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川先生集(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集部 > 震川先生集(上下)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32547043
作者:归有光,周本淳校点
页数:986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内容概要

归有光,字熙甫,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他震川先生。其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主要成就则是在散文方面,其散文风格上承司马迁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传统,下启方苞、姚鼐等桐城派的先河,文笔简洁,长于叙事,与唐顺之等人被称为“唐宋派”。《震川先生集》原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分平、精装印出,内容版式保持不变。

书籍目录

震川先生全集目录重刘震川先生全集序(王崇郁归震川先生全集序(萱正)重剥震川先生全集序(徐干学)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钱谦慧凡例五则(归庄)卷之一 经解易图论上易图论下易圜论后大街解洪范傅倚害彼录考定武成孝经欲录苟子彼录卷之二 序项思尧文集序玉岩先生文集序山斋先生文集序雍里先生文集序五蜡山人前集序戴楚望集序戴楚望后诗集序沈夹谷先生诗序草庭诗序经序录序史论序卓行录序汊口志序正俗编序平和李氏家规序华亭蔡氏新谱序龙游翁氏宗谱序浙江乡试录后序太仆寺志序西王母圃序陟台图咏序彩衣春诲图序纶宠延光圈序王梅芳时义序水和軎序尚书别解序都水稿序会文序翠居课试录序夏怀竹字诡序卷之三 论议说天子诸侯无冠礼论公子有宗道论贞女论谱例论……卷之四 杂文卷之五 题跋卷之六 书卷之七 书卷之八 书卷之九 赠送序卷之十 赠送序卷之十一 赠送序卷之十二 寿序卷之十三 寿序卷之十四 寿序卷之十五 记卷之十六 记卷之十七 记卷之十八 墓志铭卷之十九 墓志铭卷之二十 墓志铭卷之二十一 墓志铭卷之二十二 权厝谣 生志 圹志卷之二十三 墓表卷之二十四 碑碣卷之二十五 行状卷之二十六 传卷之二十七 传卷之二十八镨 世家卷之二十九铭 颂赞卷之三十祭文 哀谏别集卷之一 应制论别集卷之二上 应制策别集卷之二下 应制策别集卷之三 制诰 奏疏 策问别集卷之四 志别集卷之五 宋兜论赞别集卷之六 纪行刖集卷之七 小简别集卷之八 小简别集卷之九 公移谢罚附别集卷之十 古今诗附录

编辑推荐

《震川先生集(全2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归有光,字熙甫,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他震川先生。其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主要成就则是在散文方面,其散文风格上承司马迁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传统,下启方苞、姚鼐等桐城派的先河,文笔简洁,长于叙事,与唐顺之等人被称为“唐宋派”。《震川先生集》原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分平、精装印出,内容版式保持不变。

