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经部 > 论语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101085594
作者:杨伯峻 译注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译文】 孔子病得厉害,子路便命孔子的学生组织治丧处。很久以后,孔子的病渐渐好了,就道:“仲由干这种欺假的勾当竟太长久了呀!我本不该有治丧的组织,却一定要使人组织治丧处。我欺哄谁呢?欺哄上天吗?我与其死在治丧的人的手里,宁肯死在你们学生的手里,不还好些吗?即使不能热热闹闹地办理丧葬,我会死在路上吗?” 【注释】 ①为臣——和今天的组织治丧处有相似之处,所以译文用来比傅。但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死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才给他组织治丧处。古代,诸侯之死才能有“臣”;孔子当时,可能有许多卿大夫也“僭”行此礼。不同之处是治丧处人死以后才组织,才开始工作。“臣”却不然,死前便工作,死者的衣衾手足的安排以及剪须诸事都由“臣”去处理。所以孔子这里也说“死于臣之手”的话。②无宁——“无”为发语词,无义。《左传》隐公十一年云:“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杜预的《注》说:“无宁,宁也。”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 子贡道:“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道:“卖掉!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哩。” 【注释】 ①贾——音古,商人。又同“价”,价钱。如果取后一义,“善贾”便是“好价钱”,“待贾”便是“等好价钱”。不过与其说孔子是等价钱的人,不如说他是等识货者的人。 9·14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注释】 ①九夷——九夷就是淮夷。《韩非子·说林上篇》云:“周公旦攻九夷而商盖伏。”商盖就是商奄,则九夷本居鲁国之地,周公曾用武力降服他们。春秋以后,盖臣属楚、吴、越三国,战国时又专属楚。以《说苑·君道篇》、《淮南子·齐俗训》、《战国策·秦策》与《魏策》、李斯《上秦始皇书》诸说九夷者考之,九夷实散居于淮、泗之间,北与齐、鲁接壤(说本孙诒让《墨子间诂·非攻篇》)。②何陋之有——直译是“有什么简陋呢”,此用意译。 9.15 子日:“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书籍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编辑推荐

《国民阅读经典:论语译注》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图书封面


 论语译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是一篇非常简陋凌乱的读书笔记,在读这本经典的过程中,越读越有一种启发。看来之前就算对这本书有多么的了解,都不如亲身翻开书本实践来得实在。计划接下来读《孟子》和《左传》这两部经典。泰伯篇第八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高自身内涵重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内涵中的素养更重要。颜渊篇第十二22·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我想在孔子眼中,真正的仁是屹立不倒的,而真正的君子也是“百毒不侵”的,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自信。“君子坦荡荡”便是如此吧,只是乱世就未必了。子路篇第十三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半部《论语》知天下”果然名不虚传;这句话说得何尝不是中国当下应该走的道路之一?宪问篇第十四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孔子这句话是不是此后历代文人必出仕入官、大展抱负,纵一生坎坷也不枉然的滥觞了?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打成文字的时候,注意到结尾的“?”,是编辑错了,不可能吧,但下文的翻译又是句号的;其实我觉得不论是哪个时代,都有为己或为人者,只是为己的要多许多而已。卫灵公篇第十五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只怪人是群居动物,且骨子里有一种去不掉的惰性;生活中类似那样描述的人何其多!孔子这样感叹“群居”,与“三人成虎”、人多势众也有点关系吧阳货篇第十七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值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枉。——孔子是智慧的,这一句话有多少人是在经过多少年的摸打滚爬之后才知道的?“六言六蔽”俱不离“学”,而要想“学”,必须有一颗谦恭之心,说到底,应该是还是和孔子所提倡尊崇的“君子”一以贯之的吧。
  •     作为八十年代的书籍 肯定对当时从文革后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革中 起到了很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但既然看的是新版 从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 从世界多元化文化的交融冲突出发 与与时俱进一直在变化的思想出发 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从书中要做到认识自己 认识这段历史 认识这个时代 认识这种文化 就比较满足了
