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修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教材教辅 > 大学生文化修养

出版社:北航大学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810779876
作者:刘金同
页数:271页

章节摘录

  一页都写着科技的名字,科技的触角已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科技就像一张网,严严实实地罩着我们现代的生活空间。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演变,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论断的必然性和深刻性。一、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与衰落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之一。历史上中华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原初的科技创造发明,人类掌握了火,用火来烧烤野兽的肉和植物的根茎,从而结束了原始人类那茹毛饮血的野蛮而落后的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螺祖就发明了缫丝,黄帝发明了指南车。根据记载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人对科技的朦胧的理解与崇敬。  进入奴隶社会后,我国的科技不断发展。在我国前秦的夏、商、周,科技的重大成果主要在系统的天文观测、天干地支的发明、中医的成就和青铜冶炼的高度发达,以及水利的初步发展方面。天文观测方面,如春秋时期的37次日食记录,冬至和夏至的测定,哈雷彗星最早的观测,战国时期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医学上的《内经》、扁鹊的四诊法,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青铜艺术方面,我国当时的成就颇高。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文化,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以及战国时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音乐方面的全套编钟,制作精美,至今人们仍叹为观止。水利建设方面,都江堰、郑国渠等在当时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总体水平却仍不如西方。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的历法,萌芽状态的几何、进位制,青铜、铁器,雄伟的巨石和泥砖建筑独领风骚,它们的科学技术占据了西方古典时代的高峰。  秦汉时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科技的主要领域开始形成独立体系。此时中西方在科学上各有长短。东汉宦官蔡伦的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后直接或间接传至世界各国;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医圣”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这位东汉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而秦王陵兵马俑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精湛水平。秦汉时期中国的科技和西方的科技各有千秋。数学方面,中国形成了由《九章算术》奠基、以实用为特征的算法化体系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西方则形成了由《几何原本》奠基、以抽象空间形体关系的推导为中心的纯逻辑体系。天文方面,中国形成了精细观测、天文历法、比附人事的传统。西方则致力于构造宇宙模型的理论探讨,终于促使托勒密地心说体系的建立,它比中国盖天、浑天、宣夜三说完备并合理解释了当时人所掌握的天象。物理学方面,墨子在光学上、阿基米得在力学上各有成就,但后者在萌芽状态实验、量化处理和理论高度上优于前者。综合科学上,《墨经》与亚里士多德的系列著作相比略逊一筹。因此,总体上说这时的西方科学水平更高。

前言

  人活着,必然涉及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主导因素是人文精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重点要做的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对综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由专业教育的不变性向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通才教育转变,由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向“大众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变。  大学生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中去做事。人无才不成事,人无德必坏事。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活,对真理与金钱取舍颠倒,做人标准模糊、信仰迷失,陷入价值困惑中。要想避免当代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社会现象,就应该对其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化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未来的世界不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那将会是全人类的悲哀。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资中均在谈到中国文化现状时说:真正的危险是我们整体文化水平的降低。当代著名人文学家汤一介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讲道:“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人文精神来加以引导。”  当今时代,科学以几何级数迅猛发展,社会观念不断被刷新,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不仅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求他们成为全才、通才;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人文素质教育。只有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的人文教育,才能帮助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化,达到人格完善的最高境界。文化修养就是在学习、认识和掌握人文知识中完成人文教化,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的。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事实证明,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人是不完全的人。当今,我们正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我们编写了这本《大学生文化修养》。目的就是要在开发大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开发他们的情商;在传授各种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高尚的境界、宽广的胸怀、非凡的智力、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哲学的思想、强健的体魄、高雅的情趣,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加强文化修养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使其最终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本教材的特点是:  一、内容广博、信息量大。本书共十章,包括概论、文学与人生、历史的经验教训、哲学的思考、艺术的价值、科技的力量、伦理的作用、心理健康与人格、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方方面面。本教材不满足于单篇选文的讲解,力争作宏观整体的把握,高屋建瓴,广征博引,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古今中外的实例印证,以期能给大学生更多更完整的知识。  二、知识性强。本教材不仅要求知识准确,更要求忠于历史,客观公正,不以固有观点排斥知识,比如本教材在第一章概论中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时介绍了《易经》。《易经》是我们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不可逾越的重要内容,不应该因为社会上不同观点的存在而将其割舍。  三、注重实用。本教材列举大量史料和实例,避免流于空洞的说教,以期给大学生更多更实际有用的知识。  本教材由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刘金同副教授、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史云谋和宋晓丽副教授、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宫淑芝副教授主编,负责体例设计和统稿;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金凤洁和曾庆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孙玉芹和王卫民任副主编,负责书稿的整理工作;第一章由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刘金同、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史云谋编写;第二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庞笑、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宫淑芝编写;第三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王鑫伟、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孙玉芹编写;第四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曾庆栋、黄琼英编写;第五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应张颖、刘金清编写;第六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任志青、吴维静编写;第七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孙美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王卫民编写;第八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金凤洁、宋晓丽编写;第九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史云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孙玉芹编写;第十章由福建省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罗俊英、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王卫民编写。其他参编者有:山东省寿光中学李静,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刘奎然、魏同义、刘学斌,青岛大学刘晓晨、汪华磊等。  本教材不仅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社会青年和成人扩展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的读本。  由于本教材涉及的学科领域宽广,囿于知识和能力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广大前辈、学者、学生、读者的指导和反馈意见,在此并谢,以期再版时加以改进。

