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革命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中国的经济革命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214057778
作者:[日] 顾琳
页数:311页

章节摘录

上篇第二章高阳的企业家们袁世凯的技术转移运动为乡村工业创造了增长的空间。一批具有创业远见的小城镇商人利用这个机会创建了一个中国最有名的乡村工业区。第一代企业家把新技术与新的组织形式结合在一起创立了新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工业区。第一代企业为后来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开办企业树立了榜样。尽管后者并不是熊彼特关于企业家传统学说中的创新者,但他们大胆投资开创新的企业,是资源的关键组织者。先辈的成功产生一种企业家文化,它影响着工业区三个增长阶段中数以千计的小企业。高阳人说,当地的企业家精神就在于每个人都梦想着成为自己企业的老板,有记录显示,几千名个人都曾投资建立独立的作坊或商号。近年来,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是把中国的企业家文化看作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影响的产物,在整个中国社会都很普遍。一些学者颠覆了马克斯?韦伯的著名论断,认为中国文化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而是一种发展的加速器。究竟孔子的儒家文化中的哪些部分发挥了这些作用并不清楚,但是在中国文化中一种新的动态资本主义的出现看起来已经是这种联系的充分证明。

前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过多年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顾琳教授对20世纪中国的乡村工业化问题做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本书通过对商号本身和工业区内经济活动的分析,证明在一个相当长的不同时期里工业增长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任何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不会再认为工业化主要是一个大变革时期的城市现象,这种城市的现象只不过使得中国经济看起来像那些先进的工业社会。  ——王国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顾琳教授的论证是宏大的,但同时又是非常具体的。当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将中国最近的工业增长和前工业化社会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的时候,顾琳教授则提供了一个在跨越20世纪的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的案例。  ——彭慕兰加利福尼亚大学尔亚大学尔湾分校顾琳教授的这本著作提出了一些关于20世纪及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有挑战性的卓见。作者在长期对1949年以前高阳织布工业研究的基础上,又考察了“后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其他大多数的研究相比,这本书成功跨越了1949年这一学术研究上的鸿沟,对l949年前后的社会做出了同等重要的分析……总之,任何一个对近代中国历史或者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最好著作之一中有所得。  ——蒂姆·赖特英国舍菲尔德大学顾琳教授的这本著作有着重要贡献,因为它将“历史”带到了关于当前改革时期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争论……顾琳教授的研究强有力地提醒我们中国早期乡村工业化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早期实践和当今乡镇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这本著作行文优美,论证有力,处处都显示着扎实的研究功力。那些对中国乡村工业化、经营实践和经济史感兴趣的读者更应该阅读本著作。  ——陈意新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明顿分校

内容概要

顾琳(Linda Grove),日本上智大学副校长、国际教养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尤其是华北经济史。

书籍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致谢
上篇
工业区和高阳增长模式
找回企业家的声音
第一章 工业区的建立
第一节 袁世凯的促进实业政策
第二节 技术的开端——铁轮织机
第三节 高阳商人和新式织布工业
第四节 招募纺织者
第五节 进口替代
第六节 日本的出口计划和高阳的棉花产业
第七节 织布工业的增长周期
第八节 生存的新策略
第九节 技术革新与复苏
第十节 1930—1933年高阳织布工业的危机
第十一节 复苏和新的繁荣(1934—1937)
第二章 高阳的企业家们
第一节 布线批发商号
第二节 从作坊到小规模工厂生产
第三节 高阳商号和中国商业史的研究
第三章 乡村织户
第一节 生产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新的社会关系:团结和冲突
第三节 保持竞争力
第四章 销售网络
第一节 华北的棉织物市场
第二节 市场扩张
第三节 销售策略
第五章 共有资源
第一节 帝制末期的中国商会组织
第二节 推销高阳模式
第三节 商会和县政府
第六章 战时崩溃
第一节 战争期间的企业家资本
第二节 战争年代的纺织者们
第三节 工业区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
第七章 从市场到计划:第二个增长期
第一节 过渡的分期
第二节 新的经营策略——私营和国有企业
第三节 土地改革,作坊资本,染色和整理部门
第四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五节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扩张
第六节 最后的转变
第七节 国家计划与小规模工业模式
下篇
企业家传统
第八章 从计划到市场:第三个增长期
第一节 终溶改董政策
第二节 改革和乡村工业的增长
第三节 高阳改革的开端
第四节 发展轨迹
第五节 企业家遗产与第三次增长
第六节 当代高阳工业
第九章 现代企业中创业的精神遗产
第一节 股份合作制企业
第二节 乡村企业融资
第三节 企业增长模式
第四节 招募管理人才
第五节 商业合伙制的稳定性
第六节 劳动管理关系
第七节 企业、乡村和地方政府
第八节 私营企业和乡村
结论
高阳模式与高度社会主义化的传统
改革期间的私营企业与政府
当代中国的工业区模式
参考文献
索引

