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文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32564187
作者:傅斯年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治学原则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引语.
上卷释字
第一章 提纲
第二章 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其字义
第三章 《周诰》中之“性”“命”字
第四章 《诗经》中之“性”“命”字
第五章 《左传》、《国语》中之“性”“命”字
第六章 《论语》中之“性”“命”字
第七章 论《告子》言“性”实言“生”兼论《孟子》一书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
第八章 论《荀子?性恶》、《正名》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
第九章 论《吕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
第十章 “生”与“性”、“令”与“命”之语言学的关系
中卷释义
第一章 周初人之“帝”“天”
第二章 周初之“天命无常”论
第三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
第四章 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
第五章 总叙以下数章
第六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第七章 墨子之非命论
第八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
第九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
第十章 本卷结语
下卷释绪
第一章 汉代性之二元说
第二章 理学之地位

编辑推荐

《性命古训辨证》是傅斯年的一部重要的历史学著作。此书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从甲骨文钟鼎彝器直到先秦典籍中有关“性”、“命”二字悉数统计,以音韵、训诂、考据方法,通过字形寻求字义。在探求古字演进的过程中,作者又进一步探求其演进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性”、“命”两字的解释来梳理孔、孟、荀、墨诸子思想,最终得出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之集大成的结论。

作者简介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哲学乃语言学之副产品"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图书封面


 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文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通过对儒家历史上的性命观念和学说的梳理,重构了性命学说传统,这个传统把孔子、荀子和程朱理学连成一脉,认为他们比较合理地继承了原始的性命观念。在这种原始的性命观念中,性即是生,而命即是令。西周以前的古人普遍认为人生来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只是根据上天的意愿行事。孔子基本继承了这一点,不过看到了教育对人的作用。而荀子则在反对孟子的思想构架中,直接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但在教育论上,却坚定地继承了孔子。而孟子,则只是一个儒家中的另类,开启了儒家的另一个传统,即心学传统。程朱理学虽然尊奉孟子,但对孟子对人的过分自信有所保留,并且也十分鼓励人后天的学习。尤其是朱熹为大学章句补的“格物”一节,提出知识从对具体事物的考察中来,受到作者的推崇。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傅斯年希图证明的乃是,中国的儒家传统之中,有一个不认为先天性善或性恶,而是后天教育影响及人之善恶的传统。这里其实隐藏着他的教育观念,他认为决定一个人的好坏,不在于先天,而在与后来的教育之好坏。就如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是不能接受新的好东西,而是需要努力地去肯定和学习它。傅斯年眼中的儒家传统之正统,乃是一种潜隐的“道统”。原始性命观的基本特点由孔子传到荀子,再传到程朱理学。他十分肯定这一脉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对后天教育的重视。而同时,他也并没有对孟子-中庸-李翱-陆王心学一系的心学大家贬抑,只是觉得他们的观点不符合原始的性命观念,乃是孟子的创造。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傅斯年的这部性命古训辨证,他在序言中已经提及阮元的同名著作,不过我觉得他这部书分为两块,第一块即用甲骨、金文材料寻找性命二字的古代来源。后面的部分,其实是性命二字的思想史考索,可以与他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加以对比。不过,从他的书中感觉傅斯年还是缺乏哲学分析的能力。
  •     重读,再推。对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一言的误解,使得现在说傅斯年的多而读傅斯年的少。
  •     孟真先生申请中研院院士的代表作,仔细读之确有深意,尤其是本书运用的研究方法,可谓既有借鉴又有独创
  •     这篇文章傅先生写得很严谨,对写论文帮助很大。
  •     傅先生的學術功底的確不是特別好 此書上卷還是可以的 算是一類解釋... 【國學之小學之訓詁】
  •     富有开创意义的成果。书中许多观点如今已成教科书中的常识。最可吸收的一点乃其对认为“命令”同字、“生性”无别,此大可注意。书中对金文部分的考证没多大耐心看,但的确是研究上古史不可缺的功力。阅读此书的目的乃在于了解古代“天命”“天性”说之源头,但中部和下部皆在于谈汉代及以后的天观、性观,都是已知知识,帮助不大,且显力不从心。先生实长于上古史矣。
  •     写论文时候用到的书,没想到是这样接触到傅斯年先生的著作。不愧一代伟大学者,至今连余英时的书也要以傅斯年的研究为基础论据。
  •     傅先生属于兰克系。此文属于一家之言。
  •     由语言学方法打入思想史,梦真先生真是“长袖善舞”啊。主要读的中下卷,因为不专门研究傅斯年,也就泛泛读完,谈不上什么“理解”。
  •     本义不在考证,而是重新评价儒家
  •     一个反传统的人,回归传统
  •     略翻一过。以语言治思想。
  •     傅斯年对哲学进行了解构,他认为哲学完全是因为语法的曲折而致,像汉语这样清通的语言本不会形成哲学。或许傅斯年的观点是针对形而上学的“是”而发,但是其对这个“是”的后果却缺乏了解。以“生”为“性”的论证过程很有意义,但是此书的局限性仍然是不见战国思想全貌,就此而言古史辨派的成就更大。
  •     郑开《中庸研读》课程言及此书,重读收获果不相同。最初探寻“性命”学说之源,“上部释字”中有些结论先行,再加之史料论证之嫌,以今文字学知识对比的话,此种类似于统计史学的方法,归纳古音字义的方式很不靠谱。“中部释义”旨在论述天人关系,“下部论绪”意欲得出结论,不过上古阶段“性命”一词两字分示其意,已是古汉语常识。其后文论证方式有资料堆砌之嫌。傅斯年还是欠缺哲学素养,论述性命之学,还是略显生涩。
  •     这套书很好,值得购买。
  •     以前算名著,现在么,不好说了
  •     掌握充足的证据:二重证据法加古文字字形本身的含意。运用科学的手段:高本汉拟构的上古音系+传统训诂学。讨论思想史的问题:先秦性(生)与天命(令)观的演变。及其延续。写论文时学习了傅先生的这套方法。
  •     上海古籍的版本啊,太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