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 岭南园林

出版社:同济大学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60825649
作者:刘庭风 编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在水与石的关系上,古典和现代的庭院多表现为海景、潭景、泉景。此三景的创造是用石来构筑的:用峰石夹瀑,用壁石挂瀑,用鼓石吐泉,用矶石浮水。广州白云山庄的三叠泉用壁石,华侨宾馆和白云宾馆用矶石,清晖园用巨瀑石、两个瀑布是岭南园林崖、瀑、潭、矶的集大成者,当属第一(图l一5—6)。现代公园中也大量地用海景、潭景、泉景,如天河公园粵晖园的瀑潭局、金砂公园内“又一园”的瀑潭局等崖瀑潭局是广东的做法,而泉州刺桐公园的鼓石海局、南湖公园的鼓石海局则又是福建的做法。    在人造的山形峰石中,以猴山为多(图1—5—7)。猴山可以说是功能性石山,而象形兽山则是用造型来表现石景,如可园的“狮子上楼台”,是仿岭南一带的春节舞狮表演的景观。清晖园的九狮峰和凤来峰也是象形峰山。而石头小品中的石狮、石柱、石龟等则是用雕刻的手法来表现的石景。孤赏石中的狮子猛回头(海幢公园)、九曜石(九曜园)、迎宾石(可园)、兽石(越秀公园)、湖心石(梁园)、龟石(梁园)、鲲鹏展翅石(海珠公园)等都是名石。        岭南园林的石法有砌筑法、嵌壁法、塑石法、平置法。砌筑法以湖石、珊瑚石为主的峰形山都是用此法,如龙岩中山公园猴山、汕头中山公园猴山、厦门菽莊花园猴山、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宝墨园湖石山、海南五公祠石山、海南大东海石坡。嵌壁法主要是用英石横纹嵌在竖直的墙壁上,以此节约空间,点缀景观,如白云山庄的三叠泉、文化公园的“潺潺泉”、湖花湖公园的西苑盆景园。塑石法是为了节约用石,用砖石或混凝土作骨架,外面用加彩灰塑涂表,用喷水、拉毛以求质感,如泉州的刺桐公园、厦门的南湖公园(图1—5—8)、湖里公园、龙岩的中山广场、惠州的小桃园、广州动物园等。厦门一带的鼓石塑法非常成功,堪称国内典范。    如果说砌筑法、嵌壁法、塑石法是为了表现山体垂直的崖壁景观,那么,平置法则是为了表现岛、矶的水平景观,这在江南、北方园林古典中较少见。这一方法的运用,引导了中国园林堆石的方向性:由竖向转向横向发展。平置法用的是黄腊石、鹅卵石、鼓石。因为这些景石石形较圆,表面较滑,难以砌筑,但个体景观较美,群体和个体展示都能生色。与古典园林相比,现代园林中运用黄腊石更为普遍。这也是岭南园林海性与北方园林山性的不同。当然,江南一带的孤置石以立石为主,以湖石为主,而岭南一带以卧石为主,黄腊石为主。梁九图的十二石斋是平置法古典园林的代表,岭南园林因此而有石庭之名。园主在“道光甲辰春返自衡相道,经清远购得腊石十二,色皆纯黄,巨者高二尺许,俱极奇趣。因仿坡公壶中九华法,以七星岩石盘贮,蓄水于庭前,颇惬素癖,并颜所居曰:十二石斋。梁公特题诗:“衡岳归来游兴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入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平置法又分为置石法、抛石法和埋石法。置石法指的是景石根部埋入土中或是花丛中不到三分之一高度,即露多埋少,像是有意放置(图1一5—9)。抛石法指的是景石根部不入土,即全露,像是抛散后自然落下无意而为的样子(图1—5一1O)。埋石法指的是景石下部入土超过一半,像是浮出水面或是草地(图l一5—11)。抛石法多指群石,置石法多为泛指,埋石法专指较多。 4.建筑    从建筑上看,岭南园林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在庭院园林中,较少江南园林的小品建筑,如亭台、楼阁之类。而是把生活性的建筑,如客厅、套房、屋顶、廊道、电梯、天井进行点石、配植、盆栽、插花。经过点缀后的实用性建筑也成了景观。可园那样的联房博厦式的形式,把一楼、五亭、十九厅、十五房全联成一片,建筑密度之高,是江南、北方园林所不能比拟的。    碉楼。岭南园林中楼也是最有特色,它采用了民间碉楼的形式。高出平屋二三层。如可园的邀月阁,与江南见山楼的目的一样,是为了借景。《可楼记》说:“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白天可借远处大海、群山,近处行人、车马,晚上可借城市的灯光。作为州府园林的越秀山也以镇海楼俯瞰周边为目的。另外,清晖园的留芬阁、立园的毓培楼(图l—5—12)也是这种例子。    肪。作为海岸文化缩影的船厅也是很有特色的。江南和北方园林肪是做成真实的船形,岭南园林也有,如梁园石舫、宝墨园的紫洞艇(图1—5一13)、珠海圆明新园的石肪、可园的可舟、流花湖公园的渔船、海口热带海洋公园的海盗船、北海海滨公园的船形酒啤、潮州凤凰洲公园的船形石山、深圳东湖公园杜鹃园中的帆船等。紫洞艇曾是州古代的著名画舫,后来在广东园林里成了屡次被模仿的对象,如宝墨园和荔湾湖公园等。    船厅。岭南园林则不仅有肪,而且是把厅与船结合,称为船厅,多取船名船意,少取船形船态。因为画肪常有美女,故船厅常用于千金小娼居住而被俗称为“小姐楼”。只取船名的如可园的雏月池馆、余荫山房的小娼楼、清晖园的小姐楼、梁园的船厅都是如此。而天河公园粤晖园中的枕碧厅,则是既有船形,又有船意了,并题联:“园花锦簇岭南春,湖舫影筛秋月半”。清晖园的船厅为了表示船意,在水边种棵大树,表示系舟之柱石。余荫山房中瑜园的小娼楼有联“欲知鱼乐且添池,为爱鸟声多种竹”,在船厅前设池,即使是现代园林也是如此,如芳华园中的碧临舫(图l一5一14)、白云山庄的餐厅、深圳0银湖宾馆多功能厅、溪泮酒家餐厅、肇庆星湖公园船厅、兰圃的茶室等。更有临崖处的“船厅”,如南海西樵山白云洞在临崖处建船厅,更匾题为“一棹入云深”,意为航船子云海。另外,船厅的正面一定是船头的方向,常把整个船厅立于岸上,船头朝向水池,而不是船身朝向水池,这是与肪不同的地方,因为舫是在水中,而船厅是在陆地上。    亭。亭子在岭南园林中有单檐和重檐,屋面形式变化多端,也有在柱子中作变化的。闽西龙岩中山公园的桥亭就是变柱的一例。