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35751904
作者:[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页数:403页

世界到底是啥形状的啊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弯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全球化确实是个大问题。太佩服国外这些标题党了,玩概念玩的出神入化。话语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啊,那些话语,像病毒,像咒语一样,在全球蔓延。下一本书:世界是鸡的猪的就是不是人呆的地方。

悲切中的热望

在石油能源年代,生活似乎越来越便利,石油能源消耗速度与社会的工业化速度成正比关系。然而,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石油政治阻滞了民主化进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不可逆的灾难性后果;人口爆炸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平坦的世界里,对能源消费模式的模仿,既有可能加速危机,也可能产生出领导全球的机遇。新能源、智能电网、从生产与需求两端进行交互调节的能源网络的前景,为走在前面的国家提供了绿赢的机会。但是这不是一场仅仅提倡个人和家庭用节能灯、调高空调温度就可以赢得的比赛。提高可再生新能源使用的比重,重要的不仅仅是提高新能源的产量,更重要的在于引导新能源使用的规章、政策体系,以及崭新的能源道德观体系。当政策体系和产业规章使更多的国民愿意选择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而不是高油耗车,当能源越来越便宜,但国民不会因廉价而肆意挥霍时,这个国家就走在“绿赢”道路前列。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跟随着这样的国家的脚步时,这个世界才真正拥有了远离末日的希望。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同样不会是因为石油用完了,它必定是伴随着一桶桶的石油埋在地底下不见天日而到来的。让我们远离又热又平又挤的世界所面临的未日危机,用人类的集体理性和智慧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热和平扁的族群

还行。现在各种各样的书多如牛毛,良莠不齐,就看个人的选择。看完此书,起码可以让人深思。

变绿是难的

近年来,绿色环保成了热门话题,不仅各国政要呼吁节能减排,诸多公众人物也加入了环保宣传大军,甚至有银行发行“绿色”信用卡,酒店推出“绿色”房间……按照某些环保宣传材料的解释,似乎人们的举手之劳就能拯救这个日益拥挤炎热的世界,但托马斯•弗里德曼告诉我们,想变绿,没这么简单。一方面,随着新兴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数以亿计的人步入中产阶级,他们渴望复制美国的生活方式:郊区的大房子、动力强劲的SUV、没完没了的party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等等。但是,美国人口只有3亿,全世界数十亿人口复制他们高能耗的生活方式是地球不可承受之重。更何况,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今天,许多美国人也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难道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居民才有权享受舒适生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人都有发展的权利,自己上了车就不愿意别人再上车是强盗逻辑。看看历次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吵得不可开交就可以知道,在环保领域说和做完全是两回事。没有哪个国家胆敢为了“变绿”限制国民追求更高生活水准,这对执政者来说是自掘坟墓。然而,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生活水准提高几乎必然意味着高能耗,这导致绿色环保的理想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已经过上高质量生活的人也不愿抛弃现有的生活方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收入可以应付舒适生活方式时,很少有人觉悟高到自动选择不那么方便的生活方式,处处为绿色环保精打细算。也许只有生态灾难才能令人痛定思痛,但在“后天”真正到来之时,人们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徒唤奈何。所以在作者看来,神马都是浮云,关键在于提升技术水平。一来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来要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确保绿色环保成为强制性要求,并且需要政府等机构的引领与监管。变绿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换个节能灯泡或塑料袋收费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一场观念与行动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谁走在前列,谁就将未来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挑战同样意味着机遇。既然是革命,那就必将付出一定的代价。媒体和明星传递给我们的一些环保小贴士固然有利于节能,但它们治标不治本,只有经历一次艰难曲折的能源革命才能改变人类发展与资源不足相矛盾的困境,保证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让后代过上好日子。

