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国学普及读物 > 孟子旁通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08
ISBN:9787309016970
作者:南怀瑾
页数:4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样还不算什么,等他到了家以后,更难堪的是他太太正在织布,看到他回来的那副落魄相,当着家人的面,也没有勇气来迎接他,再谈不到慰问了,只是仍然不停地做她手里的工作,摆出一副冷漠的态度。他的嫂嫂们,当然不会问他吃过饭没有,根本是见如不见,相应不理的样子,哪里还肯为他到厨房去做饭呢?那个时候,是宗法社会的大家庭制,他的老婆要看嫂嫂们的风向,嫂嫂们又要看着一家之主的公公和婆婆怎么办。结果呢?他的父母看了他那副样子,一句话也不和他讲。你想,他在这种情形之下,这个面子怎么办呢? 苏秦到底是了不起的青年。年轻的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在原文上是怎样记载呢?他遭遇到这种情形,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叹一口气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你看,这是一种什么胸襟!什么器度!他对于目前周围的情形,一点都不迁怒怨恨到别人身上去,只是深自反省自责,认为他的太太、嫂嫂、父母等人对待他这种情形,都是他自己的不是、无能,并没有埋怨他们的冷淡,更不会借酒浇愁,要打人、要揍人! 还有一点要注意,苏秦的老婆,尽管当时对他的态度上很冷淡,可是并没有像周代的姜太公、汉代的朱买臣两个人的太太那样,因为嫌他穷,嫌他没有出息,就要求离婚而去了。姜太公、朱买臣后来得志了,同样情形,他两个人的太太都要求回来,结果都遭拒绝了。所谓“覆水难收”,就是在朱买臣这节故事里引用的话。至于苏秦的太太,有没有在背地里鼓励他,帮助他,像历史上许多贤妻良母那样作法,因为无明文记载,就无法查证了。这是顺便对年轻女同学们提出注意的事,请勿见怪。 其实,苏秦的这种遭遇,并不特别,古今中外的人情,大体上都同一例。我所谓大体,当然不是说社会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的。假如我们把历史上许多成功成名人物,在他艰难曲折的阶段,都搜罗来做一番研究,你便可以看出社会的人际状况,大概都是如此,反而觉得见怪不怪了。如果自己认识不够,非常介意这种反面的情况,便会产生愤世嫉俗等等变态心理。甚至无论你日后有成就没有成就,对人对社会,很可能形成一种仇恨的偏差心理。 我们随便提一点大家所熟知的历史经验,在所谓读书人的文化界中,让我们看看唐代元稹的三首悼亡诗,充分透露出少年落魄时代的痛苦。“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元稹的名句,也是古今中外多少人共有的哀鸣。 此外,如韩信没有得志以前,不但要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而且饥饿时,想吃一口饭都不容易,没有人理他,结果只有一个不知姓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怜他的遭遇,把自己带出来的饭包施舍给他,让他吃了一餐饱饭。

前言

在讲过《论语》以后,又引起大家研究《孟子》的兴趣,希望再讲《孟子》。其实,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我是很肤浅的,过去所讲的《论语》,也只是为了时代的需要,东拉西扯地讲了一大堆废话,想不到大家还很爱好,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新旧文化交流互变的冲击时代,只好采取配合时代趋势的方法来研究。我也只是提出个人的看法,贡献大家作参考。至于怎样去深入,自古以来,关于《孟子》的著述非常多,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努力去探讨、去寻求。    提到《孟子》这部书,也是非常有趣的。当我还在童蒙的时代,等于现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期,就开始接受家庭和老师的督促,要读《孟子》了。那时候读书,还要背诵得来,老师每天教一节,明天就要站在老师的前面一字一句地朗朗背诵上口,要背得很清楚很熟悉,不能有错,错了要受罚,甚至用戒方打手心。当时并不注意内容的讲解,只要认得字,读得来,背得清楚。这一节背好了,老师再教第二节。    这里有一点要顺便说明的,这也是历史时代转化演变的资料,就中国文化史的演变来看,虽说是小事情,却有关大题目。我们那个时代,还承受清朝末年的遗风,社会是旧式的社会,是典型的古老农村社会。印刷还不发达。《孟子》啊,《论语》啊,也有一辛一辛分开来卖,并不一定要买全部的书。记得我在开始读《孟子》的时候,是先读《离娄》这一篇的。    我们那时代称呼老师叫“先生”,并不叫老师。