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制考 漢藝文志考證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101077032
作者:[宋] 王應麟
页数:37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

内容概要

作者:(宋代)王应麟 注释 解说词:张三夕 杨毅

书籍目录

点校说明凡例漠制考汉制考序卷一 周礼卷二 周礼卷三 仪礼礼记卷四 诗书论语孟子国语公羊春秋说文汉艺文志考证卷一 艺文易书卷二 诗礼卷三 乐……

编辑推荐

《汉制考·汉艺文志考证(繁体竖排版)》:王应麟著作集成

作者简介

本书是《王应麟著作集成》中的两种,其中《汉制考》根据汉唐学者的经注及字书材料,结合历史著作中的记载,考证了汉代的名物制度。〈汉艺文志考证〉是现存最早对〈汉书·艺文志〉内容做了系统辨证、考订的著作。这两种著作是王应麟关于汉代文献研究的重要作品,虽不及〈玉海〉〈困学纪闻〉有影响,但却在文献、历史领域有重要的开创之功。

图书封面


 漢制考 漢藝文志考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這裏僅列識字訛誤,也就是點校本認錯底本字的。有些也可能是手民之誤。前列點校本原文,後為其底本浙局本的原文。注意,有些错误是四库本才有的,点校者必是以四库网络本拷贝文字,但是没有处理干净。卷一P121/6行,河平二年——河平“三”年P124/9,方伯監司之宮——方伯監司之“官”P125/4,己日乃孚——“巳”日乃孚P128/6,蹢躅作(足+逐)繻,繻作(礻+需)——蹢躅作“(足+啻)(足+逐)”,繻作“襦”,荒唐P129/5,伉龍有悔——“忼”龍有悔P129/6,包(流右半邊)——包“巟”P129/7,噬乾肉——噬乾“(上下:人+肉+大)”。吃干肉啊~P129/8,重門繫囗——重門“擊”囗P129/13,小字 無——无P130/7,有瞿有觚——有瞿有“(魚+瓜)”P131/13,最後一個字 予——子,《子華子》P133/4,汨作——“汩”作P133/11,尚书——尚“書”P139/5,刘知幾——劉知幾P142/末行,南僞前面那個字,不从“竹”P143/2,最後兩個字皆當是小字,倒數第二、六個字誤(難寫出來)。P143/12,賈遷有無——“(眢去目,貝字底)”遷有無;人共代之——人其代之,點校者看得不仔細,誤出校。P144/3,頭一個字 傳——傅P144/8,在夏后之詷——詷,底本實作“詗”,當出校P144/10,其毋淫——“共”,毋淫。這裏標錯了P144/11,创申勸寧王——“(合+刂,大概也就是“割”吧)”申勸寧王。寧王就是文王,當加專名線P145/5,母翕侮成人——“毋”翕侮成人P145/6,小字 崇降不祥——崇降“弗”祥P145/9,此殘碑三字上脫小字“扆”。P145/11,小字 氣民立而…——氣字衍P146/6,莫已若者亡——莫“己”若者亡P146/7,小字 “引《道經》”上脫“又”字卷二P149/3,申公培——申“培公”。這個錯誤只有四庫本有,按說應當出校P150/10,詩經為訓以教——訓後脫“故”字P151/2,小字 章氏學——“韋”氏學P153/8-9,小字實為前一條末的,誤置P154/1,凡三百五篇——凡“二”百五篇,未出校P154/11,言句之間——言句之“聞”。間是對了,但底本不是這樣,應該出校P155/4,即高行子——當作小字P161/1,“遠,”——當作小字卷三P167/4,小字 梁國龍德——梁國“龔”德P167/11,作以配祖考——易作以“享”祖考,改字當出校P168/7,聘求幽隐——聘求幽“隱”P168/11,春秋古經二字後缺“。”