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首都计划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
ISBN:9787807182078
作者:[民国] 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 编,王宇新 点校,王明发 点校
页数:270页

书籍目录

南京史地概略南京今后百年人口之推测首都界线中央政治区地点市行政区地点建筑形式之选择道路系统之规划路面(附说明书)市郊公路计划水道之改良公园及林荫大道交通之管理铁路与车站港口计划飞机场站之位置自来水计划电力厂之地址渠道计划市内交通之设备电线及路灯之规划公营住宅之研究关于学校之计划工业浦口计划城市设计及分区授权法草案首都分区条例草案实施之程序款项之筹集附记

编辑推荐

  《首都计划》可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它大概也是最早进行“国际咨询”的规划,请了美国人茂菲、古力治作顾问,茂菲就是清华园的规划设计者,中方主事的则是林逸民负责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

作者简介

《首都计划》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所编写的建设首都南京的计划大纲。《首都计划》吸收当时古今中外的建设理念,对抗日战争前的民国南京城的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首都计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如题,搞到大雨天各大城市水浸的他们看了不知会作何感想。这科学理论性挺强构思也蛮庞大,毕竟是要把中国首都建好嘛……我是为了写小说而买来参考,加上不是工科出身,对书的专业性内容不是很能透彻理解。
  •     让人吃惊的《首都计划》民国分成两段,前段是北京的北洋政府时期,后段是国民党的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北伐成功以后,定都南京,没多久就开始规划首都,并且制定了《首都计划》。《首都计划》是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主持下,吕彦直等众多建筑师参加制定的。墨菲当年完成了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等高校的规划,在中国很有影响力,于是成为《首都计划》的领导者。从1928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民国的黄金十年,也是南京建设的黄金十年。可是庞大的《首都计划》才刚刚开始,就在战乱中不得不停止了。早就听说过《首都计划》,当书邮来以后,打开,还是很吃惊,首先是因为没想到会这么厚,以为不过是一个三十年代的南京建设规划,能有多少内容。就好像解放以后梁思成规划北京的《梁陈方案》,不过薄薄的一个小册子而已,没想到《首都计划》会是这么一大本。第二个吃惊是,没想到里面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图表,这些图表都以折叠页的形式贴在书中,使得本来就不薄的书,变得鼓了起来,一眼看去至少有十多个折页。打开一看,更是让人吃惊。没想到当年的《首都计划》会如此详细!从对未来人口的估算开始,到确定首都的界限,从设置中央政治区,到建筑样式的选择,从道路系统的规划,路面的样式,从公园和林荫道的设置,到自来水的规划,电厂的规划,从铁路和车站、港口、机场的安排,到市内交通的设计,从工业区到住宅区和学校,可谓面面俱到,非常详尽。绝非我想象中的仅仅是建筑规划。最让人惊叹的是,书中详细到路灯的样式,电线的铺设进行了考虑,还设计了雨水的排放,真是有远见啊。书里面第一个部分是对未来人口的预期。从中国历史的人口变化开始研究,到南京当年的人口数量,再预测一百年后的南京人口,估计在二百万以内,其实如果不算改革开放的因素这个预测还是和准确的。仅仅一个人口,作者旁征博引,研究得非常深入。再看看对中央行政区的规划,规划在南京成东的紫金山附近,并且和华盛顿的规划进行了对比,只是建筑采用的是中式建筑形式,如果建成的话,应该非常漂亮,甚至不比华盛顿逊色。看完了《首都计划》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一个城市的规划都应该包括什么。可以说这是民国最完备的一个城市规划,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想当年,梁思成肯定不止一次的详细看过这份计划,也肯定受此启发,想要规划他心中的首都——北京。可惜他的《梁陈方案》没有被采纳。和《首都计划》一样,成为了历史。