学工学商的老师叫师父,也不叫老师。戒方就是上古时代所谓的“夏楚”,是老师们处罚学生的鞭笞。这种处罚很有用处,说句良心话,现在想起来,还蛮可爱的,并不像现代人所说的那样可怕,更不会有什么妨害自尊心等等麻烦的副作用。当然,这些道理很难讲,只能说古今时代不同,思想、教育、观念等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过去历史上无论是哪方面的成功人物,差不多都经历过戒方式的严格教育,可是并没有妨碍他们的伟大成就和伟大人格。对吗?当然,过分的体罚我也是不赞成的。    我们在童年时代,开始读《孟子》的时候,所有的内容,讲解的要点,究竟是说些什么?老实说,都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教我的老师,也是当时的名儒,在前清有功名,后来还受清廷的保送,出过洋,到过日本留学。我们是请他到家里教书,管吃管住,对他恭恭敬敬。那种家庭教师,在清代,就叫做“西席先生”。大体说来,实在还不错。至少,在受到尊敬方面,比现在好得太多了。可是他教我们读《孟子》时,也是不大详细讲解。我呢?当小孩的时候,读书也不太用心,正好引用陶渊明先生的话来遮羞,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    当时的老师、宿儒和大人们都说,在前清要考功名,非熟读此书——《孟子》不可。当然四书都要读熟,不过,无论考不考功名,文章要作得好,便要熟读《孟子》。什么“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韩愈啊!柳宗元啊!苏东坡啊!他们都是从《孟子》的文章里钻出来,才有那样伟大的成就。当然喔!什么莎士比亚啊!培根啊!叔本华啊!与孟子并不相干。因为那个时候的大人先生们,嘴里或笔下引用的名言,大多是这些传统文化中大儒名人的话。若是现在如此引用,便成落伍。只有引用莎士比亚他们,才算时髦。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是代沟的关系,只能说是古今中外、新旧文化沟通时期的衔接现象而已。    后来我们进了洋学堂——就是现代化的学校,正碰上“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推翻旧文化,几乎是举国若狂,大家跟着闹了一段短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旧文学,一再吵着要废除。慢慢地,我们这些基本上从旧式教育出身的,对这些书本,也渐渐地淡漠起来。    不过,凡事若是从童子功开始学的,始终很难忘情的,尽管时代不同,在思想观念的领域里,它的确占了很牢固、很重要的席位。可是后来的新教育、新课本,由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到现在,我发现仍然没有完全离开过旧文化。尤其是《孟子》,几乎每一级学校里的国文课本,都要选上几段重要的文章。青年人尽管不重视,但对孟子的文章还是读过,反感归反感,读还是要读。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保持历史文化于不堕。现在面对这么多的先生们,由我来讲《孟子》,实在有点战战兢兢,不大好意思,这真叫作“班门弄斧”,当着内行耍外行,自耍活宝。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生为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正当东西方文化潮流交互撞击的时代,从个人到家庭,自各阶层的社会到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内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状态中,度过漫长的岁月。因此在进退失据的现实环境中,由触觉而发生感想,由烦恼而退居反省,再自周遍寻思,周遍观察,然后可知在时空对待中所产生的变异,只是现象的不同,而天地还是照旧的天地,人物还是照旧的人物,生存的原则并没有变;所变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在行路中而迷途,因为人为的方向而似有迷惑,其实,真际无方,本自不迷。如果逐物迷方,必然会千回百叠,永远在纷纭混乱中忙得团团而转,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适从。    我是中国人,当然随着这一时代东方的中国文化命运一样,似乎是真的迷失了方向,也曾一度跟着人们向西方文化去摸索,几乎忘了我是立足在本地方分上的一个生命,而自迷方向。《周易·序卦》说:“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我们自己的文化,因几千年来的穷大而一时失去了本分的立足点,因此而需要乞求外来的文明以自济困溺,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这是势所难免的事实。