书籍目录

一、文化的含义1二、文化的特性和层次1三、文化的作用2第二节 文化修养3一、文化修养与国家、民族的关系3二、文化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4三、文化修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第三节 提高文化修养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8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8二、提高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8三、完善道德标准,构建文明的社会环境9第四节 中华文化9一、原始朴素的辩证思想10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1三、汉代黄老哲学和西汉儒学17四、魏晋玄学和南朝范缜的《神灭论》18五、隋唐的儒、释、道学19六、宋明理学及宋明时期的唯物主义19七、近代启蒙思想22第二章 文学与人生第一节 文学与生活与人25一、文学使人感悟生活25二、文学即人学27三、文学与生活与人的辩证关系28第二节 文学的作用和价值29一、文学的社会作用29二、文学的价值35三、文学价值和文学社会作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7第三节 文学创作离不开作家的生命体验38第四节 “80后”生活群体和网络文学41一、“80后”生活群体和网络文学的关系41二、网络文学的影响42第三章 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节 历史46一、历史的内涵46二、历史是人类知识的宝库47三、学习古人的治史态度48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50一、历史与现实的关系50二、以史为鉴51三、学史明智53第三节 唯物史观56一、唯物史观的建立56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57三、评价历史58第四章 哲学的思考第一节 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77一、什么是哲学77二、为什么学哲学78三、如何学哲学79第二节 哲学的兴起和发展80一、西方哲学的兴起和发展80二、中国哲学的兴起和发展81第三节 哲学的价值87一、价值的定义88二、价值的种类88三、价值的内涵89第四节 启迪人生的圣哲智慧93一、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93二、古代哲学智慧在当代的运用98三、哲学人物简介及佳篇选读101第五章 艺术的价值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106第二节 艺术的魅力108一、艺术的魅力概述108二、艺术的认识价值109三、艺术的审美价值115四、艺术的教育价值123五、艺术的三种价值之间的关系131第三节 青少年如何培养艺术鉴赏能力132第六章 科技的力量第一节 人是怎样成为世界主宰的136第二节 科技与人类的关系138一、从人类战争的发展历史来看科技的力量138二、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科技的力量140三、从人类工具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看科技的力量144四、从科技的效应看科技的力量146第三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47一、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与衰落148二、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历史教训150三、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153第四节 发展科技是中华振兴的需要155一、实行科教兴国战略156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技人才158三、发展科技,从我做起161第七章 伦理的作用第一节 伦理学163一、伦理学的概念163二、伦理学的研究任务165三、伦理学的社会价值167第二节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史168一、先秦时期169二、秦汉至明清时期170三、清末至“五四”时期172第三节 继承和批判我国传统伦理思想173一、继承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173二、剔除传统伦理思想的糟粕176第四节 大学生如何加强伦理道德修养177一、当代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状况177二、大学生如何加强伦理道德修养178第八章 心理健康与人格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182一、健康与心理健康182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问题188第二节 人格193一、人格的内涵和特点193二、人格的结构195第三节 气质201一、气质的内涵与类型学说201二、了解气质类型的意义204第四节 性格209一、性格的内涵与特征209二、性格的类型210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211四、了解性格的意义212第五节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217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节 217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220第九章 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节 对当前人类思维能力的认识与评估227一、在自然科学领域228二、在社会科学领域229三、在社会生活领域231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231一、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231二、思维活跃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232三、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32四、如何培养创新思维233第三节 如何进行创新240一、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240二、创新实践249第四节 创新是国家、企业、个人发展的生命251第十章 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节 培养综合素质的必要性253一、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253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255三、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256第二节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整体258一、人的素质是个有机的整体259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262第三节 综合素质的提高263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问题263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265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通识课规划教材•大学生文化修养》共十章,包括概论、文学与人生、历史的经验教训、哲学的思考、艺术的价值、科技的力量、伦理的作用、心理健康与人格、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方方面面。《普通高等教育通识课规划教材•大学生文化修养》不满足于单篇选文的讲解,力争作宏观整体的把握,高屋建瓴,广征博引,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古今中外的实例印证,以期能给大学生更多更完整的知识。

图书封面


 大学生文化修养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