P169/1,“服虔”後不當空格P169/3,經十二卷——經十“一”卷P170/7,不義不黏——不義不(黍+日)P178/3,日注動靜——“曰”注動靜,這里標點也錯了卷四P185/7,爭難蜂起——爭“雄”蜂起,改字當出校P186/11,投諸箋註——“設”諸箋註,改字當出校P186/末行,蟲魚二字後脫“者”字,改字當出校P189/8,繆篆——繆書,改字當出校P189/倒數2,用題印璽——底本無“用”字,當出校P190/9,小字 史乎史子——史乎史“乎”P190/12,宜制襌——宜制“禪”,當出校P192/2,隸書的隷大都寫成了簡體P193/5,字或不正四字前脫“書”P194/5,八分取二分——八分取二“方”,改字當出校卷五P200/11,不若是忿——不若是(介+心)P201/1,小字 《傳》:——“傅”,《傅子》。可笑P201/10,惠王三十五年——惠王“二”十五年,改字當出校P202/8,本行小字“釋文云”一句是上一行“今六韜”之前的P202/9,小字 外紀云——外紀“三”,改字當出校P203/1,小字 《志注》:公——《志注》“云”:P205/末行,小字 賈子“書”,書字衍P209/8,疾讒——疾“纔”,纔未必錯P211/8,小字“未知出何書”是第5行“邵子”前的一句。卷六P220/4,六《七》——六“《匕》”P221/10,因多後人——“固”多後人,又是個四庫本才有的錯P222/6,何者為定——何者爲“是”P226/7,小字 如淳曰……方面為服——這是前一行“公孫臣”三字上的,各本都沒錯P229/5,張子喬——張子“蟜”,未出校P229/7,處,處子——多了一個“處”字,這又是四庫本才有的錯P230/6,范睢——范“雎”P231/2,三《囚法》——三《“凶”法》,未出校卷七,P236/3,仲長氏紇也——仲長氏“統”也P236/13,“或辨之曰”下脫“白所以爲不”五字,標點也錯了P238/4,《保傅》:傅…——《保傅傳》,錯出花了P239/5,犬哭于市——“大”哭于市,當出校P241/5,战国——戰國P244/11,主食客三千人——“至”食客三千人P245/倒數2行,頭一個小字 安——按,改字未出校卷八P255/10,張子矯——張子“蟜”P256/9,第一個字 威——桓,改對了,但應該出校P262/2,繫楚軍——“擊”楚軍,這本書上大概所有的“擊”都錯成了“繫”P264/8,三個“臺”都應該是“台”P265/9,繫鉤陳——“擊”鉤陳P266/1,闔廬——闔“閭”,字雖然通用,但與底本不一P268/1,蹴鞠——蹴(鞠+又),情況同上P268/8,小字 下邳圮——下邳“圯”,圯可是橋的意思啊卷九P274/11,三百十八星赤——三百“一”十八星赤P275/8-10,天之中央~地法覆盤 是小字P278/7,夏傑在位——夏“桀”在位P279/3,名有年數——“各”有年數,只有四庫本作“名”P279/9,傳周——“傅”周P281/4-5,“禮記正義”到“未知所出”是小字。P284/8,《龜策傳》曰——《龜策傳》:“日....”,點錯了,這個太弱智了P286/9,小字 不利于商——不利“子”商P287/3,如魚窺尾——如魚“(穴字頭+缶+頁)”尾,這裏點校者真是錯出花了,還要詳說P287/5,遏水適火——“遇”水適火P287/倒2,周易二十八卷——周易“三”十八卷,這是四庫本才有的錯,也未出校P288/5,南國戚——南國“蹙(左足右戚)”卷十P291/5,能牧氏為善者也——能牧“民”為善者也P295/倒1-2,“隋志相書四十六卷”是大字。 P296/倒數2,頭一個字 眭——桂,這裏改對了,但未出校P297/倒數3,最後一個字 榖——穀,二字意義全異P297/末行,伶論——伶“倫”P306/4,班固、傳毅——班固、“傅”毅共103条 现在可以肯定点校者是拷贝的四库全书文字来做的,但是该打扫的痕迹都露着呢再有,我敢肯定点校者不知道浙局本《玉海》有校勘记,也就是张大昌的《校补琐记》。上海影印本的《校补琐记》是在全书最后,不容易找到。
