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史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中国营造学社史略

出版社:百花文艺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0648315
作者:林洙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第一辑 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  朱启钤1872~1964,贵州开阳人,字桂辛,晚年号蠖公,人们称他桂老。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卒于北京,享年92岁,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入大变动的时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剧烈变动的近代中国社会中,要想出污泥而不染绝非易事。所以,对朱启钤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不能把他限制在一个简单而僵化的模式里。而要把他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评介;过去,人们往往简单地把朱视为“政客”,但他一生的活动绝不局限于政治方面,他是一个杰出的实业家、古建筑专家、文物收藏家,并对髹漆、丝绣等做过深人的研究,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平。他是一个多重性的人物,所以对他的研究,必须注意到他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他本人的多重性,也就是近代史家称之为“方面论”及“阶段论”的观点。只有从这纵横两方面去观察他,才能通观他的全貌。我对朱启钤先生知之甚少,感谢朱海北先生、朱文极先生对我的热情支持,使我得到了不少宝贵的资料。遗憾的是朱本人留下的文字材料太少,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查阅更多的史料。对朱启钤先生更深入的研究尚有待后人去完成。  朱启钤早年丧父,随母寄居在外祖父家,八岁开始读书。1884年朱的姨夫瞿鸿机视学浙江,朱随母偕妹至杭州探望姨母,住在杭州学使署。瞿见朱聪明过人,特延聘名师张石琴先生教朱习制举文,经一年多的学习,朱于举业无所成就,却对当时的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瞿经过年余的观察,发觉朱是个经世之才,难望以科举进身。果然,朱启钤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办事才能,15岁时,就能帮助办理外祖父的丧事。  1889年朱17岁时与陈崧生曾国藩次婿的过继女陈光玑成婚。婚后自立门户定居长沙定王台。陈崧生出任英法比参赞时,陈光玑随父出国,生活在巴黎,10岁后才回国。陈给朱带来了不少异国见闻。朱启钤终身坚持一夫一妻,没有纳妾。他的子女们特别是女儿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这在当时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礼教影响的社会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可以说,他较早就从陈光玑那里接受了西方社会文明的思想。  1891~1893年瞿鸿机赴四川典试,朱亦随侍左右。四川幅员广阔,学政每年两度科试,瞿须亲往各县典试,旅途又辛苦又惊险,朱乘马随从,调护瞿的起居。瞿亦注意对朱的培养,并每在他批阅案卷时,嘱朱在侧学习,晓以史乘掌故,并令朱试着批复案卷,感到他的批复颇有见地亦中肯。  这一时期,朱结交不少贤俊,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其中尤以同幕唐才常最是知交。朱的岳父留给他不少驻外时的杂记书籍,朱从这些读物中得出“西人以制造致富”的经验总结。因而认为中国也应走“以制造致富”这条路,可以说朱很早就树立了后来诸多爱国志士提倡的“实业救国”,“工业救国”的思想。他与唐才常经常谈论,深感中国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强国富民”。直到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朱又佐瞿鸿机督学江苏时,还常与张劭希、杨笃生、章士钊等私购变法维新书籍,互相传习。可以说,朱的一生始终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不管他是短暂的担任蒙务局督办,或任京师巡警厅厅丞,或任交通部总长,或任内务部总长,直到任中兴煤矿总经理,他都没有放弃办实事、发展工业、强国富民的信念。  ……

内容概要

  林洙,(1928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华大学建筑师、教员、作家,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1963年-1972年),并陪伴其走过了人生艰难岁月的十一年,直到梁思成临终。

书籍目录

序 汪坦
前言 林洙
第一辑 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
第二辑 中国营造学社机构及职员
第三辑 中国营造学社经费来源
第四辑 《营造法式》编修及版本
第五辑 开拓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道路
第六辑 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就及影口向
附录一 中国营造学社社员简介
附录二 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物目录
附一 郭湖生致杨永生
附二 林洙致郭湖生

