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101060744
作者:李旭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我家的三所大院研究者手记:通海马家大院由三所几乎相连在一起的大院组成,三所大院建成于不同的年代,风格也各有区别,都位于大回村中心,距村里的清真寺仅几十米之遥。三所马家大院清幽整洁,现都还居住着他家的后人。三所大院的众多门楣上还留有一块块彩绘的小木牌,马老告诉我那是过去用来悬挂匾额的,那些牌匾大大小小有二三十块,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全被毁坏了。其中有蒋介石题写的,另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朱庆澜、张继,桂系将军白崇禧,以及北洋冯玉祥和书法家蒋松华题写的金匾,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题写的匾额也在其间,还有其他达官要人和文人的题词,内容有“五世同堂”、“种德庇后”、“五世其昌”、“急公好义”等等。可见当年的马家结交之广泛。三所大院现在显得空荡荡的,除有的地方堆放一些农具外,基本没有什么陈设。当年堆放满鹿茸、象牙、布匹、靛精等货物的楼上,现在堆放的是收获回来的玉米。昔日镌刻有“五世同堂”字样的大门上方,隐约可见的是“东渠大队”、“学校”的字样。墙壁上还有不少毛主席语录和“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标语。过去老房子的枪眼也被堵上了。过去马家的马帮甚至拥有机关枪这样的火器。过去饱涵传统文化精髓的对联、精美的绘画被涂抹掉不少。牌匾一块都没能留存下来。一些门窗雕花已被损坏。有些是被小孩子放上鞭炮炸掉的。马家在昆明总部的两座洋楼豪宅,更显出边地少有的气派。只要进入马家大院,看到马家洋楼,要想象这里过的繁华兴盛并非难事。

