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几暇格物编译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2548323
作者:[清]爱新觉罗·玄烨,李迪 译注
页数:176页

章节摘录

上之上星宿海黄河发源星宿海。后人以星宿之名,疑黄河从天上来,非也。朕尝遣侍卫西穷河源,至星宿海,蒙古名鄂敦他腊(鄂敦即星,他腊即野)。地上飞泉杂涌,成水泡千百。从高下望,大小圆点烂如列星,故名星宿耳。朕亲征厄鲁特时,于宁夏回銮,出横城口,自船站登舟顺河而下,至湖滩河所二十一日,皆前人未施舟楫之地,波流起瀚,水色黄浊,日光摩荡,闪铄如熔金,船中上下人员无不目眩也。

内容概要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

书籍目录

前言上之上  星宿海  蒙气  方音  窝集  鸟鼠同穴  白粟米  使鹿使犬  哈密引雪山水灌田  谷穗变蚊  土伯特  石盐  冰厚数尺  察哈延山  “南无“字义  达发哈鱼  地绝处  南方物性  山海关  哈密瓜  三门砥柱  雷声不过百里  海鱼化狍  石鱼  山气  秦达罕上之中  雷楔  土鲁番西瓜  地球  理气  潮汐  沙蓬米  鲊答  潮海螺蚌甲  瀚海石子  青马  樱额  硭硝  木化石  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  黑龙江麦  《本草》  药名  查克  葡萄  堪达罕  汶上县分水口  诗文以命意为上  落叶松  土鲁番地极热上之下  文章体道亲切惟有朱子  回子地产丝  蒙古居处有定  白龙堆  水多伏流  同声相应  回子多元子孙  阿霸垓盐  累黍  温泉  熬水  朝鲜纸  飞狐  马口柴上之下  黄河九曲  老人星  赵孟俯命名  九河故道  杨柳  风随地殊  风无正方  水底有风  人依土生  定南针  两尺脉属两肾下之中  果单  普盘  各作泥腊  梌树  阿滥  金光子  葛仙米  倒吊果  林檎  人中  鼢鼠  地震下之下  江源  恒河  浮白  御稻米  食气  鸟舌  地中有火  禽鸟肫肚之别

编辑推荐

《康熙几暇格编译注》此次整理,不仅对原书进行了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而且用白话作了今译,从而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这部在中国科学史上有一定价值的著作。

作者简介

本书是清朝康熙皇帝在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内容主要是对天文、地理、古生物、动物、植物、医药、哲学等科学文化现象的调查、实验。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白龙堆”条中对沙丘形状、走向是由当地的风向决定的;“御稻米”条中采用单穗选择获得优良稻种的方法;等等。此次整理,不仅对原书进行了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而且用白话作了今译,从而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这部在中国科学史上有一定价值的著作。
前言
上 之 上
星宿海
蒙气
方音
窝集
乌鼠同穴
白粟米
使鹿使犬
哈密引雪山水灌田
谷穗变蚊
土伯特
石盐
冰厚数尺
察哈延山
“南无“字义
达发哈鱼
地绝处
南方物性
山海关
哈密瓜
三门砥柱
雷声不过百里
海鱼化狍
石鱼
山气
秦达罕
上 之 中
雷楔
土鲁番西瓜
地球
理气
潮汐
沙蓬米
鲊答
潮海螺蚌甲
瀚海石子
青马
樱额
硭硝
木化石
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
黑龙江麦
《本草》
药名
查克
葡萄
堪达罕
汶上县分水口
诗文以命意为上
落叶松
土鲁番地极热
上 之 下
文章体道亲切惟有朱子
回子地产丝
蒙古居处有定
白龙堆
水多伏流
同声相应
回子多元子孙
阿霸垓盐
累黍
温泉
熬水
朝鲜纸
飞狐
马口柴
上 之 下
黄河九曲
老人星
赵孟俯命名
九河故道
杨柳
风随地殊
风无正方
水底有风
人依土生
定南针
两尺脉属两肾
下 之 中
果单
普盘
各作泥腊
梌树
阿滥
金光子
葛仙米
倒吊果
林檎
人中
鼢鼠
地震
下 之 下
江源
恒河
浮白
御稻米
食气
鸟舌
地中有火
禽鸟肫肚之别