  •     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 《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民国十八年的最后一天,南京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处长林逸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这一天他郑重其事向首都建设委员会呈送了装订精美厚重《首都计划》。这就是[民国]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编制的、现在成为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之一的、中国民国建筑史上著名的《首都计划》。在这个纲领性计划的首页,郑重其事的引用了著名的《总理遗嘱》,也称《国父遗嘱》。重温这个短短不足二百字的遗嘱,我们可以察觉,在中国近、现代诸多伟大英明的政治领袖中,在砸烂一个旧世界,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选项中,唯有孙文才是偏重建设的。唯有孙文的国家建设理论,才是以东西文化为参照的。唯有孙文才具备对于近、现代欧美强国深切体察,才具备对于中华当时积弱的深切感受和受惠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深溉滋润的。唯有如此,才让其《总理遗嘱》字字千金,意义深远而绝响,而让后来者高山仰止!精通医术,又懂建筑的孙逸仙博士在《建国方略》中这样评价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细读林逸民主持编篡的《首都计划》,无不将孙文的国家建设理论融化为南京这座古都城市规划之中的。有一点遗憾的是在今天,大陆所编篡的有关建筑学家的书籍里,却没有林逸民先生的相关介绍。所谓城市规划,是城市系统中各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对城市建设的综合考虑,是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一个内容复杂庞大且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的大型动态系统,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多种详细规划。因此,作为编制主持人林逸民在《呈首都建设委员会文》中陈述:“此次设计不仅关系首都一地,且为国内各市进行设计之倡。影响所及,至为远大,加以全部计划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且具整个性质,不能支节拟定,故于设计事项,不敢不格外慎重。”对于国人思维中的地方服从中央、模仿中央的集体无意识,看来编制者是清楚的。因此而强调城市规划的久远性与慎密性。“设计先务在于查勘此类事项,如交通之状况、气候之变化、风雨之情形、古迹名胜、文化机关、公共建筑之所在、大小工商事业之现状、江潮之涨落、人口之数量与密度、机关职工之人数、土地之价格、城内各地之面积、地势之高下,以及其他具有关系各项,在成立之初即竭力进行,广为查考,并将所得结果制定图表,以为设计之预备。”《首都计划》图表总共有59图,皆为当时最为先进的科学方法的分析绘制。高标准的要求,也是《首都计划》的示范所在。《首都计划》规划出一片总面积达855平方公里的首都模样,预测百年人口200万。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建设为规模宏伟的“中央政治区”;鼓楼傅厚岗一带,是呈放射状分布的行政区建筑;下关码头地区,遍布连绵的货仓及工业区;首都的文化区,则选址在如今的五台山体育馆一带。“此后按期进行,其训政期内所未及之部分,亦复继续施设,将首都一地不独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足比伦欧美名城也。”国都为一国之中枢,而中央政治区为国都之中枢。《首都计划》曾设想将紫金山南麓,选作“中央政治区”,有鼎新革故之意,但这个设想因为经济的原因,最后没有能实现。1928年,中央大道开始动工,到1929年6月1日前初步完工,这条当时南京最宽的马路将南京城的格局基本拉开了。有了路就好盖房子,很多政府机关就沿着路两旁盖房子。国民政府外交部、司法院与司法行政部、中央通讯社、财政部、励志社等等就依次排开。“当时的紫金山南麓,基本是一片荒地,需要花大笔资金去整治,在那选新址建中央政治区的想法就放弃了。”南京民国文化专家、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刘正平如此说。然而,当初对于“中央政治区”的研究与设想是非常精微与广大的。《首都计划》里“中央政治区地点”一节中着重指出:“中央政治区地点之选择,应就其地面积、位置、布置、经营与军事上之作用,及与国民思想、观感、习尚之关系,一一详加研究,分别鉴衡,以为取舍之标准。”当时察勘了南京之后,认为紫金山南麓、明故宫、紫竹林三地,均有可采之点。比较之后,认为紫金山南麓最为适用。理由为“盖其地处于山谷之间,在二陵之南,北峻而南广,有顺序开展之观,形胜天然,具神圣尊严之象,若就上举各端考察,均其妥适,中央政治区域之选择,盖无逾此。”还明述道:“关于建筑方面,不独易臻新巧,且高下参差,至饶变化。而北部地面,居高临下,俯瞰可尽全城,气象尊严,又无逾此。