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教辅 > 大学教材教辅 > 国际金融学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13107291
作者:郭晓立 编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但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需求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因此,还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消除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使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能增加。这样,使贸易商品的供求相等,非贸易商品的供求也相等,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增加;就整个经济而言,总吸收等于总收入,从而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吸收论特别重视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它认为,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其次,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比如,出口扩大时,出口部门的投资和消费会增长,收入也会增长。通过“乘数”作用,又引起整个社会投资、消费和收入多倍地增长。所谓边际吸收倾向,是指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吸收的百分比。只有当这个百分比小于1时,整个社会增加的总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  3.对吸收论的评价  吸收论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或总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而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就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而言,吸收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而弹性论则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讲,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而弹性论则是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  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用货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有闲置资源(衰退和非充分就业时),应采用扩张型财政货币政策来增加收入(生产和出口);若国内各项资源已达充分就业、经济处于膨胀时,应采用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需求),从而使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平衡。  吸收论的主要缺点在于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它具有不够全面和自相矛盾的地方。不过,吸收论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指出了弹性论的缺点,吸纳了弹性论的某些合理内容,是在弹性论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它指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和注意到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方面。因此,吸收论成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先驱。  1.5.4货币论  前面介绍的几种分析方法都强调的是贸易收支的调整,而忽略了资本与金融账户。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国际收支的构成中,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超过了经常账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成为国际收支理论中的主流。货币论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它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国际收支理论,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现代的货币论是传统的货币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推广应用。货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尔、约翰逊和弗兰克尔等,后经蒙代尔、波拉克等人完善了这一理论。

前言

  不管喜欢与否,我们不得不承认: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成为一种可以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潮流。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的特点和演化规律,顺应金融全球化潮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进程、维护本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利益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帮助学生和金融爱好者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也是《国际金融学》教科书的使命和责任。  本书是在总结了多年的国际金融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国际金融著作、论文和相关教材编写成的。本书力求在完整体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主线的国际金融系统性、国际金融理论及金融工具的应用上形成其特色,并以国际金融事件和故事作为每章开篇案例,为学生掌握各章的要点提供便利。  本书由9章构成。郭晓立负责总体框架的设计并负责最后的审阅和定稿,同时撰写第1章;第2章由张玉智、王东东编写;第3、6章由沈滢编写;第4、8章由焦媛媛编写;第5章由刘春杰、李雪松编写;第7、9章由赵辉越编写。  在书的编写中,郭晓立教授的研究生刘明艳、郭倩倩、徐沛在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翻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感谢她们为该书的编写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经过多次的研讨修改,但由于时间限制和编者水平有限,一定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如能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将不胜感激。  在此还必须申明,本书大量地参考和部分地引用了相关学者的观点和文献,我们在感谢的同时也对未能标出和无法标出的引用文献的作者表示歉意。

内容概要

  郭晓立,长春工业大学教授,在读博士,从事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教学10年,出版学术专著2部,出版教材2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校金融学学科带头人。现任长春工业大学科研处处长、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师德标兵、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前言教学建议第1章 国际收支1.1 基本概念1.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1.3 国际收支分析1.4 国际收支调节的机制与政策1.5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第2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2.1 基本概念2.2 汇率的标价与分类2.3 汇率决定理论2.4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2.5 汇率制度第3章 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3.2 国际货币市场3.3 国际资本市场3.4 国际外汇市场3.5 国际黄金市场第4章 外汇交易4.1 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4.2 即期外汇交易4.3 远期外汇交易4.4 掉期外汇交易4.5 外汇期货交易4.6 外汇期权交易4.7 套汇交易与套利交易4.8 货币互换第5章 国际储备5.1 国际储备概述5.2 国际储备管理5.3 中国的国际储备第6章 国际资本流动6.1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6.2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6.3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及影响6.4 资本管制6.5 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第7章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7.1 金融风险概述7.2 债务危机与外债管理7.3 货币危机第8章 国际货币体系8.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8.2 国际金本位制度8.3 布雷顿森林体系8.4 牙买加体系8.5 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第9章 国际金融组织9.1 国际金融组织概述9.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3 世界银行9.4 国际开发协会9.5 区域金融组织9.6 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趋势附录I 美国次贷危机附录Ⅱ 主权财富基金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国际金融学》内容简介: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际金融基础理论,以国际收支为主线,具体地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架构。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种可以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潮流。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的特点及演化规律,顺应金融全球化潮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进程,维护本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利益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上掌握国际金融运行的基本原理,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实践上能够提高运用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图书封面


 国际金融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