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汇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科学 > 建筑语汇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8
ISBN:9787561118894
作者:[美] 爱德华·T·怀特
页数:193页

章节摘录

  在本书当中有几个因误解而引发的潜在问题,我们将在以下指出:  1.本书并不建议任何设计的程序或方法,这通常是指设计的过程而言。初学者特别倾向于相信所谓程序导向及寻求既定规则,认为只要跟进,就可以保证设计成功。虽然有些书籍从资料的编排上展现出设计的方法以及程序,但本书对于concept语汇的排列方式却不是设计方案中诸要点的处理程序,而此种程序,应该是建立在设计者经过严密的问题分析,以及设计重点的确立之后才着手加以安排而得来的。  2.本书将重点主要放在具体设计的要素上。书中关于concept的表现,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者的目标,都必须由设计者自行决定。例如,在书中对于空间处理的方式,十分具有选择性,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和意向指出为何会有如此的处理方法。设计者必须从众多concept语汇的部分中挑出自己处理空间的方法,并且有他自己的理由,这将是一个不变的规则。con-cept是以中立的方式来呈现的,而关于concept的评估、强调、理论基础以及选择等四个方面,则是设计者的责任。  3.设计者在使用concept语汇时必须有其范围及限制,避免在建筑设计上充塞许多毫无相关概念及不协调的产物。设计者尝试着把太多的concept合并在一起,而合并之后的concept又和设计需求及主题没有太大的关联,这会导致不必要的复杂和混乱,而且真正重要的concept也会产生不必要的妥协现象。在一个统一的作品当中,concept的选择性必须是切题、正确,而且有相互关联的。  4.设计师也许认为,拥有concept语汇多少可以减轻他在发展和改良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努力。然而,情形正好相反。设计者在处理建筑造型时,反而需要更用心去协调种种设计策略的关系、冲突点以及化解彼此之间竞争的问题。为了让建筑造型更加充实,设计行为与过程将更为复杂。对于选择任何书中的concept而言,设计者应该先改良及处理concept的部分内容,使其符合设计上的需求。  5.本书并非要扼杀设计者的创造力,或是试图比设计需求本身更能影响设计结果。但若是设计者将此书作为产生设计概念的惟一来源,便有产生这种危险的可能,这对于设计者未来的发展而言将有不利的一面。有更多的概念可以含在本书内容的范畴之中,我们每一个设计者都  必须尽可能地从各式各样不同的来源中收集他的concept语汇,如:在旅行中做摘要及速写;  杂志中剪贴以及从建筑中摘录;从课堂上发的讲义和我们在阅读中所做的笔记等等,这些都是设计者建立自己concept语汇的方式。当然这些都不能减少对于设计需求所必须做的详细分析,这些分析使我们在选择有用的concept方面产生了准绳。因为本书在语汇部分都是具体的concepts,这也许会导致设计者在完成设计分析之前,因为过早地选择或运用concept而落人了陷阱。有时候,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们倾向于相信“盖房子”是建筑的要务,而似乎愈早得到具体的设计解答便愈好。但是假使我们可以以“盖出成功的房子”作为设计的第一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写出好的设计计划书(pro-gram)、分析设计以及忠实完整地回应设计需求是多么的重要了。我们对设计情况的了解往往可以引导出塑造设计造型所必须的concept语  汇。而在选择concept之前对设计需求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有意义、更有效率及智慧的  选择。  要严守这种心智上的纪律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当设计需求过分的复杂或简单,或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索然无味的时候。在这些状况中,我们的心智往往将思考重点放在柱子和地面接头处理或其他细碎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当前的问题。虽然这是逃避枯燥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必须提醒自己除非经过了设计条件分析结果的试验,否则就不能一直沉溺于这些空想。纵然许多造型的决定是由先前的决定延续而来,但先前的造型决定仍需由设计分析的结果得来。因此,这种分析结果就和以后的造型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建筑语汇的导读  这是一本介绍建筑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  从内容来看,这本书包括文字说明及图示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部分,分为两章,包括序言及理论。  