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今古文注疏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经部 > 尚书今古文注疏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6-12
ISBN:9787101021059
作者:(清)孙星衍,陈沆
页数:61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天文列舍盈缩之占,各以类为验。洒亦以璇玑为北辰。以其魁杓之所指上,疑脱玉衡谓斗九星也一句。此古文以北斗焉玉衡之说也。魏志魏王上书曰:尧禅重华,皋其克谐之德,舜授文命,采其齐圣之美,犹下咨四岳,上观璇玑。蜀志先主傅议郎阳泉侯刘豹等上言: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下来。又潜传王基:上正斑玑,协和皇极。是汉魏人多不以璇玑为潭仪也。以七政为郎天地二十八宿者,淮南天文训:星分度,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心五,尾十八,箕十一四分一,是为东方七宿。斗二十六,牵牛八,须女十二,虚十,危十七,营室十六,柬壁九,是为北方七宿。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十六,觜嵩二,参九,是为西方七宿。柬井三十三,舆鬼四,柳十五,星七,张、翼各十八,轸十七,是为南方七宿。淮南子又云:凡二十八宿也。二十八宿在天,史公云天地者,兼分野言之,亦见天文训。

内容概要

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糧道,又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和江宁钟山书院。勤于著述,在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当时十分受人尊崇的一位学者,传世著作有近二十

书籍目录

尚书今古文注疏序
尚书今古注疏凡例
卷一
堯典上
堯典下
卷二
皋陶谟上
皋陶谟中
皋陶谟下
卷三
禹贡上
禹贡中
禹贡下
卷四
甘誓
卷五
汤誓
卷六
盤庚
卷七
高宗肜日
卷八
西伯戡黎
卷九
微子
卷十
泰誓
卷十一
牧誓
卷十二
洪範上
洪範下
卷十三
金縢
卷十四
大诰
卷十五
康诰
卷十六
酒诰
卷十七
梓材
卷十八
召诰
卷十九
洛诰
卷二十
多士
卷二十一
無逸
卷二十二
羣奭
卷二十三
多方
卷二十四
立政
卷二十五
顧命上
卷二十六
顧命下
卷二十七
费誓
卷二十七
吕刑上
卷二十八
吕刑下
卷二十九
秦誓
卷三下
书序上
书驐下

编辑推荐

《尚书今古文注疏》是十三经清人注疏之一。

作者简介

《尚书今古文注疏》内容简介:书有孔氏颖连正义,复又作疏者,以孔氏用梅啧书杂于廿九篇,析乱书序,以冠各篇之首,又作伪传而舍古说。钦奉高宗纯皇帝鉴定四库书,采梅惊、阎若璩之议,以梅氏害为非真古文,则书疏之不能已于复作也。兼疏今古文者,放诗疏之例,毛、郑异义,各如其说以疏之。