且主要机关建在中央,其他环列两旁,有如翼辅拱辰之势,若出自然,抑建筑大道,互相贯连。察其地形,施工又便,加以凿筑湖池,择地最易,园林点缀,随在皆宜,于庄严璀璨之中,兼擅林泉风景之胜。”这一段规划设想,极富诗意,让人联想到汉唐气象,天人合一的中华大美的审美意向。“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汉相萧何关于国都长安城的建设文化思想,在《首都计划》里得到了现代的传承。中央政治区选择紫金山南麓,巧妙地借助地势,让建筑物延生增长。达到汇萃帝京建筑物壮美与林泉风致优美的首都中央政治区的风景效果。今天,南京虽说位于长江一线,与重庆、武汉并称三大火炉,却被盛赞为森林城市。这样的郁郁葱葱,原来就是受惠于《首都计划》。在当时规划的南京公园面积及分配人数与欧美各比较:除了柏林、伦敦、纽约、巴黎、芝加哥外,南京的公园面积皆超过费城、波士顿,甚至于超于华盛顿六倍之多。《首都计划》以为“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园一英亩,此数实城市设计家所认为最适宜者也。”作为示范,《首都计划》从1929年到1937年仅实施了大约8年时间,中间虽说有违章建筑事件时有发生,却也大致遵循。令的编制者万万没有想到,其示范效应就被战争的炮火轰然阻断。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该规划的不少内容未能全部实施。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功能分区、一批公共建筑等都是由这一规划奠定的,今天南京中山路的林阴大道,鼓楼、新街口的环岛式街心广场,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南京城市的主要道路格局,大致是在那个时期确立的。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中山路,仍是今天南京道路的骨架。”据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刘正平研究,当年的《首都计划》实施了30%-40%,这些实施的部分,奠定了今天南京城的民国特色。无独有偶。当初称赞清华园的梁思成先生,也竟然怀揣“梁陈方案”,眼巴巴地望着古老的城墙被无情扒掉而失声痛哭……一南一北,纸上规划,半个世纪,不堪回顾。2009-8-20于成都北门天开居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有空会再读
  •     1929年民国南京政府出版的“首都计划”,含有多幅地形及人口调查地图,以及城市规划即建筑设计插图。Henry Murphy及工程师Goodrich为首席顾问,孙科为主导官僚,关于这段历史,建筑部分可参阅Building in China, Henry Murphy's "Adaptive Architecture"一书
  •     啊,上哪兒找哇!
  •     “当时如果没有什么,当时如果那什么,又会怎样~”
  •     真乃神书也。
  •     不明觉厉
  •     其实没读完 就看了几章
  •     说明书的语言带了些文言味儿,因此比说明书更难看些。
  •     图赞,南京这个季节又开始飘毛毛了,那时候就该全种银杏
  •     以前做规划的技术手段不行,但真的很严谨。
  •     里面有地图还是很赞哒~~
  •     虽然首都计划差不多是百年前的作品了,里面很多的看法还是蛮符合当代的,拿城墙当环线高架使用的建议很好玩……
  •     为了牯岭路那块儿迷宫似的布局买了这本书。地图面目全非了,并不能搞懂。
  •     南京何以成南京
  •     一卷白纸,一场令人疲倦的百年大梦。
  •     誓复我四明两京
  •     真的好详尽。如果南京按这样的规划建设出来该多好啊,一切都那么理想。图也超级丰富。对研究相关领域的同学而言肯定是极好的资料吧。不过世事不总是如意,比如南京没有成为民国首都,比如不到百年人口已过八百万。
  •     杭州规划局的那帮人好好学学吧!
  •     在先锋颐和馆看到,一下午看了大半,虽然很多计划并未落实,但是城市构建的理念很前卫。看到很多地方,不念想,如果现在城市按照这个来建,不至于发展如此不均,到处堵车,处处不便利了。保留城市的独特性不至于像现在千篇一律
  •     一腔热血,赶上一个鸟不拉屎的时代
  •     地图册子做的好用心啊!系列有点模糊,需要对南京地图非常了解才能懂得透彻。
  •     虽然已经看过很多民国法规,还是感叹当时的成熟。
  •     如果当年。。。唉
  •     期待南京之行
  •     确实牛!真心有远见!虽然是宏观的规划,细节的考量十分严谨而且富有人性。
  •     详实的历史资料档案,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民国首都
  •     哎……多好啊。
  •     沧海桑田,一转眼就80多年了。而当年的推测,科学依据是有的,但又怎么想到这80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