二、图示部分,分为五章,介绍一些构想内容。其中,图示部分为本书的重点。问题、构想(或概念)及设计答案间的关系如下:  问题——产生一设计时整体配合  基本构想的细部处理  本书教导我们,构想是以示意图加简要文字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建筑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应该重视且必须加以掌握。  作者在本书内,将建筑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五大类。包括:一、功能分群和分区计划;二、建筑空间;三、交通流线和建筑造型;四、对环境的配合;五、建筑物构造体组成单元。  再将此五大问题细分为106项小问题。  项目        小项  功能分区    细分16项  建筑空间    细分17项  交通流线和建筑造型  细分16项  对环境的配合  细分34项  建筑构造体   细分23项  合计106项  这本书的图示部分都是106项问题的构想示意图。每一小项问题的构想示意图,少者有几个,多者有四、五十个,所以本书共收集了上千个示意图。  由此看来,这本书最大特色就是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各种构想示意图。  了解这本书的整体内容之后,重要的是该如何使用本书呢?  当我们设计新的项目时,第一个步骤是把这个新设计项目各项问题排列出来,然后由这些问题逐项产生构想。可利用这本书产生构想的方法如下:  1.某一小问题与本书的问题相同时,可从已有的几个构想中,选择适当的构想。  2.某一小问题与本书的问题类似时,可将已有的构想加以模仿、发展、组合,改良成自己的构想。  3.设计者经常翻阅本书已有的示意图,可刺激设计者的灵感,产生一些新的构想。  4.本书可以协助设计者增强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由问题如何产生构想,是严肃的课题。就笔者的认知,需要长时间从各方面加以训练,学习各种学科,才能得心应手。一般设计者不得要领,对设计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弃。这本书收集了上千个构想示意图,能供设计者参考,以便巧妙发挥上述四种情况的作用。多年来笔者鼓励学生购买这本书,希望学生阅读后,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构思的要领,提升设计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这本书值得成为必备的设计参考书之一。  补充说明:这本书的图示部分占了整本书很重的分量,而且只用很少的文字说明,像是作者自己的笔记。很多学生购买这本书之后,只在绘制设计说明时,利用这本书抄个示意图,这样似乎误解了作者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

书籍目录

建筑语汇的导读导论第一章 前言  需求 目标 组织 潜在的问题第二章 理论 定义 与设计过程的关系 Concept的尺度 Concept Formation的脉络关系 设计构想的形成 Concept的阶层 Concept的加强 创意 存在于Concept Formation的问题第三章 功能分区 3.1 相关功能的分析 3.2 相似功能的分析 3.3 部门、目标与组织的关联性 3.4 时序 3.5 所需的环境 3.6 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3.7 建筑物的附属空间 3.8 与主要活动的关联性 3.9 使用者的特性 3.10 各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容量 3.11 容纳人或机械设备的空间 3.12 紧急程度或重要情势的比较 3.13 各类活动的速度考虑 3.14 活动发生的频率 3.15 活动的持续时间 3.16 预期的扩充或变迁第四章 建筑空间 4.1 办定空间 4.2 空间性质 4.3 空间尺度的类型 4.4 尺度的序列 4.5 尺度的弹性 4.6 表达功能 4.7 意义不明的空间 4.8 空间之间的关系 4.9 室内—室外空间 4.10 空间的分隔 4.11 开门位置、疏散与活动范围 4.12 交通空间 4.13 空间的多用途 4.14 剩余空间处理 4.15 自然采光 4.16 人工照明 4.17 照明的功能第五章 交通流线与建筑造型 5.1 线状交通 5.2 点状交通 5.3 复合的交通 5.4 基本形体 5.5 根据造型特性的组合 5.6 特定的造型之间的关系 5.7 空间—交通的关系 5.8 空间—交通的剖面关系 5.9 平面上安排特殊形状空间的方式 5.10 交通流线上入口位置的概念 5.11 在平面特殊位置上安排垂直交通 5.12 运动系统 5.13 建筑物内的输送系统 5.14 视觉上的强调 5.15 建筑物在平面上的意向 5.16 建筑物在立面上的意向第六章 有关基地的考虑因素 6.1 基地界限 6.2 