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300083360
作者:陈阳
页数:366页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大众传播研究的原理与过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困难    第四节 思辨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第五节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六节 全书结构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 科学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科学的发展逻辑    第三节 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第三章 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第四章 测量    第一节 测量的级别    第二节 指数和量表    第三节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第五章 抽样    第一节 抽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    第三节 概率抽样第二部分 定量研究方法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六章 调查法    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调查法的应用    第二节 调查法的特点和类型    第三节 问卷设计    第四节 调查的步骤和误差  第七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实验法的应用    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    第三节 实验设计    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  第八章 内容分 析法    第一节 内容分 析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内容分 析法的特点    第三节 内容分 析法的过程  第九章 分析和解释定量数据第三部分 定性研究方法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十章 定性田野研究  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  第十二章 整理和分析定性研究资料第四部分 大众传播研究的其他问题  第十三章 现存资料分析  第十四章 研究报告的写作

编辑推荐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在编写过程中:1.尽量吸收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新成果,通过教材把学生带到学科的最前沿。2.保持原教材便于自学的特点,概念清楚,知识点清晰,论述简洁明了。本套丛书不仅可以作为新闻专业自考教材,同时适用于普通高校新闻专业学生以及新闻传播系统从业人员学习。

作者简介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目前传播学教学的视野,除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外增加研究方法、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视觉传播等,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多样的社会需求。

图书封面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开题答辩的时候,对新闻文本、影视文本的分析是很多人的选题切入点,但是也是受到最多批判和抨击的一种选题策略。通常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要分析这个叙事,为什么要分析这个形象,你为什么要分析这个新闻,你分析完了,然后呢?这很自然让人困惑,怎样的媒介文本分析才有价值?在方法上,分析文本的方法非常多,从量化到质化。量化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质化的方法有文本分析。文本分析之下还有符号学分析、精神分析、框架分析、话语分析。现在这些方法让我感到困惑,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分析媒介文本。对媒介文本的分析,建立于基本的假设即:媒介真实不等于社会真实,他是一定意识形态的反应(拟态环境),同时也强化既有的权力结构(沉默的螺旋),同时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培养理论)。但是,当我们要问,你分析文本,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的时候,我大概在答辩老师们的质问中能感受到,分析的文本形象必定要深深镶嵌在社会结构当中,既有故事,有冲突,而且典型、与众不同,却还代表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下的共同选择。问题还是没有结束。如果可供分析的对象已经相对清晰,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的区别在哪里?精神分析常常用来分析影视剧,符号学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还会分析小说内容,以个案操作来进行分析,步骤明确,分析对象也相对明确,常常分析的是能指所指,隐喻转喻,组合聚合,分析符号的排列、符号的叙事表现、符号的二元对立。