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银新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长银新生

出版社:上海远东
出版日期:2008-2
ISBN:9787807065920
作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数:287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1、武士银行家:  战争结束后,我们实行的制度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旗号下的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政府官员对一切事务英明地发号施令,我们则全盘接受,并且共同努力。几十年来,这种制度运转如意。  ——日本兴业银行前董事长藤泽义之  1999年6月8日晚上,大野木克信在家里接到东京警方的电话。“明天我们将逮捕您,”电话的另一头温和地说道,“请做好准备!①”为了给逮捕做准备以便一切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警方请大野木选择合适的地点。很明显,日本是一个凡事都彬彬有礼的国家。  大野木并不感到震惊。当他放下电话听筒时,甚至感到某种放松。他很高兴地知道警方并不准备把他强行带走。大野木已经63岁了,这之前他的一生都生活在尊严之中,他可不想在不穿西装不打领带的情况下步入监狱。西装领带是一个日本“工薪阶层”的标志。原先他一直对出现这种羞辱的可能性惊恐不已。  同时,大野木也感到有些恐惧。即使衣着整齐,行礼如仪俱全,监狱毕竟是个可怕的场所。大野木是个知识分子,办事一直井井有条。他戴着宽大、略显书生气的眼镜,正方的脸庞不苟言笑,最多只是嘴角略动露出微微的笑容。每当他遇到困难时,总喜欢埋头于历史书籍之中寻找答案。就在前几个星期里,他还悄悄地溜进各家书店,看看有没有可以指导一个中年人如何在监狱里消磨时光的书籍。  ……

内容概要

吉莲·泰特, 英国《金融时报》日本站记者,目睹了日本经济的泡沫从形成到破灭,为您描绘长期信用银行走向新生的跌宕,向您揭示东方西方文化的冲突和金融的对抗。

书籍目录

前言序幕 来自肯塔基的孩子第一部分 1、武士银行家 2、夭折的改革 3、金钱的疯狂 4、亿万日元富翁 5、泡沫破裂 6、高桥的报复 7、大野木的选择 8、瑞士人的豪赌 9、替罪羊和种子第二部分 10、一个美国梦 11、“牛仔” 12、谈判第三部分 13、八城的梦想 14、文化冲突 15、崇光百货的冲击 16、本间之死 17、与金融厅的争执 18、僵局 19、成功? 20、坏账意外 21、拯救太阳吗?尾声附录大事记新生银行2007年年报选摘坏账注释致谢

编辑推荐

  华尔街秃鹰基金打劫泡沫经济,东西方文化左右亿万美元归属。  20世纪末的日本,对于西方来说,是一轮神秘的太阳。 潮水涌来,一个财富帝国崛起,潮水退去,空留一地的泡沫。 为什么世界第九大银行刚登上顶峰就走向破产?

作者简介

《长银新生:泡沫中的金融战争》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以三个人物为中心,说明仅靠日本式或者美国式的行为方式都无法解决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的银行问题。相信读者对第一部分关于日本银行家们的“使命感”、产生坏账后如何掩盖银行问题以及以国家形象和稳定为由延误问题解决的描述,会特别深有感触。第二部分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在商业行为里激烈碰撞的经典故事。第三部分的故事则对如何兼顾东方文化和商业的合理行为给予了某些提示。

