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谁主沉浮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国际油价谁主沉浮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1788781
作者:张志前,涂俊
页数:21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全球心跳随油价起伏  新世纪油价石破天惊  2008年1月2日,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中国人还沉浸在新年的美梦之中,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厅内,已经是人声鼎沸,报价声、尖叫声不绝于耳。当天一开盘,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就一路飚升,98美元,99美元,99.53美元……随着显示屏上数字的闪烁变化,有的交易员手舞足蹈,有的则垂头丧气。中午12点10分左右,交易所大屏幕突然显示: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达到每桶100美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交易员们个个瞪大了眼睛,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的历史就创造出来了。在不到一秒钟内,价格又回到了99.40美元。  后来经过调查,创造这项纪录的交易员名叫理查德·阿林斯(Richard Arens),他经营一家名为ABS的经纪公司。有人说,他创造这笔交易目的完全是为了史上留名,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测试油价可承受的高度。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2008年1月2日12时10分,理查德·阿林斯以每桶100美元的价格从他的同事手里购买了1000桶原油期货,1 000桶是纽商所规定的每笔交易最小单位。随后他又以99.40美元的价格将这笔期货合同全部平仓。这位交易员用600美元的损失换来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几十年后,他就可以对自己的子孙们说:“孩子们,国际油价在2008年1月2日首次突破100美元这件事是我干的。”  有人对这种像是恶作剧的交易是否应当被确认为交易记录表示了疑义。因为,这是一个交易员用从其同事手中买入1000桶原油而创造的,而这一手正好是原油期货交易最小交易单位,而且全天就这一笔交易,停留时间不过1秒钟。但是,市场毕竟是市场,交易所有它的交易规则,只要符合市场交易规则的交易,就应该认定为有效交易,而不管交易的目的和交易的数量。最终这笔交易还是被纽约商品交易所确认为有效的交易纪录。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2月合约当13成交量为204 600手,每手为1 000桶原油,只有一手是在100美元的价位上成交。当天该合约收盘价为99.64美元/桶,上涨3.66美元。  实际上,2007年初开始,国际油价就屡创新高,2007年底时国际原油价格就已经突破了90美元,达到了创纪录的每桶97美元,但是100美元毕竟是一个整数关口,因此,理查德·阿林斯的这次交易历史意义重大。当油价突破90美元之后,就有人看高到100美元,这也是分析师们通常的做法。他们将这种分析方法同样用于股票、汇率等交易。但是,这次原油价格上涨之快,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100美元的心理关口,却让人们始料不及。  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突破100美元心理关口,预示着2008年对于国际石油价格来说将是不平静的一年。实际上,理查德·阿林斯的交易纪录并没有保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个又一个的新高纪录所打破。2008年3月12日,国际原油价冲破了每桶110美元。5月5日,纪录被刷新为每桶120.36美元。仅仅过了半个月,5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轻松突破每桶230美元大关,收于每桶133.17美元。7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价格终于达到顶峰,每桶147.27美元的最高交易纪录。一个令西方人痛彻心肺的老话题,重新被摆上了桌面。  尽管石油很早就被人们应用,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一直被大材小用,而且这种应用还仅限于那些容易获取的从地表渗出的石油的地区。人类大量使用石油也就是20世纪的事情,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的第一口油井,拉开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序幕,也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随后在1900~1950年期间因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而迅速发展。“二战”后的1949~1973年,迎来了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定价方案主要考虑的是总生产成本和边际生产成本。尽管在1930—1934年期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油价暴跌,但是总的来说油价走势在当时是平稳的。  1973年,为了报复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庇护,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采取了限产、提价和禁运的手段,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石油价格暴涨了3~4倍,从3.11美元/桶涨至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普遍贸易赤字和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增加,最终导致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1978年,被西方国家孤立的伊朗再次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全球石油供给更加严重紧缺,国际油价飞涨,从12.7美元/桶涨到32美元/桶,再次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出现了一定萎缩,而且非洲和前苏联等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出现了迅速增长的态势,石油市场形成了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了支撑国际油价,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政策,产量从1979年的3 100万桶/日降到1985年的1450万桶/日。再加上1983年纽约原油期货交易的产生,欧佩克几乎受到致命打击,定价权力大大降低。油价应声下跌,从1985年11月的32美元/桶跌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遭受重创的欧佩克开始反省,重新采用了“定价限产”策略以图久计,但是,此时它的影响力较以前已经大大下降。由于石油期货韵推出以及相关衍生产品交易量的增大,华尔街在石油定价方面的影响力开始显现。在世界经济稳步发展和石油需求逐步上升的情况下,石油价格还是出现了缓慢回暖的态势,形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均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全球经济迅速增长,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高速增长,石油需求迅猛增长,欧佩克得以借助其极具优势的边际生产能力,又重新夺回了对石油市场的掌控权。    