  •       关于“君子”  不像别的文章那么才华横溢,那么有锋芒《论语》读来,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温暖,这便是君子之风吧。  5·19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这个人算不算仁呢?孔子说:未知。”15·1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陈列之法。孔子对曰:“礼仪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军队的事情,从来没学习过。”第二天便离开卫国。译注说,论语中的“不知”,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表否定的另一种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不会把自己放到舞台中心的位置上。它有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立场出发,产生的强烈自知的谦卑。儒家与个人主义有着不相容性。虽然从小父母叫我们要“听话”,但从书本,媒体,网络,却让我们发扬个性,可以说我们是矛盾的。我们的上层流行文化,从五四以后离儒家很远了,但我的底层无论好的坏的,都还有原先文化多。  何为君子?6·18子曰: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所以君子是一种修养。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由此可以看出君子的外在表现为温和而严厉,有威仪。20·3孔子曰:“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懂得天命,安守本分,才能叫君子。何为君子?君子在里,知天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安守本分;君子在中为,注重自身修养;君子在外表为“三变”,表现出适宜的脸色姿态。  关于“好学”  17·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而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关于学习的精彩语录非常多。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语句勾勒出一个好学者的乐园令我心向往之。  关于孔子的学习方法。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传承古代文化而不自己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并且敏以求之,这是孔子自己说的学习方法。孔子是一个复古主义者,7·1可以当作他的座右铭了。但作为一个"述而不作"的复古主义者,却被我们后人认作了儒家的创始人,这正体现了复古与创新之间微妙关系。  一般人本能的态度是,喜欢自己创造,以现代的眼光去挑前人的错误。7·28“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孔子说我是没有这种不知而作的毛病的。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的答案是“克己”,这才是真正的法门。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要戒掉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7·26“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这些都是需要“克己”的功夫的,其实不止是学习,“仁”,“礼”的法门都是“克己”,论语通篇也都是。这里主要指的还是“虚心“,“敏求”。孔子说学习有四个层次,16·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是困而学之者,属于又其次这类。  关于”仁“的观念  王路文章说到”因为万物皆备于我,故不能不对一草一木的遭遇生起恻隐,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它暗示了万物一体的认识。“如果照此说,那么”仁“,便是一种解释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思想了。这种说法不一定对。但要说”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可以肯定的。4·15孔子说我的学说有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忠恕而已矣”。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看作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看作一体的。有人说《论语》是讲伦理,人际关系的成功学,其实是不了解“仁”的含义。  1·2“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孝弟”孔子把它看作仁的发端,孔子认为人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对父母会有“孝”,对哥哥姐姐会有“弟”,这种天然的感情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当人幼年的时候与父母的关系了。  17·21宰我问道:“父母死了,守孝三年,为期也太久了。君子有三年不去习礼仪,礼仪一定会废弃掉,三年不去奏音乐,音乐一定会失传。陈谷即已吃完了,新谷又已登场,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个白米饭,穿那个花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  宰我道:“安。”  孔子便抢着道:“你安,你就去干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晓得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以为舒适,才不这样干。如今你既然觉得心安,便去干好了。”  宰我退了出来。孔子道:“宰予真不仁呀!儿女生下地来,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的。宰予难道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着三年怀抱的爱护吗?”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孝弟”源自幼年时受到的父母的爱护,那么“仁”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论语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书本很不错的
  •     论语自然不用说咯。再一遍遍的读吸收他的精华。
  •     杨伯峻的注解,真的是见功夫的。
  •     终于抄完了一遍论语。。啥都没记住。。。
  •     阅读古文需要有好的注释,不然很难看懂。
  •     论语启蒙书
  •     论语,很好!
