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征订教材 >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出版社: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300073736
作者:时殷弘
页数:380页

内容概要

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教授。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和历史、当今国际政治和战略的研究。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德国东欧与国际问题联邦研究所从事累计两年半的独立研究,在美国密执安大学、丹佛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讲授研究生课程。已发表个人学术专著8部、主编1部、译著7部、参著3部、学术论文和国际政治及台湾问题评论约300篇。已发表的著作中许多有较广泛的海内外学术影响或政治/社会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
历史理解的局限性与巨大潜能
宏观思考和理论化的重要性
理论化的基本种类和形式
重视和善于从事当代史研究
第二节 历史方法的价值与“科学方法”的弊端
第三节 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
国际关系研究基于对历史的理解
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性思考
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独特的重大价值
广阔的视野、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第四节 国际关系史学根本方法与国际关系史料
利奥波德·冯·兰克与现代历史学根本方法
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料例解(上)
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料例解(下)
第二章 现代国际权势斗争与现代国际体系演变
(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现代国际体系史的理解范式和根本主题
路德维希·德约:《不牢靠的平衡——四个世纪的
欧洲权势斗争》
兰克对德约:欧陆均势与海外优势;欧陆均势与侧翼大国;
欧陆眼界与全球眼界
第二节 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
现代国际体系的一种变动模式
中世纪国际秩序
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上)
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下)
第三节 哈布斯堡帝国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
查理五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
腓力二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
第四节 路易十四法国优势的起落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凸现
从西班牙骤然衰落到法国开始勃兴期间的欧洲国际体系
路易十四的显赫优势和霸权目标
路易十四称霸图谋的反复失败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勃然兴起
第五节 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已有的、新兴的和未来的“洲级大国”:英国、
俄国和美国(上)
已有的、新兴的和未来的“洲级大国”:英国、
俄国和美国(下);普鲁士的崛起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和国际政治的变更
导致拿破仑帝国败亡的国际政治机理
拿破仑战争的根本地缘政治结果和国际力量格局结果
第三章 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
第一节 国际体系基本环境的变更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世界政治影响
跨国价值取向的变迁和当代意识形态冲突的萌发
第二节 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
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及其在19世纪的急剧加速
现代帝国主义扩张狂潮和现代帝国主义思想
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
第三节 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趋势
英俄两国的显赫优势和多极格局的近乎倾覆
三大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
传统强国的显著衰落
第四节 现代大众政治的国际政治效应的萌发
旧政治下的旧外交与现代大众政治的出现和流行
初生的公众舆论和利益集团对国家对外政策的作用
初生的大众政治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泛滥
第五节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世界政治影响
战争规模和战争技术在两个世纪里的基本停滞
战争规模的突飞猛进
战争技术的突飞猛进
海军武器的革新与世纪之交的军备竞赛
民族主义和工业化时代总体战的出现及其国际政治含义
第四章 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
第一节 引言:洲级大国的新兴绝对优势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衰颓
两大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
欧洲的外交堕落和政治病态与两极对抗的急剧升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的极严重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权势的兴盛
第三节 二十年危机:英法的虚脱
国际联盟的虚幻
英法歧异与法国强硬预防政策的破产
英德协调和英国半面包容的祸患
纳粹挑战面前法国的瘫痪和英国的绥靖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优势的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在欧优势的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东亚太平洋优势的确立
第五节 苏联权势的形成和兴盛
国力极端赢弱情况下的苏俄对外政策
斯大林与苏联国力的剧增
苏联的内在虚弱和斯大林的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苏联权势的兴盛
