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经部 > 春秋史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101051896
作者:童书业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宗法与封建制度的确立传说周公建立东都后,曾制礼作乐,其事虽不甚可信,但周国的文化本很低下,灭商以后文化始大兴,则确是事实。周代礼制中最重要的是宗法和封建的制度,据近人的考究,“宗法”制度大略是这样的:譬如天子世世相传,每世的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的资格继承父位,奉戴始祖,是为大宗;他们的众子(包括嫡长子的诸母弟与庶子)封为诸侯,为小宗。每世的诸侯也是以嫡长子的资格继承父位,奉始祖为大宗;他们的众子封为卿大夫,为小宗。每世的卿大夫也以嫡长子的资格继承父位,奉始祖为大宗;他们的众子各有食地为小宗。凡大宗必是始祖的嫡裔,而小宗则或宗其高祖,或宗其曾祖,或宗其祖,或宗其父,而对大宗则都称为庶。诸侯对天子为小宗,但在本国则为大宗;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但在本族则也为大宗。据后世礼家的记载,宗法系统仅限于大夫以下,诸侯以上宗统与君统合,并不以宗法名。在宗法系统中,“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至于他们的详细情形究竟怎样,我们却不敢随意乱说。  据近人的研究,宗法制是从嫡庶制来的,商代以前没有嫡庶制。周人创立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等继统法而设;从继统法推到分封法,就产生出宗法制来。在宗法制之下,从天子起到士为止,可以合成一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各以其对宗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其地位的高低。封建制度以分封同姓为原则,天子的封诸侯,诸侯的封大夫,都依宗法系统而定;所以封建制度是由家族系统扩充而成政治系统。封建制度的继续是靠宗法制度维系的@!(庶民以下似乎不在宗法系统的范围以内。

内容概要

童书业先生,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冯友梅、章卷益、讷*、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芜湖,一九六八年一月八日卒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清末,其祖任安徽道员,奉家迁居安徽,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在古史古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西周史略附注第二章 从西周到春秋时的经济和社会情形第三章 从西周到春秋时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学术第四章 种族疆域与列国世系追述第五章 黄河下游诸国的争雄第六章 齐桓称霸前的国际形势第七章 齐桓公的霸业第八章 秦晋的崛起与晋文称霸前的国际形势第九章 城濮之战与晋文襄的霸业第十章 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第十一章 晋国的复霸第十二章 弭兵之约的完成与中原弭兵时期各国内政的变迁第十三章 社会制度的变迁第十四章 孔子的出现第十五章 北方政局的终结第十六章 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第十七章 春秋史结论附录

作者简介

《春秋史(校订本)》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二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显为主,除必不得已处,不引原文。考证部分拟仿崔东壁《考信录》的体例,定名《春秋考信录》(可作为《考信录》的续编看),与正文可分可合。这考证部分的材料已大致搜集完备,正拟着笔,而时局人事都不允许我在短期内完功,只好暂时搁置了。好在正文本是独立成书的,先行出版,亦无不可。