图书封面


 震川先生集(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言有尽而意无穷。先生行文,未言情,情已入骨,不着字句,已深刻人心。后人称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语言之外”。文过美则矫饰,问过华则浮艳,先生为文平易近人,朴素见情。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我想先生知情知己相继离去是寂寞的,古来圣贤皆寂寞。高山流水的知己乘鹤仙去,执手相伴的结发之妻先离而去。先生悲苦的一生更增一笔。我想后人触摸先生的字迹,那字字着情的词句,定会含泪相泣,你永远不会独行。
  •     都是因为被项脊轩志中的“今已亭亭如盖矣”而感动,才记得震川先生。我估计我想看的应该是上,这本是下,主要是一些传记铭文公文。所以只是大略翻翻跳着看的。私以为语文学古文不应只停留在翻译和中心思想上,文性,人性,才是考量的重头戏。然而不知如今教育如何。
  •     一夜大雨。   睡到三四点的时候,突然被雨声吵醒。   走了困意,从床边的柜子上顺手拿了一本书来。恰恰就是《震川先生集》,原想重新挑一本来着,想了想还是直接翻到了《项脊轩志》。   初中的时候,正是古文正热的时候,我现在家里的古文书大多都是那个时候买的,好些到现在都没有仔细看过。一面也是静不下心来了,一面也是过了兴头。   班上有个女生,我记得姓林,不是本地人,常常在一起究着古文古体诗的范儿作文探讨。语文老师是极喜欢我们的,她却不知道,小布丁点儿的孩子能有多大见识,还不外乎是这里看点,那边偷点来的。几首狗屁不通的词,也是琢磨地自己都生厌了。   中考那一年,恰恰有个学生的古文作文卷得了满分,似乎写的是赤兔马罢,于是我也就跃跃然地在中考卷上作了篇“类古文”。现在已经是完全记不得当时写的什么了,但一想起当时的酸劲儿来,自己都要打几个寒颤。   直到过了高中,上了大学,偶尔静下来的时候再翻出几篇大家作品来,才会仔细琢磨就中意味。特别是太白的《将进酒》,如今我也变得如一个酒鬼起来了,每逢大醉必在心里大诵先生大作,觉得人生概莫如此,竟没有一点愁苦的东西可以惦记。不过第二天醒来的时候 ,重有苦得不行。身子也苦。   再前两天的时候,其实想把签名改了,我们家几口子已经好久没在一起吃过饭了。连日介的大雨,直把人也弄的丢了魂一样。《项脊轩志》是高中课本里的固定曲目,是要求背诵的,也是我背下的最快的一片古文。   人生概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难道真是豪华落尽才能见真淳?若真如此,还不如趁早罢了吧。读最后一句的时候,差点又要掉下泪来了,好像又是高中时光。   赶紧盖了书,窗外的雨是一刻不可歇。夏梦正清和,是该好梦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好文章,值得读。
  •       除了最爱的《项脊轩志》,今天又读了《思子亭记》,先生说,自己不常出门,总是闭了门扉,手不释卷,他最享受的就是看着孩子们在廊子里追逐嬉戏,寥寥数语,便让人叹着一位父亲的慈爱。——“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余平生之乐事也。”然天有不测,儿子少年夭折,先生听守坟的老者说好似看见绿衣的少年,他便“徘徊四望,长天寥廓,极目於云烟杳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
        