你要敢于浴火而行

今年盛夏的一天晚上,我正坐在炎热漆黑的出租屋角落里发呆,手机突然一亮,收到大学男同学发来短信。要说这男生当年也算我们系的奇人,大二时从每天钻实验室的环境系一举转进美眉如云的会计系,大三时便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大学毕业他去北大光华上了研究生,之后顺理成章成了金融专家。上学时我应该从没和他说过话,毕业时更没有联系,突然接到他的短信,只剩“诧异”两字可以形容。短信的内容很简单,他问我是否还在做环保,关注环保,如果是,推荐我读《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我立时从诧异转为好奇,到底什么样一本书,让一个已婚金融专家给从未交谈过的大学女同学特地发信推荐呢?又过了一个月,我拿到这本书,继而陆陆续续读了小半年,因为时常掩卷深思耽误了进度。在读到三分之一处,激动之时,我曾给熟识的朋友群发短信推荐这本书;读到一半时,我开始引用书里的思路和朋友分析时事;读到还剩约三分之一的部分,我给所景仰的一个环境记者发信,请他阅读这本书,还断言:环境报道写成这样才是不可超越。今晚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同时也就知道可以做点什么了。我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这本书的兴趣,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我们能做些什么的思考。下面是我在阅读时,随时用标签提示自己可以关注的概念。P48:Affluenza和P51:Americum,Affluenza来源于富足和流感这两个词,这是一种在全社会传播,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病态,人们沉溺于追逐表面上的“富足”、虚荣、经济增长,并为此承受压力、过度工作、浪费资源。用书里相关的概念就是,人们在追寻生活方式上的“美国梦”而付出的代价。绿色顾问组织E3G的创始人Tom Burker说,如果把美国当做能源的计量单位,1个Americum相当于1个3500万由高收入高生活质量人组成的群体,曾经地球上只有2个单位的Americum,一个在北美洲,一个在欧洲,如今世界越来越平,全球正在形成更多的Americum,中国一个、印度一个、新马泰印尼台港日韩澳新西兰加越南组成一个、俄罗斯和中欧组成一个、南美加中东组成一个,到2030年,这个地球上将有8、9个Americum。“地球上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美国人!”这些Americum里满是罹患Affluenza的人,地球重负难载。P74:石油依赖和P93:石油主义国家,讲述了因石油开采和消费造成的世界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即石油政治第一法则:当石油价格上升,自由化的速度减慢;当石油价格下降,自由化的速度加快。那些石油主义国家,其国内制度不健全,出口和政府收入都高度依赖石油生产,实施独裁政治。Thomas Friedman认为,美国的国内石油和能源政策导致了独裁国家民主倒退、中东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甚至是911等恐怖活动。他解释道:这样的国家遭受着“荷兰病”或“资源的诅咒”,它们的政府收入可以依赖现有自然资源,只要确定谁能掌握资源,谁能从中分类财富就可以良好运转,它们怎么会以改良政治体制、投资环境、教育发展和敦促创新作为优先目标呢?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思路,而不只是这个概念,因为自然资源不仅仅是石油、矿藏,在有些地方,它可以是森林、是土地,是房地产……P163:在这个又热又平又挤的地球上,村庄建设必须让村民们实现住所当地化而生活全球化。印度能源公司Bloom Energy的CEO兼创始人K.R.Sridhar说,“当你把本地化和全球化协调到一种平衡状态时,你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人性化,当你有自己的根——土地,和翅膀——全球时,你就是脚踏实地而有胸怀抱负的,你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类的潜力。”P184:环保道德包括对自然界的管理意识,即源于对生命多样性和至高无上的大自然的敬畏而对自然界负责,也包括对后世子孙负责的托管意识。我们要基于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和下一代的尊敬而养成克制习惯,不要让肆意挥霍的中产阶级在这个炎热、平坦而拥挤的世界里迅速滋生。但环保不是消费的反义词,我们要认真思考我们该怎样生活,而不是该怎样限制生活,要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同时,享受消费。P204:列举了一些有助于全球减少2000亿吨碳排放,避免到2050年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翻倍的方案。P264:通用电气交通运输集团(GE Transportation)是如何借助绿色成功的。基于技术创新的绿色工业实现了社区发展、教育、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P278:环保顾问Rob Watson与1990年代倡导的LEED,即Leader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课程,以及绿色建筑认证体系。P295:方舟。因为所有环境保护工作都极具地域色彩,所以现在的地球需要100万艘方舟和100万个诺亚。方舟要备有6样东西:一个为生态环境着想的国家政府(提供政策);给物种资源丰富的社区发展经济提供机会,避免他们通过损害生态环境获得发展;一些尊重大自然,关注当地居民生计的私人投资者;一个有环保意识、清廉高效的地方政府;经验丰富的当地专家或国际专业人士;向尽可能多的人普及初级或中级教育。“模范诺亚”,印尼的苏里亚特纳教授说:这些方舟联盟就像有很多层的三明治,包括了政府、社团、专家、公司,不同群体关心不同利益,诺亚要对政府讲经济,对居民讲福利,对商人讲收益,对NGO讲环境。P306:REED提案:即“降低因毁林和森林衰退和释放的碳量 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建议富裕的发达国家向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免于他们迫于生计的毁林。P380:如何绿色?首先,重视这个问题并且亲力亲为,尽可能地过一种环境承担的起的生活。进而,要努力让环保承诺制度化、政策化,“改变你的领导要比更换你的灯泡重要的多!”绿色革命应该参照两个改革先例:民权运动和美国的二战动员。需要两个策略,即推动工业结构改变,并动员普通公众。绿色的人,不只是洁身自好,更要努力去做更大的改变。………………………………………………………………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环境问题。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像Amory Lovins在追悼会上赞美的Dana那样:“属于那些越来越注重研究怎样充满智慧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群”用博爱、逻辑、执着、勇气和激情唤起人们拯救世界的能力和责任。但就像Friedman在书结尾感慨的,环保的道路居然如此艰难。我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助于创造一个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法。但往往看不到出路。还好我同样笃信“相信未来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我们必然的命运。”我知道做环保,就像Aunden Schendler引用作家Charles Bukowski的话:“最重要的,是你如何浴火而行”。