前言

我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可是大家所知道的故事或历史,只剩下书本上记载的,而民间真实的喜怒哀乐的动人故事大部分都散失了。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大家对口述史发生兴趣的原因。现在这本由李旭先生整理和撰写的《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就是一本口述史,它记载着我国西南边陲对外商贸的兴衰。它是通过马原武一家的故事展开的,更有个人的感受,读来饶有兴味。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更看中它对经济学的意义,特别是对当今改革开放政策的意义。云南和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再向南走二三百公里就进入泰国。但是这一段的交通没有方便的道路,所以只好靠人背马驮。这就是马帮的由来。马帮运输非常危险。首先是怕痞子兵,常常把马匹强征去驮运军队里的东西;其次是怕盗匪,杀人劫货;还怕生病,那时候疟疾盛行,半路生病很难生还;路上还有野兽出没,老虎毒蛇,经常伤人;又怕言语不通,上当受骗。从云南通海经思茅、景洪到境外要走几个月,往返就是半年。虽然交通如此困难,运输成本很高,但是由于双方的优势不同,互补性很强,对那些重量轻价值高的商品贸易仍然有利可图。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后将近一百年,这条茶马古道不断有勇敢的人在上面拼搏,其原因就是有比较优势的存在。任何获利的机会都会有勇者去开辟。交易是用不着政府来管的,它自己就有极强的生命力。怕的倒是外界力量干预,搞得买卖做不成。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太高,一方面政府自己出面拉生意,另一方面又对民间的交易横加干扰。这种地方的经济很难发展得起来。读了这本书就明白,民间的贸易动力非常强劲,政府只要不阻碍,它会自然地生长发育。这条茶马古道要穿过一些人迹稀少的崇山峻岭。要是真正没有人,倒也很安全。但实际上成为商业通道之后,难免有盗匪出没,安全就成为重要问题。马家在经营马帮运输时,不得不自备武装力量。他们兼办了本来应该由政府保证的治安工作,当然大大地增加了成本。由于政府力量薄弱,社会的地下组织取代了政府。马家的马帮运输又依靠这些地下组织来保护自己。这在政府力量薄弱的时代是很经常的。现在的人民政府无比强大,当然不需要黑社会来管治安。但是由于腐败渗透无处不在,个别的公安部门和黑社会勾结,残害百姓,甚至于自己就变成了黑社会。这些地方办商业的成本极高,经济一定发展不起来。所谓“政清民安”,是很有道理的。生意做大了,钱财越来越多,财产保护和交易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要。治安问题逐渐演化成为政治问题。不仅仅因为治安是政府在负责,更因为有可能侵犯个人财产的主要是政府,所以在旧社会大商贾都和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家也不例外。解放前马家大院里就有国民党大员写的匾,有云南省主席龙云写的,有广西桂系将军白崇禧写的,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的,更有蒋介石写的。大商贾结交政府要员不是没有代价的,政府的开销,军队的军饷,相当的一部分都要由大商贾出资。中外古今莫不如此。只是到了近世晚年,民权开智,政府由合法的税收维持,做生意才不需要巴结权贵。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这个过程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完成。大商人靠政府才有安全感。企业被没收,被关闭,被查封,未必都有法律根据。大老板争当政协委员就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大企业的接待室往往挂着国家领导人视察企业的照片,如果领导人还有题字,更能够使自己气势足一点,地方官员看到后会稍微谨慎一点,不敢乱来。边境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虽然在上个世纪初,边境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格,出境入境一般不需要护照,没有签证,更没有检疫。我国大量华侨越洋去东南亚,去美国,都没有护照这一说。人的出入虽然方便,但做生意涉及货和款,而且涉及两种货币,就有汇率问题,更有异地汇兑的实际需要。商品出口换成了钱就得把所赚的钱带回来;进口商则要把钱带出去。但是身揣大量现金长途跋涉非常不安全,所以国际汇兑业务的需求非常迫切。马家的第二代人马泽如,开始经营国际汇兑,这比跑马帮省力,却能赚更多的钱,这是马家致富的关键一步。回过头来看我国的边境贸易,不论南北,同样有汇兑的需要。各种零碎的金融服务自然在生长,但是不成规模,信用不够可靠,大大地阻碍了边贸的开展。十几年以前就有人提出开设中俄边贸银行,可是至今没有成功。马家进入了金融业,就必须创建自己的信用。金融是靠信用生存的。一般而言信用往往是稀缺的。稀缺的东西值钱,所以靠信用就能够赚钱。但是建立信用需要投入。开始的时候为了保持信用的良好记录,宁可赔本也不可失信,慢慢地信用建立起来以后,别人拿不到的生意马家能够拿到,特别是现金和银元的运输要非常可靠、非常安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承办的。书中谈了一些如何守信的事情,也谈到了因为守信而能够赚取额外利润的事例。这些故事特别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学习。现在流行的看法似乎是不守信能够赚钱,所以三角债盛行,个人对个人、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薄弱。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曾经论证,信用好的社会不但社会纠纷少,而且经济发展迅速。这是他考察了许多国家的情况后得出的结论。马家成长的百年中,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中间经过了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随后的军阀混战,后来的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云南地处边陲,并不在政治漩涡的中心,但同样受到或大或小的冲击。特别是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激烈波动,经商经受着巨大的风险。马家凭着他们的商业才赋,一个个都挺过来了,有时候还获得分外的收获。可是解放以后,彻底否认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马家百年经营的家业才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终于画上了句号。马子商代表马家“自愿”上交两干多两黄金,但是仍然没有逃脱被戴上反革命帽子并判刑15年的命运。罪名是三条:反攻复辟、造谣破坏、逃避劳动。这种种违反人性和起码公理的倒行逆施,终于把国民经济搞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慢慢有了根本性的好转。马子商得到了平反,还连续当上了五届地方政协委员。保护私有财产终于写进了宪法。真是沧海桑田,星移斗转。马子商在解放前做生意的时候怎么想得到会发配去劳改?在劳改农场时怎么想得到会当上政协委员?人生是神奇而不可捉摸的。不过今天的变化并不一帆风顺,而且前途如何还是充满未知。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特别是研究制度的学者,我从这本书里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我们读这本书要感谢李旭先生的辛勤劳动。书里不仅仅有故事,而且记载着大量的人名、地名、时间和数字。每一个事实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和人博弈而产生的。虽然我们不可能再去经历一遍,但是有了一部口述史,总算把正史以外的生活描述下来。如果我们想象力丰富,还可以感同身受地玩味一遍。