然而一旦自知久旅他方而无以自容于天地之间,那便须知机知时而反求诸己,唤醒国魂,洗心革面以求自立自强之道。正因为如此的心情,有些西方的朋友和学生们,都认为我是顽固的推崇东方文化的倔强分子,虽有许多欧美的友人们,屡加邀请旅外讲学而始终懒得离开国门一步。其实,我自认为并无偏见,只是情有所钟,安土重迁而已。同时,我也正在忠告西方的朋友们,应该各自反求诸己,重振西方哲学、宗教的固有精神文化,以济助物质文明的不足,才是正理。    至于我个人的一生,早已算过八字命运———“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每常自己譬解,犹如古老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白头宫女,闲话古今,徒添许多罗嗦而已。有两首古人的诗,恰好用作自我的写照。第一首唐人张方平的宫词:“竟日残莺伴妄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诗中所写是一只飘残零落的小黄莺,一天到晚陪伴着一个孤单的白头宫女,凄凄凉凉地自在悲啼,毫无目的地怆然独立,恰如我自况的情景。偶尔开帘外望,眼前尽是萋迷芳革,一片茫然,有时忽然吹过一阵东风,却见那些随风飘荡的千条杨柳,也都是任运流转,向西飘去。第二首是唐末洞山良价禅师的诗偈:“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这首诗也正好犹如我的现状,长年累月抱残守缺,滥竽充数,侈谈中国文化,其实,学无所成,语无伦次,只是心怀故国,俨如泣血的杜鹃一样,“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如此而已。每念及此,总是沓然自失,洒然自笑不已。    但是人生的旅程,往往有不期然而然的际遇,孟子曾经说过人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在你多方接触社会各层面的经验中,就会容易体会到孟老夫子的话,并非向壁虚构,确是历练过来的至理名言。当在一九七五年,我因应邀讲完一部《论语》之后(事见《论语别裁》前言),由蔡策先生悉心记录,复受社会各阶层的偏爱,怂恿排版出书。但我自知所讲的内容,既非正统的汉、唐、宋儒的学术思想,又非现代新儒家的理路,到底只是因应时代潮流的乱谈,属于旁门左道,不堪入流,因此便定名叫它《论语别裁》,以免混淆视听,惑乱后学。谁知出书以后,却受到广大读者的爱好,接连出了十二版,实在弥增惶恐,生怕误人。因为徒手杀人,罪不过抵死而已,如果以学问误人,便是找人慧命,万死不足以辞其咎。此所以在我们固有文化的传统中,学者有毕生不愿著书,或者穷一生学力,只肯极其谨严地写几篇足以传世的文章而已。这就是以往中国文化人的精诚,当然不如我们现代一样,著作等身,妄自称尊的作风。

内容概要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1]。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表示赞许[2]。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2]。《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2]。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于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逝世。

书籍目录

春秋无义战
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
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
处世的哲学问题
苏秦与孟子的时代
秦皇霸业的蓝图
苏秦的还乡
千古人情的嘴脸
苏秦成功的秘诀
王霸互用的失败
《阴符经》的启示
图取个人权利
佩六国相印的显赫时期
苏秦的书生本色
苏秦的义利之辨
生死之谜
经史合参
梁惠王的先世
商鞅和梁惠王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与孟叟
司马迁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观点
义利之辨
何能不讲利
玩弄仁义的权智
孟子思想被夹缠不清
玩物丧志
阿房宫与秦始皇
《三辅黄图》
迷楼与隋炀帝
艮岳与宋徽宗
颐和园与清末
凤阁龙楼与李后主
《清明上河图》的背面
不违农时
乱世流亡图的文学
二郎神和都江堰
杀人和吃人的譬喻
梁惠王念苦经
仁政之道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也是相法
天下定于一
孟子与苏秦的对照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战国策》原文
苏秦的权谋
孟子的机锋转语
定于一
儒道同源的一统天下
仁爱的推广
齐宣王不像屠户
行为心理
对牛谈心
政治领导者的病态心理
孟子的行为心理学
权能问题