地形 6.3 地面排水 6.4 地质状况 6.5 岩石与砾石 6.6 树木 6.7 水域 6.8 原有建筑物的处理 6.9 原有建筑物的扩建 6.10 地役权 6.11 噪音 6.12 基地的视界 6.13 基地外的车行交通流线 6.14 基地内现有道路的处理 6.15 基地内现有步道系统的处理 6.16 设备管道 6.17 建筑物—停车空间—附属空间的关系 6.18 车道—步道交通系统 6.19 停车系统 6.20 停车 6.21 接近建筑物的处理手法 6.22 到达基地(或建筑物)的方式 6.23 建筑物入口前的处理 6.24 全区规划 6.25 全区系统 6.26 地景(地面处理) 6.27 座位形式与景园处理 6.28 植物与景园处理 6.29 水景与景园处理 6.30 对附近环境的助益 6.31 阳光 6.32 温度与湿度 6.33 降雨 6.34 风与气流第七章 建筑物结构体 7.1 基脚与基础 7.2 柱子 7.3 墙壁 7.4 柱与墙的其他功能 7.5 梁 7.6 梁的其他功能 7.7 屋顶形式 7.8 墙的概念 7.9 地板与天花板的概念 7.10 阳台 7.11 水沟与滴水头 7.12 壁炉 7.13 台阶 7.14 楼梯 7.15 楼梯位置与建筑物的关系 7.16 楼梯的其他功能 7.17 管道间 7.18 天窗 7.19 天窗的功能 7.20 门 7.21 窗户形式 7.22 平面及剖面上的天窗形式 7.23 窗户的其他功能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建筑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构想是以示意图加简要文字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建筑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建筑设计师至关重要且必须加以掌握。书中将建筑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106项小专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各种构想示意图。书中还收集了上千个构想示意图,读者可对其加以模仿、发展、组合、改良成自己的构想,并能激发新的构想,同时还可增强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图书封面


 建筑语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之所以称这本书是工具书,是因为这本书所做的,基本就是囊括了建筑设计的每一个过程,所需要考虑的每一个因素和细节,都很理性有序的给你罗列出来,但是它又有区别于类似《XX手册》或者《XX词典》这样的工具书,因为它在每一个章节,介绍每一个建筑语汇的时候,都是按照理性和发散的设计思维,用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你阅读这本书到一定积累之后,相信你也能够根据它的思维方式,自己去构思出这样子的草图。相当于一个从过程中直接灌输一种思考方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领会到,随着场地条件,建筑功能,空间特征的需求,产生出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因此推荐低年级建筑学的同学早一些接触这本书,几乎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在此中都会有陈述,当然这本书并不会说,告诉你一种唯一的解决方法,在我看来,它是告诉你面对问题,应该用哪些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避免在做设计的时候钻牛角尖,那样往往会带领你走到死胡同。
  •     记得大二拿这本书去问设计课老师,直接被呵呵。现在想想,里面的手法太老旧,体系离现在的设计年代太久远,手绘图画的也一般。。。总之挺适合大一新生的。。。评论太短了,还是很短,那再加几个字好了。实在看不出可以从里面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入门书也够呛。好吧,是我以前看书从来不看图,这本书全都是图,偏偏画得不好,作为手法练习或者构成的资料又不足够好。
  •     建筑是什么?很多建筑师喜欢向别人或者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建筑起源于把两块砖仔细地拼合在一起。”这句话是从建筑的结构方面说的。从哲学意义上将,密斯将建筑给解构了,他并没有从建筑整体空间上去谈论一座建筑,而是从建筑的另一个方面去发现它不常显示出的一面:一栋建筑是许多建筑语汇的结合体。我回想一座建筑时(也许你也是一样),其结果是发现,人对建筑的印象并非是建筑的名称或者是其使用的功能,而建筑使用的语汇。和其他人描述建筑时,我不会说:它是什么名字?而会描述:它的墙面是通透的玻璃,还是厚重的素混凝土?这里的玻璃和混凝土,并非是建筑本身,但却是描述建筑的语汇。建筑是通过它们而实现了自我的表达。