作者简介

《中国营造学社史略》以详实的史料,严谨的搜证,流畅的文笔,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故事。内容包括: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机构及职员,中国营造学社经费来源,《营造法式》编修及版本,开拓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道路等。《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封面


 中国营造学社史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营造学社的传奇《中国营造学社史略》 营造学社现在的知名度很高,在《中国国家地理》中,每期都有一部分内容叫做“寻踪营造学社之路,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营造学社也因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热度不断上升,这么一个私人的学术研究机构,接近一个世纪以后,仍然引起众人的目光,究竟是什么魅力让营造学社如此迷人呢?说起营造学社,必须要提到他的创始人朱启钤,朱启钤非常复杂,最大的贡献是改造了北京城,改造正阳门,修建中山公园,打通长安街,使得北京城的交通得到改善。就是在改造北京的过程中,朱启钤喜欢上了中国的古建筑,于是发起成立了营造学社。叫营造,而不是叫建筑学社,是因为朱老先生不仅仅喜欢建筑,他的爱好实在是太广泛了,建筑只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装饰、器物、彩绘、雕塑、染织、油漆、铸造、礼仪、歌乐、民俗……换句话说就是中华传统的技术和艺术,用营造概括其中。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局限于文献和古籍,对技术类的内容不感兴趣,认为那不过是工匠的事情,没有研究的价值。不过只要是你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就会发现,这技术本身就博大精深,是历代工匠们传承发展的结果。不过这么大的研究范围,靠个人的资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营造学社重要的贡献,其实就是局限于古建筑方面。王世襄就是学社的职员,现在王世襄被称为北京的最大的玩家,其实从他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朱启钤的影子,那就是兴趣广泛,但都和中华传统技艺有关,而且每一项都很深入。关于营造学社名声很响,但是相关的资料和研究却并不是很多,林洙编辑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营造学社的资料,是研究营造学社的重要参考。书里面多数都是资料的汇总,可读性不是很强,但是对研究来说却很重要,第一辑介绍了朱启钤,第二辑介绍了学社的机构和职员,里面逐年列出了每年的职员和社员,并且对学社的职员都附上了小传。第三辑,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中美庚款,第二是中英庚款,第三是私人捐款,第四是银行利息,即便是每年都有结余。第四辑是《营造法式》及其版本,《营造法式》的发现就应该归功于朱启钤,他在江南发现这部奇书以后,请藏书家陶氏寻访到多种版本,然后编修发行。第五辑介绍了梁思成和刘敦桢开拓的中国建筑调查之路。最后第六辑是介绍了营造学社的成就和影响。附录也很有价值,营造学社分职员和社员,梁思成等人就是职员,学社给开工资,为学社工作,而社员一般只是挂名,还要叫社费。所以社员范围广泛,人数是职员的很多倍。附录一是能够查找到资料的社员的简介。附录二是学社出版的各种出版物。书本身是和黑色封面的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是一个系列的,都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只是前两本是1998年出版,当时我就买了。但是这本是2008年出版的,装帧都是一样的,只是开本变大了,发行量才4000册,所以我就没见过,是最近从孔夫子上买到的。