话语分析和语言学密切相关,主要有两大分享。第一是范戴克的话语分析,他认为话语体现了权力结构。新闻报道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的产物,影响力大,流行性强,关注新闻话语,其目的在于不仅描述新闻文本的内容结构,也要揭示新闻话语与社会情境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从这本书的介绍里,范戴克对话语进行了具体细微的考察,包括语言的风格、修辞、语法、结构。第二是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他的视野更加宽阔,重视社会权力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话语得到再现、掩盖、认可和修改,主张批判性话语分析,不仅描绘话语实践,还揭示权力与意识形态如何联系在一起而构成了话语,而话语又如何建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通过解读文本来分析背后的社会文化实践。而这些分析建立在,话语、文本都是社会性的,生成了不同的情境、知识客体、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身份的转变,同时又受到社会条件影响——维持社会现状,促成社会改变。这些具体入微的分析是在分析文本背后深层的意义,其实是对意义的意义分析。那回到困惑上: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的区别是什么?框架分析真的是质化吗?内容分析的量化,逃避不了“肤浅”的命运吗?什么样的内容应该用内容分析?什么样的内容应该用框架分析呢?——————————————————————————————————————————【几个概念做一下笔记】一、量化研究的量表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定序量表、定距量表舍史东量表 Thurstone Scale:太复杂古特曼量表Guttman Scale:累积量表语义差别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测量人们对特定概念、对象或群体的看法和感受。二、质化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1.信度:持续性,即一定研究时期内所进行的观察是持续的,不会中途发生很大的变化。持续性不等于稳定性,质化研究不能为了追求相同的研究结果而牺牲更为真实、更丰富的社会现实。2.效度:真实性,即参与者作出诚实的、不偏私的、公正的解释。比起研究对象,研究者并不高明多少,既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研究者关注的应该是,为什么?不要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越俎代庖。三、抽样1.概率抽样 probability sampling :随机原则2. 非概率抽样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非随机原则研究目的如果是深入理解研究对象,则选择质化的研究方法,不需要大规模的样本,比如电影研究几乎都是个案研究。如果研究目的在于推断总体,研究者选择量化的方法,一般就需要大规模样本,如受众调查。非概率抽样:目的是了解看法和深入阐释,则研究者实现对总体了解无须很多,也不需要明确规定样本规模,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和质化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选择样本。此时,个体被选择并非看它是否具有代表性,而是看它是否和研究主题相关。(?)1. 偶遇抽样——accidental sampling ,回收读者意见信也是偶遇抽样,是志愿者抽样 volunteer sampling——回收率低,并且会夸大真实情况2. 立意抽样purposive sampling , 判断抽样 judgmental sampling 研究者根据特定目的和主观判断而确定研究样本。3. 配额抽样 quota sampling 按某些控制变量对总体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个类别在总体所占的比例。4. 滚雪球抽样 snowball sampling 网络抽样 neetwork sampling。 当样本饱和,则停止抽样。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构成周抽样 constructed-week sampling)分层抽样——————————————————————————————————————————作为导论是中规中矩的,也是很典型的中国式教科书。其实我们可以更活泼的,对比国外在书中更为温柔体贴的方式而言。
  •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传播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启蒙读物,感觉最实用的是最后对读书报告写作的指导。本书开头部分将传播学作为一门科学怎样开展实证研究的范式逻辑阐述得很清楚,后面的几种研究方法也都分析得很清晰,应该说是传播学学生研究方法的入门级读物。但是,如果真的要自己做研究设计,经实践检验,这本书是不够的,最近和舍友做一个关于可信度的研究,她推荐了社会学专门讲研究方法的一两门书,果然更加清晰可行。传播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基本上也是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成熟学科,所以,要自己真的用实证方法做论文,还是再看看社会学的方法书比较好。