世界急剧变化着……

本书很简单地遵循这样一条逻辑:地球现在怎么了,会引发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世界现在正因为全球变暖而变得太热,因为网络的发达而变得太平坦,因为人口的迅速增长而变得无比拥挤。地球在这三个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产生了如下五个问题:日渐增长的对不断枯竭的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向富油国及其石油专制政体转移的巨额财富;急剧的气候变化;将世界分裂成有电和没电两半的能源短缺问题;随着动植物物种灭绝速度攀升而快速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越来越享受甚至是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平均每个美国人消耗的能源能满足100个人的生理需求,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的10-30倍。复制美国模式必然导致能源危机。可是,为什么米国人可以享受这种待遇,却要求别国人节能减排呢?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通过实例、图表、数字归纳出了石油政治第一法则:在石油资源丰富的石油主义国家,油价和自由化程度成反比。可是在深层次上却是以美国的民主意志和世界警察为出发点的。第三第四个问题很普遍了。气候问题的确越来越严重了……今年我穿的比去年少……生物多样性的实证证据也越来越多了。第五个问题是能源匮乏。其实匮乏与否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在米国这样的需求带动下,哪个星球能顶得住啊……作者认为,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去解决问题,那唯有技术创新才能解决困境,然而现在存在着政治、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阻挠,人类本身甚至都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在提及中国弗里德曼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使得环境变得无比糟糕。的确,身边那些灰色的天绿色的水让我也觉得无比难过。不过作者通过实证来告诉我们中国正在变绿,虽然正负因素在交织着。同时作者通过禁止塑料袋的例子来褒扬了中国政府和政治制度的优势,同时小小地批判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而对于美国,弗里德曼认为充分的民主制度缺少了一种巨大推动力,所有的变革只能缓步进行。相当而言中国某种程度上的专制可以在变革时发挥巨大作用。对于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第244页,前沙特部长亚马尼对石油价格的评论——“请记住,小伙子们,石器时代之所以结束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这句话很赞,意味深长。现在,这种对环境的讨论已经屡见不鲜了,对于这本书我比较失望的是没有像上一本那样给予我很大的震撼。书中堆砌了很多实证的例子,很多让人看都不想看了……而结论却又无比粗糙,因为那不像方案,更像是期望,一个寄托于领导人、体制改革和突飞猛进的技术突破的期望。看完的同时,带给我的是失望……正如我们和复旦交流时打的那个辩题一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究竟谁该为环境问题负更大的责任呢?最为著名的京都议定书背后是许多的霸王条款和空头支票,而霸王条款背后又是发达国家乐此不疲的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在弗里德曼的书中充满着对全球变绿的殷切希望,而全球变绿的过程中又充满了博弈和荆棘。虽然我们都追求着帕累托最优,可博弈的结果通常是次优的。只是希望这个次优的结果也能让人类繁衍下去才好。

笔记

1、《世界是平的》作者新书;2、我们面临着工业革命之后新的一轮革命——绿色革命;3、关于中国的章节:红色中国能变“绿”吗?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路,这一章节中提到了世界四大太阳能制造商:日本的夏普、京瓷、BP,中国的尚德(施正荣)(我们曾铺过《逐日英雄施正荣》)4、小背景知识:作者是3次普利策奖获得者。普利策奖分为新闻界、创作界。自1917年开始每年有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基金会颁发。5、知识小贴士:绿色竞争力——五大步骤:绿色生产、绿色管理体系、绿色供应链、绿色营销、绿色财务核算。

