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图志》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史类 > 元和郡县图志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3-6
ISBN:9787101013511
作者:李吉甫
页数:1236页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1页 - 关内道三

直罗县,中下,东至州一百里。本汉雕阴县地,后汉因之。魏省雕阴县,晋时戎狄所居。后魏置三川郡。隋开皇三年,使户部尚书崔仲方筑城以居之,城枕罗原水,其川平直,故名直罗城。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於此置县,因城为名。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4页 - 关内道三

丹州:
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为白翟所居。隋图经云:【义川本春秋时白翟地,今其俗云丹州白室,胡头汉舌,其状似胡,其言习中夏。白室即白翟语讹耳,近代号为步落稽胡,自言白翟后也。】秦置三十六郡,属上地郡。汉因之。魏文帝省上郡。其地晋时戎狄居之,苻,姚时伪三堡镇。后魏文帝大统三年,割鄜,延二州地置汾州,理三堡镇。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改为丹州,因丹阳川为名,领义川,乐川县。隋大业三年废丹州,于义川县置延平县,十三年为胡贼刘步禄所据。义宁元年,于义川县置丹阳郡。武德元年改为丹州,九年置都督府,贞观元年罢府为州。永徽二年移于赤石川。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5页 - 关内道三

云岩县,中。武德元年分义川县置,在库利川南,有云岩山,因以为名。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5页 - 关内道三

汾川县,上。
本秦上郡地,二汉因之。魏省上郡。后魏孝文帝置安平县,理薛川,属乐川郡。文帝改安平为汾川。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丹州,大业二年属延州,武德元年复属丹州。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2页 - 关内道三

坊州,中部。下。
禹贡雍州之域,古之翟国。秦属内史,汉为左冯(píng)翊翟道县之地。魏晋陷于夷狄,不置郡县。刘,石,苻,姚之时,于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常以兵守之。后魏孝文帝改镇为东秦州,孝明帝改为北华州,废帝改为鄜州。元皇帝以周武帝时天和七年放牧于今州界置马坊,结构之处尚存。武德二年,高祖驾幸于此,聖情永感,因置坊州,取马坊为名。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1页 - 关内道三

三川县,中。本汉翟道县地,古三水郡,以华池水,黑源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因名。苻坚时于长城原置长城县,属长城郡。后魏废帝改为三川,属中部郡。隋开皇三年属鄜州。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67页 - 關內道三

順化縣,「中。]本漢郁郅縣。後漢迄晉,戎虜所侵,不立州縣。後魏及周,以為鎮防。隋開皇十六年,於今州城西南一里置合水縣,在馬領,白馬二水口,因以為名,屬慶州。
隋开皇是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後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郁郅縣: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属北地郡,故治在今甘肃庆城县。东汉末年,羌胡入侵时废。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1页 - 关内道三

洛川县,上。本汉鄜(fu)县也地,后秦姚苌于此置洛川县,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后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鄜州。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1页 - 關內道一

項籍滅秦,分其地為三:以章邯為雍王,都廢邱;【今興平縣是也。】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議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明縣是也。】謂之三秦。高祖入關定三秦,復并為內史。
廢邱
1. 班志:扶风槐里县,周曰犬丘,懿王所都也;秦曰废丘;汉高祖三年更名。韦昭曰:犬丘,周懿王所都;秦欲废周,故曰废丘。括地志:废丘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一十里。
2. 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
3.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改废丘县为槐里县(陕西兴平市),属右内史。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析槐里县东部于茂乡(今西吴乡窦马村)置茂陵县,同属右扶风。东汉右扶风治由长安迁至槐里县。三国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槐里县仍为治所。西晋扶风郡改称扶风国,治所由槐里移至郿县(今眉县东北15里)。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在槐里县置始平郡,槐里县为郡治。后秦皇初元年(公元394年)姚兴称帝于槐里。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徙槐里县于今兴平市西25里。北周撤销槐里县。

《元和郡县图志》的笔记-第72页 - 关内道三

甘泉县,中下。南至州七十五里。武德元年,分洛交县于伏陆城置县,取城为名。天宝元年,改为甘泉县。本汉雕阴县城,今在县南四十里。
伏陆山在县理东北。有阿伏斤谷,其水出又潜流伏川陆,故号伏陆,天宝元年改为甘川谷。


 元和郡县图志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