平面四角,屋顶不曲坡,坡度很小,平瓦不用勾头滴水,内有平面吊顶和几何图案。四角有瑞兽泥塑,碎陶瓷贴面。最奇怪的是四柱用曲线螺式砌法,立在狮山下的龙潭边。此园中的红亭,不仅柱子奇粗,而且屋顶用了俄罗斯的帐篷顶,全亭漆红。该园的方亭既仿希腊山花,又用埃及金字塔式攒尖、中国牌坊的柱子出头,子是造出一个,四面山花、中间攒尖、柱子出头的形态。柳州柳侯公园中纪念碑旁的六角亭(图1—5—15),屋顶高度超过柱子高度,高高的础石,屋面不起翘,颇有少数民族民居的形式与大多数坡度平缓的亭子相反。    桥。桥在岭南园林中也很多,有拱桥和平桥,也有石桥和木桥,在现代主题公园内出现了仿少数民族的索桥,如深圳中华民俗村、柳州的龙潭公园、南山寺。在许多公园的湖区,常有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桥,如泉州西湖的拱桥和广州荔湾湖公园的苏堤桥、惠州西湖的苏堤桥。平桥中常用不对称法,有时一边栏杆一边围墙,有时只有一边栏杆,前者如梁园的桥,后者如金砂公园内“又一园”的桥、深圳中山公园钓鱼岛的桥。但现代公园中的多孔桥常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为母本,独拱桥常以江南水乡的石拱桥为模本。最典型和最有特色的就是廊亭与桥的结合,成为廊桥,如余荫山房、清晖园、神奇果园、梁园、香港的岭南之风等。廊桥以广东为多。当然,在主题公园中,侗族的风雨桥被多次模仿,它也是廊桥,如深圳中华民俗村(图l一5—16)、桂林漓江民俗文化村、柳州龙潭公园等。……插图

前言

  刘庭风同志,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一直有志于园林和景观建筑的研究工作。还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曾发表论文多篇,并且还有著作问世。一日,他到我寓所闲谈,表示打算写一本岭南园林的专著,我的内心便不免感到这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为了不动摇他的决心和信心,却不便说出我的想法。时隔数月,他竟然写出了初稿,并嘱我为之作序,这不免又使我吃了一惊:这么难啃的骨头,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跃然于纸上,能不使人感佩年轻人的干劲和效率!  关于岭南园林,我的领教颇深。大约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着手于《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写作,按理,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应当在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凡读过这本拙作的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本书的主要取材却只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这绝非出于偶然的疏忽,而是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未能从岭南园林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不得不割爱。那么原因呢?首先,留下的实物太少,并且十分残破,所谓的四大名园,不仅未能引发我的审美激情,而且也找不出规律,而拙作的重点在于造园手法分析,找不出规律自然也就无从分析,于是只能在某些章节中一带而过,虚以应付而已。此外,历史文献也很难寻觅.北方皇家园林系为统治阶级所建造,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均有所提及,论述虽然分散,但经过整理、归纳,再辅以康熙、乾隆等诗文,多少还可以看出当时造园的思路,这便为造园手法分析提供了依据。江南私家园林多出于官宦、文人之手,除李渔、沈括之外,明代计成在《园冶》中又作了系统论述,实物与文献相对应,分析起来自然有理有据。而岭南园林多为殷实的商贾所建,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甚大,由此,不仅文献难以寻觅,在造园手法上也带有明显的世俗性和随意性,要想用北方皇家园林或江南私家园林那一套思路和手法硬套在岭南园林上,必然驴唇不对马嘴。  以上所述,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认识,并且又囿于“古典”园林,致使在潜意识中便把岭南园林研究看成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里绝没有贬低岭南园林的意思。  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地处岭南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在经济的带动下,基本建设特别是宾馆、餐饮以及旅游之类的建筑勃然兴起,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老一辈建筑师如佘唆南、莫伯治等便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极力把园林引入了建筑,并使之相互融合,于是便使传统的岭南园林重焕生机。一时间,不仅出现了许多与建筑相结合的中、小型庭院,而且还重修、恢复了一些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或风景区,就全国而言,真可谓开风气之先。  刘庭风同志,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开展他的研究工作的。不过,条件虽好,但研究工作仍然十分艰巨。