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集部 > 玄奘西游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07
ISBN:9787101057041
作者:朱偰
页数:162页

章节摘录

  玄奘在这个寺庙里非常勤奋,学业精进,佛学修养大长。古代寺庙里有辩论的传统,虽然在如今汉地的寺庙中并不典型,但在藏传佛教中,如今的青海甚至内蒙古的喇嘛教寺庙里还保留有这种辩经的传统(北京的雍和宫也有),大家把彼此理解的佛法拿出来辩论,形成一种交锋,然后达到一个共同的理解。玄奘在寺庙里的辩论会中当然是常胜将军,一般人辩不过他。这个时候,寺里有一个酒肉和尚,平时也不好好读书,估计也是鲁智深之流,辩不过玄奘,发急了之后破口大骂,说玄奘是“业畜”,父母也不知,姓名也不知,就来寺里捣乱。  这里的“业”,是由一个梵文字karma而来,指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前世的行为。骂人为“业畜”,就是说你是个前世没有做过善事的畜生,将有恶报。这话骂得非常下流也非常粗鲁,纯粹是因为辩不过玄奘而耍赖,但是这句话无意之间把玄奘的身世这层纸给捅破了。玄奘当然非常惊讶,就哭着去找他的老师法明和尚,那个得道高僧居然也还健在,无奈之下,就把血书拿给玄奘看了,也告诉了玄奘他的身世。  玄奘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但刘洪当时已经当上了江州州主,有权有势,而玄奘只是一个小和尚,他该怎么做,才能为自己的父母报仇呢?  玄奘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就离开了金山寺,悄悄地去到江州衙门,找他的生身母亲温娇。这一天说来也巧,刘洪又出差去了,家里只有他母亲一人。温娇一看来人,简直就是一个再生的陈光蕊,一下就觉得这是自己的骨肉。玄奘又把血书给母亲看了,温娇便基本认定,这就是她当年所生的孩子,母子先抱头痛哭了一番。之后温娇又把玄奘左脚的袜子脱了,一看少一个小脚趾,便更是百分之百地确认了。她对玄奘说,我这里给你两样东西,一个是一只香环(古人戴的一种妆饰物),你带着它到离这儿一千多里的洪州那边,赶紧去看当年留在那里的你的祖母,不知道还在不在人间,要赶快去接她回来。另外,我这儿写了一封信,你赶紧到长安皇城里,金銮殿西边你外公殷开山丞相家,让他禀明唐王,发兵来擒杀刘洪,为你的父亲报仇,把你老娘救出虎口。这里原文是用了一个“老娘”,当然温娇那个时候应该是三十六七岁,还不是老娘,但是她自称“老娘”。  玄奘得了母亲的嘱托,就日夜兼程往北赶,先赶到洪州万花店,客栈的刘小二还在。问起当年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老太太,刘小二答说是有,当年一个状元郎带着新婚娘子当官去了,当时说好把老太太留在这里一段时间,由他代为照看,谁想过了那么久都没人回来,这个老太太后来盘缠也没了,付不起店钱,现在她就住在一口破窑里。玄奘闻听此言,赶紧找到他的祖母。他祖母因为日夜思念儿子,眼睛已经哭瞎了,一听到玄奘的声音,马上就觉得好像是儿子光蕊,伸手把玄奘再摸一遍,也觉五官很像。玄奘当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告诉了祖母,并当场发愿,念经诵咒(古印度有很多这样的咒,可以叫眼睛复明),还用自己的舌尖去舔祖母瞎了的眼睛(按照传统说法,由孝子贤孙去舔瞎了的眼睛往往有奇效),将祖母的眼睛舔得复明。老太太见是自己的孙子,高兴坏了,玄奘把她安顿好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直奔京城。  到了京城相府,温娇当年抛绣球的地方还在,外公也仍然位极人臣。相府门口有警卫守侯,不若万花店来去自如,玄奘遂将母亲交托的信文呈上,说有一个和尚亲戚,要拜见丞相。殷开山正在府中,自忖家里并没有和尚亲戚,说来也巧,温娇的母亲,也就是玄奘的外祖母,前天夜里正巧梦见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托人送信来(在古代,僧人因为要云游四方,所以往往会充当邮差的角色,背着很多信,一路送过去,收信的人家常常会布施一点东西表示谢意,僧人便可以一路求学云游,物质上也有所保障),这时便赶紧请玄奘进来。玄奘就把母亲温娇给他外公殷丞相的信呈上。老人家读罢此信,想到自己乃是堂堂的当朝丞相,把女儿嫁给了一个新科状元去当官,天下居然有胆子那么大的贼,把我女婿杀了抛尸不说,还抢了我的女儿,去当我女婿的官,还一当就是十八年!丞相勃然大怒,第二天就禀明唐王,发兵六万直奔江州去擒拿刘洪。那么喜欢出差的刘洪,这天倒霉不出差,正在家待着,被里应外合抓了个正着,之后又顺带着把李彪也一并擒拿了。