进入21世纪,原油价格在海湾局势不稳、美国反恐战争以及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需求的拉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断上扬。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启动了22~28美元的价格调节机制,进一步占据了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之后,在新兴市场国家需求增长和美国反恐战争的持续推动下,油价不断呈阶梯式上涨。其中,海湾地区战争导致的石油减产是油价短期暴涨的一个原因,而新兴国家几何级数增长的需求正逐渐将市场推向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欧佩克的剩余产能已所剩无几,俄罗斯原油开采不易,而委内瑞拉、伊拉克和伊朗等重要产油国政局持续动荡,这些因素全部成为华尔街投机商炒作的题材,在华尔街各路投资基金的助推下,国际油价屡创新高。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夜,国际油价维持在37美元/桶相对低位。  2004年9月,伊拉克战争引发紧张局势,国际油价突破50美元/桶。  2005年6月,国际油价突破60美元/桶。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国际油价一举突破70美元/桶。  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以及美国与伊朗关系持续紧张,国际油价突破80美元/桶。  2007年10月18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90美元/桶。  2007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遇袭身亡,油价回升至97美元/桶。  2008年1月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首次达到100美7元/桶。  2008年3月1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冲破110美元/桶。  2008年5月5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破120美元/桶。  2008年5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30美元。  2008年6月2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突破每桶140美元。  2008年7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达到了每桶147.27美元,达到本轮石油价格上涨的顶点。  2008年9月12日,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5个月来首次盘中跌破每桶100美元。  2008年10月16日,金融危机导致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回落到每桶70美元。  新世纪已经过去的8年时间里石油价格的上涨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2年1月的20美元/桶上涨到2005年9月的65美元/桶,这是一个持续上涨的阶段,中间也有几波的调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5年9月的65美元/桶到2007年1月的54美元/桶,这是一个区间震荡的阶段,呈现回落一上涨一再回落的走势;第三个阶段是从2007年1月的54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除了中间有一两个月的微幅调整,基本呈单边上扬走势;第四个阶段是从2008年7月开始,原油价格从147美元迅速回调到70美元附近,并在70美元附近震荡。  石油价格缘何如此重要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蕴藏在地壳表层。最普遍的说法是,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经由很复杂的生物和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近年来,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非生物成油的理论。他们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的碳,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只是由居住在岩石中喜热的微生物,与石油形成过程并没有直接关系。  中华民族对石油的发现和利用早有记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利用石油的文明之一。我国古人称之为“肥”、“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在我国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伯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武卡谢维奇(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1853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59年,美国上校艾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钻出了世界上第一口用机器抽油的现代油井,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为石油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能。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出来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洛克菲勒公司为了向中国推销煤油,曾经向中国农村免费赠送煤油灯。可是好景不长,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石油业遇到了意外的打击,使石油失去了主要城市照明市场,几乎到了无立足之地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石油业只能转向轮轴润滑油市场与家庭取暖炉用油市场苟延残喘。紧接着又一意外事件发生了,以煤为能源的集中供热系统被研究开发出来,导致燃煤进入家庭取暖市场,大量替代了石油产品,使石油业走向衰退,几乎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石油的重要性开始突显,而英国的丘吉尔在石油的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11年,36岁的丘吉尔任海军大臣之后,马上请出已退休的海军上将费希尔,丘吉尔从费希尔那里了解到用石油作动力对海军发展的意义。当时,英国拥有并控制着巨大的煤炭资源,而在石油资源方面英国则要受制于人。费希尔与壳牌石油公司的马库斯·塞缪尔串通一气,反复向丘吉尔说明油比煤作军舰动力的优越性,终于说服了丘吉尔。丘吉尔决定全部以油替代煤作为舰船燃料,并制订了从1912—1914年加速发展海军的计划。1914年,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提出了一个资助英波石油公司的提案,经过激烈辩论,英国议会通过了这一议案,英波石油公司成为英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商。  丘吉尔和费希尔劝说英国皇家用石油可谓是明智之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石油成为协约国获胜的重要因素,英国海军优于主要以煤为动力的德国海军。在战争中,丘吉尔独具慧眼,不顾陆军高层领导的反对,鼎力相助新式战车的研制。