如果说到希腊的神庙,最原始的印象决然不会是阿波罗圣地上公民们欢闹的场面,而是那些严谨但美妙的柱式;说到徽派建筑,第一印象一定是徽派建筑上的特有的马头墙。这些都是独特的语汇。可见建筑最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建筑语汇。故而可以有一个合理的推论:当你看见希腊的柱式时,第一联想就是希腊的神庙建筑;当你看见中国的斗栱时,首先想起的是中国的大官木建筑。那再进一步说,如果希腊的神庙建筑缺少了作为特征的柱式,它还是不是希腊的神庙?如果中国的官木建筑没有了斗栱,那还是不是中国的官木建筑?是,显然是!语汇能够代表建筑,但绝对无法替代建筑!就像你90年代去曼哈顿,你见到了世贸中心作为曼哈顿繁华的标志直指天穹,但过15年你再去时这栋建筑已经消失了,你是不是就否认它是曼哈顿了呢?这里,建筑思维上产生了质疑。发生偏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之前的想法是形而上学的。语汇可以描述建筑,但永远无法替代它。这里,语汇是表象,建筑空间是本质。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当语汇(例如柱式和斗栱)消失了,人会认为建筑也不存在了。但实际上,建筑的本质是什么?现在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建筑是什么?还是两块砖吗?不是,当然不是!砖只是建筑的语汇,当然建筑可以不是砖的,也可以是混凝土的,后者是木结构的,但无论是什么,建筑仍然是建筑,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中国古代老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十一章)。建筑并不是有,而是无,是什么意思呢?老子看见了建筑的本质。所有的语汇并不是重要的,建筑的本质是空间。老子的哲学思维和现代建筑思维很相近。由于技术的发展,建筑的形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虽然也有用钢材仍然模仿中世纪石材所建的哥特教堂的例子,但这些都是形而上学的谬误,是古典主义亡灵最后的挣扎。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 “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他摒弃了建筑的语汇,用最简单的方式开辟了现代主义的道路。密斯则用相似的方式将钢和玻璃的建筑普及了欧洲,之后又普及了美国,最后普及了全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国际风格。钢和玻璃的建筑在全世界拔地而起,至今如此。在这里,我想再回到之前的曼哈顿标志物的例子。如果突然把人放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大城市,纽约,波士顿,或者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甚至中国的上海,或者北京,再或者日本东京,澳大利亚的悉尼,人还能准确的识别出他所处的位置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所有建筑都是一样的,不再有任何的地域色彩。建筑本质——空间是成立的,因为这是现代建筑师研究的主要问题。可是建筑的语汇,还有没有因为地域而产生的特殊性?柯布西耶曾经描述过他想象中明日之城,但那只是现代建筑的堆叠而已。城市是什么?欧•亨利(O.Henry)说:“城市得意洋洋,……,正在相互挑战”,这无疑是柯布西耶未来之城的构想,但是这样是否还有城市独特的意义呢?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应当是各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博物馆,而不是新建筑的堆叠。可见建筑不能只有本质,仍然需要建筑语汇的表达,才能体现建筑的独特感。我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建筑存在是因为有其空间本质,但是当失去了表象的东西而千篇一律,虽然物质上存在的建筑会产生精神上的失落感。现代主义产生后虽然产生了批判现代主义的后现代思潮,但是后现代主义也仅仅是语汇的堆叠而已,并没有触及其本质的变化。比如美国的某些摩天大厦,虽然整体是钢结构和玻璃的,但却在顶端有一个希腊语汇中的山花。这样的建筑只是在语汇上使用了,甚至上可以说是强行赋予了某种不恰当的含义。这样的建筑也遭到了批判,之后建筑思维又重新和哲学思维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时解构主义的出现恰到好处。哲学思维上解构是对立面的消失,建筑也同样模糊了空间和形式的本质和表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新的问题,是否建筑必须是现在看到的这种形式呢?解构主义再次利用了密斯的话,将建筑拆分成了一块一块砖,一块一块玻璃。材料必须反映本质吗?必须是材料的真我吗?结构必须被表达吗?现代主义的逻辑中,或者在工业设计的逻辑中,这些是必须的。但是脱离了这些束缚呢?