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园林景观 > 园论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0643693
作者:童寯
页数:15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研究园林早于对建筑理论的探讨,在1932-1937年间,遍访上海、苏州、无锡、常熟、扬州及杭、嘉、湖一带,考察庭园,不辞辛劳,独自一人徒步(他从不乘人力车)踏勘、摄影、测绘。这一工作十分繁重、艰苦而富有成效。……  由于他在中英文方面造诣极深,他的文笔不论中文或英文,总是古朴、凝练、流畅,可与文学家媲美。  ——陈植,建筑大师  我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了《天下》杂志有童老夫子一篇讲中国园林的美文大著……国内最先从事园林研究及著作的当推童老夫子了,童先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家,可谓当之无愧了。  ——刘致平,建筑学家  童老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大师、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和画家。作为建筑师,他留下了如南京(旧)外交部等杰出作品;作为建筑学家,他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将有《童寯文集》出版;作为建筑教育家,他是一代宗师,桃李满天下;作为画家,他留下了传世之作数百幅。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童寯先生是近代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第一人。  ——郭湖生,教授

书籍目录

 关于童寯中国园林满洲园《中国园林设计》前言石与叠山欧式园林江南园林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序随园考造园史纲江南园林

作者简介

他研究园林早于对建筑理论的探讨,在1932-1937年间,遍访上海、苏州、无锡、常熟、扬州及杭、嘉、湖一带,考察庭园,不辞辛劳,独自一人徒步(他从不乘人力车)踏勘、摄影、测绘。这一工作十分繁重、艰苦而富有成效。……
由于他在中英文方面造诣极深,他的文笔不论中文或英文,总是古朴、凝练、流畅,可与文学家媲美。
——陈植,建筑大师。
  我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了《天下》杂志有童老夫子一篇讲中国园林的美文大著……国内最先从事园林研究及著作的当推童老夫子了,童先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家,可谓当之无愧了。
——刘致平,建筑学家。
  童老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大师、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和画家。作为建筑师,他留下了如南京(旧)外交部等杰出作品;作为建筑学家,他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将有《童寯文集》出版;作为建筑教育家,他是一代宗师,桃李满天下;作为画家,他留下了传世之作数百幅。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童寯先生是近代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第一人。
——郭湖生,教授。

图书封面


 园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晚上睡不着翻了翻,中午午睡前翻了翻,没用多少时间看完了。童先生是园林研究大家,是中国园林研究开拓者,且开中西园林比较研究先河。所收文章多不长,但信息量大,且几句话就把中外园林的特点和艺术魅力点出,让你恍然大悟。惜很多文稿未完成。但寥寥数篇,亦气象万千。另外,很多文章译自英文,不知原作者误记还是译者疏漏,个别地方值得商榷。如谈及清代扬州园林,文中说多依运河而建,实则沿瘦西湖河道,清代有北郊二十四景之说,亦有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之诗句。