  •     看完这个准备去看刑法,道理都写在书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看过了就知道了。
  •     杨注似现代流传最广,常见人荐之,李泽厚论语今读也多引其注。杨注以白话注之更肤浅易懂,钱穆文言释义佶屈聱牙,颇费力;钱注言尽己,杨注言安他,乃两者之解常互有意悖之大不同;钱注虽繁倒是意赅,义理、考据、辞章无所不觑,杨注过简而不辨其深意似有些不求甚解,但释义较通俗更贴合现代人意识解读。
  •     太枯燥
  •     杨伯峻与钱穆比李泽厚靠谱很多,而杨某流传最广。
  •     论语最佳版本
  •     三星半。杨伯峻老师功力还是相当深厚的,虽说这本书(包括他译注的《孟子》)略显简单了些,不过非常适合入门学习,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论语》,倒是可以考虑这个版本。
  •     论语译注》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     第一次完整地读完论语。杨伯竣先生译注非常到位。与曾经课堂上按部就班不同,有许多新的体会。
  •     很好,这是简体版的,我更喜欢繁体版的,也是杨老师的著作。
  •     儿子幼儿园正在教导孩子学习国学经典,每天儿子回来背论语,我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有了这本书,可以更好的学习圣人的经典了!
  •     礼,原则。当我们认为我们所有的想法是一种习以为常天然存在的时刻时,表示我们在舒适圈里面待的太久了,就会觉得所有的对都是天然绝对,所有的错都是难以承受。儒家潜移默化的存在在我们的思维里,所以看起来平平淡淡,只有稍微几句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有些甚至有点陈旧,遵守老礼。有些依然有效,自身欠缺。君子可以知道事情的原理但不必去做。不求文艺复兴式的人才,追求的是灵魂自身存在的东西而非技能。相较而言,更喜欢道德经。因为论语是一个条条框框,超出去你就不是君子。而道德经会让你回归到本我,纯天然自由。世间本就无对错,也无好坏。这本书很客观,在有待商榷的地方,提出自我的观点,很好。
  •     论语可以说是东方的圣经。为人处世之理,为官爱民之道,待人接物之礼,交友辨人之智等等,书中都有涉及,持中正之态度,秉人文之思想,尤其是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更是经典。
  •     找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劣根性的源头
  •     上完大学后才对国学有兴趣,虽然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但是本人对文学还是很有兴趣,但是论语不能浑沦吞枣的学,最好能一个字一个字都能弄懂,里面的出处都能了解,这本书就挺好,一句话都拆碎了讲解一下。配合钱穆的论语新解一起看。论语也算能自学理解了。
  •     断断续续看完了,很不错~ 还会再次拜读,下次能不能不看译文
  •     孔子怎么就成了圣人呢?不过是一个可爱的老人而已。猜测他死之后获得的盛名恐怕也非他所愿吧。把这本书真当成治国之道,当成统治人们思想以及维持社会安定的准则,无怪乎从古至今中国社会上都有那麽多的虚假,虚假的道德,虚假的情感。
  •     第一百本书 恰好是论语。一个小的句号,小的新起点。
  •     书页呈现淡黄色,看着很舒服;排版简单大样,坚持原文-译文-注释的结构,挺好~
  •     杨伯峻译注的版本真的让人敬佩,但是能不能说一句:是不是杨老先生到后来没有太多耐心。因为书本越到后面注释的越马虎,好多疑问都没有解答,之前的部分我没有发现的疑问,杨老先生却已经注释出来了!
  •     段落分隔的排版比《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好,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
  •     现在正在读,这本书,挺不错的,一流的翻译和注解,能给人以很多不同于教材般乏味的注释,真乃名家之作
  •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论语注释最完整的版本 尤其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经典 应当人手一本
  •     论语就不多说了,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读。
  •     是我所读过的论语译注中最好的一本。知识准确,讲解到位。
  •     对孔老夫子的思想总算有了大致归整的一个了解了!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作为八十年代的书籍 肯定对当时从文革后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革中 起到了很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但既然看的是新版 从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 从世界多元化文化的交融冲突出发 与与时俱进一直在变化的思想出发 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从书中要做到认识自己 认识这段历史 认识这个时代 认识这种文化 就比较满足了
  •     译注挺好,比在学校学的更深一些
  •     最经典版本,言简意赅。国人必读!