世上无如人欲险
梦似人生
齐国富强的素描
缘木求鱼
经济和政治
为而不有的农民
生民何计乐樵苏
不敢为天下先的后儒
梁惠王章句下
讲究礼乐的治道
音乐的今昔观
林园与治道
外交策略――大小之间
大勇定天下
为强国而改服制――赵武灵王
秦武王的任力好勇
项羽和刘邦
墨子谈勇
雪宫论政
什么明堂
寡人好货
《货殖列传》的一斑
历史社会演变的趋势
经济、文化、道德的连锁关系
寡人好色
丑与美
色字诗话的插曲
有关王昭君案外的评语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伤
杨贵妃的翻案语
再说寡人好色的公案
人事行政
高明柔克
孙嘉淦《三习一弊疏》
世臣巨族门第之见
派系党祸之争
民主难,法治也不易
对圣人怀疑的趣话
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论
攀龙附凤――读书人的通路
唐代选举的进士
齐燕之战――历史战略的经验
孟子终生奉母教
孟子的策略――规之以正
苏秦口辩轻取十城
燕齐之战
苏代评论齐土
仁将――曹彬
仁义的实质与权谋
孟子在魏齐的外一章
齐宣王的风格
朝中文武多才士
赞美词与利害关系
贫贱骄人
滑稽大师――淳于鬃
齐宣王开战国养士之风
特立独行于滔滔浊世的孟子
吏民千古两相妨
历史政治上的因果
君道与臣节
历史上的基层政策
作官莫作怪
两大之间难为小
人贵自立
孟子论立身出处的原则
附录: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编辑推荐

《孟子旁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图书封面


 孟子旁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我想筒子们都没注意这一点吧,南老的书很多都是写着“南怀瑾 著述”而非“南怀瑾 著”。别看只差一个字,意思差远了。著述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讲课的纪录啊,就是南老先生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然后学生们整理出来的讲课纪录,一开始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著作。讲课要是古板,那还有人去听嘛?百家讲坛这么受欢迎也就是这个原因。筒子们可以去对比一下《禅海蠡测》这本书,上头就是写的“南怀瑾 著”,拿这部书对比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南老自己动笔写的书完全不像“著述”系列书的那种风格。原因很简单,一边是自己写的,一边是上课时讲课录音的纪录。
  •     盯着家里的书架,不知道有什么可读的,发现了好友曾经留下来的南怀瑾《孟子旁通》,非常合眼缘。读了几句,欲罢不能。因为跟暑假里所思考的问题有很大关联。例如,为人和处世,例如是否还要做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总想着可以从南生那里找到秘籍,后来发现并没有秘籍。只是读完后有些失落,转而读《庄子諵译》舒坦多了。
  •     寒假回家重新翻了翻,作为给不读古籍的年轻人做个入门指引,随便聊聊中国古代文化轶事还行,毕竟南老先生的优点是随和轻松,读起来压力比较小。但是《孟子旁通》这本书跑题跑得太厉害,对孟子原书思想的阐述在书里反而占不到主要地位,都被东扯西拉的故事给搅和了,要想正儿八经的当《孟子》的入门书看还有点不够格。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研究国学的专家,对于南怀瑾有异词。但南怀瑾用文史杂合的方法来解说孟子,毕竟非常有趣,有也很深的淑世情怀。他自嘲地解说自己的文化情怀说“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大为为中国文化唱挽之深意。这本书亦欲亦雅,值得一读。
  •     跟大师品读亚圣的文章
  •     好书。
  •     【2014.12.31-2015.01.09】 。去年年初看完了论语别载,今年看了孟子旁通。南师写的非常生动,整本书扣合着旁通,旁征博引,通过古今各个年代同类故事的例句,让人很容易理解了孟子的理论。更是展现了一个书生气质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孟子形象。因此对孔孟理论有了一个梗概的了解。
  •     只通了梁惠王上下,本该减一星。拉拉杂杂,一贯地闲篇儿不少,感慨颇多,偶尔过度阐释。所谓经史合参,就是脑补掺入《战国策》和《史记》。南国师避而不谈告子上,也就难懂真孟子。他的讲解浅显而隔膜。他估计也不了解《竹书纪年》。但人家都承认自己外行了,还是放过他老人家吧。
  •     智慧圣人传奇仁爱故事
  •     昨天收到的书 很喜欢南怀瑾的文字 决定要收藏他的所有书籍
  •     有趣。
  •     只讲了梁惠王章,不过于我也就够了,反正对孟子兴趣不太大。PS:这本书只是快速浏览,没有仔细读,实在对孟子无感...