正文中只有第一章有附注,这因第二章以下都另有考证,为免除重复起见,所以从略(考证部分既定名为《春秋考信录》作为崔氏《考信录》的续编,则春秋以上便不必追述,所以只得把这部分的考证附在正文中作注。因本是考证而不是注,故稍嫌繁琐;其用文言文写,也因此故)。我向来主张:凡著通史,每一件大事都应该详其来龙去脉;每一个时代的前后关系,不可割断。为贯彻这个原则,所以《春秋史(校订本)》以春秋的历史为中心,而附带述及太古至西周(愈前愈略)的历史(第一章定名为“西周史略”者,以西周史事较详之故)。我本另撰有“战国史略”一章附正文的最后,因友人杨宽正先生(宽)也正在替齐鲁大学撰写《战国史》,体裁完全和这部《春秋史》相同,可以合成一书,故我把已写成的“战国史略”和附注约二万余言统统删去,以免重复。
《春秋史(校订本)》纪年除最重要的大事外,不用公历纪年,这因战国以前的年代颇不易确实考定,不如仍用中国史上的纪年比较稳妥而易查检原书。好在现在年表一类的书很多,较小的事情读者如想知道人们所假定的公历年月,一查便得,《春秋史(校订本)》尽可免注以省麻烦。至于《春秋史(校订本)》中地名重要而大致可以推定的,均注今地于下;其不甚重要和旧说未安的,大致从略。
正文与考证的内容议论亦有许多不同处,这因正文注重普及,凡一家私见而未能成定论的,除必不得已者外,一概不入。至旧说太嫌不安,必须用新假定者,不在此例。考证中新说较多,因为这本是发表个人的见解的。

图书封面


 春秋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童老和刘起釪先生是顾颉刚先生的两大得意弟子,很喜欢童老的研究方法和笔法,此书已读三遍,令人荡气回肠。可惜童老仙去较早,不能留下更多的名作。其春秋史系列有三本:《春秋史》、《春秋史料集》与《春秋左传考证》,本本经典,值得收藏。其中《春秋史》是第一部现代史学意义上的春秋断代史,是研习春秋史的必读书目。
  •     童书业著《春秋史》,中华书局,2006年8月第1版,276页,26.00元 吕思勉序言:其言古事,多据金石刻辞及诗、书、左、国中散见之文,而不径用经传说诸子之成说。大体以金石刻辞证《春秋经》,以经定传,以传正说;于《左氏》,取其纪事,而舍其释经之辞。这个说法于道理上该是考信古事的最佳方法,最超前人者自当为借金石之力,但通观全书,似乎并不是也不可能是这么做的。所谓“多据金石刻辞”、“大体以金石刻辞证某某"云者,金石材料恐怕未必够也无能确有所证。略略翻检第一章西周史略(1-14页)(附考证注135条(15-67页))为例(自第二章起无注,其考证益少)。明言据金石有所辩处不过12处,同一注中几篇铭文证一事者归一处。1.页9,出土的铜器有《宗周宝钟》,它的铭文说...2.页21,注18,甲骨卜辞中有”高祖王亥“...3.页22,注20,王国维氏云:今甲兽骨出土皆在此地...4.页23,注23,郭沫若氏云:卜辞中记田猎的事项极多....5.页24,注24,董作宾氏云:甲骨文字中有从‘糸’之字及:‘帛’、‘巾’等物...6.页24,注25,李济氏云:在殷墟第四、五、六三次的发掘,....对于殷代宗庙明堂宫室的建筑方式7.页25,注26,陈恭禄氏《中国史》第一册第四编:据李济六次工作之总估计所发表之器物,可分为六类:(一)陶器...8.页41,注56,淮夷甲骨文...9.页42,注57,案”怀”即“隗”(王国维等说)10.页42,注60,《令彝器》:11.页52,注78,《覶(見换田)卣铭》云:12.页53,注84,郭沫若氏《两周金文辞大西考释》云:此钟(宗周宝钟)余以为乃昭王所作,铭中之....比起135条中所辩所推测之事,此12条据金石者材料恐不能为多,又及第3-7条据甲骨文所证者为当时大习俗,如“当时渔猎,确已成为游乐的行事(23页)“、”六畜均用作牺牲,且一次确实有用到三百四百的时候,这不是牧畜最盛的时代是绝难办到(23页)“、”他们饮酒的风气甚至于亡国。即此一点,已可证明其农产物的丰富了。(24页)“、”古代农桑耕织并重,蚕桑事业早已盛行于商代,故特借此最有用之桑木为春日树木之代表,因以造为春字(24页)“等无关其细节考证。