编辑推荐

《中国的经济革命》:这个有力的、严谨的研究揭示了乡村工业和乡村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奇迹中的角色。顾琳教授将注意力放在华北地区的织布工业区,探索这个工业区内小企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探索它们在上个世纪中如何组织企业、如何建立起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如何改进品牌形象。跨越“历史”和“当代经济”研究中传统的割裂,作者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经营实践和现代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一个建立在二十几年对历史档案的研究和实地访问、调查基础上的《中国的经济革命》,是第一本基于西方人视角的关,于中国小企业的商业史研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河北中部的高阳工业区为研究个案,从该工业区20世纪的发展历程揭示中国乡村工业的发展面貌。本书把高阳工业区的发展分为三个不相连续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爆发,初步的原料和销售市场被战争打断;第二个阶段从抗日战争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结束了私营纺织企业和乡村纺织的历史;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至今,高阳成为当今中国毛巾、毛毯、毛线以及其他纺织品重要基地。作者指出,高阳乡村工业的生产方式是与20世纪全球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中国的社会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经营模式、所有制模式的不断变革。进而作者总结了中国乡村工业的典型生产模式——高阳模式,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原料的供给和产品的销售均不在当地。实际上这是当今中国乡村工业的普遍模式,从高阳模式的成功,透视出当今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作者从历史走向了现实,从传统中国找到了认识当今中国的路径。所以,该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学术和实际意义是明显的。

