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史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香港股史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801866165
作者:郑宏泰
页数:570页

内容概要

郑宏泰博士现任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他先后在香港大学考获工商管理学士、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华人家族企业传承、香港潮州人及米业、香港华人身分认同、香港社会调查与分析等研究。
黄绍伦教授现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他先后在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及硕士,之后负笈英国牛津大学,完成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企业家精神、华人社会文化、移民现象、香港社会调查与分析等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香港开埠与企业集资
第一个十年的商业发展:西商纷设据点
第二个十年的商业发展:经济底子整固
第三个十年的商业发展:企业法规确立
第四个十年的商业发展:萧条走向复苏
结语
第二章 华商崛起与楼市泡沫
经济复苏与华商崛起
精英吸纳与政商角力
楼市泡沫与财富转移
泡沫爆破与华商败阵
买卖纠纷与法律诉讼
楼市平复与股市上扬
结语
第三章 经济飞跃与股市风暴
经济飞跃与企业纷立
炒风骤起与泡沫爆破
炒作与诉讼(一):香港麻缆厂与《碎士控卢斯唐治案》
炒作与诉讼(二):彭湛采矿与《何添控戴奎诺案》
结语
第四章 利益争夺与倡议立法
业界自律与建制规范的争辩
倡议立法:草案一读
倡议立法:草案二读
倡议立法:草案三读
立法后的抗争
结语
第五章 协会兴替与市场蜕变
首家股票经纪会的创立过程和会员背景
股票经纪会的规章 与制度沿革
股票经纪会的演变与兴替
遮打与香港股票市场的关系
股票市场与经济环境的蜕变
结语
第六章 省港大罢工与股市大震荡
省港大罢工发生的经过与结局
大罢工对香港经济的冲击
大罢工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股票调查委员会与市场改革建议
大罢工过后的经济及股市复苏
结语
第七章 战云密布与日侵灾难
沦陷前的香港经济
沦陷前的股票市场
日军入侵香港的经过
日军对香港股票和金融制度的践踏
日军败亡与香港重光
结语
第八章 战后接管与股市重建
战后接管与经济重建
股市重开初期的困境
两会合并与股市转活
企业迁港蔚然成风
解放前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间的关系
球槎与香港股票市场的关系
结语
第九章 经济转型与工业起飞
贸易禁运与转口地位的滑落
经济转型与工业起飞
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对香港工业的打击
垄断时期股票市场的发展
工业起飞与股市呆滞
结语
第十章 六七暴动与股市转势
1966年的骚动
1967年的暴动
暴动与港英管治的检讨
暴动对股市的冲击
暴动结束与股市复苏
上市门槛过高与华资多遭排挤
结语
第十一章 股市升温与股民痴醉
股票供不应求与股市迅速升温
创立“远东会”与竞争渐涌现
会所纷纷成立与政府急急立法
门槛下调与上市成风
股市鼎沸与股民痴醉
经纪业与经纪牌照的起落
结语
第十二章 市场开放与制度变革
开放投资空间与提升金融地位
女性投资者日多
提升中文地位与普及投资信息
恒生指数的创立和应用
垄断圈子与反垄断圈子的竞夺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索
李福兆与香港股票市场的关系
结语
第十三章 七三股灾与经济滑落
炒卖势盛与股市疯癫
股市崩裂与人心慌乱
石油危机与股市失序
企业倒闭与汰弱留强
强化监察与完善制度
结语
第十四章 企业并购与楼股整固
股市疲弱与并购风起
楼市整固与发展新界
股市复苏与改革开放
结语
第十五章 华洋对阵与中英谈判
石油危机再现与企业北望神州
前途谈判与股市波动
华洋对阵与银行向背
结语
第十六章 联合声明与一统四会
联合声明与股市转势
四会合并的曲折历程
四会一统与股市急升
英资迁册与中资挺进
结语
第十七章 八七股灾与停市争拗
风高浪急与十月股灾
灾后救援与停市争拗
专案调查与市场改革
报告争议与公私激辩
人心渐定与股市整固
商人银行与股票相关专业的兴起
结语
第十八章 政治风波与企业迁册
股市初复与学运浪起
人才外流与企业迁册
中东战火与股海翻浪
美伊开战与港股起飞
李福兆的不幸结局
结语
第十九章 政改争拗与红筹涌现
中国概念与股市升温
政制改革与中英争拗
争拗未止与股市急升
股市回落与中资涌现
怡和除牌与迁册潮退
结语
第二十章 九七回归与股市起落