据我所知,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曾下很大功夫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致使分散在粤、闽、桂、海南诸省,数以百计的岭南园林纳入到他的视野范围。由于打破了古、今界线,他既注重历史,也注重现实,并且从地理气候、历史渊源、艺术风格、文化特点以及构成要素等诸多方面,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岭南园林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据我所知,有不少朋友都曾涉猎到这一课题,散篇的文章虽时有所闻,系统的论著则比较罕见,更不要说鸿篇巨制了。刘庭风的这本著作,虽说不上鸿篇巨制,但为了写好它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曾南下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四省30多个城市,考查园林16。余处,光拍摄照片就多达一万余幅。幸勤的劳作,必然结成丰硕的成果——这就是他的新著《岭南园林》,愿这本专著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创建新园林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彭一刚  2OO2年9月  于天津大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刘庭风同志,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一直有志于园林和景观建筑的研究工作。还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曾发表论文多篇,并且还有著作问世。一日,他到我寓所闲谈,表示打算写一本岭南园林的专著,我的内心便不免感到这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为了不动摇他的决心和信心,却不便说出我的想法。时隔数月,他竟然写出了初稿,并嘱我为之作序,这不免又使我吃了一惊:这么难啃的骨头,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跃然于纸上,能不使人感佩年轻人的干劲和效率!    关于岭南园林,我的领教颇深。大约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着手于《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写作,按理,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应当在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凡读过这本拙作的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本书的主要取材却只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这绝非出于偶然的疏忽,而是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未能从岭南园林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不得不割爱。那么原因呢?首先,留下的实物太少,并且十分残破,所谓的四大名园,不仅未能引发我的审美激情,而且也找不出规律,而拙作的重点在于造园手法分析,找不出规律自然也就无从分析,于是只能在某些章节中一带而过,虚以应付而已。此外,历史文献也很难寻觅.北方皇家园林系为统治阶级所建造,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均有所提及,论述虽然分散,但经过整理、归纳,再辅以康熙、乾隆等诗文,多少还可以看出当时造园的思路,这便为造园手法分析提供了依据。江南私家园林多出于官宦、文人之手,除李渔、沈括之外,明代计成在《园冶》中又作了系统论述,实物与文献相对应,分析起来自然有理有据。而岭南园林多为殷实的商贾所建,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甚大,由此,不仅文献难以寻觅,在造园手法上也带有明显的世俗性和随意性,要想用北方皇家园林或江南私家园林那一套思路和手法硬套在岭南园林上,必然驴唇不对马嘴。    以上所述,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认识,并且又囿于“古典”园林,致使在潜意识中便把岭南园林研究看成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里绝没有贬低岭南园林的意思。    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地处岭南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在经济的带动下,基本建设特别是宾馆、餐饮以及旅游之类的建筑勃然兴起,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老一辈建筑师如佘唆南、莫伯治等便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极力把园林引入了建筑,并使之相互融合,于是便使传统的岭南园林重焕生机。一时间,不仅出现了许多与建筑相结合的中、小型庭院,而且还重修、恢复了一些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或风景区,就全国而言,真可谓开风气之先。    刘庭风同志,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开展他的研究工作的。不过,条件虽好,但研究工作仍然十分艰巨。