新能源革命

拖了半年多,才把这本书看完,远远没有《世界是平的》带来那么多的惊艳。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当今全球主要是美国的环境现状、一批有识之士所作的努力以及政府推动此革命的进展。它似乎在呼吁着政府尽快能做出一些重大的改变,说服政府尽快的执行一些具体的有效的措施以及给予新能源更多的资金支持。如果不读这本书,我不会意识到环境问题是多么的严重。目前就中国来说,发电绝大部分还是依靠煤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计其数,明明有太阳能可以开采,却不太重视这个产业,以至于并不是很普及。中国最好的太阳能技术公司-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而且主要投资于国外市场,让人不得不说有点儿可惜。因为在中国没有市场,就没有成本效应。另外,中国虽说强制塑料单的免费提供,但是,几年后,又恢复的原状,大家都继续使用塑料袋,也就只收取2毛钱,大家都觉得无所谓,开始习以为常了,这又改变了领导者推行这项政策的初衷了。所以,其实在一个大国,执行一项政策真的很难,很难去管控,而且随着领导层的换届,以前的措施, 很难保证能继续有效的被大家所执行。环保这方面的事,说白了,除非国家高度重视,强制推行,极力宣传,才会奏效。环保,从自我做起,我的力量不大,我能保证的也仅仅是自己。