争拗渐息与恒指回升
回归在即与股市炽热
主权移交与金融风暴
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
结语
第二十一章 股票市场与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理论与发展特征
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沿革
华人家族企业的冒升
专业化与公司管治
结语
第二十二章 股市兴替与华洋角力
实力悬殊
垄断股市
战后重组
打破垄断
重掌主动
结语
第二十三章 股票市场与政商关系
依商怕商
以商制商
再度依商
限商抑商
结语
第二十四章 股票市场与金融制度
金融资本主义制度的缘起
移植香港初期的调适
迅速崛起的年代
迈向国际化的历程
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结语
后记
附录一 香港股票市场大事记
附录二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1841-1997香港股史》讲述香港股市是什么?是投资融资的交易所?是政治经济社会的晴雨表?是国际资本的角力场?一谈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极为活跃的股票市场。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说股票市场是金融的核心,相信不会有很多人反对。事实上,香港从一个细小而荒芜的小岛,发展成今日的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过程的曲折和多变,实在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明白,而深入而系统地去分析金融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扎根的始末,却肯定可以填补历史上的空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图书封面


 香港股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刚刚看完这本书,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我不是学经济的专业生,但是我知道学经济尤其是金融一定是离不开历史的。正所谓金融需要历史远胜历史需要金融嘛。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宏观的视角,纵观香港股市从萌生到壮大的过程。它可能没有实用的投资建议,也没有真理似的投资箴言,它只是娓娓道来。看完之后,我的建议是,把它当作一本小说来看,融进书中的情景,加上适当想象,感受香港股市的成长。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
  •     [阅读香港史]荒山野岭也生长盈利的大时代 2007-07-01 11:43: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有人赞美香港是一个天生聪明的城市,但是香港股市却不是一天建成的。  提到香港,总绕不开股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香港,完善的资本市场为香港腾飞起了决定作用;同时,作为多方势力投资融资的交易场所,股市成为政治经济的晴雨表,亦是国际资本的角力场。从香港股市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窥出香港整体社会变更的大致脉络。  “人尽皆知,荒山野岭只能生长青草,绝不会生长盈利。”这个典故出自香港置地公司与香港牛奶公司1970年代那场一波三折的收购战。但是香港作为蕞尔小岛,自然资源极为有限,说“荒山野岭”实在不过分,香港实体经济保持蓬勃向上暂且不提,为何证券市场亦独步世界,紧紧排在纽约、伦敦之后?弹丸之地的荒山野岭长出源源不断的盈利,秘密何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的郑宏泰博士与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黄绍伦教授从1996年开始,受香港联交所的委托,着手研究香港股市兴起这一课题,而本书即为成果,为我们一一解开香港股市的秘密。  《香港股史》一书,贯穿从1841年至1997年百多年的掌故,娓娓道出人间沧桑。书中列举了很多珍贵资料数据,比如不同交易所的股票报价、企业注册文件、公司报表、股市分析文献等等,华洋斗法、政商博弈、政治角力等等不同视角隐匿在严密史料背后,不仅读起来趣味横生,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香港股市百年来驳杂多姿背后的历史逻辑。