图书封面


 长银新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本书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曲折命运为线索,浩浩荡荡地记述了二战后日本的金融演变历程。尽管是『野史』,但却有着极为震撼的意义和内涵,非常值得关注。基本上,美国佬用『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从而一举摧毁了日本的金融体系;而多年后,同样是美国佬,以PE(私募股权基金,号称『秃鹰基金』)的方式对垮掉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进行再造,并使之复活成为『新生』。不由唏嘘:敢情这世界第二强国的金融世界,竟然曾经/始终/一直都是被美国人玩弄于掌股之间!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而更是政治经济学问题。这一段极度惨烈、且带有浓重黑色调的国际金融战史,如今已经被大多数人们所遗忘,很多人对此甚至闻所未闻。被物质世界控制的大众们,对这方面的话题漠不关心,任凭自己的命运被金融势力所摆布。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不光是金融,其实任何行业只要你不断往上走,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具备影响力,就一定会不可避免、不可逃脱地掉入到一个名为『政治经济学』的牢笼中去。精英们控制大多数,而平常各种见诸报端的各种新闻,其实既没有一件事是真的,也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这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类世界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公理。那么,我们长期信奉、追捧甚至大肆鼓吹的『市场经济学』到底真的存在吗?还是说,二者之间其实是一种表里互相依附的共生关系?需要牢记:自然界中没有真正的几何学。两点之间只能决定一条直线、勾股定理、概率论……这样的理论从来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你只有抛弃掉所有的教科书和成见,才能真正地看见这个世界的真实。-------------------------------------------------------------------------http://www.leeforce.com
  •     《长银新生》这本书,看的节奏,比较快,大概一周多点的时间就看完了。而且,主要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讲的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重整的故事,它于1998年扛不住了,被收归国有,后出售给美国投资者,更名为新生银行。这本书,看到后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80年代、90年代,日本的经济环境和当今我们所处之经济环境何其相似!我们的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和书中所述又十分的相似——我不知能不能简洁而准确的来概括和总结这些相似,并讲好这个故事,以及我所面临的压力,但我将在以下段落做一点尝试:东方国家的人民多具有勤劳、节俭的品质,在和平环境中,再加上适宜的政策,一国之人民能够创造出较为可观的财富,这种情况,出现在战后的日本,也出现在80年代以后的中国。若社会缺少多样性的投资工具,必然会大幅推高不动产价格。财富产生于生产部门,在最初会流回生产部门,用于再生产。但生产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昔日的奢侈品已然成为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后,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生产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在考虑资金如何流向之前,需要回忆一下,在生产部门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里,银行、金融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怎样地扮演其被赋予的角色——在日本,战后当美国将国家移交给其本国国民后,日本选择将银行作为经济的枢纽,而如证券、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均处于附属地位。银行负有振兴产业、振兴经济的使命。银行可以以长期内稳定在低水平利率发行债券筹集资本,然后向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发展。银行首先考虑的不是利润率这样的财务指标,而是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银行向与其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放贷,不是一项可以根据商业条件而决定是否执行的业务,而是一种带着使命感的义务。在复兴的阶段,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企业提升技术,提升产能。在企业走出去的阶段,银行提供资金,企业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因企业与银行具有如此紧密之关系,所以,当日本企业买下洛克菲勒中心时,企业的主办银行也理所当然分享这份荣耀。而当经济下滑,企业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产生亏损时,银行为了避免企业无法归还贷款所面临的尴尬,不会收贷,反而会继续向企业输血;并且将"银行家"派往企业,帮企业重整,以共度难关。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不应该被看作银行的客户,而是银行的孩子,银行家们认为,银行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令人尴尬的事情,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往往会被轻易掩盖。