当1918年亚眠战役中,首次出现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456辆坦克,大破德军防线时,引起德军将领震惊。德军鲁道夫将军事后形容:“那是德国陆军作战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被誉为“石油斗士”的丘吉尔后来体会到,协约国是在石油的海洋上漂向胜利的。此后,石油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炭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随着内燃机普遍运用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加上石油化工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石油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体开始注重对石油问题和石油价格的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人们必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找到比石油更方便、经济的能源。  石油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是作为燃料,这占了石油用途的70%以上。石油是提炼汽油、柴油、航空燃油、锅炉燃料的原料。汽油是目前消耗量最大的品种,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如果没有飞机和轮船,我们要去一趟美国将可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而中国的商品也不可能销往全球,经济全球化也无从谈起。石油这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藏被当作燃料烧掉实在可惜,但是截至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比石油更好的交通能源。   石油的第二个用途是制造润滑油剂、润滑脂、电器用油、防锈油、液压油,以及金属加工用的淬火油、切削油等,保证各种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家用电器能够运转如飞。如果说这两类终端产品至少还“长得像”石油本身,那么石油在很多方面化身为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形态,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  我们日常用的塑料制品、快餐餐盒,身上穿的合成纤维,以及洗涤用品、化肥、农药……哪一样都离不开石油。就拿现代农业大棚栽培的蔬菜来说吧,每培育一根黄瓜就需要约60毫升石油。如果没有石油,根本无法支撑我们今天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一套年产8万吨的合成橡胶装置的产量相当于9万公顷橡胶园一年所得的橡胶产量;一座年产万吨的合成纤维厂,相当于2万公顷棉田一年生产的棉花,或者是由250万只羊一年剪下的羊毛;一吨化肥可增产粮食几百吨,解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吃饭问题。 ……

前言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血液,石油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起伏跌宕。1998年原油还曾经是10美元一桶,到2003年已经达到了25美元,此后又先后突破了70美元、100美元、130美元,2008年7月11日,达到了创纪录的147美元。在新世纪初8年时间里,原油价格上涨了近10倍。国际油价上涨动荡,不仅导致了相关煤炭、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涨,推高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同时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震荡,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3F危机”(石油Fuel、粮食:Food、金融Finance)。其危害之大,影响之远,持续时间之长,已经远远超过了爆发在20世纪的几次石油危机。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回落,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次石油危机还难以轻易言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可开采的石油将越来越少,在我们找不到更有价值的替代能源之前,国际油价将会重拾升势,石油危机不可避免。科学家们预测,人类将会在2l世纪用尽埋藏在地下的全部油气资源,石油时代或将在2l世纪终结。从这个角度看,21世纪石油危机可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和最长的石油危机,也将是最后一次石油危机。这样的预言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必须采取有效的行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国会必须立法鼓励节约能源、推进科技发展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国会必须立法,增加国内能源产量,降低美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  ——美国总统布什  我们必须制订出一整套措施计划,使我们能积极影响石油市场。俄罗斯作为石油主要生产者和出口者,对全球石油价格的形成不能坐视不理。  ——俄罗斯总理普京  由于需求不断增加,而供应持续偏紧,世界或将面临“第三次石油危机”。  ——英国首相布朗  希望国际油价能够稳定在供求双方都能承受的水平上,即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之间。如果国际油价继续处于每桶70美元以下,不排除欧佩克再次减产的可能。  ——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  过去,只有那些拥有仓库,能够大量储油者才能进行石油交易。现在,金融市场上大量投资者与投机者的加入加速了石油市场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日益紧张的石油供应。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内容概要

张志前,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投资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经济金融及政策研究工作。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对全球环境资源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等。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供职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兼任中投证券监事。
涂 俊,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经济师。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战略管理等。先后参与5项部级、省级科研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篇,曾为国际学术期刊IMPP(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 Practice)担任助理编辑和审稿人。现供职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书籍目录