就比如说,牛顿定律在经典力学上是金科玉律,但到了爱因斯坦的假设中呢?欧氏几何在平面上是没有办法辩驳的,但到了三维空间中呢?数学在假设的系统中是成立的,但如果脱离了基础的公理呢?在哲学上这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就是一切现象和规律之后都有一个支配的公理存在。但是解构主义正是对此的一种叛逆。为什么要有一个公理?这个公理存在吗?这个公理对一切事物都有效吗?我们可以看到解构主义建筑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并且成长。鸟巢就是一个解构主义建筑,外在的覆盖是传统意义的顶吗?不是,而是支撑的梁柱。但所有的钢材都是梁柱吗?又不是,还有很多并不是真正承重的梁柱。这就是解构主义的表现。制作国家大剧院方案的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的话很有令人发省的意义:“这座建筑紧邻世界上最具象征意义的古老的天安门城楼。我认为,它的风格应该愈现代愈好!新老风格的强烈对比,能够鲜明体现时代的进步。如果认为古老紫禁城旁边的新建筑,必定只能保持传统古典的风格,那么,你们熟悉的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为古老的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为什么会大受欢迎呢?”在现代建筑的疯狂发展下?还有什么规则是必须坚持的呢?所谓的真理是不是正确的呢?我想,他们的观点,甚至现代建筑师的观点,都或多或少是符合解构主义的。但是,我想在这里陈述下我的观点。同样是哲学思维,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没有固定的规则,不代表没有规则。关肇邺先生设计清华图书馆时就考虑了大礼堂使用红砖的事实,但安德鲁却对北京古城楼视而不见。他们之间是不分对错的,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定他们的对错。只能说他们在设计上各有取舍。建筑是外力的产物,从传统思维上来说,在传统建筑旁必须使用传统的语汇来设计建筑,在潮湿的地方设计建筑得尽可能通风,为贫困的人设计房子应该尽可能降低维护费用等等。这些都是事物对建筑的联系,从文脉,气候,到宗教,户主,场地环境,功能需求等等,都是其他因素对建筑的影响。所以建筑不可能是没有规则的。比如说鸟巢,对然它摒弃了传统的结构,但它毕竟必须满足使用的功能和作为一个大国奥运主会场的视觉冲击力。国家大剧院,虽然它的确无法与周围协调,但它也确实营造了一种奇特的内部空间感受,也达到了很好的音质。建筑必然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的!脱离建筑环境讨论一个建筑是没有意义的。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House)一直是建筑设计上常常学习的经典的成功案例,但如果放在北京金融街,所有环境都改变了,它就是一个失败的建筑。那如果将建筑受影响的条件发挥到极致又会如何?拿首都博物馆来举例,它符合受条件影响到极致这种思路吗?显然不!考虑到周围的人流的多少,人的习惯,阳光的照射,通风的条件,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那么首都博物馆又何以能做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建筑呢?我们得出一个答案,如果建筑考虑影响到极致,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点都不尽相同,故而建筑无法产生一个方形的形状。建筑应该是扭曲的,而不是方正的。就像人,人的一块皮肤组织,每一个神经元都是不同的,所以人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世界上每个地方的建筑受到外力的作用都不可能是一样的,所以也不可能有同样的建筑能建在不同的两个地方,同样,世界上也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所以现在的单元楼是不合理的,现在的建筑是不合理的,甚至现在的城市规划也是不合理的!如果从这点上考虑,建筑不应当是现在的形态。建筑应当和人一样,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因素就可以简单形成的。形成建筑原因越复杂,建筑就越扭曲,就越类似于受到更多限制的人,就越生物性。这也就是当下建筑的思潮之一:“非线性”。但是建筑仍然是以方居多,为什么?因为技术原因。梁柱都是以方形来成网的,所以建筑也必然是方形的。但是技术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会不会有一天技术的突破使这样的形式成为普遍,我们试目以待。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建筑语汇好比是汉语或者英语的词汇,我们必须要掌握了,才能说话,表达清自己的意思。而抄绘《建筑语汇》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掌握建筑词汇的方法!