郑宏泰与黄绍伦的研究不可不谓有心,遗憾之处在于故事在惊心动魄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戛然而止,最抢人眼球的回归十年的股市风云录只能有待来日。  最早尾随英国军队坚船利炮进入香港攫取利益的势力,是梦想到东方淘金的英国商人,或者说冒险家。商人的企业家才能总是随着制度的要求而随机应变,善恶不论,香港的证券交易所雏形也就是在他们的野心下催生。当时香港孤悬海外,一方面由于当地土地资源都尚未开发,另外一方面英商深入远东,很难以一己之力开展业务,所以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方式自然而然地从欧洲引入香港。据考证,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公开“筹集资金”,而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则在1881年问世。  最早,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其实相当于一个高级会所,基本都被洋商所把持,也相对封闭,整个股市参与者不多,从当时的财经报道来看,多数股票属于“折让”,可见市场之萧条。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港英政府最初对华人推行高压政策,严密防范华人,将作为社会主体力量的华人群体排除在上层社会之外,华人最初也往往从事比较低级的职业,无缘股票经纪等相对高端经济行当。  随着内地战乱连连,不少国人赴港揾食谋生,渐成规模。他们充分发挥香港沟通内地外洋的优势,以转口贸易作为主业,经过数十年拼搏,逐渐站稳脚跟。随着华商逐渐崛起为可以平衡抑制洋商的跋扈骄横的势力,以第八任港督轩尼诗为代表的港英政府意识到华商群体的不可小觑,开始逐步改善不平等制度,笼络华商精英,示好华人社会,而华商亦开始涌入股票市场。  资金既旺之后,投机难以避免,某些业内人士更是利用内幕信息,兴风作浪,从中渔利,导致小股民破产无数,诉讼连连。1891年,港英政府开始意识到行业自律难以纠偏,决心立法整肃市场,立法局通过了怡和大班詹士·凯瑟克先生提出的法案,强调合约内注明股份数目,解决了原有的大规模股票赌博行为,而这个所谓的凯瑟克法案对于其他地区的股票市场也影响深远。虽然该法案获得通过,但是不少业内人士仍旧通过组织行业公会来垄断行业优势,维持既得利益,而政府与业内人士的博弈,从此亦将成为香港股市持续不断的潜流基调。  但是,由于交易所一直被英商巨贾所把持,所以上市公司基本还是集中于外资以及极少的华企。甚至在作者眼中,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仍然停留在1891年,香港股市规模格局对比欧美市场仍旧相当落后,不成气候,直到远东交易所出现。  香港已无李兆福,但是并不表示这位6岁就知道如何买股票的“香港联交所之父”会被遗忘。1969年12月,李兆福一手创办“远东交易所”,不仅从此打破洋经纪的垄断,而且满足了大批华人企业上市融资的历史需求,使得在港上市的上市公司从1968年的59家一蹿到1973年的210家,其中包括比如1971年上市的长江实业等明星企业。  在李兆福效应的刺激下,华人资本又先后创立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香港股市进入了四会并存时期,大中小企业一拥而上,群情振奋,这也为1973年股灾落下隐患。但是由于打破垄断,四会竞争确实也让香港股市进入快车道,证券市场一路高歌猛进,飞入寻常百姓视野,真正发展为香港经济的中坚力量。经历十多年的开发与混乱并存时期之后,为了终止过度竞争,4家交易所在1986年合并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李兆福担任主席。四会合并的协同作用为提升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功不可没,但是由于一枝独大,过去依赖竞争解决行业自律的机制失效,埋下了日后悲剧的阴影。  经历1973年股灾之后,香港回归之路几经周折,终以《中英联合声明》而尘埃落定,投资者信心慢慢集聚,在1987年达到一个高峰。1987年10月20日,面对几起几落的恒生指数与回调的美国股市,以李兆福为首的联交所管理层在得到政府官员首肯之后决定停市四天,希望冷静投资情绪,清理积存交易。事与愿违,复市之后,恒生指数飞转急下,当日跌去三成多,从此股市萎靡不振,股民伤亡惨重,酿成著名的“八七股灾”。  人祸总要有人买单,但“八七股灾”的善后却有些吊诡。香港政府着手调查事故原因,并根据《戴维森报告》认定联交所权力过大,停市漠视公众权利,其委员也涉及利益关系接受“私下配售股票”。戏剧性的一幕诞生了,身价过亿的李兆福因几十万的配售股票而被廉政公署拘捕,入狱4年,最后黯然移居泰国。李兆福家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声望远播,而他作为联交所的首创者对香港股市居功至伟,结局令人扼腕。  本书作者一贯冷静理性,行文至此,亦忍不住拍案评判,认为李兆福按行业惯例接受配股,把交易所视为自身“企业王国”确实不妥,但是政府不处罚不作为行政官僚以及行贿者,实在有偏袒之嫌疑。