  •     作者是牛人,不用说了,大牛,以至于这本文集里面不少是英文写作,专业书籍对译者要求也高,我看的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中文版。大牛也有冷幽默,写作的态度非常之可爱,也仰赖译者文采卓绝对专业也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感觉译文妥帖且有趣。问题在于本书中不少是散佚残稿,文章到中后段感觉意犹未尽但因为稿件本身不全,徒留下一串省略号供人凭吊……还是很不爽的,类似于追连载太监一样如鲠在喉。第一篇《中国园林——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中,提及堆山,对苏州名园狮子林曾有评价,言其曾一度得名“乱堆煤渣”,又曰“大山难营,小雅易取”。的确大规模叠山鲜有让人看得特别顺眼的,狮子林往好了说是乾隆皇帝的“真有趣”,往不好说就是杂乱无章,人再往上一钻简直就像冒出头的地鼠一样感觉诡异得不得了。还提到又是会设计一些临时性建筑以供急需,最搞笑的是说五世纪末某太子独好园林这一口,因为园林本身需要大兴土木,而且经营起来基本也不用指望什么以园养园,园林本身基本是个无底洞,人力物力财力统统要持续消耗,很多园子离了主人会很快荒废掉。可以说是为了不让老爹发现,还发明了折叠墙!想来大概是类似屏风或隔断之类的类似物,以后要是能找到的话一定要好好膜拜下,太强了。上海昆山有“半茧园”,园中有块“寒翠石”曾经让元代画家柯九思见而下拜。这段八卦就很有意思了。虽然历代石痴颇多,但行此大礼的好像应该也不会有他例。查资料如下:寒翠石(“拜石”)原为维扬王忠玉家快哉亭之物,有苏东坡题识觞咏之语。元顺帝至元戊寅(1338年)顾仲瑛得之于通桥新安尼寺,以粟换而归,置于正仪自己的名园“玉山佳处”草堂前。元末明初博士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字敬业,号丹丘)奇之,再拜而去,御史达兼善来观,复作古篆“拜石”,又题“寒翠”以赞美之。诗曰:“烟笼寒翠石真奇,生长灵山孰转移。当日草堂留胜迹,名流题遍锦囊诗。”寒翠石为镇园之宝。清代名人张潜之有《寒翠石歌》:“尔甚相识眉山大苏面,快哉亭下欣相见,七百年来惊掣电……丹丘白野姓氏空流传,风流文采久已矣,半茧园中独剩尔……爽鸠之乐古所云,石弗能言谁与论。”赞美之词长达200字,读后顿觉“拜石有时具袍笏,看云无处不神仙”,胸襟里溢满的是诗意。今天,半茧园中多了几幢大楼,历经宋、金、元、明、清的宝物“寒翠石”已在50年代初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留在人们脑海中更多的是生机勃勃的回忆。不是,这么说到底是在拜哪样啊……而且现在石头也不见了,画作倒是还能找到,但不知道是不是这幅,录如下。我觉得挺像个在摸着自己肚子的孕妇……哦?壶隐园,名字听上去让人想到了轩辕剑炼妖壶里的壶中天地。不过没什么太多资料,名字倒是很有意思,明代修建,不知道和“一片冰心在玉壶”有没有什么关系,总之也是避世之居。另说太仓“亦园”为近代所构,设计为当地之冠。但1935年改建医院以来,出现一些“讨厌的更改”。资料太少,估计是些焚琴煮鹤的改变。《随园考》江宁随园,在南京清凉山东脉小仓山现今广州路之中段。本来地势有起伏的小仓山,因太平天国建都时削山为田之故,现已不见峰岭。《随园诗话》中说,随园四面无墙,因为山势高低起伏,难以用砖石围隔。大概这种自然天成的意趣,正是在袁枚之前此地得名“随”的主要原因。随园内计廿四景,袁枚以《随园二十四咏》中的二十四首七言古体诗记录。分别为:苍山云舍、书仓、金石藏、小眠斋、绿晓阁、柳谷、群玉山头、竹请客、因树为屋、双湖、柏亭、奇礓石、回波闸、澄碧泉、小栖霞、南台、水精域、渡鹤桥、泛航、香界、盘之中、嵰山红雪、蔚蓝天、凉室。随园之“随”者,不仅见于不加院墙,更因为袁枚是一位与人共赏游园之乐的好客开明园主。众所周知,我国古典园林多为私园,常年是仅仅供园主及家人朋友游赏,等闲不得见其真面目。而随园由于胜景之名,一年能够有十余万人来赏,其性质近乎当下的公园。另此园土木建筑工程主要出自梓人(亦即建筑工人)龙武台之手,原文记述为:“龙死无家,葬于园侧”。虽然背离了世俗中所谓的成家立业的路线,然而不妨来看看其他书里怎么写这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踪迹的“随园工程部主管”的。《清稗类钞》中说:“江宁梓人龙武台长瘦多力,随园亭榭,率成其手。龙病故,袁子才为之棺敛,瘗於园之西偏隙地。又为诗以告之,有「汝为余作室,余为汝作棺。瘗汝於园侧,始觉於我安。本汝所营造,使汝仍往还」等句。”也就是说,这位龙武台先生建造了随园所有的亭榭,死去的时候,园主袁枚敛葬了他,还写了一首诗,大意是,你为我修建了房室,我为你置办了棺木,因此将你葬在你的毕生精力所在,才让我觉得安心。既然是你一手营造了它(随园),那么就让你安眠与此吧。听上去好像有点恐怖,但从字里行间觉得,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一样事物的人,应该是爱着这件事物本身的吧,因此与之同在,也许的确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后面还有些红楼梦原型的考证,由于对红楼梦不是特别感冒所以容我略过。