内容概要

作者朱偰先生(1907-1968),字伯商,浙江海盐人。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长子。幼秉家学,精研文史。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人本科学政治。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1932年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归国后,出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1939年10月入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9月,因曾经批评拆毁南京城墙一事,被定为“右派”。“文革”开始,惨遭迫害,于1968年7月含冤辞世。朱偰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在财政、金融、文学、史学、考古诸领域,成就斐然。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第一回  两古国交流文化 三法师跋涉取经第二回  寻名师遍游海内 求大乘立志西行第三回  涉弱水夜渡玉门 过五烽西绝大漠第四回  麴文泰坚留法师 高昌国大开道场第五回  度银山僧众遇盗 陟葱岭法师阻雪第六回  通国书突厥迎玄奘 颁通牒可汗护佛法第七回  入铁门再登帕米尔 寻佛迹南越大雪山第八回  大雪山中积雪迷途 小乘寺里孤灯话旧第九回  越黑岭初入北印度 访圣迹顶礼佛骨城第十回  拜石窟倏见如来影 礼宝树巡行舍利塔第十一回  入石门贤王迎上宾 集王城名僧论大乘第十二回  大森林法师被劫 众豪杰弃邪归正第十三回  越山渡水观光名都 听经问道访师佛国第十四回  戒日王统治五印度 曲女城遍建众伽蓝第十五回  渡恒河玄奘瞻佛迹 筑精舍善施给孤独第十六回  生老病死太子逾城 不生不灭我佛涅槃第十七回  灵山缥缈佛迹难寻 祗园荒凉圣僧流泪第十八回  王舍城开讲瑜伽论 伊烂国途遇野象阵第十九回  顺流而下遍游东天竺 遵海而南远求师子国第二十回  丛林连绵冒暑远征 风涛险恶望洋兴叹第二十一回  阿旃陀玄奘拜石窟 摩腊婆名王修文治第二十二回  故国山河时萦梦寐 大士慈悲指示归途第二十三回  讲大乘折服师子光 论外道义释婆罗门第二十四回  众高僧苦留玄奘 二名王争请法驾第二十五回  戒日王亲迎法师 曲女城大会诸侯第二十六回  说法讲经花雨缤纷 巡游唱道宝象庄严第二十七回  戒日王六开无遮会 玄奘师万里赴归程第二十八回  千山遥隔故国云封 万水迢递归心似箭第二十九回  三登帕米尔万山重叠 夜宿大龙池百鸟飞翔第三十回  逾葱岭法师遇盗 涉山涧大象被溺第三十一回  涉流沙万里归来 回故国百姓欢腾第三十二回  弘福寺安置经像 洛阳宫面陈佛迹第三十三回  集名僧翻译瑜伽论 奉帝旨修撰西域记第三十四回  尊佛法亲制圣教序 隆恩遇敕赐袈裟衣第三十五回  香花宝盖齐集慈恩寺 黄绢青灯遍译贝叶经第三十六回  千古垂典浮图永固 万里传书友谊长存第三十七回  众学士润饰译文 薛夫人舍身受戒第三十八回  赐碑文勒石慈恩寺 迎御书轰动长安城第三十九回  因热追凉法师患病 慎终追远玄奘营葬第四十回  度帝子佛光王受戒 毕译事唐玄奘圆寂

编辑推荐