后记

这本书作得有些辛苦。尽管写云南马帮和云南商人对我来说已不陌生,写有关茶马古道的事情更是轻车熟路,但还是觉得写这本书很苦。录音过程轻松而愉快,但过后听录音听得耳鸣了很久,前期和后期还得大量查阅各种地方社会历史资料,而且我对商业经济也基本是门外汉。从第一次萌发写作滇南马帮商人的事迹,到真正开始实施,前后经过了十几年时间。而投入该书的采录、搜集整理资料、最后落笔成文,又是整整两年多的辛苦工作,其间往返通海多趟。像有的人那样到哪里去走一趟半截,回来立马就写一本书出来,我自忖实在没有那种天分。但我觉得此书的写作非常值得,也十分有意思,而且自己也很幸运。首先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张鸥举荐,了解到了马家的一些情况,后来又得到马子商老人和马家其他人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持,同时还得到了通海县委宣传部吴云副部长和她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使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弥补了茶马古道滇南至东南亚一路的空白,使人们得以了解迤南路的情况,也得以一窥过去商人的精彩风貌。最近几年,我多次去过通海,做过一些有关通海的题目,深为那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所慨叹。通海在明代就有“小云南”之称,因为它地处滇中要冲,历来商业发达,而且山清水秀、人文荟萃。马原武一家的事迹,表明了历史是有价值的。马子商老人和其他家人对我所进行的这项工作极为重视,不厌其烦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并给予我无微不至的接待和关照,相处到后来,已像一家人一样。这样的经历使我更加确信,口述史可以更真实、更直接地勾勒过去,它就是紧贴着人民而形成的历史,它不仅为历史本身带来活力,而且也拓宽了历史的范围。像这样的口述工作,应该尽量抓紧时间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2006年3月,我将完成的文字初稿带到通海大回村,请马老和他的家人过目审阅,并作了必要的修正和校订,最终才定了前一部分的稿件。待其他家人讲述的第二部分整理完毕定稿,已经是2007年盛夏了。书稿完成后,我冒昧向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求序。因为本书涉及到不少经济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曾阅读过茅先生的一些著作,并获得许多灵感和启发,为此也曾面见先生讨教。茅先生在百忙之中抽空仔细读完了我十几万字的书稿,特意写下了一篇很有分量的序。茅先生的序不仅充分肯定了我这部口述史的意义,还联系现实作了很精辟的发挥。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感谢茅先生用宝贵的时间浏览本书并为此写下这么精彩的序言。我妻子盖宏睿给予了很多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切实的帮助,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要感谢的当然还有我的责任编辑丛绿女士,她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和极大的心血。她的奥运宝宝将和这本书同时面世。本书结稿后,我还是决定将马子商的三叔马泽如于1981年讲述、由杨润苍先生记录的一篇关于马家经营情况的长篇文字,以及马泽如长子、马子商堂弟马祯祥(马秉祚)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篇也是关于马家的文字作为附录完整地收入本书。我还将马泽如1952年所写的坦白书,以及他的妻子赵季裱“文革”期间(约1970年)写的检查材料附录于后,他们叙述角度、年代的不同,将能够更好地为马家的口述史提供珍贵的参照。马泽如和杨润苍先生生前都曾在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工作。遗憾的是,马泽如老先生早于1985年去世,杨润苍先生也于数年前仙去,马祯祥也于2005年逝世。余生也晚,动手也晚,如果能在马泽如先生在世的时候向他本人讨教和询问,当是人生一大幸事。在此我将他们的大作作为参考文献附录在本书之后,不仅为本书增添了许多珍贵内容,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吧,特表达我的敬意和谢意。我特别要说明的是,通海及各有关地方的方志作者和地方文史资料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的考察研究和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文献,在此一并致谢!最后,我还要感谢百度和谷歌搜寻网站,那些极其高效的团体的工作,为我不在图书馆的资料查询提供了便利。