  •     昨天拿到中華新推出的點校本《漢制考》《漢藝文志考證》合刊本,讀畢第一、二、九、十這四卷,頗有些地方令人豁然開朗,受到教益。拜讀學習之餘,也發現該書的一些瑕疵,吹毛求疵,分說於下:一 點校說明P3,北圖影印再造善本影印的元刻本,點校者說“此本保存完整”。按,此本缺數頁,周易類“孟氏京房”等條、論語類“魯安昌侯說”等條皆在缺頁中。P4,浙江書局刻本以文瀾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按,這是浙局本刻書時的說法,不確。武秀成業已指出,浙局本《玉海》實際上是用嘉慶本作為底本的。至於《漢藝文志考證》是否如此,我沒有見過嘉慶本,不敢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浙局本《漢藝文志考證》的校勘記(也在《玉海》書末所附張大昌《校補瑣記》中)中明確說“遵文瀾閣本”補或校改。它底本如果是文瀾閣本的話,校勘記絕不會這麼來寫。研究底本,這是校勘應該做的先期工作之一,應該說點校者並沒有做好。武氏同是“王應麟著作集成編撰委員會”的成員,而且他們為了這個集成項目開會的論文集裡就有武氏專門講《玉海》版本的文章,兩位點校者的兩篇大作也同收在這本《王應麟學術討論集》裡(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他們必能見到。他們應該是沒有理會這篇文字。提到“日本大化書局”影印出版元至正刻本。按,日本沒有大化書局,大化書局在台灣。P5,談到《四庫全書》本。按,這里所談到的四庫本,實際上只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大概也就是最常見的四庫影印本。從浙局本的《校補瑣記》來看,這個本子與其他四庫本還是有些不同的,會影響到整理本的面貌。而實際上,除了影印的文淵閣本,其他各四庫本不易見到,所以似乎也不必較真。不過嚴格來說四庫本並不是只有文淵閣本,所以交代清楚是有必要的。P6,點校者說浙局本是善本、足本。按,比較來說,確實如此。不過浙局本有不少妄改之處,對版本的描述也不老實。前者比如卷六“申子六篇”條末“《七略》曰:孝宣皇帝重申不害《君臣篇》,使黃門郎張子喬正其字。”浙局本據《漢書•蕭望之傳》改“喬”字作“蟜”。按《漢書•劉向傳》注云:“(張)子僑……‘僑’字或作‘蟜’,或作‘喬’,皆音鉅驕反。”又可參本書卷八“華龍”條原文。這幾個字互通,不可改。後者如有的地方兩個元刻本(元代只有這兩個本子)與後來的本子都錯了,浙局本卻說“據元刻本校正”(例長不錄),聯繫到浙局本對底本不老實的交代,這讓人懷疑它是否真正參考了元刻本。P7,點校說明最後說,對於書中的引文,因為“年代寢遠,今已無法一一參核原文”。這話看似嚴謹,恐怕是拒絕他校的托辭。其實《漢藝文志考證》這部書,其中引用的材料至少七八成都可以找到出處,今天大都能夠見到。不存在“年代寢遠”的問題。與這話矛盾的是,點校者還費力找出了不少引文的出處,附於書末。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精装本,封皮很有手感,内容可能是限于水平吧看得不是太懂!!
  •     此书绝佳
  •     印刷精美,装帧讲究。
  •     大家的精品著作
  •     汉制汉志
  •     书是不错,看着让人舒心
  •     1111下单,1126天津发货,1129广州收到,等待有点长。2011年1月1版1印,印刷清晰,348页,繁体竖排。
  •     一部经典著作
  •     装帧精美,文献价值极大
  •     每次閑翻都能看見點錯字,很影響心情
  •     爱国学的人就买来看吧.
  •     大好!王老师太牛逼啦!顾炎武黄宗羲之类的何足道哉!
  •     治中国版本目录之学,从《汉书艺文志》入手,乃是一通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