  •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 陈阳1. 参考文献:公开出版的学术文章可以提供启发,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a. 稍加改动,复制以前的研究计划;b. 对以前的研究里头出乎意料的结论进行考察;c. 根据研究结尾处的作者未来发展建议进行延伸性研究;d. 将现有解释用于新的课题研究;e. 挑战现有研究结论;f. 修补已有研究结论;g. 采用新方法研究老问题。2. 与他人讨论:a. 听取领域内专业/有经验学者的建议与意见b. 与持不同意见者交流,讨论可能的研究方向。3. 选择特定情境:a. 将研究聚焦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b. 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社会与地理范围内;c. 考虑特定人群是否与研究领域有关,他们之间是否有差异。4. 定义研究的目的:a. 研究问题究竟是描述性的、探索性的,还是解释性的?b. 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理论背景:该研究从哪些理论角度出发?哪些研究与该理论框架相似?研究结论相似吗?研究框架、研究结论不同的文章又有哪些不同?哪种研究框架适合你的研究?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简化论(reductionism)面对特定的内容与文本,当研究者想确认媒体都生产了哪些内容模式时,就可以使用内容分析法来考察媒体的[报道数量]、[版面位置]与[新闻主角];当研究者的目的在于理解媒体文本对于该话题的看法、立场和态度时,定性文本分析要比内容分析更加合适。测量-变量的分类(一) 按作用分造成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而系统地控制自变量,因此也称作实验刺激变量或者实验处置变量(treatment)其他由于其他变量而产生变化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自变量造成的结果,因变量出现或者改变的原因。外来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可能影响因变量但是不包括在研究内的变量。必须排除。(二) 按性质分离散型变量:只取有限数值,研究者可以事先预知,并且表明在问卷上;连续性变量:可以取任何数值,这类变量可以不设上限下限。(三) 按测量级别分1.定类变量(nominal variable)2.定序变量(ordinal variable)3.定距变量(interval variable)4.定比变量(ration variable)指标与量表(一) 指数(index)指数由一系列与研究对象相关的陈述构成,这些陈述从某一方面代表研究变量,然后研究者给每个陈述赋予一定的分值,构成一个简单的指数。每个访问者分别就这些陈述发表“是/不是”或者“有/没有”的看法,将他们在每个陈述上的分值相加,得出指数上的总得分,最后体现出被访问者的态度、立场、程度、所属群体。(二) 量表(Scale)1.里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等值,问卷调查中最经常使用的定距、定量调查表。根据各陈述所得分值相加测试个体对于某一问题的观点、态度。2.舍史东量表(Thurstone Scale)间隔均等出现量表-标注对于某一评价式表述的统一程度3.古特曼量表(Guttman Scale)各陈述之间存在由弱至强的逻辑渐进性,也称为累计量表。4.语义差别量表两端使用形容词,中间段赋值分级,根据不同值的数目判断被访问者的态度立场。(三)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1) 测试信度三大维度:稳定性、同质性、等价性。2) 测试效度三大维度:表面效度、准则效度、构造效度(四) 效度受到的威胁1) 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特定研究结果是否准确,考察的是一个研究过程能否就研究现象得出结论。对内在效度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i. 研究过程ii. 研究参与者iii. 研究者iv. 避免“霍桑效应”(在被访者知道自己正被研究时候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度)、“回归效应”(偶然因素导致的随机性误差)2)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特定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推广性,是否具有概括性。(五) 定性研究当中的信度与效度1) 定性研究中的信度意味着延续性2) 定性研究不要求等价性和同质性3) 定性研究中效度的重要性更甚于信度抽样(一) 抽样基本概念1) 抽样就是从整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或者元素)组成样本的过程。2) 总体和元素总体是所设计的所有个体的集合,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就是元素。3) 样本按一定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出部分个体就组成了样本,它是总体的一部分。4)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和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5) 随机性(randomness)(二) 抽样的原理在自然状态下,比起稳定特征,偶然现象出现的机会少而无规律可循,而且总体规模很大的时候,这些偶然现象可以互相抵消,总体呈现出稳定特征,这就是“大数法则”,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法则之一。“正态分布”(三) 抽样过程中的误差样本数量增加,样本之间的偶然性就会相互抵消,仅留下最常见、最稳定的特征,从而降低抽样误差。实验法实验法适合测量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特征,不适合测量群体特征,也不适合研究涉及较长时间范围的问题,所以,研究者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伦理的限制,选择那些特定的、能够施加控制的研究问题。