那么这本书实质体例如何,用童氏自己的话说恐怕只是:折衷于《诗》《书》(29页),真正有价值的考辩引用材料都不出清人考据引用材料范畴(诗,书,左传,国语,竹书,史记,逸周书,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等)金石材料者罕有用于此者。所以实际上本书考辩最得力最详细的几处依然是全录崔述《丰镐考信(别)录》的几处,注39辩太伯、仲雍为吴祖之说(此为一大事,后复见),注46考文王被商纣拘于羑里,注49考周公摄国实情,注61考周文化本很低下,灭商后始大兴,注100考共和实质,注124考西周灭亡经过等,童氏只是于崔述结论处占晚生之力稍加修缮,只一处注78以金石证周公摄证年岁为自出。当然本书本只为讲义,童书自序也亦早云正文注重普及,凡一家私见而未能成定论的,除必不得已者外,一概不入。但恐怕其谓”考证中新说较多,因为这本是发表个人的见解的“与事实其多引成说有些不合。至于其折衷各说裁断如何,非初读无知如我者可置喙,不过其考证中多反问,多言可备参考,不下确断亦可知古史考证之难。其它第二章以下,纯普及无考证者也有可观之处。第二章《从西周到春秋时的经济和社会情形》多引诗经为证,翻译朴雅较之余冠英氏诗经注译不为差,如土地的分配(69页)引《大田》,农民的生活(71页)引《七月》,中下阶级的自由恋爱(84页)引《野有死麕》《静女》《桑中》《新台》之属。第三章《从西周到春秋时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学术》至第四章《种族疆域与列国世系追述》,关键值得注意的有结论两处:113页爵位节,据近人考证,古诸侯称爵并无一定,有些诸侯甚至于自称为”王“....这都足以证明五等爵号的大半实在是些国君的通称。139页吴国世系节,可见太伯、虞仲是虞国的祖先,与在江苏的吴国并没有设那么关系。第五章《黄河下游诸国的争雄》至第十一章《晋国的复霸》,材料纯抄撮左传,唯童氏抉择精细,每一代从郑庄公初霸开始到晋悼公霸业不终,历数郑、齐、晋、楚、秦、周各代君主无一遗漏却又突出重点,对照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自绘年表对照,时可见不同,如方表列有铭文可证的郑之子舋,童氏有述方表所无的晋文公之前晋怀公(太子圉)事等等。一些小结论如“这可见齐桓公创霸时的对象是鲁、宋两国,只要征服了鲁和宋,霸业的基础便建筑完成了。(165页)”、“统看齐桓公的霸业,他的势力实在只限于东方一带...至于他的功略,约略说来,在安内方面,是有相当的成就的;对于攘外,却多半只作出了一些空把戏。(173页)”、“统看春秋史的全部,晋厉、悼复霸实是一个重要关键,因为晋国内部分崩是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晋国内部的分崩实由于向外发展过度;(213页)”等也不能不说有卓见。中另有两处稍可特加注意者:172页,周天子的威严在春秋以前表面上反没有这样煊赫,到了此时,周天子的真正实力已消灭无遗,而他的威严在表面上反而比前格外煊赫起来,这就是霸主的手段和作用。因了一班霸主“尊王”的权术,君臣间的礼制才谨严了。后来的儒家特别注重君臣的礼节,他们号为祖述三王,实在乃是祖述的五霸啊!199页,晋秦河曲之战结束后,晋国怕秦人再来侵犯,派大夫詹嘉驻在瑕地,防守桃林之塞(在今河南阌乡县,西接陕西潼关县界,就是后来秦国的函谷关),塞住了秦人的出路,这是春秋时秦人所以始终不能东征得志的重要原因。至于其它一些“晋灵公恶德,恐出赵氏的宣传,也是不可尽信的(204页)“本是意中应有之文毋庸多言。另有趣的是,为文者慎用感叹号,以其意大味重,不可轻用。本书中偏有几处点为感叹号,堪为玩味。当然这并不是指”楚庄的观兵周疆节里”多难可以兴邦“,这句话是不错的!“此类。162页,即此可以知道一国的强盛固然需要其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大政治家的有益人国,也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事实!241页,中国封建社会崩溃的真原因和欧洲也差不多,但中国因受了地理环境的限制,发达到佃农制的社会就暂时地终止了;欧洲却因地理环境的适宜而很早就发达成资本制的社会。这东西文明进化史的不同,又证明了公示化的唯物史观者的错误!按童氏是书写于1941年十二月上海,也未言其后来修改过,恐怕也是有心之漏。