据我所知,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曾下很大功夫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致使分散在粤、闽、桂、海南诸省,数以百计的岭南园林纳入到他的视野范围。由于打破了古、今界线,他既注重历史,也注重现实,并且从地理气候、历史渊源、艺术风格、文化特点以及构成要素等诸多方面,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岭南园林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据我所知,有不少朋友都曾涉猎到这一课题,散篇的文章虽时有所闻,系统的论著则比较罕见,更不要说鸿篇巨制了。刘庭风的这本著作,虽说不上鸿篇巨制,但为了写好它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曾南下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四省30多个城市,考查园林16。余处,光拍摄照片就多达一万余幅。幸勤的劳作,必然结成丰硕的成果——这就是他的新著《岭南园林》,愿这本专著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创建新园林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彭一刚                                                               2OO2年9月                                                               于天津大学

内容概要

刘庭风,1967年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士(198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硕士(1996年)、博士(2001年),现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已出版《日本小庭园》一书,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序一、岭南园林概论  (一)地理气候:     1.地理特征    2.气候特点  (二)历史渊源:     1.古代    2.近代    3.现代  (三)艺术风格      1.归属类型    2.布局类型    3.地域类型  (四)文化特点      1.海岸文化、热带文化    2.远儒文化、世俗文化    3.享乐文化、商业文化    4.开放文化、兼容文化    5.贬谪文化、务实文化  (五)构成要素      1.山    2.水    3.石    4.建筑          5.植物    6.装饰    7.诗画二、广州园林  1.越秀公园  2.晓港公园  3.流花湖公园  4.荔湾湖公园  5.广州兰圃  6.广州碑林  7.能仁寺  8.白云山山顶公园  9.草暖公园  10.雕塑公园  11.东山湖公园  1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3.海幢公园  14.黄花岗公园  15.麓湖公园  16.青年公园  17.沙面公园  18.天河公园  19.广州文化公园  20.云台花园  21.醉观公园  22.白天鹅宾馆  23.叠彩园  24.嘉士花园  25.颐和山庄  26.中海名都花园  27.锦城花园  28.翠湖山庄  29.珠岛花园  30.锦绣香江花园  31.凯茵豪苑  32.兰亭颖园  33.余荫山房  34.宝墨园  35.星海公园  36.康裕北苑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集理论研究和资料参考为一体的书籍。全书分为岭南园林概述部分和实例部分。前者系统地介绍了岭南园林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艺术风格、文化特点和构成要素,以及这些特点与环境和文化的关系,对园林的深层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例部分以图片和文字资料详尽地介绍了在岭南文化圈内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福建、台湾五省两区220个一般公园、主题公园、古典园林、寺院园林、住区园林、度假区园林、风景区园林,宾馆酒家园林、滨水绿带的概貌,对每个园林的介绍不仅有景点和构成分析,而且有历史和文化分析,对园林历史回顾和园林创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岭南园林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跟广东园林是一个体系的,内容必将详细,对岭南园林有较多介绍……
  •     我是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学生 平时经常去逛广州的公园 这书很大一部分是介绍广州的一些公园啊什么的 我觉得挺有用的 至少提到的三十多个公园都附有平面图 虽然平面图的详尽有差异 但是至少还不差 要是平时不知道去哪玩 也可以按书里提供的名单走走看看
  •     书很不错哦,正版值得拥有,下次还要买哦
  •     开头的理论部分详细地分析了岭南园林的起源和当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很不错!后面大部分是广州园林的介绍,这一部分不是经常能用得上,但是也有用。这本书是这套岭南园林书的开头第一本,所以关于岭南园林的理论只有这本书有,其他的都没有。
  •     理论叙述还不错,实例分析就欠缺了,而且配图太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