《造园史纲》世界造园三大系统:西亚系统、欧洲系统、中国系统。《圣经》所指之天国乐园(伊甸园Gardenof Eden),据称在大马士革。另古埃及由于气候干燥,造园者重视林荫。在公元前3500-500年,尼罗河谷园艺十分发达。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大概古埃及造园的出发点是供农业生产之用,因此其设计形式的表达上看得到方直的平面布置。但后来本来作为生产之用的树木园、葡萄园、果树园在公元前16世纪逐渐变为埃及上流社会享乐审美的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盛名在外,配以喷泉,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广泛流传。在西亚干旱地区,水是西亚庭院的生命。因此在回教园中,水是其灵魂。所有回教地区,对于水的爱惜敬仰及神话,都使其让水在院内尽量发挥作用。回教水法后来传入意大利,被演进到鬼斧神工的地步,进而成为了欧洲园林中必不可少的点缀。西班牙红堡园,14世纪前后兴建,由大小六七个庭院和七个厅堂组成,其中1377年所造“狮庭”最为精美。庭中以十字睡去象征天堂,中心喷泉下由12石狮围成一圈作为底座,得其名。各庭间以洞门联系互通,以漏窗相隔,庭院之间可以互窥,这种漏景以扩大空间的手法在中国园林中常见。红堡园虽布局工整,但宗教感并不十分浓厚。园丁园平面图有必要记一下,书中没过多提及。大多时候,童老师是在讲西班牙的模仿到改革的转变。希腊柱廊园,由波斯西亚造园艺术而来,。将果树园进一步建为装饰性园庭。柱廊园看似随性,但在平面布局上有明显的轴线感。将四面逐浪以内的居室和绿化部分串联在一起,廊内比划描绘临泉花鸟,代替真实尺度。远望其带来的视觉错觉,会有扩大空间的效果。由书中看来,感觉柱廊园的平面真的很像电路图ORZ罗马继承了希腊的造园艺术,再辅以西亚的造园要素并发展成为大规模园庭。其中以哈德良大帝的哈德良山庄为代表。其实与其说是园林不如直接说是皇帝行宫,俨然是属于大型建筑群,堪称“小罗马”的这么一处所在。公园500-1300年间的欧洲黑暗时代,修道院寺园延续着西方园林的道路。十字军东征带来了东方植物。请背86页波波里御园的平面图以及90页凡尔赛宫的平面图。97页汉普顿的麻烦一起背了。英国的布朗及肯特这对师徒颇受中国古典园林影响,创造的风景园林在英国掀起风潮。比较好玩的是其设置的隐垣,就是一条沟。这沟的作用和围墙近似,其目的还是为了隔绝外界想要进入园中的路径。但比院墙好的是,由于沟不遮挡视线,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景观更让人抓心挠肺,而本布利吉曼这位烂人为之取了一个欠揍的名字“Ha-ha”美国的唐宁作为其国内首位近代造园艺术家,受布朗影响众多。1841年著《风景园理论与实践概要》,阐明赖普顿浪漫主义。其设计理念主要是考虑到美国地方气候,以及造园构图法则。奥姆斯特德,作为唐宁的继承者,游历过中国,英伦,和欧陆,与其子终造就了纽约中央公园这一在当下都发挥着其“公园”作用,并为不少同业者津津乐道。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师,他的影响相当深远。中国部分关键词如下王维的辋川别业,宋徽宗艮岳,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计成《园冶》,日本译名《夺天工》。太湖石之:瘦透漏皱。日本部分平安时代:8-12世纪,神泉苑镰仓时代:13世纪,佛教方丈庭室町时代:14-15世纪,日本造园黄金时代,禅宗枯山水桃山时代:16世纪,茶庭江户时代:17-19世纪,明遗臣朱舜水带来的文人庭。枯山水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见得多。但文人庭究竟是什么?照书中所说,是剥削阶级表示清高的标志,是不是指私园?是在评论拙政园还是辋川别业?童老师在这里想表达的情怀倒是颇值得推敲了。日本庭院在命名和建筑物匾额上全用汉语。而爱美之心见于细微之处,就算是在极细微的地方,狭窄的环境里,也用花木点缀而成为“箱庭”。京都桂离宫,书中说“是现存‘回游式’最大规模庭院”自明治维新之后,受西方思潮影响,造庭欧化,以大片草坪为特色,因而此类庭园被称为“芝庭”,此后日庭逐渐式微。东西庭园之比较欧洲回教园庭布置标准,带有强烈的“征服”意味。轴线对称,修剪枝叶成具象形状,总体不离真境。中国园林以“隐逸”为目的,寄情山野而作虚实之映射,以理想而营造梦中仙境,真外有虚,是为意境。日本以禅宗为底本,借中式园林之影响,以象征作手法,渴望游者能达“悟”境。东方园林与回教园只容少数游人,如凡尔赛宫等却尺度广阔,能容大量游人。东方园林淡雅素丽,西方园林宏伟辉煌,两者在美学的两种路线上恣意发展,但总离不开人对美的追求。东西方更是对石有统一的应用和追求,将其作为重要的造园元素。