图书封面


 中国的经济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文从袁世凯鼓励发展河北天津民族工业开始,从1910/1935/1955/1980 前后的4个典型时代,分析了河北高阳县纺织业的发展和对全国的影响。中日战争之前的纺织业,可以以北有高阳,南有南通做观察。一个是民间作坊,男士纺织铁轮机。另一个则是工厂制度,女士操作为主。高阳纺织业的发展中,可以带来几个方面的观察1。走渠道优先和走技术优先的不同纺织业在战争期间的不同命运2。家族企业扩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何克服3。为什么1955年,公私合营之后的国企并没有具备私营企业的竞争力(从产品开发,利润率上全面落后)4.1980 后,又是哪一批人率先脱离体制,建立私营纺织企业。作者是日本人,但此书对于经济问题的切面窄,但是研究的非常深。是一部非常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务实之作。
  •     顾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华北经济史,是这一领域在国际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积二十年之功完成的研究专著《中国的经济革命——20世纪的乡村工业》,由王玉茹主持翻译并纳入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该书史料扎实,论证充分,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作者在中外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工业区的理论阐述了高阳织布区的形成与发展变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早期乡村工业化的宏大画卷,并对20世纪中的乡村工业化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创见。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动力,并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典型发展模式。如何评价中国乡村工业的发展,以及在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关于当代乡村工业的著述已经很多,但多以1978年的经济改革政策为研究的出发点,很少有学者把当代乡村工业的增长与传统中国的乡村工业的经营实践相联系。《中国的经济革命》则弥补了这一缺憾,将高阳地区的乡村织布业置于一个世纪发展的轨道内,以民国年间的发展原因和内在机制为研究主体,将考察视野上延到清朝末年,下展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1995年,从历史中折射现实,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经营实践和现代经济增长的联系。高阳地处河北省中部,是居于当今中国毛巾、毛毯、毛线以及其他纺织品领导地位的生产基地之一。近代以前,高阳农民即有纺线织布传统。光绪末年,随着改良织机和洋纱的输入,高阳织布业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高阳为中心、囊括周边县区的纺织工业区。作为近代乡村工业化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高阳乡村工业的研究一直备受学界的关注。彭南生提出“半工业化”理论来描述高阳等地乡村工业的发展。冯小红通过对高阳织布业的研究,提出了“高阳模式”这一概念。 顾琳则一方面引入“工业区”的概念,从理论高度进行论述;另一方面,运用历史的视角,将高阳工业发展划分为三个不联系的增长阶段,从历史上乡村工业的发展来理解当代中国的乡村工业。“工业区”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一大批同行业的小企业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地理区域内的一种产业结构。20世纪早期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认为,小规模工业的成功发展,需要一大批关键的生产者集中在同一区域。在这个工业区内,个体小企业分享任何单个企业都无法支付的公共资源。机器、工艺流程以及商业的基本组织方面的创新和改进,能够迅速得到传播,从而从类似于规模经济的形式中受益。顾琳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工业区”思想中获益良多。她引入这一概念,将高阳作为一个工业区来考察,研究了高阳工业区内运行的社会关系、商号之间的彼此联系、经营者和工人的相处、产业组织形式以及政治体制变化的影响等等。最终得出结论,众多小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形成工业区,该工业区的企业共享公共资源与市场,同样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以替代大规模生产。作者认为,乡村工业化是一种可以替代“城市集中的大生产”的生产方式。中国的乡村工业在20世纪的工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有可能沿着自己的轨迹继续向前发展的。顾琳不仅用“工业区”的理论对高阳织布业进行分析,而且细致地考察了20世纪高阳工业区的产生、发展、变化。全书从三个不连续的增长阶段回顾高阳工业发展的历史。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高阳的原料和销售市场的联系被战争所打断。作者认为有三大要素推动了近代高阳织布工业的勃兴,即政府的实业政策、私人企业家、日本以放宽信贷条件供给原材料的出口推进计划。政府出台促进实业的政策、引进技术、培育人才,而高阳企业家们则抓住了政府奖励实业的机会,日本的出口推进计划则提供了高阳织布业发展所必需的原料——棉纱。第二个阶段从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夏季到新中国建立后1953—1954年决定实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纺织业置于国家垄断之下。这一阶段,小规模工业无法在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茁壮成长,传统的生产模式与这一体系严重对立,高阳工业区走向衰亡。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至今。这一阶段,高阳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小规模工业从已经毁灭的情况下迅猛恢复,企业家建立起新的工厂和企业,高阳快速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毛巾、毛毯和羊毛线生产基地之一。在第三个阶段中,贯穿全部讨论的是高阳企业家的传统问题,以及这些传统如何影响当代的工业实践。作者将“企业家传统”定义为高阳工业区在第一个阶段中创造的商业经验、企业间关系和企业家精神的总和。这一传统使当地企业家在80年代中期不稳定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优势是与全国从事纺织业的个人建立的关系网。关系网络可以用来获取原料,提供新技术知识培训,提供市场信息。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刚刚出现、支持私营工业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上述三个方面尤其重要。这一阶段的论述证明了中国传统经营实践与当今乡镇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代乡村工业的兴起。