几个要素:(一) 实验过程当中的变量控制或引入自变量,或者改变自变量的取值与水平,通过测量和比较控制前后实验对象发生的变化来估计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除了外来变量,第一类与实验对象的差异相关,属于研究者可控因素,包括教育程度、经济地位、个性特征;第二类与实验对象没有关联,例如一些突发性事件。(二) 前测与后测在实验刺激之前的称前测(Pretest),之后的称谓后测(Posttest)。由于前测后测是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下针对同一实验对象进行的,研究者控制了其他外来变量,只有自变量因变量变化。(三) 实验组和控制组参与实验过程的研究对象也被称为实验单位(test unit),他们通常是自愿参与研究的个人。实验单位被分为两组,接受实验刺激的就是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不给予刺激的就是控制组(Control Group)(四) 实验法的特点:实验法的基本逻辑是:控制外来变量的前提之下,有意改变变量一(自变量),如果变量二(因变量)也随之变化,那么就说明变量一是变量二的原因。(五) 是否使用实验法?优势:直接说明因果关系,解释性能力强。成本也相对较低;缺陷:外在效度低,样本“纯度”低。需要考虑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能否通过量化的方法来表示说明。实验法在挑选实现对象时候一般很少采用概率抽样,而是在实验单位分组时候采用随机分组。得出的结果对于总体的代表性弱,主要目的在于验证因果关系,而非推断整体。(六) 实验类型: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七) 实验设计坎贝尔+斯坦利1963年提出的符号系统:1 大写字母R表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或分组;M表示对样本进行配对分组;X对自变量进行处置或操纵;O表示对因变量的观察和测量。内容分析法:在传播研究当中,内容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 描述某一时间段内媒介内容和媒介再现手段这是内容分析最基本的应用领域,包括a. 描述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的特征与趋势b. 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差异c. 通过研究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来体现真实世界里的社会观念与行为,即比较媒介现实与“社会真实”(二) 推断传播者的特征与态度a. 通过媒介内容与再现手段来描述与传播者有关的变量的特征;b. 了解媒介对于某些特殊群体以及特殊议题的态度,以此来批判地评价媒体在社会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立场。(三) 跟受众调查结合,估计特定媒介内容的传播效果内容分析法的几大特征:(一) 研究内容不受打扰(二) 研究过程可重复(三) 定量方法(四) 非结构化程度高(五) 描述媒介内容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大规模生产、公开发布的媒介内容;节省人力和研究经费,只需要2-6名编码员,而且研究样本可以跨越较长时间和较大地理空间。但是:内容分析法只适合研究那些明确的、现在的媒介内容,在处理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这些意义精妙的概念方面都比较薄弱。因为这些深层意义都要求研究者做出主观判断,无法用共同标准来衡量。编码是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内容分析只能研究那些被记录和流传下来媒介内容,当需要获得的媒介内容超出研究者能力范围时,就无法采用内容分析。内容分析的步骤:提出研究问题—抽样—编码—分析研究数据—报告研究结果提出研究问题:主要解决“是什么”、“怎么样”,但是不能直接回答“为什么”。取样:取样方式都是立意抽样(立意抽样又称“判断抽样”,是指根据调查人员的主观经验从总体样本中选择那些被判断为最能代表总体的单位作样本的抽样方法)和个案研究。定性田野研究:针对受众研究,定性田野研究发展出了三个主要的研究取向:媒介的社会使用、解码、媒介与社会行动。媒介的社会使用:将读报、看电视、上网等活动理解为学术意义上的“媒介使用”,关注媒介使用的社会意义。除了偶尔关注公共场所/同龄人群体,更多是关注家庭与家庭生活。解码活动:受众对于特定文本的解释就是解码活动——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受众如何生产对媒介文本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又是如何在不同个体之间流通和共享的。主导式阅读、协商式阅读、抵抗式阅读媒介与社会行动:接受媒介内容以后,受众日常行为所发生的变化。媒体组织研究与定性田野研究方法:1991年迈克-舒德森总结了媒体组织研究的三个取向:政治经济学、社会组织、文本研究。第一,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政治经济学取向的学者关注阶级与权力的问题。(侧重于阶级关系)第二,将媒体视为一个社会组织,认为新闻生产活动有其特定的“常规”,记者们遵照常规决定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散布出去。(侧重于生产方式)第三,媒介文本是记者工作的最终产品,通过研究媒介内容,也可以推断媒体的立场。定性田野研究的传统一、民族志(1)民族志的发展在西方殖民历史中,西方探险家造访某些原始部落之后,记录下自己耳闻目睹的情况,形成一些文字资料。这些记录描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社会礼仪等。