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政府此次行为不过是利用《戴维森报告》来平息民愤,打击既得利益者,加强政府监管,完善交易制度而已。从这个意义来说,李兆福成也交易所,败也交易所,他的人生格言“不要与股票谈恋爱”也因此有了宿命上的暗示,他大起大落的境遇,或许背负的更多是历史与政治的代价。  坦白说来,港股其实也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才真正踏上国际化之途,算算也就三十来年光景。荒山野岭长出源源不断的盈利不仅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强劲,还在于不断建构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而各方势力的博弈使得制度能在不断试错中不断修正,继续前行。港股的发展历史不仅记录了资本市场本身固有规律,更折射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碰撞与火花,它的昨天也就是我们的明天,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未来A股市场的预演。百年一梦,港股的流金岁月,还长着呢。
  •     陆陆续续翻完了这本书。开始想看97年金融大风暴的片断,可惜写得极为简略,写到97年底就结束了。然后又翻到73年,也是牛市,然后是股灾。发现73年的香港股市和现在的中国股市倒是极为相象。也是3年10倍,也是工业化中期往末期走的时候,也有石油价格暴涨,美元岌岌可危,普通大众们头一次发现财富还有可能通过股票这种方式赚取暴利,陷入狂热中,然后在73年暴跌,跌去90%。呵呵,奥运后的大陆股市和73年的香港会否一样?也许会稍好点,毕竟规模大点。疯狂的牛市后一般都跟随着疯狂的熊市。73年这段,看了又看。最后终于从头看了一遍这本书,资料很丰富,读来饶有意思。不过作者的很多判断不敢苟同,就当作史料吧。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股市就是一部血泪史啊
  •     建议与《大时代》一起看
  •     书中有些政治事件的表述不正确。说是股史,但很多连续十几页都是说点数从多少点涨到多少点,然后一句话标称是理由,图也没一张,市盈率的数据也没有。很多转折点的事情也就一笔带过了,比较粗。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看着书中毫无感情色彩的描述着香港股市百年的股市,平淡中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全书有点厚,如果没有毅力读下来的人可以先读附录,然后再找感兴趣的章节精读。
  •     好书,了解历史,才能了解别人,才能世界500000000000强啊
  •     香港的繁荣,原来来得如此艰辛。
  •     一本了解香港股票历史的好书
  •     还没有读,我相信会很好看的
  •     弹丸之地,却能发展至此,不能说不是一代代人日益努力的成果。然时局变化,未来亦不可知。
  •     太长太厚没办法读完了。
  •     历史事件值得借鉴,历史是会重复的
  •     没想象中的好,不值象流水帐,没有深刻的见解,失望
  •     如此详细介绍香港证券发展史的资料不容易找到的,作为工具书很不错。
  •     通过追溯香港股票市场的历史,我们或者可以窥看香港商业兴替及社会蜕变的一鳞半爪,甚至能够搜寻政府管治及华洋资本竞夺之间的一些蛛丝马迹。事实上,香港从一个细小而荒芜的小岛,发展成今日的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过程的曲折和多变,这对股票投资也是很有指导作用的。
  •     研究跨度很长,但是总觉得深入程度不够。
  •     完整的历史,别人走过我们也许也要走过。
  •     2010123020110115
  •     勉强三星。这本书主要讲述香港股市100多年的历史,大部分以写实为主,评论的部分并不多。看后能对香港股市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深度不够。有几点相对出彩:一是四大交易所的成立以及合并为联交所的历史;二是1973年股灾的的描述,那一年香港股市跌了9成多,2008年和那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以及1987年的股灾描述以及两次股灾政府的救市举措以灾后政府加强监管的举措;三是历史上,利率和股市的关系真的很大,可是人们往往太在意加息或减息短期对股市的影响而忽略了长期影响,但是短期的影响仅仅体现在情绪上,利率变动长期所影响的资金流向才是对股市更真实的影响。
  •     当作字典一般的工具书来读即可,波澜起伏的故事都写得平淡如水。
  •     终于读完了.香港和大陆息息相关到这么紧密的层次!