第十五章《北方政局的终结》和十六章《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比较杂(混)乱,如267页吴越斗争的开始”这样过了三年“语推得时间不合,期是材料不足征的缘故,查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越国世系一概不列即可知其不可详考。最后附录中有周振甫函言及十四章《孔子的出现》中孔子思想一事,周言:孔子”天生德于予“诸语,系表示圣人临危不乱,履险若夷之坚强定力,似亦不足以为迷信。近人章太炎被囚时,亦由类似之语,我认不可据之以言章氏之迷信;梁任公自言生平自信不致枉死,故间关跋涉,身入虎口,以赴国难,亦犹是也。童先生答函不明言回避了此问,抛开章氏是有德国医生开过证明的严重抑郁症患者和梁确死于枉死之事实,今或可代为回答:一个人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突然有一天他感到自己被召唤,甚至直觉感到只有干这个,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倾其所有,才会感到实现了自我,而丝毫不觉得是在浪费生命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存不存在一个人诞生时就由命运或者偶然或者什么神意分配了才能?一个人是怎样选择自己追索的方向的?只消记住这句话即可:如果你生活中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想办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喂饱自己和家人,那么,你对月亮星星还需要懂那么多吗?这个问句(事实)可以轻易打破所有关于选择的幻想,不存在一个人诞生时就由命运或者偶然或者什么神意分配了才能,也没有人天生是干什么的,选择这个或者选择别的,不同的生活并非只是单纯取决于有的人从内心深处觉得这个而不是那个是他经历过和可能经历的最好的事情,而不顾及其它。周谓“大勇之人自反不缩,往往有此种自信”固然比起一些朱熹所言“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者强百倍,好似今者众所谓读书者遍览论语各家注,末了唯独谈论时不记得”爲之難,言之得無紉乎“,“道听而塗説,德之棄也”,向学时不记得“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评谪人时不记得“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但必须承认,这个令人自强不息的观念只是幻梦。选自2011.9.18-10.2读书情况简要汇报
  •     清人的汉学功夫,大概是在经疏中体现得最淋漓尽致。没有国家级的课题规划,而有清两百多年间,清儒们断断续续地把十三经扎扎实实地整理一遍。到晚清孙诒让的殿军之作,清代总算对十三经有个圆满的交代,我佩服于清儒那种自觉地状态。虽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给礼记重做新疏,教梁启超在《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感叹万端,毕竟有朱彬和孙希旦的新疏。同样的自觉并未消失。全唐诗,全唐文之后,有了全宋词,全元散曲……,以至全宋笔记等等一系列的全字头的大书。唐诗纪事之后有了,宋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以至上至三国下至清代的清诗纪事。……写了《周易古史观》的胡朴安说,他其实想要写本,《毛诗古史观》。我看,童书业的这本书,就是一个毛诗古史观。虽然他名字是一个断代史的样子,实际上以毛诗作史料立论的居多。但是,他只是把毛诗中一部分古史呈现出来,并未把其中的古史情形尽数钩沉出。就此苛求前人,未免太不厚道了。和童著春秋史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方法恰好相反的是那个短命的史家张荫麟写出来的中国史纲。童书是从诗中找出恰好“有”来,杨书是从诗中恰好找出“没有”来。看来从同样的史料中提取信息的方式很值得玩味呢!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历史太有趣了,春秋太有趣了!