关注绿色,赢得未来

这是《世界是平的》作者2008年的新作,简体中文版在不久前的济南书博会很及时的推出了。说及时是因为前几天收到出版社的一封电邮推销其著作《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其中列出了很多国内政府机构团购的数据,可见次贷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假想“金融战争”的确在国内掀起了波澜。但中国或者世界当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仅仅是次贷危机吗?我们的政府人员更应该读一下的是《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因为环境问题不仅宏大(需要政府与全民的共同参与)、而且紧急(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更关乎未来(就如当前美国在IT产业的绝对优势)。现在中国也许根本不用不高兴,也无需担忧“金融超限战”,至少我们和美国、欧盟在绿色产业差距甚小,或可称处于同一起跑线,想要在未来5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领世界,我们需要的是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并且立即就做。这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并且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战争,“绿赢”不仅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优势更会惠及全人类。我们进入了能源气候年代打开Infoplease.com网页输入个人的出生日期,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出生的时候世界上大约生活着多少人。如果在1950年这个数字是25.56亿,2050年呢?92亿。如果你觉得现在你所住的城市已经够急那想想50年后吧。世界最令人担忧的趋势不是恐怖主义而是人口问题。过去长期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直稳定保持在280×10-6左右。1万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但是工业化革命以后到现在这个数值已经上升为384×10-6,而临界点可能会在560×10-6而这时环境就会发生突变,这时卡特里娜飓风便会成为地球环境的常态,那我们又该住在哪里呢?那些为核战争准备的地洞里吗?我们正在自己唯一的家园里进行一次后果无法控制的实验。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事例来更好的印证“世界是平的”,恰恰是关于中国的。由于中国的需求使得废金属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世界各地的小偷打着同样的主意,都开始去偷井盖。地区从邻国扩展到更远的地方,芝加哥1个月内就丢了150多个井盖,苏格兰几天内100多个井盖都不见了。不但挤和热,而且有更多的人希望复制美国生活,开高耗油的SUV、住别墅以及无止境的消费……书中这段文字能给我们足够警示:“没人能关掉经济增长的机器,”“这可能会演变成政治自杀,可是那些政客怎么会愿意自毁前程呢?因此,由于每个人都不想断送个人性命,那就变成所有人集体自杀了。”资源的诅咒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来说可能是件坏事。当自然资源的发现使得资金涌入该国,造成该国汇率上升。强势的本国货币提高了该国产品在国外的价格,削弱了该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却使得进口产品变得非常便宜。富裕的国民无节制地购买相对便宜的进口产品,这就进一步挤压了国内制造部门。比资源的诅咒更为可怕的是作者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石油政治的第一法则:在石油资源丰富的石油主义国家,油价和自由化的程度成反比。也就是当我们肆无忌惮的使用石油的同时也资助了中东地区的“恐怖势力”,并且使这个世界更不安全。巴林是中东地区第一个发现石油的,也是第一个将石油资源耗尽的,同时恰恰也是开始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国家,妇女可以投票的海湾国家是巴林,第一个聘请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海湾国家,对也是巴林。而俄罗斯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只有两所大学排名进了世界前500名行列。没有简单的解决之道书中有一章:拯救地球的205个简单方法,我们对这样的句式一定并不陌生,各类报纸都告诉我们只要稍微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就能使地球变得更绿,确实如此吗?我们不否定每个人都需要更环保,但我们反对这样的说法,205个简单方法,在作者看来要使地球变绿的方法没有一个应该官上“简单”这样的形容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已经形成了无可阻挡的趋势对环境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破坏,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彻底更新的系统,环境的恶化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最近《环球企业家》上有一篇报道“风力泡沫”,其中提到中国规划的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可能在明年就提前实现,但至少28%的已建风电设备因各种原因而闲置。对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甚至还在浪费清洁能源!看来不可思议,但世界各地都在上演着这样的事情,因为原有的火力发电系统太完善并且太廉价了,众多可再生能源虽然干净但在经济上却略输一筹。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简单完成设施建设并不代表我们一夜拥有绿色能源带来的收益,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石头没有了,清洁能源必须要战胜煤炭、石油形成的庞大体系以及背后更复杂的利益集团。只有一样东西比自然母亲地位更高,那就是利润父亲。如果政府能够提高能源的定价,并给市场一个长期的预期,例如保持石油100元/ 桶,那将会有更多清洁能源投入使用,同时通过价格手段会激励更多的企业投入清洁能源的开发,更多风险投资资金将涌向这里,但这样有战略意图和面向未来的政策却极少出现,在这方面作者相当羡慕中国,我们的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实行“限塑令”并且将全城的燃油机车换成电动的,这在美国的民主体制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做一天中国(仅仅是一天)”这是作者谦虚而又傲慢的想法。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共同去拥抱这一变革,我们不是独立开发各个要素,而是把它们整合起来。正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埋下的众多电缆将世界“填平”并为Google和Youtube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其实我们倒是希望更多“可再生能源泡沫”的出现,这些泡沫可以有,然而现在还真没有。我们对于绿色能源投资是那么得少,而又那么得谨慎,而这却能为我们在未来创造最大的价值。当IT遇到ET如果说当今世界最大的革命是IT革命,那么未来最大的革命将一定是ET(能源革命),而将IT与ET连接无疑把我们的现在同未来连接了起来,这就是作者给出的我们的前进方向。利用智能网络将电厂同我们的所有家电、汽车连接起来,根据电价和电网负荷智能的控制我们的家电设备,为我们的汽车充电,从而将能效大大降低。目前我们仅仅关注能源的供给端,而忽视了能源的需求端,以至于我们一面生产大量清洁能源,却一方面大大的将其全部浪费与无形。书中提到一个虚拟的能源效率服务公司,他们会为你安装一套免费的智能能源系统,同时将和你分享你每个月从电费和煤气费省下来的钱,而且它们还会从全球市场上售卖你所节约的那部分能源省下的碳排放许可证,以此来赚钱。同时他们可以将这样的收益权卖给投资银行来融资,而投行会再将其转化为绿色储蓄债券。多美妙!绿色智能英文的对手“rival”这个词,实际上最早是指使用同一条河流的人。《韦氏大字典》的解释是:“拉丁文rivalis原意:与另外一个人共用河流的人。”如果环境继续恶化,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能再提供足够的水源,那么这个世界将多出很多“对手”。为了使我们不至于多出太多的“对手”是时候我们去更新对待自然陈旧的智慧了。Daniel Goleman,《情感智商》的作者最其近著《Ecological Intelligence: How Knowing the Hidden Impacts of What We Buy Can Change Everything》中又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概念,生态智商。智商更多是一个人的事,情商是一群人的事,而生态智商则是全人类的事,当我们有足够智慧知道我们购买商品背后的生态影响后,我们就能合理运用我们最强大的武器购买力去支持环保产品从而拯救地球。生态智商需要我们拥有大智慧,就拿书中提到的“生物燃料”为例,我们让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变成油棕榈种植园来获得生态燃料却不经意间让更多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得不偿失,看似清洁的生物燃料实则不然。权威数据显示由于森林衰退导致的二氧化碳增加量比世界上全部交通工具——所有的汽车、卡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的排放量总和还要多。希望学校重视一门课“自然常识”培养下一代的生态智商,让他们坚决抵制砍伐森林而生产的一次性筷子……“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破坏热带雨林和其他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无异于用罗浮宫的所有画藏充当做饭的柴火。”哈佛注明昆虫学家威尔逊的话掷地有声。绿色竞争力如果我们终究要走上一条“绿色”的道路,那么为什么不赶紧行动从而获得先发优势呢?丹麦1985年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效,20多年来,能源消耗几乎维持不变而经济增长了70%,同时世界上两个最具创新性的用酶把生物质转化为燃油的公司——丹尼斯克(Danisco)公司和诺维信(Novozymes)公司同样来自丹麦。丰田汽车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即使在价格高出同档次汽车许多的情况下依然得到了空前的追捧,更多的商界名人因为自己开的是混合动力车而不是悍马和路虎而感到骄傲,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丰田这样在混合动力研发上拥有先发优势同时对环境更友好的企业。绿色作为一种价值观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看重。从长远看,最环保的也是最经济的。“更绿一筹”将是一种竞争优势。未来国际投资的理想之地将是拥有“能源价格优势”的国家。中国准备好了没有?弗里德曼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专栏作者,感谢你的这本书,感谢你为环保作出的贡献!