全球国际体系的新构成
第五章 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
第一节 冷战的起源
美苏关系史的基本性质与冷战的特质和历程
冷战起源的历史说明
冷战起源的理论说明
第二节 冷战对抗的历程
美苏冷战格局的完全形成
冷战的最高潮
冷战最高潮过后的两大对抗浪峰
冷战期间的缓和或局部缓和
第三节 冷战对抗的基本特征
冷战对抗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含义
冷战对抗的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美苏军备竞赛
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
第四节 冷战的全球化:美苏在欧洲以外的全球性竞争
当地力量、全球战略和全球性竞争
美苏与东亚的革命和拉美的变更
在中近东和非洲的美苏竞争
第五节 苏联的危机和瓦解与冷战的终结
冷战与苏联的危机
戈尔巴乔夫的对策与苏联的瓦解
冷战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六章 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
第一节 引言:新兴强国与非西方现代民族主义
新兴强国的选择与命运
造反和学习:非西方世界的现代民族主义
第二节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德国的选择和命运
德国历史和民族道路的特殊性
第二帝国的世界强国追求
纳粹暴政的根源与希特勒的国际政治观
希特勒的世界强国追求
第三节 和平扩张、帝国征服、商业福利:日本的选择和命运
和平扩张抑或帝国征服:日本的军事帝国主义选择
20年代:军事帝国主义的暂时落潮
军事帝国主义的再度勃兴及其覆亡
当前日本的国家方向选择问题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国的选择与命运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历史轨迹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趋同倾向与造反倾向
中国重新加入国际社会
第五节 亚非现代民族主义的萌发和兴起
非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三个典型阶段
亚洲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出现和兴起
亚洲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出现和兴起的基本原因
第六节 民族运动的飞跃与西方统治的瓦解
民族运动的飞跃与西方列强的对策
西方统治的急剧瓦解及其基本原因
越南抗美战争
第七节 第三世界运动的兴衰与超越民族主义的必要
第三世界运动的萌发和兴盛
第三世界运动的落潮与超越民族主义的必要
第七章 大众政治、新技术和新国际规范
第一节 引言:世界政治中的另三大动态
大众政治与国际政治变迁
新技术与国际政治变迁
新力量塑造的新国际规范
第二节 大众政治与国际政治变迁
大众政治与“外交革命”: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西方民主国家
大众政治与“外交革命”: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纳粹极权国家
大众政治与“外交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大众政治与国际宣传和国际颠覆
第三节 新技术与国际政治变迁
“指令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及其重大意义
核武器与世界政治
防止核武器扩散
信息技术革命与世界政治
大众政治与新技术的结合——20世纪的总体战
第四节 新力量塑造的新国际规范
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
20世纪以前现代国际规范体系的演变
世界政治中的新力量与国际规范体系的巨变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巨变
当代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载体认定与人权国际规范
当代国际规范的根本来源和根本特征
当代国际规范体系的主体新内容(上)
当代国际规范体系的主体新内容(下)
第八章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政治
第一节 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基本问题
世界政治基本性质的变更与稳定
国家行为和国际安排应有的根本原则
世界广大欠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
第二节 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
时代特征:世界基本格局与基本潮流
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和必要条件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在广度、深度和简约度上皆超越“常规”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论著兼教科书。它基于对大约500年里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面、演化脉流和内在机理的深切理解,在大致隐含的、首先是关于国际体系与其要素和演进动能的国际关系理论性思考襄助下,浓缩地展示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巨型历史图景,尤其侧重于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多维度复杂画面,同时揭示和阐释其中的动态机理和深层逻辑。
本书以富含哲理和技能地论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开篇,继之以主题集中、表述简约和内涵深邃地阐述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现代国际权势斗争和现代国际体系演变。在多维度地揭示和说明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之后,本书分别以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大众政治/新技术/新国际规范为四大分支性主题,阐述和论说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历史。全书以论说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基本问题与现时代主要特征框架内的中国崛起结尾,而近乎每页都附的脚注展示了在研习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方面可资利用的大量文献,包括多种精粹的经典文献。