  •     很好的建筑书籍,开发设计思路
  •     提供很多思路
  •     可能是书读少了吧,觉得句句都有道理,直击重点。好书,真的,大二狗。
  •     为什么大一没有看
  •     快题小能手哈哈哈哈哈
  •     对于刚开始学建筑的同学非常有帮助,综合整理了各种类型的分析,手法
  •     挺好,总结得蛮在理,各类都能涵盖,but总觉得少点啥
  •     对初学者很有帮助的工具书
  •     有用 但不应用于抄袭
  •     初级分析
  •     犹记小本上的笔记...
  •     特别适合初学
  •     这是一本介绍建筑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构想是以示意图加简要文字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建筑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建筑设计师至关重要且必须加以掌握。本书将建筑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106项小专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各种构想示意图。本书收集了上千个构想示意图,读者可对其加以模仿、发展、组合、改良成自己的构想,并能激发新的构想,同时还可增强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     全面 丰富 清晰
  •     图解分析参考书
  •     对于刚学建筑的学生而言,这本书很实用。教你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寻找设计的切入点。
  •     搭配思维导图阅读风味更佳
  •     1,可以临摹联系钢笔线条;
    2,学习如何表达方案和构思;
    3,分门别类的介绍建筑的各部门以及设计手法。
    浅显易懂,本科1-3年纪适用的一本好书!
  •     真的是不喜欢这本书。。。。拿来查阅还行。。。。
  •     对于新学建筑的同学很有用我是这么认为的很不错的一本书内容多是以图的形式表示
  •     建筑图形词典
  •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书名
  •     建筑学工具书
  •     书的内容不错,适合建筑初学者读,图文并茂
  •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惊喜到了,就像作者的笔记本一样用简单的文字配以大量的手绘图例。一来可以联系手绘,二来能够开拓设计思路,其次也能稳固建筑基础。
  •     确实是国外版建筑空间组合论,简单明了,做设计时可参考
  •     看了这书 对建筑有了其他的理解 比如就像文章一样 建筑也由语言构成
  •     这是一本介绍建筑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
  •     质量很好,内容主要是针对对建筑的分析点的阐述,觉得对我这种初学建筑的人很有帮助!
  •     建筑语汇通过大量图解拓宽设计者的思路常常翻阅会使得设计更加得心应手有理可循
  •     圖示語言很強大,在大陸不好好讀,偏到這裡被逼無奈來讀,學學畫圖吧!你的圖就是設計師的語言!