  •     读了好几个月,结果还是囫囵吞枣~~~~
  •     孟子思辨的厉害之处在于会打太极。老祖宗的东西得能背诵才行,以后在文化圈混,吹牛逼说自己是孟子传人也不至于脸红。
  •     经史参合,旁枝逸出,果然是旁通,经常跑题
  •     国学入门
  •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     惨在自己还毫无基础的时候就开始看南怀瑾了,这会造成大伤害,但偏偏他们这些人的东西正是面向毫无基础的大众的
  •     著述果然是满嘴跑火车,看着很有意思,特别喜欢非常好的系列书。
  •     亚圣之所以为圣。中华文化复兴需向古人借智慧。
  •     可愛之書
  •     虽然还没读完,但因为是仔细的研读,所以慢。其实,南老是把孟子放在当时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横向和纵向来比较孟子所以为“亚圣”。如果不是博览群书、如果不是登高远望,则没有这样的透彻。我们没有读很多的历史书,但只要看了此书,相当读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对孔孟会有全新的理解。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读。其他南老的书还没时间研读,不好发表意见。
  •     大赞南师,大赞孟子,苏秦、梁惠王等人也很抢戏。
  •     印刷质量很好,字体也比较大。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中,这个版本的读起来很舒服。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内容虽然杂,但是初学者做一个背景概览式的材料还是不错的。
  •     温文尔雅,能容,能恕。胸怀天下,只心,只身。
  •     泛读。纯粹是为了应付学校关于孟子的读后感。
  •     正在看,南怀瑾写的书都不错,很耐看。
  •     南怀瑾先生讲得道理很透彻!我喜欢看他的书~
  •     买了两本一样的,先看的其他的,最后才看的孟子与梁惠王
  •     喜欢南怀瑾系列
  •     本书是去年11月份在当当网购买的,今年1月19日我去亲戚家,捎带了这本书,今天已经是23日了,我抽空把它看完了。仅仅是看,并没有像以前读书那样,随手做读书笔记。南怀瑾的书,是很有文化底蕴的。我买了他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其中《论语别裁》,我一直在认真阅读,目前读到第二册。而《老子他说》,目前还没开始读。这本《孟子旁通》,并不是单纯翻译《孟子》,而是联系战国史料、纵横交织,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孟子。在讲孟子之前,南怀瑾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和孟子同时代的苏秦的故事。苏秦和孟子,都是战国末期的人,苏秦是纵横家,而孟子是思想家。苏秦看到的是当下的、眼前的、细小的利益,正是凭借着这点儿,苏秦才得以“佩六国相印”;而孟子,他的思想是长远的、宏大的,但是梁惠王、齐宣王他们,根本看不到这些,于是,孟子在政治上就十分失意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孟子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南怀瑾结合《孟子》,对政治、哲学和人生等问题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南怀瑾是国学大师,他现在还健在,老人已经快九十岁了,在台湾。他是在解放战争期间,迁到台湾的。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举的现代的例子,也就是七十年代台湾地区的例子。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的台湾,普通家庭有电视,有冷气,上大学的学生,和现在中国大陆的大学生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虽然是三十年前的书,现在读起来,也是有很多同感的。我们再来说孟子。之前我只知道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然而并不知道,孟子在仁、义之下,也是一位务实主义者。他赞同“仓廪实而知荣辱”的观点,他主张先让百姓衣食无忧,再施行自己的仁政策略,其实这本身也是仁政策略的体现。用句现代话来说,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孟子的义利观,是我所赞同的。他看到的是大义大利,而不是小义小利。义和利,是一对儿矛盾。但是,义和利,如果大到正无穷,比如为国为民、长远之计,那么,这个时侯的义和利,就是合二为一的了。反之,义和利如果小到负无穷,那么它们也是合二为一了。孟子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是在短时间之内,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的。我想,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所读古书的领悟,也会逐渐加强吧。遗憾的是,本书仅仅介绍了《孟子》七章中的,梁惠王上和梁惠王下,孟子的思想,能不能概括在这两个篇章中,这是需要大家在总结之后再下定论的。本书,有几处标点错误,比如说,连续出了2个逗号。我随便假设一个,“感谢您与大家分享您对一本书的感受,,在您发表评论之前,,请注意以下几点”这种问题是排版印刷的责任。当当网送来的书,质量还是不错的。好了,我也打了一千多个字儿了,不管我写的好不好,都是读书人嘛,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好。
  •     南怀瑾的书,值得细看反复看
  •     南老的书,虽然书名很谦卑,《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庄子諵譁》,《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但都极具启发性,值得一读再读。
  •     这个学期遇见了一个很好的国学老师,很喜欢,但由于太过于懒惰,只是在课上听讲,课下都没有认真看过国学类的书,实不是一个好学生所为,居其位,不谋其职,深感惭愧。为了考国学,去读书馆找资料,无意间看到这本书,翻翻便被它风趣幽默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先生思想之博大深广,旁征博引都那么自然。内容轻松,读起来也没什么压力,受益颇多。
  •     刚看完出世间上上法之奥义精深的《楞伽经》,再看这世间法,简直是so easy啊!和《论语》中还讲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不同,本书基本都在讲王道,与我等平头百姓似无多大关系。不过南师的经史合参旁征博引还是颇有料的,也算开卷有益了。
  •     读孟子最好把这书也读读,
  •     经典著作,大师讲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很好。
  •     幽默风趣、见解深刻,经史参合、古今参合,足见南师学问之严谨、只是之广播,是了解国学了解孟子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     正在读呢,先生从作者的生活年代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讲起,再结合其他著作的相同事件,容易理解!