      还喜欢《世美堂后记》,里面仍有最最让人心疼的爱妻——“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先生问的那句“得无有所恨耶?”,对照了注释,应该翻译成“难道没有遗憾吗?”而我读竖版繁体略有些吃力,看成了“得吾有所恨耶”,结果理解错了意思,但却加深了我的感动,因为我将这句理解成先生在问妻子“嫁了我你后不后悔”~~~
        但是这都没什么关系了,关键是其妻的回答让人心头一暖,她宁愿效仿庞公之妻,和夫君隐居深山,每日林中采药,云中漫步,日日举案齐眉。她爱他,体谅他,心疼他,时年她的夫君已经四十五岁,她不愿再看到他为了虚无的功名辛苦劳碌,她只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这最后一句无需再解释什么,这是先生一贯的风格,也是他早就注定的饱含浓浓愁绪的人生。
  •     繁体字,古装,很有感觉。只是质量般般,疑似仿版,给五星是因书本身非常好。
  •     对于平凡人的感动 每抄一遍心里的崇敬有增无减
  •     震川先生作文之省笔,较之涑水先生,同者物事尽祥,异者情蕴其中,低沉而未见其散...
  •     好书
    归有光文风朴实,甚少华丽辞藻,于寻常字句间见人性真情,读来使人动容
    此版为白文本,即没有任何注解的原文,少了注解标志及文字之后,可以更顺畅地越度原文。但若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则需另寻注解。若能在无注解的情况下顺畅阅读古文观止、史记等书,强烈建议购买。若读以上书籍需依赖注解,则建议另寻有注释版本。
  •     想来高中那几年我们背的滚瓜烂熟,背着背着,就烂了
  •     高中时读《项脊轩志》哭了好几次,但效实图书馆没有这书,过了几年才读到。归有光文气深沉,极催泪。这两本里还收了很多序表之类,所以就略略翻过了。
  •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籍整理丛书,震川先生文集值得一读
  •     因为项脊轩志所以莫名地对归有光有好感,书很值,就是印刷有点不给力,也许是古集的原因吧
  •     不事雕琢,一往情深
  •     黄师对于震川先生的笔墨颇有感触,足见能打动理性思辨的大神级人物的写作,有一种必定属于洗练、明澈的絮聒。
  •     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适合研读,不太适合收藏。我一直比较喜欢归有光语言的淳朴!
  •     还没看,但肯定都是美文,纸张不是特别好,凑合吧
  •     增强古典文化方面的修养很有帮助。
  •     喜欢啊,原来是因为散文,后来知道先生精通经学,又对水利颇有研究。。。。
  •     终于到手了,我一直相要的书
  •     文白,文清
  •     质量一般,不是线订本,很厚
  •     寒花葬志
  •     全古文,无注解,有难度
  •     庭有枇杷树。。。此一句,记了好多年。。。
  •     钱穆先生说,有明一代的文学家首推归有光。
  •     我在看!
  •     高中时让我感动的一篇文言文
  •     平装的拿在手里方便,价格便宜。
  •     庭有枇杷树吗
  •       只是我还是一厢情愿,愿意相信,这树是他在妻子死后,一个人默默植下,像是即要埋葬记忆,又是要铭记过往。
    我也是這麼想的。
  •     就是被雨打湿了。
  •     有过就好
  •     印刷质量还算不错,这书印量少啊
  •     要研究归氏时文件写法,而其作品是不可不看的。 时文即对时下事物所发之言语。
  •     归震川先生的文章值得一看!记得项脊轩志,就记得归先生的清新飘逸!好喜欢!
  •     只是因为一篇项脊轩志而深深爱上归有光,从此深深找寻与他相关的信息。
    书是古体版,从右至左,竖体,仿佛有种同归有光读着来自同一时间节点的文字。
    对我这个一心追随他又时常毛躁的人来说,读书,恰似一场修行。
  •     谢谢这位震川先生带给我的感动。
  •     高中学《项脊轩志》,真挚动人, 大一下学期还特地找他的书来读,但是其他文章大多数质量不高 2009.4
  •     竖版,繁体,无注解,很考验古文水平呀
  •     内容挺满意的 ,就是印刷太差。
  •     拿到书傻眼了,完全按照古籍从右往左从上到下的排版方式,还是繁体字,古文功底不行的话阅读很困难。
  •     #论我又不是没看过逼格高的东西#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虽然这句话被你萌用烂了 但是感人肺腑就是感人肺腑 于微小处见情深
  •     恩,古人的情感总是平淡的。但平淡的生活往往最可以打动我。
  •     有时候反而文过饰非,朴素最真
  •     上海古籍的这一系列书都很酷,很喜欢。
  •     全古文表示压力略大