  玄奘(约600年——约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十三岁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  玄奘死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旧唐书》本传作显庆六年,661年),葬于长安兴教寺(在今西安市南郊)。生平事迹见慧立、彦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由于他的取经活动受人钦佩,使他后来逐渐变为神话中的人物。唐中叶就有关于他的传说,宋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又有《西游记》,使唐僧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作者简介

玄奘,已经成为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史的一个象征。他不仅是一位大宗教家,而且是一位大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大翻译家。因为他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渡过流沙,越过葱岭,跋涉千山万水,去到印度。中间经过十七个寒暑,走遍五印度各国,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手法,根据历史事实,详细描写了玄奘一路所经千山万水,并历经艰险和克服困难的情况,更参考玄奘所经各国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对中世纪时代西域和印度各国作了忠实的描写,讲述了玄奘不平凡的一生。在作者的笔下,玄奘是一个意志坚强且又感情极为丰富的人物:因为感情的丰富,充实了他的宗教信仰;而意志的坚强,则坚定了他的西行决心。就玄奘个人而言,他的信仰佛法,等于现代人的相信真理;他的追求佛法,等于现代人的追求真理。作者描写玄奘,为的就是要描写他“追求真理、尽瘁学术研究的精神,和他冒险牺牲、百折不回的顽强斗争和刚毅的性格”。

图书封面


 玄奘西游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玄奘法师是我甚为崇敬的一位伟人。先前对法师的事迹也多多少少听个大概。只是一直不得机会拜读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直到上上个星期,在图书馆借到朱偰所著的此书,方才对玄奘法师的生平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于作者朱偰此人,我是不曾听闻过的。但看卷首的介绍,发现其系为早年间的大学者,也有过留洋。于是多多少少,心中对此书有了期待。但当我将书读罢,这份期待却化作了满腹的失望之感。首先,作者是个不择不扣的唯物论者,估计是和早年间留过洋有关,所以看他写佛教的东西让人着实不爽。这是局限之一,唯物论的作者注定不会在玄奘西行的种种细节上做过多研究,注定不会在其中很多佛学交流、佛教故事、佛教文化上做过多深入,这点看过书的都知道。最致命的一个局限就是:可以看出作者对佛学就根本没研究。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只是对玄奘西行一事的堆砌。所以纵然有很好的内容,也只能给三星。这本书很少有修辞或扩展的描写,对玄奘西行只着重主线剧情,所有非西行这个客观事实的事物都一笔带过。唯物论贯穿始末。尤记得作者说:“玄奘不知,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远比倾其一生所翻译的佛经价值大的多”(反正是这个意思,我忘了具体是怎么说的了,看到这里我就晕了。。。。。)还有更多细节。比如作者一开始一直用古典小说的格式,在每一话末写诗概括。可只坚持了前几话,好像连5话都没坚持到吧。。就没再写过。很多章节标题也与文章有所相去。反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是我批评,确实如此,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5星,单从语言而言就一般的很。恩好吧。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究其所有,还是推荐此书的,毕竟对玄奘一生主要事迹,介绍的倒也全面。看看还是可以的。不过除玄奘法师的伟大生平之外,作者的叙述不会给人带来感动吧。再次对法师表示深切的敬意。全文完:)~谢谢观赏^_~