  •     讲春秋史连带上溯西周政治、制度、经济、宗教、礼仪、学术文化诸多方面,言简意赅,比较详备。其中说戎夷狄蛮能更详细就好了。所说的春秋五霸争胜称霸的局面从黄河下游,中游,上游诸国,长江流域诸国言说,较为易懂,对战事描写较详,而各国政治活动描写则略少。
  •     打打杀杀,好不开心;今侵我,明伐你;中原之始;晋楚之争.....
  •     喜欢它的简洁利落
  •     第一章很赞,后面有听书般的快感
  •     通俗读物
  •     西周考信录是本书最卓越的部分,没有之一。
  •     作者是十足考据派.书本身不厚,但装的东西却异常丰富!当然前提是你的古文要好,否则看这书就跟"天书"一样:P
  •     想给4星半。读的是《童书业著作集第一卷》,《春秋左传研究》更见功力。
  •     有些考据派的风格,可以看出作者极严谨认真的态度,实在难得,本书也是童先生的代表作,总之是本春秋史的好书
  •     要言不烦
  •     信息量好大我都hold不住了。春秋史经典之作。除第一章外皆不及于史料考辨,但仍可见作者功力深厚:春秋史事繁杂,如此有条不紊已属不易。持论谨慎而叙述博通。末章叙春秋战国为我民族及文化之奠基,要为不易之论。
  •     最经典的一部春秋史。
  •     语言朴实,条理很清晰。
  •     2011
  •     本来就喜欢春秋,作者又细致的推演了一遍春秋史,原来时局的变化也是有章可循的
  •     说是校订版,但略有河蟹抓过的痕迹
  •     赞!!干货啊!
  •     作者在写齐国如何改制,成为春秋霸主的时候,透露出了对法西斯国家的向往。当是受时代潮流的影响吧
  •     值得再读
  •     带我入春秋之门
  •     写得跟《东周列国志》似的,写不出个道道来
  •     清晰贯通
  •     很多地方就是左传的直译。各个国家君主世系也蛮乱的,一时也记不清楚。不过感觉和战国不同,春秋时各国都很矬,各种弑君乱伦背信弃义,打来打去好不热闹
  •     在考古材料远未发达的三十年代完成此书,所依据的仍无非是经传等文本,却新见频出,可谓不易。
  •     这文笔能看……
  •     此书写于吕思勉《先秦史》之后,吕思勉在序中激赞曰:“以余所见,言春秋者,考索之精,去取之慎,盖未有逾于此书者矣”,这种坦荡的胸怀才是真正的学者之风。书末有周振甫与童书业学术讨论书信,内容关于孔子,亦可见一般学者与专业史家之差别,前者自信满满,却也言辞圆融,后者识见卓然,辨析分明,却也虚怀不傲。
  •     粗糙
  •     总角之年,少不更事,捧此艰涩,甘之如饴
  •     主要价值在西周史略附注了...地下材料囿于时代,很少利用,而几乎就是利用左传,毛诗把春秋史理了一圈,洞见有,但在如今的我看来何止是稀松平常,其中错讹也并不是,和我观点相左的也不少(集中在学术思想方面,政治史方面我很难置一词)。比起乃师顾颉刚,这本书写的简直可以算谦谦君子了~#断代史补课之二#
  •     最多可称为五霸略,断断无资格名为春秋史。论及礼文精神和孔子处,直是胡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历史扫盲开始。我本来想把列国间的事情搞清楚的,结果………………已然混乱……
  •     童先生对夷夏之辨过于执着,行文极为扬晋抑楚(及吴越)
  •     流水账,不过,春秋诸国自称诸夏,国人又很有力量,这是不是因为周部落作为征服者,各国是其氏族,国人是其氏族成员?待解。
  •     结合本书试着从国关角度来看霸权轮替会有点意思。
  •     历史学
  •     春秋史入门的最佳选择
  •     语言通俗易懂,让我这种外行都能看的下去,并觉得有趣。
  •     写的挺明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