  •     这本书不应该只看一遍,特别是我这种初学者,作者对于concept的描述真是很到位。
  •     建筑构型,细分极恐……经典的教科书,适合入门者
  •     一本适合随时随地拿起来看的书,图文并茂,适合初学建筑者。
  •     实用
  •     建筑语汇 好书 对我有帮助
  •     很不错的一本书,对拓宽视野,构建自己的建筑语汇很有帮助,平时也应该多翻翻
  •     建筑设计的百科参考书吧,随时翻,里面简笔画
  •     算是本像字典一样的工具书吧 前三章挺精炼地总结了关于concept的很多内容 涵盖了很多东西 后边就是一些语汇 我理解为手法的一些图示 很适合做设计的时候放手边
  •     这书很重要啊,尤其是对于我们刚进入建筑的
  •     建筑专业学生入门神作,常翻常新
  •     我一直认为,建筑也是一种哲学,在这种哲学中,有世界观,有方法论,也有与之对应的物质表现。《建筑语汇》这本书,抛开了一切对建筑的定义,抛开了建筑的历史,也抛开了对建筑是行为主题还是行为客体的讨论,而专注于研究建筑创作的普遍规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本剥离了建筑设计者素来的建筑世界观而专注于建筑方法论的指南书!
  •     不如那本《建筑空间形式与秩序》,这本书有的那本书都有。而且讲得很浅显。不过买了这本书的人建议不要光看图形,最好能随手画画草稿,发散一下自己的设计思维。
  •     0.0
  •     图书馆借了一本 觉得内容很好 对于建筑设计的初学者 形式上的想法都可以从书中受到启发 所以才买了一本留作自己用
  •     男朋友准备考建筑研究生~帮他买书~他说非常好~
    希望能考上哦~
  •     建筑类书籍 大二必读
  •     画过里面的各种图 哈哈
  •     嗯
  •     打开视野的一本书。
  •     感觉像图册= =不过还是有借鉴意义
  •     很好的书,里面收集了许多的建筑设计处理手法,能够在我们设计中给予很大帮助,同时也讲述了怎么整理自己的设计想法的方法。可以当做一本设计资料书来看
  •     很多图解分析都用图形语言表达很直接清晰明了不过比较适合初接触建筑的人
  •     练线条
  •     适合我这种菜鸟
  •     对初学者而言很受启发。下面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如何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     还行把,当作素材
  •     抄绘过对建筑形式的积累会更容易入门一点。
  •     这是建筑界的一本必备书目啊,想想,写作文有词汇,做建筑当然有建筑语汇。你懂得。。
  •     一本很好的书 老师的名字叫王向荣 他是同济大学毕业的 现在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 这本书是他出的 他还推荐一本书 叫西方现代景观的理论与实践 也是他出的 是还不错的 看了很好 值得推荐给大家 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内容,从地域上看,包括欧洲和美洲两个大陆;从时间上看,跨越19、20世纪,直到21世纪初。《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用22万文字、约600幅珍贵的图片,首先简述了西方园林发展的历史和西方现代景观探索的过程,然后按地区和时间的先后介绍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西方现代景观的主要流派,最后介绍西方景观设计某些方面的新发展。全书将各个单一现象联系在一起,把不同国家众多的设计...
  •     建筑学必读。。。
  •     很详细的罗列出了各种建筑要素的特征, 常见形式, 变化等内容, 基本都是图例, 只结合少量文字解析, 却不失其专业性, 可读性较强. 推荐.