(2)深描(Thick Description)深描民族志四个特点:解释性的;解释内容是社会话语流;这种解释尝试着将过去社会里“所说过的”话语从即将逝去的时间里保留出来,并用可供阅读的术语加以说明;微观取向。二、芝加哥学派将焦点聚焦于身边的城市,将城市作为“社会实验场”,深入研究这所城市的各个角落。三、象征互动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帕克是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而米德则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学者,开创了象征互动论的学说。象征互动论的研究将事物置于它所产生的本来环境中加以考察,通过定性田野研究来描述、解释不停变化的片段式的人际互动。四、现象学社会学多重真实理论,舒茨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由多重真实构成的互为主体性的世界,这些真实包括日常真实、梦的世界、幻想世界、自然态度的存而不论等。1984年阿多尼和曼恩将此概念引入媒介研究,首次区分了社会真实、媒介真实(媒介对于社会真实的再现)和主观真实(受众接触媒体信息以后所形成的对于社会真实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体的作用在于建构媒介真实、影响受众的主观真实。后续则是依据这个分类,试图比较这三种真实是否吻合,以此评判媒介的表现。媒介研究只能比较不同媒介对新闻事件的再现方式的差异,却不能认为,研究媒介是为了揭示新闻事件的“客观”真相。这也正是建构主义认为“新闻是被记者建构出来的”这一论断的理论来源,在建构主义看来,多重真实是个人的社会行为的背景和结果,研究焦点应该放在具体的个人活动上,而不能把新闻当成一个与主观活动分离的客观现象来研究。从建构主义角度对媒介再现进行讨论的研究,往往在“社会真实”一词上打上引号,表示这个“社会真实”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人主观认识和理解的一种真实。抛开预设才能最大程度地掌握“异文化”的本来面目。五、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1967年提出常人方法学,关注个人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做出社会行为时所采用的那一套隐含的、看似自然的、个人不加反思的、理所当然的行动规则,以及个人在推理和解释社会行为所采用的那一套规则。六、对话分析加芬克尔认为,在解释潜在的互动规则时,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本人及所知道的研究都大量地观察人际交往中的对话。对话规律无所不在,需要依赖一些基本规则,一旦违反基本规则,对话这就会遭到惩罚,所以在对话过程当中需要小心翼翼避免“越界”。萨克斯认为,对话的潜在规则就是将对话者归到某一个社会类别里面去。每一分类也对应着一套相应的成员规范和行为规则。萨克斯总结的日常对话规则:1.经济性原则2.一致性原则3.一致性规则推论4.双重组织规则5.听者将双重组织最大化规则6.节目相关性规则7.K集合规则8.类别限定行为规则9.地位类别规则10.观察者最大化规则11.第二观察者最大化规则一、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的基本概念1.文本三层含义:1)被写出来的语言;2)文本是被写出来说出来的语言;3)任何运用存在文化含义的文化现象。2.再现将各种符号组合在一起,提供可供理解的意义的过程。——霍尔认为再现应该定义为“表意实践”,传递既有的意义,也建构新的意义。3.刻板印象在里普曼的定义里,刻板印象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员的简单化、固定化看法,并且伴随着道德评价和喜恶情绪,但是,这种看法评价可能与真实情况不尽相符。他本人认为刻板印象具有积极和消极功能,是个中性词(!)。二、符号学符号学:明示义,隐含义和神话分析• 麦当劳 明示义——快餐店 隐含义——美国的价值观• 玫瑰花 明示义——某种植物的花 隐含义——浪漫与爱情• 明示义-隐含义的连接是符号的第一层面,而神话是第二层面。费斯克和哈特利区分了“意识形态”和“神话”两个概念,认为比起意识形态,神话是更加外显的含义,因此表意顺序的第一层面是明示义,第二层面是隐含义和神话,而意识形态是第三层面。• 参照物:食用油、厨房、女性、家庭用具• 明示义:(画面)一名女性在厨房里做饭,很快乐。(旁白)某某食用油,有益于老公健康• 隐含义/神话:女性活动应该限定于家庭而不是社会;女性所获得的成就来自于满足了男性的需要、获得了男性的肯定。• 意识形态:男性主导的社会现实;父权制。三、符号学方法的分析步骤第一:文本里出现了那些符号,所指能指都是什么?第二: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直轴组合、纵轴组合?)第三:文本里的符号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联系在一起?(隐喻?转喻?)三、精神分析法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集体无意识(Nonconscious)和原型(archetype)“将二人(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观点简单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媒介内容是白日梦,它也许是幻想的,也许是理性的,无论如何,受众(和研究者、批评家)都在意识层面的背后试图理解媒介内容,而这些深层意义不同于日常生活里的体验与意识。”2.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媒介研究四、框架分析框架Frame 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 (人们用于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1. 