  •     主要是资料整理的功夫,比较片面且就事论事,如果有人能够从全球角度谈谈港股就好了。。。作者讲到亚洲风暴就结束了,是为了续集吗?
  •     但是很可惜,只讲到97年,而对最该讲的亚洲金融风暴后的情形却没有,从这个角度而言不能算是本新书。此外,书中讲了很多大盘的点位,但没有一幅清晰的坐标图。
  •     罗列的香港股史的资料还真不少,当历史来看,还相当不错;有点小遗憾是只写到1997年,要能补齐到2008年,甚至2010年的就更好了。
  •     书写的内容很到位
  •     作者为香港大学专业教授,史料丰富,历史脉络清晰,立论全面,值得一读!
  •     知道历史就知道未来
  •     金融周期理论
  •     看待的香港的一个基本思路:香港的腾飞和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赋予的际遇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他足够远离政治中心,所以才有可能割让给英国,也正因为他与大陆一衣带水,才能背靠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大陆政治格局混乱之时,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量人才、资金、技术逃离祖国来到香港,这是香港从转口贸易转向工业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采取封闭政策,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大陆大幅度拉开,一枝独秀,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仍然举足轻重的原因。至于香港股市的发展,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更重要的香港所处的历史大势的促成。
  •     大家不识货,好书一本
  •     作者是名副其实的学者,不功利,不哗众取宠。现今社会少有!所述观点资料来源详实,令人佩服!做学问的态度,精神值得学习!
  •     虽然是二手的但是也不是很旧
  •     這書雖然厚 但是不詳細···閒暇適合可以讀讀
  •     条理分明。泡沫总是在重演。97介绍得过简。
  •     不错,可以充分了解香港股票市场历史
  •     好书,很合算,资料也详实
  •     内容详实,可惜只到1997年。
  •     在深圳,对香港的感知犹为亲切,但却爱不起来。这个地方的成长有太多的历史机遇,而随着大陆的逐渐开放,它的衰落也势不可挡。
  •     好无聊的
  •     讲述了香港股市的发展历史,读一读相关历史总是不会太错的
  •     挑挑拣拣的看完了,还是有点帮助的。
  •     以史为鉴
  •     应该是学术论文吧,作者应该挺厉害,如果能跟着炒股应该收成不错
  •     很不错值得看看,,当今的股市真规则。。请大家有空也看看吧
  •     看了一部分,值得一读
  •     草草带过,“亏钱都由赚钱始”。香港股市和A股一样,疯狂的时候那么疯狂。完了回想:如何与泡沫共舞又能不伤自己?
  •     022. @20160118.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以史鉴之,我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深度及技术基础设施可短期跨越式发展,但制度的完善、投资者乃至监管者的教育,则远非一日之功.
  •     是听一个很推崇的老师推荐的,特意买了一本,目前看起来不错滴
  •     看了此书,视野更宽了
  •     有点像讲课没有抑扬顿挫的老师,事情讲了,但不精彩,可能与作者学者的身份有关吧.
  •     香港股史150多年的历史,为我们认识当前的中国股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看前人是如何处理的,是今天避免发生大起大落、保持市场稳定运行的经验指导。
  •     在香港三联书店看到,要200港币一本,本书有助于熟悉香港股市的历史,是投资港股前必做的功课。
  •     读史使人明智!
  •     很受用,看的很认真
  •     以史为镜明兴替
  •     严谨,客观,有参考价值。
  •     本来希望看到该书对我投资香港市场有些帮助,但是感觉帮助不大,该书缺憾是没有1998年-2007年的资料
  •     我要盡力記住,活學活用!
  •     希望作者能出新版,写到2010年
  •     很一般,没有太多真知灼见。文人还是不太懂的经济的本质。
  •     历史总是让人站在一定高度重新审视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