关于英国的一个谎言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每次经历的经济井喷和起飞都是由于开发出了某种新的生物资源”,波普(Carl Pope)在提到未开采的自然资源时说,“17世纪,捞捕北大西洋鳕鱼的渔民把北欧带进了资本主义。那个时候的欧洲没有多少蛋白质来源,直到大浅滩渔场(Grand Banks)被发现。渔场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蛋白质,人们开始脱离农场,迁往城市,从事工业、纺织和贸易。还有,是北美的原始的松树林和印度的阔叶树林造就了英国的舰队”。波普补充说,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美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出了土地来种植谷物。英国迫使印度种植茶叶,然后用船运到中国换取中国的银子和丝绸。非洲的部分国家也遭到剥削,那里的原住民沦为加勒比海种植甘蔗的奴隶。(日本人)在20世纪初期靠大量消耗印度尼西亚的钨、马来西亚的橡胶和中国的大米来支撑自己的经济发展。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又依靠世界范围的渔业来推动战后工业革命,以供养丰田公司的职员”。对于当今不断加强的经济动力和新生资本家来说,坏消息是供给他们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源已经所剩无几。“这就是为中国偷盗井盖的原因”,波普说,“这虽然不公平,但却很现实”。他们要么自食其力,要么利用全球化这一契机,就像一根吸管拼命吸收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尼西亚每个角落的每一滴养分。理想状态是,我们能找到一种在这个平坦、炎热和拥挤的世界里可供我们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这是第三章《复制美国生活,能源供需失衡》里的内容。但是其中的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谎言:“英国迫使印度种植茶叶,然后用船运到中国换取中国的银子和丝绸。”是个中国人都知道,那时候英国运到中国的是什么——鸦片。茶原产于中国,生产于中国,又从中国大量出口。事实上那个时候的中国不需要与世界贸易,因为自给自足。英国倒是真的从中国掠去了大量的白银和丝绸,但是却无耻的靠了鸦片贸易。这些从中国掠走的财富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金融基础。

世界又冷又弯

《世界是平的》叙述了现代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性以及全球竞争趋势,描述未来的美好之后,托马斯卷土重来,描述现代技术带来的问题、危机。当然,托马斯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大量眼花缭乱的实地考察以及令人炫目的访谈名单访谈后,托马斯罗列了他所看、所听、所想的世界问题。石油的价格对全球民主的进程影响的分析,比较新颖的观点,再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表格确实证实了托马斯的观点。对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下、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表述之后,托马斯提出了,提高能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列老生常谈的观点。当然,希望美国向中国一样集权哪怕一天,也会对气候危机带来根本性的改观,托马斯对美国目前政策的失望也可以算是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对中国指责的有力回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远比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强势。当然,集权国家的决策方式同样会引起民主人士的强力反弹,因此,做到平衡是相当艰难。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寻找其中蕴涵的机遇,当然,我们可以考虑气候问题,前提是我们能够保障自身的发展。

21世纪谁都知道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可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它是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的第一名,也因为环保这个话题一直被目前中国社会广泛的讨论。但是浅读这本书让我很失望,在这本书的前几个部分作者用了很多数据和新闻报道去介绍目前的地球状况——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以及用各种不是很明显的语句来讽刺一些现象,这些复杂的数据和讨论看的我是昏昏欲睡,我实在不得其中的要领。如果说这本书最后想说明什么问题的话,我觉得他是想要倡导我们去做一些绿色的事情来保护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让我们的地球恢复到工业革命之前的美好环境。不过我认为这不是读一本书就能做到的,很多时候要我们去做一些对环境有利的小事去慢慢的改变现在的环境状态。总之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在做一些对环境有利的小事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没有任何多余的收获,反而有一种浪费了大把时间的感觉。总之我不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上一些环保网站来获取!