序绪论 油价挑战我们的承受力 次贷危机拷问国际油价 石油与金融:“剪不断,理还乱”  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危机第一章 全球心跳随油价起伏 新世纪油价石破天惊 石油价格缘何如此重要 过剩的流动性看上稀缺的石油 多米诺骨牌被推倒 石油危机将伴随21世纪第二章 高油价灼伤全球经济 国际金融市场大地震 高油价成为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全球通胀搭上高油价热气球 粮食危机紧步石油危机后尘 发达国家还能扛得住吗 新兴市场国家雪上加霜第三章 谁在操纵国际油价 华尔街也为油狂 热钱是不是油价的幕后黑手 高油价是欧佩克操纵的吗 美国是高油价的受益者 石油利益集团的真面貌第四章 哈伯特峰值是否已经来临 哈伯特峰值意味着什么 这一次可能狼真的来了 值得怀疑的全球石油储量 有增无减的未来石油需求 可以预见的未来第五章 石油与21世纪的政治 石油复兴俄罗斯 伊朗的油管子与腰杆子 反美先锋查韦斯的“后台” 不看美国脸色的欧佩克 地球两极的“圈地运动”第六章 石油与21世纪的战争 为了萨达姆还是为了石油 战争喂饱跨国公司 损人利己何乐不为 第三次世界大战导火索 美伊斗法各有奇招第七章 石油与21世纪的发展模式 能源危机随原油牛市而来 用什么推动21世纪经济 石油烘烤地球发烧 先知先觉的罗马俱乐部 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方式第八章 石油与21世纪的生活 乐观派错在哪里 廉价石油已一去不复还 节能将是人类的必修课 应对有方各显神通 投资得当防止财富缩水第九章 石油与21世纪的新能源 不创新就灭亡 取自天空的能源 取自大地的能源 取自水流的能源 另类能源 可能阻击替代能源的人第十章 21世纪中国的能源安全 谁动了我的油价 要发展,先石油 中国石油安全策略 中国能源外交战略 新技术,新政策跋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21世纪石油危机的特殊之处 我们能逃过一劫吗 危机的未来和你我的未来附录1 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储量及产量附录2 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消费量及占比附录3 国际石油市场简介附录4 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从油价巨幅波动看石油与金融的关系  2008年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一举突破了每桶100美元,随后快速攀升,7月11日,达到了每桶147.27美元的最高交易记录。随后,国际油价进入调整,9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回落到40美元左右。如此迅猛的涨幅和如此快速的回调,在世界石油历史上实属罕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08年国际油价如此动荡?金融与石油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国际油价谁主沉浮》记录2008年国际油价起伏及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用全新的角度分析了造成2008年国际油价动荡的原因,为读者理解和分析石油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是造成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巨幅动荡的重要原因。2007年3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因债权人违约出现财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标志着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情况下,全球过多的流动性就投向了石油等大宗商品,他们希望在大宗商品上进行最后一博,以对冲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因此,从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上涨,结节攀升,直到2008年7月,次贷危机又一次冲击波引发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前夜,国际油价达到了创记录的147美元。  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正式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已经造成了多家著名金融机构破产或被收购,而美国最大的五家投行几乎全军覆没。截止11月,全球因金融危机经损失高达27万亿美元。投资于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机构也肯定在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然会抽回在国际石油期货上的投资,结果就造成了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石油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石油需求将有所减少,短期内,国际油价有所回落也属必然。然而,由于各国央行不断地注资,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将再次导致流动性泛滥。在炒作条件具备之后,石油价格将再次走上上行通道。  《国际油价谁主沉浮》认为,随着国际石油期货的蓬勃发展,石油金融化趋势非常明显。据估计,近几年流入全球主要石油期货市场的资金高达上万亿美元。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使石油由一种单纯的套期保值工具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投资载体。近几年,仅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交易商平均每日的合约数就达全球日石油需求的几倍。期货交易量远远高于现货需求量,中间的持仓者自然就是获利套现者。据统计,近几年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投资石油的获利率持续超过其他商品。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以及国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共同导演了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使得石油市场金融化特征愈加明显。  《国际油价谁主沉浮》的作者长期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他们用金融和经济的视角,首次向读者展示了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随次贷危机演化的涨跌过程,阐述国际油价动荡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揭示了石油与金融之间鲜为人知的玄机。看的出来,作者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金融和经济视角是本书的特色,在介绍国际油价动现象的同时,本书还分析了影响过油价涨跌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石油问题的政策建议。希望本书能唤起人们对全球石油能源问题的重视和思考,同时为关心国际油价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  ……

作者简介

《国际油价谁主沉浮》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发生在21世纪初的“3F危机”,分析了次贷危机引发油价动荡的原因和过程,揭示了石油和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了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探讨了我国21世纪的能源安全战略。
2008年,石油市场风云突变!
