题举例

作者简介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采用通史专题体裁对秦汉到民国末年期间的物价发展变化进行叙录。即以商品种类如粮食、丝布、田亩、工价等价格为专题按古今时间顺序进行纵向考察。考述起止时间是指从秦汉迄于民国末年,亦即考察从秦汉至民国末年2100多年时间内各种商品价格的演变。

图书封面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是我读书以来接触的第一本跟“考”相关的书籍。一直没有理解书名中“考述”跟清朝开始盛行的“考据”最本质的差距在哪,只能认为二者近似。(作者注:后来才明白“考据”是要对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而“考述”则使用范围更广,可指对某一学术研究而做的史料的收集、整理与考证并对最终的成果予以表述。 )严格说来这不是一本大众的读物,或许此书的重要参考意义之一就是把“中国历代物价考据”作为其他考据的一个参考。书中繁多而且枯燥的物价列表相信也不会勾起太多人阅读的兴趣。因此可将其书定义为:研究我国秦汉以来一直到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物价史料参考的“工具书”。书的定位搞清楚了,自然就可以避免别人给其乱扣帽子、导致有失偏颇的评论。中国历代物价问题之所以得以研究、书中研究的时代开端之所以取决于秦汉,皆因为秦朝的伟大功绩之一——币制以及度量衡的统一,整个国家也在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从秦朝的“币值二分”(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到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通行天下,不同币值之前的比兑关系才得以基本确认并统一,金属货币这一等价交换物才最终可以较为广泛的为中华大地之民众所接受,而度量衡的统一则为货币的“标签作用”作了必要的准备。最后也才有了书中的关于金属货币比价、粮食价格、服用织品、田亩价格、工价、六畜交易价格、荤食(肉鱼蛋)售价、蔬菜水果售价、油盐酱醋交易价、烟酒糖茶交易价、五金文具及杂货交易价格的种种考述。对于物价的变化规律,虽然没有专门的归纳,但依我看大概包括以下点: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出现物价波动的三要素:自然灾害、战乱、货币政策。2、同一物品同一时期的出现呈现不同价格的原因:地域、交通、人口。3、价格的不断上涨是物价变化的一个总的趋势。当然还有一些细化的原因:比如工价的不同——日工、短工和长工由于工人的身份以及其就业的时段背景不同导致日工工资最高长工工资最低;再比如民间盗铸货币现象的严重导致的贬值等等。或许是我疏忽,书中没有察觉到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对物价产生的积极影响,而社会的变迁比如资本主义萌芽又是如何作用于物价的貌似也阐述不多。对于物价飙升的责任还是主要归纳为自然灾害(主要影响农产品物价)、战乱(因经济全面破坏而影响所有物价)和货币政策(大量发行货币尤其是纸币以及劣币的流通)。金融学出身的我其实更愿意从货币的作用以及通货膨胀的角度去探究物价,但这些知识从书中直观上的获取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从题目也不难看出作者意在“述”而非“论”。这也再次让我联想到“考据”为何盛行于清朝的原因——一方面是学者“恶宋明理学的空疏”,但更重要的是明朝的专制统治衍生到清朝的文化专制(以“文字狱”为代表)逼得学者们不得不闭门研究没有政治风险的“考据学”以求得一时太平。回到正题,作者黄冕堂老先生翻阅史料无数、经几十年的研究形成的此书仍不失为一本纪录我国历代物价变化规律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经济学史有兴趣的人也不妨拿来看看,但若是看到图表就眼花潦乱的朋友还是放弃阅读此书的念头吧。
  •     说是读完了,其实只是花了几天时间简单过了一遍,真正需要查找的时候才能细细去用吧。一直想有一本关于古代物价方面的简明工具书。实在是因为国学底子太薄,平时看涉及历史东西,对那些俸禄薪水买卖交易等,看得迷迷糊糊,金银兑换各个朝代差异尚且大得无头绪可对比,何况又有用粮食做价用绢帛作价的,更是无从看起。所以,查到有这样一本书,实在是令人兴奋。该书用图表方式非常简单的列出各个朝代(至民国)金银钱三者对比,粮价,织品价格,田地价格,雇佣工人价格,牲畜交易价格,鱼肉蛋价格,蔬菜水果价格,柴米油盐价格,甚至包括了若干时期铜价,铁价,煤炭价,墨汁,棉袄,棺木等价格,最后附录了新中国90年代之前基本用品价格。可以说齐全而一目了然。从金价上看,宋代大部分时间金银对比在14两银子左右,元代在10两,而明朝平均值只有6两多银子,比宋元低很多。明代末年金价才涨到13两银子。清朝金价大略在10-15两银子之间,其中广州地区略高,京城相对较低。从钱上算,宋代初,银折合钱在800文,到了北宋末年,已经涨到2500文。明代纸钞变化更大,洪武宝钞最初1两金为4两银,1000文,折合纸钞1贯,但是到了洪武末年,已经1000文折合纸钞80贯,到最后,一两银已经变成7000贯纸钞,纸钞作废。清代初期1两银子为700文,没有几年变为标准的1000文,到了乾隆年间回到700-800文,嘉庆年间开始银价上涨,道光年间一两银子变成1600文,因为银子外流。此后银子价格一直在1500文-2300文之间。到了民国时期,金价极度混乱,一两黄金有等于10两银子的时候,却又有高达120多两的时候。一块银元折合0.7两银子。1902年,一块银元换铜钱900文,,1908年便换成1300文,相对稳定到30年代,已经变成4000文以上,甚至达到6000文。再抽取关于长工的记录,清代工人的工资,在清初与明代差不多,有趣的是,比较高的长工工资是在东北,因为人少地多,缺少劳动力,因此工价比大部分地区都要高,能达到年钱16吊,而且稳定,这也是闯关东的基础吧。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对研究经济帮助很大呵
  •     粮价(?)只考察了上海和长沙,资料汇整性著作。
  •     书不错,很见功力,具有长久价值。
  •     对这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
  •     非专业人士 买错了 不好评价
  •     对了解历史和经济非常有帮助,值得购买,收藏。
  •     老先生的功力之作,阅读恨晚啊。
  •     这本书很不错,内容详实,资料很多,值得购买!!!
  •     经济细节,可以作为资料随时查阅。
  •     主要是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药价情况,还没有细读。
  •     这本书不行,完全只是一堆数据,而且引文完全对不上号
  •     用这本书与王仲荦的《金泥玉屑叢考》对读,非常有意思。一个资料详实,一个注重汇通。
  •     用的时候查一下即可,很详尽。
  •     如果对历史经济没有兴趣,不要读
  •     大体看过一遍,明清近代的物价表不知道看过多少遍,有些地方我自己还拿笔记补过一部分
  •     一直希望收藏的一本书,谢谢作者
  •     通过更多的细节,来解读历史
  •     海量图表,一目了然,且偏重纵向比较。考察内容的多样性不及《金泥玉屑丛考》
  •     今年看到的最牛逼的一本书……
  •     历史 中国史 经济史
  •     这个商品还真心不错,值得阅读
  •     不是专业人士,不要购买。我太冲动了。
  •     fghdfhgfdhdfhgdfhgfhfhfdhfghfgh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专业性较强,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对于专业研究者,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方面的非常详细的历代物价资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对于普通读者,只要对中国历代物价问题有兴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前提是你要能够看得进各种数字表格。当然,书中还有作者对历代各方面物价变化趋势的分析,读来很有启发。
  •     学习钱币学的好书
  •     买来作为资料用的 备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