图书封面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时殷弘教授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一部非常有特点的国际关系史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除了可以解国际关系史的知识,还能够学到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对于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还授之以渔,这是我阅读本书后感到最大的收益之处。这本书从第一章开始就和一般的著作不太一样,一般的书中第一章的绪论,往往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开场白,好戏都在后面,而这本书第一章的绪论,却像是指南针一样,非常深入地讲述了国际关系史这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读者对整个学科的学习指明了大的方向和道路,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指导价值。在第一章的最后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各种原始文献档案的分类,价值,查阅和使用方法,为读者利用第一手文献进行历史研究做出了非常明确而且实用的指南。对于思考的模式和研究的具体方法,作者也给读者做出了重要的指引。作者很强调宏观和整体视角的重要性,提醒读者不要把历史看成是细节堆积的结果,不要只见到树木而不见森林。国际关系史这个学科的范畴应该包含两个层次:首先它是历史,然后它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专题史,它是构成整个历史的大厦的一个部分。因此在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时候,除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去研究外,也不应忽略其作为历史的一部分的意义,在研究的方法上,也适用于研究一般的历史所通用的研究方法,这一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的强调。从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很推崇由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所确立起来的现代历史学研究方法。相信这些和作者的历史学的专业背景和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书中对于国际关系史上的事件的论述常常比较深入,而并非停留在对事件的过程本身的表面描述上,而是从中提炼出了事情的本质。甚至于对一些历史人物在考虑问题时候的思维过程都做了分析。我想如果缺少了这些深层次的分析,历史会容易显得更像小说故事一样流于情节本身。作者对这种对历史本质探究的高度注意,可能是源于对过去历史著作的写作模式的弊端的批判而产生的。在论述方法论的第一章中提到了一些在过去的著作中忽视历史本质的例子,例如约米尼的《战争艺术》对法国革命战争和七年战争的本质没有做出区分,仅仅从战争本身来总结一套普遍适用的战略原理,这就使其理论走入了形而上学的歧途。作者比较注重对于历史学的意义的探究——也就是为什么学,学了可以做什么用的问题,把历史的意义分成了实用的意义,趣味的意义和人类认识自我的意义。作者特别指出了历史对于理论构建的基础作用,尤其在战略理论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指出这些意义的同时,作者对于历史的局限性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多次提到过历史的研究是不能做到完全“水清见底“的,对于历史内涵的理解只能是部分的,不可能弄清它的全部。因此永远不应该认为对历史的认识已经完全清楚明了,探索永远不应该停止。这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不同于一般的以时间为主要线索的国际关系史著作,这部书中主要是按照一个又一个事件和专题来论述的,并且是深入地去探讨每一个事件的深层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对事件的探讨多于对事实本身的描述,对于那些具体的细枝末节则并不费过多的笔墨,并且比较能宏观地着眼于整个国际格局和体系的变动。即不仅仅是对于谁或者哪个国家在哪年做了什么的记述,更多的是论述了他们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考虑,这么做之后对整个国际格局的影响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来,类似这样的问题。叙事的模式上,通常是首先讲战略目标和计划,然后再论述这样的目标和计划是如何实施的,叙事的逻辑结构非常的紧密,许多前后的事件之间是“因为……所以……”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开始……后来……”的关系。如果以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作为比较,大部分其他的国际关系史著作更接近编年体,而这部书则更接近纪事本末体的写法。这部书在内容上具有非常紧凑的特点,包含的信息量很高,凡是提到的内容,都是和论述的事情有比较密切的逻辑联系的,有实质性内容的,可有可无的话很少,没有什么水分。在有些地方,探讨甚至已经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畴,而把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但依据当时的背景是可能发生的那些情况假设出来,并将假设的情况下可能的结果与事实上发生的相比较。作者在论述中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使得这本书阅读起来很顺畅,不像许多学术书籍那样的晦涩难懂。书中的一些词汇我在别的著作中从没有读到过,在网上也搜索不到,由此可推断可能这是作者在书中自己创造的一些新的概念名词,诸如“幕僚史学”,“道德说教史学”,”轶事史学”,还有根据其作用把核武器说成是“大均值器”,这类的名词以非常简洁的词语准确地点名了所要表达的概念的特点,给人以非常清楚和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书中还使用了很多的比喻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书中很多地方引用了自然科学的概念作为比喻,来描述和形容国际关系史的现象,诸如以“宇宙大爆炸”这样的物理概念来形容历史的剧变,用遗传学的“延续”与“突变”形容历史发展的规律,用旧秩序的“溶解剂”和新秩序的“催化剂”来形容科技革命,用“真空”来形容权势的缺失,还有以“分割和聚合”,“钟摆”,“大环境”,“新陈代谢”,“爆燃”等样概念作为比喻的。此外,也不乏以一些俗语为喻,诸如将迅速崛起之后的普鲁士帝国比作是“爆发户”,将英国的制海权说成是“传统的魔法”,将英国的工业革命说成是其“权杖”,将欧洲权势的变化比作是“交替坐庄”,将多变的阿拉伯政治比作是“流沙”等等。这些生动的比喻给略显枯燥和抽象的理论以很大的润色,使这本书阅读起来更加富有趣味。在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上,作者有着与传统看法非常不同的新颖观点。