通览上述三个阶段,作者意在打破经济史研究中的“二元经济理论”范式。“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后发展国家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将经济划分为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现代经济部门具有技术设备精良、高生产率和高工资率的特征,相应的传统经济部门则表现出技术落后、低生产力和低工资率的特征。“二元经济理论”通常认为落后的、小规模的乡村工业部门不可避免地要被现代化的大规模机器生产所取代。 这一理论已成为研究后进国家经济史的框架,以至于小规模存在的乡村工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忽视。作者以高阳纺织和染色企业的历史向这些公式提出挑战。她细致地考察了高阳地区企业家和企业个体的经营活动、乡村织户的生产组织形式、销售网络、共有资源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勾勒出高阳纺织业从原料获取到组织生产再到产品销售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全貌。从而探究出高阳地区的竞争优势在于制度因素,而非所谓的“天生的”地理或资源优势。商人的积极推动、直销的销售体系、独特的生产体系以及商业技术人才等都是高阳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高阳的企业不仅拥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享受技术方面的优势,能够生产专业化的织物,灵活地适用市场需求,从而打败城市以及其他乡村的竞争者。因此,乡村工业化是一种可以替代“城市集中的大生产”的生产方式,是另一条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路径。这也是作者撰写本书的更深层的意义所在。纵观全书,有三点值得称道: 一是材料扎实,不同于一些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往往喜欢空套理论,泛泛而谈。本书作者在高阳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实地考察,并收集了扎实的文献资料。这其中既包括抗战前中外的调查资料以及天津商会的档案资料,更包括口述史访谈、当代纺织业的研究以及抽样调查资料。本书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历经20余年完成,论证有力,显示着扎实的研究功力。且难能可贵的是,在不降低学术水准的前提下,文笔流畅优美,让人在阅读之中,感受历史的鲜活与魅力。 二是以小见大,此书虽然是关于高阳地区小企业工业史的研究,实际上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早期乡村工业化的生动画卷。作者运用经济发展、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以比较视野将高阳地区乡村工业的发展放入到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框架中,对农村工业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打破了以往研究落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二元经济理论”范式,提出许多创见,让人眼前一亮。 三是研究视野的拓展,正如樊如森在《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评价的那样,本书“其打破朝代存续界限的整体学术视野,足资当今的历史经济地理学研究者参考”。 以往关于乡村工业的多数研究,往往以1978年的经济改革政策为出发点,少有学者提及传统经营实践和当代经济增长的关系。作者将时间跨度放大到20世纪初至当代,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产生更多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未来乡村工业发展的期望。 当然,此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结论有所偏颇。作者认为以工业区模式组织起来的乡村小工业的发展可以代替“城市集中的大生产”的生产方式,事实真的如此吗?以高阳地区为例,其织布业在起步时期正是依靠天津提供的技术和棉纱,实现了“技术革命”和“原料革命”。后来更是依靠天津提供的市场与金融服务构建起产销体系,而得以兴盛和发展。如果没有天津这样一个大城市作为依托,高阳的织布业能否迅速地踏上工业化道路呢?费孝通先生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研究指出,“乡镇企业必须有现代工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市场信息,而这些在农业传统里是得不到的,必须向工商业中心的城市中去引进,所以靠近城市的乡村比较容易发展乡镇工业”。 由此可见,乡村工业和“城市集中的大生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者更多是产业结构的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顾琳的观点值得商榷。此外,高阳乡村工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忽略高阳成功因素中的特殊性?高阳模式又能否代表整个中国的乡村工业?如何看待乡村工业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率较低等。这些问题,本书没有回答,但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图书馆随手翻到,看了个大概,主要是把改开以后乡村经济发展的现象放到一个世纪的长时段中,还蛮符合导师大人的风格的,20世纪初反而是书写的重头。市场/销售网拓展现象和文献可以略作参考。
  •     正在阅读中,喜欢。
  •     实在不明白这本书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逻辑混乱,没有数量分析,对二元论的理解也是错的。读的时间久远了,不一一而足。专门写书评好了。
  •     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必读书目
  •     亮点是谈到传统的商人传统的起伏. 但是感觉上还是大体上主要和官方打交道的结果....
  •     : F427.224/7211
  •     浦图F329.05/7819
  •     切入点很小,主要围绕河北一座小城的纺织工业发展状况展开;同时延展面又很宽,考察一个世纪的长时段里的发展变迁。作者从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经验之中,寻求其民国时期和建国后前三十年发展脉络的渊源和顺承关系。论证有力,视野开阔,一本上佳的经济史著作。
  •     外国人的视角给人耳目一新
  •     这本从经济史角度,尤其是透过乡村经济的下层视野考察中国经济变迁的著作,是值得一读的
  •     如果这部历史学著作改编成电视剧的话,那就是另一部《大染坊》吧!
  •     商业传统的继承与变化。
  •     很扎实的经济史著作,最值得学习的是方法。
  •     对高阳的纺织业做了跨期的实证研究,资料详实,给人很大的启发
  •     还可以.关于河北手工纺织业各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很多了
  •     这么好的书豆瓣竟然只有6..8分,无语,各种怀疑鉴赏力。
  •     好,值得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