我先不买牧马人了

  用两个多小时读了弗里德曼的新作《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虽然,热代表地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平代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问题、挤代表人口膨胀所带来的消费压力,还有几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的压力;不过,书中总体来说,其观点就是要用新的思维、新的体系、新的经济规则,来缓解各种压力,最终解决环境问题。  这本书是一个可以速读的书,观点比较明确,更多的是证据的聚集。当然,很多论据和论述还是很有意思的。作者观点摘录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  当然,作者首先谈了911之后,美国的对外关系。从美国驻土耳其使馆的变化,就看出,其从市中心搬到了市郊12英里外的石山上。作者对这样的变化提出了很大的担忧和质疑。面对大风,到底应当修墙、还是造风车呢?从摇篮到摇篮:作者注意到很多建议,让大家生活过得更加绿色。这从网上都能够搜到。但是,作者认为这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所有这些建议只能延缓我们迈向环境崩溃的速度,而人口膨胀和消费增加,这个趋势难于阻挡。要想改变,就要将经济从“从摇篮到坟墓”变成“从摇篮到摇篮”,也就是我们所有的产品和消费品都不会产生废品,完全是闭环的再生、再利用。只有整个的经济和消费模式都转变过来,才能将问题导入到良性的循环中。能源互联网,IT和ET:作者从美国的电力系统着手分析,阐述其体系的笨拙。提出能源体系应当像互联网学习,成为一个精细化运作的云模式。让清洁的能源得到鼓励、让绿色的能源消费成为主流。绿鹰和绿赢:这个例子确实有趣,以前难以想象。曾经在伊拉克驻扎的一些高级军官发起了一个计划,叫绿赢。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美军士兵遭受路边炸弹袭击的概率。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不是配备更强的装甲和武器,而是为美军基地配备分散能源装置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而且要提高能源效率(比如,给帐篷增加泡沫覆盖层,以提高空调效率),其目的就是减少柴油发电机的耗油量。因为,运载着柴油的车辆,是最危险的攻击目标。呵呵,原来绿色能源还能保护生命。做一天中国:中国的举国体制,让作者甚为羡慕。虽然作者是一个非常彻底的西方体制的拥护者,但是,他还是对中国今年来所展开的环保努力给予了深深的敬意。比如,2008 年6月1日,中国强制要求所有的超市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这将减少上百万桶的原油消耗;比如,中国政府强制推行的汽车环保标准,大大超前于美国。而这些事情,如果在美国的体制下,推行则非常困难。所以,作者提出了让美国做一天中国,用中国的举国体制解决一些美国的痼疾。作者对于中国的发展充满希望,虽然中国的环境问题还非常严重,但是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都有,而其中都充满了希望。读后几点体会:1、绿色的选择,也许真的要从自己开始,先从自己家里和办公室开始。牧马人就先不买了。2、对于中国的体制要有信心,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要走美国人走过的路。就像我们不必一定要固定电话,直接采用移动电话就可以了。3、在科学发展观中,突出环保概念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我应当让我的儿子去关注这个方向。

以美国人立场写的解决方案

弗里德曼的书以前看过,没有像这本书的感觉,作者处处以美国人的利益为优先考虑,而且对美国的忧患意识强烈。所以,希望作者客观的话,已经不可能。书中多次提到中国,对中国的担忧就是,如果中国人要都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这个地球很可能就崩溃鸟。对中国最大的正面提法,是希望美国有一天采用中国的管理方式,就可以迅速做决断,生成一些立法,这样可以避免民主的最大弊端-决断迟缓。不过听后,再琢磨,更像是批评了。

极度迫切并且容忍螺旋上升

我们可以大力说,绿色啊,环保啊,节能啊,减排啊,近几年,这些词语充斥着我们耳边的频率之高,只有雾霾出现的频率能够追上。事实是如同书中所说,“绿色变成一种标签,它让我们在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也能感觉良好,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实际行动上的改善。”作者说明白了,不认识改善能源的急迫性是不行的。现在剩下的是,应该如何真正投入,为此做出改变了。要不再写一本书吧:世界是无能为力的。它从来不如学者想象的那么严谨、科学。没有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错误和牺牲也一定要出现的,如果不认识到它一直是螺旋型前进,那么就制定不出合理的方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这么需要改变,但最终能够螺旋型改变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世界是幻想的。

剧透一句话

“据我所知,如果需要的话,中国领导人可以克服官僚主义的障碍,彻底变革价格水平、规章制度、标准、教育、基础设施,以维护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利益。而这些议题若换在西方国家讨论和执行,恐怕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想吐槽的话恐怕都不必写出来。。。。然后,弗里德曼说 :“做一天中国”,仅仅是做决定的这一天。

就这么又热、又平、又挤!