内容概要

李旭,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人才津贴。擅长人类学田野考察和纪实摄影,专注于人类即将消失文化现象的追踪记录和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情况的考察研究。早已走遍中国各个省区,到过中国各个最僻远的角落,实地采访考察过中国56个民族。曾二十多次深入藏区考察拍摄。喜欢乡野、游泳、发呆和听古典音乐。 著有《九行茶马古道》、《地角天涯——中国少数民族纪行》(台湾出版)、《1990—1996:我眼中的中国民族现状》、《藏客——茶马古道马帮生涯》、《西藏珞巴族家庭实录》、《独步三江》等10本专著,及《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普洱茶的故乡》等合作著作及摄影画册,另有数百篇文章和数千张图片发表于海内外多种报刊杂志和画册。

书籍目录

马家的百年变迁(序)茅于轼活在口头上的历史(前言)我们的大家族  五世同堂全家福  我家的三所大院我们家是如何致富的  从卖酱油的小生意到庞大的家族企业  致富之后的公益事业马帮的故事  马帮最害怕什么  我从土匪枪下死里逃生  只准我们家做大烟生意  大象、老虎和马鹿在国外的日子里  从曼谷到香港  大年初一到仰光  去泰国靠近金三角的地方  在国外的家族成员在思茅经商的17年  汇兑生意的高额利润  瘴毒侵扰下的思茅  借钱给县长,拿枪给地下党,出钱修机场  枪毙了很多人,为什么没找我算账?戴着地主帽子的30年  上交黄金两干两  从自家的房子里被赶走在劳改农场的15年  我被判刑的三大罪状  劳改农场应该说是一所学校  一生中的三次大难在政协工作的20年  我成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和老伴的70年婚姻再次出门旅行  摘“帽子”后的轻松出游  三十多年后再回思茅  五十多年后重游泰国其他家人的讲述  过去的事情让人心有余悸  老祖太的创业、治家之道  大家族里的女人们就像帮工后续部分  不断调整生意方向,把不值钱的东西变成稀缺商品  有福同享、力往一处使的家族凝聚力  命运捉弄人,但生活态度决定一切  在马家做先生的日子里附录  原信昌商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  泰缅经商回忆  马泽如1952年坦白书  赵季械“文革”期间(约1970年)检查材料  通海马家家族成员一览表后记