  •     作者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我很想读读《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本书。忘了说一句了:编辑的很差。。言归正传1.朱启钤的姨夫是瞿鸿机 岳父陈崧生是曾国藩的次婿 又是名门出生但朱却投瞿鸿机的政敌袁世凯门下,并当过几天的内阁总理在京师巡警厅厅丞任上建立了中国的巡警制度任交通总长期间加入交通系,后很多人成为营造学社社员和重要经济来源但是抗战开始后朱启钤的作用似乎不大明显了,也许是因为分在两地的关系。朱启钤的墓在北戴河,北戴河作为疗养圣地也是朱搞起来的。2.上次在王世襄的书中看到他追回一批丝锈的事情,原来这批东西原先是朱启钤的藏品,后来卖给东北边业银行,后落入日本人之手,当时朱启钤的盟弟荣厚是伪满中央银行总裁,就以伪满名义宣布为国宝,存在沈阳正金银行库中,日本投降后王世襄就想办法弄到了北平最后放在了故宫博物院,解放后拨给辽宁博物馆,话说王世襄后来也成了营造学社的助理研究员,这圈子真小。3.营造学社主要是梁思成和刘敦桢,其他研究人员加起来也不超过10人。社员很多,像朱家骅杭立武李济陈垣李四光吴其昌张学良叶恭绰这些人都是,可见朱启钤的能量了。据说梁刘两人后期有点不合?反正书里面没写,反倒是说两人离别前夜痛哭流涕。刘的离去也应该直接导致梁回北京后去清华创办建筑系和学社的关门。在人手上基本出去考察的不超过7个人。夏昌世是我唯一认得出来的建筑家。。4.营造学社费用中薪俸比较占据高比例,到后期调研费和印刷费也增大了,前者引来了学社学术成果的高峰,后者则是因为学术成果太多所导致的。。5.话说梁思成在宾大读书,看到宾大博物馆的昭陵六骏之一,才想要研究中国雕塑史的。。6.当时正定县文庙为女子师范学校,进去后被校长发现,告之:你们青年男子,不宜越礼擅入在大同,竟无一个下榻之处,最后住在大同车站站长家里。。吃饭还要大同市当局出面,安排到专为大同上层人士办理宴席的酒楼每顿一碗汤面在大同只找到一家农户一件没有门窗只剩下屋顶和四壁的厢房。难道林徽因也一起住的?晚上几人冷的缩作一团。。7.梁思成梁上功夫了得,凭着双角悬空沿着铁锁爬到应县木塔塔刹上去了。。在李庄,院子里也要立一根竹竿的,每天锻炼,以免上梁的本事生疏了。所以我们练习翻墙功夫也是很必要的,时代不同,所需技能不同8.考察省份: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辽宁湖南浙江江苏也略有涉及。晋东南米有去- -从佛光寺出山才知道抗战打响了。那时候能走过这么多地方也委实不易了,也就能量大的人能办到,即便如此,一路条件也甚艰苦。9.这些人习惯了坐车路过一地窗外发现某建筑颇为惊艳,于是下车往回走。10.梁思成在昆明的时候才第一次自己盖了个小房子。11.学社经常会接一点外面的活,当然也是以古建保护修复测量为主,不过也可以改善一下经济状况吧?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中国营造学社史略》以详实的史料,严谨的搜证,流畅的文笔,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故事。内容包括: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机构及职员,中国营造学社经费来源,《营造法式》编修及版本,开拓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道路等。
  •     三星半是最好的选择。
  •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看城记的时候就多次出现的中国营造学社,对古建筑的测绘和保护功不可没。嘿嘿。还有家乡的汉高颐阙哎,
  •     算是营造社的传记 里面历次考察的路线以及内容是亮点
  •     排版极差
  •     莫宗江是个好同志。
  •     整本书还是不错的,收录的内容也挺详细的。不过一些细节展现得不够,还有就是错误太多.....在图书馆借书又遇大神,一大堆评语及错误纠正....学习之....
  •     虽然很简单,但毕竟是首开风气啊。
  •     可讀。
  •     排版很粗糙的。这段历史该有人好好挖掘下。
  •     林洙一直写到现在也不容易,但资料不是十分可信,不是很高明地夹带私货。
  •     各种去林徽因化 最明显的营造学社社员名单和抗战时期最后的五个社员里居然没有林徽因 不要脸的林洙 一星送给她的不要脸和没底线
  •     一段被人忽视的历史。为了报道而看,却发现其中有一群在战火中、在人人都在保全自身安危之时,还在保全中国历史遗迹的人们。
  •     对中国营造学社有更深入的了解,喜欢这段历史的人可以收藏
  •     果然续弦夫人的文化造诣太一般了 我觉得我要搞本别的来看看
  •     如果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就知道当时的营造学社在两人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作用。特别喜欢他们考察五台豆村佛光寺的故事,向往着佛光寺一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