全球金融危机与油价关系几何?
美元和石油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谁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幕后推手?
未来国际油价是否会重拾升势?
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走向何方?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血液,石油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此后不断上涨,最高达到了147美元。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度调整,回落到了60美元左右。金融危机、油价动荡、粮食安全等问题错综复杂,形成了“3F危机”(Fuel,Food,Fmrce)。

图书封面


 国际油价谁主沉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到书名之前以为本书可以分析清楚,金融集团如何通过期货市场来影响石油价格,但是本书只是描述了一下,金融资本通过期货市场来影响石油价格。如果把真相比喻成冰山,本书描述了水面以上的部分,水面以下的部分没有涉及。
  •     前几天在书店,发现新书上架里面有一本叫《国际油价谁主沉浮》,心想这作者也忒自信了,电视里国际油价天天都跌,还敢跑出来拿油价说事儿?况且这年头听说经济也危机了,我们这帮爱书的人得捂紧口袋,连烟钱也让老婆给掐掉了几成,买书可不敢像原来那么大手大脚了。佩服作者勇气之余,随手拿起来翻翻,装帧一般,用的是“老土的”光面,没有亚膜。封面上一无油桶、二无“磕头机”、三无士兵,只有血红的大字和一处开阔而拥挤的交易大厅,跟以前翻过的“油书”倒是颇不一样,于是便翻开目录瞧瞧。目录安排得不错,比较抓人眼球,我略一扫描,发现从全球经济到华尔街再到石油生产,然后是政治、战争、发展模式和日常生活,最后回到中国的石油战略,看上去包罗万象,但其中似乎又用一根主线牵着,并不显得凌乱。我有点心动,转念又想,可别是那种拿目录唬人的烂书,于是就找个椅子坐下,随便挑了两段读下去,结果一口气逗引得读完了一整章,觉得很是过瘾。看看表才发现时间不早,赶紧掏读者卡便买了一本回家看。这两天工作闲下来的时候,便泡杯咖啡读读这本书,作者笔头相当流畅,读起来很舒服。而且在个别地方还融入了电影元素和最新的网络语言,感觉很亲切。所以,从我比较感兴趣的政治、战争,到不怎么熟悉的金融、新能源,都一一读了个遍。初步看来,作者基本上是属于悲观派,赞同“石油峰值”理论,将石油在21世纪的稀缺性贯穿于全书各个部分,使得不同章节的内容看似散漫但仍能保持较强的张力。跟我翻过的其他石油相关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新。这种“新”一是体现在内容的更新上,从次贷引出对油价问题的讨论,把油价与全球通胀、粮食危机、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汽车业危机、开车族的生活等等结合起来,2008年的许多经济、社会现象都得到了反映。时值岁末年初,我有时候也跟朋友讨论2008年发生的各种事情,没想到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不少答案。另外,“新”还体现在它的内容基本上是“向前看”的,至少也是集中在2000年以后的事情,而对上个世纪发生的石油危机集中在附录中进行了介绍,没有占用正文篇幅。我记得之前读到的一些石油书籍,实际上讨论的都是上个世纪的问题,或者是历史回顾,跟这本书比起来显得有点过时了。对于国际石油巨头、金融投机资金在国际油价波动和新能源开发中扮演的角色,作者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反思,但我并不认为作者是“阴谋论者”,而是从经济动机角度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最后要说的是第十章,关于21世纪中国的能源安全,本来这类主题是我最不喜欢读的,很多书和文章都很生硬、说教。但实际上读下来感觉这章还好,能读下去,而且语言并不呆板,从论据到建议有比较充分的推理过程。再加上最后的“跋”读来比较痛快,能够把整本书的观点收得完全、有力,整本书值得打上高分。不过,还是要提两点意见。虽然全书写得比较顺,读起来不累,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做准备,但我自己比较偏好那种更有抑扬顿挫感的写作手法,比如多一些设问和解答的环节。另外,虽然书中提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环保问题,但是或许是受到篇幅限制吧,没有把石油、油价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展开说。对于《国际油价谁主沉浮》,这算是小小的遗憾,但并不影响整本书的光彩,给我2008年的读书记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推荐图书
  •     准备写一篇关于油价的论文来评职称,所以就买了一,本回来,所叙述的历史和经验以前看过,但印象不深。可以称之为温故知新吧!我们在石油上受得伤很多,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掌握主动权,这也许只是美好的愿望!