框架与框架分析介绍• 戈夫曼提出框架理论,用于解释个人如何依据一套规则来管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 框架理论的两个维度:社会学与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层面的研究角度——“心灵的内在结构”,认为框架是已有的、固定的,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的结构• 社会学层面的研究角度——“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影响个体诠释事情意义的一套观念系统2.框架分析和传播内容研究框架建立:在各种社会压力下,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框架设置:即媒体框架如何影响受众框架;个人层面的框选效果:即受众框架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将记者视为受众的一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影响了建立框架时所采用的策略3.传播学视域之下的框架理论“看框架如何被设置、内容研究看大众心中的内容框架是什么(媒体框架)、效果研究看受众如何接受处理媒介信息(受众框架)”框架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为新闻事件赋予意义”,媒体框架以前后一致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出选择、强调和排除使得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理解在文本当中更为突出,并成为记者和受众感知到的社会真实。框架既意味着“边界”,也意味着“内在结构”。5. 媒体框架的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媒体通过象征符号和表意元素的是用来建构新闻框架。——既可能是象征符号,也可能是结构状态。a. 媒体框架在宏观结构主要回答“这是什么”,即有关新闻主题的问题;b. 中级结构层面包括主要新闻事件的内容、整个新闻事件的进程、新闻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c. 微观结构层面,关注语言与修辞。最关键的是框架的宏观层面——这一层面以最简单的方式“包装新闻事件”6. 如何进行框架分析a. 首先确定样本文章,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b. 确定样本当中出现的比喻、举例、标语、口号、叙述、描写,分析主题、语言和修辞手段、新闻事件的过程等,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框架。五、话语分析1. 话语概念2. 范戴克的话语分析明显的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色彩。分为三个层面:1.分析单个句子的句法学,研究词汇与句型;2.分析句子意义的语义学,包括书面语言的整个段落或者整个章节;3.分析语言使用的言语行为,概括话语的整体组织方式,如开始、结尾、背景、标题等。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这本书可是很好的教程,可以教你如何深入的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价格有一小点点贵。
  •     写作业用得上,写论文用得上,虽然后边部分完全看不懂
  •     基础教程~应该作为每个社科学生的基础课。人大这版本编的实在。
  •     阳姐啊~~~~~
  •     有一点折痕 但是当时买的时候就只剩下一本库存了 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
  •     大四专业课用书。随用随查也是不错的。另外,中国学者写的书总是缺少幽默,但是还是蛮有用的。
  •     嗯,不错,老师推荐买的,老师说陈阳老师很会做研究,我们可以参照她的研究方法写毕业论文。。。
  •     这本书寄到的时候就是期待的样子的,很满意,是正版。而且送货的速度很快,送货员态度也很好,等了我很久去取快递的。
  •     哎!图书馆只找到这本…
  •     为咩常用标签里会有“那些错失的过往”??
  •     发货速度灰常快。不错。不错。而且书的质量也很好。
  •     值得读,很好的一本书。
  •     比较枯燥的一本书其实比较理论,需要静心慢慢消化啊
  •     老师要求必备的教材,没办法,不想看也要买
  •     对于话语分析的范戴克,费尔克拉夫分析地很清晰,扫去疑问。
  •     传播学进入中国并成为学科也就十年左右,传播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书还不多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陈阳老师的这本书归纳了国内外传播学研究方法,系统、严谨并结合研究实践全面论述了传播学研究方法问题,是一本好的教科书、也是一本难得的研究参考书。文字流畅、表述易懂,多色印刷、艺术版面让人读着不累,是研究、学习传播学方法的一本好参考书,本人收藏了并认真读了两遍,比翻译的那本厚厚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读起来轻松多啦,强烈推荐。
  •     陈阳姐姐乃新闻学院一朵奇葩
  •     不错的教科书。
  •     基础
  •     传播学教材 还是很不错的
  •     咔咔就是个攒~攒啊攒的就攒成一本书了~感觉应该是编著,不是著。书里边儿看不到人儿~倒是有嫩么点儿小用。
  •     考研用的 感觉还不错
  •     和同学一人买了一本,其中有一本封面是脏的,擦了半天也擦不掉……
  •     除了书面脏了一点,其他的都很满意
  •     老师强调:陈阳老师的研究做的好……
  •     整体的框架很清晰
  •     写论文前使用
  •     比较浅显,不过还是验证了目前方法的正确性?