编辑推荐

《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由中华书局出版。这一家族,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富商巨贾,无数政要曾为其题写匾额;而在最初,他们从事的不过是卖酱油的小生意,最后却发展成庞大的家族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亿万巨富,他们发家致富的秘密究竟何在?而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中,他们又经历了命运的沉寂落寞。这个五世同堂的庞大家族,在百年的传奇历程中,那些起伏跌宕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故事,同样值得人们感同身受地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以近年国际上获得很高赞誉认可的口述史的方式,通过马家第三代传人、九十三岁的马子商老人及其家人的讲述,充分而深入、生动而翔实地记录了马家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亿万巨富,再到沉寂落寞的百年传奇历程。记录者深厚开阔的人文胸怀及独到的经济视角,有助于读者了解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经济演变内涵乃至掌故,了解中国边疆开发历程里的种种故事,了解新中国建国五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目录
马家的百年变迁(序)
活在口头上的历史(前言)
我们的大家族
五世同堂全家福
我家的三所大院
我们家是如何致富的
从卖酱油的小生意到庞大的家族企业
致富之后的公益事业
马帮的故事
马帮最害怕什么
我从土匪枪下死里逃生
只准我们家做大烟生意
大象、老虎和马鹿
在国外的日子里
从曼谷到香港
大年初一到仰光
去泰国靠近金三角的地方
在国外的家族成员
在思茅经商的17年
汇兑生意的高额利润
瘴毒侵扰下的思茅
借钱给县长,拿枪给地下党,出钱修机场
枪毙了很多人,为什么没找我算账?
戴着地主帽子的30年
上交黄金两干两
从自家的房子里被赶走
在劳改农场的15年
我被判刑的三大罪状
劳改农场应该说是一所学校
一生中的三次大难
在政协工作的20年
我成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和老伴的70年婚姻
再次出门旅行
摘“帽子”后的轻松出游
三十多年后再回思茅
五十多年后重游泰国
其他家人的讲述
过去的事情让人心有余悸
老祖太的创业、治家之道
大家族里的女人们就像帮工
后续部分
不断调整生意方向,把不值钱的东西变成稀缺商品
有福同享、力往一处使的家族凝聚力
命运捉弄人,但生活态度决定一切
在马家做先生的日子里
附录
原信昌商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
泰缅经商回忆
马泽如1952年坦白书
赵季械“文革”期间(约1970年)检查材料
通海马家家族成员一览表
后记

图书封面


 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口述史更不靠谱。
  •     哎,,可能买错了吧。。与预期不太一样。
  •     写的比较散,较零乱。
  •     与《雪域求佛记》起名的书。
  •     中国人饮茶饮了几千年,开始是将茶作为食物,然后作为药物,后来成为饮料,至迟从西晋开始,就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作为饮料的茶汤,主要的功用是解渴、提神、解乏、保健,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要。中国茶艺的成熟是在唐代。这是因为有一大批文人介入茶事活动,撰写了众多的茶诗,提升了饮茶的文化品位,使品茗成为一种艺术享受。唐代诗人们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     没想到茶马道上的这个巨富世家竟然也是哲合忍耶教下。马子商的姐姐居然是马震武的夫人。无疑是经济与政治、宗教的结合。
  •     这个家族让我想起了大宅门里的白家,百年兴衰,让人感慨唏嘘,尤其是建国后那段历史让我觉得愤怒可笑,当老人回忆被劳改的岁月时哽咽了,作者说这是唯一的一次,读到那里觉得有点心酸。历史造成的冤枉和过错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小人物的命运随着历史跌宕起伏,无力抗争,那一段岁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苦难,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更是灾难!如果以后有机会,马家的传奇经历应该被拍成电视剧或者纪录片,被更多的人所熟识。
  •     写的不错,很适合放假的时候在家阅读
  •     一步立体的历史
  •     家族口述史。比较有趣。
  •     a family/写得散,很多人,有重复的部分,看着累,但是口述史,回来听录音写,作者也不容易
  •     20160105-20160110 清水懒,少年猎手!
  •     不是个人能读下去的口述历史写法
  •     考完试走出考场,一个词在我的大脑里冒出来:茶马古道。于是在谷歌的无数网页里我随意的翻着,很偶然地进了这个链接: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读到最后,令我惊讶,口述人竟是中学物理老师马老。 (也即书中的马秉仁) 朴实的语言淡淡的叙述,看完后心生无限感动。不禁使我的记忆回溯到中学。中学三年里,马老师一直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可惜那时我学不明白,我不喜欢物理,只喜欢听老师讲宇宙,人生,哲学,还有那些妙语连珠意蕴深长的话。我是一个幸运的弟子,也较受马老师的眷顾。那时,我心态不好,常常worry,马老师不时地开导我,询问我的状态,俨然一个慈祥的老爷爷对晚辈的关爱。“物在一身轻”是老师送给我的话。还记得毕业时最后一节课上老师说的话:“你们毕业了,我也退休了,祝你们一生幸福!” 道可道,非常道。然而,几个词在闪烁,谨以此思念老师: 仙风道骨,闲云野鹤;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