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职业技术培训 > 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

出版社:教育科学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04136435
作者:徐长发
页数:458页

章节摘录

  二、“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005年9月24日上午,由共青团中央会同有关部门主办的“关爱务工青年、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优秀进城务工人员报告团向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发出倡议:争当学习模范、创业先锋、守法公民、致富骨干。他们提出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学习城市文明成果,提升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组成部分。①对于农民工的社会归属的问题,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盛明富说:“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也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对象和关爱的重要对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责任。”②从社会舆论的角度,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心。“农民工”仍是农民。由于城乡政策不统一,其社会身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虽然他们从业的范围变了,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文化环境变了,但社会地位并没有彻底改变。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出了具体部署,在党的中央全会上第一次提出“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这说明党中央是非常重视农民问题的。此外,党中央还提出了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减少城乡贫困人口等一些政策措施。  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保障务工农民的权益。国家需要加快户籍、社会保险、义务教育、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建立起平等的、全面的、长效的机制,使务工农民真正享有产业工人的待遇。劳动法不单是城市人的劳动法,应是全体国民的劳动法。扩大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做实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妥善解决农民工保险账户可流动问题,使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在农民工中得到普及。  “2002年上海与全国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3250元和2476兀,过去7年里,城市地区年均收入增长了8%,而农村地区则只增长4%。1987-2001年被占用的耕地面积约为16000平方公里,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至少有3400万人。”“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目前是农村居民的3倍。

前言

  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我一直对乡村的发展问题,有一个浓而不化的情结。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我曾在乡村生活、学习、工作过,也曾苦恼、追求与奋斗过。有些进步的过程是刻骨铭心的,那些所看到的和所思考的,也许别人不曾体会到。我曾写过一本有关农村青年人生选择的书,书中,我为农村中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呼吁,这让丛书的总编辑多次流下了热泪。那本书也获得了全国第二届青年优秀读物二等奖。我一直想把自己对乡村和农民的真实感受写出来,把自己观察和思考的东西写出来,以期有更多的人来关心乡村,关心农民,关心乡村孩子的未来,关注孩子们的梦想。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是我心甘情愿的,我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念。  作家莫言曾说过,长期生活在城里的人写农村、农民,好像隔靴挠痒,得不到要领,没有在那种文化中浸泡过的人,是很难体味到那种文化的底蕴和真谛的。基于这样的认同感,我始终自觉和不自觉地关注着那片土地所发生的故事,关注着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也特别关注着农民的命运与未来。这是永远难以割舍和难以放下的。那里有我的理想生成元素,那里有许多城里人生命的根。许多人走出来了。可是有千千万万的人留在那里,仍在重复着自己和老祖宗的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力量有限,也需要关注和关爱。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教育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在城乡壁垒还不能彻底打破的政策作用下,只有教育能改变他们生命的历程。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农民工”问题引起的思考第一节 “农民工”: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第二节 “农民工”与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节 “农民工”与教育一第二章 “乡村职业教育”的内涵演进第一节 乡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发展第二节 乡村职业教育的特点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大众化第四节 乡村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第三章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惑第一节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确定制约因素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不健全第四节 关于发展适应性的解读第四章 “扎根农村”教育的落差第一节 中国“农村”概念的含义第二节 乡村发展的政策选择问题第三节 加强开放环境下的乡村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节 关于乡村思想宣传工作的改进第五章 历史的返照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乡村职业教育的经验综述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职业教育建设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留给我们的思考第六章 新中国职业教育理念的沉淀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职业教育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乡村职业教育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职业教育第四节 六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政策主线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施第七章 “跳农门”与社会的进步第一节 中国农村现状分析第二节 身处“农门”的艰难第三节 用什么“跳农门”第四节 “跳农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五节 中国“农业”概念及其与农村、农民的关系第八章 散点研究的理论脉络第一节 乡村教育理论的传承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职业教育的研究状况第三节 关于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第四节 关于乡村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化问题第九章 劳动力市场的铁律第一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二节 开辟国外劳动力市场第三节 国家关于农民就业的政策的改革第十章 乡土文化惯性与新文化建设第一节 对乡土文化价值的焦虑第二节 我国乡土文化的转变第三节 二元社会结构对乡村社会进步的影响第四节 乡村文化的塑造与制度重建第十一章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道理第一节 “发展”的内在规定性第二节 “发展”概念的演进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过渡性问题第十二章 制度逻辑与适应性调整第一节 制度决定发展第二节 制度设计的原则与实施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立项第四节 乡村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与安排第十三章 乡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定位第一节 乡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二节 乡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居民充分就业做准备第三节 为乡村居民自主创业做准备第四节 为乡村居民提高生存质量做准备第十四章 乡村职业教育的模式与选择第一节 学校职业教育模式第二节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第三节 社会教育模式(社区教育)第四节 对乡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再认识第十五章 课程文化与专业构建第一节 对乡村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理解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的迁移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课程发展目标第五节 职业教育课程服务的个性化倾向第十六章 乡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教学改进第一节 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途径第四节 乡村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改进第十七章 学生能力发展与就业适应第一节 学生来源第二节 学习意义与学习质量第三节 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第四节 就业适应性问题第五节 多元监测评价促进发展第二节 科学治校第三节 规范治校第四节 学会经营学校第五节 发挥乡村学校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第十九章 高等院校开放引领与技术下嫁服务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需要高等院校的参与与支持第二节 低重心高技术实效性发展策略选择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引领作用第四节 乡村科技网络的建设问题第二十章 城乡职业教育联盟的建设第一节 城乡职业教育结合势在必行第二节 结盟“走出去”的发展第三节 发挥特色战略第四节 城乡职业教育联盟建设的政策支持第二十一章 政府的职能与有效作为第一节 乡村职业教育的管理第二节 政府办职业教育的内驱力问题第三节 关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问题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作用第二十二章 农民的变迁与教育第一节 中国“农民”概念的含义第二节 要尊重和解放农民第三节 要教育和引导农民第四节 要“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第五节 要组织农民和支援农民第二十三章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共识第一节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形成共识第二节 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第三节 “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模式深化第四节 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的免费职业教育第二节 乡村职业教育大众化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就业第三节 乡村职业教育大众化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第四节 乡村职业教育大众化将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色第二十五章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消化创新第一节 从世界关注的热点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选择第二节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共性借鉴第三节 值得汲取的经验与教训第二十六章 新乡村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预期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第二节 中部地区是发展的重点第三节 西部地区重在创建第四节 东部地区重在牵头发展、升级换代第五节 东北的振兴与职业教育发展第六节 需要深度关注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作家莫言曾说过,长期生活在城里的人写农村、农民,好像隔靴挠痒,得不到要领,没有在那种文化中浸泡过的人,是很难体味到那种文化的底蕴和真谛的。基于这样的认同感,我始终自觉和不自觉地关注着那片土地所发生的故事,关注着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也特别关注着农民的命运与未来。这是永远难以割舍和难以放下的。那里有我的理想生成元素,那里有许多城里人生命的根。许多人走出来了。可是有千千万万的人留在那里,仍在重复着自己和老祖宗的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力量有限,也需要关注和关爱。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教育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在城乡壁垒还不能彻底打破的政策作用下,只有教育能改变他们生命的历程。

图书封面


 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