  •     如果你喜欢归有光的散文,那这本书你肯定会喜欢。这本书是繁体的,可以顺便学习一下繁体字。闲暇的时候读读这本书,心也会沉下去,变得不那么浮躁。
  •        高中课本里《项脊轩志》从没有被删去,但也从来只是一篇选读课文。
       课本选录的时候删去了“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厅景;人知之者,其谓与?井之蛙何异?'”一段,因而夹在《六国论》、《阿房宫赋》、《种树郭橐驼传》传中的这篇文章就更显突兀了。下周期中考试,我们今天最后一节语文课,匆匆勾了重点句,《项脊轩志》很荣幸没有一句成为考点,它可能马上就会从大家的记忆里失去颜色。
       我却矫情地在晚自习,读了这篇文章很多遍。觉得莫名的感动。它之前20页的那篇千古催泪弹《祭十二郎文》没有催出来的眼泪,我为它而落了。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不过是一个一丈见方的旧阁子,甚至还漏水,却在归有光的眼中变得珊珊可爱。想来,有人求锦衣玉食,有人求佳人在抱,有人求功名利禄。但也有人,只要一架书,一桌月光就已满足了。
       文章回忆了三位女子,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不知道他是否有女儿,若没有,这里他就说了他生命里最为主要的三个女人,和一个阁子的故事。
       他最先回忆的当是母亲。只是那个应当有最多记忆的母亲,只有一段来自别人的转述。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当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我初读时一直在想,关于母亲应当有太多回忆吧,一双轻柔的手,一身游子的衣裳,一桌熟悉的佳肴,以及多年来的唠唠叨叨。震川先生为什么只描叙这样一个片段,尤其呱呱在怀的还不是他。后来才知道,他幼年丧母,怕是连母亲的模样都不清楚,只能在别人的描述里,一遍遍描绘自己的母亲。老妪之泪可能是为母亲的薄命而落,而他的泪一定是为自己而垂。当一个儿子连母亲的样子都忆不起来,那是怎样的遗憾失落甚至还有怨恨吧。
       他祖母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妇人,相对于《陈情表》里的祖母刘,我觉得归有光的祖母反而有一个更鲜活可爱的形象吧。她对自己的孙子说:“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话真是可爱,孙子一心读圣贤书,老太太总见不到心爱的小孙子,见面时忍不住就玩笑两句,太像我们生活里奶奶了。她对孙子也有着期盼,将自己祖父的遗物赠给孙子,期望他可以在科举上有所成就。而作文时,仍旧布衣的归有光,大概也是因为觉得有付祖母期望,才会忍不住痛哭吧。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辨人。”这句话,我觉得说的极好。他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最后竟然可以从脚步声判断是谁,可见读书一定不专心。但另外一个侧面,也显示他的率真可爱。我们读太多古人,尤其是宋之后的古人,像是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他把自己童年描写地那叫一个艰苦,把自己说的那叫一个圣人,或许他真的如此刻苦读书,但实在叫人喜欢不起来,有一股酸腐味。而归有光就可爱极了,不过是十来岁的年纪,虽说是束了发,读了圣贤书,但还是忍不住,会对书阁之外的世界充满向往吧,又或许他只是在期盼一段丰盛的餐肴。
       最后那一段,是五年之后续上去的,和前文行文风格已有不同之处。对妻子的怀念只有寥寥几句,却足以勾勒出一个举案齐眉的女子了。她大概是虔诚地崇拜着自己的丈夫的,那个一生未入仕,只有一个小阁子的丈夫。她听他说古人的故事,在他的书桌上学写字,甚至连回娘家都骄傲地对姊妹们讲自己家那项脊轩。回来后还在向他说,我姊妹们都听说我家有阁子,什么是阁子啊?言下之意,不过是,她们都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好夫君。
       只可惜是,花不长红,人不常好,六年之后,妻子便逝去了,只留他常常怀念,昔日萍踪。
       《项脊轩志》的结尾是,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一直有个疑问,这树谁栽的,是他还是妻子。在网上看了别人的分析,从枇杷分析道妻子的死因,表示有足够的理由,树是妻子栽的。也或者就像同桌说的,说不定是两个人一起栽的,这鬼才知道。
       只是我还是一厢情愿,愿意相信,这树是他在妻子死后,一个人默默植下,像是即要埋葬记忆,又是要铭记过往。待到十年踪迹十年心,那树已如荫,他终于可以平淡地想起,曾有那女子,一颗心爱他。
      