通常的历史学著作都认为从欧陆均势的角度,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一个头等的划时代的大事,而作者却认为从全球视野或德约的“海洋原理”去看,它们缺乏头等重要性,就世界历史而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关于这一问题,作者是从整个欧洲的大格局变化去看的,具体地说就是看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于哈布斯堡王朝称霸欧洲这一图谋的意义,也就是说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不是造成了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势力的巨大变化。如果从整个欧洲的全局来考虑,在这之前英国和荷兰这两个海上强国已经崛起,夹在奥地利和西班牙中间的法国的力量也是大大提升,而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西部主要的势力西班牙已经大大衰落,半壁江山已失,这个时候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地位已然大大衰落,因此在三十年战争中即便取得了对德意志各诸侯国的有力统治,甚至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丹麦和瑞典都取得势力,对于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西部的势力也没有什么关系。哈布斯堡王朝想要通过三十年战争恢复其称霸欧洲的地位,只有在这场战争中击败法国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才有可能,而事实上这并没有发生,而且以当时哈布斯堡王朝的形势看这也几乎没有可能。因此,从对欧洲的格局的影响这个方面来看,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确实并不是那么大。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对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的这些论述都是就欧洲格局的变化而言的,而许多著作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意义的时候是就其提出的主权原则和开创的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纠纷的先例这些创新的概念和制度而言的,从后者的意义上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并且是和前者不矛盾的。我想仿照这种思路,来考察一下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于欧洲新教势力崛起是不是具有一个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这个问题。哈布斯堡王朝是一个基于家族联姻和天主教政教合一等基础上的落后于时代的旧式帝国,其衰落是和新教势力的崛起相伴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当时欧洲最大的社会变革力量就是新教的兴起,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交锋早在三十年战争之前的很久就开始了。早在查理五世的时候签订的《奥格斯堡和约》中就已经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确保了新教的合法地位,而到了腓力二世时候新教国家英国和新独立的新教国家荷兰都使得新教的整体力量就开始大大提高,已经成为制约哈布斯堡王朝称霸欧洲的巨大力量,这是在三十年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的局势。三十年战争在其爆发的初期是带有新教和天主教间对抗的强烈宗教色彩,然而到了后期尤其是法国参战的时候,这种性质就已经完全不同了,法国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却和新教势力结盟共同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因为这时法国的考虑是出于国家利益上,是为了不让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成为法国的威胁,而不是出于宗教的原因,因此三十年战争并不能完全看做是天主教和新教这两派势力相互争夺权力的大战,三十年战争的结果也不代表新教势力在这个时候的巨大提升。虽然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但这只是对于不可抗拒的现实的一种承认。这有些像罗马帝国后期的皇帝科莫德斯与日耳曼蛮族签订的和约一样,并非是因为这个和约而使得日耳曼蛮族得以越过罗马帝国的边界,而是在当时日耳曼蛮族的力量已经大大增强,他们越过罗马帝国的边界进行殖民的行为已经成了罗马帝国所无力控制的既成事实,这个和约不过是一个法律上的认可,是在名义上的一种让步和妥协。新力量的崛起是早于和约的签订的,并非先有了合约而致使了新力量的崛起。因此,我认为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于欧洲新教势力的崛起也并不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欧洲新教势力的崛起是在这之前就已经成为事实了的。
  •     无论是从书中内容,还是语言上,都值得读者去认真而细致的揣摩。更欣赏的是书中列出了庞大的引用书目,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此举让这本书的价值陡然增加!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差强人意,未料到是本教材!
  •     书很好比别的网站好多了,满意,是
  •     中间德约的体系论不错
  •     时老师这种文体,真是让人崩溃,怎么写出来的?
  •     真的是读到现在写得最好的历史书了
  •     反复读,深深陶醉于时老的恢弘语言,连带下面的注释也使我欲罢不能
  •     11年5月1-7日
  •     要吐了
  •     读过的最好的国关教材之一,不仅仅是讲国关史,受益匪浅,只是我的国关基础果然还是太弱啊
  •     之所以读的如此艰难定是因为时大师非同凡响的奇妙文法我驾驭无能。嗯,一定是这样的。
  •     原来原来中国的战略重心要在东亚和中亚哇···
  •     今年学校参考书改革,这本书被指定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参考书。以前读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下两卷版的国关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一部国际关系史,还是一部优秀的地缘政治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优秀的教材,还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学术专著。美中不足的是,书中个别地方的文字表达可能不是特别顺畅,但总体来说这本书非常出色!