图书封面


 尚书今古文注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为一部多体裁上古历史文献集,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是我国历代国家治理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和《诗经》并列。《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上”也,表示尊信的意味;《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即 “公开的皇室卷宗”。《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10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今天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西汉时期,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那时恭王肃然起敬,不敢再拆房子,并且将这些书都交还孔子的后人孔安国,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另有相传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尚书》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     读《今文尚书考证》札记1、 书引王充《论衡》,王氏解“唐、虞、夏、商、周”为地名,解“尚书”为上所行事而臣子记录,皆平易而无道德说教之腐味,后一说正史官传统也。然如此平易之说后世不彰,故道德盛行而愚昧生焉,而启民众之蒙昧难矣。《论衡》何以不彰?须考论之也。2、 书引《范生传》“主不稽古无以承天”,此以承天为目的,稽古为手段。颜师古云“考于古事而法度益明”,此以明法度为目的,考古事为手段。要者,法度与天有何关联?盖法度者,承天之前提也,法度不明则无法承天之命。可见法度之重要。又,此法度和古事有何种关联?盖因循损益也,不因循则难创立,不损益则无以适时代。要者,创立为前提。观西方民主制度之建立,亦因循损益君主制而成立也。英国是也。法国不然,革命骤起社会动荡,盖无因循借鉴盲目新创使之然也。观我国近代之历史,民国之立源自西人,非本土制度之因循损益也,故烽火频年,国无宁日。3、 尧典一篇开篇之写作思路:道德——宗族——万邦。道德上宽容负载而后宗族亲睦而后万邦协和。从内在道德出发由近及远,凝聚人群,此为后世高扬道德张本。无论真伪,古人以尧典所记为最古,此乃“自古而然”之论调也。4、 尧典第二段申命四方官定立历法,以致庶绩咸熙。此可见历法与当时之重要。与上则并观之,可知尧典一篇所强调者一为道德一为历法,一内一外,道德以和众,历法加强之彰明之,此德先于能之滥觞也。5、 尧典第三段记述尧选择继承人一事,观其文,尧重在道德。治水一事若可成功,则可导致能者治天下而非德者治天下,然不幸者治水一事未成,故舜可得而继承帝位也。历史发展之趋势总与不经意之间形成,所谓可能性者过其时则不在。6、 尧典第四段记述舜之行事。要者为巡守封禅四方、统一律吕度量衡、制定朝见制度、制定刑法、祭祀祖宗。巡守四方为明,统一律吕度量衡为实,要者,何以实现统一文化政治制度?该以舜之德也,前文有言舜能以德治。故舜之时德为要,为主,而法为辅。此重德轻法之先河也。祭祀祖宗乃祖先崇拜也。又,舜巡守四方统一文化政治制度,可与考古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发现相呼应,中原以外之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受中原文明影响。故传世文献之价值不在于字字皆真,而在于大体真实也。7、 舜处置“四罪”是为以刑法惩不善。要者,此四者,惟三苗为有罪,其余三者皆无罪,仅无能无德而已。共工与夫驩兜固与舜相对立,若共工驩兜得势则舜无以立,此争夺政权之倾轧也。鲧,治水无力,如若成功亦舜之强敌也,此与上同。三苗为乱,逐之故宜。此四者不除,舜位不稳。由此观之,此诛异己也。故曰:吾国上古法乃在人。8、 尧欲退位,人荐之以舜,使舜行政多年,考之可矣,然后尧崩位传于舜。舜又任禹,多年后禹继舜位。由此可知尧舜之时后继者皆经考核者。9、 舜继位以后,所行之事为治水、兴农、兴教、立法、理百工、兴林畜、制礼乐、统一宣传口径。归纳之:农林牧器之生产、教化监督百姓、宗教仪式。以今人观之乃经济、世俗政治与宗教也。其后,舜有定考核制度考核官员。10、