  •     读着读着,就哭了……
  •     震川先生
  •     大家之作。读清人的文章,总觉得容易懂,也许是距离比较近的缘故。
  •     墓志铭也算一种文体
  •     儿寒乎,欲食乎?
  •     这是我为朋友代买的一部书。归有光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其文学风格上继司马迁以来唐宋八大家,下开方苞、姚鼐等桐城派散文先河,是继往开来的散文大家!这是一部有志于古文研究学习的朋友不可或缺!
  •     没想到居然是竖排版啊。。。。这回买的高端了,看起来有一定难度了啊
  •     感觉不错,确实质朴有内在的大师,喜欢!书的格调也很古典,满意 !
  •     上海古籍的这套书,值得买,当当上65折已经不错了
  •     内容很好!只是上古的书,重印之后就特别特别不清晰,这样的印刷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     小时候用墓志铭贴练字,如今再看先生为写的墓志铭,字里行间,饱满人生。
  •     除了《项脊轩志》外,其他不读也不妨碍,多数是各种红白喜事贺词或是碑文
  •     震川先生文章被推为明代第一。高中的时候学了《项脊轩志》,喜爱非常,洒洒行笔,深沉的人事际遇之悲寓于其中。后来断断续续我读了一些其他文章,较之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特别是和苏轼的散文相比,则逊色多了。不过亦能在震川文中找到许多笔调洒落,翩翩不群的文段,也是不错的。
  •     如题,上海古籍真的要努力了~~
  •     繁体字,竖排,书的质量很好。
  •     淡淡的叙述
  •     项脊轩志最后一句念起来淡然,但心里寒风乍起,沧海桑田比不过人世变换。
  •     书的内容自是不必说,只是印刷质量很差
  •     不错的书,推荐购买这本
  •     因为爱屋,所以及乌,他的文字一一看下去,都好!
  •     语文从小学读到高中 只有这篇课文我一直记得
    作为选读课文老师没怎么讲,但当初学的时候我也默默读了好多遍
    那句"儿寒乎,欲食乎",还有那未尽祖母期望的悔恨每次都让我有流泪的冲动
    因为这些故事多少都能重叠到我自己身上,这应该也就是为什么我望不了这篇课文吧
  •     这本书还是很值的,内容好,印刷也不错
  •     开篇慢慢细读
  •     路過。
    很喜歡這文章。
  •     速度好快,书很好。很喜欢
  •     很喜欢这套书。
  •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女生对震川先生的项脊轩志情有独钟,尤其是结尾那点睛之笔的庭有枇杷树,那个时候好像很多男同学对那种感情完全无法理解,时隔10年再读到时,突然有那么一瞬间对那种特别的向往那种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庭院生活,也对儿寒乎?欲食乎?有了发自内心的理解。当年震川先生18岁的少年已经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       一夜大雨。
        睡到三四点的时候,突然被雨声吵醒。
        走了困意,从床边的柜子上顺手拿了一本书来。恰恰就是《震川先生集》,原想重新挑一本来着,想了想还是直接翻到了《项脊轩志》。
        初中的时候,正是古文正热的时候,我现在家里的古文书大多都是那个时候买的,好些到现在都没有仔细看过。一面也是静不下心来了,一面也是过了兴头。
        班上有个女生,我记得姓林,不是本地人,常常在一起究着古文古体诗的范儿作文探讨。语文老师是极喜欢我们的,她却不知道,小布丁点儿的孩子能有多大见识,还不外乎是这里看点,那边偷点来的。几首狗屁不通的词,也是琢磨地自己都生厌了。
        中考那一年,恰恰有个学生的古文作文卷得了满分,似乎写的是赤兔马罢,于是我也就跃跃然地在中考卷上作了篇“类古文”。现在已经是完全记不得当时写的什么了,但一想起当时的酸劲儿来,自己都要打几个寒颤。
        直到过了高中,上了大学,偶尔静下来的时候再翻出几篇大家作品来,才会仔细琢磨就中意味。特别是太白的《将进酒》,如今我也变得如一个酒鬼起来了,每逢大醉必在心里大诵先生大作,觉得人生概莫如此,竟没有一点愁苦的东西可以惦记。不过第二天醒来的时候 ,重有苦得不行。身子也苦。
        再前两天的时候,其实想把签名改了,我们家几口子已经好久没在一起吃过饭了。连日介的大雨,直把人也弄的丢了魂一样。《项脊轩志》是高中课本里的固定曲目,是要求背诵的,也是我背下的最快的一片古文。
        人生概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难道真是豪华落尽才能见真淳?若真如此,还不如趁早罢了吧。读最后一句的时候,差点又要掉下泪来了,好像又是高中时光。
        赶紧盖了书,窗外的雨是一刻不可歇。夏梦正清和,是该好梦的。
  •     我很喜欢这文章和这句话。
  •     多是寿词、喜序和书斋庙宇碑文,读一读有名的那几篇也就足以管窥赏味了。
  •       每一次我羡慕他人的幸福或是嫉妒就告诉自己“子曰:见贤者思齐焉,见不贤者而内自省也。”虽然我克己效果收效甚微,我很努力的模仿学习先生的心境那份豁达,阅览群书,偃仰啸歌,对与错是是非非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但与先生相比我这些都显得做作,可见我见贤思齐做得并不好。每一次心里堵得发慌就会提笔抄写,写着写着就释然了,这是种时间的缓解。记得高中时学习《项脊轩志》第一节课老师说这篇文章课后没让背但我要你们背下来,那年老师说他刚好四十岁开始懂得先生写作的心境,当我们也一样老了的时候才明白会吃很多苦,与其他同学抱怨相比我是当时就喜欢这篇文章,老师讲得很仔细我也很认真的听。后来论文指导老师问我最喜欢哪位散文家,我一口便答归有光,忠不过《出师表》孝不过《陈情表》可论情谁也比不上《项脊轩志》,我这个人没有特长,大一介绍时班主任问特长我说我会背着三篇文章,老师说这也算特长,然后问全班确实没人都会背,于是这就成了我的特长。
  •     学过古文,读过古文,独爱归有光的文字。。。
  •     自種湖田供伏臘,萬竿修竹滿牀書。這也是我的夙願。
  •     高中的时候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觉得很喜欢.一冲动就买了<震川文集>,虽然有点贵呢,但想想一本好书也值了.但当拿到书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全是繁体字呢,对于我这样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人确实有些挑战啊,不过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喜欢归有光的朋友,加QQ576882476
  •        “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言有尽而意无穷。先生行文,未言情,情已入骨,不着字句,已深刻人心。后人称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语言之外”。文过美则矫饰,问过华则浮艳,先生为文平易近人,朴素见情。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我想先生知情知己相继离去是寂寞的,古来圣贤皆寂寞。高山流水的知己乘鹤仙去,执手相伴的结发之妻先离而去。先生悲苦的一生更增一笔。
       我想后人触摸先生的字迹,那字字着情的词句,定会含泪相泣,你永远不会独行。
  •     把同事买的书…自己看不懂的…呵呵…
  •     竖版,繁体,无注解。文言阅读水平有限的朋友应慎重购买。
  •     就是冲着震川先生的《项脊轩志》才要买这部集子的。