图书封面


 康熙几暇格物编译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鹿鼎记》第三十四回写道:“只听得书房外脚步响声,一名小太监道:‘启禀皇上:南怀仁、汤若望侍候皇上。’康熙点点头。小太监传呼出去,进来了两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跪下向康熙磕头。韦小宝大是奇怪,心想:‘怎么有外国鬼子来到宫里,真是奇哉怪也。’两个外国人叩拜后,从怀中各取出一本书卷,放在康熙桌上。那个年纪较轻、名叫南怀仁的外国人道:‘皇上,今儿咱们再说大炮发射的道理。’韦小宝听他一口京片子,清脆流利,不由得‘咦’的一声,惊奇之极,心道:‘希奇希奇真希奇,鬼子不会放洋屁。’康熙向他一笑,低头瞧桌上书卷。南怀仁站在康熙之侧,手指卷册,解释了起来。康熙听到不懂的所在,便即发问。南怀仁讲了半个时辰,另一个老年白胡子外国人汤若望接着讲天文历法,也讲了半个时辰,两人磕头退出。”虽说是小说家言,但上面这一幕“康熙习西学”倒也不是无端杜撰。明末清初,欧洲来华的耶稣会会士为了传教,选择了向中国最高统治者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与在行动上的便利。这种策略为他们多争取了多少信徒很难说,却确实培养了几个非常热衷于西学的皇帝。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康熙对西学的强烈兴趣,因此他奉汤若望、南怀仁、白晋等耶稣会会士为座上宾,时时请益。白晋在《中国现任皇帝传》里说,康熙从十六七岁开始,用两年的时间向南怀仁学习了“主要数学仪器的用法和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中最新奇最简要的内容”;“大炮发射的道理”是课程之一,也史有明文。白晋还说,平定三藩叛乱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康熙“比以前更加热心地努力钻研欧洲科学”,比如说下旨让白晋用满语给他讲《欧几里得原理》。客观地说,康熙是个好学生。白晋说,康熙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专注和细心”,“从不感到厌烦”,如果一时没弄明白,“总是不辞辛苦地时而向这个传教士,时而向那个传教士一而再、再而三地垂问解法”。《康熙几暇格物编》就是他交出的一份“学业报告”了。所谓“几暇格物编”,就是康熙在“万机之暇”“格物致知”之所得,收入短文九十三篇,其中大多数与科学技术有关,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学习西学达到的大致水平。比如“地球”条云:“自古论历法,未尝不善,总未言及地球。……自西洋人至中国,方有此说,而合历根。”又“地绝处”条云:“黑龙江以北地方,日落后亦不甚暗,个半时日即出,盖地之圆可知也。”不要小看这个“地球是圆的”的认识,就在康熙即位的那一年,后来发起“不得已”案、攻击汤若望、导致后者入狱随后病逝(这里必须指出,康熙亲政之前汤若望就已经去世,是金庸搞错了)的杨光先写了一篇声称指出西洋历法错谬、题目叫《孽镜》的文章,里面说持“地球说”的传教士,“斯论也如无心孔之人,只知一时高兴,随意诹谎,不顾失枝脱节。无识者听之,不悟彼之为妄,反叹己之闻见不广;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杨光先还打比方说,“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试问若望,彼教好奇,曾见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将康熙的见识与杨光先对比,相去何止霄壤?这里就要感谢汤若望的弟子、康熙的师傅南怀仁了,他在《历法不得已辩》之《地为圆形之实证》一文里举出的证据之一就是,“人居愈北,见北极在地平上愈高;人居愈南,见北极在地平上愈低。……大地若方而不圆,则天下各省地平皆一无二。”与康熙在“地绝处”条举出的例子大同小异,可见康熙受他的影响。康熙还利用天文知识发现了史书的谬误。《辽史》有一条在辽代都城观察到老人星(南半球最明亮的恒星)的记载,就让他不以为然。他说,“夫星辰虽随天运行,而其隐见,却有方隅”,老人星在扬州一带二三月时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北方则是看不到的,辽都地处最东北,怎么可能看得到呢。关于老人星,还有一件好玩的事。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康熙南巡到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傍晚,他登上观象台,把大臣们召集来,和他们讨论起天文知识。当时在场的李光地在《榕村语录续集》里记着他与康熙之间的对话:“予说:‘据书本上说,老人星见,天下太平。’上云:‘什么相干,都是胡说。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见,到这里自然看见。若再到你们闽广,连南极星也看见。老人星在那一日不在天上,如何说见则太平?’”比起李光地这样的理学大师来,康熙在天文学这种“格致之学”上肯定是具有知识优势的,这一次,他在臣子面前好好地秀了一把。除了天文学,康熙还记录了他在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心得,如今看来也仍然颇有趣味。当然,如果读者认为我是在缅怀盛世、是在追忆圣主,那是会错了意。我也知道康熙不是正规的科学家,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也有其局限性,他仍然脱离不了诸如“谷穗变蚊”、“海鱼化狍”之类的窠臼。不过连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生物学家都免不了周作人所说中国人观察自然的“儒教化”与“道教化”的弊病,强求一个业余的皇帝学者没有太大的意义。此外,吴伯娅在《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中认为,康熙研习西学最主要目的是夸示学问,“当科学问题的‘最高法官’,进一步强化封建皇权”,这种观点我也同意有几分道理。