  •     在经学各门类里,《尚书》贯被目为佶屈聱牙之书,《周易》也因其文隐晦附会阴阳之大顺而最为难读。但《书》和《易》,一部是古史,一部是上古卜筮之书,其所以难读之处都在于:在历代五经之学的发展过程中,尚书学和易学的伪书极多。东汉时期已经产生伪书,所谓《汉书.儒林传》中之“百两篇”,其义颇疏陋。东晋梅賾上《尚书》百篇,其中杂合孔安国上古文《尚书》,又有伪书。至齐梁时伪古文更盛,有姚方兴所上之古文《尚书》。《经典释文.序录》谓“近唯崇古文,马郑王注遂废,今以孔氏(晋五经博士孔晁)为正”。这种因一喜好而废古注的现象不仅表现在《尚书》学,如本长于服虔注《春秋》的崔灵恩,南渡之后也不得不随顺南人喜好讲杜预注《春秋》读《尚书》之前须做的准备工作,除了分别今文与古文,还要分辨伪古文。宋代庆历年间,学者始有疑古之举,但对于《尚书》的怀疑,尚且未达到系统的、从文献上进行全面辨伪的阶段。明末清初学风始转,至清代始有全面的辨伪工作。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全面梳理《尚书》中的伪古文,“疏证”二字本身即含有辨伪之意。然而当时尚多信从东晋以来之《尚书》文本,故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驳之。其实从书名即能看出两者的差异,毛奇龄说“古文尚书”,本身就是将其视作经,而“尚书古文”则是先尊经、再辨伪。两者的差异和对立,也正反映了清前期到清中叶学术上的发展情况。直到清中叶,仍有不少人信任《尚书》中的伪古文篇目。毛奇龄学术上的声望也颇高,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也多收有其经学著作。阎若璩也因《古文尚书冤词》之故而删除了部分疏证。然自阎若璩的辨伪工作后,《尚书》伪古文的情况毕竟逐渐为大家接受了。四部丛刊本《尚书大传》更是较好的今文《尚书》的辑佚本。孙星衍这部《尚书今古文注疏》即是受这股学风影响而作成的。所谓“今古文”,即是采纳前人的成果,去《尚书》中伪古文篇目,复合拆分之今文篇目,综合古文《尚书》之孔传、司马迁《史记》中之今文说、马融、郑玄、王肃及嗣后之古文说,以多家之学说厘清《尚书》学之今、古文之别。首先在文献上试图还原今文《尚书》部分面貌,其次从多家注释中提取其今、古文源流。因有阎若璩的辨伪在先,孙星衍的工作毕竟少了很多阻力和枝蔓。于初读《尚书》的后人而言,这部书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也提供了几个主要学者的说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可渐渐领悟今古文学术之别以及伪古文的问题。但于较为熟悉者,又难免感到诸种不适及不满足之处。比如关于今古文解释,孙星衍一般罗列主要材料,标明今文说、或古文说即可,此外不再另作评述。实际上今文学家与古文学家在一些问题上的争论,是颇可玩味的。比如《虞书》《尧典》中“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中“九族”的解释,今文家认为“九族”指异姓,古文家则认为“九族”指同姓。今文之说认为其中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疏证》引左传桓公六年传疏)。此为欧阳学的说法。而郑玄说则以《礼记.杂记》“缌麻之服,不禁嫁女娶妇”之说,认为异姓不在服中,礼记中所记三族皆指同姓。古文家将“九族”理解为从高祖职玄孙凡九族,其文献依据主要来自《周礼》《礼记》。“三礼”所述礼仪制度,包含夏商之礼制,但总体以宗周为依据,也同时与《春秋左氏传》、古文《尚书》形成一个系统。是在东汉经学大家郑玄以三礼释经以后,这一点尤为明显。相对而言,今文家的异姓之说,文献依据就有限得多了。但在《国语》晋语中也能找到相应的材料,至少在晋文公重耳时,其母族狐氏虽为戎狄之姓,但其祖与晋同。“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成而隽才,离违而得所……”韦昭注曰:“狐氏,重耳之外家,与晋俱唐叔之后,别在犬戎者。”此一条是虽为外家,而又为同姓之例。《晋语》中多有关舜之传说,盖晋、楚、秦其本与殷商旧部有较大之渊源。从这条有限的记录里,也可约略想见今文家解释的依据。孙星衍将今文家九族之说释为“夏侯、欧阳说盖因尧德光被,自家及外族”,虽亦有其理,但未必有想当然之嫌。至于孙说汉初盖以高祖至玄孙这一同姓直系为九族,但具体到汉代的刑法中,则所谓同姓之九族与同姓异姓参杂之九族,两者分别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汉书.孔光传》中,在论及淳于长其族诛之事时,就表现出了这种问题。