    而且震川先生为文是唐宋八大家与大明前后七子之间的桥梁(承前启后的人),先生的作文值得学习 朴素自然 言之有物。

    印刷很不错,正文大字 排版很清晰!很棒!
  •     挺喜欢的书,不仅内容还有包装
  •     项脊轩志是我高中最喜欢的一篇古文 归有光文字虽朴实却更为有风韵 本书的序 更为没想到的事周本淳先生所写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虽是老版书,字迹还比较清晰。不错。
  •     颇有情怀,好文一篇。
    当年我也酸过类古文呵。
  •     我最爱的先生!
  •     爱这句话好久了,读起来就有种矜持着思念的感觉
    君子五德--温良恭俭让,大抵温良君子的感情都是含而不露的
    比起我爱你,听这句话才真的让人感动
  •     每次翻开都令我佩服文字之简朴感人。尤其人传出神的好,寥寥数笔余味粘心。
  •     明中叶的文章大家,经典的版本,折扣可以,没的说。
  •     冲着项脊轩志来的
  •     喜欢归有光的小品
  •       都是因为被项脊轩志中的“今已亭亭如盖矣”而感动,才记得震川先生。我估计我想看的应该是上,这本是下,主要是一些传记铭文公文。所以只是大略翻翻跳着看的。私以为语文学古文不应只停留在翻译和中心思想上,文性,人性,才是考量的重头戏。然而不知如今教育如何。
  •     或凭几学书。
    很喜歡這個細節描寫,每每讀到這句,一個溫婉女子趴在案前學寫字的模樣就會展現在我面前。
  •     书挺好,主要是文章好
  •     说来喜欢归有光,也就是高中时候《项脊轩志》的事吧。略略翻了一下,具体不要问我。版本不错的。
  •     经典之作
  •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越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曾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当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去,以手阖门,自语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厅景;人知之者,其谓与?井之蛙何异?”
      余即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楷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两套 一套平装本 一套精装本 内容一样 这套书是平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