  •     《西游记》虽好,看得却是孙悟空,于唐三藏委实没几个人有好印象。在路上他且无能,又迂固得很,不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想要了解玄奘,又啃不动《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那么我便要推荐朱偰先生的这本《玄奘西游记》。(当然,不怕啰嗦的也可以去看百家讲坛的那个。)初读此书,也不免有艰涩忍苦的时候,实在是那些桀屈聱牙的西域地名和难辨东西的地理方位,叫人郁闷。然而到了后段,便渐入高潮,让人忍不住要击节叫好,为什么,玄奘大师实在是一位高人,较之《西游记》中的唐僧,气势上倒是更象《最游记》的三藏,只是不拿枪,也没那么冷心冷面。玄奘在印度时,正是印度佛教的一个兴盛期,佛教派系的斗争以及和婆罗门教的斗争都很激烈,动不动就要斗法。说到斗法,《西游记》里有变法斗三仙,虽然主打的还是孙悟空,但一象没有什么能耐的唐僧总算也表现了一回,“为师的我最会坐禅了。”后来在坐禅上唐僧果然不输妖怪。不过就这点本事实在不象大师,渡化众人才是法师的本业,玄奘法师满腹经学,辩才过人,这才是真本事。而就斗法而言,只有一点和变法斗三仙一样,就是输了的可会跟虎力大仙一样,掉脑袋哦。朱偰先生的这一段写得委实胜过武侠小说,只是比试的方法似乎比较类似今日论坛上拍砖。且看:“这是有一位婆罗门教徒‘顺世外道’,不信大乘教义,根据婆罗门教的道理,来求论难,写了四十条教义,亲自前来,悬于那兰陀寺门上,理直气壮地扬言道:‘若有能破的一条的,我愿意斩首相谢。’一连挂了数天,无人出应。玄奘得知,取下四十条教义,加以撕毁。‘顺势外道’大怒,问道:‘你是什么人,敢撕毁我的教义?’玄奘道:‘我是摩诃支那国玄奘法师。……”嗬嗬,可不就是来踢道场的?而且端的是拿首级作押,实乃当时的风气使然。玄奘这厢就把顺世外道延入寺中,动天说地,好一番教导,把外道说得心悦诚服。“遂站起来谢道:‘我现在认输了,既然有约在先,愿意听凭发落。’”玄奘法师自然没有要他性命,而是宽宏为本,要他皈依自己做了弟子。此乃一件小事。更大的一场斗法乃是缘起戒日王。五印度盟主戒日王崇仰佛法,又信大乘论,不料他东征的时候被小乘信徒取笑了一番,原因是当时一个婆罗门教徒写了《破大乘论》七百颂,大大的鼓舞了小乘信众的信心,便拿来挑战戒日王。戒日王自己辩不过,说那是因为“你们未见大乘诸师”,等我派高手来了,你们就知道害怕了!小乘僧徒非常自信,要求一辩高下,戒日王当下就发电报给那兰陀寺的戒贤,要他立刻派高手来援阵。但是等戒贤指定了玄奘等代表后,戒日王战事吃紧,暂时按下了。这段时间玄奘便把那部七百颂的《破大乘论》的反动言论拿来研究,为了知己知彼,他还向新收的“顺世外道”虚心求教,究习其中奥义,终于练成了独孤九剑,一把就抛出了一千六百颂的超级砖头《破恶见论》,所谓抛砖未必为引玉,只看谁能砸死谁。重量级板砖一出,大乘信徒也腰杆挺直,不在话下。后来戒日王出征回来,终于见到了玄奘,讨读了他的《破恶见论》,非常兴奋,马上要求召开大法会,非要把自己的面子挣足不可,这就是印度史上的一大盛事“曲女城大会”。不但玄奘在大会上登坛讲经,破除异见,戒日王还把《破恶见论》也挂在会场门口,按惯例又是:“若其间有一个字站不住能驳倒的,当斩首相谢。”好生凶险。幸亏玄奘是货真价实的决定高手,口若悬河地连讲了十八天,愣是没人敢出来驳他。因此戒日王大获全胜,其得意可想而知。这一段看得在下的非常热血沸腾,如果当时有网络,玄奘大师还不知道会造个什么场面,十有八九拍遍天下无敌手。敬佩敬佩。回到书上来,后面还有好几段故事也是绚丽动人。比如玄奘东归时,和戒日王、鸠摩罗王好不容易挥泪而别。玄奘怀着留恋之情前行,才五天忽见一批人马追来,不料竟是两位国王,因为不忍分别,想到从此以后犹如隔世,便又轻骑追来,三人再次握手言别,其中依依之情令人动容。玄奘归国后得到唐太宗的盛情迎接,而且一直极受唐王室的敬重。他初回国时的往弘福寺安置经卷和佛像,以及后来搬迁到大慈恩寺,都成了当时长安城的盛事。轰动一时,观看的人山人海,“一路之上,到处珠佩流音,满街金花散彩,过了一队,又是一队,参加游行的人,个个精神抖擞;看热闹的人,人人情绪兴奋……但见香烟四合,瑞霭氤氲,梵呗震耳,鼓乐喧天……散花礼佛,大众和南,僧俗围绕,都来参拜。……”想见这种不世之盛况,的确令人心荡神摇。有如亲见当日,那香衣云鬓,车马如流的游行队伍怎样喧嚣夺人地从长安街上走过;又有如亲见那繁华胜景在历史的背影中渐渐远去,渐渐消失,最终化作这纸页上的一抹残像。