孔光是孔安国族人,从夏侯胜学《尚书》。他论及淳于长的几个出妾,认为“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齐去乃始等,或更嫁,义已绝,而欲以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当时丞相翟方进则严于刑法,要求这几个出妾论罪亦当诛杀。翟方进本身亦学今文学,但也对《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古文经特别有兴趣,不但加以研读,更授学于刘歆。但从这次对犯大逆之罪的连坐问题,孔光与翟方进的基本依据其实差别并不大。当然,实际上在西汉,经学都是今文经的天下,所谓影响后世较大的古文经说,实际上是在东汉中后期,经贾逵、马融、郑玄、王肃等发挥之后才一改面貌的。至于所谓孔安国为古文家的说法,更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安国以今文读古经并书写古文《尚书》以奉上,其兄孔延年、族人孔霸、孔光俱治今文学,且孔霸孔光俱长于今文《尚书》。所谓孔安国的“古文家”身份,其实多是后世古文家附会的。这一点在《尚书学史》中以有论述,不复赘言。此外,孙星衍于训诂的优势也体现于《注疏》之中。释“胄子”,引古文说之“嫡子”,引今文说之“稚子、育子”,分辨马融说为教长之义从今文说,而郑玄说为国子从古文说,俱明也。又辩王引之柔和今古文之解释,有牵强之失。则实从今文说。古文家以周代嫡长子继承制解释虞夏时学校制度,也不合乎夏商时代继承制度尚未完全确定的历史情境。但在有些考辨中又难免有过度之嫌。比如假借问题,上古文献中假借字实多。一字可假借为多字。又有转注,其或因一声之转或因意义相连,也可发生一重或几重转注。音韵文字本为汉儒长项,但在注释中一旦发挥过度,也不可全信。本书在考辨时,时有经多重转注而证一字义,转注过多则未免失真。从这些注释中亦可见其治学方法,而经学家发挥过度之处也往往是其学问较强较为得意之处。《尚书》学之辨伪工作兴盛于清代,而晚清今文学产生之后,于《尚书》学亦有新的阐发。皮希瑞之《今文尚书考证》与此书亦可相发覆。《注疏》的好处在于对古注较为谨慎,便于阅读。但深入了解《尚书》学史,则不仅限于《注疏》。相反,今文学家的考证,也未必如传说中那样毫无根据。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书的质量还是可以的,就是字的密度大,有点小,加之是竖排,看的有些辛苦,不过从版本上说,我个人觉得这个版本应该是很不错的
  •     不是很好,排版看不清楚,分不清正文和注疏,不过内容还是不错的,认真看的话是本好书。出版社的问题
  •     通读一遍。我只关心尚书“汤誓”、“泰誓”、“多方”等篇目里的中国式“革命”观念的特征。
  •     一册
  •     中华书局的书,纸质一般,但价位高。
  •     这个人好搞的
  •     尚书学研究的集大成著作
  •     就好古籍 喜欢这一口
  •     真正的力作,我敢断言,百年内不会有出其右者
  •     幸运地在小叔书房找到这部书。
  •     内容绝对有价值,只可惜是繁体字的,只能当做收藏书
  •     书是绝对的好书!贵也是绝对的贵。印刷不好,子太小。排版格式不如意!
  •     书是朋友送的,自己暂时还没有看,可是很期待。
  •     尚书和周易都太难读了。
  •     just so so,看起来很牛逼,然而说得不清不楚,只是解释了字词,至于句子什么的,串读起来还是比较麻烦
  •     只是旧版(80年代铅印本)影印。看着很不舒服。内容当然不错!
  •     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     十三经清人注疏:尚书今古文注疏
  •     1998年印刷的,没有鎖綫的胶装,真是好坑爹啊!沒開始讀就要裂開了~~
  •     读的是我爹当年课本,没找到那个版本
  •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     研究尚书必不可少
  •     脈絡雖精審,判斷卻敷衍。
  •     严格讲尚书才是中国全部历史书的源头,自古难解,这本书应算是集大成的一本。此后有顾喆刚想超越它,可写到文革草率完篇了,那本没读过,据说注很全,且有译文。印刷一般,注疏字太小,且是翻印过的,看时间长了眼都花了。中华书局出这种学术著作,都出了好几版印了几万册,何必订价这么贵呢?当今来读这种书的人,有几个出自富贵之家呢?