   这本书真正攸关大局的问题有两个:“美国真的可以领导一场绿色革命吗?”、“中国真的会跟进吗?”其他的只是注脚。     ——Thomas L. Friedman,《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领导绿色革命的一定就得是美国?中国就只有跟进的份?或许吧,但为何不能反过来,中国来领导,让美国跟进,喔……这听上去像是爱国青年的 YY。不过,至少,即便是反应再迟钝的人,也不会忽视连续两个冬季里的雪灾与旱灾,中国所受的激励,不比美国少,据估计,2008年雪灾造成经济损失超过 1516.5亿元,要知道,当年全国人大审批的教育支出不过1561.76亿元。至于2009年旱灾的经济损失,虽还未有统计数据,但也肯定是此般的天文数字。    这些背后,似乎就是极端气候(全球变暖只是其中之一)了,如果更进一步,追查幕后黑手,就会像精彩的侦探小说一样,查到我们自己头上。正是我们自己早就了我们现在的窘境。而这其中,自然包括中国人,我们已经是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或许曾经我们对气候影响不大,但现在,未来,中国在环境方面的一举一动,都与世界的气候息息相关。    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我们会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对气候异常来说,影响范围整个地球,全部生物圈。不光是中华民族,所有民族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不是说把刀架到脖子上才是最危险的时刻,当刽子手把刀举起,最危险的时刻就已经来临,已经几乎要来不及了。“子弹总是从太阳穴进去。你永远看不到它飞过来,因为你看错了方向。”我们现在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当然我们也会听到以下论调:不能确定百分之百说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或者是说让我们的后代去为全球变暖买单吧,他们有更先进的科技……只是,等证据确凿无疑了,还来得及吗?就算是全球变暖纯粹是子虚乌有,我们全力开发新能源,努力节能,诸如此类,又有什么坏处呢?然而一旦全球气候确实是开始改变,我们却置若罔闻,恐怕,我们若干年后从子孙那里听到的,就只能是对我们这代人的埋怨和咒骂了。    Friedman 在书里提到,希望美国能够变成中国一天,这样就可以通过强大的执行力,绕开无休止的辩论,游说团的口水,以及利益集团的干涉,将环保节能政策制定出来,推广开去。但也仅仅只希望成为中国一天,而不是更多。另一方面,我想,在中国,估计会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希望把中国永远都变成美国吧……    不管你怎么期望,中国始终还是中国,要面对自己发展与节能环保的问题。过去三十年,我们的碳排放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数亿人都在期望那种中产阶级式的成功,几亿人做到了,几亿人正在奋斗,还有几亿在憧憬。只是,我们的资源,还能够承受吗?增长的极限何时到来?发展到现在的状态,我们就已经消耗了如此之多的能源,按这种模式发展下去会如何?    前一阵子,“家电下乡”搞的是热热闹闹,让乡村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另一个角度想这个问题,把城市的生活方式在农村推行,势必会让我们的能源消耗大幅提升,如果我们的能源政策不有所改变,那么瓶颈迟早会遇到,现行的模式承受不起如此消耗。简单的说,诸如“家电下乡” 这类活动,需要背后能源政策的有力支持。    这也难怪贺雪峰先生会对低消费、高福利的乡村模式情有独钟,因为按照现在的模式,我们的环境实在是承受不起高消费,高福利的模式。戴蒙德在《崩溃》一书里也说:“如果告诉中国,不要向往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水平,中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态度。但是如果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及当前第一世界国家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地球必定无法承受。”如果不改变增长模式,恐怕只能按照上面那些专家的预测来了。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里把中国比作是电影《生死时速》里那量高速狂奔的大巴,《远东经济评论》总编钱达安如是说:“中国领导人试图将那部公车里的引擎,从耗油的污染型换成能源效率超高的混合动力型,而且,换的时候,公车仍要以50英里的速度前进。”    凭什么领导绿色革命的一定就得是美国?中国就只有跟进的份?我们有如此多的高校,如此多的研究生,如此多出色的工程师,如此多聪明的头脑,要是我们还是只能跟进美国,不能领导这场绿色的革命,或许我们就应该像Thomas L. Friedman用这本书反思美国一样,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当然,前提是你的这种反思能够被出版的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不止一次号召青年学生们要仰望星空,只是,希望我们在抬起头来的时候,真的能看到璀璨星空,而不是被烟雾包裹的夜空。    From 花间半壶酒  http://shiyuhang.org/blog/511.html

亡羊补牢 确实有点晚了

这本书讲了很多显而易见的事实,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每看一章都会有些思考。首先想到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绿到底得依靠市场还是依靠政府,就是因为世界已经又热又平又挤了,所以不管是市场还是政府都变得短视起来,为了不知道多久的将来的未知而放弃现在在手的利益,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谁来为人类的未来买单?其次想到的是:越是消耗能源严重污染严重的国家,正是在其发展的高峰期,依靠技术创新并不是大概率事件,对于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来说,什么样的要求才是合理的并被大家所接受的?还想到:其实书中描绘的一些生活中的节能方法并不那么困难,但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有一个词叫“公共”或者“公家”,这是一个无法激励人们节约、无法促使地球变绿的词汇。那些定时计算和开关的家用电器,感觉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点需要克服,不知道真正走到那一步还要多久?是的,尽管可以乐观的面对未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地球真的越来越糟糕了。让地球变绿从让自己变绿开始吧。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