盛极而衰,诸行无常。无论绝世高人玄奘法师,还是印度佛国,或者初唐盛世,都不过是一抹尘烟,且消且散。此处的读书人因此才要合书三叹,唏嘘不已呀。我生尘世,渺若青烟。无常之境,不着一言。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朱偰 -------这样的名字还有多少?朱偰(1907年4月15日—1968年7月15日),浙江海盐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朱希祖之子;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向政府提出意见,加以制止;先生因勇敢保护了明城墙,而招致被错误的打成“右派”并撤销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朱偰先生遭受更大的迫害,终至于1968年含冤而死;著有《金陵古迹名胜影集》、《玄奘西游记》。看到着的人物简介,我常常想到,一个人努力学习,到底可以取得多少成就。
  •     考据严密,叙事动人!2016-3-1
  •     我买的书拿到后,书很脏还有手印不像是新书。
  •     朱偰出身于浙江海盐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长子。朱偰自幼受庭训,精研文史,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1919年入北京第四中学学德文,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入本科读政治,以史学为辅科,1929年毕业赴德国入柏林大学攻经济,兼修历史、哲学。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编审,年方25岁,讲授财政学、世界经济、经济名著选读等课。次年任系主任,增聘武育干、厉德寅、余精一、雍家源、刘南溟任教。对当时我国废银元实行纸币制、反洋货倾销、关税自主问题等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从此名声鹊起,并使中大经济系大负时誉。
  •     还原人物历史真实的书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一个坚韧、执着的伟大学者的求知历程。
  •     作者貌似是在记流水帐,而不是在写游记!!
  •     自从看了百家讲坛上讲的关于玄奘西游后就对玄奘的壮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没有任何犹豫就购买了下来,几日来仔细阅读,果然你本难得的好书,对玄奘的精神意志大为钦佩,对中印两国的交流之早叹为观止,结合此书反思自己,勉励自己!
  •     很有意思
  •     完全是一部流水帐似的东西,文字也很幼稚,似戏说非戏说,似史学非史学
  •     书不错,值得一买。当当网的服务还要改进,我这次收的书还有不干净的。
  •     朱锲先生的文字虽然平淡无奇,但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玄奘。为玄奘法师的坚韧不拔、智者无畏、好学不倦的精神与操守所震撼,这就是我们中华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留学生,不仅取得了真才实学,彪炳史册,精神更是照耀千古,如今社会上,乃至全世界的学术都存在浮夸功利的风气,能有几人能真正的宁静至远、心无旁骛的为理想贡献一生呢?作为新时代的留学生,真是自叹不如!壮哉伟哉,玄奘!
  •     蛮有趣的,玄奘简直自带圣光。大唐西域记的白话缩写本?是不是完全可以当它的的注释?等我踏实点的时候再去啃那本吧。
  •     老先生的功力深啊,举重若轻.
  •     其实....我想借的是...【大唐西域记】...在图书馆忘记名字了...跪...不过都借了还是读完了
  •     “强大+专注”的内心,才是真正的牛逼。
  •     作者因为反对拆毁南京城墙,被划为右派,1968年含冤辞世。
  •     真好看呀!