  •     在学建筑设计啊 城市规划啊等类的学生建议买来看看很有帮助哦~~~
  •     非常有用的建筑类书籍~~
  •     刚收到书的时候第一眼不喜欢它还问送书的能不能直接退了后来在宿舍翻了翻发现是本不错的书它把你五年要学到的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全部归纳了一遍有一天上设计课的时候我们老师见了这本书很惊奇说他在大学时代的时候买不到《建筑语汇》同学们都是互相复印看而且是全英文版没中文翻译这几天设计课不是很忙又闲来翻着看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是建筑学学生必备的书
  •     怀特的书,学建筑的必读
  •     本书通过符号的方式给人传达出了 建筑的语言 很实用
  •     本书确如作者开篇所说,仅仅作为他的归纳总结经验笔记。我觉得一方面基础的确可以用,但切勿当作金科玉律。另一方面,也是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总结这样一个本子。
  •     很好的书,是建筑必备的
  •     《建筑语汇》这本书,抛开了一切对建筑的定义,抛开了建筑的历史,也抛开了对建筑是行为主题还是行为客体的讨论,而专注于研究建筑创作的普遍规律。

       读完本书,在读者的心中,就会有对建筑设计流程的整套认识,对我来说,启发意义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做建筑往往忽视了许多问题,并且设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经营规划。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做设计却发现设计中存在许多致命错误,也有许多人做到后期发现做不下去时间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理顺整个设计思维的流程。在这个层面上,无疑《建筑语汇》给出了不可多得的参考。
      
       我想这是一本可以让一个建筑师从接触设计到结束设计生命的全过程,都应当时常翻阅的好书,他的哲学体系是设计师的财富。l
  •     和学生们一起读。
  •     这个一定一定很实用!认真看了一遍!以后也要常翻翻!有个小问题,6.15步道系统的处理写道“步道避免与车道交叉”,6.18又单独把“步道与车道在地面相交”列出来
  •     对建筑设计思路开阔帮助很大
  •     儿子很喜欢,儿子今年刚刚考上建筑专业,入门书,很好。
  •     很实用的一本书
  •     该书从设计的构思出发点开始阐述功能分区、建筑空间、交通流线与建筑造型、建筑基地、建筑结构、五方面的具体考虑因素进行逐一讲解。逐一举例说明,以图居多。
  •     基本形式语言。
  •     草草翻一遍,感觉是一本不完全的词典,对于常规处理手法的总结? 经常翻翻会用才行
  •     怎么说 这本书虽然以图画为主 ,但是作为设计人,图更是另一种文体。深入浅出的表达让我们很好很形象的了解一些以往会忽略的建筑细节,这是一本好书 值得拥有
  •     这是一本超出我想象的好书。对于学生,是本全面、系统学习建筑方案设计的好书。对于工作的人而言,要考注册建筑师,这本推荐为必读书籍。
  •     建筑类的学生应该经常翻阅
  •     建筑学必备的书 对于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可以很好的把握建筑设计中的语汇问题~~~
  •     大一时接触的书籍,对于空间尺度的合理性、建筑的表达都有借鉴意义,是决定建筑空间舒适与否(对使用者来说)的关键,每次设计中都要翻一翻
  •     这本书极大拓展了我的建筑语汇。。。
    学建筑的可以考虑买下
  •     三种选择:a.改变原始状态设定为理想模式 b.改变事物形态创造适宜环境 c. 因地制宜顺应山势水流等看似不利因素 不同选择可以随意搭配转换适用于交通流线空间平面的构成环境氛围的营造等方面,绝大部分终选和自身性格认知设计理念相关.「教学示范书籍」
  •     这本书很好地针对了自己的目标读者--设计新手和外行人。很清楚地阐释了concept的发展以及建筑设计的整个流程。图面表达并不高端,但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     很详细的建筑语汇书。
  •     看了,感觉还是很系统的介绍了很多建筑相关的内容,值得一看。
  •     全本书仅仅能做的就是打开一扇思维的窗户,但是这本书打开窗户的方式太死板了,就是举例,举例,举例。。。。
  •     我是建筑初学者,书的内容就是从很基本的东西开始的,通俗易懂。接下来就要看自己学习的意志了,希望有一天学有所成,这将是我学建筑的启蒙书籍之一。
  •     边看边做了不少笔记,算是一个积累吧
  •     以建筑师之手,表达建筑之语汇,图文丰富而且耐看啊!
  •     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的一本书,里面图解比较详细,教你用图的语言表达建筑,很不错
  •     初学者必备 帮助入门
  •     内容很丰富,适合学建筑的同学参考使用,对设计很有帮助。
  •     非常好的建筑入门书,快题神器
  •     可惜毕业的时候卖掉了。后悔
  •     作为设计素材还行
  •     很棒的工具书= =
  •     学建筑设计的必备书,很好很实用!特别是做方案时提供好多灵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