康熙说过“始知天下有用之物,随地皆有,初不以中外异也”,这句话可以当作他的文化政策的写照,一方面胸襟非常广阔,另一方面也仅止于“为我所用”而已,不可不察。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否认康熙对科学技术确实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之以恒的热爱。《康熙几暇格物编》之中有“朕临揽六十年”一语,可知书成于康熙暮年,联想到他从少年起随南怀仁学习,不得不发出“活到老学到老”的感叹。另外,书中屡见“一日循行阡陌……忽见……因收藏其种”、“尝记验风候”、“朕每测量”、“朕时北巡,亲履其地”等语句,证明这些知识不只是纸面得来,而是经过康熙亲身实验、观察、测量而获得的,即使一时无法做到,也会“询之使臣”,向熟悉的人请教。这种态度可以称为科学了吧。不过即使当时有这样热爱科学的皇帝,中国的大多数学者(更不用说普通人)仍然得不到接触西方知识的机会,“爱智慧”只成了皇帝一个人的追求,他没有、也不愿意让他的臣民形成学习新学问的风气。当历史翻过去之后,除了留下这样一部小书之外,丝毫痕迹都看不见了;除了满足了他自己的求知欲之外,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才是整件事最可悲的地方。《康熙几暇格物编译注》收录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之中。这套书选目近二十种,八十年代曾经出过五种。像《东鲁王氏农书》这种如今被旧书商炒得价钱高昂的好书自然应该再有一个好版本,而诸如《新仪象法要》、《物理小识》、《梓人遗制》这些只能在图书馆借阅(还未必借得到)的名著也终于可以读到了。对中国古代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次可别再走宝。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滿蒙混血男主角貢獻之一。
  •     古人的科学态度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证明“天地之大,奇异甚多,经典所载必有证据,后人因未亲知实见,故疑而弗信”,如今的科学态度是除了我实验室里出来的,都是迷信——这才是真迷信。
  •     终于出新版了:)
  •     康熙的涵养与素质水平非常高,其格物致知察微之力尤不在话下,到底是满清圣祖.其对地震的观察有独到见解提及地震之由于积气,其理如此。无怪乎前人赞他天纵聪明,留心格物。
  •     随便翻翻,很快就能看完,看完就知道,康熙其实是汉人
  •     都说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康熙皇帝就已经开眼看世界了。
  •     诸多观点虽与时下科学相悖,却不妨。
  •     这是我这几年来在实体书店中遍寻不获的图书,我终于在圣诞节当天收到,我感到很开心。
  •     康熙皇帝的科学精神来源于常识合理,如果以今天的角度来看,错误自然不少,但于当时却并不亚于西方人人
  •     「不知」句式譯得好捉急
  •     因为是康熙的粉丝,所以买了看。里面开篇就讲到“星宿海”,想起《天龙八部》了,原来真有这么个地方,算我孤陋寡闻。还讲到哈密瓜脯,倒真的想尝尝呢!总之,老佛爷是一位非常勤奋好学&充满好奇心的人。这是一本很好读和有趣的书!!!
  •     扑面而来“哈哈哈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得意劲儿。因为这本书对康熙好感度速增,考据癖患者同病相怜的亲切感压过了对光头辫子的审美反感。
  •     除了送货速度让人捉急,书本身很赞!某些观点确实与如今科学相悖,不过300年前就有如此眼光与思想者,康熙大帝当仁不让!
  •     佩服康熙爷一生在带兵打仗、处理朝政之余还有时间研究这些天象地理、飞禽走兽、五行八卦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而且研究的都还蛮是言之有理。这个版本很好,有原文有注释,要是有批注就更好了
  •     就是封皮太好了,内容有点稀,不过还可以。
  •     有些地方挺搞笑
  •     康熙几暇格物编译注
  •     挺博学和博物的一个人,虽然说并不怎么精深
  •     本来打算憋着看笑话,后来被他感动了,尤其是看到他记录果丹皮制法(他大概也爱饭后吃口果丹皮吧)。失望的是,没有几何代数的学习笔记
  •     消遣闲暇的古人杂闻~ 挺有意思。
  •     思维缜密,观察力强,博大的胸怀,客观的态度,康熙的伟大不是后人凭空溢美,是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
  •     论长白山山脉和泰山山脉的关系透射出地理学的政治意图。论北海冰下之巨鼠(其实是猛犸象)很有意思。论果的条目也值得注意。其余不一一白。
  •     尝试把你当成一个普通的、有趣的古人,或者,喜欢旅行的男人。当你的文字HOLD不住淘气的时刻,其实挺容易令人爱上。
  •     图书馆无意翻到,挺好玩的,休闲读物一本,有言“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康熙就这么践行着这句话。
  •     注解略逊....
  •     等了好久总算到手了。
  •     一本古代的百科全书。
  •     康熙爷果然非一般万岁。
  •     小玄子好棒么么哒
  •     内容碎,记起来难度要大一些。不过作为读物很不错
  •     康熙于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而我们又该从中汲取怎样的感想呢?当代人该如何定位于自己之言行呢?值得我们思考?
  •     内容是不用说的好,还可让现代人可以深深思考装帧粗看不错,但是拿到手里就知道不好。很厚的封面,包着短小的内容,纸张也用的很差的纸。可惜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