  •     国关史入门书:俺喜欢时老师的书,但俺听他的讲座时不断走神……
  •     国际体系视野独特,不过词藻过于晦涩
  •     说实在不懂为什么评价这么高。分析算是精到的,也是国内教科书少有的写法。但是作为一本教科书,论而少述,难免有一家之言。好在,大部分观点都是综合了国外成名文献,不至于有太大的偏差。没有一点国关史的基础恐怕读不好这本书,总之单看这一本是不行的,作者基本将这本书的读者设定为对其所述史实有所了解的人
  •     很一般。只能说过的去。考试不太用得上。拓展看看还行
  •     有思想的一本书
  •     不像教科书 倒像作者个人的作品 观点脉络是挺好 但时殷弘的语言真的是。。。。大概是他多译作 导致他自己写作语言风格也全是英式长难复合句 有点醉。。。 这本书和其它国关史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称述或总结历史而是在“论”历史。
  •     学历史的人绝对不能错过
  •     国内国际史最经典的教材,大气磅礴还夹杂着对治史的崇敬
  •     纪念。
  •     质量不错,如题所示,good!
  •     中规中矩的中国教科书
  •     复试需要看的,但是复试没考
  •     思路清晰~
  •     不习惯此书的编排
  •     时的这本书不好,治史和国际政治分析 毕竟不是一回事
  •     多读读时大师著作,以利熏陶
  •     太难理解,语句尤其不通顺
  •     2012.8.26——2012.9.2打破常规的深度分析
  •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国际关系史教材,而是加入了作者的见解。本书有着明确的思路和条理,是一本很值得借鉴的书。
  •     很牛逼很不马列。
  •     09.5
  •     大战略家
  •     不好读,不过我想读下来,读进去应该是本好书
  •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 考研“国际类综合”科目 补充阅读教材(非考)。
  •     没见过一本教科书写得这么精彩
  •     当年扫盲时看的,确实好,渗透了时总对国关史的理解,但是零基础的话难免看得有点云里雾里。第一章讲兰克史学的,非历史专业的没太大必要看……
  •     一个字,好!两个字,超好!三个字,特别好!呜呜~~
  •     帮前女友买的考研书。
  •     这肯定是本好书,它表现出的踏实学风就能让它成为好书
  •     启蒙读物.....妈妈问我为什么跪在地上念书orz
  •     看这本书呢,得先对整个国际关系史有一定的了解。该书比较侧重宏观上的分析,结合王绳祖的系列一起看,会有较大的收获。
  •     读这本书能发现很多好书。接着读去。
  •     论的成分偏多,没有国关史基础读起来恐怕有些困难。不过挺有趣的
  •     国内国关史中的巅峰之作,时老师这本国关史的气魄格局明显要高于国内其他国关史版本一个量级,到底是有深厚史学功底
  •     确实值得我把它列在我的书单里。是国关4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之一
  •     国内最好的国关史,注释里的好书很多。
  •     很好的角度
  •     时老师的语言虽然是英文语法下得中文,但是思想确实确实值得一看,非常犀利。
  •     用了一周时间细细重读了一遍,绝对超越一般教科书,光是第一章就足够了!
  •     很不错的国关史~
  •     作为补充资料买来的,绝对是正版这点很满意,就是自己还没看到这本书,惭愧了。
  •     学问通透,自成一家
  •     1.本书主线是引用徳约的《不牢靠的平衡》提供的线索。2.有一整套战略学的理论。《武力与治国方略》之类的。3.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有意思。从15世纪末意大利半岛国际体系到维也纳体系这段时期的历史叙述是本书的精华。4.这本书适合有点基础了看,不然好多基本概念不清楚容易头疼。不过本书依旧是一本很好的基础书。大的线索清楚,又有扩展阅读的空间。
  •     买本试试,第一次买国内学者写的这种书,冲着时淹红
  •     前两章带有历史哲学味道的论述精读了,时大师的语言估计直接用有道翻成英文都没有阅读上的问题...总之是一本相当好的书。
  •     真心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这里体现了一个学者的基本要素。
  •     不能说是历史,基本就是说战略学,感觉语言组织也比较啰嗦,虽然中间也不乏精彩的内容,但总体乏善可陈。有些被豆瓣评分骗了的感觉
  •     刚看了开头。除了一两个人名翻得比较古怪(斯福尔扎——索尔扎、弗朗索瓦一世——弗朗西斯一世),法国的附庸共和国里少了西沙尔平,几乎完美。比大事年表型的传统教科书高出太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