  •     生动形象的孟子
  •     对于书,还是要看读者的喜好。我辈尚没资格评价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但喜欢南先生书的人一定会认为非常好。
  •     这六本书,我读的是东方出版社套装版,一共有三册,包含了三本书,可惜豆瓣上还找不到这个版本的信息。
  •     想把南先生的这类书都读一读
  •     南怀瑾大师的书让我这个不怎么爱看书的人都爱不释手,看完几本都非常的受益,强烈推荐读读大师的书。
  •     基本上,南大师的书全是上课时候的记录,并非是南大师的手著,但是,字里行间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自如让人不得不敬仰,这本旁通,虽然没有怎么讲孟子,可是,我们还是对孟子感兴趣了,而且也对孟子的理论,时代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
  •     喜欢南怀瑾先生的书,开智慧。
  •     实践不了的大道,只是纸上谈兵。
  •     南老的书不用说了,我个人的指路明灯!!!
    台湾古国治老师《完整人格塑造与亲子教育》与《认知自我,自我认知》课,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想亲近古老师的朋友们请请登陆新浪“古国治”博客了解。
  •     南先生的书百看不厌!
  •     简单生动,配合原文来看,是很好的背景资料,值得
  •     南怀瑾大师的经典,解读得太精辟。
  •     理解了孟子一点,还不够。
  •     2014
  •     经史合参,顿开茅塞,善哉善哉!
  •     《孟子》一共七章,该书只是对第一章即《梁惠王》的讲解,不过内容很好,南老旁征博引,使经史融为一炉,值得一看!
  •     内容不评论了,印刷、纸张都一般。字够大,大概四号。应该先把《孟子》通读再来读本书更好,否则如同雾里看花。
  •     大学时候就开始看的书
  •     孟子偏重于治国之道,比论语偏向于具体的政治家。当然,其中为人的道理一脉相承。文字的确优美上乘
  •     “二年级”让我开眼了许多,把那个至一的世界能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然我的世界仍然单调,但是我已经认准了方向:那就是“创世纪”。
  •     久久不忘的片段!摘录如下:1千古人情的嘴脸: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2苏秦的书生本色: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     能引人思考。八九十年代的于丹,但是比于丹高太多档次了
  •     南怀瑾大师的书,妙用有三:
    国学知识的深刻讲解与有效传播;
    语言透彻但又不失想象的空间;
    看破问题本质的洞察力,很利于启发读者思考。

    就是只有梁惠王一篇。。
  •     值得一读。深入剖析了孟子的思想。
  •     老子向来对政治没有幻想,未完不续。
  •     南怀瑾的书,不多评论,老妈喜欢看的
  •     整本书都是围绕孟子的2篇文章来讲的,扯得很远,很有意思。比那种所谓的严肃的书籍更有价值。
  •     南怀瑾的书,是很有文化底蕴的 很好
  •     看得很过瘾,我两天就看完了但是觉得如还孟子的全部注解就好了南怀瑾大师的书真的不错
  •     非常有趣!不愧是当代名儒!