  •     不错的书,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成功的预测了油价,不管能不能预测准油价变化,但是很张见识
  •     一本人云亦云的书,观点不清,叙述较乱。
  •     装帧一般,封面看上去不是很打眼。不过内容不错,比较全面,而且有自己的观点,比很多综述性的同类书强。把石油和金融、石油和政治、石油战略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分析得比较透彻。另外,当当最近送书狂快啊,24小时就送到了,赞一个!更多的评论懒得写了,转一篇《投资者报》上找到的书评:油价惊涛拍岸,寡头逐浪淘金大中小作者:孙兆东共有0条评论发布日期:2008-12-22投资者报特约作者孙兆东2008年岁未将至,伴随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经过连续数周的下跌,国际油价终于在40美元/桶附近再次获得支撑。在欧佩克减产预期以及美元下跌等利多因素推升下,12月15日国际油价期货主流合约单日反弹涨幅超过10%至48美元/桶。然而,早在2008年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一举突破了每桶100美元,随后快速攀升,7月11日,达到了每桶147.27美元的最高交易记录。随后,国际油价进入调整,9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国际油价迅速回落到40美元左右。如此迅猛的涨幅和如此快速的回调,在世界石油历史上实属罕见。中国目前的油价是根据国际油价90美元/桶左右时制定的,实行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因此,对国际油价的关注就显得极为重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08年国际油价如此动荡?金融与石油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我们试图读懂国际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谁导演了油价的惊涛拍岸?近日出版的《国际油价谁主沉浮》一书,记录了2008年国际油价起伏及带给全球经济的影响,用全新的角度分析了造成2008年国际油价动荡的原因。国际油价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真实的供给和需求是长期油价的决定因素。但随着石油期货的出现和发展,石油金融化趋势非常明显。近几年,仅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交易商平均每日的合约数就达全球日石油需求的几倍。期货交易量远远高于现货需求量,中间的持仓者自然就是获利套现者。据统计,近几年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投资石油的获利率持续超过其他商品。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以及流动性过剩,共同导演了国际油价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近年来,金融市场的追捧,在使石油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石油的定价权不再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前石油定价是靠欧佩克官方的牌价来确定原油期货的交易架构。随着20世纪90年代金融机构和基金大举进军石油期货市场,迫使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和石油贸易市场的力量易手。现在主要是由纽约和伦敦两个市场来进行指导。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油价的动荡。本书从一个较新的视野来关注和研究石油:当今石油已经成为准金融产品。美国印刷美元购买大量石油,而次贷危机引发了油价的动荡,其背后却存在国际石油寡头惊人的暴力。通过本书,我们认识了“哈伯特峰值”,感受到欧佩克的影响力日渐变化,从中也能够窥见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造成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巨幅动荡的重要原因也是金融的作用。2007年3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因债权人违约出现财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标志着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在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全面爆发的情况下,全球过多的流动性就投向了石油等大宗商品,投资于国际石油市场的热钱希望在大宗商品上进行最后一搏,以对冲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因此,从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上涨,节节攀升,直到2008年7月,次贷危机又一次冲击波引
  •     又是一本攒出来的垃圾书……
  •     哈O(∩_∩)O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