80年代初,日本社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生产行业面临着饱和,而金融行业未全面放开,企业、居民都缺少必要的投资渠道。那么必然的,固定资产成为热点,固定资产价格上升。银行有动力向企业、居民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因为作为抵押物的土地或是房产,不断的升值,银行的贷款安全边际就越高。银行认为,即便是借款人出现风险,只要处置抵押物,银行的债权就是安全的。所以,不动产贷款成为各家银行的最主要业务。另一方面,面对国内放缓的经济增速,日本政府采取低利率政策,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企业可以低成本获得资金。而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传统的贷款业务微利。如果出现大规模坏账,将面临资本金短缺。最简单的经济逻辑,是任何经济奇迹都无法证伪的定理。当不动产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进入有价无市阶段,继而下跌。进入警戒线以后,银行给不动产的房贷逻辑被颠覆。继而出现大量坏帐。那么银行,应当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收贷,处置不良资产,可以称为割肉;另一方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造新的赢利点,赚取利润,充足资本,谓之造血。然而,在一段时间内,银行没有采取上述两方面手段。而是相信,日本的经济会很快复苏,企业会很快走出困境,银行应当继续支持企业,以共度难关。银行一方面,继续向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掩盖已经产生的坏账。要知许许多多的道德、道义都不能适用于商业或是金融,来取代行业内的准则。如果这么做,结果只能是以道德始,以不堪而终。最终在世纪之交,日本的经济没有如预期般复苏,银行坏账已经高到了无法继续掩盖的程度——于是产生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当国内金融机构,将地产业务作为主要赢利点和主攻方向时,背后的逻辑同样是不动产升值。而在许多城市,不动产价格起码已经是许多人力所不及。而近日爆出的宁波地产商跑路案中,企业其实在一年前就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只是政府出面,组织各家金融机构续贷,导致今日不可收拾之局面。近日,新闻爆长三角、珠三角银行坏账率走高,四大行都超过2%;去年,国家允许各省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去年夏天,人民银行放开贷款利率。近十年,货币增发严重,市场资金充裕。据我媳妇说,这几天,我总说梦话,昨晚说的是"这么多坏账啊"
  •     前段时间国内出现了银行坏账率连续多个季度上升,制造业低迷,深圳房价新一轮高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频频拿“地王”。心中的不安促使我读了这本长银新生。日本的泡沫为何会增长的如此之快,其破灭杀伤力又怎能如此之大?个人感觉有如下几点:1.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长期维持低利率,公司负债率极高,利率稍微一上升,月息陡增,现金流支持不住极易破产。2.利率由政府管控,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银行绝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利息差,这样的背景很容易造就银行管理层追求大体量而非利润率。3.投资渠道单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剩余,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与股市,再加之高杠杆。社会内在价值支付不起高企的外在价格,当泡沫膨胀到“有价无市”的程度,破灭也就不奇怪了。4.社会文化倾向于“互帮互助”。坏账爆发后银行仍不断地给失去活力的僵尸企业输血,寄希望于市场回暖,资产价格上升从而慢慢的减少坏账。不断掩盖和搁置问题,直到不可收拾。可以说,日本泡沫之大,破灭后影响时间之长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我认为这和日本文化脱不了关系。日本人的团结隐忍,民族强烈的自尊心以及为维持大家庭的“和谐”而一再掩盖搁置问题与矛盾的性格让身在此中的个体明知症结所在却又无能为力,水上如此,大野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日本银行业的缩影
  •     对于日本经济腾飞以来的经济政策分析,往往都能适用于改革开放后中国
  •     这本书不仅仅讲长银,而是同时叙述了二战后日本的金融史,受益匪浅
  •     《长银新生》就是《拯救日本》,不知为何要改名字?书的内容还没有看,应该不错的,所以买了。
  •     即描述了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危机,又讲了华尔街秃鹰基金收购日本银行坏账资产、剥离再上市的经历,活脱脱一本教科书,可惜读晚了。这本书2004年印刷时名字是《拯救日本:泡沫崩溃后的银行危机与华尔街行动》。
  •     报告文学风格 有助于了解历史
  •     不错的一本书,让我对日本的金融业问题有了很多了解。
  •     前半段真是精彩,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银行问题积累和爆发。日本人的团结隐忍,民族强烈的自尊心以及为维持大家庭的“和谐”而一再掩盖搁置问题与矛盾的性格让身在此中的个体明知问题所在,却也无力回天,水上如此,大野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20年前的日本经济
  •     规模VS利润率;对个性的认同感以及对利润的崇拜;银行VS资本市场;商业的伦理感;最终采取行动的转折点大都发生在当按兵不动会让人更加尴尬的时候;坚定的乐观主义、机会主义以及自信——还有企业家的活力。
  •     难道这就是那本saving the sun?读书笔记已做在小本本上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