  •     看到一个不同的孟子
  •     通俗易懂,又对孟子最精髓的部分有个入门的了解。南怀瑾老先生的话就像娟娟的流水,细密缠绵,很痛快的就看完了整本书。时代有时代的特色,但也有不变的大原则,也许小固不可以敌大,也许天下皆为利,总之,做个有骨气有思想的正经人吧。
  •     简单易懂,又富含独特见解~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书籍!
  •     结合春秋战国实际,和历史上儒家学说,对孟子以及儒家做了相当广泛和精辟的论述。非常好。
  •     推己及人
  •     如果说儒家也分文武宗的话,我觉得孟子是武宗的。侠气冲天~浩然之气长存。
  •     南怀瑾的著作都不错!
  •     学习古人 的智慧!国学应该放入教科书中,或是专门开设这门功课!
  •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一直很喜欢南怀瑾先生的作品。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就了个人之美,但于当世却于事无补,固然影响了后世,但这何尝不是以沦为工具为代价做出的苟合,孔圣与亚圣估计也会无奈一笑吧。
  •     虽然是《孟子旁通》,但其实书中只有《梁惠王》篇,其它篇另有其它书籍陆续整理结册出版。《梁惠王》篇一言以蔽之:讲述了孟老夫子与梁惠王、齐宣王等人的恩怨纠葛
  •     这本书个人是非常喜欢 不过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原本想多看一些孟子的文章 不过很不巧 大多是孟子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辞 不过本书足够深邃 个人十分喜欢南师的著作!
  •     南老师的书写的非常好,他把高深的道理简单化,使我们年轻人更容易读懂,我们大家确实应该多读一些中国的名著,扩充自己的知识吧、、、、、、
  •     大学读过南怀瑾的书,感觉是一家之说,容易入门
  •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了解自己的文化,尤其是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是必须的。而孟子旁通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一本!
  •     有意思,虽说是孟子旁通,但是书里有一半的是战国时代苏秦等人的故事,确实看的特别有趣,看的不止了解了孟子,还了解了更多那个时代....................................................................................................................................................................................................................................
  •     孟子。。。
  •     其中写苏秦一段,和孟轲对比,极为精妙,发前人之未发。
  •     大三下学期开学后读之
  •     經史合參,結果都在講歷史故事比較多,梁惠王這一篇又都在講王道,聽孟子在那吹,各個王聽了不理,孟子就繼續硬拗,實在有點無聊。
  •     南怀瑾的书,看起来很舒服。好看的书。我买了这个平装版的一套。
  •     ……为国为己很难说。
  •     这本书是当今社会教导大家如何摆正心态的一本好书。
  •     聖人何以為聖人?南師在此將孟子和同時代縱橫捭闔之士的做法進行對比,旁征博引《史記》《戰國策》等史書經史合參,互為印證。南師指出,孟子永遠為大多數人為百姓而勸人主推行王道、仁政,並非不會各種取巧的方法,因在孟子對話中,處處皆是機鋒之語,故非不能也,不為也。孟子最終並沒有受到各方待見,但其思想哲學和正道作為成了千古的寶貴財富。孔子不自立為王,為的是匡正思想道德,孟子亦然。 另孟母的事跡言行,亦感人至深。讀至此處,每念及師太。
  •     看其他版本之外,如果有希望真正深入的理解孟子,实在需要读读看看这部南师的旁通,
    有大背景,有对比分析,有深入解析,有举例说明,实在太经典了!
  •     不能不说,小时候读古文读得不好,还是缺乏好的老师啊。孟子里有的片段小时候都读过,早就忘了,也没什么感觉。现在重新读南师的解读,非常受益,茅塞顿开,人情世故尽在其中,非常有可读性,比《论语别裁》更具可读性,因为有很多历史的典故。南师的书值得好好收藏,并会推荐给小朋友看,等他长大以后。
  •     国学原典
  •     南怀瑾先生那时候还没去世。。。。。。。。。
  •     南先生的书是好书,我读了不少了,真是好!
  •     久闻南怀瑾大名,今始缘得一读其书。初读书中词句,详略失当,且太过浅显,难免不能全达圣人之意,心下略有不满。后因书中之语气,猜想此书怕是其讲课录音之整理稿,查证之下,果然如此。那不够严谨之处,考虑到讲课对象之水平,也便可以谅解了。
  •     从来没有觉得孟子可以在面前如此鲜活。
  •     孟子真是个善于举例子的人
  •     学术思想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