  •     是研究分析方法不错的选择!很喜欢这本书!
  •     都还没看为什么逼人写评论!!!
  •     为了考研买的,内容很丰富,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
  •     研一的梦魇啊,陈老师这门课的作业和研究任务之多....那是相当一个级别的
  •     细致、扎实的一本书~~
  •     写的很好,通俗易懂,作为考研教材真值
  •     书很实用~内容也很好啦~
  •       如果要学习大众传播的具体工具的操作和实施,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就是直接教人怎么设计问卷、怎么设计编码表,做解码表,分析各种各样的抽样工具。
      文采一般,实用性超强,比其他的关于大众传播研究的书实用性更胜一筹。
  •     书挺好的 就是还没有看完
  •     谢谢陈阳老师,辛苦了
  •     工具书!
  •     很系统 很具体的阐释传播学研究方法 但不够深入
  •     講方法論,又整合了傳播與社會史上的經典案例來講方法論,對我來說太實用。配合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使用更佳。真是「那些錯失的過往」。
  •     一本很好的书籍!很好的东东!
  •     很不错哦,很新的一本传播学的方法类的书,清晰、有条理而且教有深度。
  •     挺不错的书,挺实用的
  •     阳姐这本书也是很实用的,每到写论文的时候总是要把它翻出来,哈哈。不过这本书还是相对浅显,阳姐给研究生开的质化研究课,结合文献讲读的方法来上,有更深的启发。#研究生期间唯一一门正经课#
  •     导师推荐,没说的,内容很不错
  •     买来当教材的,书崭新崭新无丝毫破损,减少了上课的枯燥。
  •     陈阳老师讲课很认真,写书很认真,理性思维超级强,绝对是我偶像之一。
  •     传播学基础实用教材NO.1
  •     当当好样的 速度快。。送货员服务好
  •      梳理的不错,有深度~
  •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在传播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启蒙读物,感觉最实用的是最后对读书报告写作的指导。本书开头部分将传播学作为一门科学怎样开展实证研究的范式逻辑阐述得很清楚,后面的几种研究方法也都分析得很清晰,应该说是传播学学生研究方法的入门级读物。
      但是,如果真的要自己做研究设计,经实践检验,这本书是不够的,最近和舍友做一个关于可信度的研究,她推荐了社会学专门讲研究方法的一两门书,果然更加清晰可行。传播学作为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基本上也是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成熟学科,所以,要自己真的用实证方法做论文,还是再看看社会学的方法书比较好。
  •     还没来得急看 但是老师推荐的
  •     买来当教材的,书崭新崭新无丝毫破损,减少了上课的枯燥。清晰、有条理而且教有深度。
  •     书不错赞一个。希望当当一直做到这样
  •     我所听说过的,最为装逼的一本书,内容就是纯凑字数
  •     王博士推荐教科书,专业新闻教材
  •     陈阳姐姐的书,方法阐释得很翔实到位,学习研究方法的必看之书。 【2014.4】为了考博又重拾起方法书,看得大快朵颐。手痒痒,又想读一遍陈阳姐课上必读的文献了。
  •     读完这书好佩服陈阳。。。
  •     这本书很好,内容有料
  •     老实说,如果不把它定位在必须看的位置的话,真的是没有耐心看下去啊
  •     7分。多一分给其他的传播理论。看这本书的研究方法论不如看社会学的,艾尔·巴比的太厚可以看风笑天的。更清晰简单,毕竟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是最早出现的也是社会学的发展根基,后面的文科类的研究方法论基本都植根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     书不错,希望普通快递能普及全国镇区,邮寄太慢
  •     翻阅,略读。。。作为教材的话,会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     对研究传播学的人来说,需要看一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