  •     时代不同,但经为常道,不能不读。现在的人忽视了经典,就会遇到问题。人们遇到了问题却不从经典里去寻求答案,这些印着繁体字的古旧的东西,看都懒得看,却不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啊。还有,现在的通俗学者也是误事。什么这个讲坛,那个说三字经什么的,只是对普罗大众的普及而已,不能制造精英大师,而且其自身学艺不精,传出来的东西就更粗糙了一层,使人们对那本已没有好感的经典,态度就更差了一截。
  •     子说雅言, 诗书执礼。培养古典的修养必备的一本书。
  •     非盗版书很欣慰,本人很乐意货到付款的交易方式。
    支持一下。
  •     书纸质还好,印刷也很清晰。
  •     引文不循體例。
  •     挺好的。活动买的。送货有点慢这次。
  •     经典注疏
  •     没想到能这么快到
  •     没读完……
  •     经典之作,收藏研读两相宜。
  •     书很好, 质量也不错
  •     清代尚书重要注本,孙星衍所作,优点是没有成见,今古文兼采,博收各家观点,当然己见稍少,特色稍嫌不足
  •     感觉这个不适合初学者读,不过经典就是经典,有志于国学的必读
  •     极好
  •     是好书,清代人做学问很扎实。比起其他讲《尚书》算得上是一部总结性著作了。如果要研究先秦,一定要读的。
  •     挺好的,正在学习中。
  •     这是上先秦史史料学的课上老师推荐过的一个版本,书应该没的说。
  •     月优秀
  •     之前的两本合为一本了
    质量还行,就是标价与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涨涨涨
  •     先读着吧
  •     孙氏之不下己意是本书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最大的缺点。不过,他偶有论断,往往语出惊人、匪夷所思。
  •     孙星衍毕竟是清人,《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相比根本就是一部伪书,孙星衍在注疏所申引之文,大部分皆是糟粕,与四库全书很像。
  •     书是好书。出的太慢了
  •     内容充实,就是字有点小
  •     尚书入手的最好版本。剔除伪篇,兼存今古文诸家之说,重文字训诂考据,实事求是,公允平实。详读此书,尚书可通者十之七八。不必旁罗远绍,更求他本。
  •     《尚书》贯被目为佶屈聱牙之书
  •     这本书很清晰,且以6折买到的,很值得。孙星衍的尚书是所有尚书学中最好的几家中的一个。需要细细读来。
  •     十三经注疏
  •     梁启超推荐读尚书注释书目
  •     尚書的權威注疏,古文基礎常識太少,功底差,讀起來很吃力
  •     这是一本竖排繁体书籍,有点儿不习惯。但是内容很丰富。
  •     我们会越来越理解孔子吧
  •     清代集大成的一部。入门推荐。
  •     绝对支持
  •     重读尚书。
  •     喜欢本书,但是印刷次数太多,字迹已经不清了。
  •     如果你是跟我一样的了解泛读者,最好不要买,不然看的你都烦。如果你是专业人士,你买吧
  •     清人做研究很精细
  •     孙星衍的尚书注疏
  •     这样的书需要反复的读才有味道
  •     三颗星实在是因为不认识的字太多,暗暗钦佩那个用古文写作的高考生。但是从译文可见,记录的多是帝王与将相的对话。儒的宗旨就是修身,此书看起来更适合作为统治者修身的读物,结果被扩大化到全民皆读,就好像三个代表本来教育的对象是党员,结果连屠夫也要高举三个代表旗帜,致使本来约束统治者的道德规范,用在管役民众身上。所以生生从一部经典,变成鲁迅笔下“吃人”的道德。
  •     还好,比较厚,沉下心读有收获,毕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文字有些佶屈聱牙
  •     装逼水平又提高了
  •     此本侧重今古文之差异。为学生读尚书之时较喜欢之本。且排版较为舒服。
  •     《尚书》号称诘屈聱牙历来难读,这本书相当有帮助。
  •     所选篇目没有伪古文尚书,文字的解释也很精到,应是清代研究尚书的代表作。
  •     做中国古代,读尚书。
  •     好书,当代人都应该读点经典升华一下自己的灵魂。我们是中国人应该继承先人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分册就更好了。
  •     very good
  •     吾乡先贤之作品,研读尚书第一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