  •     论语 这本是我看过最好的一本 建议买这版
  •     装帧排版很漂亮,是那种让人有欲望看下去的书。而且杨伯峻的版本是出了名的好的。不过这版比起旧版来少了个论语词典,搞得我还得自己打印,是个遗憾。
  •     这个版本的翻译不错,推荐和钱穆的新注一起看。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吹的。
  •     孔子他老人家还是很骄傲的嘛。
  •     经典,译注确实非常全面,学习中。
  •     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是最权威的版本了,教授推荐的。中华书局的书装印都极精美,简洁大气,这一套全是精装硬皮版,很漂亮,虽然我其实想买平装的,拿在手里舒服。
  •     要的就是这个版本,杨老师的注释很权威。以前看过很多版本的论语译注,都不满意。看注释的优劣,我就看他是怎么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很多书都说是温习、复习,个人非常认同杨老师的注释,认为此习更多的是实践的意思。国学博大精深,就让杨老师带吾入门吧
  •     学习论语的经典著作。
  •     困而学之,从高中之际断断续续开始读、背《论语》,也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吧。一个人在人群中(“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如何面对另一个生命呢?夫子继承上古文化的传统并从“礼”中拈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指示我们从血缘亲情中去培养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生命的温情敬意,从而开出华夏文明新的天地。夫子及颜渊等不可及处,固然在他们的学问,更在他们展现出的生命气象,千百年之后,犹令后生小子怀想不已。 给《论语》超5分,单就这本书,给4分。2016-01-20
  •     学论语,修身养性,请选这本。
  •     出版及译注均权威,质量也了,做资料查询相当不错
  •     拓宽对论语的理解,结合朱子的四书集注使用。
  •     论语的确对做人有很大帮助
  •     读古人的话有什么用?借不久前朋友圈里看到的一说,其实是借古人之口表达今人之思罢了。
  •     常读常新,规矩之中隐见兴趣。
  •     201610.四书五经离今天已经很遥远,儒家思想却早已被中国人内化于行。没有最好的年代,孔夫子不啻为理想主义者,而今时今日正是缺乏理想的年代。
  •     读圣贤的言论,品味人生道理。论语译注采用一些很通俗的的解释来为我们解释论语,再让我们很快的了解论语同时,也学会了一种有用的方法。
  •     很好的注释解说,了解了论语
  •     中国人精神的根源,也是文化的哲学基础,并不是完全的孝道之书,包含着生活的各方面总结
  •     我们所志何学?我们何曾志学?
  •     杨先生的译注本是坠吼的
  •     既然「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犹是栖栖,如何不忧惧。又有「天之未丧斯文也」,如何不担荷。至此狎玩辛侯花共柳、蜂和蝶,继武诗骚、遵述圣经,正是花开两朵,水出一源。私心偏向子路,游侠与士人。读至长沮桀溺,更是不能自已。夫子以降,漂流而逮狂秦。
  •     31,12.15
  •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解读的很精准,学习论语的很好的入门书,强烈推荐
  •     精装本 很不错 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话确实不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说起论语 人们都是到 可是却很少 有人去精读它 社会大环境所致吧 人们都喜欢 读快餐文学了 书中好多注释是我以前没见过的 老师说这个版本是他认为最好的 我也很喜欢 确实没让我失望
  •     修身、内省。
  •     如果是繁体的,再有论语词典就更好了
  •     这书才是真正的论语,印刷质量堪称一流。比某个很红的女人的书好的多,杨伯峻注的是最经典的。要看就看原著。别人嚼过的没滋味。
  •     对于学习论语或论语入门有很好的帮助 最普遍的解释 自己也能有所体会