不论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还是西汉袁广的“构石为山”,到后来18世纪,英国惠特里更是在著作中肯定石在园庭中的艺术地位。在日本枯山水中,更是组石提炼到抽象唯心之极限。抽象园艺巴西新派画家造园家的抽象园庭平面方案或可一看,在146页最后又来一篇《江南园林》,在前面有些文章中记得已经有所论述。本文主要归纳了江南园林的三大特点:第一, 叠山理水:江南本是水乡,因此对于太湖石和水景的经营和应用成为特色第二, 花木种类虽众多,但布局有法:江南园艺兴盛,花木种类自然繁多。另外虽然繁多却不显得杂乱,主要得益于其大多遵循构成规则——高大乔木以提供庇荫,以姿态修理古朴姿态特别的树木点景,再辅以花、果、叶颜色和香味特别的植物补全五感的整体享受。多植竹,以全文人之气节,也以常年绿意点缀园景。此外也有赏其声音的,比如荷叶,芭蕉,蝉声鸟语等。第三, 建筑风格淡雅且朴素:从色彩上,粉墙黛瓦是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宁静且安适,清新而简约,又不至于与周遭的植物相互争抢色彩,这一点也为后来者称道并学习。
  •     其实园林才是中古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只是越来陷入落寞的境况。目前,我们所做的似乎顶多只是在保护和修复旧有的,而创新与突破几乎不可见。园林的宿命拥有一定的悲剧性,因为园林通常属于私人所有,而主人的私宅与庭院通常是分开的,这就致使园林业主在家族江河日下无心打理的情况下很容易逐渐荒芜掉,另一方面由于私有,使得在旧有的时代,这笔文化财富只容得少部分人观赏。另外,个人觉得作者没有必要通过打压欧洲及其他园林的成就来彰显中国园林的幽深和博大,中国园林不是世界园林之母。我在想,是否能够在中国园林旧有的成就上,开启新的一页,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譬如枯山水,就是对新页的很好诠释,只是这功劳是属于大和民族,而非中华民族。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读着中国字都很开心
  •     讲究
  •     适合园林初学,很多文章断都断尾你出版社出它做什么,看的正爽,就没了!!!!!!没了!!!!!!
  •     一般,编的不怎么样
  •     一个学贯中西的建筑师,对中外园林做的一番对比和品鉴。可惜,世易时移,四十年前老先生还能看到还能描绘的诸多园林已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     概论性书目
  •     拿起放不下
  •     语言凝练,不愧为大家
  •     感觉园林还是有点依附于建筑的,早期的学者对于学术总是很投入和严谨的。
  •     高人之书 且不厚
  •     还有第二部吧?我不是果粉,但是通过电影还是感受到了jobs 的人格魅力,有的人生来就是指引大家走向未来的,哪怕他有太多的作为个人的缺陷,他还是伟大的。
  •     慕名已久,终于一读。
  •     大师级的著作
  •     初读一遍,尚未深领其精髓,值得再次细读。
  •     文章都是好文章,但是编纂比较混乱。。。。感觉插图乱配的
  •     这书我没法给分
  •     每篇文章都是较为短小,粗浅的介绍一个点。
  •     提纲挈领
  •     言简意赅,戳得中要害。
  •     这本书超划算的,得感谢老先生写东西没废话,字字珠玑。
  •     篇幅有限 思想超前
  •     终于拜读完,貌似注解不够仔细,前文注解说圆明园四宜书屋仿杭州小有天园,后面老先生文中说,仿的是海宁安澜园……
  •     文笔不错~
  •     篇幅不长,晚上睡不着翻了翻,中午午睡前翻了翻旧看完了。童先生是园林研究大家,是中国园林研究开拓者,且开中西园林比较研究先河。惜很多文稿未完成。但寥寥数篇,亦气象万千。
  •     老先生是打通中西庭院美学的先行者,所以虽然在今天看来有许多问题并未讲清楚,但徒步勘探测绘并做第一人的学术严谨与开拓依然值得我们一再尊重。【我不止一次脑补自己要开关于建筑景观美学的高中拓展课,查看我们学校开拓展课十年的历史,并没有这方面的课程。】
  •     努力
  •     开头的人总是难免艰难一些,我能够做到尊重
  •     前几篇文章是没有发表过的,甚至还有残篇,也就是童教授口中“不打算发表的著作”。有英文写作、后人翻译过来的文章,翻译得很好,文采斐然,不辱童教授自己的文风。后面有《造园史纲》全文。童教授这些园论,还欠系统,好可惜。文中有疑问的地方也缺乏注释,好可惜。建筑设计我不懂看,但看书看画我也看的出来童教授非常非常有才华。这样一个非常让人仰慕的人,真是激励后辈的榜样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