  •     很喜欢朱偰先生的娓娓道来,书写得很好,很流畅,很容易理解。书本中那个年代的影子,但是瑕不掩瑜,值得一读。
  •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开山之作。
  •     他是真正去“西游”的人,他是真正对佛学充满了渴望的人,他是真正为了人生的目标而不牺一切去完成的,他是真正的学者,他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     丝绸之路研究
  •     书还算好,但太学术了一点
  •     一本简述玄奘法师取经、译经的好书,全文流畅、朴实,虽间有个人见解,但不失客观通畅。读完,感动不已,一为大师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念,二位高僧广布真理度众生的高尚品格;现在的文词优美、寓意深刻、顾及凡人身心醒悟的佛经是经前人艰辛万苦所得,我辈有幸。一千四百年并隔不断真理的心心相印,读此书仿佛与法师共优共乐,合本后仍心续感动,是为推荐之因。
  •     知道玄奘就是通过《西游记》,亲历大雁塔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通过钱文忠领悟了玄奘的精神,通过这部传记感动之余,唯有佩服玄奘法师的执着!为了取得真经,其实就是让中国人真正认识佛经,无偏差的认识佛经,玄奘法师的功劳是巨大的。取经路途艰险异常,关键当时唐朝不允许私自外出交流,很为玄奘的决心感动,每每在危机时刻,玄奘执着的那颗心感动了上天,让他坦然面对所有的困境,也正是这份坦然,玄奘才可能用自己的智慧度过这艰难险阻。在求学过程中,玄奘对所有的知识都是抱着取舍的态度去领悟,所以他才能够参透很多常人难以领悟的知识。同时,对待自己老师,绝对不是盲从,而是以一种辩证思维去看待自己老师,所以他才能在那烂陀寺学习后,依然外出去别的地方继续求学,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这些的确值得借鉴。回归后,玄奘就开始致力自己的翻译工作,因为这是实现外出求学目的的唯一途径,废寝忘食,一丝不苟是这段时间玄奘真实写照。即便自己已经迈入高龄,依然如此,志向不改,这些来自于什么?还是那份执着。读这本书,最为感动的是玄奘的执着,最为惊叹的还是他的执着,最为称赞的还是那份执着,最为学习仍然是执着。玄奘大法师留下除了那些不朽的佛学著作外,那么剩下的就是他的那份精神,曾经为人神都为之动容的执着精神。缅怀大师,精神永存!
  •     西游记的电视剧经典,玄奘其人并不知,上次看过电视的百家讲谈,图文解说此人的一生,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看到当当网有此书,就购了下了来,为了事平日时常翻阅,提醒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
  •     很好写的,让我们看到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不是西游记的唐僧。美美玄奘走投无路时都有佛祖僻宥,托梦于他给他指引。而我似乎流浪时,时时拜佛却不得其保佑,看来无缘啊
  •     好书,与佛家相关语,自是难免有夸张的地方,不是什么缺点。历史上真正的唐玄奘。
  •     作者写玄奘,如陈垣先生治宗教,不涉义理,只关史事,而且化繁为简,以小说形式将玄奘法师的精神传递得栩栩如生。可惜作者以舍身成仁的魄力来写这部书后不久,真的便被打入另册,含冤辞世。
  •     很好的书,装帧很好
  •     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美好的体验。对于了解隋唐亚洲版图和历史有一定帮助。自助者天助,玄奘的人生充满了忠实和奇遇。高昌国,流沙河,异域风情,美不可言。为了看黄《大唐玄奘》做的准备,不过撇去电影,还是不枉一看。
  •     玄奘如此伟大的故事竟然写得寡然无味!
  •     为电影做功课。
  •     无论是小说《西游记》里那个迂腐、冷漠、圆滑、道貌岸然的唐僧,还是央视电视剧里那个粉面、弱不禁分、喜欢坐而论道的唐僧,都跟历史上这个真实存在过的、有血有肉、以一己之力完成旷古未有之奇迹的玄奘有着天壤之别。以至于真实的玄奘,反被湮没,成为一个滑稽的符号。这才是最让人哭笑不得的。
  •     不错,比起另一个版本,更加有文学气息
  •     行文太朴实了
  •     玄奘精神鼓舞人心,本书作者的劳动也很值得敬佩。
  •     值得一看.古人讲成大事者,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确实如此!
  •     一个执着追求的人!读完后真的很感动!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是唯一的,同作为人的我都为你感到骄傲!
  •     在看大唐西域记之前先偷懒看一下小书,嗯。以及这画风完全扭转了我对朱偰的印象啊……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7月8日捐赠
  •     让我有读《玄奘西游记》的冲动来自《西游记》这本书,我个人意见是:太假了。因此我迫切想知道真正的“西行”,了解真正的历史。这本书写的很好,还大量的收录了一些图片,我很喜欢这种不是文原文,但有这种色彩的历史书。
  •     好书,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