  •     经过比较,这本是最权威的论语的注释书,很适合阅读,老少相宜
  •     经典名著与经典译注,两者相结合,自然给人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     买论语就选杨伯峻的,最权威。解释的很有自己的看法。不过没有实用案例参考,美中不足,呵呵。
  •     市面上比较靠谱的注译了。
  •     老师让买杨伯峻这一版本的 和十三经注疏有差别 但是译注基本正确 很好的书
  •     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很客观详细,学习论语很值得看这本书
  •     立身之本,还用多说么
  •     一读再读,一品再品,方能愈发澄明论语之脉络
  •     市面上最易懂的论语版本了,很好,如果还感觉一本不够理解的话建议再买钱穆的论语新解。
  •     译注准确
  •     对于先秦诸子的学说,了解它们的途径大概只能通过看原著,因为古往今来对它门的分析、感想、批评、借题发挥实在太多,只有读原著才能得到自己的了解。 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论其实并无多少神圣的意味,反而给人留下了一个爱发牢骚、带有忧伤色彩的老人形象,他的言行也不是无可指责的。进来常有人竭力鼓吹儒家学说,可取之处并不多。钱文忠教授关于玄奘的讲座条理清晰、兼有考证,应予肯定,但是他在解释儒家言论时多有美化之意,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论语中其他一些言论含义类似,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道义上是好的,但并非孔子之本意,对此杨注多有阐述。杨伯峻之注释大概是研读诸子著作的议论都需要学习的。 至于论语之思想,核心应为“礼”,孔子重于礼远胜于重于其他,至于“仁”,杨注之“子少言仁”是值得参考的。
  •     已经买了很多了,公司早会学习用的,我们全公司早上半小时学习论语
  •     仁、礼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论语注释里比较好的一版
  •     一本很专业的介绍论语的书。很好看。
  •     论语权威版本
  •     内容有论语的内容,翻译,相应的注释,适合收藏、
  •     毕业论文用书 感谢杨伯峻先生
  •     杨伯峻的论语解释的最详细最权威。
  •     my treasure~
  •     很多翻译太牵强
  •     读杨伯峻译注的更顺畅些,蓝色的那小本更便捷些。
  •     杨伯峻先生作为老一辈古文献专家,比现在那些所谓的著名专家学者学术功底深多了,实是我等后辈治学之楷模。这本书译注标准,偶有精辟之解,很值得一读。。。就是当当的货运不给力啊,书面破损太厉害了,拿到书先用胶带粘了又粘,无语。。。
  •     两个月时间断续读完,受益匪浅,觉得心性似乎也随之变了一些。《论语》真的是中国人时时诵读终其一生的经典。这个本子是大学语文老师推荐的。惭愧毕业多年才第一次读完,然学永不言迟。
  •     包装不好,拿到手时封面都折了。译注太简单,有的还没有。
  •     今年打算 夯实一下经史诗词基础
  •     杨伯峻版的论语译注是目前论语译注书籍中较为权威的,大师强调广搜事例,归纳条理。
  •     中华书局的这本书太给力了,杨老的版本也是论语译注必收版本,精装本无可挑剔爱不释手,非常满意,要是价格再低一点就更好了
  •     最好入门的论语版本,不头疼~很多章句都已经挺熟悉了,但译文还是读到了与既定印象不同的解释~关于“仁”,关于“君子”的核心理念~很好奇颜回的优秀,夫子一再的称赞和怀念~这本好像没有论语辞典?(《孟子译注》是有的)~海昏侯墓出土了《齐论》~~“老庄论孟”2/4~~~
  •     打算给宝宝听论语,爸妈网当爸推荐的书,买了备用的。还没开始看啦。
  •     经典古籍,加上权威的注释,非常值得阅读
  •     看朱子去。
  •     从小学开始便学习论语,到现在才算是完完整整的通读一遍,作者对论语的译注非常严谨,是学习论语的好书!
  •     13年在手机上断断续续看。觉得这样的书要反反复复看,一直看。就买了纸质书,随时都能翻看。有收获。
  •     买论语就买这个版本,就是买的第二天就降价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